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地理教案合集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初中地理教案合集7篇.docx(2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关于初中地理教案合集7篇关于初中地理教案合集7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本店整理的初中地理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地理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知道自然资源概念及其主要类型; 2、了解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并能够结合生活实际区别它们; 3、理解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的相对性; 4、通过实例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主要利用类型; 5、通过分析世界土地资源分布图,使学生了解世界土地资源的分布大势,知道世界耕地、林地、草地的分布概况; 6、通过漫画、资料等使
2、学生了解土地利用和破坏的现状,理解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耕地急剧减少等土地资源问题和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使学生理解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及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意义。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土地资源”这部分内容主要讲述了三个问题: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土地资源的分布大势、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土地资源的分类方法很多,教材选择了与实际生活联系较多的土地利用类型分类。 土地资源的分布大势,主要是通过读图让学生了解世界耕地、林地和草地的主要分布区,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思考,既复习了前面相关的地形、气候和自然带的知识,为以后学习打基础,又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部分,
3、教材首先说明了土地与人的密切关系,接着进一步通过一些数字说明由于人口增加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带来的问题,尤其是耕地减少、水土流失、沙漠化、土地污染等问题,并进一步通过阅读资料“巴比伦的兴废”,提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问题,供同学们思考。 教法建议 建议利用讨论法和讲授法,并通过一系列小步子的问题结合起来进行授课,既突出教师的主导性,又突出学生活动。 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的学习,可以采取下列步骤: 1、提问思考:土地有什么用途?(学生思考回答) 2、利用投影片显示土地利用类型示意图 3、学生自己设计一块土地利用图,自己定图例、比例尺、方向等 4、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作为土地资源利用类型的/
4、Article/Index。html总结,又可以给学生成就感和提高兴趣 5、教师总结时可以出示一些景观图片,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对于土地资源的分布大势,首先是使学生明确,土地资源包括目前可以使用的和目 前难以使用的各种土地,如沙漠戈壁等。对于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土地资源的分布,可以阅读课本插图、世界地形图、自然带分布图,由于地图上信息量多,所以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读图思维方向,培养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1、耕地主要分布在哪里?为什么?(耕地多分布在温带平原及大江大河流经的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土层深厚,利于农作物的生长。由于河流经过,可以形成肥沃的冲积平原,并且有河流水灌溉,有利于
5、农业发展。) 2、目前大片原始森林主要保留在那几个自然带?(热带雨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3、世界上草原面积广阔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那两个自然带内?(温带草原带、热带草原带) 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可以采用实例教学,通过一些数字、实例、漫画、文章等表现土地对人类的重要性和人类对土地资源利用种不合理状况: 1、对于土地与人类的关系,可以利用景观图片展示出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土地,必须都在土地上进行,同时土地提供人类生产生活必需的物质等。 2、利用数字计算或通过课文的漫画、景观图片、录像等给学生直观的感受,说明近些年来土地资源减少的状况,引导学生分析土地资源的减少主要是由于人口的激增与不合理利用造
6、成的,归纳出人类破坏土地资源的主要表现。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写一篇文章或画一幅漫画,主要内容需体现人类对土地资源的破坏或保护的内容。 教学设计示例1 【教学重点】土地资源的分类,利用保护 【教学手段】 挂图:世界土地资源分布示意图、世界地形图、世界自然带分布挂图 投影片:(1)某地土地利用示意图;(2)各种土地利用类型景观图片(复合片);(3)需要回答的问题;(4)土地资源破坏1一组数字及文字资料;(5)土地资源破坏2漫画或图片; 【教学过程】 (提问)我们讲到的自然资源有哪些?其中哪些是可以再生的自然资源?(学生思考回答) (引导)今天我们研究一种可再生资源。人们都说
7、,万物土中生,所以我们就先学习土地资源。土地有什么用?(学生回答) (板书)一、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承转)假如你们小组有一块和学校差不多大小的土地,你们将如何利用它呢?请设计一块土地利用图,自己定图例、比例尺、方向等画出来。(学生分组活动) (板书)二、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 (学生作品展示投影片1)显示学生设计的土地利用类型示意图,学生讲解。 (教师讲解,投影片2)根据土地资源利用情况,将其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公交占地等。 (思考)沙漠、戈壁、石山、荒地等是土地资源吗?(是土地资源,虽然目前难以使用,但随着人类利用土地水平的提高将来可以利用)那么世界土地资源是如何分布的呢? (板书)
8、三、土地资源的利用分布大势 (投影片3)读挂图(世界地形图、自然带分布图)及教材P56土地资源的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耕地主要分布在哪里?为什么? 2、目前大片原始森林主要保留在那几个自然带? 3、世界上草原面积广阔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哪两个自然带内?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补充/Article/Index。html总结)耕地多分布在温带平原及大江大河流经的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土层深厚,利于农作物的生长。由于河流经过,可以形成肥沃的冲积平原,并且有河流水灌溉,有利于农业发展。目前大片原始森林主要保留在热带雨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世界上草原面积广阔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温带草原带、热带草原带
9、。 (过渡)通过刚才学习可以了解到,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已经被人类利用,但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应用,造成许多问题。 (板书)四、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引导思考)读下面的材料,分析世界土地资源遭受破坏的原因 (投影片4,土地资源的破坏1) 全世界耕地每年有5万7万km2成为沙漠;1/4耕地遭受不同程度的风蚀、水蚀,每年流水冲走肥沃的土壤250亿吨,沙漠吞没的土地约600万公顷; 中国耕地退化7。7万km2,占耕地总面积的40。1%,其中水土流失占34。26%,盐碱化占8%,沙化耕地占1。93%,耕地退化导致低产贫困,甚至威胁到群众的基本生活和生存条件,甚至成为生态难民。 (投影片5,土地资源的破坏
10、2)读漫画新增人口住房要占一部分耕地、大难临头,漫画说明什么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请结合前面的文字资料,大家进行讨论。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小结)由于人口的急剧增加,与地球上有限的土地资源之间产生矛盾,造成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加重,沙漠面积扩大,耕地面积减少,土壤污染加重等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我们必须要考虑的。请你写一篇文章或画一幅漫画,以提醒人们对土地资源的现状有足够的重视或给人们发出警告,应该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 【设计思想】 对于本章第一节来说,土地资源部分教学应该起到示范作用,从讲解内容的选择到讲解方法与学习方法,都对以后几章的学习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11、。初中地理教学必须考虑教学内容及与学生实际理解力之间的关系,所以许多内容的学习应该通过读图、分析文字或图表资料、漫画、景观图片、录像、VCD等多给予学生感性认识,丰富其原有的表象,通过一定量的积累,再达到认识上的飞跃。 对于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主要以学生活动为主。学生通过日常生活的体验,能够了解一些,所以让学生回答即可,根据学生回答内容引出土地资源的利用分类。但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更明确这一知识点,所以分组进行活动,自己设计某一块土地的利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对学生作品的展示,给与学生成就感。教师总结时将各组提到的利用类型归纳后用投影打出来,同时辅以景观图片,增加学生的认识,这一
12、点对城市的孩子尤其重要。 对于土地资源分布大势,主要以读图方法和能力的培养为主。利用世界土地资源分布图,结合世界地形图和世界自然带分布图,传递给学生的信息是:地理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和影响的。并且培养学生利用多幅地图综合分析的意识和能力。通过读图,让学生说出与人类关系密切的类型即耕地、林地、草地的分布,教师有意识的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同时还要通过读图让学生明确土地资源的含义中还有目前不能或难以利用的土地部分。教师的归纳,使同学明确主要土地资源的分布与气候、地形、河流等自然要素的关系,为今后讲解人类的活动提供基础知识。 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保护,主要在于学生了解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3、,能够利用资料分析原因并能够找出解决的方法。通过这些活动,增强土地资源有限与无限性的认识。最后认识到人类的发展不能够以牺牲土地资源为代价。 总之主要是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建立师生互动体系,教师引导思维方向,归纳整理思维的线索和知识的结构,学生在活动中通过交流发现展示,提高兴趣,增加感性认识,培养思维品质。 初中地理教案篇2 对于刚刚从小学走上初中的学生来讲,上好初中地理第一课对学生的来讲就更为重要。是为学生从小学阶段向中学阶段转换而设置的衔接课。通过给学生讲解有趣的地理现象和人地关系方面的地理趣味知识,以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重新认识,提高学生上好地理课的自觉性,使学生逐步养成热爱地理科学、
14、钻研地理科学的良好风气。 以疑激趣 教学片段一:(同步展示图片) 教师问:西亚的沙特阿拉伯,人们把旅店的床位安排在屋顶上,大家说为什么呀? 学生1:他们那地方很穷,修不起房子。 学生2:不对,沙特阿拉伯很富裕,石油资源非常丰富,所以不可能是因为穷。 学生3;老师,是不是因为那地方环境优美,住在屋顶可以尽情地欣赏周围的风光,站的高,看的远。 学生4:不对,那晚上就不怕冷?也不怕下雨? 老师:同学们,要想搞清楚原因,就的好好学习地理,学好了你的知识自然就丰富起来了,你就能解释了这些奇怪的现象。 学生们:老师,我们现在就很想知道沙特阿拉伯为什么把床位安排在屋顶上? 老师:好吧,请同学们看地图,沙特阿
15、拉伯位于热带、-带地区,终年气温很高;气候干旱,很少下雨,可谓“滴水贵如油”,人们把床位安排在屋顶上,没有被雨淋湿的后顾之忧,这是与当地气候条件相适应的一种特殊的人文景观。 学生们:啊?原来如此呀! 教学片段二: 老师问:来自非洲东部高原地区的运动员经常能取得好成绩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1;他们没有鞋子穿,已经练出了赤脚走路,所以跑起来快。 学生2:不对,没有鞋子穿与跑的快没有关系。 学生3:可能是因为他们经常追赶野兽练出来的。 学生4:是不是因为他们经常没有水喝,锻炼出了忍饥挨饿的本领,在跑步中不觉得渴、饿。 老师:大家思维很活跃,老师感到很是欣慰,不过,你们说的还是没有科学的依据,要想弄清楚
16、原因,大家就的学好地理。现在我就给大家讲为什么。请看图,非洲东部是高原地区,高原地区由于地势高,大气中含氧量相对较低,长期生活在高原地区的人,适应了缺氧的环境,中长跑运动员需要有较强的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而来自高原地区的人,无氧耐力具有优势,比较适合中长跑运动,这也是来自东非高原的运动员取得好成绩的一个重要原因。 教师:通过探究一些问题,同学们,你们说,学习地理这门课好不好呀?有趣没趣呀? 学生:好,很有趣。 评析: 教师提出了一些的问题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以疑激趣使学生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兴趣,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审美情趣。同时,老师让学生先七嘴八舌地发言体
17、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以谈话、聊天的形式来和学生对话,体现了师生关系民主、融洽。也很符合地理新课程标准中学习“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引导学生明白学习地理的方法 教学片段: 教师问:同学们,既然地理课能让我们内知道很多道理,那么如何才能学好地理课呢? 学生1:做好课前预习 学生2:及时做作业和复习 学生3:上课认真听讲,不说小话、不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 学生4:要有坚持不懈的毅力,不能三天打鱼,两日晒网。 教师;如果你想了解一些地方或者了解一些地理现象,你还的必须首先知道它们在地球的什么地方,然后才能进一步去分析产生一些现象的原因,对不对呀? 学生们:对 学生5:老师,像我国南方为什
18、么就热,北方为什么就冷,这要看地图才能分析出来。 学生6:为什么俄罗斯的东部地区人烟稀少,这也的看地图就能分析出来。 学生7:如果不看地图,我们就不知道西藏在什么地方,美国在什么地方。 教师:同学们分析的很对,学习地理离开了地图,就等与空中楼阁,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教师:要想学好地理的确需要大家做好课前语系、课后复习、上课认真听讲,你们说的这些道理是学习每一门课程所要求的做到的地理学科除了要求做到以上几方面以外,我们还得重视学会读图,提高读图、识图能力。 评析: 长期以来,所有的课程的学习都好似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一言堂,根本没有学生发言的权利,以上对话就彻底打破了传统的学习方法,充分发
19、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课堂充满了民主的气氛,从对话中也能感到学生的认识问题的能力还是很强的,那种把学生看成什么也不知道的陈旧的观念在这里荡然无存。 案例反思: 本课以“聊天”、“谈话”的方式,与学生共同研讨地理与生活的关系,尽量从学生的经验出发,遵循从感性认识开始,然后再上升到理性认识。尽量利用创设学生熟悉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积极思维、积极发言,学习有兴趣。坚持了“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的思维在前马脚市的点拨在、评价在后”的原则,使学生树立起了自主学习的意识。 初中地理教案篇3 教学目标 (一)在图336上指出其首都及主要城市的地理位置,指出其领士组成的阿拉斯加州、夏
20、威夷州和本上部分。 (二)结合美国国旗图案设计上的变化,利用不同时期的美国地图,探讨美国领土的扩张情况。 (三)运用地图和资料,了解美国农业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和突出自然灾害。 (四)运用地图和资料,比较美国传统工业与新兴工业的基本特点。 (五)举例说明美国在工业化和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方面的经验与教训,并作简单分析。 (六)根据资料和地图,说明美国人口和种族方面的基本概况以及华人与华侨对该国科技与文化发展的贡献。 (七)根据资料和地图,说明美国主要城市及交通运输特点。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共有3个小标题:“美国的领土”、“高度发达的经济”、“人口与城市”。分别介绍美国领上的组成情况及地理位置,美国工
21、业、农业及经济情况和美国人口概况与城市分布。“美国的领土”以图331介绍美国本土、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及周边所临海洋和邻国、主要山脉、河流、湖泊等美国的基本概况。其内容是学习美国的经济、人口与城市的基础。 “高度发达的经济”主要从农业和工业两方面介绍美国的经济,要求学生了解美国的进出口贸易情况、工农业情况和生态、环保问题与对策,并引以为戒。 “人口与城市”介绍美国人口与分布、种族问题和各主要工业城市,城市的分布、地理位置及主要城市职能无疑是本小节的重点。 上述三个标题内容由总论到具体方面,形成直线串珠式的逻辑关系,再辅以补充资料,使学生对美国既有整体上的认识,也有具体问题上的了解,构成良好的认
22、知结构。 连同补充材料,本节教材提供了3幅地图、7幅景观图。“美国地形”图为我们提供了美国所临大洋和邻国及主要地形区的位置;“美国农业带分布”图反映了美国农业地区专门化的水平;“美国政区和主要城市分布”图表述了美国的50个州和城市与人口的分布情况。3幅地图在各自表述各方面的情况的同时,又综合说明美“国经济发达方面的原因。景观图则分别介绍农业、工业、城市、旅游等方面的主题、。 3篇阅读材料分别表述:用“国旗”反映美国领土的扩张、用“工业分布”资料体现该国的工业发展趋势。通过黄石国家公园、科罗拉多大峡谷等旅游胜地的情况介绍,反映美国的环境保护与优美风景。 本节教材的活动题设计得较为完美,既有读图思
23、考,也有建议、讨论,如美国NBA篮球球队的地域特色,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提纲(板书) 一、美国的领土 1本土48州、哥伦比亚特区 2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 二、高度发达的经济 1经济概况 工农业总产值一直居世界首位 对外贸易:输出工农业产品最多、出口贸易额最大、进口小汽车、石油、纺织品最多的国家 2农业大国 世界出口粮食最多的国家,进口咖啡、可可、天然橡胶 3工业大国 传统工业衰落,新兴工业崛起 4环境保护问题 黑色风暴 三、人口与城市 1人口概况与种族问题 2主要城市 华盛顿、纽约、洛杉矶、圣弗朗西斯科、芝加哥、底特律、匹兹堡 教学建议 新课导人: 方案:出示图131“美洲”图
24、,取一面美国国旗,设问:“这是哪个国家的国旗?”并请回答正确的学生将星条旗贴到地图上美国范围内。 方案:本世纪初,发生了震惊世界的9.11事件,这是发生在哪个国家的事件? 一、美国的领土 1、的地理位置,教师强调:美国领土有醒目的两片:本土和北美洲西北角的阿拉斯加州、 1、看地图册上的美国国旗,设问:“谁知道美国国旗图案含意?” 2解释美国国旗图案:13道红白相间条纹代表美国最初独立时的13个州,蓝色星区的50颗白色五角星代表美国的50个州。 3阅读图336,学生数一数:在这副图上,显示了美国的多少个州,小结说明:除首都华盛顿所在哥伦比亚特区外,只有48个州位于美国本土,还有另外两颗星代表的2
25、个州在哪里呢? 4、引导学生在“世界政区图”上找出美国的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洲,并突出强调,夏威夷洲位于大洋州,所以美国是地跨北美洲和大洋州的 5、小结美国领土由本土48个州和1个特区、2个海外州构成。 (过渡)了解了美国的领土组成,那么美国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有什么特点呢? 6、学生讨论完成P84活动2、3题,教师结合挂图,引导学生分析 7、设问:美国国旗如何从最初的13道条纹变成50颗星星,即如何由13个州扩张成为50个州的呢?结合地图册有关地图讲解美国领土扩张的过程,并小结:美国领土扩张的过程实际上是殖民侵略的过程 (过渡)众所周知,美国是世界上头号的资本主义强国,其经济发展究竟如何呢? 二、
26、高度发达的经济 1、经济概况部分 学生阅读P86-86文字,思考:美国经济在世界上地位如何?(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可分解为两个层面:一是国内的工农业总产值,二是对外贸易。三个要点:一是工农业总产值一直居世界第一位,二是外贸输出工农业产品最多、出口贸易额最大的国家,三是世界上进口小汽车、石油、纺织品最多的国家。需要说明的是:美国进口工业产品和能源的原因是消费量极大和浪费严重以及工业生产需要造成的,而不是本国工业落后、能源缺乏所导致的。如:美国的燃料动力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水能都蕴藏丰富,美国国内年产煤89亿吨,原油4亿吨,天然气56千亿立方米,还生产近3万亿度电力,能源总产量占世界首
27、位。但美国能源消耗量占世界的工4,是世界上能耗最多的国家,能源生产仍不能满足国内的需求,石油进口量不断增加。 (过渡)了解了美国经济的概况,接下来我们具体的学习美国农业、工业发展的特色。 2、农业大国 (1)指导学生阅读图333和活动材料,思考自治州自治州自治州子;据此,你能够归纳美国农业生产的特点吗? (2)归纳学生观点,指出:美国农业生产的特点是农业地区专门化和生产专门化(结合教材讲述农业地区专门化和生产专门化的含义) (3)引导学生阅读图3-33,熟悉美国主要农业带的分布,并设问:美国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和生产专门化有什么好处呢?(学生讨论,教师小结: 可以充分利用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
28、源(水、土、光、热等),有效发挥农业机械的作用,并可集中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过渡)正是因为美国的这种农业模式使之成为世界上出口粮食最多的国家。 (4)设问:美国是世界粮食最大出口国,为什么还要进口咖啡、可可、天然橡胶等农产品? (5)提示:a咖啡、可可、天然橡胶生产地在热带;b美国本土在北温带,缺乏大面积的热带地区。 (6)师生共同完成活动P861、2、3题 引导学生评价美国地理位置和地形,重点关注下列地理事项:a本上在北温带,阿拉斯加州跨北寒带,夏威夷州跨热带;b多面临海,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较大;C地形以平原为主,耕地面积广大且水热配合较好;d密西西比河干支流与农业灌溉
29、等。 (过渡)虽然美国农业发达,但不可避免的,美国农业发展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7)学生齐读P86第一段文字,了解美国农业生产的问题 第二课时 3、工业大国 (1)学生阅读P86文字,思考:美国发达的工业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美国发展工业有哪些优势? (2)教师介绍美国工业经济特点:一方面是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居世界前列,另一方面是新技术的研制与开发居世界领先地位。这说明美国仍然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实力和技术力量最强的国家。教师在介绍时可列举美国各工业部门的产量及世界排名情况,让学生有感性认识。 (3)结合教材介绍美国“夕阳工业”与新兴工业的竞争状态,可出示一些数据或产值对比,让学生从数字上领悟到:
30、传统工业逐渐衰落,新兴工业蓬勃兴起。 (过渡)美国工业发达,主要的工业区集中在哪里呢? (4)学生自行阅读资料“美国的工业分布”,了解美国的工业分布区及各工业区的主要工业部门,教师结合挂图讲解并分析各工业区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尤其突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发展条件,从发展历史、资源、交通、农业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是传统工业的集中分布地,出现了地价昂贵、污染严重等问题;分析美国南部、西部“阳光地带”的优势条件:地价便宜、劳动力充足、环境污染少。美国工业逐渐向南部、西部地区迁移;介绍南部、西部地区新兴工业兴起的条件:环境、技术、大学和科研机构等。 三、人口与城市 1、引导学生阅读地图册
31、P36图,了解美国居民的组成特点:由不同历史时期迁人的移民及后裔组成,以欧洲白人移民为主, 2、结合教材讲述美国各色人种在美国的地位,突出美国人种的不平等性 项目东北地区南部地区西部地区 面积258248494 人口469319212 3、展示如下资料,得出结论:美国人口分布不均,人口主要集中在东北部和南部地区并分析其原因(从地形、经济、交通的角度分析) 城市部分: 1在图336上找出美国的重要城市,确定其地理位置。 2学生熟悉7个主要城市的资料,注意其城市特点,而后以导游员的身份上台同学介绍美国的8个主要城市。 3评出最佳导游 4、完成P88活动题 小结巩固 学生小结,教师补充 本节图表指导
32、: l图331提供的信息:美国领土的组成;美国领土濒临的海洋和邻国;美国的地形及分布;美国地形与农业的关系;美国地形与人口分布的关系。 2图333提供的信息:美国农业的地区专门化;美国农业区的空间分布;美国农业开发与环境关系。 3、图336提供的信息:美国50个州和1个特区的分布;美国的主要城市分布;美国领土扩张过程;美国工业的迁移。 4景观图或配合教材,或配合练习,对相应的具体问题作直观的阐述。 课后活动: 结合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收集资料后讨论:超高层建筑物的利与弊。提示:利节约用地,城市象征,能集中办公,联系方便等等。 弊突发事件和灾难时逃生困难,垃圾清运困难,上下班高峰人流疏导
33、困难等等。 收集资料,了解华人与华侨对美国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也可举办小型的相关人物及事迹介绍会,如李政道、杨振宁的事迹介绍等。 结合美国“黑风暴”环境问题,收集资料,探讨我国沙尘暴的原因及治理措施,并写成小论文。 画图比赛。结合历史资料,自行画一张美国领土扩张示意图,用图例或颜色区别不同时期的领土扩张情况。展览并评出最优秀地图。 课外收集资料,探讨美国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及特点。 初中地理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东南半岛与马来群岛的地形特征、河流特征、气候特征。 2.通过阅读地图,能够从图中获取相应地理信息,提升识图、析图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团队意识与合作能力。 3.
34、形成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山河分布特点和气候特点。 难点:山河分布及气候特点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歌曲导入法。给学生播放李谷一先生的赠缅甸友人,引导学生注意听其中的歌词: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提问学生:这里的江水是指的哪一条江?引发学生的思考,进而导入到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1.地理位置与国家 【教师活动】出示世界地图和东南亚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点拨识图技巧。 【提问】你们能从图中找出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吗?并试着说一说他们的地理位置特点? 【学生回答】连两大洲,通两大洋,类似于一个
35、十字路口。 【教师总结】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十字路口”。大致位于23.5N与10S之间。 【教师活动】出示世界行政区划图,引导学生找出东南亚地区的主要国家有哪些?哪些与我国接壤?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东南亚包含的国家主要由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等11个国家,其中与我国接壤的有老挝、缅甸、越南。 2.自然地理特征 【教师活动】出示中南半岛的地形图,引导学生结合教材观察。 【提问】中南半岛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点?与之相关的河流呢? 【学生回答】山河相间,地势北高南低。河流由北向南延伸。 【教师总结】中南半岛的地势大致北高南低。北部的地势高峻,与中国山水相连,高山和大河由
36、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表形态。河流上游湍急,流速快,水力资源丰富,下游水流平缓。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顾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出示中南半岛的年气温和降水分布图。 【提问】中南半岛的气候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中南半岛大部分为热带季风气候,有旱雨两季。每年的610月盛行西南风,为雨季;每年的11次年5月盛行东北风,为旱季。 【教师活动】展示马来群岛的分层设色地形图,马来群岛的年气温和降水分布图。 【提问】马来群岛的地形特征、河流特征、气候特征分别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马来群岛岛屿众多,其中大多数岛屿地势崎岖,山岭很多,平原较少,河流湍急。赤道
37、横穿马来群岛中部,群岛大部分为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 【拓展延伸】 【提问】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如此这般的自然地理特征对人类活动有什么影响呢? 【学生回答】人口大多分布在平原地区。 【教师总结】人口集中分布在大河的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以及沿海地带,而山区和岛屿则人口稀少。水热条件好,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 环节三:小结作业 小结:请学生分享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作业:对比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地理特征,并完成下表: 四、板书设计 中公讲师解析 初中地理教案篇5 教材分析 1、本章是从教学的整体出发,介绍了我国地形的总体特点和宏观分布情况,我国的主要地形区,地形对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38、 2、本节教材主要包括3个内容:地势西高东低,山脉纵横交错,地形复杂多样。 3、地形是组成地理环境的主要要素,它既受其他地理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同时有严重的影响着别的要素,如气候、水文、植被、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因此,认识我国的地形特征,将为学习以后各章节知识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1、学生特点分析: 对中学生的心理研究表明,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同时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也在迅速发展。从年龄特点上来看,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从生理上看,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
39、,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学习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综合分析法,列表比较法,空白图指认法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运用地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并能识记各级阶梯分界线的名称。 (2)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能确认几条重要的山脉走向和位置。 (3)知道中国的名山。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讨论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以及对生产生活
40、的影响。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决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学习的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认清中国地形的整体特征和我国的主要山脉,因此中国地形的特点和山脉分布是本课的重点。 而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这样一个特点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是本课的难点,因为学生年龄偏小,对一些日常生活和所经历的现象不能很好的与理论知识相连接,因此对于这些问题需要老师进行指导,从而让学生能够总
41、结出来。 初中地理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对海陆变迁及大陆分离的若干证据的分析,培养学生观察、感知、分析、归纳、表达等认知能力。 2.能力目标通过对相连证据的找寻方向的探究,提高学生研究手段的科学性、指向性,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从现象到本质的研究,提高学生对探究事物本质的科研兴趣;通过魏格纳的故事,激发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海陆变迁的原因 2使学生了解大陆漂移假说以及其提出的过程 教学重点:利用大陆漂移假说解释一些现象 教学难点:寻找大陆源移的证据 教学方法:演示、分析、讨论、推理为主的教学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海陆是
42、变迁的 导入:地中海曾经有座美丽的小岛,它有一个神秘而古怪的名字“幽灵岛”,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这么美丽的小岛却有一个古怪的名字呢? 幽灵岛究竟从何而来,又因何而去呢?难道真的是幽灵在作怪吗? 今天我们就揭开幽灵岛的神秘面纱. 师:在我们生活的美丽星球上,万事万物都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陆地和海洋也不例外。歌曲引出沧海桑田这个成语。 提问:沧海桑田是什么意思? 生:大海变成耕种田,耕种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师:其实它的原意就是指海陆的变迁。其实古人久已觉察到海陆是变迁的,因而在我国就有了沧海桑田的成语。 二、海陆变迁的方式 师:海陆变迁的原因是什么呢?出示海陆变迁的动态课件。(可以出
43、示地中海、喜马拉雅山、我国东部海底、荷兰围海造田图片。) 活动:(观察、分析、讨论) 提示:1、地中海的面积不断缩小,最终将消亡。 2、喜马拉雅山上的岩石中发现了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 3、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及古井等人的总称活动的遗迹反映了该海域已往是什么状态?) 4、荷兰的国土面积在已往的百年中为何在不停扩大? 师:请同学们总结海陆变迁的方式? (总结)生:变迁方式有三种:1.地壳变更;2.海平面升降;3.人的总称活动。 师:海陆是变迁的,七大洲四大洋是不是就是固定不变的呢? 20世纪地理科学史上发生了激烈的争论。机会总是垂青善于观察、思考的人。宛如牛顿坐在树下看到苹果落下建立了自由落体运动定律一样,这一次是1个躺在病床上的气象学家解决了这个问题。 下面咱们来阅读一下魏格纳与大陆飘逸假说。 生:阅读。 三、魏格纳创立大陆漂移假说过程 师:魏格纳发现非洲大陆、美洲大陆轮廓吻合后能不能直接提出它们原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