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时作业2姓名:_班级:_考号:_一、单选题1春秋时期,齐桓公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周襄王派人送来了祭肉,同时让桓公“免去下拜受赐的仪节”,但齐桓公仍按照礼仪下拜。会盟后,诸侯们订下“无有封而不告(分封要报告盟主)”等盟约。对此认识准确的是A周代礼乐秩序得到维护B周襄王重建绝对权威C桓公霸业得到诸侯认同D宗法分封制得以巩固2周幽王为博宠妃褒姒一笑,在无寇敌的情况下点燃烽火,诸侯悉至,率兵勤王;周惠王时,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帜,挟天子以伐不服。这可以说明A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依然得到认同B西周王室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C东周时分封制受到诸侯的严重挑战D春秋时期民族之间的矛盾
2、异常尖锐3“士”,商、西周时期多为卿大夫的家臣:春秋末年后,逐渐成为知识分子的统称。这反映了A民间私学广泛兴起B贵族政治日渐衰落C原有制度彻底瓦解D士族门阀制度形成4春秋战国时期,这一学派用“道”来探究自然、社会、人生之间的关系,认为“道”是世界的最高真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和宇宙万物赖以生存的依据。以下各项主张中与这一学派相符的是A以法治国B民贵君轻C无为而治D兼爱非攻5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延续了一百四五十年之久。荀子曾经三次担任过学宫的祭酒。在这个学术和咨议中心,各派名士自由讲学、自由辩论、自由著书立说,言治乱之事理,献治国之宏漠。材料主要说明,稷
3、下学宫A开辟了私人办学的先河B促进了教育体系的成熟C体现了齐文化开放兼容D使儒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6某思想家在游历秦国时曾发出感叹:“观其风俗,其百姓朴甚畏有司而顺,古之民也;都邑官府,其百吏肃然忠信而不楛(粗劣),古之吏也观其朝廷,其间听决,百事不留,恬然如无治者,古之朝也。治之至矣,秦类之矣。”该思想家最有可能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庄子7春秋时期,某一学派重视西周的礼乐传统,推崇周公,重视血亲人伦,追求现世事功。该学派是A墨家B儒家C道家D法家8先秦某思想家主张:损失身上的一根毛来利益天下,这个事情不要做;人家把天下的利益都给你,这也不可以拿。人人都不会损失身上的毛发,人人都不需要去利益天下
4、,天下就可以井然有序了。据此推测该思想内涵最接近于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9孟子认为,农民有了田地、住宅还不够,还要教会他们如何种植、如何牧畜、如何伐林等方法,使人民知道适时生产,懂得保养资源。这表明孟子A重视维护小农利益B具有保护环境意识C倡导重农抑商政策D承认社会分工协作10荀子曾将当时的各种学说一一驳斥,认为战国混乱的原因之一是“百家异说”,要社会安定就要做到“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两心”。这一主张A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B奠定政治变革的理论基础C促进了儒学的新发展D推动各家学说的相互交融11战国时期,墨子提出“夫尚贤者,政之本也”,孟子主张“尊贤使能,俊杰在位”,李悝说“食有劳而禄有功”。这些
5、主张共同体现了A尚贤标准得到诸侯国的认可B贵族垄断官制的局面被批判C德才兼备的用人观开始出现D思想领域出现了融合的现象12据战国时秦职官记载:“自秦惠王以后,嫡称王后,次称夫人,又有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之号。”材料说明当时秦国A实行君主专制B等级关系森严C妇女地位提高D重视宗法制度13“断竹,续竹;飞土,逐肉。”是描写劳动场景的上古短歌。吕氏春秋中所载“葛天氏之乐”中有“遂草木”、“奋五谷”、“总禽兽”等内容,用乐舞形式反映先民狩猎、牧畜和耕种等劳动生活的内容。该材料可以说明A生产劳动创造了物质财富B文学艺术与生产劳动紧密相关C文学艺术发展的基本历程D文艺创作是对生产劳动的讴歌1
6、4商鞅变法时.“刑无等级,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底人,有不从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罪死不赦免”,“爵自二级以上,有刑罪则贬(降爵抵罪)”。由此可见,商鞅变法A维护了礼乐秩序B蕴涵了法律至上的理念C强化了君主权威D否定了统治集团的特权15韩非子有度中,主张“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这一主张A体现了法律至高无上B确立了专制集权政体C避免了权力的滥用D体现了法治公正理念16春秋时期的老子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追求天人合一。战国时期,庄子提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进一步阐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据此表明天人合一思
7、想是A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B封建迷信思想逐渐泛滥成灾C重视严密逻辑推理的唯物史观D沉迷于思辨的主观唯心主义17先秦诸子百家中,道家讲天道,墨家信鬼神,他们都不讲天命,儒家则讲人道,信天命,不信鬼神;道家无为而无求,墨家有为而有求,儒家有为而无求。据此可知,与其他思想流派相比,儒家思想A重视天人关系的研究B与墨家思想可以互补C有较强秩序和责任感D蕴含了早期民本思想18积极进取的精神对于政治成功往往有重要的作用,但在某些历史背景下,中国带有原始朴素色彩的“重柔者吉,重刚者灭的辨证法应用于政治生活中,有时也表现出有效的作用。以下主张符合“重柔者吉的是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变风俗,立法度
8、,最方今之所急也C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D漠然无为而无不为也,澹然无治也而无不治也19著名学者冯天瑜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以下诸子言论没有体现民本思潮的是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工B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C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D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20我国自主研制的世界首颗光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在2016年发射升空。之所以起名.“墨子”,是因为墨子最早通过小孔成像实验发现了光是直线传播的,这为量子通信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光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以先贤墨
9、子来命名A说明墨家自古以来是“世之显学”B反映了墨家的科学思想C奠定了墨子在中国的“科圣”地位D体现了中国的文化自信21高考结束,很多考生对自己心仪大学的校训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研究发现这些校训多出自古代文化典籍。如长安大学的校训“弘毅明德,笃学创新”出自论语和大学;南开大学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出自周易;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论语。这表明( )A传统价值追求有旺盛的生命力B中国高等院校价值观的多元包容C高等教育致力于文艺复兴D儒家思想决定着高校的发展22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大一统”的政治文化形态是儒家的文化理想;早期法家的政治文化理论提出以君主一人之机谋使“天下”
10、安定;墨子也曾经提出过“一同天下”的主张。由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A诸子百家思相学说趋同B中国进入大一统的政治时代C社会动荡使得人心思定D宗法制和分封制度遭到破坏二、材料分析题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兴盛于战国的百家争鸣导致了古代中国思想界认识领域的全面活跃,为民族的进步与发展提供了一种特有的、全新的思维模式。在争鸣中形成的儒、墨、法、道等学派,影响了后来整个封建社会的政治思想体系和社会生活。直到近代西方思想传入中国之前,这些学派的思想一直为后来者所继承。为了给统治阶级提供改革方案,寻求出路,百家争鸣的思想家纷纷用现实主义、人文主义的眼光,深入探究各种政治原理,并将思维的角度置于天人关
11、系、人与人的关系等方面,这标志着人类精神的觉醒。摘编自杨俊明百家争鸣与古代中国人类精神的觉醒(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儒、墨、法、道学派的代表人物以及各学派的核心思想。(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百家争鸣的意义。参考答案1C【详解】通过葵丘会盟,周襄王派人送来了祭肉,同时让桓公“免去下拜受赐的仪节”,表明了周天子承认齐桓公的霸主地位,会盟后,诸侯们订下“无有封而不告(分封要报告盟主)”等盟约,说明齐桓公的霸业得到诸侯认同,故选C;葵丘会盟打破公侯伯子男秩序,以齐侯为盟主,破坏了周代礼乐秩序,排除A;春秋时期,周襄王势力衰微,排除B;葵丘会盟,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得到正式承认
12、,标志着分封制崩溃,排除D。2A【详解】根据题干“点燃烽火,诸侯悉至,率兵勤王”,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帜,挟天子以伐不服的关键语句,可以得出周天子仍是天下共主,故A项符合题意;周惠王是东周天子,故排除B项;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旗帜,挟天子以伐不服,不能说明东周时分封制受到诸侯的严重挑战,故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诸侯争霸的史实,故排除D项。3B【详解】“士由卿大夫的家臣转变为知识分子的统称,反映的是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型,因此体现了贵族政治的衰落,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反映这些士”是受私学的教育影响,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到宗法制度,不能说过原有制度彻底瓦解,排除C项;士族制度出现在魏晋时
13、期,排除D项。4C【详解】根据“道是世界的最高真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和宇宙万物赖以生存的依据”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道家学派的主张,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故选C项;A项反映的是法家思想,B项反映的是儒家思想,D项反映的是墨家思想,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5C【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是战国时期齐国的教育中心和学术中心。这里云集了众多学者,各派名士自由讲学、自由辩论、自由著书立说,相互诘难、相互学习借鉴。曾经三次担任过学宫祭酒的荀子,援法入儒,继承发展了儒家思想,并培养了韩非、李斯两个法家高徒,这体现了齐文化的开放兼容,故C项正确
14、;开辟了私人办学先河的是孔子,故A项错误;材料只涉及稷下学宫一个高等学府,无法体现教育体系的成熟,故B项错误;儒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出现在汉武帝时期,这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6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游历秦国时赞赏其百姓风俗淳朴“畏有司”,官府百吏循法,政府效率较高的思想家,最有可能是主张性恶论,提倡礼法结合的荀子,C项正确;孔子推崇的是周礼不是秦治,排除A项;孟子主张仁政而非法治,排除B项;材料中的观点与庄子的主张不符,排除D项。7B【详解】根据“礼乐传统”、“推崇周公,重视血亲人伦”等信息可知该学派应该是儒家学派,故选B;墨家、道家和法家都与“推崇周公,重视血亲人伦”不符,排除ACD。
15、8C【详解】依据“人人都不会损失身上的毛发,人人都不需要去利益天下,天下就可以井然有序了”可知该思想家认为人人如果自制安分而不是人为的进行干预,天下自然安定,结合所学知识,该思想内涵最接近于道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C正确;儒家主张“仁”“礼”“德政”来维护社会秩序,与题干不符,A排除;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来维护社会秩序,与题干不符,B排除;法家主张通过法治来维护社会秩序,与题干不符,D排除。故选C。9B【详解】材料“使人民知道适时生产,懂得保养资源”体现的是孟子注重对环境的保护,B正确;材料与维护小农利益无关,A排除;材料与重农抑商政策无关,C排除;材料与社会分工协作无关,D排
16、除。故选B。10A【详解】根据“百家异说”到“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两心”可得出其反映出历史发展的趋势是统一,即思想上的统一与政治上的统一,故这一主张符合历史的发展趋势,A项正确;奠定的说法不能证明,排除B;材料中只涉及他的看法,并不是儒学的新发展,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到各学派,排除D。11B【详解】战国时期,依然是世卿世禄制度占据主导,墨子、孟子和李悝都主张统治者要重视人才,选拔有才能的人担任官职,这说明当时的思想家在一定程度上批判贵族垄断官场的局面,B正确;题干仅仅列举了思想家的主张,并没有诸侯国统治者的立场,排除A;C错在“开始”,排除;通过题干单一列举的各家用人观,无法证实当时思想领域存在
17、融合现象,排除D。12B【详解】依据材料中“嫡称王后,次称夫人,又有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之号”,从中可以看出称呼有嫡次之分,等级从高到低,由此可见等级森严,故B项正确;此时处于战国时期,还未正式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而且题干也没有强调秦王的专制权力,故排除A项;战国时期宗法制度已经遭到破坏,故排除C项;根据所学,古代社会奉行男尊女卑,女性地位相对较低,故排除D项。故选B。13B【详解】根据“用乐舞形式反映先民狩猎、牧畜和耕种等劳动生活的内容”可以看出,古代的诗歌创作与劳动的关系紧密,来源于日常和生产生活,故B项正确;材料讲的是文学创作与生产的关系,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整个发展
18、过程,排除C;材料只涉及到文艺创作的来源,而不是讴歌,排除D。14C【详解】根据“刑无等级,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底人,有不从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罪死不赦免”,“爵自二级以上,有刑罪则贬(降爵抵罪)”可以看出,商鞅通过变法,加强了君主集权,维护了君主的权威,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礼乐,排除A;材料主旨是强调君主权力,而不是法律至上,排除B;统治集团仍然有特权,排除D。15D【详解】根据“法不阿贵,绳不挠曲”可知这一主张是强调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由此可知体现了法治公正的理念,故选D;这一主张主要是体现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不是说明法律至高无上,和专制集权政体的确立无关,更不是在避免权力滥用,排除A
19、BC。16A【详解】材料“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体现的是道家学派主张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A正确;材料与封建迷信思想无关,B排除;道家思想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范畴,CD排除。故选A。17C【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儒家“讲人道,信天命,不信鬼神”,说明儒家从社会实际出发,以入世的态度解决社会现实问题,儒家“有为而无求”则说明有较强的道义和责任感,故C项正确;材料中的信息反映不出儒家对天人关系的研究,故A项错误;墨家信鬼神,儒家不信鬼神,可见二者思想截然不同,故B项错误;材料只是体现儒家讲人道,并没有提到儒家重民或者民贵君轻的早期民本思想,故D项错误。18
20、D【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重柔者吉,重刚者灭体现了辨证法思想,而“漠然无为而无不为也,澹然无治也而无不治也”是老子的无为思想,也体现了辨证法思想,所以D正确;“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民贵君轻,与材料内容不符,所以A错误;“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的意思是改变过去的风俗,树立新法并大力推行,这就是现在最急迫的事情。与材料内容不符,所以B错误;“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的意思是商汤、周武王称王于天下,并不是因为他们遵循古代法度才兴旺,殷朝和夏朝的灭亡,也不是因为他们更改旧的礼制才覆亡的。与材料内容不符,所以C错误。19D【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21、圣人执要,四方来效”是韩非子的法家思想,强调圣人(君主)对治理国家的重要性,与民本思潮无关,所以D项符合题意,故选择D项;“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孟子“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这与题意不符,故排除A项;“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强调要与民同乐、与民同忧,这是民本思想的体现,与题意不符,故排除B项;“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强调用德教化百姓,体现了民本思想,与题意不符,故排除C项。20D【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由于墨子在光量子科学方面的特殊贡献,我国自主研制的世界首颗光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以墨子来命名,这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体现了中国的文化自信,故D项正确
22、。墨家与儒家在战国时期并称为“世之显学”,秦火一炬及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墨子学说一朝而斩,故A项错误;反映了墨家科学思想的是墨子,而不是以墨子来命名光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故B项错误;中国“科圣”地位的确立在于墨子在科学领域的成就,而不是光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以墨子命名的结果,故C项错误。故选D项。21A【详解】根据“如长安大学的校训“弘毅明德,笃学创新”出自论语和大学;南开大学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出自周易;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论语。”可得出,如今大学的校训的核心内容都与传统文化相关,反映出传统价值追求有旺盛的生命力,A项正确;材料的主旨并不是多元包容,排除B;材
23、料没有体现文艺复兴,排除C;D项太绝对,排除D。22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儒家追求“大一统”政治理想,法家主张通过君主专制达到“天下”安定,墨子提出“一同天下”等,说明当时社会动荡使得人心思定,C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诸子百家思相学说“趋同”,A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并非大一统的政治时代,B项错误;宗法制和分封制度遭到破坏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错误。23(1)代表人物及核心思想分别为:儒家:孟子,性本善,仁政。荀子,性本恶、隆礼重法。墨家:墨子,兼爱、非攻法家:韩非,以法治国道家:庄子,崇尚逍遥自由(2)意义:推动了认识领域的活跃;奠定了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为统治阶级提供了改革方案;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促进了人类精神的觉醒。7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