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4篇).docx

上传人:麒*** 文档编号:76696875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4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4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4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4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4篇)三年级苏教版上册语文教案 篇一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教学要求: 1、认识“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晶”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体会隐喻的写作方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4、学习作者善于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教学重难点:学习作者善于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我们每天走在上学、放学的路上,你有没有发现路途上美丽的风景?本文作者就发现了上学路上的美丽风景,让我们随作者一起去学会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2、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2、。 3、作者简介:张秋生,诗人、儿童文学家,1939年8月生于上海,天津市静海县人,长期从事少儿报刊编辑工作,曾任少年报社总编辑,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创作集童话、诗歌、散文于一体的文学作品,作品抒情、幽默,篇幅短小,富有儿童情趣和内涵,颇受小读者喜爱。本课就选自张秋生的童话集小巴掌童话。 4、法国梧桐:大量传入我国约在上世纪一、二十年代,主要由法国人种植于上海的租界内,故称为“法国梧桐”,简称“法桐”或“法梧”。叶子有5个叶尖,少有3个或7个,叶子长宽差不多。正式的名称叫“三球悬铃木”,属落叶乔木,是世界的优良庭荫树和行道树,有“

3、行道树”之称。 二、自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认读生字,指正字音。 3、边读边思考:金色巴掌指的是什么? 三、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用横线标出来。 2、课文分几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3、通过上下文你理解了哪些词语? 四、交流课文内容。 1、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2、提出自己的疑问(简单问题当堂解决,解决不了留待进一步读书解决。) 五、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记忆生字,提醒学生与熟字区分比较。 3、书写点拨。 4、写生字和词语,当堂展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用多种方

4、式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语段。 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从哪里可以看出门前水泥道的美?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2、小组内合作交流。 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3、采用指名读、比赛读等方式激励学生朗读。 4、比喻就是打比方,就是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借助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把一物当作另一物来写。如,本文中“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使人一目了然,形象生动。 5、你能说一个打

5、比方的句子吗? 6、短文描写的是什么季节?这个季节还有什么样的美景? 三、交流感悟,丰富想象。 1、“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多美的发现啊!你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指名说一说。 四、总结感受。 1、这篇课文描写了上学路上水泥道的美。秋天一夜风雨过后天放晴了,“我”在上学路上,发现水泥道上布满了落叶,通过比喻的手法详细描写了水泥道的美,最后动情地赞赏了水泥道的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上学路上水泥道的美。 五、拓展练习。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 (2)梧桐树的落叶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 (3)棕红色的小雨靴像两只

6、棕红色的小鸟。 (4)我还知道:_像_。 2、照样子写词语。 (湿漉漉)的水泥道(亮晶晶)的水洼 (绿油油)的麦苗(青灵灵)的树叶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二 拉萨的天空这一课围绕着一个“蓝”字展开描写,文章意境优美,比喻丰富,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新鲜的词语和句子和新颖的表达方法理解起来有些困难。所以文章的重点应该放在以感受拉萨天空的蓝为基础,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上。而课文的中心段落是第一、二两个自然段,解决这两个自然段的难点,课文的其他难点就迎刃而解了,所以就以精读课文为案例对本课稍作分析。 一、教师配乐范读课文。(教师必须先让自己沉浸其中,并感染学生,激励他们产生读好文章的愿望。) (一)

7、学习第一自然段 1、播放拉萨的天空的录像,问学生:你看到了的拉萨是什么样的?(学生的回答多种多样,有说天空很蓝的,也有说草地、牛羊、房屋的,让学生尽情的说。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看看课文的描写。) 2、出示句子: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象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1)学生轻声读句子,师问:从这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2)指名回答,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教师趁机板书:湛蓝、透亮) (3)朗读感悟:学生再朗读句子,注意加点的词(湛蓝、透亮),让学生边读边想象。 师:同学们,既然拉萨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那我们一起再去看看吧

8、! 3、第二次看录像,再次体会拉萨天空的湛蓝和透亮。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让学生们自由大声的朗读第二自然段,给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画上波浪线,再读给同伴听,互相提提意见。 2、指名读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3、分别出示学生读出的句子: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 指名读句子,这句话让你想到了什么?(教师做适当引导,帮助学生理解)(这一句是难点,学生的理解有很多,让他们自由的说说,讨论讨论,不必太过追究,只要抓住天空的湛蓝和纯净就可以了。) 教师可以指导朗读:拉萨的天空是那么蓝,仿佛一切事物都被这蓝所浸润、包容,走进拉萨就像是走进了仙境。 4、怪不得人们说(出示句

9、子)“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 自由读句子,问学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学生的回答有两种:一种认为是蓝天倒映在水中,人们捧起水来洗脸就像捧起了蓝天一样;另一种,蓝天已经蓝的像水了,让人忍不住想捧起蓝天来洗脸。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的说,不必太过追究,只要学生理解这句话就是赞美拉萨的天空很蓝就可以了。) 指导朗读,指名读。 5、出示句子: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指名读句子,从哪些地方你体会到了拉萨天空的蓝? 指名回答,映衬纯净对照明洁 (板书:白云纯净草地明洁) 指导朗读。 6、齐读第二自然段。指导学生读好第二自然段,并请学生有感情

10、的朗读。有条件的话可以让学生配乐朗读,激发他们朗读的激情。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三 麻雀 教学目标 1.认识“嗅、奈、煞”等7个生字,会写“嗅、呆、奈”等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及课文的写作顺序。 3.通过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掩护小麻雀、勇敢地与庞然大物猎狗搏斗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同情、爱护弱小者,藐视、不畏惧庞然大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欣赏老麻雀是如何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 教学难点: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即母爱的力量,使弱小战胜强大。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教具准备:

11、课件 教学设计 一、启发谈话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百多年前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写的一篇文学作品的片段。屠格涅夫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有许多机会接触大自然,使他深深地爱上了大自然,他的作品常常反映他对农奴的同情,对大自然的热爱。今天学习的麻雀就是其中的一篇。(板书:麻雀)(课件出示2) 二、自学引导学生了解大意 1.先自读课文,看有几个角色?要搞清楚人物关系,谁是弱者,谁是庞然大物? (板书:小麻雀老麻雀猎狗) 2.你还读懂了什么? 三、再自学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提示:(课件出示3) (1)“我”走在林荫道上发生了什么事? (2)猎狗想怎么样? (3)老麻雀是怎么对付的? 小麻雀掉下来 老麻

12、雀飞下来掩护准备搏斗 猎狗张开露出愣住后退 2.根据刚才讨论的,把这些重点句用波浪线画下来。 小麻雀从巢里掉下来了。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准备着一场搏斗。 猎狗愣住了,慢慢地向后退。 3.按这种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课文可以分为三部分:(课件出示4)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打猎回来的路上,“我”的猎狗发现了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麻雀。 第二部分(第4、5、6自然段):写猎狗想伤害小麻雀,老麻雀飞落下来,保护小麻雀。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写“我”急忙唤回猎狗,走开了。 其中第1、2、3自然段是事情的起因,第

13、4、5、6自然段是事情的经过,第7自然段是事情的结局。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嗅、奈、煞、拯、嘶、哑、庞”(课件出示5) “煞、奈”是上下结构;“嗅、嘶、哑”的偏旁都是口字旁。 2.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嗅、呆、奈、巢、齿、躯、掩、护、幼、搏、庞、量、愣”(课件出示6) 指导书写:“嗅”别忘记大上有一点;“口”加“木”是“呆”;“掩”字“大”下面是“电”。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五、范读课文 通过朗读感受鲜明的形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六、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抄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4、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及课文的写作顺序。 2.通过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掩护小麻雀、勇敢地与庞然大物猎狗搏斗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同情、爱护弱小者,藐视、不畏惧庞然大物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生字、新词 1.听写。 2.认读词语。 嘶哑拯救扎煞奈何嗅到(课件出示8)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讲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段,指名读课文,读后回答问题: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时间:打猎回来时。地点:林荫路上) (二)学习第2自然段,自由读课文,读后师生讨论问题。 1.讨论事情发生的起因。(课件出示9)(多媒体出现下面三

15、个问题) (1)猎狗发现了什么猎物? (发现了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麻雀) (2)站在地上的小麻雀是什么神态? (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无可奈何”是什么意思?“呆呆地”与“无可奈何”这两个词可以用来描写人或动物的哪些方面?(神态、心理等) (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麻雀才出生不久,是从巢里掉下来的? (它拍打着小翅膀,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 指导朗读:“猛烈”写出了风很大,要重读;“呆呆地”和“无可奈何”写出了小麻雀毫无办法,要突出它没办法,不知怎么办好,声音要拖长一些。“嫩黄”与“绒毛”要读得稍重一些。 (教师示范)学生练习,然后指名朗读。 2.讨论事情的经过。 (1)

16、猎狗发现小麻雀后,是怎样做的?接着又发生了什么意外情况?(课件出示10)默读第4自然段。 回答上述第一个问题。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板书:吃) 指导朗读:读这句时,要突出紧张的气氛。 回答上述第二个问题。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跟前)怎样理解“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引导学生讨论理解。“绝望”是什么意思?注意此时老麻雀是什么样子。(板书:救) 指导朗读:第二句要读出老麻雀的急切之情,第三句要表现出老麻雀的绝望。 (2)老麻雀这么急切地飞下来,要做什么?齐读第五节。学生回答问题: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

17、救自己的幼儿。“拯救”一词怎样理解?一只麻雀斗得过一只猎狗吗?老麻雀知不知道这一点,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课件出示11) (读文中句子回答)明知斗不过,为什么还要飞下来?(板书:斗) (读文中句子回答: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怎样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要引导学生回答得充分、具体。(板书:强大的爱) (3)面对如此无畏的老麻雀,猎狗是怎么做的?默读第六节。想一想猎狗为什么会愣住?“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说明了什么?(课件出示12) 指导朗读:“愣住”“这么大”两词要重读,两个“慢慢地”要读得声音长些,表现出猎狗的发愣和犹豫。 3.讨论事情的结局。齐

18、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唤回猎狗,把它带走。 三、朗读全文,总结全文 由于老麻雀对小麻雀的爱,他不畏凶残的猎狗,勇敢地飞下来准备与猎狗搏斗,猎狗竟然在小小的麻雀面前愣住了,后退了,这告诉我们什么呢? 结论:正是这种强大的爱,拯救了小麻雀; 正是这种强大的爱,吓住了猎狗; 正是这种强大的爱,感动了“我”。(课件出示13) 四、拓展作业 你对母爱有什么体会?用一两句话写在书后面,写好后给大家读一读。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案 篇四 学习目标: 1、学会8个字,认识7个字,正确读写生字词,结合上下文体会用词的准确与传神。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读懂

19、课文内容,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杏花开花吗?你知道每年第一朵杏花开花在什么时候吗?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竺可桢爷爷,他为了了解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整整等了一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出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检查课前预习生字情况。 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多读字音读准,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同桌

20、互查。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学生评议。 快速读全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三、学习课文第1-5自然段,了解第一次看杏花的过程。 自由读第1-5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小组讨论(学生可互相解答,教师只作点拨)。 引导学生体会:“弯下腰来”说明竺可桢爷爷平易近人。“习惯地问”、“我是问第一朵花是那天开的”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指导朗读。 四、作业:收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前半部分,知道了竺可桢爷爷第一次看杏花时并没有看到第一朵杏花的开放,他说

21、:“那我明年一定要看到第一朵杏花”。那么,第二年他看到第一朵杏花开放了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后面的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6-15自然段。 读第6-15自然段,想想你又从中了解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咐,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 创设情境,指导朗读。 情境一:出示一副春景图,体会“吹皱” “吹醒” “吹绿”“吹鼓”的景象,并配上优美的音乐有感情的朗读第6自然段。 情境二:创设对话情境,角色朗读,体会感情。 出示投影片。(提示:想象他们会怎样说?你从中体会出什么?)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竺爷爷( )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

22、孩子( )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 )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 )地说:刚才。 竺爷爷( )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 )地说:是! 引导学生体会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可桢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师: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 引导学生体会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三、学习第16自然段,明确中心。 读第16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小结:正如竺可桢爷爷所说,他是通过常年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 教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审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霜降,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式大自然的缩影。 再读读竺爷爷.BAIHUAWEN.CN的。话,加深体会。 四、作业: 课后观察大自然,看看你能发现什么?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