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观潮教学设计4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观潮教学设计4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观潮教学设计4篇观潮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天下奇观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观潮就是作者在观看了钱塘江大潮后写下的文章。那么,在作者眼中,钱塘江大潮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读课文来感受一下。揭题:观.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观潮教学设计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观潮教学设计 篇一观潮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天下奇观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观潮就是作者在观看了钱塘江大潮后写下的文章。那么,在作者眼中,钱塘江大潮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读课文来感受一下。揭题:观潮。生读书。2、作者眼中的钱塘江大潮是怎样的呢?交流。“观潮”和“天下奇观”,“观”意思一样吗?作者按怎样的顺序写“观潮”的?(潮
2、来前,潮来时,潮去后。)二、直奔重点,感受奇观1、请学生自读3、4小节,用一个词概括潮来时的感受。(壮观、雄伟、气势汹涌等。)2、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大潮的壮观呢?划下来,再读,把它的壮观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教学例举: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师:你看到“白线”逐渐拉长,变粗,横占整个江面,心里怎样(激动),来,把这份感觉读出来!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师:一丈是3.3米,两丈多高,相当于我们三、四层楼那么高,三四层楼那么高的浪横贯整个江面,直扑过来,那将是怎样的一幅画面,来,把它的壮观读出来!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
3、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师:请同学们读读课后的资料袋。(如开课时,已有学生说过的话,则联系起来说说,教师可借助板画帮助学生理解。)然后再说:这句子写得太妙了,可要把它读好却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大家都一起来练练,比赛谁读得更棒?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师: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这响声会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学学(轰隆窿),文中用哪个词来形容?(闷雷滚动)写得多好啊,我们再来读读。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师:人群又沸腾起来,大家会说些啥,叫些啥?(“潮来了!潮来了!”“大家快看哪!快看哪!
4、”)对,这就叫人声鼎沸!我们再来读这句话。3、刚才通过朗读,我们已初步感受到了潮来时的雄伟壮观,可是却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请你听老师读一段话,看看谁有本事能听出文中是用哪几个词把潮来时的顺序写清楚的?师读:(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交流: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情景的?(由远
5、到近。)一起再读这段文字。师:潮来时,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观看录像。(录像播放潮来时的壮观画面。)录像是老师的一个朋友拍的,他普通话不好,想请同学们帮忙配一下音,行吗?配音的时候最好能朗诵出来,行吗?学生再次练读、试背。同桌练说。指名配乐给录象配音。集体配乐配音。(有难度的学生允许看着前面括号中的连接词。)三、巩固基础,抄写片段请学生抄写文章3、4两段。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1、检查背3、4两节。2、老师说词语的意思,请学生猜词语。声音很响,好象雷在滚动一样。(闷雷滚动)形容人的说话声,喊叫声,欢呼声,如锅中之水,一片沸腾。(人声鼎沸)风和浪都很平静。(风平浪静)形容水面辽阔,远处和天似乎
6、连接在一起。(水天相接)形容同时出发,同时前进。(齐头并进)山上的岩石和土壤塌下来,地也裂开来,形容声音很响很响。(山崩地裂)形容气势很大。(浩浩荡荡)请学生当小老师,带着大家把这些词语读一读。3、做填空题,可选择第二题中的词语来填:我去海宁观潮,刚开始,看到()。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象(),顿时,()。后来,随着响声(),白浪翻滚,一浪浪(),一浪浪(),那声音如同()。二、教学2、5两节师:潮来时,场面非常得壮观,那潮来的前后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读读文章2、5自然段,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生自读2、5小节,交流。(引导学生感受到无论是潮来时,还是潮来的前后,钱塘江总是那么
7、的美丽、迷人。)交流第5小节时,理解“霎时”“风号浪吼”的意思,能给“霎时”换词。三、回顾全文,体会写法师:苏轼称赞西湖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其实,钱塘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无论是静态还是动态它总是那么叫人神往,再请同学们读全文,感受一下。四、推荐阅读,课外拓宽拓宽阅读同步阅读中的相关文章,然后交流学习。观潮教学设计 篇二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包括生字和一些常用词,如“方、倏尔、略、逝、文、溯迎、溢目、江干”等词语。2、了解我国南宋时期钱塘江潮的盛景和观潮的盛况。教学重点:准确地翻译全文,并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了解南宋时的观潮活动。教学过程:一、布置预习导
8、学1、你会读加点的字注音吗?将字音写在括号内艨()艟()倏()泅()舸()雉()溯()僦()绮()溢()2、你能准确解释下列词语吗?同义词释义联读。略:略不相睹()略不沾湿()虽:虽席地不容闲也()虽我之死,有子存焉()皆:皆披发纹身()皆出酒食()既而:既而渐进()既而儿醒()二、指导学习研讨(一)情境导入钱塘江大潮,是闻名世界的奇观,苏东坡曾写过这样的诗句“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以此来赞美钱塘大潮。那么,钱塘江大潮潮来的景象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下面请同学们观看钱塘江涌潮的DV短片,看后请谈谈自己的感受。(二)认识作者,检查预习情况。1、指名简介作者,教师适当补充2、检查字词预习,夯实基础
9、(三)、初读感知大意。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听读,掌握正确的读音,听清节奏。2、学生朗读课文,相互交流点评。3、学生结合注释探究交流,弄懂大意。4、学生小组合作质疑问难。5、教师点拨。(四)、研读理解构思,欣赏语言美,感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统一。1、学生研读课文,设计问题,质疑答疑,可自主探究也可小组合作讨论交流。(1)观潮第一句说:“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古人说:“富于万为什么要写教阅水军与吴中健儿在潮头弄潮?问题2:据说近几年,有不少人因看钱江涌潮而丧命,是否说明只有古代的人才有如此胆识敢于弄潮争标和大自然搏斗,今人就缺乏这种斗志了?(六)拓展延伸。假如你负
10、责海宁市有关钱江潮申报“世界遗产”一事,由你起草申请报告,你打算从哪些方面谈起,申报理由是什么。模拟申报会,组织同学发言。三巩固练习(一)、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吞天沃日()如履平地()一舸无迹()鲸波万仞()珠翠罗绮()艨艟数百()(二)、解释下面加粗的词略不相睹_弄旗、标枪_吴儿善泅_披发文身_溯迎而上_鲸波万仞_僦赁看幕_席地不容_四、(三)翻译下面的句子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四)、读文答题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
11、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_”者是也。1、解释下列词语既望()际天()既而()沃日()2、翻译句子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玉城雪岭,际天而来。观潮教学设计 篇三一、指导思想:观潮(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十三课)是一1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注意积累材料的习惯。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三、教学重点:理解文中有关“潮来时”的描写。四、教学准备:自制课件、录像机、鹏博士教学软件、液晶投影仪、大屏幕、录像带、多媒体电子教室。五、课堂教学:(一)导入新课:同学们
1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13课观潮。(齐读课题)教师提问课文写的是什么潮呢?(板书:钱塘江潮)教师介绍:钱塘江是浙江省最长的一条河流,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板书:天下奇观)(解释“观潮”与“天下奇观”中的“观”有什么不同)。(二)汇报交流1请同学们谈一谈通过预习对这“天下奇观”有何初步的了解?2请同学们打开书,看看课本,说说预习时你是怎样给课文分段的?能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分吗?(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三)放录像(潮来时一段)。初步感知“天下奇观”的壮丽与雄奇。1过渡:钱塘江大潮气势非凡,那奔腾咆哮的壮丽图景让人惊心动魄。难怪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日,在海宁县盐官镇的海塘大堤上汇集
13、了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外游客,他们争先恐后地早早赶到,盼望一度钱塘江大潮的风采。同学们,你们见过那种景象吗?想不想亲眼看一看?老师这里有一段录像,请同学们戴上耳机,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来初步感受一下这“天下奇观”。2学生谈看录像后的感受。(四)理解课文内容过渡:刚才我们在录像上看到的景象书上也有,同学们看看是哪一段?(学生通过看书找出是3、4自然段。)1学生自读3、4自然段。划出能写出潮来时气势的语句,把不明白的问题用问号标出,对特别喜欢的句子就努力读精彩些。2学生质疑。(根据学生的提问随即板书关键词语。)(1)教师通过视听教学帮助学生解疑。课件出示: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
14、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a、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b、怎么会出现“一条白线”?看到白线人们怎样沸腾的,学学看,就这种场面可以用文中的哪个词来形容?c、齐读这句话,读出那种沸腾的场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a怎么会形成“白色城墙”呢?因为大潮由远而近,远看像白线的白浪越变越大,越涨越高,看上去就像一道白色城墙。)3交流学生喜欢的句子。(根据学生的交流随即通过大屏幕展示写潮水的句子,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重点语句,想象录像上的景象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加深理解体验大潮的奇特。)课件出示: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a、潮来时
15、是什么样的声音?谁能学学看?b、就这种声音作者用什么词来形容的?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a、师:看到白线拉长变粗,潮水很快地占满江面,迅速向我们奔涌而来,那气势越来越雄伟,你的心情也会随之越来越激动,谁能读出这种感觉来?b、指读。c、男女同学比赛读。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象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a、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如果这句话换成“浪潮越来越近,气势越来越雄伟,声音越来越大。”你觉得怎么样?b如果换成原来的内容,又觉得怎样?怎样才能读出那种气势来?c指读、师读、齐读4教师小结:作者把大潮到来时的气势写
16、得多形象,正如预习提示中所说的,把大潮写得有声有色,雄伟壮观,使人如临其境。(板书:有声有色、雄伟壮观。)5学生将3、4自然段连起来,有感情得边读边想象,再次体会潮来时的雄伟气势。6学生通过访问教师计算机,调做“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教师在网上查看学生练习情况。)7调一学生的练习作示范,投影到屏幕集体订正。(1)作者按什么顺序写潮水变化的?(教师指屏幕启发学生说出由远而近。)(板书:远近)(2)师小结:作者随着时间的推移、位置的变化,按由远及近的顺序写潮水变化,使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听到声音越来越大,看到潮水越来越近,浪头越来越高,使我们感受到大潮滚滚而来,奔腾咆哮的非凡气势。我们为在祖国大
17、地上有如此壮观的景象而自豪、而骄傲。(3)让学生带着无限赞叹之情大声朗读这段话(课件出示: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一段话)。(4)师生接读(教师说括号中的词,学生接读余下的内容)(5)小结: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潮来时”一段,通过学习了解到钱塘江大潮来势凶猛,气势非凡,那么“潮来前”、“潮过后”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8学生自学余下的几段。(五)学生质疑。(六)学生通过网上查阅,自己解疑。(七)学生通过网上访问教师计算机。调作鹏博士软件中观潮一课的练习,据自己情况自由选择,自我检测(教师网上查看,个别辅导)。(八)课堂总结。(九)放录像(让学生整体领略“天下奇观”的非凡气势。)(十)布置作业。观潮教学设计
18、 篇四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笼罩、薄雾、若隐若现”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2)过程与方法:边读书边想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与想象。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教学难点:理解潮来时的描写部分,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式,培养留心事物的习惯。二、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激发求知欲:步骤:播放潮水音频,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聆听,询问:你们听到什么声音了?说说你们有什么感受?那在作者的眼
19、里,钱塘江大潮又是怎样的呢?形式:歌曲、音频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A、自主探究:默读、轻读(1)字词:读正确、通顺,弄清词义。(2)内容: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3)情感:画出喜欢的句子,记录你的感受。B、检查反馈字词关:(1)引导思考:多义字:“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自主发言,字典验证。(2)鼓励发现:易错字音、字形,总结记忆方法。(3)四字词语:结合图片,理解人山人海、人声鼎沸、风平浪静。(4)朗读练习:同桌互读,朗读竞赛。内容关:(1)引导观察:快速浏览或默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2)总结交流:总(天下奇观)分(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初步交流:找出
20、你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体会到了什么。初步感受钱塘江大潮,了解学生的感受能力与兴趣所在。3、再读课文,质疑问难潮来前(1)默读思考:作者在这一段交代了什么?主要描写了什么?(2)发表感受:你觉得平静的江面怎么样?怎么感受到的?结合图片,理解关键词”横卧”联系实际,体会“若隐若现”(3)除了涨潮前的江面,还有什么景象?潮来时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1)“隆隆的响声”是什么样儿的,谁来学学看?(轰隆隆)(2)这声音作者用哪个词来写的?(闷雷滚动)(3)课文中用这个词语来形容潮水的声音,用得多么形象啊!我们一块儿来读读这个句子。(学生齐读)(4)想象:再来一遍,闭上眼睛
21、,想象一下。(学生闭眼齐背)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1)白线是什么样子的?结合图片看一看。(2)看到那条白线,人们怎么沸腾的?(3)刚才这场面还可以用一个词形容,就在这个自然段里。(4)我们读出这种沸腾的感觉来。(齐读)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1)解释:一丈是3、3米,两张多高是多少啊?(2)类比:相当于我们三、四层楼那么高。(3)想象:三四层楼那么高的浪横贯整个江面,直扑过来,那将是怎样的一副画面,来,把它的壮观读出来。(4)学生自由练读之后分组比赛读,然后齐读。那浪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
22、浩荡荡地飞奔而来。对比:(1)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战马飞奔而来。(2)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3)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潮来后方式:仿照上一环节,小组合作讨论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提下,江水已经涨了六七米高了。对比前后,感受余波(1)、江面是立刻恢复平静了吗?怎么看出来的?(理解“风号浪吼”、“涨”等词义。体会形、声之变化。)(2)、潮来后与潮来前的平静一样吗?(3)、质疑:人群又有什么变化?(缺少)(4)、想象:这时候观看的人会是什么样?4、品读课文,体会手法(1)为什么作者能写得这么雄伟奇特呢?你发现了什么?(2)寻找比喻句,感悟用法之妙。5、巩固小结记者采访,总结抒情:四人一组小组讨论、演练,派代表发言,问:能描述下当时的场景吗?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6、课上拓展(1)、配乐练笔,描绘变化。在时而奔腾咆哮、时而温婉低语的音乐声中,指导学生:仿写描写景物具体的一个片段,或书写自己的情感的一段话。(2)、口语表达,揭示原因。阅读资料袋,(以潮水第一人称)做讲解。7、课下延伸(1)识字写字:配图制作成书签,或贴图完成游记表。(2)口语交际:说说假期游览的风景名胜并写下自己的感受,特别注意在游览欣赏过程中的联想和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