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宋明理学..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课宋明理学..pptx(3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第第3 3课课 宋明理学宋明理学第1页/共31页虎溪三笑虎溪三笑相传晋僧慧远居东林寺相传晋僧慧远居东林寺时,送客不过溪。一日儒者时,送客不过溪。一日儒者陶渊明与道士陆修静相携访陶渊明与道士陆修静相携访问,归途中三人谈笑而行,问,归途中三人谈笑而行,不觉过溪,三人因之相视大不觉过溪,三人因之相视大笑。笑。请思考:这个故事反映请思考:这个故事反映了什么现象?这种现象对儒了什么现象?这种现象对儒学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学的发展有什么影响?第2页/共31页 三教图 (清)丁云鹏材料一材料一材料一材料一 据记载:唐代大诗人李白曾据记载:唐代大诗人李白曾据记载:
2、唐代大诗人李白曾据记载:唐代大诗人李白曾隐居深山一心炼丹;号称隐居深山一心炼丹;号称隐居深山一心炼丹;号称隐居深山一心炼丹;号称“诗佛诗佛诗佛诗佛”的王的王的王的王维亦官亦隐;白居易既学炼丹又虔诚礼维亦官亦隐;白居易既学炼丹又虔诚礼维亦官亦隐;白居易既学炼丹又虔诚礼维亦官亦隐;白居易既学炼丹又虔诚礼佛,柳宗元、刘禹锡还公开宣扬自己佛,柳宗元、刘禹锡还公开宣扬自己佛,柳宗元、刘禹锡还公开宣扬自己佛,柳宗元、刘禹锡还公开宣扬自己“援佛入儒援佛入儒援佛入儒援佛入儒”的思想历程。的思想历程。的思想历程。的思想历程。材料二材料二材料二材料二 宋代高僧智园曾经说:宋代高僧智园曾经说:宋代高僧智园曾经说:宋
3、代高僧智园曾经说:“尝谓尝谓尝谓尝谓三教之大,其不可遗也。行正常,正三三教之大,其不可遗也。行正常,正三三教之大,其不可遗也。行正常,正三三教之大,其不可遗也。行正常,正三纲,得人伦之大体,儒有焉;绝圣弃智,纲,得人伦之大体,儒有焉;绝圣弃智,纲,得人伦之大体,儒有焉;绝圣弃智,纲,得人伦之大体,儒有焉;绝圣弃智,守雌保弱,道有焉;自因克果,反妄归守雌保弱,道有焉;自因克果,反妄归守雌保弱,道有焉;自因克果,反妄归守雌保弱,道有焉;自因克果,反妄归真,俾千变万态,复乎心性,释有焉。真,俾千变万态,复乎心性,释有焉。真,俾千变万态,复乎心性,释有焉。真,俾千变万态,复乎心性,释有焉。”上述材料反
4、映了唐宋时期我国思想文化上述材料反映了唐宋时期我国思想文化发展呈现出怎样的历史趋势?发展呈现出怎样的历史趋势?一、兴起的背景一、兴起的背景第3页/共31页一、兴起的背景一、兴起的背景社会动荡民族融合佛教的盛行道教的传播三教合一儒学的缺陷三教并行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唐中叶后韩愈和柳宗元等人率先提出要复兴儒学。(隋朝)(唐朝)(魏晋)尊道、礼佛、崇儒第4页/共31页(20142014全国新课标卷全国新课标卷文综文综25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武则天时
5、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灭佛”。这反。这反映出唐代映出唐代()A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 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C第5页/共31页、思想上思想上:儒学面临困境儒学面临困境(三教三教长期论争和融合长期论争和融合)与与儒学儒学复兴运动复兴运动(儒学自身发展完善的需要儒学自身发展完善的需要)一、兴起的背景一、兴起的背景、时代上:时代上:唐末以来长期分裂和混乱,唐末以来长期分裂和混乱,使传统伦理道德规范遭到破坏。使传统伦理道
6、德规范遭到破坏。统治者需要统治者需要重建伦理纲常的新理论来稳定社会秩序重建伦理纲常的新理论来稳定社会秩序 。、政治上:政治上:宋代加强中央集权;宋代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重文轻武,对学术文化较少干涉,环境相对宽松,武,对学术文化较少干涉,环境相对宽松,出现了学术活跃的局面。出现了学术活跃的局面。第6页/共31页一、兴起的背景一、兴起的背景、经济上:经济上:宋代封建经济发展;宋代封建经济发展;宋代农业、宋代农业、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发展,科技文化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发展,科技文化繁荣繁荣。经济文化的发展推动儒学的发展。经济文化的发展推动儒学的发展。、教育上、教育上:宋代时书院讲学之风盛行宋代时书院
7、讲学之风盛行,士大夫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和气节,对儒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和气节,对儒家经典的家经典的不断探究不断探究成为时尚。成为时尚。第7页/共31页材料一:材料一:吾学虽有授受,吾学虽有授受,天理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的。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的。天者,理也天者,理也 。所以为万物一体,皆有此。所以为万物一体,皆有此理理,只为只为从那里来从那里来。河南程氏遗书河南程氏遗书概念:概念:吸取吸取佛道佛道思想,解释儒学义理的以思想,解释儒学义理的以“理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思想来源:思想来源:儒学儒学+佛教佛教+道教道教 第8页/共31页二、产生与发展二、产生与发展(一)
8、理学的创立:(一)理学的创立:北宋五子北宋五子(二)理学的成熟:(二)理学的成熟:南宋朱熹南宋朱熹(三)理学的发展:(三)理学的发展:陆王心学陆王心学周敦颐(10171073)邵雍邵雍(1011-10771011-1077)张载张载(1020107710201077)第9页/共31页(1)(1)二程理学(北宋)二程理学(北宋)(一)理学的创立:(一)理学的创立:北宋五子北宋五子 “凡眼前无非是物,物皆有理。如火之所凡眼前无非是物,物皆有理。如火之所凡眼前无非是物,物皆有理。如火之所凡眼前无非是物,物皆有理。如火之所以热,水之所以寒,至于君臣、父子间皆是以热,水之所以寒,至于君臣、父子间皆是以热
9、,水之所以寒,至于君臣、父子间皆是以热,水之所以寒,至于君臣、父子间皆是理。理。理。理。”二程遗书二程遗书二程遗书二程遗书 “天下物皆可以理照天下物皆可以理照天下物皆可以理照天下物皆可以理照,一物须有一理。一物须有一理。一物须有一理。一物须有一理。”小结小结核心思想核心思想: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是万物只是一个天理一个天理,先有理后有物。,先有理后有物。“天理天理”和伦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道德直接联系起来。(体现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犹曰穷其而已也。格犹穷也,物犹理也
10、,犹曰穷其而已也。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犹曰穷其而已也。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犹曰穷其而已也。“随事观理随事观理随事观理随事观理”认识论:认识论:认识论:认识论:“格物致知格物致知”,把握认识,把握认识“理理”第10页/共31页二程理学二程理学二程理学二程理学 天理天理自然界万物自然界万物人类社会人类社会格物致知格物致知明道德之善明道德之善非科学之真非科学之真认识:把知识、道德和天理联系起来通过掌握具体知识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天理可知)第11页/共31页(二)理学的成熟(二)理学的成熟1 1、代表人物:、代表人物:、代表人物:、代表人物:南宋儒家学者,理学的集大成者。南宋儒家学者,理学的集大成者
11、。南宋儒家学者,理学的集大成者。南宋儒家学者,理学的集大成者。2 2、思想主张:、思想主张:、思想主张:、思想主张:朱熹(11301200)宇宙之间宇宙之间宇宙之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地。地。地。其(理)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其(理)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其(理)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其(理)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 。存天理,灭人欲。存天理,灭人欲。存天理,灭人欲。存天理,灭人欲。或问:或问:或问:或问:“格物须物物格之格物须物物格之格物须物物格之格物须物物
12、格之,还只格一物而万理皆知,还只格一物而万理皆知,还只格一物而万理皆知,还只格一物而万理皆知?”曰:曰:曰:曰:“怎生便会该通?若只格一物便通众理,虽颜怎生便会该通?若只格一物便通众理,虽颜怎生便会该通?若只格一物便通众理,虽颜怎生便会该通?若只格一物便通众理,虽颜子亦不敢如此道。须是今日可知一件,明日又格一件,子亦不敢如此道。须是今日可知一件,明日又格一件,子亦不敢如此道。须是今日可知一件,明日又格一件,子亦不敢如此道。须是今日可知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积习既多,积习既多,积习既多,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近思录近思录近思录近思录第1
13、2页/共31页宇宙之间宇宙之间宇宙之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地。地。地。其(理)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其(理)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其(理)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其(理)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 。存天理,灭人欲。存天理,灭人欲。存天理,灭人欲。存天理,灭人欲。或问:或问:或问:或问:“格物须物物格之格物须物物格之格物须物物格之格物须物物格之,还只格一物而万理皆知,还只格一物而万理皆知,还只格一物而万理皆知,还只格一物而万理皆知?”曰:曰:曰:曰:“怎生便会该通
14、?若只格一物便通众理,虽颜怎生便会该通?若只格一物便通众理,虽颜怎生便会该通?若只格一物便通众理,虽颜怎生便会该通?若只格一物便通众理,虽颜子亦不敢如此道。须是今日可知一件,明日又格一件,子亦不敢如此道。须是今日可知一件,明日又格一件,子亦不敢如此道。须是今日可知一件,明日又格一件,子亦不敢如此道。须是今日可知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积习既多,积习既多,积习既多,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近思录近思录近思录近思录小结小结核心思想核心思想:理之源在于天理(理是万物的本源)理之源在于天理(理是万物的本源)认识论:认识论:认识论:认识论:“格物致
15、知格物致知”(“物物”的发挥)的发挥)存天理,灭人欲。存天理,灭人欲。第13页/共31页(20142014全国新课标卷全国新课标卷文综文综262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新认识,宋,宋明理学家主张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他们认为人性()A A本质是善本质是善 B B本质为恶本质为恶 C C非善非恶非善非恶 D D本善习远本善习远第14页/共31页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天理(道心)天理(道心)三纲五常(最高境界)三纲五常(最高境界)格物致知格物致知 明道德之善明道德之善明道德之善明道德之善第1
16、5页/共31页观书有感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朱熹的这首诗你一定很朱熹的这首诗你一定很熟悉,现在你能站在理学的熟悉,现在你能站在理学的角度再欣赏它一次吗?角度再欣赏它一次吗?第16页/共31页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南宋以后成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封建专制统治。为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朱熹编著的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四书章句集注成为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教科书。后世科举考试的教科书。学术思想流传海外,在朝鲜、日本学术思想流传海外,在朝鲜、日本甚至
17、形成了甚至形成了“朱子学朱子学”学派。学派。程朱理学的影响程朱理学的影响第17页/共31页(20142014广东文综广东文综1515)红楼梦红楼梦中,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什么诗经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事,只是先把四书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最要紧的。”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 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四书”更受重更受重视视B 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诗经遭到轻遭到轻视视C 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
18、儒从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商D D红楼梦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活第18页/共31页1、陆九渊(南宋):号象山居士,是心学的开创者。):号象山居士,是心学的开创者。二、产生与发展二、产生与发展(三)理学的发展:(三)理学的发展:陆王心学陆王心学陆九渊陆九渊(1139-11931139-1193)主张:主张:主张:主张:“心即理也心即理也心即理也心即理也”(心就是理心就是理心就是理心就是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真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真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真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真理”,天地万物都在心中。,天地万物都在心中。,天地
19、万物都在心中。,天地万物都在心中。“发明本心发明本心发明本心发明本心”(反省内心)(反省内心)(反省内心)(反省内心)可得到天理。可得到天理。可得到天理。可得到天理。2 2、王守仁(明朝):是、王守仁(明朝):是心学的集大成者心学的集大成者。第19页/共31页 朱熹和陆九渊曾在信州鹅湖寺进学术辩论,史朱熹和陆九渊曾在信州鹅湖寺进学术辩论,史被称被称“鹅湖之会鹅湖之会”。陆九渊记述:陆九渊记述: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朱以陆之教人为太简,陆以
20、朱之教人后使之博览。朱以陆之教人为太简,陆以朱之教人为支离。为支离。陆九渊陆九渊象山先生全集象山先生全集 鹅湖之会:支离和空疏鹅湖之会:支离和空疏支离支离太简太简第20页/共31页二、产生与发展二、产生与发展(三)理学的发展(三)理学的发展王阳明王阳明 (1472-15291472-1529)“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人胸中各有个圣人。人胸中各有个圣人。”“满街人都是圣人。满街人都是圣人。”“知是行的主意,行是在的工夫;知是行的主意,行是在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请根
21、据上述材料归纳王阳明的思想主张。请根据上述材料归纳王阳明的思想主张。2、王守仁(明朝):号阳明先生。号阳明先生。第21页/共31页二、产生与发展二、产生与发展(三)理学的发展(三)理学的发展王阳明王阳明 (1472-15291472-1529)2、王守仁(明朝):号阳明先生。号阳明先生。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即是理心即是理”。认识论认识论:提出提出“致良知致良知”(认为认为认为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通过内心反省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通过内心反省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通过内心反省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通过内心反省克服克服克服克服“私欲私欲私欲私欲”以以以以“致良知致良知
22、致良知致良知”,用封建伦,用封建伦,用封建伦,用封建伦理道德去规范自己的行为理道德去规范自己的行为理道德去规范自己的行为理道德去规范自己的行为);“知行合一知行合一”(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相互渗透,密不可分相互渗透,密不可分)。第22页/共31页心即理心即理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良知良知人欲人欲致良知致良知知行合一知行合一 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得其理矣。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知行不可分作两事。知在。知行不可分作两事。传习录王阳明第
23、23页/共31页有个王阳明的门人,夜间在房内捉得有个王阳明的门人,夜间在房内捉得一贼。他对贼讲一番一贼。他对贼讲一番良知良知的道理,贼大笑,的道理,贼大笑,问他:问他:“请告诉我,我的请告诉我,我的良知良知在哪里?在哪里?”当时是热天,他叫贼脱光了上身的衣服,当时是热天,他叫贼脱光了上身的衣服,又说:又说:“还太热了,为什么不把裤子也脱还太热了,为什么不把裤子也脱掉?掉?”贼犹豫了,说:贼犹豫了,说:“这,好像不太好这,好像不太好吧。吧。”他向贼大喝:他向贼大喝:“这就是你的这就是你的良知良知!”冯友兰冯友兰冯友兰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简史请思考:文中的请思考:文中
24、的“良知良知”具体是指什具体是指什么?按照王阳明的学说,该如何让这个贼么?按照王阳明的学说,该如何让这个贼恢复真正的恢复真正的“良知良知”?第24页/共31页世界本原世界本原同:世界的本原是“理”。异: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第25页/共31页恶心恶心三纲五常三纲五常格物致知格物致知 存天理,灭人欲心即理心即理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良知良知人欲人欲致良知致良知知行合一知行合一 程朱理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陆王心学天理天理第26页/共31页理学理学心学心学不不同同点点宇宙观宇宙观哲学范畴哲学范畴认识论认识论相相同同点点实
25、质实质内容内容“理理”是万物的本是万物的本原原客观唯心主义思想客观唯心主义思想强调强调“格物致知格物致知”(通过探究万物求通过探究万物求”理理”)“心心”是万物的本是万物的本原原主观唯心主义思想主观唯心主义思想“心即理心即理”,“致良知致良知”(通过内心反省求通过内心反省求“理理”)以儒家纲常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欲求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都是儒学的新形式;都继承孔孟“仁”“礼”的思想维护封建统治第27页/共31页三、深远的影响三、深远的影响1 1、消极影响:消极影响:用用“三纲五常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维系封建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2
26、 2、积极:积极: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用: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究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讲究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尊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尊严。严。3 3、理学家严谨的治学精神对后世产生重要影、理学家严谨的治学精神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响。第28页/共31页人生自古谁无死人生自古谁无死人生自古谁无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留取留取留取丹心丹心照照照照汗青汗青宋宋宋宋文天祥文天祥文天祥文天祥粉身碎骨浑不怕粉身碎骨浑不怕粉身碎骨浑不怕粉身碎骨
27、浑不怕要留要留要留要留清白清白在在在在人间人间明明明明于谦于谦于谦于谦苟利苟利苟利苟利国家国家生死以生死以生死以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岂因祸福避趋之岂因祸福避趋之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清清清林则徐林则徐林则徐林则徐粉身碎骨寻常事粉身碎骨寻常事粉身碎骨寻常事粉身碎骨寻常事但愿牺牲报但愿牺牲报但愿牺牲报但愿牺牲报国家国家清清清清秋瑾秋瑾秋瑾秋瑾请思考:这类浸润了理学精神价值与道德请思考:这类浸润了理学精神价值与道德理想的诗句体现了士子们怎样的情怀?理想的诗句体现了士子们怎样的情怀?第29页/共31页不可取:不可取:尊卑等级尊卑等级 重男轻女重男轻女 因循守旧因循守旧 重义重义轻利轻利重礼轻法重礼轻法学习延伸学习延伸三从四德:三从四德:“三从三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翻开历史一查翻开历史一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吃人”。鲁迅鲁迅“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清人戴震清人戴震残残忍忍的的童童年年贞洁牌坊背后的血泪 “存天理,去人欲存天理,去人欲”“饿死事小,失节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事大”第30页/共31页感谢您的观看!第31页/共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