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方案.docx

上传人:墨趣 文档编号:79205743 上传时间:2023-03-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方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方案为加快推进中心城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努力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人居环境,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国家园林城市申报与评选管理办法的通知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大力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城市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始终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参与,以人为本、功能完善,生态优先、保护优先,全面统筹、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优化城市生态空间格局,完善城市绿地系统,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创造优良的人居环境,走出一条彰显地域特色、顺应人

2、民期盼的城市发展之路,构建“山青、水净、天蓝、地绿、城美、人和”的生态园林城市,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二)总体目标。按照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体系和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体系要求,细化分解为综合管理、绿地建设、建设管控、生态环境、市政设施、节能减排、其他事项等方面具体指标体系,依托已有的良好基础,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稳步推进、到2025年,中心城区建成区绿地总量、绿地质量、生态安全显著提升,园林绿地布局更加合理,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市环境更加宜居,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三)基本原则。以人为本,注重民生。坚持生态园林让城市更美好,坚持生态园林城市为人民,围绕人民最

3、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城市问题,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营造良好人居环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规划引领,建管并重。遵循城市哲学、城市美学和城市科学原则,布局绿化空间,美化城市环境。敬畏文化、敬畏生态,以“工匠精神”精心推进城市规划建设,以“绣花”功夫抓好精细化管理,努力实现城市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标准、管理高效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遵循生态系统内在规律,着力提高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和稳定性,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城景共融、集约紧凑发展的生态园林城市布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节约优先,量力而行。统筹考虑生态合理性和经济可行性,因地制宜、节俭务实开展城市园林绿化。坚持节水、节能

4、、节材,坚持低碳、环保,将资源节约和生态效益最大化理念贯穿于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全过程。二、工作任务(一)提高综合管理能力。1、完善系列规划。按照国园创建技术初验专家组反馈意见,全面、科学、规范修订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突出地域性、文化性、风貌性特色,并从严执行绿地系统专项规划。加快完成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城区慢行系统专项规划的编制、评审及实施方案的制定,并加大落实力度。进一步加大已编制规划的修订、完善、实施力度,指导城市各项经营、管理工作规范、科学、高效运行。2、强化综合管理。严格执行市园林绿化养护定额标准,提高全市园林绿化管护水平。持续完善城市绿线、水体保护蓝线、历史文化保护紫线、生态保护红

5、线等,制定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并实施监管。加强古树名木及后备资源普查、保护力度,完成城市历史建筑普查及保护工作。拓展智慧城管平台功能,提升城市智能化管理水平,积极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严格落实建筑规划审批、城市管理执法、园林绿化工程管理、养护管理、园林绿化公示、绿地占用审批、控制大树移栽、防止外来物种入侵、义务植树等城市园林绿化制度,依照法律法规充分行使管理职能。(二)促进园林绿化提质。1、强力推进公园建设。编制城市公园建设规划,合理布局公园绿地,全力推进植物园、公园、绿地游园、绿化广场等公园、广场项目建设,进一步优化植物园结构功能,实施公园提升工程;对城市犄角旮旯实施重点整治,充分利用闲置废弃

6、空地,加快城区街头小绿地建设;结合城区现有的绿地现状,对具备条件的街旁绿地、居住区绿地,要进一步完善座椅、亭台、环卫、园路、标识标牌等配套设施,新建一批街头游园、社区公园,全力解决中心城区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低限达标问题,实现市民出门300米见绿、500米见园。2、实施道路绿地建设。在新建改造城市道路时同步规划实施绿化、美化工程;持续开展道路枯死苗木清理及补栽补植;完成林荫路提升改造工程,实施道路绿化配套工程,力促林荫路推广率达到70%以上;对城区过境公路、铁路、国道、省道及干线公路市区段沿线建设景观林带、防护林带,新建增绿与补植提质、环境整治与绿化美化相结合,补植补齐缺失苗木;扎实推进背街

7、小巷、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绿化,确保城市道路绿化普及率和绿地达标率达到90%以上。3、提升庭院绿化品质。严格落实城市建筑绿化标准要求,新改建工程项目和新建、改建居住区绿地率稳定达标(注:新建居住区绿地率达到30%以上,新建、改建居住区绿地达标率达到95%以上);持续开展市区两级园林式单位(居住区)创建活动,年度新创建任务不少于30个,确保创建比率达到60%以上,具备条件的要推荐创建一批省级园林式单位(居住区);全面治理机关企事业单位庭院和居住小区及破产倒闭企业等内部的荒裸边角地,增加落叶乔灌木,提高绿化遮荫面积,做到见缝插绿、应绿尽绿;持续巩固提升行动成果,全力栽植市树市花等花卉植被,持续提升庭

8、院绿化品质;确实无绿化栽植条件的,可通过盆栽和阳台垂绿等方式增绿,美化环境,提高绿视率。4、建设节约型园林。大力推广普及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理念,广泛栽植适生乡土树种,推广立体绿化(包括墙面、坡面、藤架、阳台绿化等)、楼顶绿化及林荫停车位建设。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居住小区要率先垂范,新建独体建筑绿地率不能达到标准要求的,具备条件的要实施屋顶绿化;大力推进沿街单位拆墙透绿、破硬建绿、见缝插绿工作,在透视围墙、挡墙上栽植藤本攀援植物和月季等花卉;既有建筑在满足承载力和防水要求的前提下,要实施屋顶绿化;市区垂直挡土护坡及公厕、生活垃圾转运站等环卫设施可立体绿化的,均要实施立体绿化美化,丰富城市空间景

9、观;单位庭院、居住区的廊架、藤架要栽植攀援植物绿化;对不具备拆除条件的单位和居住区围墙要通过种植攀援植物软化墙体,提升绿量。(三)优化城市生态环境。1、实施城市生态修复。优化国土空间规划,实施以山体、水体为主的生态修复,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建立山体及废弃地修复治理的长效机制,持续推进坡坎崖绿化美化,加大对开山采石取土、采矿造成裸露的山体、垃圾填埋场及工业废弃地的修复力度;大力推进市区河道生态治理项目,实施水体生态修复,开展城市水域清淤治理,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完成城周河道绿化,恢复和改善城市水体功能和质量。2、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完善建筑节能技术标准和节能政策措施,加强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等环节管理

10、,提高建筑节能效果,大力推广绿色环保建筑,确保节能建筑比例达到60%以上,新建建筑100%符合节能标准,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比例达60%以上,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近2年每年增长5%以上,确保统计资料齐备、完善;持续推进中心城市集中供热管网建设和市场开发,大力推广具备条件的居住区、社区实施集中供热,做好城市供热计量收费工作。3、抓好大气污染防治。坚决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制定年度大气污染防治方案,并认真抓好落实。开展重点行业企业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治理。进一步推进和巩固“煤改气”工作成果,提高清洁能源使用率。加大道路和建筑扬尘治理,严禁焚烧垃圾、加强露天烧烤行业整治,切实改善城区空气质量,确保中

11、心城区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定。(四)完善城市综合功能。1、完善城市交通网络。落实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加快城市“断头路”打通,优化城市路网布局,确保城市路网密度、城市道路面积率分别达到8公里/平方公里和15%以上;加快道路桥梁建设;优化城市公共停车场和市区道路停车管理,多措并举缓解“停车难”问题;不断完善城市步行、自行车交通等城市慢行系统。2、强化市政设施建设。围绕“背街小巷点亮、主要街路提质、景观工程添彩”的思路,继续推进中心城市亮化提升改造和楼体亮化工程,实现主要街路沿线亮化到位;对城区所有道路装灯、亮灯情况进行排查,保证装灯率达到100%、亮灯率达到98%以上;对城市道路、人行道地砖、

12、盲道、标牌、管网、井盖、各类箱体、广告牌匾、城市桥涵等市政设施“病害”进行全天候、全时段、无禁区的排查和“城市体检”,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结合“城市双修”第一时间解决到位,保证市政设施完好率达到100%。3、加快环卫设施建设。深入推进中心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现公共机构全覆盖,中心城市初步建立起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置体系;实施排水管网建设,加大公厕、垃圾转运站、环卫工人休息室、垃圾收集清运车辆、污水管网铺设等环卫设施管护力度,完善社区、居住区等加盖垃圾桶等配套设施;持续加大城市道路清扫、保洁和垃圾的收集、运输力度,确保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污水处理厂规范运营,保证垃圾、污水处理率全

13、面达标。4、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为抓手,按照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积极衔接供水系统、排水排涝等相关专项规划,在城市市政工程和公园绿化建设等项目中,全面推广海绵城市和节约型园林建设理念,尽量利用或保持原有的生态环境,大幅度减少硬质覆盖面,推广透水建材铺装,建设储水水池、下沉式绿地、绿化带,实现雨水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提升水资源涵养能力,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统筹城市防洪排涝,建设韧性城市。(五)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推进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完成中心城市年度改造及群众安置任务,完善小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积极筹措资金,全力推进中心城市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合理确定年度改造计划,

14、完成年度改造任务,努力改善市民居住条件;进一步完善优化主要市政道路、公园、公共建筑等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对不符合标准的无障碍设施进行提升改造;持续落实好城市社区教育、医疗、体育、文化、便民服务、公厕等各类配套设施,方便市民群众生产生活。(六)开展四大专项整治。1、重点区域绿化整治行动。积极增绿补绿,加大中心城区绿色学校、绿色医院创建力度,实施老旧小区(单位)增绿扩绿,开展破产倒闭企业绿化整治,拉高整体绿化水平。持续开展中心城区边角待建地、荒裸地绿化整治,突出城市出入口、火车站周边、主要街路沿线及村社区入口、群众房前屋后等区域,通过栽植片林、景观林带、风景林及花草植被,坚决消除黄土裸露、杂草丛生

15、、垃圾遍地等情形。2、市容市貌综合整治行动。成立市容环境卫生专项整治工作专班,巩固“创卫”成果、保障“创园”收官。要持续加强对城中村、城乡结合部、背街小巷、居民小区内部、城市出入口、社区周边、居民房前屋后、进村道路两旁、河道、湖泊等重点区域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全面清理“三堆六乱”,并持续巩固整治成效;针对清理、腾退出来的空地,具备条件的宜园建园、宜林建林、宜路建路,实现“以绿治脏、以绿治乱、以绿治差”。3、城区架空线缆整治行动。成立架空线缆专项整治工作专班,主动发力、相互协作,持续开展城区架空线缆规整和各类破损箱体更换、维修及日常管理等工作,确保线缆整齐、设施完好,要突出主要街路及背街小巷、村社

16、区等区域,实施以建筑立面、广告牌匾、架空线缆为重点内容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整治,优化空间环境、提升视角效果,扭转脏乱差局面,确保城市容貌评价值持续达标。4、城市环境优化整治行动。持续开展城区建筑工地内部环境卫生监督检查,督促文明作业,确保施工符合规范要求;严格实行建筑垃圾、渣土清运审批制度,杜绝渣土车抛洒遗漏等现象发生,加大施工工地扬尘治理,做到百分之百。持续开展城市车辆乱停乱放、随意调头、闯红灯、占道等突出交通违规行为的整治,及时完善有关交通设施,维持良好的交通秩序。(七)提升创建工作水平。1、完善创建技术资料。按照创园工作安排,有关单位务必于3月底前完成各类规划的编制、规范性文件出台、遥感测

17、评基础资料修订等工作,完成正式验收前创园专业技术资料和技术初验专家组反馈问题整改佐证资料的报送,为专业技术资料和创园申报文本编撰、修订奠定基础。2、积极做好迎检准备。各涉及创园指标任务单位务必及早谋划现场正式验收点位,做好环境整治、现场讲解等系列准备工作,同时也要以点带面,狠抓面上工作提升,确保正式验收不出任何问题。要跟踪抓好创园资料申报、技术报告片拍摄、画册制作、遥感影像测评等前期工作,统筹安排部署好正式验收的接待、后勤保障等事宜,确保顺利通过国家正式验收。3、提升共建共治水平。通过开展创园工作,切实从标准上、规范上进一步理顺、帮助、促进和提升有关职能部门的业务水平和干部工作能力,着力构建共

18、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新格局。(八)持续营造浓厚氛围。深入挖掘我市创园先进典型和经验做法,借助各类媒体、利用多种形式,持续广泛深入开展宣传报道;组织开展义务植树、植纪念林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创园工作,凝聚起“共圆创建梦、建设新”的磅礴力量。三、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统筹协调机制,统筹推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定期研究重要事项,强化创园力量,采取过硬措施,保证任务完成;各工作组牵头单位及承担重点任务的单位,要细化任务、细化责任、细化措施,把每个重点项目、每项重点工作责任盯实、时限把准,确保一鼓作气如期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二)明确职责分工。各区政府作为创建国家生态

19、园林城市的责任主体,要细化实施方案和实施项目库,确保创建工作科学、有序、协调推进;市政府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制定创建行动方案,指导各区政府做好创建工作。(三)保障经费投入。根据创建任务,加大市、区财政投入力度,按照统筹兼顾、突出绩效的原则,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维护资金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并严格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建立多渠道的投资机制,广泛引入社会资金参与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四)严格督查考核。将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纳入市级机关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内容,市政府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创建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各区政府要加强项目管理,按目标计划推进各项工作落实。(五)加强宣传引导。通过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形成全社会参与共建生态宜居之城的良好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