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优秀10篇)_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案(优秀10篇)_1.docx(3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小学数学教案(优秀10篇)高一数学教案 篇一 一: (一): 1.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如图) (1)边的关系(勾股定理):AC2+BC2=AB2; (2)角的关系:B= (3)边角关系: : :锐角三角函数: A的正弦= ; A的余弦= , A的正切= 注:三角函数值是一个比值。 2.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3.三角函数的关系 (1) 互为余角的三角函数关系。 sin(90-A)=cosA, cos(90-A)=sin A tan(90-A)= cotA (2) 同角的三角函数关系。 平方关系:sin2 A+cos2A=l 4.三角函数的大小比较 正弦、正切是增函数。三角函数值随角的增大而增大
2、,随角的减小而减小。 余弦是减函数。三角函数值随角的增大而减小,随角的减小而增大。 (二): 1.等腰直角三角形一个锐角的余弦为( ) A. D.l 2.点M(tan60,-cos60)关于x轴的对称点M的坐标是( ) 3.在 ABC中,已知C=90,sinB=0.6,则cosA的值是( ) 4.已知A为锐角,且cosA0.5,那么( ) A.060 B.6090 C.030 D.3090 二: 1.如图,在RtABC中,C=90,A=45,点D在AC上,BDC=60,AD=l,求BD、DC的长。 2.先化简,再求其值, 其中x=tan45-cos30 3. 计算:sin248+ sin242
3、-tan44tan45tan 46 cos 255+ cos235 4.比较大小(在空格处填写或或=) 若=45,则sin_cos 若45,则sin cos 若45,则 sin cos. 5.如图、锐角的正弦值和余弦值都随着锐角的确定而确定,变化而变化,试探索随着锐角度数的增大,它的正弦值和余弦值变化的规律; 根据你探索到的规律,试比较18、34、50、61、88这些锐角的正弦值的大小和余弦值的大小。 三: 1. 2sin60-cos30tan45的结果为( ) A. D.0 2.在ABC中,A为锐角,已知 cos(90-A)= ,sin(90-B)= ,则ABC一定是( ) A.锐角三角形;
4、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 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3,0)点B(0,-4),则cosOAB等于_ 4.cos2+sin242 =1,则锐角=_. 5.在下列不等式中,错误的是( ) A.sin45sin30;B.cos60tan30;D.cot30 6.如图,在ABC中,AC=3,BC=4,AB=5,则tanB的值是() 7.如图所示,在菱形ABCD中,AEBC于 E点,EC=1,B=30,求菱形ABCD的周长。 8.如图所示,在ABC中,ACB=90,BC=6,AC=8 ,CDAB,求:sinACD 的值;tanBCD的值 9.如图 ,某风景区的湖心岛有一
5、凉亭A,其正东方向有一棵大树B,小明想测量A/B之间的距离,他从湖边的C处测得A在北偏西45方向上,测得B在北偏东32方向上,且量得B、C之间的距离为100米,根据上述测量结果,请你帮小明计算A山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结果精确至1米。参考数据:sin320.5299,cos320.8480) 10.某住宅小区修了一个塔形建筑物AB,如图所示,在与建筑物底部同一水平线的C处,测得点A的仰角为45,然后向塔方向前进8米到达D处,在D处测得点A的仰角为60,求建筑物的高度。(精确0.1米) 小学数学教案 篇二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标准指导我们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6、,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并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些要求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我们教育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所以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除了传授数学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以外,同时也要结合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但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听到一些学校优秀教师公开课时有时会发现,有些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性
7、不强,有喧宾夺主之嫌。 案例一: 分西瓜:一位教师在教授三年级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有一个大西瓜,在母亲节的时候,你准备怎样分这个西瓜呢?” 生1:“母亲节到了,我准备把这个西瓜平均分成两份,给妈妈留一半,我留一半。” “你为什么这样分呢?”教师问。 生1:“我一半,妈妈一半,一样多,这样谁也不吃亏。” 教师未作任何评价。 生2:“母亲节到了,我把西瓜平均分成8份,我给妈妈5份,我留3份。” “你为什么这样分呢?”教师微笑地问。 生2:“妈妈很辛苦,在母亲节里应该多给她一些。” “你真是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教师热情地表扬了她。 其他学生纷纷举
8、手回答,要把西瓜平均分成6份、9份、12份等,都说在母亲节应该多给妈妈一些,教师都一一赞扬了他们。 这时,生3举手回答:“我把这个西瓜全都给妈妈吃。” 这位教师一楞,连忙微笑地问:“你为什么这样作呢?” “我一点儿都不喜欢吃西瓜,所以我都给妈妈吃。” 此时,这位教师脸上的微笑霎时凝固起来,吃惊地说:“你怎么把不喜欢吃的东西送给妈妈,你的思想有问题呀!” 案例二: 祖冲之你真伟大:另一位教师在教圆周长的计算时,在学生探究出圆周率后,这位教师认为此时应该“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于是在介绍了圆周率研究的相关历史材料的基础上,这样提问:“大家想对数学家祖冲之老爷爷说些什么呢?” 学生们群情激奋。 生1:
9、我想说:祖冲之爷爷你真伟大! 生2:祖冲之爷爷有勤奋严谨的钻研精神,祖冲之我佩服你。 生3: 学生们本以为至此就结束了,谁知这位教师继续借题发挥:“那么,我们以后应该怎么作呢?” 孩子们很聪明,在教师的“指引鼓励”下,个个说出一番“豪言壮志”。不过,十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也就这样过去了。 案例三: 最后一题错了:记得一次去听一位小学数学老师的公开课,他在黑板上写了五道题让一名学生板演。 39=2749=3659=4569=5479=62 当学生写完62时,台下多数同学都大声叫喊起来:“老师,她错了,最后一题错了” 我当时的第一反应也是认为她的最后一题算错了。 满以为那位老师会马上帮助纠正这名学生
10、的错误,没想到他却说了一段让我至今记忆犹新的话。他说:“最后一题是错了,可大家为什么只说她错的这道题,而不说她前面四道都做对了呢?看来,我们是多么容易发现别人的短处而忽略了别人的长处,当我们面对一个人时,首先要看其优点,要宽容地对待别人。” 如果我们的老师都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时时显出宽容的态度,我相信这比老师单纯重说教的“灌输式德育”要高明。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们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育人,其次才是育才。思想教育和人文教育应该渗透在每一堂课中,那么怎样在数学课堂中恰到好处的进行思想教育呢?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思考的问题。我觉得数学课堂上的思想教育不
11、能牵强附会,不能生搬硬套,要用得适时适地才能取到应有的效果。教学必然具有教育性,是教学过程的一条基本规律。在具体教学中,学生不仅可以从知识中受到教育,而且可以从教师的教学态度、工作作风和思想情感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道德教育。所谓教书育人,正是这个道理。但是,这种教育必须克服两种错误的倾向:一是过分强调教学的思想教育意义,不顾教学内容的具体特点,生拉硬扯地进行空洞的、贴标签式的思想教育;一是完全忽视教学的教育意义,单纯的为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而进行教学,只教书不育人。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再来审视上面的三个教学案例,问题来了。 案例1中,学生把自己不喜欢吃的西瓜给妈妈,难道思想就有问题了吗?如果换一个角
12、度来说,我们更应该看到这个孩子身上有着诚实的品质。孩子是敢于说真话的,而我们成人往往缺乏这种勇气。相反,成人可能会用虚伪、虚情假意来掩饰自己。不仅如此,有时为了“思想教育”的需要,我们还在教育着我们的孩子学会说假话,鼓励他们说假话。他们慢慢知道了:说真话有时不和时宜,会受到训斥,而随声附和老师的意思还会受到老师的表扬。多么可怕的教育!没有真诚的教育怎能培养出健康人的品格。 案例2中,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难道非得让孩子们说出来吗?另人质疑的是这位教师上的究竟是数学课呢?还是思想品德教育课?那种在教学环节上追求简单的“嵌入”式或“贴标签”式的教学方式;那
13、种牵强附会地把思想教育硬“扯”到教学内容中去的方法,我认为都是不可取的。那样只会助长了学生说空话,说违心话的坏习惯,最终使得数学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落得两败俱伤的境地。我认为数学教学最重要的是对学生渗透辨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在培养学生认真严肃、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思维的良好的习惯。 综观前两个案例,与案例3中的教师进行对比,不难看出最后这位教师做的恰到好处。使得思想教育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做到顺其自然,不做作,不把品德教育强塞给学生,注意适时适度,学生乐于接受,达到了即教书又育人的良好效果! 小学数学教案 篇三 一、课题研究背景 计算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
14、部分,它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无论是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结论的获得,还是数学问题的解决等都依赖于计算活动的参与,计算能力的高低对学好数学知识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的教学中,小学生的计算却常常出错。作为教师,不能把学生的计算错误都一律认为是“粗心惹的祸”,如果能从知识方面以及心理方面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提出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纠正策略,这对小学生的计算能力的提高和教师的计算教学将更有帮助。 二、课题研究目的 通过对小学生计算错误的类型和成因进行分析研究,寻找降低小学生计算错误的策略,在实践教学中进行检验,验证策略的可行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计算准确率,为学生顺利学习数学知识,持
15、续发展奠定基础。而且,教师通过运用研究所得的策略,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能少走弯路,充分发挥出该研究成果的现实指导作用。 三、课题研究过程 课题名称为:小学生计算错误类型、原因分析及矫正策略。自开题以来,本数学组根据学校实际教学情况,按照实验方案,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该课题研究,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 1、分别组织教师和学生座谈,了解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遇到问题和自己的认识 2、数学组会议,启动课题,部署任务 第二阶段:具体实施阶段 1、以班为单位,分班收集学生的计算错题 2、以教师个体为单位,记录典型错题 3、以年级为单位,同年级数学教师分析典型计算错误的。原因 教师初步
16、分析错误原因 以面谈的形式和相关学生进行交流 总结、分析,撰写原因分析报告 4、以年级为单位,同年级数学教师提出矫正策略 前测,统计该类型题目的错误率 根据原因分析报告,提出矫正策略,调整教学方式 后测,对前后测试进行比较 总结、分析,撰写矫正策略报告 第三阶段:整理归纳阶段 5、全组进行交流讨论,总结研究成果 各年级的研究成果汇报,进行纵向研究 对全学段中由相同原因而导致的错题进行横向研究 整理、归档 四、研究成果 通过对各年级的典型错题进行纵向研究,找到了各年级学生计算时出现的典型错误,通过分析其错误原因,提出了相应的纠正策略,并通过前后测实验验证了其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将全年级的同类
17、型错题进行横向研究,结合心理学的认知分析,我们重点研究了由于强成分的干扰导致的计算错误,既提高了教师对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认知,又对计算教学有指导作用。 高一数学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2、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教学重点 圆锥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提问: (1)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2)投影出示圆锥体的图形,学生指图说出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圆锥,掌握了它的特征,那么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圆锥的体积) 二、
18、探究新知 (一)指导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1、教师谈话: 下面我们利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老师给每组同学都准备了两个圆锥体容器,两个圆柱体容器和一些沙土。实验时,先往圆柱体(或圆锥体)容器里装满沙土(用直尺将多余的沙土刮掉),倒人圆锥体(或圆柱体)容器里。倒的时候要注意,把两个容器比一比、量一量,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并想一想,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分组实验 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课件演示:圆锥体的体积1、2、3、4、5) 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不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一次,又倒了一些,才装满。 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不相等,高相等,圆锥体
19、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两次,又倒了一些,才装满。 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三次,正好装满。 4、引导学生发现: 圆柱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的3倍或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 板书: 5、推导圆锥的体积公式:用字母表示圆锥的体积公式。板书: 6、思考:要求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7、反馈练习 圆锥的底面积是5,高是3,体积是( ) 圆锥的底面积是10,高是9,体积是( ) (二)教学例1 1、例1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板书
20、: 答:这个零件的体积是76立方厘米。 2、反馈练习:一个圆锥的底面积是25平方分米,高是9分米,她它的体积是多少? 3、思考:求圆锥的体积,还可能出现哪些情况?(圆锥的底面积不直接告诉) (1)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和高,求体积。 (2)已知圆锥的底面直径和高,求体积。 (3)已知圆锥的底面周长和高,求体积。 4、反馈练习:一个圆锥的底面直径是20厘米,高是8厘米,它的体积体积是多少? (三)教学例2 1、例2在打谷场上,有一个近似于圆锥的小麦堆,测得底面直径是4米,高是1.2米。每立方米小麦约重735千克,这堆小麦大约有多少千克?(得数保留整千克) 思考: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要求小麦的重
21、量,必须先求什么? 要求小麦的体积应怎么办? 这道题应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 2、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板书:(1)麦堆底面积: =3.144 =12.56(平方米) (2)麦堆的体积: 12.561.2 =15.072(立方米) (3)小麦的重量: 73515.072 =11077.92 11078(千克) 答:这堆小麦大约重11078千克。 3、教学如何测量麦堆的底面直径和高。 (1)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讨论、谈想法。 (2)教师补充介绍。 a.测量麦堆的底面直径可以用绳子在麦堆底部圆周围圈一圈,量得麦堆的周长,再算直径。也可用两根竹竿平行地放在麦堆的两侧,量得两根竹
22、竿的距离,就是麦堆的直径。 b.测量麦堆的高,可用两根竹竿在麦堆旁边组成两个直角后量得。 三、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从两个方面谈: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和公式的应用)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篇五 一、教学内容:圆的周长计算方法与应用 二、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的进行简单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3、领会事物之间是联系和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思维方法。 4、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点: 1、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2、推导出圆的周长的计算
23、公式并能够正确计算。 四、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用多媒体出示:龟兔赛跑路线图。 第一次龟兔赛跑,小白兔输了不服气,于是进行了第二次比赛,这回小白兔画了两条比赛路线,小白兔跑圆形路线,乌龟跑正方形路线,结果小白兔赢了,观众纷纷表示比赛不公平,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2、师问: a,小乌龟跑的路程就是正方形的什么?小白兔呢? b、什么是圆的周长?请你摸一摸你手中圆的周长。 3、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圆的周长。并出示课题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一)推导圆的周长公式 1、学生讨论 (1)正方形的周长跟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2)你认为圆的周长和谁有关
24、系? 2、猜测 看图后讨论:圆的周长大约是直径的几倍?为什么? 小结:通过观察大家都已经注意到了圆的周长肯定是直径的24倍,那到底是多少倍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3。动手操作 (1)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实践,1人拿学具、1人测量、1人记录、1人用计算机算出周长与直径的比值。 师:拿出老师为你们每个小组准备的学具,大家相互配合测量它的周长与直径,然后算出周长与直径的比值。 师:看哪一组配合好,速度快,较精确。开始! (2)整理并填写表格。单位:厘米 测量对象 圆的周长 圆的直径 周长与直径的比值 (3)汇报小结。 师:用实物投影展示整理的表格。 师:引导学生观察,看了几组不同的结果,虽然倍数不
25、同,但周长大多数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 (三)认识圆周率、介绍祖冲之 1、我们把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希腊字母表示。 3.14 2。介绍祖冲之 (四)归纳圆的周长公式 1、怎样求周的长?若我们用字母c代表圆的周长,d表示圆的直径,那圆的周长公式用字母怎样表示? 师板书:cd 2、圆的周长还可以怎样求?由于d=2r则:c2r 师板书:c2r 师问:圆的周长分别是直径与半径的几倍? 三、巩固应用,强化新知 (1)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1、d2米2。d1.5厘米 (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1、r6分米2。r1.5厘米 (二)判断题 1、3.14() 2、计算圆的周长必须知道圆的直径。() 3
26、、只要知道圆的半径或直径,就可以求圆的周长。() (三)选择题 1、较大的圆的圆周率()较小的圆的圆周率。 a大于b小于c等于 2、半圆的周长()圆周长。 a大于b小于c等于 (四)课堂反馈 你能够准确的判断出小乌龟和小白兔谁跑的远了吗?为什么? (五)实践操作 请同学们,画一个周长是12.56厘米的圆, 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画多大?如何画?再操作。 四、课堂总结,梳理知识 师: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篇六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进行简单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27、; 3.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准备 一元硬币、圆形纸片等实物以及直尺,测量结果记录表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起猜想: (一)激发兴趣 小黄狗和小灰狗比赛跑,小黄狗沿着正方形路线跑,小灰狗沿着圆形路线跑,结果小灰狗获胜。小黄狗看到小灰得了第一名,心里很不服气,它说这样的比赛不公平。同学们,你认为这样的比赛公平吗? (二)认识圆的周长 1.回忆正方形周长: 小黄狗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正方形的什么?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 2.认识圆的周长: 那小灰狗所跑的路程呢?圆的周长又指的是什么意思? 每个同学的桌上都有一元硬币,互相指一指这些圆的周长。 (三)讨论正方形周长
28、与其边长的关系 1。我们要想对这两个路程的长度进行比较,实际上需要知道什么? 2.怎样才能知道这个正方形的周长?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那也就是说,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哪部分有关系?正方形的周长总是边长的几倍? (四)讨论圆周长的测量方法 1.讨论方法:刚才我们已经解决了正方形周长的问题,而圆的周长呢? 如果我们用直尺直接测量圆的周长,你觉得可行吗?请同学们结合我们手里的圆想一想,有没有办法来测量它们的周长? 2.反馈:(基本情况) (1)“滚动”把实物圆沿直尺滚动一周; (2)“缠绕”用绸带缠绕实物圆一周并打开; (3)初步明确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测量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3.小结各种测量方法:(板
29、书) 化曲为直 4.创设冲突,体会测量的局限性 刚才大屏幕上小灰狗跑的路线也是一个圆,这个圆的周长还能进行实际测量吗?如果不能那怎么办呢? 5.明确课题: 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周长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五)合理猜想,强化主体: 1.请同学们想一想,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边长有关系,而且总是边长的4倍,所以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我们能不能像求正方形周长那样找到求圆周长的一般方法呢?小组讨论并回答 2.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你认为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 向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正方形的周长总是边长的4倍,再看这幅图,猜猜看,圆的周长应该是直径的几倍?(正方形的边长和圆的直
30、径相等,直接观察可发现,圆周长小于直径的四倍,因为圆形套在正方形里;而且由于两点间线段最短,所以半圆周长大于直径,即圆周长大于直径的两倍) 4.小结并继续设疑: 通过观察和想象,大家都已经意识到圆的周长肯定是直径的24倍之间,究竟是几倍呢你还能想出办法来找到这个准确的倍数吗 二、实际动手,发现规律: (一)分组合作测算 1.明确要求: 圆的直径我们已经会测量了,接下来就请同学们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确定好测量对象,实际测量出圆的周长、直径,并利用计算器帮助我们找出圆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填入表格里。 提一个小小的建议,为了更好的利用时间,提高效率,请你们在动手测算之前考虑好怎样合理的分配任务。
31、测量对象圆的周长(厘米)圆的直径(厘米)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2.生利用学具动手操作,师巡视指导、收集信息。 3.集体反馈数据(选取34组实验结果,黑板板书展示) (二)发现规律,初步认识圆周率 1.看了几组同学的测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2.虽然倍数不大一样,但周长大多是直径的几倍? 板书: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 (三)介绍祖冲之,认识圆周率 1.这个倍数通常被人们叫做圆周率,用希腊字母表示。 2.早在1500多年前,我国古代就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曾对这个倍数进行过精密的测算,他最早发现这个倍数确实是固定不变的,知道他叫什么吗? 3.这个倍数究竟是多少呢?我们来看一段资料。 (祖冲之是我
32、国南北朝时期,河北省涞源县人。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方法,把圆的周长分成若干份。分的份数越多,正方形的周长就越接近圆的周长。最终通过计算正多边形的周长来计算圆周率。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不但在当时是最精密的圆周率,而且保持世界记录九百多年) 4.理解误差 看完这段资料,同学们都在为我们国家有这样一位伟大的数学家而感到骄傲,可不知同学们想过没有,为什么我们的测算结果都不够精确呢? 5.解答开始的问题 现在你能准确的判断出小黄狗和小灰狗谁跑的路程长了吗 (四)总结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1.如果知道圆的直径,
33、你能计算圆的周长吗? 板书: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C=d 2.如果知道圆的半径,又该怎样计算圆的周长呢 板书:C=2r 追问:那也就是说,圆的周长总是半径的多少倍 三、巩固练习,形成能力 1.判断并说明理由:=3.14() 2.选择正确的答案: 大圆的直径是1米,小圆的直径是1厘米。那么,下列说法正确是:() a.大圆的圆周率大于小圆的圆周率; b.大圆的圆周率小于小圆的圆周率; c.大圆的圆周率等于小圆的圆周率。 3.实际问题:老师家里有一块圆形的桌布,直径为1米。为了美观,准备在桌布边缘镶上一圈花边。请问,老师至少需要准备多长的花边? 四、课外引申,拓展思维 如果小黄狗沿着大圆跑,小灰狗沿
34、着两个小圆 绕8字跑,谁跑的路程近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篇七 教学内容:圆的周长 内容分析:通过帮助学生回忆周长的概念,引出圆周长的概念;接着引出本课研究的问题: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得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14倍,给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介绍了祖冲之和圆周率,最后运用周长公式,加深对公式的理解。 学生起点:对圆和周长的概念已有初步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理解圆周长的概念,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2、使学生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及公式的推导过程。 3、以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合圆周率的由来,了解祖冲之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
35、义教育。 教学重点:圆周长公式的推导。 教学准备:直尺;两个有厚度、标明直径、不同规格的圆片;棉线。 教学流程: 一、复习引入 1、学生说圆的认识; (你对圆的知识有哪些了解)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圆的周长。(板书:圆的周长) 二、新授 1.认识圆的周长; (1)师拿出圆片让学生指出圆的周长; (哪一部分是圆的周长) (2)描出两个规格不同的圆的周长;感受圆的周长; (请你描出练习纸上两个圆的周长。) (哪一个周长长?) (3)揭示圆周长的概念; (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圆的周长) 师小结: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围成圆的一周的长叫做圆的周长。(幻灯出示) 、理解、运用圆
36、周长的测量方法。 师问:圆的周长长短不一,该怎么测量? 生边演示测量圆片周长,边介绍绳测法。 要求学生测量出两个圆片的周长,并把周长和相应的直径填入记录单中。 学生汇报测量结果,师记录。 圆片测量记录单: .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1)猜测跟圆周长相关的量; (猜测一下,圆的周长长短跟什么量有关?) 计算记录单中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学生反馈比值; 周长(厘米) 直径(厘米) 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得数保留两位) (2)认识圆周率 揭示圆周率:周长与直径的比值都是3倍多一些,其实这个比值是个固定不变的,我们称它为圆周率,用表示。 (板书:圆周率) 幻灯片展示圆周率的由来,学生
37、自主阅读; 总结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是不是所有圆的周长都需要经过测量而得到呢?有没有较好的计算方法? 提示:从测量记录单中找取。 如果周长用C表示,字母式是怎样的? 周长跟半径又是怎样的关系呢?字母式呢? (板书:圆周长=圆周率直径C=d或 圆周长=2圆周率半径C=2r 三、巩固练习 基本练习 一个圆的直径是10米,它的周长是多少?一个圆的半径是10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判断。 只要知道圆的直径或半径就可以计算圆的周长。()大圆的圆周率大,小圆的圆周率小。()圆周率的值就是3.14.()4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倍。()能力拼比: 两个小朋友同时同速从A点到B点,谁先到达? 四、总结:学习了这堂课你有哪
38、些收获? 圆的周长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1.生经历圆周率的探索过程,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长的公式,能运用圆周长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探究圆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掌握圆周长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圆周率的意义,能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大小不同的圆、线、小尺。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4。 1.话交流:同学们,我们经常听人们说:“我买了一个28的自行车。”“我买了一个24英寸的彩电”。这里的“28”和“24英寸
39、”都是表示物体规格的数字。 2.件出示例4题目及图示,全班交流:你从图中了解哪些信息? 3.组交流:从你课前滚动大小不同的圆片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4.件演示车轮滚动,验证学生的发现。 5.班交流: 你觉得圆的周长和圆的什么关系?(直径越大,圆也就越大,所以周长也越长。因为直径是半径的2倍,所以说圆的周长跟半径也有关。) 二、教学例5。 1.件出示例5,全班交流:这样的实验你们课前做了吗? 2.拿出课前探究圆周长与圆的直径关系实验单,小组交流并演示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3.名汇报,全班交流。 各小组派一名同学展示实验记录单,介绍实验过程。 纵观各组的实验结果,你们有什么发现? 圆的周长总
40、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4.生自学课本93页,了解圆周率及我国古代数学家的杰出研究成果。 5.括圆周长公式。 圆周率用字母表示,如果圆周长用字母C表示,直径用字母d表示,谁来说一说、C、d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板书:Cd=,C=d ,C=d) 求圆的周长用哪个公式?(C=d或C=2r) 三、巩固拓展 1.成“试一试” 学生独立计算。 全班展示交流。 2.成“练一练”。 3.成练习十四第1题。学生独立计算,再全班交流。 4.成练习十四第2题。 学生独立计算。 全班展示交流。 学生订正。 5.成练习十四第3题。指名口头列式,学生集体计算。 6.成练习十四第4题。学生独立计算后再汇报交流。 四、总结延伸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 高一数学教案 篇九 教学目标: 1、应用圆周长、弧长公式综合圆的有关知识解答问题;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数学模型的能力; 3、通过应用题的教学,向学生渗透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 教学重点:灵活运用弧长公式解有关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建立数学模型。 教学活动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