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素读后感模板5篇.docx

上传人:麒*** 文档编号:76703084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德素读后感模板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道德素读后感模板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道德素读后感模板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德素读后感模板5篇.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道德素读后感模板5篇道德素读后感篇1 每个人都想从书本中吸取点什么,不同层次的人考虑会有所不同。由于这种差异性的缘由,我的眼光从当今移开,去古书中找寻。读点自己不懂得东西,了解一些高深的理论,以期提升自己的素养。经伴侣的推举,找到一本人民文学出版社的道德经解读,试读之后,虽不甚理解,仅得皮毛,但坚持静静看完,零散地记载了些东西。结合现实,生发些个人的东西,为我所用。 老子,公元前571 年诞生于楚国。本姓李,名耳,李聃是他的称,而老子是人们对他的敬称。曾做过小官,职位不高。这和传统的文人没有太多的不同,后来辞官归隐,生活宁静,精通修养之术。据说活了200 岁,是道教的开山鼻祖,都尊他为太上老君

2、 。他的哲学思想与其他的伟人有太多的不同,我们总说自己缺乏信仰,那么什么支撑我们活下去。“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想探寻一下“道”为何物。 老子的道德经中,说“道”是空虚无形,但不是空无全部。假如从物质层面而言,创万物的(自然界)是“道”,由自然之道引申到治国之道,再回归到个人的修身之道,可以说“道”的作用是巨大的。支配一切事物,是一种宇宙万物存在和进展所依靠的力气。 “道”,是应付应变之术,是法则和才智,是自然规律。“道可道,特殊道”,“道是不行言说的,它一落到语言上,人就无法理解其超越形象的内涵。”就大的方面,老子的治国之道是清静无为的统治方式,就个人而言,我们该成为一个有“道”之士。

3、?道德经告知我们,“道”是人类自然和社会的法则。其实读书学习要遵道,做人做事要遵道。平稳,顺天道,合人道。生生不息,永恒长存。领悟之后,寻求解脱。心浮气躁的我们,孔子的“礼”“仁”,有时显得苍白。庄子亦如老子一样,看开了,活得坦然。自然存活的愉悦,我亦满心期盼,于是记之。 道德素读后感篇2 刚刚读完这本书,兴奋的感觉冲击着我的大脑。回忆起我在江南造船厂的工作经受,我曾经工作的舰船及其用途和书中描写的宇宙、人类宇宙舰队、三体舰队等等有着何等相像的地方。 航天科学与哪个军种更加类似?我的回答是海军。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对航天器的具体命名是飞船、太空舱,舰队,以及可以让人类生命生存的空间站。全部这些

4、都与海洋、舰艇、舰队、基地等如此的全都。 我曾经在愿望一号工作,这艘万吨级船的主要作用就是测控。测控是航天工作中主要的一环。我们需要对从地球放射到太空的飞船进行把握,无论是在地球上还是在飞船本身对飞船进行把握,首先要知道飞船的位置。航天器和空间站对接,也需要知道各自的位置,这就是测控要解决的工作。 “前进四,未处于爱惜下的人是什么下场:身体被超过自身重量一百二十倍的过载紧贴在舱壁上,先迸射出的是血液,超重下摊成极薄的一层,血渍的面积大得不行想象并呈放射状;然后挤出的是内脏,也很快被压成薄薄的一层,与被压成一片的身体一起,构成一幅丑陋的达利风格的画 系统进入前进四,处于最高推动功率,飞船的加速将

5、达到120g,所产生的超重是正常状态下人体承受极限的十多倍,这时就要进入深海状态,即在舱室中注满一种叫“深海加速液”的液体,这种液体含氧量特别丰富,经过训练的人员能够在液体中直接进行呼吸,在呼吸过程中,液体布满肺部,再依次布满各个脏器。” 上面是大刘对人类航天舰艇的描述。 我进江南造船厂工作那时,每天路过潜艇船体拼接封闭厂房,对潜艇架构有特殊直接的了解,后来上了潜艇,对潜艇内部结构有直观的了解。虽然我从事电器电讯工作,我照旧想要了解潜艇为什么是这样的结构。 一艘潜艇就像一颗长长的水滴。其内部有特殊密集的环形龙骨支撑着这颗水滴,就像隧道、坑道内支撑的钢梁一样。 潜艇下潜,会受到水压的压力和航行的

6、压力。三体中描写飞船达到120g是个什么概念,比如一个人50kg,120g就是1209.85058800 kg物体所受的重力。120g也基本相当1200米的水深压力。一艘潜艇完全不行能下潜到这个深度。 随潜艇去试航,随着下潜,会听到噶噶的钢板声音,那是舰体受到水压被挤压后发出的声音,第一次听到这样的声音,会可怕。 一艘用高强度钢板建成的潜艇会这样,何况一个人,第一个被挤爆的脏器就是你的肺。假如人可以像鱼一样在水中呼吸,那么,人可以在几百米以下的水里生存。但是1000米以下的深海,几乎没有鱼类了。 道德素读后感篇3 道德经分上篇道经三十七章,下篇德经四十四章,共计八十一章,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

7、耳)所书,道家著作,是道家思想的主要来源。 作为充分体现中国古代朴实辩证法神韵的道德经,这部书阐述了道家对宇宙本源、万物的产生、进展、变化、毁灭的规律的理解,博大精深,微言大义,一语万端,当为“万经之王”。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这章主要阐述了世界万物相辅相成,相互转换的辩证关系。存在与消亡、困难与简洁、修长与粗短、高尚与低下、超前与落后都是通过相互对立、相互比较而得以体现。 世间的一切概念和价值都是

8、人为设定的,价值的推断都是比较产生的,所以对立的关系是变动的。因此价值的推断也是变化的。世间的一切都是两两对立产生的,如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所述,一件事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反之亦然。善和恶,美和丑,我们都要泰然处之,不能庸人自扰。 而后半段则依据“道法自然”的原则精确论述了老子“无为”的社会政治思想,表明白老子顺应自然本性,反对好事无为的基本态度,让万物自然生进步展,效法自然,顺应大道。 道德素读后感篇4 纵观几千年来各家对道德经的了解可谓是百花奇放,从修身到治国,再到宗教的崇拜都有,种种的一切所言之道只不过是停留在人的一切现象学上,我对老子的道的解释用一句话来概括:静是相对的,动是确

9、定的。这即是道。 对道的了解首先不执着于道这个名字,老子起这个道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我能够打个比如:就我们生活的地球来说,人从现象去看地球它是静止,所以说是相对的,但是地球又是从白昼到黑夜再到一年四季之变化,所以说地球又是运动着的,循环不息,而且也是确定的。有了这个确定的动之后,地球呈现给我们面前的并不以人的意志而刻意运动而是呈现在我们面前是静,而这种静是人客观所发觉不到的。我能够用风来比方,风吹到你的脸上你觉得一丝的凉快,但是你看不到,摸不着,但是又存在着,看似无其实有,由于你不晓得它什么时分吹过来,这就是老子首篇道的宇宙自然观,而从人的角度上,要到达这种境地,是需求修行的,而这种修行是要让人

10、理解万物变化开端,老子说过人的道就如婴儿的一样,人从生命降生开端,运动曾经存在了,而这种运动不断到人死为止,而老子的道并不是生也不是死,它是对一个确定运动着的生命要做到像风一样的静静的运动着,只要做到静你才能到达这个道,而我说的这个静不是确定的静,而是运动着的静,老子的水就是一个最好的比方,水是运动着的,而这种运动是如此的自但是不加修饰! 对如今所谓的唯心唯物强加给道是不适宜,由于道曾经包括了一切现象中的唯心和唯物。 道德素读后感篇5 林语堂曾说:“我觉得任何一个翻阅道德经的人最初必需会大笑,然后笑他自我竟然会这样笑,最终会觉得此刻很需要这种学说。至少,这会是大多数人初读老子的反应,我自我就是

11、如此。”我想这也是每一个人读道德经的感受了吧。 其实每个民族都会有智者,会站在人群前面,站在天地之间把他所能看到的世界告知给他的每一个人。告知后人,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我们要怎样样才能活得更好,更长期,如何才能不被别人,被自我灭亡。而老子便是这样貌的一位智者。 老子将一切归咎于“道”,他认为道是宇宙的本体,世间万物都是由道衍生而成的,故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不殆,能够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于是我们后人再次基础上理解的“道”便是道是混沌是无极,由此生出鸿蒙之气,内含阴阳,再生而为天地人三才,进而构成世间万物。但是老子又

12、说了“道可道,特别道;名可名,特别名。”意思就是说道是不能用语言所说出来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就是天道关系。 “道”生万物,但是“道”亦为虚幻。在恍惚虚幻中,它含万物之影象;有含形色之实体;其实老子的“道”,就是事物进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它先于天地而生,周而复始。这天,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科学家们也证明白自然界的进展是有规律的,它存在于互不相同的形形色色的事物之中。此是此,彼是彼,任何事物都按其固有的轨迹运行。人们能够用必需的方法去熟识它、体验它、并依据客观规律改造它。由此观之,老子在道德经中就已经揭示了宇宙的起初和自然的本源,这比之西方近现代的理论学说早了两千多年。 老子的

13、“道”,寓意精深,无法企及。使得我们只能用仰视的目光触及他深刻的思想。而老子所提倡的“徳”也被为后世奉行为处世哲学。 “道”是事物固有的规律,是奇妙难测而又隐蔽在事物内部的东西,是不行理喻的东西,是不行及的。而“德”则是“道之功”、“道之用”,是人们认知事物和改造事物的一种人为行为,是能够理解理解的,是人们可及的。 “德”不是我们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之人必备的世界观、人生态度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他讲究“圣人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得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得信。”“上善若水”“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 老子在自然界万事万物中最赞美水,认为水之

14、德是最近于圣人之德的。而理想中的“圣人”,是道的体现者。五行之体,水为最微,处于最末。善居道者,为其微,不为其著;处众之后,却常德众之先。以不争而争,以无私而私。这就是水的最显著特性。水滋润万物却无取于万物,并且甘心停留在最低洼、最潮湿的地方。宁处别人之所恶也不去与人争利,所以别人也没有什么怨尤。水有其种种美德堪比圣人,堪谓之“道”。但是在现实社会中,人人都往高处走,难免竞争,有竞争就有争斗,有争斗自然就有流血牺牲。水比人明智,甘居下位,滋润万物而不居功自傲,清净无为而又无所不为。“上善若水”,就是一种开朗乐观的人生态度。一种修德的必备境界,一种养身之术。我们心中有德,必定愈加崇敬自然和生命,

15、我们离道就更近一层,更能体会到人生的终极哲理。 老子云“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一言道破天下之事,看破人生之理。世上本无善恶贵贱,人与人本无争斗之意,天地万物本和谐融洽。但由于世人皆需追逐自我所需,觅求自我生存进展之本,于是不断于天地之间人世之中苦心经营、算计不已,一切仁义与邪恶也相反而成。天地本无成人与害人之心,但却造就人际错综简洁,世间本无圣人之现,但却成就社会等级。一切本自然,但却一切又进入繁杂之社会,天地万物、圣人百姓本自然相处,无私无公、无善无恶;却人与人终究摆脱不了关系往来,免不了融于社会,因此一切纷争苦痛皆至。一切人之所想,

16、一切人之欲,一切人之愿,一切人之求,但全部种种皆需要人自我内省不已,都需要自我能够达物达人进而才能达己。 当然每本书都有瑕疵,道德经也不例外,他最大的弊病在于过于虚幻,有种避世的消极状态,在现代竞争激烈的社会里,这种消极状态断然是不行的。但是只要我们采撷其长,也会有不少的收获。 读罢此书,掩卷暇思,不禁叹服古代人民对自然崇高的敬意,对人生透彻的洞悉。这样如玑似玉的文字,清爽畅怀的生活方式,高屋建瓴的理论,虽不尽善尽美,也无可颠覆了。 又云:“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层次不一样,领悟的道就有区分。道法自然,道亘古不变,看的就是不一样人不一样心境的理解。读此罢,书受益良多,无以为馈,愿共享此书之精华。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