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案7篇.docx

上传人:33****7 文档编号:73221327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34.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地理教案7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初中地理教案7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地理教案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教案7篇.docx(4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该文本为Word版,下载可编辑初中地理教案7篇 在教学工开展教学活动前,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初中地理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地理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阅读各类图片和资料掌握海洋资源的种类;认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讨论和探究学习掌握如何正确地开发利用海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认识到人类社会发展与海洋有着越来越密切的关系,树立强烈的海洋权益意识和海洋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1、正确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 2、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重

2、要性 【教学难点】: 如何保护和利用海洋。 【教学用具】: 多媒体平台 【教学方法】: 讲授法、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 师:在很早的时候呢,人类就已经开始了对海洋的探索,19世纪中后期也就是1872年1876年,就有一次著名的探索海洋的行动英国“挑战者”号海洋考察船。那么人类是不是就此就停止了探索海洋的步伐呢? 生:不是 20xx年8月26日。“蛟龙号”在我国南海3000米级海上试验取得成功。中国成为继美、俄、日和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具备1000米深度载人深潜能力的国家。 教师设问:为什么各国都纷纷致力于探索海洋的奥秘呢? 承接: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在一些国际战略家

3、眼中,深海海床早已被贴上这样那样的标签,比如“大国战略要点”、“未来海底要塞”、“新能源要地”、“科技资源仓库”等等。实际上,或出于政治目的,或着眼经济利益,或本着科研精神,世界强国早已开始了一场关于夺取未来战略制高点的深海暗战。 过渡: 浩瀚的海洋到底是怎样的?今天我们就一同来揭开她的神秘面纱共同探讨本章的第四节内容人类与海洋。 教授新课 一、探索海洋 首先,我们大家一同来思考这么一个问题海洋对人类有哪些影响? 海洋对人类有4方面的影响: 生命的摇篮 问:你们知不知道最原始的生命是诞生于哪里的? 讲解:大约30亿年前,海洋中出现了最原始的生命,海洋是孕育生命的摇篮,正是由于海洋的存在,才创造

4、出了我们现在如此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资源的宝库 问:大家最为熟悉的海洋资源有哪些呢? 生:石油天然气 交通的要道 英吉利海峡作为海洋中的重要的交通运输通道,被誉为”世界上最为繁忙的海峡”。 气候的调节器 过渡:海洋对人类的影响归根结底为海洋给人类的生存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和广阔的空间。到海洋寻找资源、利用海洋空间,已成为各国普遍关心的问题。 读书:46页黄色方框内文字 那么世界为何如此关注海洋呢? 二、世界关注海洋 (阅读课文4647页思考各国为何如此关注海洋的原因) 海洋面积广大:占地球总水量的97%以上 海洋资源丰富:被誉为“天然的鱼仓”、 “蓝色的油田”、 “盐类的故乡”、 “娱乐

5、的胜地”、“资源的宝库” 47页活动: 在我们的生产或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取之于海洋的?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2分钟,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讨论并归纳总结) 初中地理教案 篇2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 标:让学生了解南极洲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知道南极洲是冰雪覆盖的大陆;酷寒、干燥、烈风的 冰原气候;丰富的淡水、铁、煤、鲸、企鹅、磷虾等自然资源。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 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3。 教育目标:让学生了解南极洲是科研的宝地,理解人类对南极 洲的科学考察,了解我国在南极洲建立的长城站、中山站和科学考察的近况,

6、培养学生热爱 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在南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认方向。人类对南极洲的科学考察。 教学难点:在南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认方向。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挂图、板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复习提问上节课内容。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 请你说说南极和北极地区的位置特点和气候特点。 二、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走进了冰天雪地的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在那么冷的环境中,有没有动物呢?(学生回答有,并且举例说明。)那么,这些动物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动

7、物资源 。20xx年我国在挪威的斯瓦尔巴群岛 上,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人类对两极地区的探索还远远不够,今后就要依靠大家去探索啦。所以,我们现在一定要努力学好各课的知识。大家回家后找到了许多的有关两极地区的小材料,各种趣闻,小故事。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三、讲述新课: 指导学生以阅读形式,找出有关的答案。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 区的 自然资源 1、 淡 水资源 地球上68%的淡水一冰雪形式存储于两极地区。淡水资源十分丰富。 2、 矿产资源 南极地区,已发现220种矿物,煤储量丰富,查尔斯王子山脉上有是节上最大的铁矿床,另外还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3、 生物资源 请同学们看一下图

8、片,62页“两极地区的动物”。 63页,活动题。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 指导学生阅读64页,南极探 险。了解人类征服南极的过程。 1、 人类对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 2、 我国在南极建立的两个科学考察站长城站、中山站 3、 我国对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指图,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这两个考察站的地理位置。) 教师引导:20xx年我国在挪威的斯瓦尔巴群岛上,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人类对两极地区的探索还远远不够,今后就要依靠大家去探索啦。 所以,我们现在一定要努力学好各课的知识。大家回家后找到了许多的有关两极地区的小材料,各种趣闻,小故事。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学生活动: 学生站到讲台

9、上,给大家讲一下自己所了解的南北极趣闻、故事等等。 作业:目标检测的相关内容。 教学后 记: 后半节课,学生自主交流,讲 一下关于两极地区的小故事,学生们的积极性都很高,课堂气氛热 烈,下课后,学生们的发言仍没有结束。以后可以上一节关于两极的地理知识交流课。 初中地理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初步认识大洲是世界第一大洲。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培养学生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对地图的阅读,使学生学会从地图上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

10、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学会运用地图说出某地区的地理位置。 2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二)教学难点 学会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 教学方法 复习引导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媒体 地图册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第1课时 同学们:长城、日本富士山、喜马拉雅山脉在哪里? 学生发言:中国、亚洲、日本? (讲授新课) 板书第一章认识大洲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二页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找到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学生阅读。教师进行总结。 板书一、“亚细亚”和“欧罗巴” 1大洲名称的由来 2亚欧大陆 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在一起,

11、合称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 学生通过阅读图6-1,进行讨论后总结。 提问亚洲的地理位置如何呢? 板书3亚洲的地理位置 (1)经纬度位置 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纬度范围:南纬10度(S)北纬80度(N)之间; 经度范围:东经25度(E)西经170度(W)之间;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2)海陆位置 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 我们通过对亚洲的学习,应该明白,当谈及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我们应该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说明。 承接:通过老师刚才描述亚洲地理位置的方法和步骤,现在

12、请你们来分析一下欧洲的地理位置。 学生通过读地图6-1,对欧洲的地理位置进行描述。 活动:分小组讨论,发表各自意见,然后进行总结。 (1)读图6-1:欧洲大陆经度范围:西经9度(W)东经66度(E);纬度范围:36N71N。 (2)全部位于北半球,绝大部分位于东半球。 (3)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西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相邻,西北隔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面与亚洲相邻。轮廓破碎,海岸线曲折。 (课堂总结) 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重点掌握了如何利用地图去分析某一大洲的地理位置,即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分析。了解了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知识导入) 我们现在是北京时间上午1

13、1点的时候,那么现在美国应该是什么时间呢? 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呢?这与什么有关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世界上的时间?(讲授新知识) 板书二、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 1地方时 讲述把太阳位置最高的时候定为当地的12点,并依此推定一天的时间。这就是地方时间,简称世界时。 板书2时区及换算 讲述全球一共划分成24个时区,每一个时区跨15度经度。 其中零时区(也叫中时区),从西经75度东经75度。 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和为一个时区,称东西十二区。172.5E172.5W 依据数轴图示法讨论、完成课文中的思考题。 阅读材料: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 学生小组讨论: 1为什么会产生“地方时”? 2时区是怎

14、样划分的? 3我国采用的是哪个时区的区时? 4地球上“今天”与“昨天”的分界线在哪里? 板书3北京时间 讲述北京时间即为东八区的区时。 板书4国际日期变更线 讲述为了避免日期上的混乱,国际上规定大致以180度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自西向东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要减去一天。 (课堂总结) 本节学习世界时区的知识,同学的掌握情况不是很好。作为初一的学生,对于时区,国际日期变更线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在教学中,要用比喻的方法,做出形象的比喻,使学生形成较深的印象,并且加深理解能力。 板书设计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 一、“亚细亚”和“欧罗巴” 1大洲名称的由来 2亚欧大陆 3亚洲的地理位置 二、学会换

15、算不同地点的时间 1地方时 2时区及换算 3北京时间 4国际日期变更线 初中地理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了解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和环境意义;能在世界森林资源分布图上找出森林资源的主要分布地区;了解森林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合理利用和保护森林资源的方法。 教学重点:森林的环境作用,森林破坏情况及产生的严重生态问题。 教学难点:森林的环境作用。 教 具:多媒体教学(漫画、图片、资料、实例) 教学方法:运用电教手段,引入漫画、图片、资料、实例,引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思维。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我们知道,人体皮肤上附着很多毫毛、头发等,它们的排汗和保温作用对维持人体的水分和体温

16、起重要作用。对于地球来讲,什么是她的“毛发”呢?那就是生长在地球表面上的森林。今天,我们就了解有关森林的知识。 讲授新课:播放有关森林的纪录片,提问:森林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有什么样的作用? 一、森林的作用(板书) 1、 森林的经济效益(板书):由于学生有大量的感性认识,可直接通过提问。 教师总结:森林除了刚才提到的经济作用,还对我们生活的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 2、森林的环境效益(板书): 通过多媒体显示一组森林作用的数据,以及森林对环境的作用,由学生填图。 森林作用的数据 森林的环境作用 每天每公顷阔叶林可吸收1000千克 二氧化碳放出730千克氧气 调节大气成份 每年每公顷松林能滞留粉尘34

17、吨 净化空气 夏季每天每公顷森林可以从地下汲取70100吨水,化为水蒸气 增加空气湿度 通过上述的填图,使学生知道:森林具有调节大气成份,净化空气,增加空气湿度;因而,它被称为“环境的肺脏”。 显示多媒体动画示意图1:(护田林带防风动画示意图)注:图中沙尘应该和风画在一起,为表示清楚而画在上面,线的疏密表示风的强弱。沙尘的多少受风力大小的制约。 教师问:图中的森林起什么作用? 通过分析:由于森林带的阻挡,使强大的风变为微风前进,从而避免了大风对庄稼的危害;同时,风中的沙尘因风速降低而沉落。 学生回答: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显示多媒体动画示意图2:(护坡林带保持水土动画示意图)注:图中箭头的粗细和

18、颜色的深浅表示流量和含沙量的多少。 教师提问:径流中泥沙减少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被森林阻滞后,泥沙逐步沉积在坡上。 教师提问:减少的那部分径流到哪里去了? 学生回答:森林阻滞,水的流速减缓,大量的流水渗入地下,变成地下水。 结论:护坡林带使水土留在坡上,清水长流。 除此之外,教师提问:森林还有哪些功能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森林还有调节气候,减弱噪音,美化环境等作用,因此,人们把森林称作“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那么,森林资源在全世界的分布状况又是如何呢?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森林资源的分布。 二、森林的分布:目前,世界森林面积为40亿公顷,覆盖率29.6%。 显示多媒体动画示意图3(世界森

19、林资源的分布): 教师提问:世界森林主要有哪几种类型? 学生回答:以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为主。 教师提问: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哪里? 学生回答:全球森林资源绝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北美洲的温带地区;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的热带、亚热带地区。 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森林资源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因此,我们又把森林资源称为“地球的毛发”,人们又是如何对待它的呢? 三、森林的利用: 由学生表演小品:由学生事先排练,角色有森林法官,被告:人类,原告:森 林,森林动物,森林其他植物,地球气候,表现在当今森林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带来的影响:每年都有大

20、面积的森林被砍光,而植树更新的面积却很小,热带雨林正以每分钟50公顷的速度消失,热带雨林如果消失,不仅动植物资源遭到破坏,全球气候也将受到影响,大自然的总调度室将失去调节作用;许多野生动物丧失理想的栖息地,导致一些动物的灭绝。由于森林的破坏,环境污染和人类的滥捕,每天至少有一种生物灭绝。 通过小品,使学生认识到:森林慷慨地向人类贡献着它的一切。但它却得不到人类应有的保护和抚育。当前森林资源面临的严峻问题,以及森林破坏带来的严重后果,并使学生认识到保护森林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其保护森林资源的自觉性。 四、森林的保护: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认识到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开始注意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

21、衡。各国制定 有关政策,鼓励人们植树造林扩大森林面积,发展替代林和速生林,并用遥感技术监控森林火灾。 那么,我们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同时,如何合理利用现有森林资源呢?下面,我们来看一条思考题,多媒体播放思考题: 某地有10000公顷森林,对这片森林有三种处理意见,你赞成哪一种,为什么? 1. 全部保护起来,禁止砍伐。 2. 全部砍伐,以满足当地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需要。 3. 把此片森林划分为10片,每年砍伐1片,砍伐后随即补种树苗,使其十年成材。 教师小结:森林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无私地向人类奉献它的一切,却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并且遭到严重破坏,一些地区的环境因此而恶化。为改变现状,应植树造林,绿化

22、地球。人们在搞经济建设时,既要考虑经济效益,也要注重环境保护,不要急功近利,竭泽而渔,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植树造林过程中,严防弄虚作假,要讲求实际效果。 初中地理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主要涉及我国的民族构成、民族政策、民族分布和民族风情几个部分。其中,民族分布呈现出“大杂局,小聚居”的特点;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在边疆地区,对祖国建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民族风情的学习,既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又培养了学生加强民族团结,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农村的生源基础相对较薄弱。多年来,由于各种因素,成绩还偶的就转走了,留下的学生差异非常大。所以在考试分数上和城区的学生比较存在很大差距。由

23、于学生学习成绩基础不是很理想,所以目前很难在短时间内提高他们的地理学习能力,地图掌握的情况不是和理想,对于地图的语言的表达能力欠加。由于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所以综合题的难度不是很难都难以解决,加上目前教材与实际生活有些差距,学习觉得没有实际功用,所以学生学习缺少热情。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我国民族数量、构成及分布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网络收集、整理信息让学生在获取资料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通过课堂活动,创设积极互动的情境,展示个性特征。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我国的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激发民族自豪感。 2.在学习中,产

24、生对祖国各族人民及文化的热爱之情,学会尊重各族人民的不同风俗和生活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我国民族的构成和分布特点,民族文化绚丽多彩 难点: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 初中地理教案 篇6 【教学内容】第三节 地图(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学会绘制等高线图的方法;能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等;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山谷等;初步学会绘制地形剖面图。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等高线图,学生识别常见的地形名称;通过动手制作地形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

25、习,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小组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教学难点】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地形种类。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式、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中国地形图 【课时安排】三课时(第2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屏幕播放高原、山地、平原等自然景观的画面。 同学们看到地球表面有高原、山地、平原等地理事物,而我们画的地图是平面的,如何在平面上表示地形的高低起伏呢? 学生讨论,得出对这一问题的初步判断 二、地形图的判读(板书) 屏幕出示一幅等高线地形图,学生观察,教师说明:“地图上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就是用绘制等高线来表示的。”那么,等

26、高线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呢?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图1.27,同学们观察图中甲点的高度有哪两个数据?单位?有什么区别? 总结:甲点以海平面为标准计算为1500米,这叫海拔。甲点以乙点为标准计算为1000米,这叫相对高度。 提问:那么,什么是海拔和相对高度? 海拔指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1、海拔和相对高度(板书) 指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图1.28“等高线示意图”及等高线的模型,讨论总结等高线的绘制方法。 讲述:以海平面为起点,测出地面上各个地点的海拔,把它们填注在地图上,然后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成线,这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上都标有高度,单位是米

27、。 拓展:由此而推,什么是等深线?(学生读书作答) 2.等高线 (板书) 在等高线地图上,如何判读地面的高低和地形起伏? 学生合作探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说出:只要填出地面各点海拔,就可比较各点的高低。 总结:在等高线图上,不仅可以判断各地点的高低,还可以根据等高线的分布情况判断地形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学生观察图1.28等高线示意图,看看左右两个山坡的陡与缓?并判断坡度的陡缓与等高线的分布有何关系? 确定: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让学生观察课本图1.29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示意图,从图可见,不同部位,等高线和形态的差别很大,怎样在等高线图上判读这些地形呢? 学生总结教师补充

28、:等高线弯向海拔低处为山脊,反之为山谷:两个相邻山顶之间是鞍部;等高线重叠处为陡崖。 指导学生读图1.30,观察分析设色地形图的着色规律,从而得出:在不同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地形的图即为分层设色地形图。 3.分层设色地形图(板书) 出示“中国地形图”指导学生分析不同的着色:蓝色代表海洋,黄色代表高原、山地和丘陵,绿色代表平原,褐色为山地,白色表示雪线以上的部分。 学生活动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完成课本P17活动。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通过分析能判读出各地的高低状况。而如何能够一目了然地看出各地的起伏状况呢?这就需要观察地形剖面图。 4.地形剖面图(板书) 学生同桌合作

29、,完成课本P18活动3。先了解绘制方法,再观察绘完部分,然后自己动手绘制完整。 总结:地形剖面图能直观表示某条线上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三、小结 指导学生先组内交流,再派代表在班上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获得了哪些知识? 学生小结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可取效果:以探究式活动为主线,以练习为辅助,图文并茂,化 抽象为形象,直观生动地解决难点问题。 不足之处:由于本课内容多,难度大,在环节设计上欠完美。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8时) 执教人:唐素芳 执教班级: 七(1)(2) 【教学内容】第三节 地图(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记住地图上依据经纬线或指

30、向标辨别方向的方法;记住一些常用的图例;能在地图上依据经纬线或指向标定方向;初步具备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地图的能力,如辩方向、查找地理事物等。 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能够在地图上依据经纬线和指向标等确定方向,通过辨别方向、查找地理事物等活动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地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地图的使用方法,使学生对地图产生亲切感,从而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主动地使用地图。 【教学重点】地图方向及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的判别。 【教学难点】地图方向及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的判别。 【教学方法】分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投影片、挂图; 【课时安排】三课时(第3时

31、)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投影表格 针对表格内容,能够进行比例尺形式的换算和大小的比较并回答。 2.地图基本要素包括哪些? 上节课我们已学习掌握了三要素之一:比例尺,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剩余的2个问题:方向和图例。 二、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1、投影:“日本图”指导学生分组讨论课本P15活动1的三个问题。 小组内讨论并回答: (1)经纬: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先据经线定南北,再依纬线定东西,最后取综合。 (3)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所标三点的四个方向,Y在X东北方,X在Z西南方。 总结:在有经纬线的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线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近北极为北,近南极为南),纬线指

32、示东西方向,(直线纬线左西右东;弧形纬线:据地球自转(自西向东),箭头为东方)。 经纬网定向法(板书) 不知同学们注意没有,有的地图画有一箭头,箭头方向指示为北方,这个箭头叫什么?(指向标) 小结: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依据指向标定方向,即指向标指示北方。 2、指向标定向法 投影图,学生思考: (1)A在B什么方向,A在C什么方向? (2)若图中AB两点间直线距离为24千米,请计算出该图的比例尺。 学生讨论后回答:A在B正北,A在C西北;先量得AB图上距离是2.4厘米,比例尺为1:1000000或 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回答课本P15“活动2” 学生活动:科技园在学校的东方,农业实验区在科技

33、园区的南方,学校在火车站北方,火车站在科技园区的西南方。学校与农业实验区的直线距离约为650米,从学校沿公路到科技园区,距离约是855米(四段公路图距分别是0.6、3.2、1.6、0.3厘米) 提问:有的地图,既无经纬网,又无指向标,如何定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一般定向法 拓展:我们生活在北半球,当你外出旅行迷路时,你怎样确定方向?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白天:晴天据太阳定方向,据树木定方向;晴夜:北极星定方向;房屋定向法(北半球,一般坐北朝南) 大家知道,地面上的景物在地图上是用不同符号表示的(即图例),并标注一些文字和数字注记,这些都是地图的语言。 4、图例和注记(板书) 请观察图

34、1.24,看看一些常用图例有何特点?你能记住一些吗? (提示学生注意分类观察,找区别,如界线、交通线、城市、水库和湖泊等。) 三、课堂小结 留2分钟时间,由各小组的同学在组内交流,然后找几名代表总结,通过本课学习,你都掌握了哪些知识?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可取效果:在活动中学,在学中活动,注重知识的运用;针对性练习,便于及时发现问题,采取补偿性教学;引进竞赛激励机制,活跃气氛,调动积极性。 不足之处:对难点的突破及节凑的把握不准。 解决措施:加强理论学习,提升个人能力,并精心备课,合理安排内容的进度和难点的突破。 初中地理教案 篇7 对于刚刚从小学走上初中的学生来讲,上好初中地理第一课对

35、学生的来讲就更为重要。是为学生从小学阶段向中学阶段转换而设置的衔接课。通过给学生讲解有趣的地理现象和人地关系方面的地理趣味知识,以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重新认识,提高学生上好地理课的自觉性,使学生逐步养成热爱地理科学、钻研地理科学的良好风气。 以疑激趣 教学片段一:(同步展示图片) 教师问:西亚的沙特阿拉伯,人们把旅店的床位安排在屋顶上,大家说为什么呀? 学生1:他们那地方很穷,修不起房子。 学生2:不对,沙特阿拉伯很富裕,石油资源非常丰富,所以不可能是因为穷。 学生3;老师,是不是因为那地方环境优美,住在屋顶可以尽情地欣赏周围的风光,站的高,看的远。 学生4:不对,那晚上就不怕冷?也不怕下雨?

36、 老师:同学们,要想搞清楚原因,就的好好学习地理,学好了你的知识自然就丰富起来了,你就能解释了这些奇怪的现象。 学生们:老师,我们现在就很想知道沙特阿拉伯为什么把床位安排在屋顶上? 老师:好吧,请同学们看地图,沙特阿拉伯位于热带、-带地区,终年气温很高;气候干旱,很少下雨,可谓“滴水贵如油”,人们把床位安排在屋顶上,没有被雨淋湿的后顾之忧,这是与当地气候条件相适应的一种特殊的人文景观。 学生们:啊?原来如此呀! 教学片段二: 老师问:来自非洲东部高原地区的运动员经常能取得好成绩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1;他们没有鞋子穿,已经练出了赤脚走路,所以跑起来快。 学生2:不对,没有鞋子穿与跑的快没有关系。

37、 学生3:可能是因为他们经常追赶野兽练出来的。 学生4:是不是因为他们经常没有水喝,锻炼出了忍饥挨饿的本领,在跑步中不觉得渴、饿。 老师:大家思维很活跃,老师感到很是欣慰,不过,你们说的还是没有科学的依据,要想弄清楚原因,大家就的学好地理。现在我就给大家讲为什么。请看图,非洲东部是高原地区,高原地区由于地势高,大气中含氧量相对较低,长期生活在高原地区的人,适应了缺氧的环境,中长跑运动员需要有较强的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而来自高原地区的人,无氧耐力具有优势,比较适合中长跑运动,这也是来自东非高原的运动员取得好成绩的一个重要原因。 教师:通过探究一些问题,同学们,你们说,学习地理这门课好不好呀?有趣

38、没趣呀? 学生:好,很有趣。 评析: 教师提出了一些的问题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以疑激趣使学生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兴趣,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审美情趣。同时,老师让学生先七嘴八舌地发言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以谈话、聊天的形式来和学生对话,体现了师生关系民主、融洽。也很符合地理新课程标准中学习“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引导学生明白学习地理的方法 教学片段: 教师问:同学们,既然地理课能让我们内知道很多道理,那么如何才能学好地理课呢? 学生1:做好课前预习 学生2:及时做作业和复习 学生3:上课认真听讲,不说小话、不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 学生4:要有坚持不

39、懈的毅力,不能三天打鱼,两日晒网。 教师;如果你想了解一些地方或者了解一些地理现象,你还的必须首先知道它们在地球的什么地方,然后才能进一步去分析产生一些现象的原因,对不对呀? 学生们:对 学生5:老师,像我国南方为什么就热,北方为什么就冷,这要看地图才能分析出来。 学生6:为什么俄罗斯的东部地区人烟稀少,这也的看地图就能分析出来。 学生7:如果不看地图,我们就不知道西藏在什么地方,美国在什么地方。 教师:同学们分析的很对,学习地理离开了地图,就等与空中楼阁,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教师:要想学好地理的确需要大家做好课前语系、课后复习、上课认真听讲,你们说的这些道理是学习每一门课程所要求的做到的地

40、理学科除了要求做到以上几方面以外,我们还得重视学会读图,提高读图、识图能力。 评析: 长期以来,所有的课程的学习都好似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一言堂,根本没有学生发言的权利,以上对话就彻底打破了传统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课堂充满了民主的气氛,从对话中也能感到学生的认识问题的能力还是很强的,那种把学生看成什么也不知道的陈旧的观念在这里荡然无存。 案例反思: 本课以“聊天”、“谈话”的方式,与学生共同研讨地理与生活的关系,尽量从学生的经验出发,遵循从感性认识开始,然后再上升到理性认识。尽量利用创设学生熟悉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积极思维、积极发言,学习有兴趣。坚持了“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的思维在前马脚市的点拨在、评价在后”的原则,使学生树立起了自主学习的意识。 第 46 页 共 4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