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小学数学教案汇总五篇.doc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28259999 上传时间:2022-07-2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4.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汇总五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汇总五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汇总五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小学数学教案汇总五篇.doc(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推荐】小学数学教案汇总五篇【推荐】小学数学教案汇总五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一、教材 1、教学内容: 6的乘法口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的第十一课时的内容。 2、教材所处的地位和重、难点: 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学生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教材内容的呈现是在学生学25的乘法口诀以后。由于他们已经具有学习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所以教材的呈现形式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乘法算

2、式和一句完整的口诀,意在让学生主动探索归纳出6的乘法口诀。体现了提高学生学习独立性要求的编写意图。 熟练口算表内乘法,是每个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计算能力。因此,本课的重点应该是让学生理解6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难点是怎样去熟记并利用乘法口诀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探索,使学生知道6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 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合作交流和语言表达能力。 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法 根据教学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任务。我采用了: 1、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情景里亲自动手操作

3、、探索,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不过如此简单,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2、游戏教学法。即是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做中学、玩中学的体现。因为小学生学习活动不再是教师的说教,应该更多的时间是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这样的教学,更能体现了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功能。 3、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组织教学。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互相合作交流的意识,在共同讨论中完成学习任务。 另外,音乐是陶冶人心灵的神丹妙药,是调节情绪的有效工具。也为了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乐曲中进行操作。并以掌声表扬的方式激励学生多思

4、考、多发表意见。 三、学法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主要培养了学生以下学习方法: 1、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共同讨论,在自主探索中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戏中运用学习成果,把数学知识利用到现实生活中。 2、在游戏中运用学习成果,把数学知识利用到现实生活中。 3、培养学生共同合作,相互交流的学习方式。 四、教学、具准备 写有算式的卡片、苹果;写有口诀的盒子;主题图、表格、苹果树。 五、教学程序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让全班同学回忆25的乘法口诀。这不但是为了检测他们是否掌握并记忆了,还可以为本堂课的教学做一些铺垫。 (二)设置情境,探讨新知。 在这一环节里

5、,我设计了三块教学活动: 1、编写口诀。 这是本堂课的重点,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地观察图画,探索、归纳出6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并加以记忆。根据教材的主题图,我逐一出示小鱼(1条小鱼由6个全等三角形组成,一共出示6条)。学生观察图画,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问题: 、填表。 鱼(条)123456 三角形(个)612 、根据表格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 、根据乘法算式归纳出相应的乘法口诀。 、根据口诀还能想出另一道乘法算式吗? 前面已对25的乘法口诀有了理解和掌握,再通过这一系列的探索,本课的难点就被一步步地突破了。 2、学以致用。 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所以我们要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来。如:61页做一做,

6、呈现用6根小棒摆成的六边形直观图,以口答摆2个六边形用多少根小棒?摆巩固6的乘法口诀;63页第6题,填空题,题目以图文结合形式给出一只蚂蚁6条腿的条件,让学生分别填出3只、6只蚂蚁多少条腿;怎样很快地算出在上课的学生的人数(每6人一组,共6组)? 3、为了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和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我又设计了下面一系列相干的游戏(播放音乐)。让学生在游戏中有所巩固,有所收获。如:开火车:让同组的同学按顺、逆时针的方向,接下去说口诀;投信:把写有算式的卡片投放到写有口诀的盒子里;摘苹果:先说出想要摘那个苹果(6乘几或几乘6),再说出其相关的口诀,说对了就把苹果摘走,否则不能。 (三)结课。 1、结束

7、语(师):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生答。板:6的乘法口诀这不仅是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让他们概括出本堂课所学的知识,还可以再次唤醒学生对本堂课的记忆,揭示课题。 2、知识伸展。这时,课以接近尾声,为了再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所在。可以这样提问:你们还想知道什么?一波未平又起一波,再次把学生带到另一个高潮。小学数学教案 篇2 设计理念: 1、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力求体现出新的课程理念,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学习这些内容,整节课的教学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加强直观教学,在生活中学习新知、感悟计量单位,让孩子在生活中触摸数学。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

8、式,提倡孩子主动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对这些常用的计量单位以及他们之间的进率进行梳理、归类,加深认识已经学过的量及相应的计量单位,认识这些计量单位间的联系和区别。 3、通过设计各个层次的练习活动,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过程,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加深认识已经学过的量及相应的计量单位,认识长度、面积和体积及其计量单位的联系和区别。 2、进一步体会计量单位的实际大小,加深理解各种量相邻计量单位之间进率的大小。 3、能正确地进行名数之间的改写,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流程: 一、 欣赏日记,揭示课题 同学们,五一长假,六(1)班有个同学写了

9、这样一篇日记,一起来欣赏一下(请一生朗读日记),听了这篇日记,你觉得文中出现较多的是什么? 对,里面有很多的量。比如:长度、面积、时间等等,其实,我们在日常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都要接触各种量,进行各种量的计量,每种量都有它的计量单位。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量的计量。(板书:量的计量单位) 通过这个环节的教学,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都有量,每天都在接触各种计量单位,新课的出示显得非常自然 二、 检查自学结果,整理计量单位 1、师问: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量的计量? 2、 复习长度、面积和体积单位。 (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体积单位呢? 容积与体积有什么区别?容积单位有哪些,

10、它与体积单位有什么联系?(学生回答后板书) 教师出示一根线段、1个1立方厘米、一个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一个磁盘等实物,让学生观察思考:哪些是指长度,哪些是指面积? (2)、猜一猜:(投影出示) A、一个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它的棱长是多少?它的每个面的面积是多少? B、用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木块堆成一个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需要多少块?把这些小正方体木块排成一行,有多少长? (3) 复习进率。 让学生填写第118-119页长度、面积和体积的进率。 提问:你能发现长度、面积和体积相邻计量间的进率有什么特点吗? 学生回答后,老师就把这三句话推荐给大家: 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11、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 每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师问:如果你是小老师,你要提醒同学们注意哪些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呢?(强调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等单位间的进率) 练习口答:(投影出示)考考你:在( )里填上适当的计量单位的名称: 一枝铅笔长176( ), 一个篮球场占地420 ( ) 一张课桌宽52 ( ), 一个火柴盒的体积是21( ) 六(1)班教室的面积约是48 ( ),一种保温瓶的容量是2( ) 4、复习质量单位 检查自学,同桌相互批改,反馈自学情况。 提问:你见过哪些物体的重量大约是1千克?称哪些物体重量一般要用克?请你观察:老师手里的一袋食用盐大约重

12、多少?一袋味精呢? 你能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重量是1吨吗? (象我们学校工地上的1袋水泥是50千克,那么20袋就是1吨) 5、复习时间单位及进率。 时间过得真快,上课至现在已经有十多分钟了,我们常用的时间单位还有哪些呢?请同学们交流汇报第119页上的内容。 师:看了这张表格,你还有什么问题要考考大家?(学生问:1个世纪有多少天?老师鼓励他们课后去计算一下) 脑筋急转弯:小明今年五年级啦,今年的2月份刚过了第3个生日,你知道他是几月几日出生的吗?他今年几岁呢? 你知道今年是闰年吗?为什么?如何判断平年还是闰年呢? (3) 关于时间问题,老师也想考考你:完成练习二十五的第6题,反馈校正。 这些

13、计量单位的复习,老师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自学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计量单位,估算多少计量单位,在重点、难点处精心设计练习,同桌学习、小组探究,自学提问,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较好地掌握了这些计量单位。 6、复习名数的改写。 估算一下:教室黑板的长是多少(4米),宽呢?(1.20米) 象1.20米,就叫做名数,名数有单名数与复名数之分,请你分别写一个,同桌交流一下。 在实际计算中,我们要进行名数的改写,名数之间的改写要注意些什么?看书,在书上找到相关的句子。 完成书上的例题1。邀请同学上台进行讲解(强调解题的过程) 讲评时强调两点:一要注意:什么单位之间的改写。 二要注意:

14、他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巩固练习:完成书上的做一做。 教师小结:这里的每组题有什么联系与区别?要注意些什么? 名数的改写是一个难点,在学生尝试练习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当小老师,上台讲解。旨在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在学生讲解的基础上,教师再强调注意点,改变了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 四、综合练习,巩固知识 游戏练习: 1、在老师的材料袋里摸一张纸条,然后考考你的同学: (1)、一张邮票的面积大约是8平方分米。( ) (2)、每年都是365天。( ) (3)、小明的身高约是1.56米,体重约是39克。( ) (4)、一个油桶的容积是20平方分米。( ) (5

15、)、体积单位比面积单位大。( ) (6)、225时=2小时25分( ) 2、投影出示:把左右两边相等的连一连: 4吨500千克 2时15分 4吨50千克 2时9分 405吨4 1/20 吨 2.15时 2 3/20时 4050千克 2 1/4 时 4500千克 215分 4 1/2 吨 135分 五、走进生活,拓展应用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玩一玩,请你拿出自己带的实物,观察一下,用今天学到的数学知识向大家介绍一下你获得的信息。好吗 ? 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到处有数学知识,较好地掌握了计量单位。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了新知。 教后反思: 这是一

16、节复习课,教学时我把目标定位于让学生在一定的生活情景中进行学习,而不是让他们死记硬背记计量单位及进率,这与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应该让学生亲历,让他们经历深层思维的形成过程是相吻合的。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创生教材:教学时,教师一方面提供了大量的教具、实物,让学生对抽象的计量单位有一定的理解,同时,让学生自带实物进行学习,学生在平时吃的暑片、可乐等实物上见到了克、千克(g、kg)、升、毫升等计量单位,对新课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真正触摸了数学,拓展了课堂知识。 2、激活学生:课堂上,这些计量单位的复习是在学生自学反馈的基础上完成的,老师只是帮助梳理了一下,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

17、学生,学生学得非常轻松。教师是真正意义上的组织者、引导者。 3、评价激励:教学过程中的师生评价、小组评价、同桌评价等等,让学生经历了对生活经验的感悟过程和对数学知识的思考过程,在学生亲身感受的过程中,较好地实现了本课的情感目标。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会用列举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公因数。 2、经历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过程,理解公因数和公因数的意义。 3、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 教学重点: 1、会用列举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公因数。 2、经历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过程,理解公因数和公因数的意义。 教

18、学难点: 用多种方法正确地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公因数。 教学教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本节课学生对因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教法与学法上,可以让学生在半独立的状态下进行自主学习、交流探索。而教师在交流过程中,主要是引导、组织学生归纳找公因数的方法,让学生在经历体验、探索中去归纳、总结找公因数的方法。这也是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学法: 学法上,可以让学生在半独立的状态下进行自主学习、交流探索。而教师在交流过程中,主要是引导、组织学生归纳找公因数的方法,让学生在经历体验、探索中去归纳、总结找公因数的

19、方法。这也较好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学习新知 因为学生已经学习过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因此先让学生找出4和6的因数,询问学生是怎样找的?并复习一个数的因数的特点。由此,进入新课。 1、师:同学们,12和18,你能很快找出它的因数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呈现在集合圈内。 2、师:仔细观察它们的因数,你有什么发现?学生会说,发现有相同的因数:1、2、3、6 师:那么准,那你们看看它们的因数你发现了什么?请大家找一找,在12和18的因数中有没有相同的因数?相同的因数有几个? 生同位交流,共同找出:1、2、3、6。 师:像这样即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我们就说

20、这些数是12和18的公因数。此时师出示集合图形。 3、师:中间这一区域有什么特征?填的什么数? 生汇报:中间所填的数应该即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 师:在这些公因数里面,哪个数?生:6。 师:对,6在这两个数的公因数里面是的,那么我们就说6是12和18的公因数。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找公因数。 师板书课题:找公因数 4、师:让学生有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叫公因数,和公因数。在总结的基础上课件出示公因数的概念,并给时间让学生记忆。 5、师:想一想,我们刚才是怎样找到12和18的公因数的?由此总结出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并板书出来。同时指出在找公因数时要注意什么。 (这一环节的设计,

21、让学生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公因数的方法。并且能很快地找出来。同时这也就较好的达到了教学要求:让学生理解公因数和公因数。突出了教学重点: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 这一层次的设计我准备用时12分钟。 二、尝试练习,合作探究 在做书45页“练一练”中的1、2两题 (1)利用倍数关系找公因数 师:请大家把书翻到第三45页,独立完成第1小题。 8的因数有:1、2、4、8。 16的因数有:1、2、4、8、16。 8和16的公因数有:1、2、4、8。 8和16的公因数是:8 老师在做这道题目是可以直接写出最后的答案8?老师是不是有特异功能呢?师引导学生观察:8和16之间是什么关系?与它们的公因数有什

22、么关系? 生汇报:16是18倍数,所以8和16的公因数是8。之后再及时出一些这方面的题练习,找4和8、9和3,28和7的公因数。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然后师放手给学生,鼓励学生自己小结;如果较大数是较小数的倍数,那么较小数就是这两个数的公因数。 (2)利用互质数关系找公因数 师:请大家独立完成第二题。 生汇报5的因数有:1、5。 7的因数有:1、7 5和7的公因数是:1 师同上一样引导学生独立观察5和7之间是什么关系?与他们的公因数有什么关系? 分小组讨论汇报。 生:5和7是质数,所以5和7的公因数是1。 练习:找2和3,11和19,3和7的公因数。并及时的进行总结:两个质数的公因数是1. 教

23、材的练习到此结束,我又补充了找8和9的公因数?再练习,总结出:相邻的两个自然数(0除外)它们的公因数是1. 由于学生还不知道什么叫做互质关?我在此进行了一个小补充:像这样只有公因数1的两个数叫互质数。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那么他们的公因数只有1。这一安排,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整理找公因数的方法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方法找公因数? 生:列举法,用倍数关系找,用互质数关系找 师:我们在做题时要观察给出的数字的特征,运用不同的方法去找出它们的公因数。 (教师在讲解找公因数时,不仅要告诉学生具体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将这些单独的内容联系起来,给出学生统一的解题步骤,这样学生才有章可

24、循。) 这一环节的设计我也准备用时15分钟。 三、以智力陷阱的形式巩固练习,让学生体验成功。 完成书第46页的3、4、5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指导。在巡视的过程中对于后进生要特别的指导点拨。 巩固练习准备用时8分钟。 四、全课小结 用2分种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五、作业设计 本节课,我设计了基本练习、提高练习和拓展练习,都以课件的形式呈现。较好的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了巩固和提高。 板书设计: 我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本课的内容传递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找公因数 分别找因数 公因数 公因数 倍数关系较小数 互质数、相邻数1 各位评委老师,我仅从教材、教法、学法、

25、及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这只是我预设的一种方案,但是课堂千变万化的生成效果,最终还要和学生、课堂相结合。 说课的不足之处还请多多指教,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 2、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师:

26、每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师: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师板书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师:每相邻两个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下面我们就来动手动脑研究一下. (师边说边板书课题: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推导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师:课件出示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谁来说说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如果这个正方形的面积用平方厘米做单位,是多少平方厘米呢?请同学们拿出你手中的学具,开动脑筋,四人一小组动手操作一下。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小组汇报操作结果。 生1:我们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在这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上,横排每

27、排摆10个,竖排每排摆10个,一共可以摆100个,所以这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用平方厘米做单位是100平方厘米。 (教师出示一面画有100个1平方厘米的小方格的正方形。) 生2:我们是用直尺去量 师:还有想法吗? 生3:我是直接把1分米换算成10厘米,那么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010=100(平方厘米) 师:总结并板书: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学生齐读。 2、知识迁移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师:仿照刚才的方法,你能推算出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吗?小组在一起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师巡视,生汇报。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因为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1米=10分米,1010=10

28、0(平方分米) (板书)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学生读。 师:现在,谁来告诉我每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师在黑板上贴字条) 去掉“相邻”行吗?为什么?平方米和平方厘米相邻吗?它们间的进率是多少呢? 生回答师板书: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师领读生跟读(正读反读这三个关系式) 3、根据进率,进行换算 师:应用这些关系,你能推算出2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吗?你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说出因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2平方分米就是2个100平方厘米,也就是200平方厘米) 15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呢? 反过来8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呢?你又是怎么想的?2400平方分

29、米=( )平方米?你能学着老师的样子举几个例子吗?(生举例) 三、深化新知,巩固练习 (一)、火眼金睛(下列说法对吗?)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 每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 ) 我们学校教室的面积大约是50平方米,合500平方分米( ) 1平方米=1000平方厘米( ) (二)、神机妙算(你能很快说出答案吗?) 6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3平方米=( )平方分米 1000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36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8平方米=( )平方厘米 (三)、大显身手 一个正方形桌面的周长是360厘米,边长是多少厘米

30、?这个正方形桌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合多少平方分米? 四、回顾整理、总结生成 1、回顾一下我们今天所学内容,并把例题补充完整。 2、谁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收获呢?(生畅所欲言。) 3、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共同解决。 五、布置作业 1、83页做一做 2、练习二十第四题 六、拓展延伸 (智力闯关) 小红家用边长5分米的方砖铺地,客厅正好用了96块方砖,小红家客厅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5758页。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能正确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学会用竖式进行减法运算。 2、数学思考:探索中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的算理

31、。 3、问题解决: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加减法的意义。 4、情感态度: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教学难点: 理解不同算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课件出示情境图。 观察画面,淘气和笑笑在做什么?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减法解决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直接要求学生提出用减法解决的数学问题,进入本课学习内容。 二、独学思疑,合作交流。 解决提出的问题:笑笑比淘气少收了多少玉米? 比多比少,实际上就是两个数相差多少,你知道用什么方

32、法计算吗?怎样列式呢? 学生用减法计算,算式是: 57 - 42 = ? 57和42都是两位数,你学过哪些两位数的减法计算?你能用学过的知识来计算57-42吗? 独立尝试,抽生汇报。 1、把42拆成4个十和2个一,先用两位数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 2、把57拆成5个十和7个一,把42拆成4个十和2个一,先用整十数减整十数,一位数减一位数,再把结果相加。 你能用摆小棒的方法,验证刚才的算法吗?(能)学生尝试。 在小组内一边摆一边说一说自己的算法。 【设计意图】首先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再借助小棒模型帮助学生理解计算的道理。 三、内化展示,点拨引领。 在计数器上拨一拨,说说这两种算法有什么相同的地

33、方? 学生独立操作计算,师巡视、个别指导,指名生汇报操作过程。 除了这两种方法,你能用竖式计算吗?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展示汇报减法的竖式过程:(师板书过程) 5 7 先在上面写出被减数57, 4 2 再在下面写出减数 42,个位对个位,十位与十位对齐 1 5 从个位算起,72=5,再计算十位54=1,得到15。 列竖式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小结:计算的时候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设计意图】通过拨计数器加深学生对位值的理解,为学生理解竖式做支撑,明白相同数位相减的道理。当学生理解了算理后再来巩固计算的具体写法。 四、实践运用,体验成功。 课件出示练习题,指导学生完成。 1、森林医生,学生说一说错误原因并纠正。 2、用竖式计算,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解决问题,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指名说说解答过程。 五、课堂小结。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我们今天解决了哪些问题,是用什么知识来解决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总结所学知识,促进知识建构,实现情知共融。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汇总五篇】 17 / 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