《从_诗经_婚恋诗看古代女性地位的变迁_宋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_诗经_婚恋诗看古代女性地位的变迁_宋琰.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 29 (2): 50 53 CN53-1131/ 4 ISSN 1008-7958 Journal of Kunm ing Teachers College 戊 学 研宄】 从诗经婚恋诗看古代女性地位的变迀 宋谈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长办公室,云南昆明 650031) 摘要 诗经婚恋诗反映了西周初年至春秋时期广阔而复杂的礼仪制度、婚恋习俗及婚恋生活状况。由 于婚俗在民间有一定的传承性, 诗经婚恋诗中存在着一些对远古自由婚恋风俗和母系社会婚姻遗迹的描 写,这从一个侧而表明了女性在母系社会曾居于崇高地位。同时,通过诗经婚恋诗对女性婚恋无自主权、 成为政治斗
2、争牺牲品、沦为生育工具等男尊女卑社会现实的深刻描写,我们也能看到周代的女性地位己由崇 高逐渐走向衰落。 关键词 诗经;婚恋诗;女性婚恋;女性地位;男尊女卑 中图分类号: t22.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8 7958 (2007) 02 0050 04 The Chane of AncientW cmen Social position frcm L ve poans The B k ofOdes5 30NG Yaii (President Office Kurin ing Teachers College Yunnan Kunm ing65 31, China) Abstrac
3、.t The l ve and marriage poons Ji“ The Bk f Odes reflect 1hewye and canPlex etiquette systari love and marriage custans andmarriage U忙 siuiation fian ihe very begjinJig ofWestem Zh u SPrJig and Auimm pe_ ri Because f 1he herit3ge f 1he marriage cusi n, s ihe love and marriage poons 妗 “ The Bk f Odes
4、 are still pund sane description of ancient free ove and marriage cusions and ihe relic ofmatriarchal society fion which 1he high social position ofwanen has been clearly shewn But at 1he same tin, e fian ihe poans descrjbJig“ male su_ perjori but : nale Ji长 rjoriiy ihe real istic socle wanen hd bee
5、n described as havinS n freedan Ji love and marriage ihe viettn of ihe political dispute and 1he 1 l f Sivjig bir S it is obvious ihatwanen social position began 10 fall Ji Zh u Dynasty Key words The Bk f Odep love and marriage P sn3 love and marriage ofwaneu wanen social positiou male superiority b
6、ut : nale Ji长 rioriiy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它收录 了西周初年 ( 公元前 11 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 前 6 世纪 i产生于黄河流域并远及长江、汉水和汝 水一带的 305 首诗篇 .在时间跨度上近 600 年 .而 在空间跨度上也很广 .包括了今天的甘肃、陕西、 山西、河北、河南、山东、湖北和安徽等省的全部 或部分地区。这些诗歌主题各异 .表现手法 多样 . 涉及到当时社会的政治、军事、祭祀、经济、礼制、 民俗等多方而展现了公元前 11 世纪至公元前 6 世 纪之间我国古代社会生活的广阔画卷。而诗经 中 .以爱情、婚姻和家庭生活为主要内容的婚恋诗 占有重要篇
7、幅 .有近百首之多 .它们不仅生动而形 象地描述了当时人们对美好爱情、婚姻生活的追求 和现实的不幸与悲痛,也具体而深刻地反映了这一 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的思想、文化、习俗、伦理 道德和人的社会地位等状况。 在对女性地位的历史考察中,人们发现女性在 社会中的地位 .是随着时代的不同而变迀的。远古 时代 .曾经有过母 系社会的形态 .女性居于“女 神”的崇高地位。之后母权制被取代 .母权制过 渡到父权制 .是“人类所经历过的最激进的革命 之一 11167从此 .女性的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 .由 高处跌落下来 .退居于从属男性的地位。周代是社 会制度的重要转型时期 .最迟至周代起 .我国便牢 固建立了
8、以男性为中心的父系社会。历史上由母权 制向父权制转变中女性地位的变迀 .己为大量的墓 葬等考古资料和先秦保存下来的文献资料所证实。 在诗经之前的尚书、周易中均有片断 显现出女性地位的衰落变化 .但诗经婚恋诗 所反映出的西周初年至春秋 时期广阔而复杂的礼仪 制度、婚恋习俗及婚恋生活状况,较为广泛而全 面,成为我们研究古代女性地位变化的最有价值的 文学作品之一。透过诗经婚恋诗,我们可以 对女性地位的变迁作一了解和探析。 收稿日期: 2007 03 07 作者简介:宋琰 ( 1972 i 女,河北曲周人,中职,在读硕士,主要从事中国少数民族艺术、民俗学和古代文学研宄 . 第 2 期 宋琰:从诗经婚恋
9、诗看古代女性地位的变迁 51 恩格斯说:“在一切蒙昧人中,在一切处于野 蛮时代低级阶段、中级阶段 、部分地也处于高级阶 段的野蛮人中,妇女不仅居于自由地位,而且居于 受到高度尊敬的地位。”16他认为妇女地位不是生 来就低下的,在原始社会的母权制氏族时期,女性 在生活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中占据了独特的 优势,因而拥有很崇高的地位。人类社会的早期, 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为了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氏 族内部出现了简单的社会分工:男子从事狩猎捕 鱼、防御野兽等,妇女从事采集、种植和家务劳 动,并负责分配食物和监守氏族的财产,和男子的 劳动相比,妇女的劳动稳定性和保险系数更高,于 是她们的劳动成果成了保
10、障氏 族生存和生活的主要 物质来源,同时在生产劳动中,妇女发明了原始农 业,学会使用火并且利用火制作陶器,在物质生产 中做出了重要贡献,这就决定了妇女在经济方面起 着重要的作用和拥有很高的地位;更为关键的是, 由于氏族的生存和发展受制于劳动力的强弱与多 寡,人类自身的繁衍就显得至关重要,而早期人类 的意识尚处于蒙昧状态,不知道男女交媾生殖的科 学道理,他们对女性神秘的生殖力充满了崇拜之 情,这种原始的“孤雌生殖”观使女性在人类自 身的生产中独具荣耀。氏族从群婚发展而来,由于 群婚杂交,人们不能确认父亲,只能确认母 亲, “民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情况下,使氏族形成以母 系血缘为纽带而连结起来的母系
11、氏族社会,世系以 母系计算,婚姻形式采取母居制,财产的继承采用 母系继承制,女性成为了氏族的主宰者,居于 “女神”的崇高地位。汉字“姓”从女、从生,表 示了早期由女性来定血统关系,我国最古的一批姓 “姬、姚、姜、妫、赢”等皆从女旁,即是以母姓 为中心的母系氏族集团。当我们追溯历史的源头 时,发现众多民族的神话及创世史诗中,有大批光 彩夺目的女神形象,如汉族神话中的女蜗抟土造 人,侗族的萨天巴靠神异的生产能力生天地、造万 物等,这 反映了母系氏族时期,女性由于在生活资 料生产和人的繁衍方面的功绩而备受崇敬。 诗经中的某些史诗和神话传说,如商 颂。玄鸟、大雅。生民等诗篇均涉及到了西 周之前的历史,
12、对母系时代有所印证。商颂。玄 鸟记载了 -个关于殷商始祖起源的神话:“天命 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汤,正域 彼四方。”把商的始祖契看成是感天而生;大 雅。生民也讲述了一个关于周人始祖诞生的美 丽神话:“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裡 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 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后 稷这位周人始祖和 农业的发明人,是因母亲姜嫄踩了上帝的脚印而怀 孕诞生的。这实际上都是将母系氏族社会时期 “民知其母不知其父”的现象加以神化的一种反 映,对于氏族女祖先的颂扬,反映出当时女性地位 是相当高的。而契与后稷的降生,则代表了母权制 向父权制的转变。 西周初年至春
13、秋中叶这一时期,去古未远,母 系文化的残余还存在。因此,在诗经婚恋诗 中我们可以追寻到母系氏族婚恋生活的影子,这从 一个侧面表明了女性曾拥有崇高地位。 (一 ) “仲春之月”的自由婚恋风俗 由于初从原始社会过渡而来,诗经时代礼 法的限制还没有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形成广泛的控制 力,民间尚存一些原始的婚恋风俗。周礼。地 官。媒氏云:“媒氏掌万民之判。仲春之月,令 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 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会之,凡嫁子取妻入币纯 帛无过五两,禁迁葬者与嫁殇者。凡男女阴讼听之 于胜国之社,其附于刑者归之于士。”这是特定时 间和场合下的原始群婚遗制。“仲春之月,令会男 女”在官方
14、而言,主要是由于生产力低下,劳动 力缺乏,为促进人口繁衍而利用习俗,对婚配采取 的较为宽松的政策,以通过这种群众性的男女野合 来落实生殖繁盛的 愿望;而对于民间而言,春季男 女狂欢野合的风俗中却包含着抛弃礼法约束,回到 自然状态,享受婚外(婚前 ) 性自由的要求,特 别是对于女子而言,因为在当时的婚姻制度下,男 子有多妻的特权,“与原始时代男女平等的群 婚相比,女子的性权力显然受到了限制与剥 夺”, 2 114于是,女性可以以群婚野合这种方式来享 有“多夫”的权力。诗经中郑风。溱洧 一诗描述了春季男女狂欢、自由交合的情景:“溱 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简兮。女曰:观 乎? 士曰:既且。且往
15、观乎?洧之外,洵訏 且乐。维士与 女,伊其相谴,赠之以勺药。”诗 中女子盛情邀请男子到郊外游玩野合,热烈奔放, 大胆表达了自己对性爱自由的渴望之情。召南 野有死麕、郑风。野有蔓草等几首诗也都描 写了男女自由恋爱野合的情景,充满了原始风味, 而恋爱场合中女子的直率、大胆、热烈,往往在男 子之上,带有母系氏族女性自由自主的遗风,这是 后世被礼法重重束缚的女性所不能想象的。“仲春 之月”男女自由恋爱的习俗一直流传到现代,不 少少数民族地区都可见其踪迹。 (二 ) “从妇居”婚俗的遗存 由于婚俗在民间具有一定的历史传承性,诗 经中还保 留有母系社会婚姻的遗迹。邺风。匏 有苦叶有这样的诗句:“士如归妻,
16、迨冰未泮。” 高亨诗经今注中解释“归妻,男子出赘到女 家。” 3这是入赘婚这种上古母系社会残余习俗的体 现。小雅。我行其野也讲述了男子从妇而居, 并被妻子赶出家门的情形。直到今天,泸沽湖的摩 梭人仍保留了男子到女子家走婚的习俗,沿袭了母 系社会的生活方式,此外,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还 有“不落夫家”的习俗,也是“从妇居”的遗留。 “从妇居”这种远古婚俗的遗留,正说明女性曾在 家庭中受到尊敬并掌握主动权,居于支配地位。 随着生产力的 发展,犁耕农业代替了以前的采 集业,成为当时人类生存的主要手段,男子从事田 间生产、开辟沟渠、管理牲畜,在物质生产劳动中 占据了主导地位,成为谋取主要生活资料的人,操
17、 纵氏族经济命脉的大权也随之转移到男性那里,由 于物质生产的发展,财产不断增加,使男子积累了 52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 年 6 月 私有财产,从而可以支配他人劳动,在经济生活中 妇女完全依附于男子。与此同时,人们通过生产实 践和对家养动物的长期观察,发现了生殖是男女结 合的一种自然 现象,从而在一定意义上改变了原始 的“孤雌生殖”观,而婚姻形式在从群婚到普那 路亚婚到对偶婚的发展过程中,男子也可以确认其 子女,改变了“民知其母不知其父”的现象,于 是,“随着财富的增加,它一方面使丈夫在家庭中 占居比妻子更重要的地位;另一方面,又产生了利 用这个增强了的地位来改变传统的继承制度使
18、之有 利于子女的意图。” 1167 当男性为了确保把财产传给 血统的继承人时,一夫一妻制取代了对偶婚制,亲 属制度以父系来计算,母权制被废除了,女性沦为 男子的附属品 。一 夫一妻制的建立和日益稳固,促 进了人类从原始 状态进入文明社会,然而,这种社 会的进程却是以牺牲女性的地位为代价的,因为一 夫一妻制从一开始就只是对女性而言,男子却可以 拥有多个妻子,女性地位彻底沦落了。 “母权制度的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历史意义的 失败,丈夫在家庭中掌握了权柄,而妻子则被贬低、 被奴役,变成了丈夫淫欲的奴隶,变成生孩子的简 单工具了。” 169 周代正是父权制最终战胜母权制,女 性社会地位逐渐衰落的时代。
19、西周初年 .为巩固奴 隶主国家政权 .周统治者设立嫡长子继承制 .由嫡 长子继承父位 .包括继承政治、家族、财产方而的 一切权利 .次子及诸庶 兄弟则受分封 .以达到“封 建亲戚 .以藩屏周”的目的。分封制与宗法制结合 而建立的礼法 .形成了层层相属的宗法关系和严格 的等级秩序 .为维护统治 .区分嫡庶、长幼、亲疏 关系 .父权、夫权得到进一步强化。易传曰: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 .有万物然后有男女 .有男女然 后有夫妇 .有夫妇然后有父子 .有父子然后有君臣 . 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措。”从中 可见 .两性地位在同天地的类比中被确定并纳入了 父系社会的等级秩序中 .女性处于对男性
20、的屈从地 位男尊女卑成为天经地义的两性道德。诗经 时代的五六百年是礼法 习俗发展变化较大的时期 . 一方而礼法的限制还没有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形成广 泛的控制力 .受母系文化的影响 .自由之息尚存; 但另一方而随着周代礼法的日臻完善 .其限制机制 逐渐发挥作用 .女性开始走向男尊女卑的深渊。大 雅。瞻仰中将西周被灭的罪魁祸首视为褒姒: “哲夫成城 .哲妇倾城。”、“乱匪降自天 .生自妇 人。”这种遗毒千年的“女祸论”明显地表现出了 歧视妇女的社会意识。而小雅。斯干中男尊和 女卑己是如此的分明:“乃生男子 .载寝之床 .载衣 之裳 .载弄之璋。其泣隍隍 .朱芾斯皇 .室家君王。 乃生女子 .载寝之地
21、 .载衣之裼 .载弄之瓦。无非 无仪 .唯酒食是议 .无父母诒罹。”女子从一出生, 就已经注定了低于男子的地位。诗经婚恋诗作 为周代妇女生活的一面镜子,对男尊女卑的社会现 实有较为深刻的反映。 (一)没有婚恋自主权 礼记。昏仪说:“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 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在 宗法社会中,婚姻的重要意义在于继祖续后,在于 维护宗法大家庭的利益。而举行了正式仪式的婚姻 才被社会和家族所认可,即所谓的“婚姻之道, 嫁娶之礼”。礼记。昏仪详细记载了从求婚到 完婚过程中的“六礼”:纳采、问 名、纳吉、纳 征、请期、亲迎。六礼体现了 “重卜、重媒人、 重父母之命”的特点。礼记。曲
22、礼云:“男女 非有行媒,不相知名;非受币,不交不亲;故日月 以告君,斋戒以告鬼神,为酒食以召乡党僚友,以 厚其别也。”“即系以媒妁往来传婚姻之言,纳币 而婚约之形成,告鬼神藉示婚姻为两族之事,则父 母之命自亦在其中矣。” 4周代虽然列国之间各有各 的风俗,婚礼习俗还不能统一,六礼“或已行于 一邦,尚未行于列国;或曾行于贵族阶级,而未行 于全民。” 524 但媒妁婚制已然确立。豳风是十五国 风中时间最早的,在豳风。 伐柯中对媒約制 度就有明确的描写:“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娶妻 如何?匪媒不得。伐柯伐柯 .其则不远。我觏之 子,笾豆有践。”齐风。南山中也有这样的诗 句:“艺麻如之何?衡从其亩。取妻
23、如之何?必告 父母。”、“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 匪媒不得。”这表明,在当时婚姻的缔结中父母之 命、媒妁之言是何等之重要。虽然媒妁婚制革除了 原始性乱习俗,使人类社会向文明迈进了一步,但 它以维护男权宗法制的家族利益为目的 .造成了对 婚恋自由权利的剥夺 .也造成了婚恋中的不平等。 卫风氓中的女子虽与氓自由恋爱 .但由于氓 没有请良媒带聘礼而不得不拖延婚期 .“匪我愆 期 .子无良媒”。良媒己有 .还要求得吉卜 .“尔 卜尔簌 .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 .以我贿迀”。郑 风。将仲子中女子因畏维护礼的父母诸兄和人 之多言而违心地制止了仲子的越礼行为 .三个 “可怀”与“可畏”说出了她心
24、中的爱情 .也道出 了礼法对女性的压迫 .“仲可怀也 .父母之言 .亦 可畏也”、“仲可怀也 .诸兄之言 .亦可畏也”、 “仲可怀也 .人之多言 .亦可畏也”。礼的约束当 然不仅仅是针对女子 .然而社会对女子的要求更严 于男子 .那些不遵循礼法的女子 .会受到严厉的指 责 。鄘风。綴錬就对一名争取婚姻自由的女子 进行了指责:“乃如之人也 .坏婚姻也。大无信 也 .不知命也。”綴錬即虹 .释名“虹”下云: “虹又曰美人。阴阳不和 .昏姻错乱 .淫风流行 . 男美于女 . 女 美 于 男 . 互 相 奔 随 之 时 . 则此气 盛。” 161在古代“虹”被看作是妇人淫乱的象征 . 以“綴錬”名篇
25、.其指向性不言自明。从这些诗 中可以看到女性力量的微薄 .地位的低下 .对自由 美好婚恋的追求是无法与强大的礼法抗衡的。 (二)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亘中国婚史之全部 .自天子以至士大夫 .其 婚姻之缔结 .多属政治行为稽其形态 .约 分为四 . 曰内政 .曰外交 .曰朋党 .曰仕宦。春秋以降 .诸 侯贵族亦均以婚姻互结邻援。” 7周代诸侯之间,特 别是邻国之间,往往以通婚联姻来形成他们之间较 为亲密而稳固的关系,从而得到政治支持,消除对 抗,缓解危机。于是,出现了一种具有政治意义的 媵嫁婚。所谓“媵嫁”,指的就是陪嫁。公羊 传。庄公十九年说:“媵者何?诸侯娶一国,则 二国往媵之,以侄娣从。
26、”左传。成公八年说: “凡诸侯嫁女,同姓则媵之,异姓则否。”即一国 第 2 期 宋琰:从诗经婚恋 诗看古代女性地位的变迁 53 或一姓女子出嫁,必要有同姓的女子(女方的侄 女或妹妹)陪嫁。这些陪嫁的女子就称为“媵”。 诗经中大雅。韩弈“韩侯取妻诸娣从 之,祁祁如云。”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 盈之。之子如归,百两成之。”卫风。硕人“庶 姜孽孽,庶士有竭。”反映的就是这种媵嫁婚。在 以政治为目的的婚姻状态下,女性被更加苛刻地剥 夺了婚姻的自决权,她们只是诸侯政治联盟的信 物。而且,当时女子远嫁,归宁要受到种种限制, 公羊传。庄公二十七年曰:“诸侯夫人尊重, 既嫁,非有大故不得返。 ”邯风。泉水
27、 、卫 风。竹竿等都表现了远嫁在外的贵族女子归宁 不得的愁怨。邶风。泉水写到:“我思肥泉, 兹之永叹。思须与漕,我心悠悠。驾言出游,以写 我忧。”与母国之间的联系被人为地割断,思归不 得,她们却只能忍受这种政治联姻带来的痛苦。 政治婚姻的缔结中,女性不是作为有情感的人 而存在,而是被视为换取国与国之间、家族与家族 之间短暂安宁与和平的信物,最终成为政治斗争的 牺牲品,这实际更体现了女性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 已变得越来越卑微。 (H )沦为生育的工具 生儿育女是女性的天职,是男子无法代替 的特 权。然而在宗法社会中,婚姻的最大目的即是延续 子嗣,以保护宗法家族的世代相传和政权的强大力 量,于是生育
28、由女性的特权变成了压在女性身上的 责任。大雅。思齐歌颂了文王之妻太姒,“太 姒嗣徽音,则百斯男”,贵为国母的太姒,为世人 称颂的功劳也在于能多生育。周南。螽斯中表 达了子孙多如螽斯(煌虫 ) 的愿望。这种家族的 兴旺无疑是建立在把女性当作生育的工具基础上 的。周南。桃夭是一首祝贺女子出嫁时所唱的 诗歌,“桃之夭夭,有費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 室”,大家希望新嫁娘象繁茂的桃树结出许多果实 一样 ,多生多育,给夫家带来兴旺。可见女子要想 得到美满婚姻不是以情感为条件,而是以能否为家 族的兴旺作出实质性的贡献为条件的,假若婚后女 子不能为夫家生儿育女,其婚姻的结果是可想而知 的。卫风。氓、邶风。谷风
29、是两首弃妇诗, 诗中弃妇自诉勤劳、忠诚、无亏妇德、有功夫家, 只因丈夫忘恩负义、喜新厌旧而自己落得被抛弃的 结局,但对于宗法社会中妇女对夫家的最大贡献 生儿育女,却均不曾提及,当她们被弃之后, 却没有蔡文姬返回中原、母子离别时“今别子兮归 故乡,旧怨平兮新怨长”、“念我出腹子,胸腹为 摧败”的那 种愁绪与痛楚,所以,可以推测,“无 子”是她们婚恋悲剧的直接原因。然而,女性沦 为生育的工具,连独立的人格和生存的尊严都没 有,既使能“宜其家室”,其地位也是可悲的。 (四)被弃的悲惨命运 在男尊女卑的社会中,女子以出嫁为人生的最 高标准和唯一归宿,却在婚姻生活中却受到歧视, 甘心忍受许多不平等待遇。
30、男子可以喜新厌旧,可 以随意休妻再娶,女子却希望白头到老,不能离 夫,“唯一的原因,自然因为男子是宗法社会中的 骄儿,是有经济权的主者,是天是神的原故。” 56 这正说明了那个时代妇女社会地位的低下。“七 出 ”是宗法社会解除婚姻的礼法,大戴礼记。本 命曰:“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 去,妒去,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凡妇有七 条之一者,夫家有权将她遣返娘家,以示断绝夫妇 关系。“七出”实际是宗法制上男子弃妻之权利, 在此权利之下,男子如果想停妻再娶,可以任意加 给妻子一个罪名,合法地赶她出去。诗经所处 时代的下限是春秋中期,“七出”之制已形成并畅 行于一些地区,诗经中的弃妇诗便是妇
31、女在婚 姻中遭受这种不平等对待的最好注释。弃妇诗在 诗经中篇目不多,却份量极重,诗中描写的弃 妇形象大都品 质纯洁、善良,辛苦劳作,勤于操持 家务,尽管也有过夫妻恩爱、同甘共苦,但是最终 仍是难逃被弃的悲惨命运。邺风。谷风和卫 风。氓是弃妇诗中最具代表性的诗篇。邺风。 谷风中的女子与丈夫努力劳动,原想共同过美 满幸福的生活,可是当生活慢慢好起来时,丈夫却 另结新欢,“不我能愔,反以我为雠。既阻我德, 贾用不售。昔育恐育鞠,及尔颠覆。既生既育,比 予于毒。”卫风。氓中被弃女子是与氓经自由 恋爱而成婚的,婚后非常勤劳,“三岁为妇,靡室 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然而色衰之后却难 逃被弃的命运,令
32、人痛 心的是回到家中反而遭到自 己亲人的讥笑,“兄弟不知,嘻其笑矣。”最终落 入苦无可诉,无依无靠的境地。此外,召南。江 有汜、北卩风。柏舟、郑风。遵大路等诗皆 为弃妇之辞。这些诗的产生,表明了女子被弃在当 时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女性在生活中已地 位衰微,是被任意欺凌的对象。 综上所述,通过诗经婚恋诗,我们看到 从母系社会女权制到周代父系宗法社会,妇女地位 由高峰逐渐走向低谷。“周代是中国文明发展史上 的重要转折阶段,也是中华制度文明与精神文化建 树的奠基时期,在两性关系上,周代奠定了华夏 民 族性别文化结构与规范的基本内核。”2 134 周代男尊 女卑的女性观与价值观的确立,对后世产生
33、了深远 的影响,经汉儒和宋明理学的提倡与强化,男尊女 卑日益成为禁锢女性的枷锁。由周代开始,在 2多年中,女性一直在被奴役与被压迫的境地 中挣扎。近代以来,在急剧的社会变迁潮流中,随 着西方文化的传入,平等、自由、人权观念深入人 心,妇女解放运动逐步兴起。今天,女性作为与男 性平等的独立群体的社会地位得到确认,男女平等 将是现代社会和未来社会中两性关系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 21 卷丨 M.北京:人 民出版社, 1965. 2 闵家胤阳刚与阴柔的变奏 M . 北京:中国社会 科学出版社, 1995. 3 高亨 .诗经今注丨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Q 4 陈顾远中国婚姻史 M.上海:上海书店, 1984. 5 陈东原 .中国妇女生活史丨 M|.上海:上海书店, 1984. 61 程俊英 . 诗经译注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 91. 71 陈鹏 .中国婚姻史稿丨 M.北京:中华书局,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