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9册.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9册.ppt(3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9册 Still waters run deep.流静水深流静水深,人静心深人静心深 Where there is life,there is hope。有生命必有希望。有生命必有希望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随着科学技术和数学本身的发展,统计学已随着科学技术和数学本身的发展,统计学已经成为现代数学方法的一个重要部分和应用数学经成为现代数学方法的一个重要部分和应用数学的重要领域。大到科学研究,小到学生的日常生的重要领域。大到科学研究,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统计无处不在,新数学课程标准中也将活,统计无处不在,新数学课程标准中也将“统计与可能性统计与可能性”
2、安排为一个重要的学习领域,安排为一个重要的学习领域,强调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强调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数学课程标准在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课程实施建议”中指出: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创设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产生、形成与发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展的过程。”简言之,也就是说在新课简言之,也就是说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强调学生对于知程理念
3、下的数学课堂,强调学生对于知识的建构,充分让学生在具体问题情境识的建构,充分让学生在具体问题情境中中“生成生成”知识。知识。教学背景分析教学背景分析1、内容分析、内容分析:纵向比较:纵向比较:在京版教材中,学生初步接触平均数的知识是在第五册第九单元统计和可能性中。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的统计表、会求算数平均数、初步理解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基础上,继续学习较复杂的统计表、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以及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等问题。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二小节,即继续学习统计中的常用数据类型加权平均数。横向比较:横向比较:京版、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教材都是从实际生活出发,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
4、义,学习求加权平均数的方法,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本节素材:本节素材:本节课采用了十一放假前学校组织的跳绳比赛这个素材,展开加权平均数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学情分析:、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上半学期已经学过简单的统计表、会求算数平均数。教师应以引导法为主,辅之以直观演示法、设疑激趣法、讨论法,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统计中的平均数的意义和作用。2能根据所给数据求加权平均数,并能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
5、。3.培养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重点难点难点 教学流程教学流程情境导入情境导入激发兴趣激发兴趣交流合作交流合作探究新知探究新知实际应用实际应用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全课总结全课畅谈收获畅谈收获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图片欣赏图片欣赏 五年级平均每班跳多少下?五年级平均每班跳多少下?班级班级跳绳总个数(下)跳绳总个数(下)五(五(1)612五(五(2)630五(五(3)5351、五年级三个班单摇成绩统计表、五年级三个班单摇成绩统计表 2011年年10月月(1 1)这道题求什么?怎样求五年级三)这道题求什么?怎样求五年级三个班平均每班跳多少下?个班平均每班跳
6、多少下?(2 2)指名列式:)指名列式:(612+630+535)3(3 3)板书公式:总数量)板书公式:总数量份数份数=平均数平均数引入新课引入新课板书课题:求平均数板书课题:求平均数二、交流合作,探究新知1 1、出示五年级三个班单摇成绩统计表(加入参加、出示五年级三个班单摇成绩统计表(加入参加人数一栏)人数一栏)班级班级参加人数参加人数(人)(人)跳绳总个数跳绳总个数(下)(下)合计合计五(五(1)6 612五(五(2)6 630五(五(3)5 5352、五年级三个班单摇成绩统计表、五年级三个班单摇成绩统计表 2011年年10月月(1 1)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观察统计表,你发现了哪些数)给学生
7、充分的时间观察统计表,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信息?(2 2)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3 3)第)第2 2题和第题和第3 3题比较,有什么不同?(从条件和问题比较,有什么不同?(从条件和问题两方面考虑)题两方面考虑)班级班级跳绳总跳绳总个数(下)个数(下)五(五(1)612五(五(2)630五(五(3)535班级班级参加人数参加人数(人)(人)跳绳总个数跳绳总个数(下)(下)合计合计 五(五(1)6 612五(五(2)6 630五(五(3)5 535五年级平均每班跳多少五年级平均每班跳多少下?下?参加的同学平均每人跳多少下参加的同学平
8、均每人跳多少下?2、五年级三个班单摇成绩统计表、五年级三个班单摇成绩统计表 2011年年10月月(4 4)怎样求出参加的同学平均每人跳多少下)怎样求出参加的同学平均每人跳多少下呢?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在作业纸上列式计算。呢?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在作业纸上列式计算。(6 6)对比第)对比第2 2题和第题和第3 3题你能发现解答方法有什题你能发现解答方法有什么不同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同的情况?么不同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同的情况?(5 5)指名汇报:()指名汇报:(612+630+535612+630+535)(6+6+56+6+5)2 2、引出新知,独立探究、引出新知,独立探究(1 1)观察统计表
9、,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观察统计表,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2 2)学生口头解答,结果填入表格中)学生口头解答,结果填入表格中(3 3)隐去统计表中跳绳总个数一项)隐去统计表中跳绳总个数一项班级班级人数人数(人)(人)平均每人跳的平均每人跳的个数(下)个数(下)合计合计 五(五(1)6 102五(五(2)6 105五(五(3)5 1073、五年级三个班单摇成绩统计表、五年级三个班单摇成绩统计表 2011年年10月月参加的同学平均每人跳多少下?参加的同学平均每人跳多少下?(4 4)怎样求参加的同学平均每人跳绳多少呢?请)怎样求参加的同学平均每人跳绳多少呢?请你先独立思考、列式解答,再把你的
10、想法和组内你先独立思考、列式解答,再把你的想法和组内的小伙伴交流。的小伙伴交流。1717个人跳的个人跳的1717个人个人(5 5)指名汇报:()指名汇报:(1026+1056+10751026+1056+1075)(6+6+5)6+6+5)(6 6)比较第)比较第3 3题和第题和第2 2题的解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题的解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总数量给你了吗?没给你怎么办?份数给你了吗?没给总数量给你了吗?没给你怎么办?份数给你了吗?没给怎么办?怎么办?3 3、回到公式,总结方法、回到公式,总结方法问问:怎样求平均数呢?怎样求平均数呢?三、实际应用,解决问题三、实际应用,解决问题1、五年级捐
11、书情况统计表、五年级捐书情况统计表 2011年年10月月班级班级人数人数捐书本数(本)捐书本数(本)五(五(1)34 35五(五(2)28 31五(五(3)28 33五年级平均每班捐书多少本?五年级平均每班捐书多少本?五年级平均每人捐书多少本?五年级平均每人捐书多少本?小亮读一本书,前小亮读一本书,前4天平均每天看天平均每天看 6.25页,后页,后3天平均每天看天平均每天看8页小页小亮这亮这 一星期平均每天看多少页?一星期平均每天看多少页?2、3、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小李加工一批零件,前小李加工一批零件,前2时加工时加工28个,后个,后3时加工时加工36个,平均每小时加工多少
12、个?个,平均每小时加工多少个?A(2836)(32)()(););B(282363)(32)()(););C(2836)2()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前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前5时平时平均每时行均每时行60千米,后千米,后3时行时行168千米,千米,这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平均每时这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平均每时行驶多少千米?行驶多少千米?A(6056)(53)()(););B(6056)2 (););C(605563)(53)()()D(605+168)(5+3)()学习效果评价设计学习效果评价设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认为求加权平均数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认为求加权平均数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
13、题有哪些价值?对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哪些价值?对于统计你有什么新的收获于统计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设计特点设计特点n本节课在设计上,把情境改为学校前不久本节课在设计上,把情境改为学校前不久组织的跳绳比赛,更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组织的跳绳比赛,更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n充分利用素材,将跳绳比赛这个情况用透,充分利用素材,将跳绳比赛这个情况用透,由一个统计表引出所有问题,使课堂连贯由一个统计表引出所有问题,使课堂连贯完整。完整。n练习形式多样,条件的表述方式各不相同,练习形式多样,条件的表述方式各不相同,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