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八首(其一)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76045184 上传时间:2023-03-0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兴八首(其一)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秋兴八首(其一)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秋兴八首(其一)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兴八首(其一)教学设计.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秋兴八首(其一)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 .赏析品味作品触景感怀、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2 .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领会诗人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把握诗歌意象和诗歌情感的有机联系,品味作品触景感怀、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愿意听故事吗?不过,这不是一个快乐的故事,而是一个凄楚悲凉的故 事。我还给大家提个要求,请大家闭上眼睛,边听边在脑海中把这个故事幻化成 电影画面。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够把画面在大脑中构想得场景逼真,而且每人都能 够确实地身临其境。能做到吗?在许多许多年以前,一个秋天,白露凋伤了漫山遍野的枫林,草木萧瑟阴森,江 水波涛滚滚汹

2、涌连天。塞上风云漫卷密布天地一片阴沉。一位老人朝山上走来, 他衣衫褴褛,老眼浑浊,蓬头垢面,老人步履蹒跚,跌跌撞撞。已经满身疾病。 他刚离开成都,经重庆等地到了夔州。时年他已经五十多岁,已处在人生之秋, 眼看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非常寂寞、抑郁。当此秋风萧瑟之时, 风霜凄紧,严冬将至,那千家万户的“刀尺声”和“捣衣声”急切响起,怎能不 泛起岁暮日晚、羁旅无依之感不免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秋兴。可以睁开眼睛,看看这图是不是跟你想象的一样。二、整体感知(一)放秋兴八首(其一)朗诵,学生齐读。(二)自读,初步疏通诗意:让学生分别说说初读诗歌后,自己读出来的每一联的基本意思。(不求准确和

3、全 面,了解学生自读情况)玉露凋伤枫树林, 白露凋伤了漫山遍野的枫林,巫山巫峡气萧森。巫山巫峡的气象满目萧瑟阴森。江间波浪兼天涌,一一峡中的江水波涛滚滚汹涌连天,塞上风云接地阴。塞上风云漫卷密布天地一片阴沉。丛菊两开他日泪,一一秋菊已开两度回想他日再流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一一孤舟靠岸系绳也系着我游子的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一深秋季节处处都在为游子征夫赶制寒衣, 白帝城高急暮砧。一一傍晚白帝城头传来急促的捶布声。(三)复习诗歌鉴赏的方法:1 .知人论世看背景:(1)知人:知其生平遭际、性情风格、思想功绩765年4月,严武死,乃决计东下回乡,次年暂寓夔州,迎来创作高峰。杜甫 历经流离,备尝艰辛,

4、身心憔悴不堪。他日夜想回归故乡,却始终无法实现愿望。 写这组诗时,离开安史之乱的爆发(755)已十一年,但北方军阀割据,剑南川 西唐朝与吐蕃争斗不休。正值多事之秋,国家动荡不安,诗人作客他乡。(2)解题:大历元年(766年)作秋兴八首。这是八首蝉联、结构严密、抒情深挚的七 言律诗,历来被公认为杜甫抒情诗中艺术性最高的诗,体现了诗人晚年的思想感 情和艺术成就。秋兴,因秋感兴,即借秋天的景色感物抒怀。战乱频仍,国无宁 日,人无定所,当此秋风萧飒之时,诗人不免触景生情。写此诗时,杜甫已五十 五岁,已处在人生之秋,眼看来日无多,叶落归根之想更为迫切。正是在此种悲 人生之秋和国运之秋的心境下,他写下了秋

5、兴这组诗。八首诗是一个完整的 乐章,主题是“故国之思”,诗中所写个人的悲哀也关乎国难。2 .情景交融看类别:这首诗借景(触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特点比较突出,所以要紧扣此类诗的特 点鉴赏:全诗描写了什么景物?抒发了什么情感?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运用 了何种手法?三、小组研讨.意象(1)感知全诗整体基调:凄凉(2)此感是由哪些意象带来的?借助的意象包括哪些?玉露、枫林、波浪、风云、丛菊、孤舟、暮砧、寒衣(3)这些意象有哪些特点?自选一联里的意象进行思考、交流,想想这些意象 带给你怎样的联想?例如:“枫树林”这个意象寄寓了什么情怀?枫叶凋零是秋天特有的景象。预示自然之秋的到来;也喻人生之秋,暗示着 人

6、到暮年;寄寓了老大伤悲、凄苦落寞的情怀。例如:“催刀尺”和“急暮砧”触发了作者的什么情感?那千家万户的“刀尺声”和“捣衣声”急切响起,使岁暮日晚、羁旅无依的 作者触发无家可归,惆怅凄凉之感,触景伤情。1 . 品字首联“凋伤”中的这个“伤”字换成“凋落”的“落”字好不好? “凋伤”更能表达出一种伤心的、伤感的感觉。颔联“兼天涌”和“接地阴”中的“兼”和“接”的使用,有什么表达效果? “兼”、“接”二字,写出浑莽之象。巫峡的江面上波涛连天,巫山的天空中阴 云接地,使人感到天上地下,处处惊涛骇浪,风云翻滚、阴晦惨淡的气氛笼罩四 野。颈联“丛菊两开”的“开”字双关,一谓菊花开,又言泪眼随之开。尾联“急

7、暮砧”的“急”,是砧声急促,也是心里焦急。听到了白帝城传来的捣 衣声,想到了多少人家正在为游子赶制寒衣,他的乡思离愁以及忧国伤时之情有 如白帝城传来的捣衣声,一阵高过一阵,一阵急过一阵。他的心是和“故园”、 长安紧紧连在一起的。2 .情景交融、触景生情(1)颔联那波涛风云遮天盖地、夔门三峡秋气逼人的阴晦苍凉的景观,与杜甫 当时的时代背景有“象征比喻”的联系吗?杜甫本人在大唐王朝的动荡混乱之中饱受颠沛流离之苦,杜甫的诗带有时代的感 慨和悲哀。他的胸怀感情本来就博大深厚,当他看到这“巫山巫峡气萧森” 的秋景时,开口就带出了时代和身世的双重悲哀。颔联将眼前景和心中景连成一 片,使人感到天上地下,处处

8、惊涛骇浪,风云翻滚、阴晦惨淡的气氛笼罩四野, 分明是阴沉压抑、动荡不安的心情和感受的写照。(2)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使用了怎样的抒情手法?情景交融景:波涛汹涌(惊风骇浪)塞上风云(动荡不安)情:翻腾起伏的忧思胸中的郁愤不平(3)这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萧瑟凄凉雄浑壮丽白露凋伤了漫山遍野的枫林,草木萧瑟阴森,江水波涛滚滚汹涌连天。塞上风 云漫卷密布天地一片阴沉。秋风萧瑟,风霜凄紧,严冬将至,那千家万户的“刀 尺声”和“捣衣声”急切响起,游子思乡的一幅秋景图。3 .主旨哪一联明确地点明全诗题旨?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试做分析颈联。菊花开在秋天,所以这“丛菊

9、”回应了诗题中那个“秋”字。“他日” 可以指过去也可以指未来,在这里是指过去。“丛菊两开”,指诗人于765年 离开成都,原打算很快出峡,但这年留居云安,次年又留居夔州,见到丛菊开了 两次,还未出峡,故对菊掉泪。秋菊两度盛开,使诗人再次洒下往日流过的眼泪。“开”字双关,一谓菊花开,又言泪眼随之开。此时他仍然滞留在他乡,他始终 没有放弃回乡的打算。孤舟可以系住,使其不能泛诸中流,但诗人的心是系不住 的。他的心早已越过江河,越过关山,飞到了长安。所以,一叶靠岸系绳的孤舟, 始终都牵动着诗人的故园之思。这一联是全篇诗意所在。孤舟本来只能系住自己 的行踪,却把诗人的思乡之心也牢牢地系住了,故见舟伤心,引

10、出故园之思,表 现出思乡之情的深沉浓烈和欲归不得的无奈与凄伤,为文章的主旨句。尾联借助“催刀尺”和“急暮砧”这两个秋天的典型生活场景深化了主旨。作 者没有机会回到故园,秋意却越来越深了,秋风也越来越冷了,当地人家都开始 做寒衣了。又一次回应了诗题中的“秋”字。过去人们冬天穿棉衣,棉衣穿过一 冬,里边的棉花就板结起来不暖和了,到秋天就要拆洗重做。“催刀尺”,即催 动刀尺。“砧”,是捣衣石,这里借指捣衣发出的声音。傍晚时分,砧声四起, 在白帝城楼的高处,是那么的急促。每到秋天,家人要为远方的游子或征人赶制 寒衣,因此捣衣声是人间的秋声,往往会增添客子的愁绪。现在听到那山上山下 的人家,已经到处都是刀剪声和捣衣的声音,可是诗人带着家人漂泊在旅途中已 经好几年了,始终没有一个安定的居所,用什么来抵御羁旅途中的寒冷呢?在这 黯淡萧条的秋景和暮色中,更平添了一许孤独、忧伤之感。“急”,是砧声急促, 也是心里焦急。听到了白帝城传来的捣衣声,想到了多少人家正在为游子赶制寒 衣,他的乡思离愁以及忧国伤时之情有如白帝城传来的捣衣声,一阵高过一阵, 一阵急过一阵。他的心是和“故园”、长安紧紧连在一起的。四、作业:1 .背诵全诗。2 .用散文性的语言描绘一下这首诗,字数不少于200字。3 .课外阅读秋兴八首其二。思考:从全诗来看,本诗通过什么意象,来抒 发了什么思想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