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小学数学教案汇总五篇.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73946738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8.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汇总五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汇总五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汇总五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小学数学教案汇总五篇.docx(2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推荐】小学数学教案汇总五篇【推荐】小学数学教案汇总五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北京市六年制教材第五册第四单元第100页。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认识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结构,通过比较,弄清两个已知条件的一步应用题与两步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加深对两步应用题的理解,并学会这类应用题的分析及解答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应用题的能力。 3.教育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应用题的分析方法

2、。 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应用题。板书:应用题 1先看一道题投影: 红光小学买红粉笔16盒,白色粉笔比红粉笔多32盒。_? 默读一遍师指上题,谁会把这道题补充完整?老师在上题横线上板书:买白色粉笔多少盒? 怎么解答?找1人写在玻璃片上 2下面我提几个问题,请你们回答: 哪两个条件? 如果两个条件都直接告诉我们了,要求这个问题用几步解答? 3我们看看做的,请你读一下。 为什么用加法? 刚才我们复习了旧知识,大家掌握得还不错,如果我把这道题里的问题改成:一共买粉笔多少盒?老师写在黑板上谁来读一遍?要求“一共买粉笔多少盒还能用一步解答吗?我们今天继

3、续学习两步应用题板书:两步。 2.新课 1例4:红光小学买红粉笔16盒,买白色粉笔比红粉笔多32盒,一共买粉笔多少盒? 这道题的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 要求“一共买粉笔多少盒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我先画一条线段表示红粉笔16盒见上图。 再用一条线段表示白色粉笔的盒数,这条线段画多长?为什么? 谁来指指哪段表示白色粉笔比红粉笔多的32盒?师指白色粉笔和红粉笔同样多的一段这段是多少盒?为什么?问题是什么? 你们会分析这道题吗?同桌同学互相说说。 谁说说你是怎么分析的? 刚才是从哪儿入手分析的? 师:指图要求一共买粉笔多少盒,必须知道买红粉笔多少盒和买白色粉笔多少盒,买红粉笔的盒数是已知的,因此要先

4、求白色粉笔的盒数,再求一共买粉笔多少盒。 谁会解答? 买白色粉笔多少盒? 163248盒 一共买粉笔多少盒? 164864盒 写不写“答,为什么? 答:一共买粉笔64盒。 小结:这两道题都有两个条件,而且相同,为什么这道题用一步解答,指准备题这道题却用两步解答呢?指例4 所以光看条件就盲目列式是不行的,必须要认真审题,弄清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再解答。 2下面,我把例4中的第二个条件变一下“买白色粉笔比红粉笔少3盒贴上谁来读题?谁说说条件和问题? 我们来画线段图。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和刚才的图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谁来分析这道题?会解答吗? 16313盒 第一步求出的13盒是什么? 16132

5、9盒 第二步求出的29盒是什么? 答:一共买粉笔29盒。 3这道题你会做了,我再变一下,你们愿意做吗? 红光小学买红粉笔16盒,买白色粉笔的盒数是红粉笔的3倍,一共买粉笔多少盒? 默读一遍,小声说说条件和问题。 能自己分析吗?试试看。 请你打开练习本,在本上解答,不写小标题找1人写在黑板上。 订正:谁做的读一读,求出的第一步是什么?第二步是什么? 4对比: 我们看看刚才做的这三道题,有什么相同之处? 两个已知条件,一个问题;问题相同,第一个条件相同;都用两步计算;第二步方法相同。为什么? 有什么不同之处?第二个已知条件相同;第一步解答方法不同。为什么?算式跟原来比有什么不同?其中一个条件用了两

6、次。 5小结 在解答应用题时,已知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就一定用一步解答吗? 今天我们学的这种题就用两步解答,所以要认真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再解答。 3.练习 1一把椅子25元,一张桌子的价钱是椅子的4倍,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贵多少元? 谁来读题,自己小声分析一遍。在练习本上解答。 订正: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第二步为什么用减法? 2再看一道题: 学校有长跳绳18根,短跳绳的根数是长跳绳的2倍。_?齐读,要求提出不同的问题再解答。 短跳绳有多少根?要求“短跳绳有多少根用几步解答? 一共有跳绳多少根?要求“一共有跳绳多少根,用几步解答? 短跳绳比长跳绳多多少根?要求“短跳绳比长跳绳多多少根,用几步解答?

7、 长跳绳比短跳绳少几根?要求“长跳绳比短跳绳少多少根用几步解答? 条件相同,问题不同,解答的步数一样吗? 4.总结 今天我们学的什么? 刚才你们在分析这种应用题时,有的愿意从条件入手分析,有的愿意从问题入手分析,哪种都可以,只要你能分析清楚,正确解答就行了,今天的这种应用题和原来学过的结构不同,有一个条件在解答时用了两次,所以,一定要认真审题,仔细分析,正确判断用几步解答。 5.作业 1打开课本第100页,这就是今天咱们学的新知识,回家看看书。 2课本第101页第14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四年级第二学期第四单元的内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

8、律是学习小数乘法和除法的基础,也是进行单位换算的重要手段。它是小数的另一性质,它与前面所学的小数性质不同,主要是研究小数点移动如何改变小数的大小,是学习小数知识的重要内容。为了突破难点,我选择了金箍棒的变化这一情境展开教学,有助于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思考和理解问题。同时以完整的、学生熟悉的、又非常感兴趣的情境贯穿整节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的热情,自主探究规律、发现规律,更重要的是应用规律解决问题,因为这一变化规律不仅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根据,也是单位名称换算的重要基础。 学情分析: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数的有关知识,特别是

9、十进制计数法以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等知识之后学习的,所以学生对于小数的大小是有认识的。学生能发现小数点移动后,蕴含什么规律,学生还不清楚,还不能把小数点移动和小数的大小变化规律建立联系。因此,我在设计时,用的是金箍棒变化的情境,借助长度来让学生形象地理解小数点移动的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规律;能应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进行计算。 2、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掌握新知。 3、初步培养学生用联系,变化的观点认识事物。 教学重点: 探索并归纳出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并比较熟练地判断随着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引起这个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10、 教学难点:发现并归纳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形磁铁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自主建构。 (1)出示例5: 师:同学们喜欢看连环画吗?(喜欢)、大家请看:这是西游记里的故事,谁愿意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 ( 生讲:一只小妖手持大锤对孙悟空说:猴头,交出唐僧!孙悟空说:休想,看我金箍棒!他边说边从耳洞里掏出金箍棒,长0.009米。孙悟空说:变!他边说边把金箍棒抛向空中,金箍棒变成0.09米。小妖看得目瞪口呆。孙悟空又说:变!金箍棒又变成了0.9米。小妖惊呆了。孙悟空再大声一吼:看棒!金箍棒变成了9米长。小妖还来不及反映,“哇!的一声,就被金箍棒。) 这里有一组数据显示金箍棒变长的

11、过程,谁发现了? 师板:(0.009米, 0.09米, 0.9米, 9米,) 观察这组数据,看看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数字相同、位数不同,大小不同、小数点的位置不同)说的不错, 这主要因为小数点的位置移动了,小数的大小也发生了变化.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其中的规律。师板:小数点移动(齐读) 二、小组合作,发现总结小数大小变化规律。 我们接着来研究,师问:0.009米的金箍棒能打死妖怪吗?你能比划0.009米的长度吗? 为了更清楚的知道这些小数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们把这些小数换算成整数,用毫米来表示。 师板:0.009米=9毫米 0.09米=90毫米 0.9米=900毫米 9米=90

12、00毫米 请同学们从上往下观察这组数,等号右边的数有什么变化,等号左边的数,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位,原来的数怎样? 自己思考一下,然后五人一小组根据大屏幕的提示进行合作,组长主持,记录员做好记录。 出示大屏幕;快乐合作: 从上往下看,以第1式为标准,第2、3、4式分别同第1式比较,等号右边的数有什么变化,等号左边的数,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位,原来的数怎样? (2)小组讨论 (3)小组交流汇报 小组一:(以第1 式为标准,第2式同第1式比较,0.009米变为0.09米,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等号右边的9毫米变为90毫米,扩大到原数的10倍-) 能概括地说一说我们发现的这个规律吗? 小结:小

13、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 3、拓展延伸,小组合作 (1)猜想 师:刚才我们研究了小数点向右移动会引起小数扩大的规律,那么小数点向左移动,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小数会缩小) 我们一起来验证。 (2)验证猜想 讨论: 从下往上看,以第4式为标准,第3、2、1式分别同第4式比较,等号右边的数有什么变化,等号左边的数,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位,原来的数怎样? (3)小组合作 (4)小组汇报交流 小组1(以第4 式为标准,第3式同第4式比较, 9米变为0.9米,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等号右

14、边的9000毫米变为900毫米,缩小到原数的1/10-) 小结: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0;。齐声读规律 把书打开到61页,完善书下面的内容。 为了方便我们记忆,老师把它编成儿歌,大家请看。 (5)出示四句歌 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谈话:刚才咱们班同学发现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现在能有信心用规律解决碰见的数学问题吗?咱们来个小比赛,谁最棒! 1、把下面的小数点移到位数字的左边后填空 (1)36.8变为( ),小数缩小到原数的( )。 (2)5.41变为(

15、 ),小数缩小到原数的( )。 (3)128.6变为( ),小数缩小到原数的( )。 2、判断 (1)把5.6扩大它的10倍是560。( ) (2)把1.502的小数点去掉,它的值就缩小10。 ( ) (3)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 ( ) 3、选择 (1)把5.08的小数点去掉,这个数就( )。 A、扩大到原数的10倍 B、缩小到原数的 C、扩大到原数的100倍 D、缩小到原数的 (2)把的一位数先扩大10倍,再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后是( )。 A、9 B、 0.9 C、900 D、 9000 (3)把0.717的小数点去掉后,再向左移动三位, 这个数与0.

16、717比较( )。 A、缩小到原数的 B、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 C、相等 4、思考题: 把一个数的小数点先向右移动两位,再向左移动一位得4.02,原来的小数是( )。 四、总结本节知识,畅谈收获。 五、布置作业。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详细介绍: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正确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方法。 二通过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及书写工整、规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方法。 难点:正确计算连减式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板演指名两个学生到黑板上演算: 2。在两名学生板演的同时,其他

17、学生口算下面的题,抽问其中一道连加、一道连减的口算过程,从而复习连加、连减运算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204030=104020=3206= 702040=805010=65520= 订正板演,两名学生分别说一说计算过程,大家检查计算是否正确。然后观察一下,两道加法题之间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发现第一个加法算式两个加数的和也就是第二个加法算式中的第一个加数。如果把这两道加法题连在一起写,就是一道连加题。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连加、连减用竖式计算。出示课题连加、连减。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1283423= 启发提问: 1连加式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2用竖式怎样计算? 相邻的两位同学互相说一说,然

18、后自己动笔试着做一做如果有条件,每人一块小纸黑板,每人在纸黑板上做。 在学生自己试算过程中,教师行间巡视,找出几种有代表性的做法,可能有下面几种情况,先出示正确的算法,即大家进行评议,公认这种算法是正确的。然后出现下面两种学生可能出现的算法如果班里学生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就不必提出,以免误导。让学生说一说错在哪里。 小结性提问: 1计算连加式题,先加什么,再加什么? 2计算连加两步式题,应注意些什么? 在此基础上得出: 计算连加式题时,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要注意计算第二步时,是把第一步计算的结果加上第三个数,还要注意每一个计算过程中,不要抄错数。 教师介绍简便写法。为了书写简便,我们

19、可以把两个竖式连起来写。 提问:这种写法和原来的写法有什么不同?简便在什么地方? 教师总结同学的意见,得出:这种把算式连起来写的方法,不仅可以少写一个62,比较简便,同时可以避免计算过程中抄错数的错误,使计算正确、迅速。 做一做:462517= 要求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做,先分步书写,再用简便方法书写。指名一个同学在小黑板或投影片上做,便于在全班订正。 2。出示例2522018= 启发性提问: 1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两步式题? 2你能根据刚才研究的连加两步式题,推想出连减两步式题的计算方法吗?同学们试一试在小黑板上做一做。 教师通过行间巡视,可能发现有以下三种情况,教师先出示第12种。 通过学生评议

20、,两种算法都是正确的,而第2种是用简便算法,值得提倡。 再出示第3种算法。 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错在哪里。第一步计算对了,问题出在第二步是退位减法,而这位同学没有退位,造成计算错误。大家要吸取他的教训。 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指出:在计算两步式题时,遇到哪一步可以用口算,就不必写竖式。如上面这道题,第一步可以用口算,就可以不写竖式把第一步竖式用虚线框起来。做一做:842630= 由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试做,指名一个学生在小黑板或投影片上做,便于在全班订正。教师还可以了解一下哪些学生直接用简便方法书写,而且一次做对;哪些同学还用两个竖式做;哪些同学只写了第一步竖式,第二步用口算就得出了结果。对最后一

21、类同学可以提出表扬。 小结性提问: 1计算连减式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计算连减两步式题,应注意什么? 三巩固反馈 1、基本练习 可以让学生直接在书上填写。 2、对比性练习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542615=905824= 直接在书上第2页做,可以列两个竖式,也可以用简便写法。 2口算下面各题。书上第2页,直接在书上写得数 75920=72640= 3、趣味性练习练习一第1题 把每行的三个数加起来把练习一的第1题,如上图那样,把每行三个数的旁边画一个括号,把得数填在括号里。 4、课后练习 练习一的第1题和第2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及

22、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以及口算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的。这节课的新知识就是,让学生学会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式题。教学中要紧紧抓住这一重点。 教学过程的设计充分利用旧知识,引导学生探索主动获取新知识。教学一开始,安排两道有联系的加法算式进行板演,第一个加法算式中的得数就是第二个算式中的一个加数,就为学生探索连加法怎样用两个竖式进行计算打下了基础。两道例题都是放手先让学生试算,在此基础上,全班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总结出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以及计算中应注意的问题。这样安排,使全体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不仅获得了新知识,而且培养了观察、分析能力和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本节课的练习除了边讲边练外,

23、最后安排了有层次的集中练习,并进行及时反馈,表扬用简便写法及结合口算算得正确的同学,从而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练习十三的第46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学会运用本单元所学的立体图形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画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和球*的立体图形的投影片;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和球*的模型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几种立体图形?它们的名称是什么? 学生:我们学习过五种立体图形(如果没有选学球就说四种立体图形)。它们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和球。

24、教师出示画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和球的立体图形的投影片,让学生观察。 教师:这些立体图形都有各自的特点,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它们各自的特点。 指名让几个学生分别说一说每种立体图形的特点。分别说出每一种图形的组成部分及名称,如几个顶点、几条棱、几个面、几个底面、底面的形状、高、曲面等。 教师:我们还学习了求这些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谁能说一说每一种图形的表面积和它的体积有什么区别? 指名让几个学生分别拿着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模型说明:什么是这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什么是这个立体图形的体积。 教师:怎样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表面积? 指名让几个学生分别说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表面积的方法。 教

25、师:怎样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体积? 指名让几个学生分别说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积的方法和公式。 教师:大家说得很好,学习得很扎实。这些立体图形除了各自的特点以外,有的图形还有与其他图形共同的特点。现在我们就来动动脑筋,给它们分分类,把有共同特点的图形分成一类。先自己试着分一分,然后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分类的,它们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让学生自己试着分,然后让学生发言说自己的分法、分类的理由。通过教师与学生的讨论,可以有几种分法。如: 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没有曲面。 圆柱和圆锥的底面都是圆形。 圆柱、圆锥和球都有曲面。 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是上下一样大。 长

26、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都是底面积高。 教师:很好2我们不但掌握了这个单元学习的新知识,还会把新学习的知识与以前学习的知识结合起来理解,这使我们掌握的知识更丰富、运用起来也更灵活。 二、课堂练习 教师:现在我们还要练习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可以使我们知道所学的知识有什么用处。还可以使我们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1做练习十三的第4题。 读题后,让学生讨论这道题的题意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 解这道题先要求什么?(先要求这个底面直径是2米、高是3米的圆柱的侧面积,加上这个圆柱的底面面积。) 然后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行间巡视,做完以后集体订正。 2做练习十三的第5题。 请学生读

27、题后,教师提问:这道题先要求什么?(先要根据高与半径的比,求出高的长度。) 然后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行间巡视,提醒学生第(1)小题的得数需要取近似值,注意取近似值的方法。做完以后集体订正。 3做练习十三的第6题。 请学生读题后,教师提问让学生思考: 这道题先要求什么:(先要求这个底面积是1256平方米、高是1。2米的圆锥的体积:) 再求什么?(再求已知这个长方体的体积,又知道它的宽是10米、高是2厘米,求这个长方体的长。) 然后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行间巡视,做完以后集体订正。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体会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和按相同的比扩大或缩小的实际意义。 2通过图形

28、的放缩,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图形的相似。 教学重点: 图形的缩小与放大。 教学难点: 图形放缩的原理。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1谈话引入:小红一家外出旅游,照了许多照片,小红把几张照片放大后,挂在家里,把几张照片缩小后,放在夹子里。你知道相片放大缩小的原理吗: 2板书课题:图形的放缩。 二、 探索新知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 认真观察图形。 说一说:谁画得像? 你是怎么想的?说出你的思维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看法:笑笑和淘气画得最象。 2讨论: 师:你知道他们是怎样画的? 学生独立思考,探究他们的画法。 教师巡视课堂,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引导他们观察图形的长与宽的长度变化情况 同学

29、之间交流、讨论。 反馈讨论结果。 3小结。 由学生说说有什么体会。 教师小结:只有长与宽都按相同的比来画,画得才象。 3 完成课本画一画。 三、 探索活动 活动1 1 说一说点A2,0中,2和0分别表示什么? 1 学生尝试说说自己的理解。 2 教师明确说明,2表示列,0表示行。 2 分别说说B4,0,C6,2,D6,6各数对中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 3 把表示点E、F、G、H、I、J的数对填入相应的空格。 活动2 1 X表示什么?Y表示什么? 2 2X表示什么?2Y表示什么? 活动3 1学生独立描点。 2展示学生的作品。 3 观察比较,说说哪只猫长得象乐乐。 4你知道为什么? 四、 课堂小结 说一说把图形放大或缩小的关键是什么。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汇总五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