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ppt-课件第六章--消化与吸收.ppt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75399645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7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学ppt-课件第六章--消化与吸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生理学ppt-课件第六章--消化与吸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理学ppt-课件第六章--消化与吸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ppt-课件第六章--消化与吸收.ppt(3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六章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消化与吸收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掌握:掌握:消化与吸收的概念;胃、小肠内的消化与吸收的概念;胃、小肠内的 消化。消化。2.熟悉:熟悉: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3.了解:了解:口腔内的消化;大肠内的消化;食口腔内的消化;大肠内的消化;食 物在消化道内的吸收;排便反射。物在消化道内的吸收;排便反射。5.5.对化学、温度及机械牵张刺激很敏感。对化学、温度及机械牵张刺激很敏感。(一)一般生理特性(一)一般生理特性 4.4.自动节律性自动节律性:节律缓慢且不规则。节律缓慢且不规则。3.3.富有伸展性富有伸展性:能容纳性舒张,而不发生明显的压力能容纳性舒张,而不发生明

2、显的压力 变化和运动障碍。变化和运动障碍。2.2.具有紧张性。具有紧张性。1.1.兴奋性较低,收缩缓慢:兴奋性较低,收缩缓慢:舒缩时程舒缩时程2020秒。秒。第一节第一节 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静息膜电位:静息膜电位:形成:形成:K K+向膜外扩散和生电钠泵。向膜外扩散和生电钠泵。505060m60mV V (二)消化道平滑肌的电生理特性(二)消化道平滑肌的电生理特性2 2.慢波慢波:胃肠平滑肌细胞的静息电位不稳定,表现为缓慢胃肠平滑肌细胞的静息电位不稳定,表现为缓慢 的周期性去极化和复极化波动的周期性去极化和复极化波动。幅度幅度:515mV 产生原因产生原因:可能是可

3、能是Na+-K+泵活性的周期性改变泵活性的周期性改变 频率变动频率变动:312次次/分分3 3.动作电位:动作电位:去极化相:主要为慢去极化相:主要为慢CaCa2+2+通道开放,通道开放,CaCa2+2+内流。内流。复极化相:为复极化相:为K K+通道开放,通道开放,K K+外流。外流。3 3.反射性地引起胃、胰、肝和胆囊的活动反射性地引起胃、胰、肝和胆囊的活动,为下,为下 一步的消化吸收过程做好准备。一步的消化吸收过程做好准备。第二节第二节 机械性消化机械性消化 一、咀嚼和吞咽一、咀嚼和吞咽(一)咀嚼(一)咀嚼1 1.切割、磨碎、混合和润滑食物,使之易于吞咽切割、磨碎、混合和润滑食物,使之易

4、于吞咽。2 2.使食物与唾液淀粉酶接触,开始淀粉的化学性使食物与唾液淀粉酶接触,开始淀粉的化学性 消化消化。(二)吞咽(二)吞咽 由一系列动作组成的复杂的反射活动,使食团由一系列动作组成的复杂的反射活动,使食团从口腔进入胃内从口腔进入胃内。第一期:口腔第一期:口腔 咽,随意运动咽,随意运动第二期:第二期:咽咽 食管上端,食管上端,历时不到历时不到2秒秒第三期:食管第三期:食管 胃,历时胃,历时810秒秒1.容受性舒张容受性舒张 当咀嚼和吞咽时,食物对咽、食管等处感受当咀嚼和吞咽时,食物对咽、食管等处感受器的刺激可反射性地引起胃头区肌肉舒张,使胃器的刺激可反射性地引起胃头区肌肉舒张,使胃容积扩大

5、。容积扩大。生理意义生理意义:适应食物的大量进入,容纳贮存食物。适应食物的大量进入,容纳贮存食物。二、胃的运动及其功能二、胃的运动及其功能2.紧张性收缩紧张性收缩 胃平滑肌经常处于持续微弱的收缩状态,即胃平滑肌经常处于持续微弱的收缩状态,即为紧张性收缩。为紧张性收缩。生理意义:使胃内保持一定压力,利于胃液生理意义:使胃内保持一定压力,利于胃液渗入,同时保持正常的形状和位置。渗入,同时保持正常的形状和位置。3.3.将食糜从胃体向幽门方向推进,并以一定的速度将食糜从胃体向幽门方向推进,并以一定的速度排入十二指肠。排入十二指肠。3.蠕动蠕动生理意义生理意义.搅拌食物,促进食物与胃液混合,以利于化学搅

6、拌食物,促进食物与胃液混合,以利于化学 性消化。性消化。.研磨固体食物。研磨固体食物。特点特点:源于胃中部,向幽门方向推进。源于胃中部,向幽门方向推进。蠕动波接近幽门时最强。蠕动波接近幽门时最强。4.胃的排空及其影响因素胃的排空及其影响因素(1 1)胃排空:)胃排空:食糜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食糜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食物的影响:稀食物的影响:稀稠稠固固 糖糖蛋白质蛋白质脂肪脂肪混合食物排空:混合食物排空:4 46 6 小时小时1 1 1 1)胃内容物促进胃排空)胃内容物促进胃排空)胃内容物促进胃排空)胃内容物促进胃排空神经因素:神经因素:神经因素:神经因素:迷走迷走神经反射迷走迷走神经反

7、射迷走迷走神经反射迷走迷走神经反射壁内神经丛反射壁内神经丛反射壁内神经丛反射壁内神经丛反射体液因素:体液因素:体液因素:体液因素:胃泌素胃泌素胃泌素胃泌素2 2 2 2)十二指肠内容物抑制胃排空)十二指肠内容物抑制胃排空)十二指肠内容物抑制胃排空)十二指肠内容物抑制胃排空 盐酸、脂肪、高张溶液盐酸、脂肪、高张溶液盐酸、脂肪、高张溶液盐酸、脂肪、高张溶液(2 2)影响胃排空的因素)影响胃排空的因素5.呕吐呕吐 呕吐呕吐:是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反射活动,将胃是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反射活动,将胃 和肠内容物从口腔驱出体外的过程。和肠内容物从口腔驱出体外的过程。意义:意义:呕吐能排出摄入胃内的有害物质,因呕吐

8、能排出摄入胃内的有害物质,因 此具有保护意义,但过度呕吐会丢失此具有保护意义,但过度呕吐会丢失 大量消化液,导致机体失水和电解质大量消化液,导致机体失水和电解质 平衡紊乱。平衡紊乱。三三、小肠的运动及其功能、小肠的运动及其功能1.紧张性收缩:紧张性收缩:保持小肠正常形保持小肠正常形状和位置,维持状和位置,维持肠腔内一定压力。肠腔内一定压力。2.2.分节运动:分节运动:一一种以环行肌为主种以环行肌为主的节律性收缩和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运动。舒张运动。(一)小肠的运动形式(一)小肠的运动形式3 3.蠕动蠕动:一种纵行:一种纵行肌和环形肌共同参肌和环形肌共同参与的运动。与的运动。回盲括约肌是回盲括约肌

9、是回肠末端与盲肠交界处的环行肌,回肠末端与盲肠交界处的环行肌,起着括约肌的作用。回盲括约肌平时保持轻度收缩起着括约肌的作用。回盲括约肌平时保持轻度收缩状态,其内压力比结肠高状态,其内压力比结肠高20mmHg。2.防止小肠内容物过快进入大肠。防止小肠内容物过快进入大肠。(二)回盲括约肌(二)回盲括约肌作用:作用:1.阻止结肠反流。阻止结肠反流。四、大肠的运动及其功能四、大肠的运动及其功能(一)大肠运动的形式(一)大肠运动的形式 袋状往返运动、分节推进运动、多袋推进运动、蠕动袋状往返运动、分节推进运动、多袋推进运动、蠕动(二)排便(二)排便 当肠蠕动将粪便推入直肠时,刺激直肠壁内的感受器,当肠蠕动

10、将粪便推入直肠时,刺激直肠壁内的感受器,冲动经盆神经和腹下神经传入脊髓腰、骶段的初级排便中冲动经盆神经和腹下神经传入脊髓腰、骶段的初级排便中枢,并同时上传到大脑皮层引起便意。当条件许可时,即枢,并同时上传到大脑皮层引起便意。当条件许可时,即可发生排便反射。可发生排便反射。第三节第三节 化学性消化化学性消化 一、口腔内消化一、口腔内消化 1.三大唾液腺:腮腺、颌下腺、舌下腺。2.唾液的成分:低渗液体 3.唾液的作用:湿润口腔、溶解食物、消化作用、排泄功能。二、胃内消化二、胃内消化1.胃的三大外分泌腺胃的三大外分泌腺 贲门腺、泌酸腺、幽门腺贲门腺、泌酸腺、幽门腺2.胃液成分胃液成分 无色酸性液体、

11、无色酸性液体、pH0.91.5 主要成分为水,还含有盐酸、消化酶、黏蛋白、内因子等。主要成分为水,还含有盐酸、消化酶、黏蛋白、内因子等。3.胃液分泌的调节胃液分泌的调节 刺激因素:乙酰胆碱、促胃液素、组胺、钙离子刺激因素:乙酰胆碱、促胃液素、组胺、钙离子 兴奋性调节:头期、胃期、肠期兴奋性调节:头期、胃期、肠期 抑制性调节:胃酸、前列腺素、脂肪酸、十二指肠内酸性抑制性调节:胃酸、前列腺素、脂肪酸、十二指肠内酸性 溶液、十二指肠内高渗溶液溶液、十二指肠内高渗溶液 三、小肠内消化三、小肠内消化1.1.胰液的分泌胰液的分泌 内分泌内分泌胰岛素胰岛素 外分泌外分泌腺泡和导管组成,有很强的消化力腺泡和导

12、管组成,有很强的消化力成分:无色碱性液体,成分:无色碱性液体,pH7.8 pH7.88.48.4,每日分泌,每日分泌1 12L2L。胰液的作用:蛋白水解酶胰液的作用:蛋白水解酶分解蛋白质分解蛋白质 胰淀粉酶胰淀粉酶水解淀粉、糖原水解淀粉、糖原 胰脂肪酶胰脂肪酶水解脂肪水解脂肪胰液分泌的调节:头期、胃期、肠期、促胰液素、缩胆囊素胰液分泌的调节:头期、胃期、肠期、促胰液素、缩胆囊素2.2.胆汁的分泌胆汁的分泌 肝胆汁:金黄色肝胆汁:金黄色 pH7.pH7.4 4 胆囊胆汁:深棕色胆囊胆汁:深棕色 pHpH6.86.8 作用:促进脂肪消化、促进脂肪吸收、促进脂溶性维生作用:促进脂肪消化、促进脂肪吸收

13、、促进脂溶性维生 素吸收素吸收 3.3.小肠液的分泌小肠液的分泌 弱碱性液体,弱碱性液体,pH7.pH7.6 6 作用:保护十二指肠黏膜、有利于蛋白质消化,稀释消作用:保护十二指肠黏膜、有利于蛋白质消化,稀释消 化产物,有助于吸收。化产物,有助于吸收。四、大肠内消化四、大肠内消化 特征:富含黏液和碳酸氢盐,特征:富含黏液和碳酸氢盐,pH8.38.4。作用:保护肠黏膜、润滑粪便。作用:保护肠黏膜、润滑粪便。第四节第四节 消化道运动和消化液分泌的调节消化道运动和消化液分泌的调节一、神经调节一、神经调节 自主神经 神经支配 黏膜下神经丛 内在神经 肌间神经丛 二、反射性调节二、反射性调节 非条件反射

14、性调节、条件反射性调节三、体液调节三、体液调节1.胃肠激素的作用调节消化道运动和消化腺分泌调节激素的释放营养作用2.其他体液因素的作用 组胺、盐酸、胆盐四、社会心理因素四、社会心理因素第五节第五节 吸收吸收一、吸收的部位一、吸收的部位 小肠小肠:能力最强能力最强、种类最多、种类最多,是主要的吸收部位。是主要的吸收部位。口口:部分药物(如硝酸甘油、吗啡)部分药物(如硝酸甘油、吗啡)胃胃:酒精和少量水分。酒精和少量水分。大肠大肠:水分和无机盐,也吸收葡萄糖和一些药物。水分和无机盐,也吸收葡萄糖和一些药物。二、小肠吸收的途径和机制二、小肠吸收的途径和机制1.跨细胞途径跨细胞途径:肠腔内物质由肠上皮细

15、胞顶肠腔内物质由肠上皮细胞顶端膜进入细胞,再由细胞基底侧膜进入细端膜进入细胞,再由细胞基底侧膜进入细胞外间隙的过程胞外间隙的过程。2.细胞旁途径细胞旁途径:肠腔内物质通过上皮细胞之肠腔内物质通过上皮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进入细胞外间隙的过程。间的紧密连接进入细胞外间隙的过程。(一)糖的吸收(一)糖的吸收糖糖血液血液继发性主动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 空肠空肠十二指肠十二指肠 单糖单糖 己糖己糖 葡萄糖葡萄糖甘露糖甘露糖果果 糖糖半乳糖半乳糖Na+、转运体蛋白、转运体蛋白三、主要物质在小肠内的吸收三、主要物质在小肠内的吸收(二)蛋白质的吸收(二)蛋白质的吸收血液血液十二指肠十二指肠近端空肠近端空肠Na+、

16、转运体、转运体氨基酸氨基酸 继发性主动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蛋白质蛋白质蛋白酶蛋白酶(三)脂肪和胆固醇的吸收(三)脂肪和胆固醇的吸收(四)无机盐的吸收(四)无机盐的吸收1钠的吸收钠的吸收细胞内负外正细胞内负外正 胞内胞内Na+肠腔肠腔 易化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主动转运血液血液空肠空肠2铁的吸收铁的吸收Fe3+H+Fe2+转铁蛋白转铁蛋白 空肠空肠十二指肠十二指肠主动转运主动转运铁蛋白铁蛋白细胞内细胞内血液血液入胞入胞VitC影影 响响 因因 素素:人人 体体 对对 钙钙 的的 需需 求求、H+(pH=3)、脂脂肪肪促促进进钙钙吸吸收收、磷磷酸酸盐盐阻阻止止 吸收。吸收。3钙的吸收钙的吸收血液血液

17、Ca2+钙结合蛋白钙结合蛋白主动转运主动转运十二指肠十二指肠(五)水的吸收(五)水的吸收 各种溶质,特别是各种溶质,特别是NaCl主动吸收所产主动吸收所产生的渗透压梯度,是吸收的主要动力。生的渗透压梯度,是吸收的主要动力。(六)维生素的吸收(六)维生素的吸收部位:部位:大部分在小肠上段被吸收,大部分在小肠上段被吸收,VitB12在回在回 肠末端被吸收。肠末端被吸收。方式:方式:脂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吸收机制的吸收机制 与脂肪吸收相似。水溶性维生素主要以与脂肪吸收相似。水溶性维生素主要以 扩散的方式在小肠上段被吸收,维生素扩散的方式在小肠上段被吸收,维生素 B12在与内因子结合后在回肠被吸收。在与内因子结合后在回肠被吸收。思考题1盐酸的生理作用有哪些?2试述胃期胃液的分泌过程。3为什么胃的排空是间断的而不是持续的?4胃蠕动的生理作用是什么?5引起胰液分泌的主要体液因素及其作用是什么?6为什么胰液中的各种消化酶不会消化胰腺自身组织?7小肠为什么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8胆汁的生理作用有哪些?9试述肠-肝循环的生理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