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14077.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14077.pdf(3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1-2022 学年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班级:_ 姓名:_ 评价:_ 一、单项选择题(选出最优的一个选项,每小题 3 分,共 42 分)1(3 分)诗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中“相对出”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青山 B船 C太阳 D两岸 2(3 分)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的音调相同 B甲、丙的音色相同 C乙、丙的响度相同 D甲、丙的音调相同 3(3 分)小华要爸爸把客厅里电视节目音量调小些,以免影响他在房间学习。从减小噪声影响的角度来看,下图的情形中与小华采取相同的措施的是()A戴防噪耳机 B用监测器监测噪声 C铁道旁装隔音板
2、 D给排气管装消音器 4(3 分)如图所示,是丽丽傍晚在商业街行走时看到投射在地面上的鲜奶广告,下列对这个像的形成和性质分析正确的是()A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 B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 C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D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虚像 5(3 分)在隧道的地面白线和两边墙壁上,安装了一种凸起的纯玻璃元件,这种元件叫“夜精灵”。晚上只要汽车的灯光一照,司机就能看到附近地上的“夜精灵”亮起来,下面几种元件的工作原理与夜精灵完全不同的是()A高速公路反光标志牌 B环卫工人身上穿的反光马甲 C自行车的尾灯 D十字路口的红绿交通标志灯 6(3 分)如图是自然界中关于水的物态变化过程及其对应的条件,其中由甲状态到
3、乙状态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 B升华 C汽化 D液化 7(3 分)夏天将杯中的液态氮(沸点为:196)倒入常温的水中,水面上会产生固体(如图),这固体产生的原因是()A液态水放热升华 B液态水放热凝固 C液态氮吸热凝固 D液态氮放热凝华 8(3 分)如图所示的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A枝头结霜 B山间起雾 C雪人变小 D海面结冰 9(3 分)对某物质持续加热的某段时间,放在物体中的温度传感器输出数据即时在电脑软件显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这一定是液体加热至沸腾的图像 B从 t1到 t2时间段,物质一定是固液共存状态 C从 t1到 t2时间段,物
4、质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D即使 t2时刻后还一直加热,物质的温度也不会再升高 10(3 分)如图,交于 P 点的三条光线 a、b、c在交点 P 前放置一平面镜,有关三条反射光线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条反射光线一定会相交 B三条反射光线可能会发散 C三条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 P 点 D三条反射光线是否相交由镜面角度决定 11(3 分)小明利用凸透镜模拟晶状体,光屏模拟视网膜,设计模拟某种眼病及其矫正后的实验,其步骤如图所示。步骤 3“矫正”这种眼病,让烛焰清晰的像成在“视网膜”上,可行的方案是()A将凸透镜换成凹透镜 B将蜡烛向靠近凸透镜的位置移动 C将一个适当的凸透镜放在原凸透镜
5、与蜡烛间的某个恰当位置 D将一个适当的凹透镜放在原凸透镜与蜡烛间的某个恰当位置 12(3 分)如图所示,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 10cm 处时,在另一侧距凸透镜 10cm 处的光屏上出现了一个与烛焰等大的清晰像,若保持物距不变,更换一个焦距为 8cm 的凸透镜后,要想在屏上出现清晰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A使屏远离透镜 B使屏靠近透镜 C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 D光屏与蜡烛在透镜左侧 13(3 分)“碳纳米管温度计“是世界上最小的温度计。研究人员在碳纳米管中充入液态的金属镓,当温度变化时,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金属镓液柱的变化就能读出温度值。该温度计测量的范围可从 30到 490。下列说法中,错误的
6、是()A该温度计和普通温度计的工作原理相同 B碳纳米管本身的体积变化可以忽略不计 C镓是一种高熔点、低沸点的金属 D金属镓的体积在 30490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 14(3 分)物质存在的状态不仅与物质所处的温度有关,还与其所处的气压有关。如图是碘物质的状态与气压、温度的关系图像。OA、OB、OC 分别是三种状态的临界曲线,O点称为三状态交界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 119.6kPa 气压下,当 t114时,碘物质一定处于液态 B在 119.6kPa 气压下,当 t114时,碘物质可能处于液态 C在 101.3kPa 气压下,将 100的碘蒸气冷却至室温 25,碘蒸气凝华并对外放热 D在
7、101.3kPa 气压下,将室温 25下碘物质缓慢热到 100时,碘先熔化再汽化 二、填空、作图题(共 28 分)15(4 分)图 1 甲温度计是利用液体 的性质制成的。温度计图 1 甲的读数是 ,图 1 乙是疫情期间的测温枪,它是利用 (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进行测量的。图 2 秒表的读数为 s.16(4 分)复兴号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动车组列车。(1)超长版复兴号列车总长度达 440 (填单位)。(2)如图乙所示,在高速行驶的列车上立一枚硬币可保持长时间稳定不倒,以硬币为参照物,窗外的树木是 的。由图丙可知该硬币的直径为 cm。(3)复兴号以 300km/h
8、 的速度匀速行驶 10min,通过的路程为 km。17(5 分)小夏在研究口琴的发声原理时,拆掉了口琴外壳,发现在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如图所示)。吹口琴时,在气流的冲击下,铜片振动,发出声音。对不同气孔吹气,改变了声音的 ;在同一气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气,改变了声音的 。18(5 分)如图所示是甲、乙两车运动的 st 图像,当两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北做直线运动。(1)请根据图 1 在图 2 画出甲、乙两车运动的 vt 图像,并在图中坐标轴标注数值并注明甲、乙。(2)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 (选填“南”或“北”)运动;当时间 t s时,两车相距 20m。19(5 分)如图中 A
9、和 B 是放在平面镜前完全相同的两支蜡烛(1)请分别画出 A 和 B 经平面镜所成的像:(2)眼睛从某个方向向平面镜看去时,两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叠。请在图中画出从这个方向进入眼的光线。20(5 分)(1)如图 1 所示,是一束光由空气斜射入某种透明介质时,在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则入射光线一定是 ,入射角的大小为 。请在图中合适位置画出法线与分界面并标注出来。(2)在如图 2 的方框内填入适当的透镜。三、解析题(共 9 分)21(9 分)跳伞是一项极具挑战的运动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在某次跳伞训练过程中,一运动员从空中悬停的直升机上由静止开始竖直跳下,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经 15
10、s 下落 210m 后,再匀速直线下落 15s,求:(1)该运动员在前 15s 内下落的平均速度;(2)该运动员在 30s 内下落的总高度;(3)该运动员在 30s 内下落的平均速度。四、实验、探究题(22 题 7 分;23 题 8 分,24 题 6 分,共 21 分)22(7 分)小玲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斜面总长为 1m,她让小车从斜面最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斜面中点 A 和斜面最底端的时间分别为 4s 和 6s。(1)小玲利用公式 ,计算出小车上半段和全程的平均速度分别为 0.125m/s、0.167m/s。由此她得出小车在斜面上做的是 (填“匀速”
11、或“变速”)运动;(2)小军发现,由于小玲实验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小车的长度,将会导致速度的测量结果比真实值 (填“偏大”或“偏小”)。(3)小玲又利用了刻度尺测量出了小车的长度如图乙所示为 cm,该刻度尺的分度 值 为 cm。小 车 全 程 的 平 均 速 度 的 准 确 值 应 为 m/s。23(8 分)小莉同学用焦距为 10cm 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 1 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 清晰的像(填写下列选项字母),若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 cm 处,光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A.正立放大 B.倒立放大 C.倒立缩小 (
12、2)实验中将蜡烛从图 1 处逐渐远离凸透镜,物距 u 随时间 t 的变化图像如 2 甲所示,则如图 2 乙所示的图像中,像距 v 随时间 t 的大致变化图像正确的 。(3)如图 3 所示,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 16cm 处,人眼能观察到蜡烛的像,像是图 4 中的 (选填“A”“B”“C“或“D”)。24(6 分)小刚观点:“被 100的水蒸气烫伤,要比被 100的热水烫伤严重得多”。小刚设计了以下实验来验证。(热损失以及热胀冷缩对实验的影响忽略不计)将一定质量温度为 t1的冷水装入一个双层玻璃真空保温杯中,液面如图甲所示位置,标记为 A;向杯中插入导管,将 100的水蒸气通入保温杯的
13、冷水中(水蒸气全部被吸收),发现杯中水面明显上升;一段时间后,停止通入水蒸气,移出导管后,杯中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标记为 B,再测出此时杯中水的温度为 t2,比较发现 t2高于 t1。(1)杯中水面上升是通入的水蒸气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的结果。(2)t2高于 t1的原因是 。(3)小刚的实验因没有对比以至不足以证明他的观点,请你再帮助小刚设计补充实验方案。简要叙述实验过程、测量的物理量及验证依据。2021-2022 学年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选出最优的一个选项,每小题 3 分,共 42 分)1(3 分)诗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
14、日边来。”中“相对出”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青山 B船 C太阳 D两岸【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参照物;(2)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就是看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解答】解:“两岸青山相对出”,研究的对象是“青山”,运动状态是“出”,青山是运动的,相对于船来说的。故选:B。【点评】(1)本题考查参照物的选择和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需要对物体运动情况进行仔细分析。(2)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跟参照物的选择有关系,参照物选择不同,结论就不同。2(3 分)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5、()A甲、乙的音调相同 B甲、丙的音色相同 C乙、丙的响度相同 D甲、丙的音调相同【考点】音色;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与振幅的关系【专题】声现象;应用能力【分析】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频率越大;偏离原位置越远,振幅越大。【解答】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的振动的频率不同,故音调不同,故 A 错误;B、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和丙波形的形状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它们的音色不同,故 B 错误;C、从图中可以看出,乙、丙偏离原位置的远近不同,振幅不同,故响度不同,故 C 错误;D
16、、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丙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相同,所以频率相同,音相同,故D 正确。故选:D。【点评】通过比较声音的波形图来考查频率对音调的影响和振幅对响度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能够从波形图上看懂频率和振幅。3(3 分)小华要爸爸把客厅里电视节目音量调小些,以免影响他在房间学习。从减小噪声影响的角度来看,下图的情形中与小华采取相同的措施的是()A戴防噪耳机 B用监测器监测噪声 C铁道旁装隔音板 D给排气管装消音器【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应用能力【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解答】解:小华的爸爸把客厅里电视节目音量调小些,在声源处
17、减弱噪声;A、戴防噪耳机,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 A 不符合题意;B、用监测器监测噪声,不能够减弱噪声,故 B 不符合题意;C、铁道旁装隔音板,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 C 不符合题意;D、给排气管装消音器,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 D 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减弱噪声的途径及应用,基础题。4(3 分)如图所示,是丽丽傍晚在商业街行走时看到投射在地面上的鲜奶广告,下列对这个像的形成和性质分析正确的是()A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 B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 C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D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虚像【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其他应用【专题】应用题;透镜及其应用;应用能力【分析】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
18、况和应用: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解答】解:投射在地面上的鲜奶广告,是利用了凸透镜成像时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凸透镜成像属于光的折射,故 A 正确,BCD 错误。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掌握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与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5(3 分)在隧道的地面白线和两边墙壁上,安装了一种凸起的纯玻璃元件,这种元件叫“夜精灵”。晚上只要汽车的灯光一照,司机就能看到附近地上的“夜精灵”亮起来,下面几种元件的工作原理与夜精灵完全不同的是()A高速公路
19、反光标志牌 B环卫工人身上穿的反光马甲 C自行车的尾灯 D十字路口的红绿交通标志灯【考点】光的反射现象【专题】应用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根据“夜精灵”的形状如同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同时又能将会聚后光线全反射,反光效率很高,来解答此题。【解答】解:由于“夜精灵”的形状如同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当汽车灯光射来时,光线经过玻璃微珠折射后,在玻璃微珠背面发生反射,然后沿原路返回,这样司机就可以看清黑夜中的标志牌。高速公路反光标志牌、自行车的尾灯、环卫工人身上穿的反光马甲都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只有十字路口的红绿交通标志灯没有用到光的反射。故选:D。【点评】此题不仅要
20、考虑折射,还要考虑到全反射的问题,如同夏日的清晨,我们看到树木花草上的露水珠晶莹透亮,特别醒目的原因是相同的。6(3 分)如图是自然界中关于水的物态变化过程及其对应的条件,其中由甲状态到乙状态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 B升华 C汽化 D液化【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理解能力【分析】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
21、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解答】解:由于甲变为乙吸热,丙变为甲吸热,故丙是固态,甲液态,乙为气态,甲状态到乙状态,即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故选:C。【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7(3 分)夏天将杯中的液态氮(沸点为:196)倒入常温的水中,水面上会产生固体(如图),这固体产生的原因是()A液态水放热升华 B液态水放热凝固 C液态氮吸热凝固 D液态氮放热凝华【考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与特点【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理解能力【分析】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吸
22、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放热。【解答】解:夏天将杯中的液态氮(沸点为:196)倒入常温的水中,会变成气态,属于汽化现象,汽化吸热,使水的温度降低,一部分水会凝固成冰,凝固放热。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及吸放热情况,是一道联系实际的应用题,难度不大。8(3 分)如图所示的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A枝头结霜 B山间起雾 C雪人变小 D海面结冰【考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与特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的放热特点【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理解能力【分析】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
23、:熔化、汽化、升华。【解答】解: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时直接变成小冰晶,是凝华过程,凝华放出热量,故 A 错误;B、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时变成小水珠,是液化过程,液化放出热量,故 B 错误;C、雪人变小是雪升华造成的,升华过程要吸热,故 C 正确;D、海面结冰,是凝固现象,凝固放热,故 D 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物态变化类型及其吸放热情况的判断,是中考热学基本题型的考查,掌握物质前后状态的变化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9(3 分)对某物质持续加热的某段时间,放在物体中的温度传感器输出数据即时在电脑软件显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这一定是
24、液体加热至沸腾的图像 B从 t1到 t2时间段,物质一定是固液共存状态 C从 t1到 t2时间段,物质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D即使 t2时刻后还一直加热,物质的温度也不会再升高【考点】沸腾及沸腾条件;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像【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理解能力【分析】根据晶体的熔化过程和液体的沸腾过程所具有的特点来分析即可选出正确答案。【解答】解:晶体熔化时和液体沸腾时的共同特点都是持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题目并没有明确物体最初的状态,所以不能确定AB段是晶体熔化过程还是液体沸腾过程,故 AB 错误,C 正确;如果是晶体熔化过程,则 t2时刻后还一直加热,物质的温度会升高,故 D 错误。
25、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晶体的熔化过程和液体的沸腾过程所具有的特点,题目难度不大。10(3 分)如图,交于 P 点的三条光线 a、b、c在交点 P 前放置一平面镜,有关三条反射光线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条反射光线一定会相交 B三条反射光线可能会发散 C三条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 P 点 D三条反射光线是否相交由镜面角度决定【考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专题】图析法;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应用能力【分析】先画出点 P 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 P,假设该点有一点光源,它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 P 点,根据光路是可逆的分析判断。【解答】解:如图所示,a、b、c 三
26、条光线会聚于 P 点,若在 P 点之前任意放一平面镜,先画出点 P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 P,假设该点有一点光源,它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 P 点,连接发光点和入射点,可得相应的入射光线,根据光路是可逆的,原来三条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一定相交于一点 P。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以及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11(3 分)小明利用凸透镜模拟晶状体,光屏模拟视网膜,设计模拟某种眼病及其矫正后的实验,其步骤如图所示。步骤 3“矫正”这种眼病,让烛焰清晰的像成在“视网膜”上,可行的方案是()A将凸透镜换成凹透镜 B将蜡烛向靠近凸透镜的位置移动 C将一个适
27、当的凸透镜放在原凸透镜与蜡烛间的某个恰当位置 D将一个适当的凹透镜放在原凸透镜与蜡烛间的某个恰当位置【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其他应用【专题】应用题;透镜及其应用;应用能力【分析】眼球内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我们看物体时,是通过睫状体的伸缩来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不同远近的物体都能在像距相同的视网膜上生成清晰的倒立实像。近视眼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当他看远处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之前,需要用凹透镜的镜片进行矫正。【解答】解:A、眼球内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所以不能将凸透镜换成凹透镜,故A 错误;B、将蜡烛向靠近凸透镜的位置移动,根据凸透
28、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光屏应向右移动,故 B 错误;CD、由图可知,近处蜡烛能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将蜡烛移到远处,视网膜位置出现模糊的光斑,这说明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属于近视眼,近视眼需要用凹透镜的镜片进行矫正,故 C 正确,D 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眼睛及其视物原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密切,能够体现从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12(3 分)如图所示,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 10cm 处时,在另一侧距凸透镜 10cm 处的光屏上出现了一个与烛焰等大的清晰像,若保持物距不变,更换一个焦距为 8cm 的凸透镜后,要想在屏上出现清晰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A使屏
29、远离透镜 B使屏靠近透镜 C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 D光屏与蜡烛在透镜左侧【考点】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专题】透镜及其应用;应用能力【分析】当 u2f 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距 v2f;u2f 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 2fvf。【解答】解:当 u10cm 时,在另一侧距凸透镜 10cm 处的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与蜡烛等大的像,所以 2f10cm,即 f5cm;当更换一个焦距为 8cm 的凸透镜时,f8cm,保持物距不变,此时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 v2f,所以屏应远离透镜。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难度适中,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是解题关键。13(3
30、 分)“碳纳米管温度计“是世界上最小的温度计。研究人员在碳纳米管中充入液态的金属镓,当温度变化时,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金属镓液柱的变化就能读出温度值。该温度计测量的范围可从 30到 490。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温度计和普通温度计的工作原理相同 B碳纳米管本身的体积变化可以忽略不计 C镓是一种高熔点、低沸点的金属 D金属镓的体积在 30490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考点】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专题】应用题;定性思想;应用能力【分析】根据题目所给的信息(在碳纳米管中充入液态的金属镓,当温度升高时,管中镓就会膨胀,通过电子显微镜就能读取温度值,这种温度计测量的范围可从 30到 490等)、结合所学
31、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纳米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与普通温度计的工作原理相同,故 A 正确;B、要用“碳纳米管温度计”在测温范围内准确测量温度,需要碳纳米管的热胀冷缩要很小(体积变化很小),碳纳米管的体积变化可忽略不计,故 B 正确;C、“纳米管温度计”在测量范围内要保证金属镓处于液态,不能凝固和汽化,所以金属镓的熔点低于 18、沸点高于 490,故 C 错误;D、金属镓在纳米碳管制成的温度计内受热膨胀,而读数时需要通过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金属镓液柱的变化,所以金属镓的体积在 30490变化很小,故 D 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纳米碳管、金
32、属镓的性质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4(3 分)物质存在的状态不仅与物质所处的温度有关,还与其所处的气压有关。如图是碘物质的状态与气压、温度的关系图像。OA、OB、OC 分别是三种状态的临界曲线,O点称为三状态交界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 119.6kPa 气压下,当 t114时,碘物质一定处于液态 B在 119.6kPa 气压下,当 t114时,碘物质可能处于液态 C在 101.3kPa 气压下,将 100的碘蒸气冷却至室温 25,碘蒸气凝华并对外放热 D在 101.3kPa 气压下,将室温 25下碘物质缓慢热到 100时,碘先熔化再汽化【考点
33、】升华和凝华的定义与特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的特点【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理解能力【分析】(1)本题需要结合图象,从压强和温度两个角度分析物质所处的状态,进而再分析物态变化;(2)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解答】解:A、如图所示,当 t114时,碘物质可能是固态、液体或气态,故 A 错误;B、如图所示,碘物质可能处于液态,液态碘的最低温度是 114,当 t114时,碘物质可能处在固态或气态,故 B 错误;C、
34、如图所示,碘物质可能处于液态,液态碘的最低温度是 114,1 个标准大气压下,将 100的碘蒸气冷却至室温(25),碘不会出现液态,而是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即凝华,故 C 正确;D、如图所示,碘物质可能处于液态,液态碘的最低温度是 114,1 个标准大气压下,将室温(25)下碘物质缓慢加热到 100时,碘不会出现液态,而是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即升华,故 D 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关键就是从图象中,综合考虑压强和温度两个因素,分析碘的状态。二、填空、作图题(共 28 分)15(4 分)图 1 甲温度计是利用液体 热胀冷缩 的性质制成的。温度计图 1 甲的读数是 4,图 1 乙是疫情期间的测
35、温枪,它是利用 红外线(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进行测量的。图 2 秒表的读数为 247.7 s.【考点】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时间的测量;红外线【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长度、时间、速度;理解能力【分析】(1)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首先要明确温度计的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高处相平,并注意区分零上或零下;(2)红外线特点:热作用强:烤箱、浴室里的暖灯、夜视仪、热谱图;穿透力强:航空摄影;遥感、遥控:卫星遥感、家用遥控器。(3)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解答】解:(
36、1)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在甲温度计上,10之间有 10 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 1,所以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 1;液柱最高处在 0以下,说明温度低于 0,为4;(2)据红外线的特点可知,由于红外线热效应强,所以测温枪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红外线的热效应。(3)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 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 0.5min,指针在“4”和“5”之间,偏向“4”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 4min240s;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 之间有 10 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 0.1s,指针在 7.7s 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 7.7s,即秒表的读数为 240s+7.7s
37、247.7s;故答案为:热胀冷缩;4;红外线;247.7。【点评】本题考查温度计的原理、读数、红外线的利用、秒表的读数,难度不大。16(4 分)复兴号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动车组列车。(1)超长版复兴号列车总长度达 440 m(填单位)。(2)如图乙所示,在高速行驶的列车上立一枚硬币可保持长时间稳定不倒,以硬币为参照物,窗外的树木是 运动 的。由图丙可知该硬币的直径为 2.50 cm。(3)复兴号以 300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 10min,通过的路程为 50 km。【考点】速度的计算和公式的应用;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参照物及其选择【专题】应用题;长度、时间、速度;应用
38、能力【分析】(1)超长版复兴号列车总长度达 440m;(2)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若相对于参照物位置不变,则物体是静止的;根据图丙中刻度尺的分度值读出硬币的直径,注意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3)根据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计算复兴号以30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10min通过的路程。【解答】解:(1)超长版复兴号列车总长度达 440m;(2)硬币随列车一起运动,以硬币为参照物,窗外的树木的位置不断变化,则窗外的树木是运动的;由图丙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mm,硬币左侧与 3.00cm 对齐,右侧与 5.50cm 对齐,所以硬币的直径为:L5.50cm3.00cm2.
39、50cm;(3)复兴号以 300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 10min 通过的路程为:svt300km/hh50km。故答案为:(1)m;(2)运动;25.0;(3)50。【点评】本题考查长度单位的认识,物体长度的测量、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公式的灵活运用。17(5 分)小夏在研究口琴的发声原理时,拆掉了口琴外壳,发现在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如图所示)。吹口琴时,在气流的冲击下,铜片振动,发出声音。对不同气孔吹气,改变了声音的 音调;在同一气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气,改变了声音的 响度。【考点】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与振幅的关系【专题】声现象【分析】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
40、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就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解答】解:对不同气孔吹气,声音的音调不同,在同一气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气,力度决定声音的振动幅度,即振幅,振幅不同,响度不相同。故答案为:音调;响度。【点评】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18(5 分)如图所示是甲、乙两车运动的 st 图像,当两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北做直线运动。(1)请根据图
41、1 在图 2 画出甲、乙两车运动的 vt 图像,并在图中坐标轴标注数值并注明甲、乙。(2)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 南(选填“南”或“北”)运动;当时间 t 10 s时,两车相距 20m。【考点】速度的计算和公式的应用;运动图像【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应用能力【分析】(1)甲、乙两车运动的 st 图像,都为向上倾斜的直线,说明两车的速度随着时间的增加均匀增加,故两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从图中可知,当时间为 4s 时,两车运动的路程分别为 24m 和 16m,根据速度公式可知两车的速度;vt 图像中,水平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在 vt 图像中,分别确定坐标值,根据速度大小画出甲乙的图像;(2)已知
42、两车速度的大小关系,且两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北做直线运动,据此得出甲车为参照物,乙车的运动方向;两车相距 20m 时,s甲s乙+20m,根据 svt 可得出运动时间。【解答】解:(1)甲、乙两车运动的 st 图像,都为向上倾斜的直线,说明两车的速度随着时间的增加均匀增加,故两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从图中可知,当时间为 4s 时,两车运动的路程分别为 24m 和 16m,根据速度公式可知,甲车的速度 v甲6m/s,乙车的速度 v乙4m/sv甲;vt 图像中,水平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在 vt 图像中,分别确定坐标值,根据速度大小画出甲乙的图像。如图:(2)已知 v乙v甲,且两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北做直
43、线运动,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南运动;两车相距 20m 时,s甲s乙+20m,即 v甲tv乙t+20m,代入数据可得:6m/st4m/st+20m,即:t10s。故答案为:(1)如图;(2)南;10。【点评】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并考查 vt 图像的画法,有一定难度。19(5 分)如图中 A 和 B 是放在平面镜前完全相同的两支蜡烛(1)请分别画出 A 和 B 经平面镜所成的像:(2)眼睛从某个方向向平面镜看去时,两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叠。请在图中画出从这个方向进入眼的光线。【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专题】作图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应用能力【分析】根据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分别作出 A
44、、B 的像,然后根据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像点作图。【解答】解:(1)根据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的特点分别作出蜡烛 A、B 的对称点 A、B,A、B就是蜡烛 A、B 的像。(2)连接 B、A 并延长,与平面镜的交点为 O,O 点即为入射点,连接 BA,并延长,则 OC 即为进入眼的光线,且两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叠,如图所示:【点评】此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关键是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并且要知道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像点。20(5 分)(1)如图 1 所示,是一束光由空气斜射入某种透明介质时,在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则入射光线一定是 BO,入射角的大小为 75。请
45、在图中合适位置画出法线与分界面并标注出来。(2)在如图 2 的方框内填入适当的透镜。【考点】光的折射规律的应用;透镜的光路图;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应用能力【分析】(1)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当光线从空气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线从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2)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光线的会聚和发散主要看出射光线是靠近了主
46、光轴还是远离了主光轴。【解答】解:(1)当光线从空气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假设 AO 或 CO 是入射光线,若 OC 或 OA 为反射光线,OB 为折射光线,根据图中的角度关系可知,此时的折射光线与法线重合,不可能,如图:;假设 AO 或 CO 是入射光线,若 OB 为反射光线,则 OC 或 OA 为折射光线,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法线同侧,不可能,如图:;假设 BO 是入射光线,若 OC 为反射光线,OA 为折射光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可能,如下左图;若 OA 为反射光线,OC 为折射光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可能,如下右图:;可见,BO 一定是入射光线,OA、OC 可能是反射光
47、线也可能是折射光线;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都为 150,则入射角为:75;(2)左图中,光线经过透镜变的远离了主光轴,对光线起到了发散作用,应填凹透镜;右图中,光线经过透镜变的靠近了主光轴,对光线起到了会聚作用,应填凸透镜。如图所示。故答案为:(1)BO;75;(2)如图。【点评】此题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规律的应用,并考查了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综合性较强。三、解析题(共 9 分)21(9 分)跳伞是一项极具挑战的运动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在某次跳伞训练过程中,一运动员从空中悬停的直升机上由静止开始竖直跳下,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经 15s 下落 210m 后,再匀速直线
48、下落 15s,求:(1)该运动员在前 15s 内下落的平均速度;(2)该运动员在 30s 内下落的总高度;(3)该运动员在 30s 内下落的平均速度。【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专题】应用题;运动和力;应用能力【分析】(1)已知 15s 内通过的路程,直接根据速度公式即可求出前 15s 内的平均速度;(2)先根据图像读出后 15s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再根据速度公式的应用求出后 15s 内通过的路程,最后求出 30s 下落的总路程;(3)根据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即可求出平均速度。【解答】解:(1)由题可知,运动员在 015s 下落的路程为 s前210m,则 v前14m/s;(2)由图像可知,15s
49、 后运动员以 6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运动员在 1530s 通过的路程为:s后v后t后6m/s15s90m,因此运动员在 30s内下落的总高度:ss前+s后210m+90m300m;(3)已知:t30s,则整个过程中运动员下落的平均速度:v10m/s。答:(1)该运动员在前 15s 内下落的平均速度为 14m/s;(2)该运动员在 30s 内下落的总高度为 300m;(3)该运动员在 30s 内下落的平均速度为 10m/s。【点评】准确分析图像中提供的信息,熟练运用速度的计算公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四、实验、探究题(22 题 7 分;23 题 8 分,24 题 6 分,共 21 分)
50、22(7 分)小玲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斜面总长为 1m,她让小车从斜面最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斜面中点 A 和斜面最底端的时间分别为 4s 和 6s。(1)小玲利用公式 v,计算出小车上半段和全程的平均速度分别为 0.125m/s、0.167m/s。由此她得出小车在斜面上做的是 变速(填“匀速”或“变速”)运动;(2)小军发现,由于小玲实验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小车的长度,将会导致速度的测量结果比真实值 偏大(填“偏大”或“偏小”)。(3)小玲又利用了刻度尺测量出了小车的长度如图乙所示为 4.00 cm,该刻度尺的分 度 值 为 0.1 cm。小 车 全 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