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1).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76041699 上传时间:2023-03-0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1).docx(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识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理解中华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关系;识记并理解中华文化包容性的内涵和意义。2、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民族特征,培养学生全面的、历史的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能力。3、通过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与各区域、各民族文化的关系的理解,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树 立高度的文化自信。【重、难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 情景导入过渡同学们,前不久,“传统戏曲进校园”活动来到我们学校,本次活动展演的是我国首批国家级非 物质文化遗

2、产一一川剧。活动在“变脸、吐火”等传统技法表演中推向高潮,大家掌声雷动。这类非物质文化 遗产蕴藏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精神特质、价值理念、气质情感等核心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 要标志,而这类“标志”,我国还有很多。【课件】播放视频探寻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I提问看完视频,透过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学们对我们的中华文化有何感受?(学生回答,教师总结。)I总结同学们I可答的非常好,分别从不同方面点出了中华文化的特质,如果我们用一个词语来概括,那就 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和感受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二、自主学习:任务提纲1、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哪些表现?2、中华文

3、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是什么?请大家带着问题,结合学案,完成自主学习任务。请问: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有哪些?(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板书1、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表现: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过渡根据课前预习任务和分组安排,结合教材所提供的素材以及大家自己收集的材料,进入分组合作学 习,深入讨论,完成后请各组派代表分享学习成果。三、四:合作探究及成果展示:(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学习)I教师下面,有请第一组的同学代表,带来他们的学习成果,其他组认真学习。完成后,教师课件呈现:我国今天的重大科技成就(分别为:“嫦娥四号”成功、世界发射并将首次实现 月球背面软着陆;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世界最

4、大单口射电望远镜“天眼”)总结过渡无论是以汉语诗词为代表的中国文学艺术,还是以世界著名水利工程一-都江堰为代表科学 技术,都深刻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风格和气质,说明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独领风骚,具有独特性。下面,有 请第二组同学代表:(第二组同学以春节文化为载体,讲解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特征)11过渡通过第二组同学的分享,我们理解了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中华文化具有丰富的区域色彩。教师课件呈现: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所以中华文化区域特征有众多表现,并设问思考:问题运用所学知以,从理论角度分析文化呈现区域性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过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

5、接下来,有请 我们第三组的同学分享他们的学习成果:(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材料和相关设计,讲解中华文化的民族性以及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1总结经过第三组同学的分享,我们领略到了中华文化的多民族特性,中华文化具有丰富的民族色彩,具 有民族性。教师过渡泱泱大中华、悠悠五千年,古老的中华文明绵延至今,并且随着民族复兴大业的推进,灿烂 的中华文化也正展现出强大和旺盛的生命力。r问题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板书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包容性(含义、意义)过渡党的十九大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实现中

6、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需要坚定文化自信。I问题请大家为“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助力实现中国梦”建言献策。五、当堂检测:材料: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者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文运同国运相奉,文脉同国脉相连。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中华文化 的国际影响力。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请大家为“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助力实现中国梦”建言献策。学生讨论、总结,各抒己见。教师适当提示。r提示我们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我们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

7、义实践,积极自信地传播中华文化,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世界更加了解中 国,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党领导切)我们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积极学习各民族文化的有益成果,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r教师总结文运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的重要精神力量。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我们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 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我们共创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拥有如此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这是 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底气,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作为青年一代的我们,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树立高度 的文化自信,积极传播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理解中国;要自觉成为中华文化的【板书设计】:博中大的华精文传承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助力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独特性表现区域性L民族性r含义原因:特有的包容性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