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3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3篇)语文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篇一 【教材分析】 眼睛是人体的一个器官,我们拥有它,是幸福,是平安,是无法比拟的财富。当我们失去生命时,尚好的眼睛如果能带给失明者以光明,我们的眼睛将得到永生。永生的眼睛这篇课文语言美,情感美,人物形象鲜明,主要记叙了琳达的母亲、父亲、女儿无私地把自己的角膜捐赠给需要他的人,并为死后能为别人做点什么而感到快乐和骄傲。故事中的每个人物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所以如何引领学生与这些人物进行心灵的交流,是教学的关键。 【学情分析】 本文涉及角膜捐献,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所以在课前让学生做初步的调查,了解周围人对待角膜捐献的看法。在理解课文内容时,让学
2、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熟悉文章内容,触动心灵,升华情感。 【教学目标】 1、认字8个,写字7个。继续练习写摘录笔记独立识字。 2、理解“给予、振聋发聩、热泪盈眶、捐赠、天壤之别”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品味“永生”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作者对三位亲人去世后捐献角膜在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正确认识器官移植,培养博爱、奉献的精神。 4、继续练习写批注笔记。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琳达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受到人性的陶冶。 难点:通过一定的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让学生与文中的人物进行对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铺开文路 1、听写词语:捐赠、角膜、痛苦、骄傲。 2、分析词
3、语,复习课文主要内容。 3、揭示本节课任务理解琳达对捐赠角膜的认识发生变化的原因。 二、研读课文,文人交融 (一)默读课文,思考: 是什么让琳达对捐赠角膜的认识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边读边划出相关的词句,在边上写写自己的体会。 (二)集体交流 1、受父亲的影响 出示父亲的话语(随机出示),理解,朗读。 (1)、“你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礼物就是你自身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那么我们的死也是有意义的。” 父亲在什么情况下说出这样的话?读。 为什么父亲能平静地说?读读第四自然段,从中找依据。指名说。指导读。 (2)、“如果一个盲童能够借助我们的帮助而重见光
4、明,并像你的女儿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有多么美妙!” 补充资料,想象盲童重见光明会有什么美妙的事发生。 (3)、“想想看,另一对父母,如果他们的女儿也能像温迪一样将会多么自豪。” 品味父亲的大爱品质。读。 2、受温迪的影响(随机出示) (1)、出示:孩子热泪盈眶,走过去紧紧地拥抱外公。 此时的温迪会在心里对外公说些什么?指名回答。 (2)、出示911自然段母女俩对话的部分: “妈咪,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而感到骄傲。” “这令你骄傲吗?” “当然,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多么痛苦吗?我死后,也学外公将眼睛送给失明的人。) 师生分角色读母女俩的对话。 师:温迪为妈咪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
5、,妈咪做了什么,外公呢? 指名回答。 从温迪和妈妈的对话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孩子?指名回答。(3)、出示:在这一刻,我领悟到父亲献出的远非一副角膜,他所遗留的仍辉映在我女儿的眼睛里怎样的一种骄傲! 思考:他究竟还留下了什么? 指名回答。 3、品味琳达的品质。 (1)、师:(配乐)有感情地朗读:我的可爱的小女儿,才华横溢的小温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丧生。一辆卡车无情地碾过正在策马扬鞭的她。 同学们,琳达此时心情怎样?伤心欲绝的她又是怎么做的?请大家读(继续配乐,学生感情朗读):“当我签字时,她的话萦绕在耳际:你想过如果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么痛苦吗?” (2)、从这里可以看出,琳达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6、 指名回答。 (3)师:她真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啊!所以这个时候这封信一定能够抚慰这位伟大母亲的心灵。你愿意轻声地读给琳达听吗? (课件出示信的内容:亲爱的里弗斯先生和太太,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现在两位昔日的盲人已重见天日,他们成为令爱一位极其热爱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纪念,并有幸终生分享她的美丽。)指名读信。 思考:他们分享的仅仅是温迪的美丽吗?还分享了什么? 指名回答。 三、读题解题,体会品质 1、齐读课题。 2、永生的仅仅是他们的眼睛吗? 指名回答。 3、再读课题。 四、补充资料,升华情感 1、琳达的一家是伟大无私的,他们虽然离开了我们,但这种爱心的传递,永远也没有消失过,请看(大屏幕出示捐赠角膜的
7、图片及资料。) 2、引导学生谈一谈学习收获。 3、总结。 五、作业超市,课外延伸。 摘抄课文中令你感动的词句。 将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家人或身边的人听,唤醒人们的捐献意识。 【板书设计】 永生的眼睛 痛苦?骄傲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篇二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语言美,情感美,人物形象鲜明,作者刻画了两个让人终身难忘的形象:善良,乐于助人的父亲和可爱、才华横溢的女儿。他们热爱生活、关爱别人的心,让人尊敬,让人怀念。结合本单元主题“眼睛”,使学生理解:如果能给失明者带来光明,那将是多么美好的事情,这个眼睛将得到永生。本文涉及到角膜捐献,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所以在课前让学生做初步的调查,了解周围人对待角
8、膜捐献的看法。在理解课文内容时,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触动心灵,升华感情,熟悉文章内容。 学情分析: 我们班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朗读技巧,对朗读很感兴趣。他们合作意识强,有一定合作学习的能力。思维活跃,敢于质疑问难,很多学生会依据文章提问题。大部分学生有表达的自信心,能积极参加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个别学生学习时主动精神还不够,讨论时不够积极。 设计思路: 根据新课程的精神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我设计了四次让学生质疑问难,并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内容。这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可使学生感到层次清晰,以解决文章内容离生活实际较远的问题。重点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使学生逐渐理解内
9、容,使学生对器官捐献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体会到器官捐献的意义,达到感情的升华。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及15个新词,并用指定的词语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4、师生共同搜集有关器官捐献的资料。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质疑揭题 (配乐朗诵)“你的眼睛,像远方淡蓝的大海;那永恒的痛苦,像尘埃,隐没在你的眼中。你的眼睛,宛如水底的珍珠,闪烁着耀眼的光辉。” “我曾经是一位远离光明的人,当我在黑暗中倍受煎熬痛苦徘徊的时候,我多么想去看看
10、身边的亲人朋友,去看看初生的旭日,去看看心中渴望的一切。我是幸运的,因为我接受了温迪捐献的角膜。是她给了我第二次光明,第二次生命。我要去寻找那位光明的使者,温迪你在哪里,你在哪里?” 师:大家都听见了吗?这是一位接受角膜移植手术重见天日的人的呼声,他要呼唤、感谢的是谁?(学生齐答)对,是金发碧眼的温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温迪一家人捐献眼角膜的感人故事。(板题:永生的眼睛) 师:看了这个题目后,你有哪些疑问呢? 生:永生是什么意思? 生:眼睛怎样才能得到永生? 生:谁的眼睛获得了永生? 生:课文题目为什么叫永生的眼睛? (板书:谁?怎样?为什么?) 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现在我们就围绕这些问
11、题来学习课文。 导入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第一次质疑问难,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及时归纳学生的问题理出学习的思路。 二、探究学习,释疑解惑 1、小声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谁捐献了角膜?在他们捐献时,“我”的态度如何? (板书角膜捐献:母亲父亲女儿 “我”的态度:不情愿遵从遗愿主动捐献) 2、你从哭喊中体会到什么? 3、父亲是怎样教育引导使我从不情愿到遵从遗愿? 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句: 投影出示:“你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礼物就是你自身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能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那么我们的死也是有意义的。” (1)这里有几句话?谁先来读读第二句话?你怎么样
12、理解这句话。( 身体比任何金钱、地位等都更重要,因为一旦给予了他人,自己将不再有了;对人来说死亡就是走向终结,然而生命却能够在别人身上得到延续,使他们能够重获新生,更多地为社会作出贡献。) (2)对于一个盲人,一个尿毒症患者,一个白血病人,他们最想得到的礼物是什么?什么样的礼物最珍贵?(对于因角膜病致盲的人,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可使其复明。通过肾脏移植(换肾)可治愈尿毒症。在配型成功的前提下,移植骨髓可以治愈白血病。所以对上述三种病人来说,“最珍贵的礼物”是角膜、肾、骨髓。) (3)怎样帮助别人恢复健康?(这有很多种办法。凡力所能及的帮助都是好的。) (4)父亲是怎样一个人?(关爱他人无私奉献)
13、重点部分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理解,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指导朗读:把你的理解通过读表达出来。(多么无私的奉献精神) 4、请同学们再读5-8自然段,看一看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小组内交流,全班汇报。 温迪又怎样使“我”的态度发生由遵从遗愿到主动捐献的改变呢? 6、请同学们潜心默读9-13自然段,画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旁边做批注,想想令你感动的原因。 7、学生画句子做批注后,小组交流并全班交流。 温迪离我而去了,她去世后的三周,我收到了一封角膜银行的信。 出示配乐幻灯片:“亲爱的里弗斯先生和太太: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现在,两位昔日的盲人已重见天日,他们成为令爱一
14、位极其热爱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纪念,并有幸终生分享她的美丽。” 此时此刻,你对“永生”的含义有何进一步的理解? (人虽死,但精神永存) 共同解答在学课文前提出的问题,答后擦去板书:谁?怎样?为什么? 理解文章的主旨。解决学生的疑问。 8、关于这一家人的故事讲完了。我们现在来了解一下我国角膜捐献的情况。 (1)课件出示: 资料一:据卫生部统计,我国目前约有400万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可以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复明,但由于供体角膜匮乏,我国每年仅实施3 000例角膜移植手术,数百万的患者还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资料二:目前美国有超过84 000多名患者登记等待器官移植,而且每13分钟就会有一个新的
15、登记等待患者。2004年仅有30%的等待者获得了器官移植,而剩余的70%的等待者必须继续等待他们迫切需要的移植器官。不幸的是,每天有16个人会因为无法等到器官移植而丧失生命。 (2)看了这两段资料,你有什么想法?我国的角膜捐献情况显示了怎样的社会现状? 让学生结合资料再次体会器官捐献的意义。学生很快联系实际感受到我国角膜捐献的匮乏。 三、交流体会,课外延伸 电脑课件出示:当人体的某一器官出现病变导致功能衰竭,威胁到人的生命时,植入健康的器官代替原有的器官成为现代医学延长生命的重要手段。器官移植被列入20世纪人类医学三大进步之一。每年数以万计的病人在器官移植后得以生存,肾移植的10年生存率已经超
16、过60%,心、肝、肺移植的5年生存率也已经达到50%以上,前景非常可观,然而器移植供体短缺的矛盾也日趋严重,目前大约有五分之四需器官移植的病人在等待供体的过程中死亡,因此急需解决器官移植供体的来源问题。 引导学生谈一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器官捐献。 鼓励学生课后通过办板报、广播、写倡议书等方式向家长及社会宣传器官捐献的意义。 充分借助课件创设情境加深理解课文。教师结合实际,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器官捐献。联系课内外知识,体现大语文观。 四、总结全文 放录音爱的奉献,集体朗诵父亲的话。 学生在音乐中朗诵“父亲的话”,触动心灵,升华感情。 板书设计: 角膜捐献“我”的态度 母亲不情愿 父亲遵从遗愿 女儿主动
17、捐献 教学反思:这篇教学设计从情景到质疑,到延伸拓展,每个教学环节中都渗透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理念。同时本文在四次质疑问难的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这个设计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高效的完成了教学任务,是这节课的成功之处。“自主、合作、探究”是本次课程改革积极提倡的学习方式,本课学生合作很好。同时学生联系课内外知识,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对器官捐献的行为能够正确认识。 当然,教学中还有不够完善之处,朗读中提倡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如果他们读得不好时,应及时给予更多的机会和指导。少数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要做
18、引导做适当的归纳小结。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篇三 学习目标: 1、掌握6个生字,理解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学过的一些读书方法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生动细致地描写人物的语言,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悟父亲捐献角膜这一举动的深远意义;培养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操。 4、从一个新的视角感受琳达一家三代人的善举,对光明的向往,对生命的热爱以及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 5、从重见光明者的角度更深层次地感受光明的可贵,生活的美好。 教具: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 1、按照课文前的“连接语”要求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通过读书、上网等途径了解器官捐献的知识
19、。 3、通过调查、采访,了解周围人对捐献角膜的态度。调查表如下: 姓名年龄职业学历 您听说过捐献角膜吗?( ) 您身边的人捐献过角膜或接受过角膜捐献吗?( ) 您对捐献角膜的人是什么态度?( ) A.觉得了不起 B.认为出风头 C.无所谓 您会捐献角膜吗?( ) 您对我国捐献角膜的现状有哪些了解?( ) 教学程序: 一、配乐谈话激趣引读 1、师:盲姑娘只能用手触摸春天,用心感受生命的美好。如果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那有多好啊。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让许多和盲姑娘有着类似遭遇的人们有了看到光明的可能。 2、(配乐朗诵)你的眼睛,像远方湛蓝的大海。那永恒的痛苦,像尘土,隐没在你的眼中。你的眼睛是清泉,
20、它的希望的光照着我,通过流水的闪烁,宛如水底的珍珠。最美的诗章也无法表达我内心的感慨,我曾经是一位远离光明的人,当我在黑暗中备受煎熬痛苦徘徊的时候,我想到了海伦凯勒的作品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像她想象的一样用三天宝贵的时问,去看看身边的亲人朋友,去看看初升的旭日,去看看心中渴望的一切。我是幸运的,海伦凯勒没有实现的梦想我却圆了,因为我接受了奥列根勇敢者角膜中心的手术,接受了一位名叫温迪小女孩的馈赠,是她给了我第二次光明,第二次生命。你可知道什么也看不见有多么痛苦吗?曾经的恶梦已经离去,可是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我要去寻找那位光明的使者,温迪你在哪里,你在哪里? 3、师:这是一位接受角膜移植手术重见
21、光明的人的呼声。生命是美好的,谁不热爱宝贵的生命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看看琳达一家人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是怎样做的吧。(呈现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永生的眼睛) 二、自学课文感悟内容 带着“为什么你觉得爸爸和温迪很高尚”这个问题去细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画下来。可以设身处地地去想,可以有感情地去读,也可以在感受最深的语句旁边做上批注。感到疑惑的地方多读读、多想想,做好记号。 三、合作交流多元理解 1、自学完的同学可以在组内交流读文后的感受,互相质疑。 2、全班交流。学生读出自己圈画的部分,并联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3、引导学生抓住人物语言来品读课文。(分角色替每个人物说明他自己的观点以及为什么要这
22、样做)。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弄懂:父亲很有爱心,他给盲人带来了重见光明的希望。而正是这种爱心,教育、感染了周围的人,让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一功德无量的事业中来。 4、指导感情朗读。重点指导人物对话。(你觉得谁的话最感人?读一读。感动了自己,就读出你的感情,也让听的人受感动。) 5、还有什么地方也令你深深地感动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最后两节。 6、重点研读: (1)“骄傲”一词,文中几处用到这个词,说一说谁为谁感到骄傲?为什么? (2)出示句子:这一刻,我真正领悟到了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 “这一刻”是哪一刻? 那么,琳达的父亲留下的是什么? 联系上文温迪说的话,以及下文琳达的动作神态,你能读出“骄傲”的情感吗?你能表现出“骄傲”的神情吗? 7、师加以引导:父亲离去了,他的爱心离去了吗?(帮助学生体会到爱心是永生的,从而真正理解“永生的眼睛”。) 8、学生谈过后,师小结:这几句话反映了人物的内心想法。读书的时候就要像这样,抓住重要词句,反复去揣摩、体会作者的感情,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