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6篇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docx

上传人:麒*** 文档编号:92809274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7.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案6篇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小学数学教案6篇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案6篇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案6篇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小学数学教案6篇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精选小学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 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与观察思考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因数和倍数等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 一、认识因数与倍数,预习反馈 1、反馈主题图,根据主题图的不同情况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 反馈: 112=1226=1234=12121=1262=1243=12121=12122=6123=41212=

2、1126=2124=3 2、观察并回答。 (1)这三组乘法、除法算式中,都有什么共同点? (2)像这样的乘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之间还有另一种说法,你想知道吗? (3)这样的三个数,我们也可以怎样说?(2和6是12的因数),请大家也像这样把其余的两组数也说一说。 请看教材12页,2和6与12的关系还可以怎么说? (4)也就是说2和6与12的关系是因数和倍数的关系,这几组数中,谁和谁还有因数和倍数的关系? (5)提问:能不能说12是12的因数呢? (6)小结:上面这三组算式中,我们知道:1、2、3、4、6、12都是12的因数。 3讨论:23453,提问:23是4的倍数吗?为什么? 谁能举一个算式例子

3、,并说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4讨论:03 010 03 010 提问:通过刚才的计算,你有什么发现? 5注意:(1)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一般指的是整数,但不包括0。(2) 这节课我们研究因数与倍数的关系中所说的因数不是以前乘法算式名称的“因数”,两者不能搞混淆。 二、巩固新知 1下面每一组数中,谁是谁得因数,谁是谁得倍数? 16和2 4和24 72和8 20和5 2下面得说法对吗?说出理由。 (1)48是6的倍数 (2)在13431中,13是4的倍数 (3)因为3618,所以18是倍数,3和6是因数。 3在36、4、9、12、3、0这些数中,谁和谁有因数和倍

4、数关系。 4、完成P15第2题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讲评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三、思维训练 1、判断 (1)12的因数有:1、2、3、4、6、12。 (2)整数32的因数共有4个。 (3)自然数a的最大因数是a,最小因数是1。 (4)一个数的因数都小于这个数。 2游戏。记住自己的学号,听老师说要求,符合要求的同学请举手。 (1)( )是4的倍数 (2)( )是60的因数 (3)( )是5的倍数 (4)( )是36的因数 四、课后小结: 五、 布置作业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2 教材分析: 教材设计了一些让学生感受质量单位、比较物体轻重的活动,并结合活动渗透了一些统计的初步知识。通过这些活动,一

5、方面在克和千克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次体验常见的物体的重量,逐步建起质量单位的正确观念,并且明确要比较物体的重量,不能光靠眼睛观察,必须要用秤称一称,切实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另一方面通过记录同学们的休重,学习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通过使用不同的秤,认识测量质量的工具,初步学习用数学解决问题,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 学情分析: 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准备测量工具,对质量单位的感受,不只限于对千克的感受也可以是克。在活动形式上,除了参考教材上提供的内容外,还可以从本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选取素材。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

6、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 建立1千克和1克的观念,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设计理念: 1、为学生创设有趣的情境,使学生的注意力马上集中起来,激发学生的求知。 2、充分利用学生的原有经验,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 3、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自体验,亲自感知,学生学的轻松、愉快,多次实践又帮助学生突破了难点,同时也让学生再次感悟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体重计、台秤或弹簧秤、天平、两袋盐等物品。 学具准备: 各种物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7、、感知轻重。 1、游戏导入:请两位跑得快的同学到台前做“背人跑步比赛”的游戏(被背的两人轻重对比明显)。让大家估计谁最有可能赢?为什么? 小结:人是有轻重的。 2、实践体验:再请学生掂一掂桌上带来的物体,感受物体的轻重,相互说一说。 3、学生汇报自己的感受,教师引出课题。 二、实践体验,建立概念 (一)称学生的体重 1、师:要想知道某个人到底有多重,可以怎么办呢? 2、让学生观察带来的体重计,观察一下,上面有什么?怎么称物体的质量呢?想好了和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一下。 指名汇报,随机介绍kg是千克的表示符号。 3、让一组学生轮流站在体重计上,秤出每一位同学的体重,并指名两位同学在黑板上记录下每位同

8、学的体重。 4、让每一个学生统计出不同的重量的同学分别有几种,统计时可以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统计,如用“正”字来表示,或用其他方法来表示。 5、让每一位同学背一背、抱一抱不同质量的同学,感受一下不24千克、32千克分别有多重。 6、全班交流,把每组统计的情况合在一起,成为全班同学体重的统计表,再让学生提出一些加、减法的数学问题,进行加、减法口算练习。 (二)建立千克的质量概念 1、称一称。把自己小组带来的两袋盐放在台秤或弹簧秤上称一称。 学生生观察秤的指针指向几,老师指出1千克就是两袋盐的质量。 2、掂一掂。再把刚才称的盐放在手中掂一掂,边掂边用眼睛体会1千克有多重,并说说掂1千克的感觉。 3

9、、估一估,你们再掂一掂身边的其它物体,能找出哪些东西重1千克吗?估计后再把这些物体放在秤上称一称,并互相说说1千克物体大约有多少。 4、猜一猜。师拿出1袋棉花和1袋铁钉,让学生猜一猜哪个重?说明理由,大家的意见不统一,怎么办?以实践来证实,请2名学生分别称一称。 5、质疑:这2袋物体的质量都是1千克,说明了什么?让学生感受到物体体积大并不一定重。 6、小结:刚才我们大家通过各种学习手段,感受了1千克物体的质量有多重,可我们看像这些(举起一枚硬币,指着衣服上的钮扣和学生带来的鸡蛋,以及文具盒中的笔、橡皮等),比较轻的物品怎么知道它们的质量呢? (三)建立克的质量概念 1、天平称一称带来的硬币以及

10、文具盒中的文具吧,先看老师称几根粉笔的做法。教师边称边介绍克的表示符号“g”。 2、学生小组进行操作,称硬币、鸡蛋和铅笔、橡皮等物品。 3、交流汇报。 4、再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猜一猜、议一议等实践活动,感受并建立克的质量概念。 三、全课总结 看来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除了用称的方法,还可用估算的方法来解决。 四、课后实践,不断延伸 1、到商店看1千克的物体或买1千克的东西有多少? 2、回家用秤称一称或掂一掂、估一估、算一算等方法,感受一下家中几种物品的质量。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3 一、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五册第一节中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第1课时,本课学习内容主要是认识图形

11、,它是在学生认识了线段、角和直角的基础上安排的,教材主要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测量等方法,认识长方形、正方形边、角的特征,建立相应的概念。 二、教学设想 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这一部分内容可以用1课时进行教学。其重难点是使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而且能准确无误地辨认和区别。教学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与教材的知识结构,遵循几何图形教学的基本程序与规则,设计上主要利用多媒体CAI课件,视屏展示台等电教手段,优化课堂教学,突破重难点,同时也结合实物的演示和学具的操作等传统教学手段来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中多种教学形式的变换,直观、生动、形象地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积极思维,进而开发

12、学生的创造潜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欲。充分发挥多媒体组合教学优势,让学生学的积极、主动,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 1、应用多媒体CAI课件及视屏展示台,能清晰地揭示正方形、长方形的概念及特点,灵活性强,操作方便,这是其它电教媒体无法比拟的,有利于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2、借助长方体、正方体实物,画长方形、正方形,从实物表面中抽象出长方形和正方形两种图形,再通过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面,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实践性强,可见度大,有利于学生区别长方形、正方形。 3、教学中由于多媒体课件展示、实物展示等电教手段的应用,加快了学生接受信息和反馈信息的速度,增大了教学密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

13、教学目标分解表 四、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使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难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归纳。 3、关键: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等活动,发挥学生多种感官作用,从而获取有关图形的感性材料,提高认识。 五、教学媒体运用情况表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知 1、复习:电脑出示长方体、正方体 提问:长方体有何特点?长方体有何特点? 2、师生同步操作 把长方体、正方体的每一个面都剪下来,提问:剪下来的每一个面都是什么形?(指名) 3、导入: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正方形究竟有何特点? (二)学习新知 A、认识长方形 1、初步认识长方形 (1)(投影)用长方体实物的一个画面出一个长方

14、形平面图。 (2)电脑逐步显示画的过程,边画边讲解。 长方形是长长的,方方的,所以叫做长方形。 摸一摸长方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平平的面) 长方形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每一条线段都叫做长方形的边,所以长方形有4条边,也是四边形。 (依次闪动每一条边)板书:四条边 摸一摸长方形的边有何感觉?(直直的边) 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直的。 (依次闪动长方形的四个直角,并演示用直角三角板的直角比的过程)板书:四个直角 (3)长方形边的特点 猜一猜,长方形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上、下边相等,左右边相等) 想一想,你用什么办法来证明自己的猜想?小组动手、合作试试。 汇报活动情况 电脑演示长方形上下对边移动重合,左

15、右对边移动重合。 小结长方形特点。 上下两条对边相等 4条边 两组对边相等 4个直角 左右两条对边相等 B、认识正方形 1、投影。用正方体实物的一个面,画出一个正方形平面图。(电脑显示画的过程) 2、4人一小组自学正方形特征,合作交流。 3、汇报学习情况。 4、老师小结正方形特征。(边讲解边操作演示) 正方形是正正方方的,所以叫做正方形。(板书:正方形) 正方形也是由四条线段围成,每一条线段也叫做正方形的边,所以它是一个四边形。(依次闪动每条边)板书:四条边 展幕演示,4条边的重合过程。板书:四条边相等。 正方形也有四个直直的角。(依次闪动每个直角)板书:四个直角 4条边 四条边相等 4个直角

16、 C、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图形?它们各有何特点?长方形与正方形有何异同?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编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5的乘法口诀,提高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使学生在编口诀和用口诀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积累积极的学习情感,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经历编写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5的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出示例题场景图。 认真观察一下,你能从图上了解到哪些信息? 重点引导学生讲清: 画面上有5只船,每只船上都坐了5个人。 二、 编写口诀 1. 根据大家了解到的信息,我们来填一填表格。 出示表

17、格: 船的只数 人数 指导学生填一填。 1只船上坐5人, 2只船上坐几人?10人是怎样算出来的? 3只船呢?15人又是怎样算出来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表格。 说明: 让学生借助直观把船的只数和人数的变化联系起来,为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算式的积作好准备。 2. 提问: 1只船上有5人,是几个5?(在表格上面板书: 1个5)那么2只船上的人数是几个几相加呢?3只船呢?(依次在表格上面板书: 2个5相加,3个5相加) 船的只数 1 2 3 4 5 人数 5 10 15 20 25 3. 根据几个5相加你会写出乘法算式吗?指名回答。 板书: 15=5 25=10 35=15 45=20 55=25 4

18、. 提问: 看了这些乘法算式,你知道我们今天要编写的是几的乘法口诀吗?(板书: 5的乘法口诀) 1个5是5,就可以编一句乘法口诀:一五得五。(板书: 一五得五)根据我们以前编口诀的经验,你会编一编5的其他几句乘法口诀吗?先想一想你会编哪一句,再来汇报。 根据学生的汇报,把口诀板书完整。 说明: 运用学生已有的编口诀的经验和方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主编写5的乘法口诀,这样学生学得主动,而且能充分获得成功的体验。 5. 你会把这几句5的乘法口诀读一读吗? 先让学生各自轻轻地读一遍,再指名读。 6. 提问: 根据前面的学习乘法口诀有什么用呢?那老师出几道乘法题,请你选择合适的口诀来计算,好吗? 教

19、师出示乘法算式,让学生说说用哪句乘法口诀来算,再贴在相应的口诀后面。 引导学生观察: 一句乘法口诀能算几道乘法算式的积?为什么五五二十五后面只有一道乘法算式呢? 7. 记口诀。 (1) 口诀是很有用的。你能把这些口诀都背出来吗? 指名背一背,再全班背一背。 (2) 你在读口诀、背口诀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 引导发现: 下面的一句口诀比上面一句口诀的得数多5,上面的一句口诀比下面一句口诀的得数少5。 (3) 现在同桌对口令,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把5的乘法口诀都记牢了。 说明: 以各种形式来帮助学生记忆5的乘法口诀,又让学生自主发现这些口诀中的规律,有利于增强记忆效果,培养思维的深刻性与灵活性

20、。 三、 想想做做,巩固提高 1. 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比一比上下两道算式有什么关系。 2. 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花坛里的花开得有点奇怪,你知道为什么54和45这两朵花开在一起吗? 四五二十这句口诀有什么用? 你会说出另外3个花坛要用的乘法口诀,并写出乘法算式的积吗? 3. 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并及时进行评点。 说明: 利用校对的机会让学生对别人进行客观评价,既引导学生认真听取别人的发言,又培养了学生的评价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4. 出示想想做做第5题。 谈话: 几只小兔在草地上尽情玩耍。天黑了,它们都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你能帮帮小兔吗?要求

21、学生先连一连,再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连。 四、 总结 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学会了什么?你知道学了这些知识有什么用处吗? 口诀是我们共同努力编出来的,请小朋友把它们牢牢地记住。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5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使学生认识前、后基本含义。理解前后位置的相对性,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正确确定“前后”。 2、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操作、说一说等活动,感知前后的位置关系,初步体会前后的相对性。培养探索意识和协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探索知识的积极性。 重点: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使学生认识前、后基本含义。 难点:理解前后位置的相对性,能从具体的情境

22、中正确确定“前后”。 一、创设情境,体验前、后 1、观察课室,感受前、后 小朋友们,你看一看我们教室的前面有什么?后面有什么? 2、说一说 请同座位的两名小朋友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3、听口令,摆物体 文具盒放在数学书的前面,数学书放在文具盒的后面;铅笔盒不要摆在数学的前面 二、引导探知,体验感悟 1、看图讲故事 课件出示龟兔赛跑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情景图。谁能根据这幅图给大家讲故事? 2、说一说 学生之间互相说一说在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 3、观察、讨论 请4个小朋友站一列,互相说一说这4个同学的位置。学生互相交流:-的后面是-,-的前面是-。 4、变换位置,加深理解 (1)

23、请全班同学站起来向后转,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 (2)以前后两个小朋友为一组,互相摆一摆你们的文具,然后说一说谁在前面,谁在后面。 三、实践应用 1、队列游戏:请几位同学到前面来,站成一列(前后站)。你发现了什么?围成一个圈,这样站,你又发现了什么? 2、说一说:我们身边有前、后的应用 四、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6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教材第10页“小熊购物”及“试一试”练习题。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小熊购物”的问题情境引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3.

24、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试题。 三、教学重点: 掌握先乘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四、教学准备: 挂图,实物,课件。 五、教学流程: (一)切入举偶 1、出示课件,故事引入。 今天是星期日,熊妈妈领着 小熊贝贝去超市购物,超市里的东西可真多呀!小熊贝贝都看不过来,这也摸摸,那也碰碰,嘴里还一个颈地嘟囔:“妈妈,我想买这个。妈妈,我还想买那个”最后,他们来到了超市的东南角。 2、出示挂图,谈话引入。 谁能用故事的形式说出这幅图的图意。 (二)对话平台 玩中学 1、说一说。 通过看图,获取信息,提出问题。 (1) 同学们,请你也仔细观察一下超市的东南角,看一看从图中你能获得什么信息? (让学生把自己所看

25、到的说出来,教师给予鼓励性的评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2) 如果你是小顾客,你想买些什么东西呢? 指名汇报。 (3) 如果只允许你买两种食品,每种食品数量不限,你又准备买些什么呢? 指名汇报,根据学生汇报,教师可板书问题。 (此问题的设计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准备。学生上面所提出和解答的问题大多是本节课的知识点,学会后可让学生自己独立解决。自己提出问题再自己解答,学生回兴趣浓,积极性高。) 2、算一算。 在解决问题中掌握运算顺序。 (1) 仔细看图,说一说小熊买了什么食品? (2) 那么小熊该付多少钱呢?请你来帮它算一算。 学生独立解答后再

26、小组交流汇报。 (学生的解答可能回出现多种形式:有的列两个算式分步解答;有的把两个算式 合在一起列综合算式解答。无论哪种形式,都必须让学生明确每一步求出的是什么。如果班中学生只有分步解答的,教师要启发学生将两个算式合在一起。教师可根据学生汇报把不同的三种形式进行板书。) (3) 说一说有加法又有乘法,要先算什么? (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得出运算的规律,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4) 教师介绍脱式计算的格式及方法。 (脱式计算的格式及运算顺序是本课难点,教师在此处要多加强调,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使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逐步提高计算能力。) 学中做 1、

27、做一做。 (1) 大家真聪明。你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黑板上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吗? 任选一题,做一做。 (2) 指名汇报。 (用所学知识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学生积极性高,兴趣浓。) 2、 想一想,议一议。 通过小组探究,进一步掌握运算顺序。 熊妈妈有20元钱,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钱? (1) 试着做一做。 (2) 小组议一议。 (完全放手,给学生自学的空间,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这个问题。本题既可以用两个算式解答,也可以合并成一个算式解答) (3) 说一说。 结合刚才的练习,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引导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既有减法又有乘法的情况下,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3、 试一试 (1)

28、如果用20元钱买3瓶饮料,应朝晖多少钱? (2) 如果用50元钱买7包花生,应找回多少钱? (通过试一试的练习,进一步巩固含有乘减的运算顺序。) 做中得 1、综合练习。 (1) 完成试一试的第(1)题。 先认真观察,然后说说图意,最后列式计算。 (2) 完成试一试的第(2)题。 先说一说运算顺序,然后再计算。 (3) 完成做一做的第(3)题。 (这是一题思考题,让学生根据“小熊购物”的情境叙述算式的意思。例如3045可以这样叙述:小熊有30元钱,买4袋糖果应找回多少钱?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创设情境,再根据情境叙述算式的意图。) 2、全课总结。 提问:计算乘加、乘减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试题库答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