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解析(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解析(一).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解析(一)主讲老师:张琦修订说明为了适应财政管理改革,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促进公益事业健康发展,对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财预字1997286号)(以下简称会计准则)进行了修订,形成了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一、修订的必要性一是适应财政管理改革的需要。2000年以来,围绕公共财政体制建设,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收支分类、国有资产管理等各项财政改革不断深入推进,很多改革涉及到会计科目及核算方法的调整,为了实现会计标准与相关财政改革的有机衔接,确保相关财政改革政策的贯彻落实,需要修订会计准则。二是配合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实施的需要。2012年2月,发布了新
2、修订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68号,以下简称财务规则),并自2012年4月1日起施行。财务规则在强化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以及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收入、支出、结转结余、资产、负债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为了使财务规则的主要修订内容通过日常会计核算与管理真正落到实处,需要修订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三是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会计行为、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需要。随着各项财政改革以及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事业单位的内部和外部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在诸多方面逐步暴露出不适应和不协调,影响了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有用性,需要修订。会计准则自1997年发布实施以来,促进了事
3、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和核算水平总体上不断提升。但是,“私设小金库”、“账外设账”等不规范行为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在近两年国务院打击“假发票”、治理“小金库”等专项治理活动中,均对修订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行为,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是全国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工作协调小组明确将2012年12月底之前修订出台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列为“坚持不懈地推进制度机制建设,完善治本之策”的重要任务和措施之一。二、修订的原则(一)统驭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体系的原则1本次修订会计准则的重要目标之一是为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体系建立统一的核算原则和框架。2修订后的会计准则
4、在内容上将规范包括:事业单位会计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核算基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的定义、项目构成及分类、一般确认计量原则,财务报告等基本事项,是制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的基础和依据。(二)服务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原则1事业单位预算是我国部门预算体系的组成部分,服务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本次修订会计准则所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2修订后的会计准则在事业单位会计目标、会计核算基础等规定方面,都在兼顾财务管理需求的同时体现了财政预算管理的信息需求;3在财务报表组成中新增加了“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以全面反映财政补助预算收支执行情况,更好地发挥会计服务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
5、理的基础性作用。(三)与财务规则修订相协调的原则1财务规则在维持现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和财务制度框架体系基本不变的前提下,重点针对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非税收入管理等各项财政改革对相应的内容作了修订。2修订会计准则的基本思路和定位与修订财务规则相一致,即在维持现行事业单位核算基础和基本会计模式不变的前提下,重点适应财政改革、着力解决会计实务核算中的突出问题进行修订。3为了保证出台的相关规章之间的协调,便于事业单位执行,修订后的会计准则在适用范围、会计核算基础定位、会计要素定义、收入分类、支出分类等重大问题上与财务规则保持了一致。(四)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原则1本次修订会计准
6、则,着力解决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标准不统一、会计信息不完整等会计核算中的突出问题,强化了对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2修订后的会计准则在强调可靠性、及时性、可比性、相关性、可理解性等要求的基础上,增加了信息“全面性”要求;3对无对价取得资产的计量问题作了明确规定,既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又便于确保资产及时入账,通过资产的账实核对进一步加强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三、修订的主要内容准则共有九章49条,在维持原会计准则基本框架结构的基础上,删除了7条,新增加了15条,对剩余的条款进行了合并调整,并对大部分条款作了文字修改和完善。准则的修订内容主要包括如下方面:(一)扩大了会计准则的统驭范围。1按照
7、财务规则第六十六条“行业特点突出,需要制定行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有关主管部门根据本规则制定”的规定,财务规则是制定所有行业财务制度的基本依据。2与财务规则相一致,准则将统驭范围由原先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扩大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体系(包括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准则第三条)。(二)明确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目标。1准则首次明确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目标(准则第四条)。2考虑我国事业单位的实际并借鉴国际经验,准则第四条规定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目标首先应当反映“受托责任”,同时兼顾“决策有用”。3并体现了事业单位提供会计信息要满足财务管理和预算管理双重需要的特点。(三)
8、合理界定了会计核算基础。1会计准则仅针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适用对象,规定其“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经营性收支业务核算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2准则第九条第一款规定“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3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的,由财政部在会计制度中具体规定”,同时还在第二款规定“行业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的,由财政部在相关会计制度中规定”。这样规定与财务规则相协调,同时也授权会计制度对采用权责发生制的事项和行业作具体规定。(四)合理界定了会计要素。1按照“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的核算基础,事业单位会计要素一般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2
9、对于医院等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的行业事业单位,其会计要素应当以“费用”替代“支出”。3综合考虑上述实际情况,准则第十条规定“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或者费用”。(五)强化了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准则针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的突出问题,强化了对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一是将第二章标题“一般原则”改为“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二是在对原可靠性、相关性、可比性、及时性、可理解性原则要求进行重新表述和排序的基础上,增加了“全面性”要求,强调“将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统一纳入会计核算”(准则第十三条),确保会计信息的完整性。此外,考虑到事业单位并无自行根据业务事项的重要性而
10、调整会计报表格式的权限,从而删除了原会计准则第二十条的重要性原则。(六)按照流动性对资产、负债进行分类。为了统一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的列报格式,便于信息使用者开展对事业单位财务状况、财务风险等的分析和评价,借鉴会计国际惯例和通行做法,准则第十九条、第二十五条规定事业单位的资产和负债统一按流动性分为流动资产(负债)和非流动资产(负债)。相应地,准则将原会计准则中的“对外投资”更进一步划分为“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七)在资产构成项目中增加“在建工程”。准则第二十一条在非流动资产项目构成中增加了“在建工程”,这体现了会计信息的全面性要求,为各会计制度将基建账套相关数据并入会计“大账”提供了依据。
11、(八)明确了各会计要素确认计量的一般原则。准则统一规定了各会计要素确认计量的一般原则。特别是针对各会计制度中接受捐赠、无偿划拨等资产计量口径不统一、不明确以及实际执行中资产不入账等问题,准则第二十二条第四款对不支付对价情况下取得资产的计量原则进行了明确,要求在没有相关凭据、同类或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也无法可靠取得的情况下,将所取得的资产按照名义金额入账,从而有利于通过账实核对手段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九)引入了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准则第二十三条规定“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的,由国务院财政部门在相关财务会计制度中规定”。计提资产折旧、摊销,有利于反映资产随着时间推移和
12、使用程度发生的价值消耗,促进事业单位落实“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资产管理理念和原则,为事业单位进行成本核算提供会计数据支持。准则第二十三条为事业单位相关财务会计制度做出计提资产折旧、摊销的规定提供了依据。(十)调整了净资产项目构成。适应部门预算管理要求,并与财务规则的相关规定相协调,准则第三十条有关净资产内容中增加了“财政补助结转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等项目,并对相关概念进行了定义。此外,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修订相协调,准则将原净资产中的“固定基金”修改为“非流动资产基金”。(十一)完善了财务会计报告体系。借鉴企业会计和国际惯例,准则在第八章引入“财务会计报告”概念,在第四十条规
13、定“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在第四十一条规定,财务报表至少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及其附注等组成部分,并统一规定了事业单位财务报表的基本列报格式。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促进公益事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准则。第二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级各类事业单位。第三条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下统称会计制度)等,由财政部根据本准则制定。第四条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目标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与事业单位财务状况、事业成果、预算执行等有关的会计信
14、息,反映事业单位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社会管理、做出经济决策。事业单位会计信息使用者包括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举办(上级)单位、债权人、事业单位自身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第五条事业单位应当对其自身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如实反映)第六条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应当以事业单位各项业务活动持续正常地进行为前提。(持续经营)第七条事业单位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又称财务报告,下同)。(会计分期)会计期间至少分为年度和月度。会计年度、月度等会计期间的起讫日期采用公历日期。第八条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应当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发生外币业务时,应当将有关外币金额折算为人民币金额计量。(货币计量)第九条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的,由财政部在会计制度中具体规定。(收付实现制)行业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的,由财政部在相关会计制度中规定。第十条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或者费用。第十一条事业单位应当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