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14080.pdf

上传人:得** 文档编号:79396091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PDF 页数:27 大小:1.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14080.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2021-2022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14080.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2022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14080.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14080.pdf(2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1-2022 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姓名:_ 评价:_ 一、选择题:本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3 分)如图所示,中学生的手掌长度约为()A15m B15dm C15mm D15cm 2(3 分)小明准备入口的热豆浆的温度约为()A16 B3 C40 D96 3(3 分)如图所示,不颠簸的船向前直线行驶,静坐在船上的乘客观察东塔相对于船向东运动,此时()A船向西运动 B船向东运动 C船有可能静止 D西塔相对于船静止 4(3 分)“女高音”、“男低音”描述的是声音的()A响度 B音调 C音

2、色 D声速 5(3 分)如图所示,将甲音叉、手机分别放在 M、N 处,利用手机软件测出甲音叉发出的声音为 40dB。撤去甲音叉,将乙音叉放在 M 处,手机位置不变,测出乙音叉发出的声音为 60dB,甲比乙()A发声的响度一定较大 B发声的音调一定较低 C振动的频率一定较高 D振动的振幅一定较小 6(3 分)下列哪种措施不能减弱噪声()A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 B城区内禁止机动车鸣笛 C在城市街道两旁多种植树木花草 D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消声器 7(3 分)判断下列现象所对应的物态变化,正确的是()A衣柜里樟脑丸日久变小凝华 B夏天冰棒周围冒着“白气”升华 C阳光下湿衣服变干汽化 D泼在地面上的水

3、很快就干了液化 8(3 分)下面四种光现象不能用对应的光路图解释的是()A B C D 9(3 分)如图甲、乙所示的光路图,则图乙眼睛()A是近视眼 B一定能看清近处的物体 C可戴装有凹透镜的眼镜加以矫正 D晶状体的折光能力比图甲的弱 10(3 分)适合放在方框内的光学元件是()A B C 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8 小题,共 60 分。按题目要求作答。11(8 分)如图,光源 A 发出一束光射入水中,在水底形成光斑。(1)画出:水面的反射光线。水中的折射光线。A 点在水中的像。(2)逐渐往容器中加水,光斑会 (选填“左移”、“右移”、“不动”)。12(8 分)如图,O 是透镜的光心,来自于

4、物体 AB 的光线 a 平行于主光轴,经过透镜后的光线过主光轴的一点。(1)在图中:画出 b 经透镜后的光线。标出右侧焦点 F 的位置。标出物距 u。(2)AB 经透镜所成的像是 (选填“倒立”“正立”)、(选填“放大”“等大”“缩小”)的 (选填“实”“虚”)像。13(6 分)如表是某些介质中的声速 v。介质 m/(ms1)介质 v(ms1)空气(15)340 海水(25)1531 空气(25)346 铜(棒)3750 空气(35)352 大理石 3810 煤油(25)1324 铅(棒)5000 蒸馏水(25)1497 铁(棒)5200(1)在 15空气中,声速是 m/s,声源发出的声音需要

5、经过 s 才能让放在离声源 68m 处的声音采集设备接收到。(2)空气中的声速随温度的升高而 (选填“增大”、“减小”、“不变”)。(3)分析表格信息,推断声速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写出两种)、。(4)月球上两个宇航员即使相距很近也要借助无线电交流,这是因为 不能传声。14(9 分)用如图装置探究某物质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图象如图所示,则该物质:(1)在熔化过程中 ,(选填“吸热”“放热”“不吸热不放热”),温度 (选填“升高”“不变”“降低”),可知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非晶体”).(2)凝固点是 .(3)在第 12min 时的状态是 (选填“固态”“液态”“固液共存

6、”),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 min.15(9 分)小明用图 1 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记录数据如表格: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86 88 90 94 96 96 96 96(1)04min 温度计内液体的体积 (选填“变大”、“变小”、“不变”)。发现温度计管壁模糊,这是因为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名称)。第 3min 时的温度计示数如图 1,水温为 。(2)图 2 (选填“A”、“B”)是水沸腾时的气泡变化情况。(3)根据表格,在坐标系中画出水的温度与时间图象,本次实验中水的沸点是 。(4)撤去酒精灯后,小明观察到水仍在沸腾,此时水温 (选填

7、“高于”、“低于”、“等于”)沸点。(5)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时间偏长,请提出一个合理的改进措施:。16(8 分)小明每天沿同一路线出行,查询信息如图甲,三种方式都是匀速直线运动。(1)图乙是三种出行方式大致的 st 图象,与乘坐地铁对应的是图线 (填序号)。(2)第一天,他乘坐地铁,测出车速如图丙,用时与图甲所示信息相同,求此过程中地铁行驶的路程。(3)第二、三天,他打车出行,第二天用时与图甲所示信息相同,第三天用时 3min。请通过分析,比较这两天车速的大小。(4)第四天,他试着步行,果然需要24min,在图丁中画出vt图象(步行速度v3.5km/h)。17(6 分)小明猜想:“物体离地高度

8、一定时,斜面坡度越大,物体从静止开始滑到底端的平均速度也越大”。为了验证猜想:(1)首先,他把滑块在图示位置从静止释放,并滑到木板底部,测量下滑的路程 s1、下滑的时间 t1,如图甲所示。接着,改变斜面坡度,但关于滑块释放的位置,小红、小芳的方案不同,如图乙,能验证小明猜想的是 (选填“小红”、“小芳”)的。(2)如图丙所示,用刻度尺测得木块高度为 cm。(3)小明做实验所得数据如下表:求:第 1 次实验过程的平均速度。小明的猜想是否正确?实验次数 坡度 下滑路程/m 下滑时间/s 平均速度/(m/s)1 逐次变大 1.000 20.00 2 0.800 11.92 0.0671 3 0.60

9、0 7.95 0.0755 18(6 分)小明把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插入水中,发现管内的液面上升,待液面静止时,管内外液面高度差为 h(如图).他查资料得知同一根细玻璃管的 h 与水温 t 有关.他想探究管内外液面高度差 h 与水温 t 的定量关系,需要测出多组不同的 h 与 t.请帮他设计实验方案.(1)实验目的:。(2)实验步骤(请补充剩余步骤,序号自行添加):按图所示,将玻璃管插入水中,待液面静止.用 测出管内外液面高度差,记作 h.。多次改变水温,用同一根细玻璃管重复上述步骤.(3)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将划线处补充完整,不需要填数据)实验次数 1 2 3 2021-2022 学年广东省广

10、州市天河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3 分)如图所示,中学生的手掌长度约为()A15m B15dm C15mm D15cm【考点】长度的估测 【专题】应用题;定性思想;应用能力【分析】首先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解答】解:中学生手掌的宽度约为 15cm。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2(3 分)小明

11、准备入口的热豆浆的温度约为()A16 B3 C40 D96【考点】摄氏温度 【专题】应用题;应用能力【分析】生活中最佳饮热豆浆的温度应接近人体正常温度。【解答】解:人体正常温度约 36.5,所以准备入口的热豆浆的温度略高于人在正常体温,约为 40,故 C 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温度的估算,学生要会利用已知的生活温度进行比较得出入口热豆浆的温度。3(3 分)如图所示,不颠簸的船向前直线行驶,静坐在船上的乘客观察东塔相对于船向东运动,此时()A船向西运动 B船向东运动 C船有可能静止 D西塔相对于船静止【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专题】参照思想;运动和力;应用能力【分析】判断一个物体

12、的运动情况,一定是相对参照物而言,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会不一样。【解答】解:由题意可知,乘客观察到窗外的东塔相对于船向西运动,说明以塔为参照物,船在向西运动。故选:A。【点评】解决此类问题时首先抓住以地面、树木或建筑物为参照物判断出其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再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逐个分析,考查了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4(3 分)“女高音”、“男低音”描述的是声音的()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声速【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应用能力【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

13、,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听声能辨人,是因为不同人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解答】解: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女高音”“男低音”中的“高”“低”,描述的是她们发出声音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故 B 正确,ACD 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对声音特征的辨别,要会利用声音的特征解释生活现象。5(3 分)如图所示,将甲音叉、手机分别放在 M、N 处,利用手机软件测出甲音叉发出的声音为 40dB。撤去甲音叉,将乙音叉放在 M 处,手机位置不变,测出乙音叉发出的声音为 60dB,甲比乙()A发声的响度一定较大 B发声的音调一定较低 C振动的频率一定较高 D振动的

14、振幅一定较小【考点】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应用能力【分析】音调: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响度:声音的大小,由发生体的振动幅度、与发声体的距离有关。【解答】解:已知甲音叉发出的声音为 40dB,乙音叉发出的声音为 60dB,则甲比乙响度小,则振动的振幅一定较小,不能比较二者的频率和音调的关系,故 ABC 错误,D 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明确声音的强弱等级用分贝来表示是解答此题的关键。6(3 分)下列哪种措施不能减弱噪声()A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 B城区内禁止机动车鸣笛 C在城市街道两旁多种植树木花草 D在

15、汽车的排气管上装消声器【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应用能力【分析】减弱噪声主要从三种途径入手,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人耳处减弱。【解答】解:A、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可以有效改善环境,不能够减弱噪声,故 A 符合题意;B、城区内禁止机动车鸣笛,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 B 不符合题意;C、在城市街道两旁多种植树木花草,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 C 不符合题意;D、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消声器,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防治噪声的途径进行分析解答,是中考的热点。7(3 分)判断下列现象所对应的物态变化,正

16、确的是()A衣柜里樟脑丸日久变小凝华 B夏天冰棒周围冒着“白气”升华 C阳光下湿衣服变干汽化 D泼在地面上的水很快就干了液化【考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与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的放热特点【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理解能力【分析】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解答】解:A、衣柜里的樟脑丸消失了是升华现象,故 A 错误;B、夏天冰棒周围冒着“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瓶壁,在其表面液化为小水滴,

17、故 B 错误;C、阳光下湿衣服变干,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故 C 正确;D、泼在地面上的水很快就干了,是汽化现象,故 D 错误。故选:C。【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8(3 分)下面四种光现象不能用对应的光路图解释的是()A B C D【考点】漫反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其他应用;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 【专题】图析法;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应用能力【分析】(1)一束平行光射到光滑的物体表面时,反射光仍平行射出,这种反射叫做镜面反射;一束平行光射到粗糙的物体表

18、面时,反射光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2)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3)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日食和月食等;(4)光射到介质界面上会发生反射,光的反射形成的现象有:平面镜成像、水中的倒影、面镜成像。【解答】解:A、上图中书本表面粗糙不平,当太阳光射到书本表面时,会发生漫反射,下图中是光照射到粗糙不平的物体表面发生的漫反射,能用对应的光路图解释,故 A 正确;B、通过凸透镜看邮票,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而下图中通过凸透镜成的是倒立缩小

19、的实像,不能用对应的光路图解释,故 B 错误,C、上图中人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下图中光线被不透明的物体挡住形成影子,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能用对应的光路图解释,故 C 正确;D、水中景物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能用对应的光路图解释,故 D 正确。故选:B。【点评】此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凸透镜成像情况、光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9(3 分)如图甲、乙所示的光路图,则图乙眼睛()A是近视眼 B一定能看清近处的物体 C可戴装有凹透镜的眼镜加以矫正 D晶状体的折光能力比图甲的弱【考点】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专

20、题】应用题;透镜及其应用【分析】(1)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太强,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由此可以确定哪一个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近视眼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2)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看近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远视眼配戴凸透镜进行矫正。【解答】解:乙图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后方,是晶状体折光能力太弱造成的,属于远视眼的成像情况;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会聚点前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会聚一下,因此需佩戴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来矫正。故 ABC 错误,D 正确。故选:D。【点评】图示来源于课本,分别表示了远视眼的成因的光

21、路图。明确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成因是解决此题的关键。10(3 分)适合放在方框内的光学元件是()A B C D【考点】透镜的光路图 【专题】应用题;透镜及其应用;应用能力【分析】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根据入射光和折射光的方向,判断光线被会聚了还是发散了。若光线被会聚则填凸透镜,若光线被发散则填凹透镜。【解答】解:由图知,入射光线经光学元件后变得会聚(折射光线比原来的入射光线更靠近主光轴),说明该元件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因此虚线框内的光学元件是凸透镜,如图所示:故选:B。【点评】在分析会聚、发散现象时,需要将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传播方向进行比较。若比原来靠近主光轴则为会聚

22、作用;若比原来远离主光轴,则为发散作用。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8 小题,共 60 分。按题目要求作答。11(8 分)如图,光源 A 发出一束光射入水中,在水底形成光斑。(1)画出:水面的反射光线。水中的折射光线。A 点在水中的像。(2)逐渐往容器中加水,光斑会 右移(选填“左移”、“右移”、“不动”)。【考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光的折射规律的应用;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专题】作图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应用能力【分析】(1)要作出反射光线必须知道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按反射定律的内容作

23、出反射光线;要作出折射光线,必须知道折射定律的内容: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根据折射定律作出折射光线;根据平面镜成像像与物对称的特点作出 A 点在水中的像。(2)根据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然后分析光斑的移动情况。【解答】解:(1)首先过入射点垂直于界面作出法线,然后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空气中法线的左侧作出反射光线 OB;根据光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在法线左侧的水中作出折射光线 OC;根据平面镜成像像与物对称的特点,作出 A 点关于水面的对称点 A,即为 A 点

24、在水中的像,如图所示:(2)逐渐往容器中加水时,水面上升,入射点右移,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即入射角不变,折射角不变,所以光斑会向右移动。故答案为:(1)见解答图;(2)右移。【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的应用情况,一定要熟记反射和折射定律的内容,关键是搞清折射时折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同时注意真实光线为实线,法线为虚线。12(8 分)如图,O 是透镜的光心,来自于物体 AB 的光线 a 平行于主光轴,经过透镜后的光线过主光轴的一点。(1)在图中:画出 b 经透镜后的光线。标出右侧焦点 F 的位置。标出物距 u。(2)AB 经透镜所成的像是 倒立(选填“倒立”“正立”)、缩小(选填

25、“放大”“等大”“缩小”)的 实(选填“实”“虚”)像。【考点】透镜的光路图;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其他应用 【专题】作图题;透镜及其应用;应用能力【分析】(1)光线 b 经凸透镜的光心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凸透镜有一个重要的光学性质,就是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一点,这个点称之为焦点;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物距;(2)透镜成像规律之一:u2f 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解答】解:(1)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据此画出光线 b经光心后的光线,由图可知,光线 a 平行于主光轴,经凸透镜折射后与主光轴的交点即为焦点 F,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物距,用 u 表示,如图所示:(2)

26、由图可知,AB 经透镜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答案为:(1)见解答;(2)倒立;缩小;实。【点评】认识凸透镜、学习凸透镜的光学性质,必须从认识它的基本概念入手,包括焦点、焦距、光心、主光轴等。13(6 分)如表是某些介质中的声速 v。介质 m/(ms1)介质 v(ms1)空气(15)340 海水(25)1531 空气(25)346 铜(棒)3750 空气(35)352 大理石 3810 煤油(25)1324 铅(棒)5000 蒸馏水(25)1497 铁(棒)5200(1)在 15空气中,声速是 340 m/s,声源发出的声音需要经过 0.2 s 才能让放在离声源 68m 处的声音采集设备

27、接收到。(2)空气中的声速随温度的升高而 增大(选填“增大”、“减小”、“不变”)。(3)分析表格信息,推断声速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写出两种)温度、介质种类。(4)月球上两个宇航员即使相距很近也要借助无线电交流,这是因为 真空 不能传声。【考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声速的大小跟介质温度的关系;声音的传播条件 【专题】声现象;理解能力【分析】(1)(2)(3)根据表格数据进行分析解答;利用公式 t=可计算出时间。(4)真空不能传声。【解答】解:(1)由表格中数据可知,在 15空气中,声速是 340m/s;由公式 v=得,声源发出的声音能让放在离声源 68m 处的声音采集设备接收到需

28、要经过得时间为:t=68340/=0.2s,即经过 0.2s 能采集到;(2)由表格可知,在 15、25、35空气中,声速分别是 340m/s、346m/s、352m/s,可得空气中的声速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3)由表格中数据可知,空气的温度不同时,声速不同;不同的介质中,声速不同;可得声速大小可能跟温度、介质种类有关;(4)月球表面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故答案为:(1)340;0.2;(2)增大;(3)温度;介质种类;(4)真空。【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速相关的知识,属于基础题。14(9 分)用如图装置探究某物质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图象如图所示,则该物质:(1)在熔化过程中 吸收

29、,(选填“吸热”“放热”“不吸热不放热”),温度 不变(选填“升高”“不变”“降低”),可知该物质是 晶体(选填“晶体”“非晶体”).(2)凝固点是 80.(3)在第 12min 时的状态是 固液共存(选填“固态”“液态”“固液共存”),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 15 min.【考点】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专题】实验题;应用能力【分析】(1)晶体熔化是吸热过程,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不变的,这是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2)同种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相同,不同的晶体,熔点一般不同。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3)根据温度不变时经历的时间得知熔化过程经历的时间,在熔

30、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解答】解:(1)从图象上可以看出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升高,到达熔点,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因此该物质有固定的熔化温度,为晶体;(2)从图象上可以看出物质的熔点为 80,即凝固点是 80;(3)由图可知,物质从第 10min 开始熔化,到第 25min 完全熔化完,所以熔化过程经历力 25min10min15min。故答案为:(1)吸收;不变;晶体;(2)80;(3)固液共存;15。【点评】本题考查了晶体的熔化和温度的测量,考查了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温度计的读数等;还考查了图象的阅读等。15(9 分)小明用图 1 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记录数据如表格:

31、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86 88 90 94 96 96 96 96(1)04min 温度计内液体的体积 变大(选填“变大”、“变小”、“不变”)。发现温度计管壁模糊,这是因为发生了 液化(填物态变化名称)。第 3min 时的温度计示数如图 1,水温为 92。(2)图 2 A(选填“A”、“B”)是水沸腾时的气泡变化情况。(3)根据表格,在坐标系中画出水的温度与时间图象,本次实验中水的沸点是 96。(4)撤去酒精灯后,小明观察到水仍在沸腾,此时水温 等于(选填“高于”、“低于”、“等于”)沸点。(5)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时间偏长,请提出一个合理的改进措施:适当减

32、少水的质量。【考点】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分析】(1)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测温液体的热胀冷缩;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现象;温度计读数时要注意观察温度计的分度值和液面在零上或零下;(2)水沸腾前上升的气泡体积逐渐变小,水沸腾时上升的气泡体积逐渐变大,迅速到达液面破裂开;(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画出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水沸腾时持续吸热,温度不变,该不变的温度就是沸点;(4)影响水的加热时间的因素有:水的质量、水的初温、火力大小等,可针对具体情况采取措施。【解答】解:(1)04min 水温不断升高,则温度计内的液体会受热膨胀,因此体

33、积会变大;温度计管壁模糊,是由于高温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温度计管壁时会发生液化现象,在管壁上出现了一层小水珠;由图可知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 1,液面在零上,因此读数是 92,即第 3min 时的水温为 92;(2)水沸腾时上升的气泡体积逐渐变大,迅速到达液面破裂开,因此图 2 中 A 是水沸腾时的气泡变化情况;(3)在坐标系中画出水的温度与时间图象如下图所示,水沸腾时温度不变,该不变的温度就是水的沸点,因此本次实验中水的沸点是 96;(4)水沸腾时温度不变,温度会维持在沸点,因此此时水温等于沸点;(5)为了减少加热时间,可采取的措施有:适当减少水的质量。故答案为:(1)变大;液化;92;(2)A;(

34、3)水的温度与时间关系图如上图所示;96;(4)等于;(5)适当减少水的质量。【点评】本题考查了对水沸腾实验的理解,需要掌握水沸腾的特点和温度计的读数。16(8 分)小明每天沿同一路线出行,查询信息如图甲,三种方式都是匀速直线运动。(1)图乙是三种出行方式大致的 st 图象,与乘坐地铁对应的是图线 (填序号)。(2)第一天,他乘坐地铁,测出车速如图丙,用时与图甲所示信息相同,求此过程中地铁行驶的路程。(3)第二、三天,他打车出行,第二天用时与图甲所示信息相同,第三天用时 3min。请通过分析,比较这两天车速的大小。(4)第四天,他试着步行,果然需要24min,在图丁中画出vt图象(步行速度v3

35、.5km/h)。【考点】速度的计算和公式的应用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分析】(1)由图甲可知猎德到潭村所用的时间最短,再由图乙分析当路程相同时,哪个图线所对应的时间最短;(2)由图可知地铁的速度和运行时间,利用 v=可求出此过程中地铁行驶的路程;(3)由题可知打车第二天、第三天所用的时间,再根据 v=分析速度即可;(4)已知步行速度不变,由此画出 vt 图象。【解答】解:(1)由图甲可知,猎德到潭村的路程一定,地铁所用时间最短;由图乙可知,当路程相同时,图线所用时间最短,因此与乘坐地铁对应的是图线;(2)由图丙可知地铁的速度为 v地28km/h,地铁运行的时间 t地0.

36、05h,由 v=可知此过程中地铁行驶的路程为:s地v地t地28km/h0.05h1.4km;(3)由题可知,第二天用时 5min,第三天用时 3min,即第三天用时小于第二天,由 v=可知第三天的车速大于第二天的车速;(4)在图丁中画出 vt 图象如下所示:故答案为:(1);(2)此过程中地铁行驶的路程为 1.4km;(3)第三天的车速大于第二天的车速;(4)在图丁中画出 vt 图象如上图所示。【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理解运动图象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17(6 分)小明猜想:“物体离地高度一定时,斜面坡度越大,物体从静止开始滑到底端的平均速度也越大”。为了验证猜想:(1)首先,他把滑块

37、在图示位置从静止释放,并滑到木板底部,测量下滑的路程 s1、下滑的时间 t1,如图甲所示。接着,改变斜面坡度,但关于滑块释放的位置,小红、小芳的方案不同,如图乙,能验证小明猜想的是 小红(选填“小红”、“小芳”)的。(2)如图丙所示,用刻度尺测得木块高度为 20.00 cm。(3)小明做实验所得数据如下表:求:第 1 次实验过程的平均速度。小明的猜想是否正确?实验次数 坡度 下滑路程/m 下滑时间/s 平均速度/(m/s)1 逐次变大 1.000 20.00 2 0.800 11.92 0.0671 3 0.600 7.95 0.0755【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理

38、解能力;应用能力【分析】(1)根据实验的要求分析即可;(2)观察刻度尺的分度值,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后一位;(3)由表格数据可知第 1 次实验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利用 v=可求出第 1 次实验的平均速度;由表格数据分析当物体离地高度一定时,随着坡度增加,小车下滑的平均速度大小的变化,结合题意便可知道小明的猜想是否正确。【解答】解:(1)由题可知,实验时需要保证物体离地高度不变,再改变斜面坡度,小芳的方案中物体离地高度大于小明的实验高度,而小红的方案中物体离地高度等于小明的实验高度,因此能验证小明实验的猜想的是小红的;(2)由图可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mm,因此木块高度为 20.00cm;

39、(3)由表格数据可知第 1 次实验的路程为 s11.000m,所用时间 t120.00s,则第 1 次实验的平均速度为:v1=11=1.00020.00=0.05m/s;由表格数据可知,物体离地高度一定,坡度越大,小车下滑的平均速度越大,因此小明猜想正确。故答案为:(1)小红;(2)20.00;(3)0.05;小明的猜想正确。【点评】本题考查了对实验结论的验证,解题关键是要抓住实验的条件”物体离地高度一定“进行分析。18(6 分)小明把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插入水中,发现管内的液面上升,待液面静止时,管内外液面高度差为 h(如图).他查资料得知同一根细玻璃管的 h 与水温 t 有关.他想探究管内外

40、液面高度差 h 与水温 t 的定量关系,需要测出多组不同的 h 与 t.请帮他设计实验方案.(1)实验目的:探究管内外液面高度差 h 与水温 t 的定量关系。(2)实验步骤(请补充剩余步骤,序号自行添加):按图所示,将玻璃管插入水中,待液面静止.用 刻度尺 测出管内外液面高度差,记作 h.将温度计插入水中,等温度计示数稳定后读出温度计示数,并记录在表格中。多次改变水温,用同一根细玻璃管重复上述步骤.(3)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将划线处补充完整,不需要填数据)实验次数 水的温度(t/)管内外液面高度差(h/cm)1 2 3 【考点】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专题】实验题;设计与制作题;实验基本

41、能力【分析】(1)根据题意确定实验的目的;(2)(3)管内外液面高度差与水温、管的内径有关,要想利用这支细玻璃管探究管内外液面高度差与水温的定量关系,应该控制管的内径不变,改变水的温度;同时为了得到普遍规律,应该进行多次实验。据此完善实验步骤和表格。【解答】解:(1)由题可知,本实验的目的是想利用这支细玻璃管探究管内外液管面高度差与水温的定量关系;(2)将细玻璃管插入水中,等细玻璃管内液面稳定后,用刻度尺测出液面高度差,将温度计插入水中,等温度计示数稳定后读出温度计示数,并记录在表格中,多次改变水温,用同一根细玻璃管重复上述步骤;(3)实验中需记录温度和管内外液管面高度差,根据实验需记录的数据完善表格。故答案为:(1)探究管内外液面高度差 h 与水温 t 的定量关系;(2)刻度尺;将温度计插入水中,等温度计示数稳定后读出温度计示数,并记录在表格中;(3)水的温度(t/);5 管内外液面高度差(h/cm)。【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控制变量法及其应用,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这种方法在物理学中非常重要,要求同学们熟练掌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