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优秀10篇】.docx

上传人:麒*** 文档编号:80201823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3.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10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10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案【优秀10篇】.docx(3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小学数学教案【优秀10篇】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 篇一 【教学课题】 铅笔有多长 【教案背景】 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节内容,实际上是毫米、分米的认识。 学生在一年级下半学期的时候已经认识了厘米、米,以及简单的估测和测算。本单元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其他的长度单位:千米、毫米和分米,掌握他们之间的简单换算,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间的实际长度。 为三年级上学期认识周长,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做好铺垫。 【教学目标】 1、通过估计与测量等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初步建立长度单位的观念,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活动体验和实际测量,认识并了解米、分米

2、、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议一议”、“找一找”等合作交流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测量铅笔的长度,亲身体验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 【教学难点】 建立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的概念。 【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地实施课堂教学,我在教学中将鼓励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同桌互学和小组研讨的方式来学习。利用学生已有的测量经验,在教学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时,以动手操作、亲自感受为主,辅以练习、游戏等方法来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谜语引入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说个谜语,你们猜猜它是谁好吗?(略)生:铅笔。师:猜对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3、铅笔有多长。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认识分米 1、估一估。师:请大家把桌上的铅笔拿起来,结合已有的测量经验估算一下,这只铅笔有多长?师:谁能说说这只铅笔大约有多长呢,你是怎么估出来的?生:回答。 2、量一量。师:看来同学们估的长度都不一样,要想知道这支铅笔到底有多长,你能想出好办法吗?生:用尺量。 师:下面我们就亲自用小尺测量一下铅笔的长度,并把结果填在书中的表格里。生:汇报结果。 3、说一说。师:你们能用手表示一下10厘米是多长吗?那么谁还可以用另一种长度单位来表示呢?生:分米。 师:对,这枝铅笔长1分米,因为10厘米就是1分米。(课件)师:分米是比厘米大一些的长度单位,在数学

4、中,我们可以用字母dm来表示分米。 师:谁能用一个等式来表示出分米与厘米的关系?指名说。(课件:1dm=10cm)生:齐读公式。 师:2分米等于几厘米?生:2分米等于20厘米。师:5分米等于几厘米?80厘米等于几分米?生:(略)师:(出示课件:认识分米)快速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之间的距离是1分米呢?生:从0到10之间长1分米;从10到20之间长1分米(课件演示)师:和同桌一起在自己的小尺上找一找吧!生:同桌一起指出格尺上的1分米。 师:伸出你的两指比一比多长是1分米。师:请大家仔细找找我们的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生:汇报。 生:齐读公式。师:2分米等于几厘米?生:2分米等于20厘米。

5、 师:5分米等于几厘米?80厘米等于几分米?生:(略)师:(出示课件:认识分米)快速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之间的距离是1分米呢?生:从0到10之间长1分米;从10到20之间长1分米(课件演示)师:和同桌一起在自己的小尺上找一找吧!生:同桌一起指出格尺上的1分米。师:伸出你的两指比一比多长是1分米。 师:请大家仔细找找我们的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生:汇报。活动二:认识毫米1、量一量。 师:请大家先估算一下数学课本的宽、厚大约是几厘米,再用尺量一量,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生:测量、汇报。 师:用厘米做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有时不是整厘米数。为了更精确,我们就要用到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 谁知道

6、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是多少?生:毫米。 2、说一说。 师:1毫米有多长呢?生:1厘米中间的1个小格就是1毫米。师:对,1个小格是1毫米,在数学中,我们可以用mm来表示毫米。 师:请同学们在直尺上数一数1厘米之间有几个小格?是几毫米?生:回答。(课件:10毫米就是1厘米)师:谁能用我们数出的结果说一个等式来表示厘米与毫米的关系?生:1cm=10mm师:大家已经认识了毫米这个长度单位,现在我们以毫米为单位再量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度。 看看这次量的结果与开始比,哪一个数据更准确呢?生:汇报。 3、估一估。 师:请拿出1分硬币,估计一下,这枚硬币的厚度是多少?再捏一捏、量一量。生:汇报。 师:找一找我们身

7、边的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做单位?估一估大约是几毫米?生:汇报。 三、阶段小结 1、议一议。 师:现在我们认识了4个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它们之间会是什么关系呢?请你们四人小组观察米尺,一起讨论,看哪个小组的有新的发现。生:汇报研究结果。 (课件) 2、看一看。师:下面请同学们把书打开,翻到4243页,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四、巩固练习师:接下来老师送给你们一个闯关游戏。用今天学过的知识来闯关。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7m=()dm 3cm=()mm 90dm=()m 60cm=()dm 2m=()cm 800cm=()m

8、 2、画线段。 我们要想准确地画出线段。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的: 1、通过买书这一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胡计算方法。 2、使学生初步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3、培养学生胡估算能力与求异思维。 教学准备: CAI课件,学生自备学具。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小朋友们你们去过书店吗?今天啊,淘气在动物王国的快乐书店开开张了,老板淘气进了不少的新书,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出示挂图课本主题画:书架上层依此放好28本汪汪乐园,4本海底世界。) 2、提问:快乐书店都进了什么新书呢?你能向老板淘气提出问题吗? 3、学生讨论,互相提问。指名

9、学生就刚才的主题画提出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可真棒,老师能提出一个问题吗?汪汪乐园和海底世界一共有多少本? 2、学生列出算式,老师在黑板上板书:28+4= 3、师:这个算式可真难,是我们以前都没有看见过的,你们有信心把算式的答案给算出来吗?现在就请同学们利用桌上的小棒,纸,还有笔开动我们的脑筋来打败这个难题。 4、分小组讨论,研究算法。 5、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老师有选择性地板书。比如: (1)摆小棒 (2)28+2=3030+2=32 (3)8+4=1220+12= (4)用竖式计算: 28 +4 32 (当学生想出办法用竖式计算时,教师及时进行指导。) 师:这个小

10、组可真棒,想出了用我们刚学过的新知识:列竖式来进行计算,谁来说一说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数位要对齐)。刚才我们发现写算式的时候个位上加起来等于12,那那个十位上的1我们把它写到哪里去呢?我们把它先写到横线的上面,算十位的时候再把它给加进去。 6、尝试练习。 师:小朋友们聪明了,为了难住大家,淘气又买来了好多书(继续图片出示7本淘气历险记,16本咪咪学校。) 提问:你能算出下层共有多少本书吗?你是怎么计算的呢? 学生汇报计算结果。 三、巩固应用 1、找书游戏。 (1)把剪好的书模型贴在黑板上,书上写有得数。 (2)发计算卡片给部分学生,自己上台找书。 (3)其余小朋友观察他们的书找对了吗? (4)

11、讲评。 2、师:淘气看小朋友们这么聪明,很喜欢同学们,于是他请来了他的小牛售书员。(CAI出示课件,图片出示四种书的价钱。)你们想买书吗?看看小牛怎么说。 动画小牛提问:你最想买哪两种书?需要多少钱? 学生独立在本子上列出算式算出答案。指名告诉老师你用了多少钱。 3、师:同学们买书买得可真好,啊?那边有个小男孩碰到难题了,我们去帮帮他好吗? 动画小男孩提问:我有30元钱,可以买哪些书? 让学生先估算,再列算式计算,然后进行讨论和交流。 4、套圈游戏: 淘气套中了42分,你能说说他都套中了哪些小动物吗?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

12、下册)第9294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通过操作和考虑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并能灵活运用方法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 2、能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置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进一步发展同学的思维能力,增强与同伴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课件、男女生套圈成果图。 学具:每四位同学一副男女生套圈成果学具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很多同学都知道套圈游戏,一起来看。(媒体出示:三年级一班的

13、男女生进行套圈竞赛,每人套15个圈。下面的统计图表示他们套中的个数。)想请大家来当裁判,愿意吗?可要比比哪个裁判最公正哦! 二、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一)两队人数相同,每人套中的个数不同。 屏幕出示第一小组男、女生套圈成果统计图。 提问:要知道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你认为可以比什么呢? 同学回答后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二)两队人数不同,每队中每人套中的个数相同。 屏幕出示第二小组男、女生套圈情况统计图。 请同学一起回答是哪个队套得准一些。 提问:有同学认为可以比比他们套中的总个数,你们觉得公平吗? 结合媒体演示小结。 (三)两队人数不同,每人套中的个数也不完全相同。 1、提出问

14、题,自主探究。 出示第三小组的套圈成果图(例题),引导比较,得出与第二小组套圈成果图的异同。 小小组四位同学利用学具板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巡视。 全班交流比的结果。 指出:其实,象这样移了以后再比,是分别求出了男、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再去比的。 结合电脑演示教师讲解揭示平均数的含义。 2、提问:你还能用其他方法求出男生平均每人套中了几个吗?女生呢? 指名列式并说说想法。 3、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谈话引导同学观察、比较,加深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 4、小结。 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1、辨一辨、说一说。 2、移一移、估一估、算一算。 (1)“想想做做”第1题。 (2)“想想做做”第2题。(三

15、条丝带的长度分别改成6厘米、44厘米、13厘米。) 3、想一想,选一选。 四、全课总结 小学数学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已有的口算乘法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建构,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3、让每一个学生在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经历整数乘法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4、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口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养成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热身: 1604023040 193 18

16、040 1407 2、竖式笔算: 4523= 8530= 二、探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1、课件示信息窗图,学生观察,你发现了哪些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 2、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 3、解决问题:买114袋谷子要花多少钱? 你会计算吗?学生自己试着在本上做,做完后小组交流,主要交流每一步计算的过程。两生板演。 4、学生班上交流计算过程,特别是要重点让学生说清楚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因数的个位时,积的末位应写在哪一位上,并说明理由。如果学生讲不清楚,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交流清楚。 5、小练习:3211220918 三、探究三位数乘两位数(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1、学生独立解决:买340袋玉

17、米要花多少钱? 两生板演,学生做完后同位俩交流。在学生做之前师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两位数乘两位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应注意什么? 2、学生根据板演讲解计算过程,如果学生列的算式有简便算法的,师可引导学生试着比较这两种算法哪种简便,然后再强调当因数末尾有0时应注意写简便算法。 3、学生小组讨论:怎样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四、课堂检测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 篇五 从教材的角度分析:本课内容是在学习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的计算以后安排的。这样安排一方面可以拓宽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同时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有利于

18、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学生的角度分析:“倍”的初步认识这一学习内容,是学生刚刚接触的学习内容,对于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而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教材创设了一个生活场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这样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对突破难点很有帮助。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为:理解倍的含义,能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中的“数与代数”领域的整体要求,我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力求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结合学生现有的生活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2、通过创设情境导入,围绕理解倍的

19、含义展开教学。 3、利用小组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地提出问题,并合作解决问题,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不同的人获得不同的发展。 4、组织有效的交流评价活动,使学生的交流成为资源。 5、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的分析可以借助数学的方法来解决,体会数学的价值。 为了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今天的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我设计了以下几个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倍的含义,并通过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2、能力目标: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不断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

20、能力。 3、情感目标:进一步增强学生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说教学过程:皮亚杰说过:“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发展。” 所以,针对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设计了以下五个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经验紧密联系的活动,使学生在快快乐乐的活动中得到发展。活动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活动二操作探究、初建概念活动三深入研究、巩固认识活动四导练启思,拓展延伸活动五总结提升下面,我就分别来介绍一下我在各个环节中的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六一

21、儿童节快到了,老师提前祝你们节日快乐。 有一所学校在六一节前夕组织同学们去公园看花展,瞧这三个小朋友正围在花坛边看花呢! 2、出示情景图,观察:从中你获得哪些数字信息? 3、让学生根据发现的数字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学生提的问题主要是对两个数量的多少进行比较) 4、小节:我们除了对两个数量的多少进行比较外,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比较。(板书:倍的认识)结合学生身边的事情创设情境,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倍”是指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二、操作探究,初建概念 1、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花开始新知识的学习,老师喜欢蓝花,在黑板上贴上两朵蓝花。 您们喜欢那种花呢

22、?请喜欢黄花的一个同学到黑板前贴上六朵黄花。 2、老师想把这些花分分组,2朵一组,示范圈一圈。 你有什么发现? 3、学生分组讨论,汇报交流。老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引导学生说:蓝花有2朵,黄花有3个2朵,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 在这里通过贴花片、圈一圈,比较蓝花和黄花,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出发,体现数学源于生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初步建立了倍的含义。 4、追问:把蓝花的朵数看作1份,黄花的朵数有这样的几份?我们可以怎样叙述他们之间的关系呢?同桌互相说说。 指名说,教师总结。 5、如果黄花再添2朵,现在是几个2朵(4个2朵),我们怎样叙述他们之间的关系呢?指名回答。 如果拿去2朵黄花,剩下几朵黄

23、花,那么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呢?通过以上的操作,使学生明白几个几份,就是几倍,由日常概念“份”引出数学概念“倍”。由学生先探讨,然后再研究,最后教师再揭示,层层推进,加深了对“倍”的认识。 同时通过份数的变化,让学生明白“份数”与“倍数”的关系 三、深入研究、巩固认识 1、放手让学生分组研究蓝花与红花的倍数关系。 2、组织交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知道蓝花是红花的几倍?(圈一圈、摆一摆、连一连、用除法等等) 3、让学生明确用除法计算,板书除法算式,并强调注意的事项。(在这一环节中,我注意放手让学生去研究,在动手操作中自主构建了数学知识,在探索中发现,在合作中研究,同时让学生明确了求一个数是另一

24、个数的几倍可以用除法计算,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拓宽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 四、导练启思,拓展延伸 1、做“想想做做”第1题提问:红带子的长是绿带子的几倍?你是怎么知道的? 2、做“想想做做”。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 篇六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六册14-15页例5-例7。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能用简便算法熟练计算乘数是两位数(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两位数乘法的简便算法。 教学难点:简便算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教具准备:一些口算卡片;小黑板;幻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25、(出示口算卡) 243 820 452 207 3006 4005 860 2330 2、笔算: (1)3604 学生独立完成后,出示灯片: 360 360 4 4 1440 1440 讨论:你认为哪种算法比较简便? (2)任选一种算法计算下题: 26003= 2600 2600 3 3 学生完成后,教师提问:你为什么选用方法? 二、新课。 1、引入新课。 揭示课题:前面我们学会了用简便方法计算乘数是一位数,被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这节课我们学习乘数是两位数,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板书课题: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2、教学例5。 (1)出示例5 36024= (2)学生审题,找出被

26、乘数0前面的数字,说说写 竖式时“6”要和乘数的哪一位对齐? (3)学生试算,教师巡视。 (4)讨论:(灯片出示学生的两种算法) 360 360 24 24 1440 144 720 72 8640 8640 师:以上两种计算方法不同,但结果相同,你们看哪种算法比较简便? (5)教师在黑板上板书: 360 24 144 72 8640 (6)试用简便方法计算:37014 (7)小结:被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把被乘 数0前面的数与乘数相乘,然后看被乘数的末尾有几个 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 3、教学例6 26530 (1)出示例6,审题。 (2)引导学生试算:这道题与例5有所不同,

27、你们敢不敢自己先试试用简便方法计算? (3)学生试算,教师巡视并提示:写竖式时,乘数末尾0前面的数字3要和被乘数的什么位对齐? (4)指名说出怎样算比较简便,教师板书: 265 30 7950 (5)阅读课本14页,把书上例5、例6的简便算法与一般算法进行比较,并要求学生学会书上竖式书写的格式。 (6)练习: 课本14页做一做的35024、7360、18650 (7)小结: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把乘数0前面的数与被乘数相乘,然后看乘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 4、教学例7 计算45020。 (1)出示例7,让学生审题后观察,把例7与例5、例6进行比较有什么相同点?不同

28、点? (2)讨论:被乘数和乘数末尾都有0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 写竖式时,被乘数、乘数怎样写?(把被乘数、 乘数中0前面的数的末尾对齐。) 怎样乘?(只乘0前面的数) 乘完后,怎样添0?(被乘数、乘数末尾一共 有几个“0”,就要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 (3)你能算吗?请算一算?(一人板演,全班齐练。) 450 20 9000 (4)学生阅读课本第15页,把自己的算法与例7对照。 (5)质疑。 学生提问(略)。 教师引疑:45020被乘数和乘数末尾一共有 两个0,为什么积的末尾有3个0呢? (6)引导学生归纳法则。 (7)出示法则: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

29、然后看被乘数、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15页做一做。 (1)第1题 : 23040 15060(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口述怎样算。) (2)第2题:下面的计算方法对吗?说出自己的看法? 230 230 40 40 9200 000 920 9200 2、下面各题已算出0前面的数,请你想一想,每一题应该添上几个“0”? (1) 78 (2) 6100 50 90 390 549 3、课本17页练习四第1、2、5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个别指导,做完后集体核对。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用简便方法计算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

30、时,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被乘数、乘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另外还要注意竖式的书写格式。 五。作业:课本17页练习四第3、4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的形式,概括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正确、较熟练地运用公式计算梯形面积,并能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在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思考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数学迁移、转化思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

31、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自主探究梯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梯形的面积公式,会计算梯形的面积。 教学准备: 师:多媒体、完全一样的梯形若干个。 生:剪刀、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纸片(如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等)、练习本。 教学过程: 1.导入 上课!同学们好,同学们请坐,上课之前老师想请大家帮一个忙,学校安排老师给校车的车窗贴防晒膜,可是老师不知道买多少防晒膜合适,你们能帮帮我吗?哪位同学能说一说?老师看到了你渴望的眼神,就请你来说一说吧。 你说通过观察发现车玻璃的形状是梯形,只需要算出来这个梯形车玻璃的面积是多少就能知道需要买多少防晒膜了。 那我们该怎么求出梯形的面积是

32、多少呢?老师看到同学们露出了疑惑表情,没关系,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梯形的面积。 2.新授 同学们,虽然我们不知道梯形的面积公式,但是之前咱们已经探究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还记得我们是如何探究的吗?你来说,哦,你说我们是通过转化为我们熟悉的长方形来进行探究的,真棒!那梯形能不能转化成我们熟悉的图形来探究它的面积呢? 现在就请同学们前后桌四人为一小组,拿出老师课前分发给大家的各种各样的梯形,来剪一剪,拼一拼,看看有什么发现吧,小组合作,现在开始! 老师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 好了,时间到。大家都停下来吧,哪个小组代表来展示你们的结果? 第三小组代表,你来说。你说之前学过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所以你把

33、梯形剪成了一个三角形,一个平行四边形。很好,说的请具体,还有哪个小组代表有不同的做法? 第一小组代表,你们是怎么做的?哦你说你们把梯形剪成了二个三角形。同学们各有各的方法,你们可真厉害。还有别的小组有不同的方法吗? 哦,第二小组代表,你的手举的最高,你来说。哦,你说你是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真棒!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老师在大屏幕出示了这种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方法! 好了,我们现在已经得到了我们熟悉的图形,该如何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呢?我们以第三种方法一起来推导一下吧。同学们,请思考一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梯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呢?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又与梯形

34、的什么有关呢? 这个问题,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开始吧。 你最先举起了手,你来说。哦,你说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梯形的2倍!梯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的一半!真棒!还有谁再来补充一下呢?第二排戴眼镜的女生,你来说,哦,你说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梯形的上底+下底,高就是梯形的高!真是个了不起的发现! 同学们,我们知道,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底乘高,所以梯形的面积就是(上底+下底)x高2!如果我们用a表示上底,b表示下底,高是h,梯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的呢?你已经迫不及待了,就请你来说吧,哦,你说梯形的面积等于(a+b)xh2!。思路很清晰说的很完整,请坐!所以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S=(a+b)x

35、h/2! 同学们,我们用这种方法推导出了梯形的面积公式,那刚刚我们采用剪一剪的方法,得到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也可以得到两个三角形,这两种方法能不能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呢?这个问题,就留给同学们课下探究吧! 3.巩固 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梯形的面积公式,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解决校车防晒膜的问题,窗户的上底长40里米,下底长50厘米,高30厘米,请你们在三分钟的时间内独立算出校车需要多少防晒膜。 时间到,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老师已经出师了答案,你们的答案和老师的答案一样吗? 哦,都一样啊,看来大家都掌握的不错! 4.小结 大家都是爱学习得好孩子,最后谁能来说一说通过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说

36、你学会了求梯形得面积,还有你来补充,哦你说梯形得面积公式是(上底+下底)x高2,你们说得都很好。 这节课我们主要通过动手操作得方式学习了梯形得面积,从而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同时也学会了转化的思想。 5.作业 马上要下课了,现在老师来布置一下我们的作业,请看大屏幕,请同学们课下完成课后习题1,2题,并利用所学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吧。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混合运算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不含括号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自主、熟练的计算含有乘除混合的三步计算式题。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混合运算顺序,能熟练地进行

37、计算。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探索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口算引入 1、计算:1403+280 4004008 以上各式中都含有哪些运算?它们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使学生明确:当只有加减或乘除法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学生练习,指名板演。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混和运算。 板书:不带括号的混和运算。 二、教学新课 1、学习例题。 媒体出示例题:一副中国象棋12元。一副围棋15元。购买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一共要付多少元? (1)请学生读题,教师提问:你看出了哪些已知条件?你认为要想求出一共要付的钱数,应该先

38、求出什么?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 学生列式:123+154或154+123 那这样列式应该先算什么?应该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才能先求出买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用去的钱? (2)学生分小组讨论上述问题并汇报。 (3)师:在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中应该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学生在书上完成。 2、试一试:150+12065。 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指明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在计算12065,为什么应该先算1206,而不先算65呢?你们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 通过刚才两道混合运算的解答,你能总结一下没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吗? 使学生明确:在一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的混合式题里,应先算乘除法,后

39、算加减法;乘除连在一起,或加减连在一起,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1。 学生独立完成,展示个别学生作业。 注意强调运算顺序和书写格式。要明确:在没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式题里,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法。 2、说出运算顺序,并口算出计算结果。 484+24 484+204 48-4+24 48+4+24 3、“想想做做” 学生先列式解答,再交流、汇报思考过程和解题方法。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想想做做”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 篇九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和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体会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先算括号里的算式的必要性。 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加强小

40、组合作。 3、灵活运用所学计算方法解决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 掌握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的顺序。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口算:100+0= 0100= 2、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1)80-42+12 480602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要( )按顺序计算。 (2)75-154 404+6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 )法,再算( )法。 (3)(12+4)2 200(40-15)2 小结:在含有小括号

41、的算式里,要先算( )里面的,再算( )外面的。 3、我们学过的( )、( )、( )、( )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它的运算顺序。(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课。 1出示:9612+42 (1)小组内讨论,说说计算顺序。 (2)汇报讨论结果。(指名说,师板书。) 2、变式:96(12+4)2探究有小括号的计算顺序。 (1)问:如果要求先算加法,再算除法,最后算乘法,需要在原式里添上什么数学符号?(小组合作探究) (2)小组合作完成计算后,指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3)点评,明确: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3、介绍中括号“ ”,变式:96(12+4)2探究有中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42、。 (1)认识中括号。 (2)在老师引导下明确运算顺序。 板书:96(12+4)2 (1)放手让学生合作完成计算,师巡视辅导。 (2)指名板演后,师生共同订正,明确运算顺序,并在书上找出来齐读两遍。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9页的做一做。 2、一个车间在4月份的前八天生产了320台洗衣机,以后每天生产45台。4月份(按30天计算)共生产洗衣机多少台?(要求列综合算式解答) 四、扩展提高: 根据运算顺序添上小括号或中括号。 (1)32800-40025先减,再乘,最后除; (2)32800-40025先除,再减,最后乘; (3)32800-40025先减,再除,最后乘; (4)32800-40

43、025先乘,再减,最后除。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含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9612+42 96(12+4)2 96(12+4)2 =8+8 =96162 =96162 =16 =62 =9632 =12 =3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篇十 一、谈话交流 谈话:同学们,刚才一上课大家就做了一组相反的动作,是什么?(起立、坐下。)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从这个话题聊起。(板书:相反。)我们周围有很多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中都存在着相反的情况,请看屏幕:(课件播放图片。)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车的站点有人上车和下车;繁华的街市上有买也有卖;激烈的赛场上有输也有赢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现象吗? 二、教学新知 1、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1)引入实例。 谈话:假如沿着刚才的话题继续“聊”下去的话,就很自然地走进数学,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例子(课件出示)。 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本学期转走6人。 张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亏损200元。 与规范体重比,小明重了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