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真题二.docx

上传人:江*** 文档编号:73188702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真题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3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真题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真题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真题二.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真题二1 单选题 新课改下理想的师生关系是民主平(江南博哥)等、相互尊重的,但是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很多教师还是放不下教师的架子,不甘心与学生平起平坐。因为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师道尊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传统。这一现象反映了教育的()。A.历史继承性B.永恒性C.阶段性D.独立性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教育的历史继承性是指每一时代的教育都与以往的教育有着传承与接续的关系。一定社会形态下的教育,无论是其思想、制度和目标,还是内容、方法和手段,都是在继承与超越前一社会形态下的教育的基础上产生的。题干所述的现象反映了教育的历史继承性。故本题选A。2 单选

2、题 在我国历史上,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第一次以法令形式颁布并实施的学制是()。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癸卯学制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系统,是中国近代教育走向制度化、法制化阶段的标志。该学制明文规定教育目的是“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明显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故本题选B。3 单选题 卢梭认为,如果要在造就人和造就公民之间选择的话,他会选择造就人。这体现了()的观点。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生活本位论D.教育无目的论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以个人需

3、要为根本或出发点,强调以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需要为主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卢梭等人认为教育目的应该首先根据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自然需要来制定,因为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教育必须反对和拒斥现实社会对个人发展的干扰。人生来就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使这种本能不受社会影响而得到自然的发展。卢梭的主张体现了个人本位论的观点。故本题选A。社会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以社会需要为根本或出发点,强调以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主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有苟子、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泰纳、巴格莱、纳托尔普、孔德等。生活本位论主张教育要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或认为教育即生活本身,注重

4、的是使受教育者怎样生活,其代表人物是斯宾塞和杜威。教育无目的论由杜威提出,他认为“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4 单选题 纳托尔普指出:“在事实上个人是不存在的,因为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他生活于人群之中,并且参加社会生活。”纳托尔普的这种教育目的论属于()。A.个人本位论B.集体本位论C.个人和社会双本位论D.社会本位论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社会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以社会需要为根本或出发点,强调以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主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有荀子、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泰纳、巴格莱、纳托尔普、孔德等。故本题选D。5 单选题 近代以来,像夸美纽斯

5、倡导的泛智课程、斯宾塞根据功利主义原则设置的课程等,都属于()。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核心课程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学科课程是以文化知识为基础,从不同的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选出来的知识组织为学科的课程。近代以来,夸美纽斯倡导的泛智课程、斯宾塞根据功利主义原则设置的课程,都属于学科课程。故本题选A。活动课程是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活动为中心组织的课程。综合课程是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门或两门以上学科领域而构成的一门新的学科的课程。核心课程既指所有学生都要学习的一部分学科或学科内容,也指对学生有直接意

6、义的学习内容,要求围绕一个核心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是以人类基本活动为主题而编制的课程系统。6 单选题 现代课程理论认为,制约课程内容选择的因素主要包括()。A.知识、技能和情感B.难度、广度和深度C.社会、儿童和学科D.政治、经济和文化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课程反映了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要求,受一定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文化发展水平以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因此,社会、儿童和学科是制约课程内容选择的三大因素。故本题选C。7 单选题 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努力使课程计划与班级或学校实践情境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组织模式诸方面互相调整、改变,以促进双方彼此协调。这是课程实施的()。A.忠实取向B

7、.相互适应取向C.课程创生取向D.课程创新取向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课程实施的相互适应取向认为,课程实施过程是课程计划与班级或学校实践情境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组织模式诸方面相互调整、改变与适应的过程。故本题选B。8 单选题 通过老师的讲授和多媒体的辅助,坐在教室里的学生可以在课堂上遨游至外太空,了解宇宙奥秘;也可以穿越至千百万年前,认识远古人文。这种跨时空的知识获得主要体现了()。A.认识的简捷性B.教师的主体性C.师生的交往性D.认识的教育性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具有间接性、引导性和简捷性的特点。其中,认识的简捷性是指学生掌握知识的认知过程是简捷的、高效

8、的,是一种科学文化知识的再生产。题干中,学生通过教师的讲授和多媒体辅助等形式在教学中间接地去认识世界,在课堂上就可以遨游至外太空,穿越到千百万年前认识远古人文,这种跨时空的知识获得主要体现了认识的简捷性。故本题选A。9 单选题 小英报名参加了班主任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网课学习,她每天下午四点准时守在电脑前,边听老师讲解边记笔记。这种注意方式属于()。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不随意注意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根据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的程度,注意可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其中,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发生的注意。在智力活

9、动中进行实际操作是维持有意注意的重要手段。实际操作包括具体的肢体动作、记笔记、写提纲、做摘要和实际运算等行为。题干中,小英进行网课学习时边听老师讲解边记笔记,这种注意方式属于有意注意。故本题选A。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发生的注意。有意后注意也称随意后注意,是指事前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10 单选题 上课铃声响后,小赵依旧沉浸在课间关于世界杯的讨论中,七八分钟后仍不能专心听讲。这说明他()不好。A.注意的广度B.注意的分配C.注意的转移D.注意的稳定性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任务,主动把注意由一个对象或活动转移

10、到另一个对象或活动上的现象。题干中,小赵同学不能主动把注意力从课间关于世界杯的讨论转移到课堂中,说明他注意的转移不好。故本题选C。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所能清楚地把握的对象的数量。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或活动。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能够在一定时间内稳定在一定对象或活动上的特性。11 单选题 学生学习重力和重力加速度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的学习属于()。A.信号学习B.刺激一反应学习C.连锁学习D.规则或原理学习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加涅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把学习依次分成信号学习、刺激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

11、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八类。其中,规则或原理学习指学习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题干中,学生学习重力和重力加速度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的学习属于规则或原理学习。故本题选D。信号学习指学习对某种信号刺激做出一般性和弥散性的反应。刺激一反应学习指学习使一定的情境或刺激与一定的反应相联结,并得到强化,个体学会以某种反应去获得某种结果。连锁学习指学习联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一反应动作,以形成一系列刺激一反应动作联结。12 单选题 小王期中考试得了全年级第一,他很谦虚地把成功归因于运气好。小王的这种归因方式具有的特征是()。A.外部、稳定、可控B.外部、不稳定、不可控C.内

12、部、不稳定、不可控D.内部、稳定、可控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韦纳认为人们倾向于将活动成败的原因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运气(机遇)、身心状态、外界环境。同时,韦纳认为这六个因素可归为三个维度,即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内在性)、稳定归因和不稳定归因(稳定性)、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归因(可控性)。其中,运气属于外部、不稳定、不可控的归因。故本题选B。13 单选题 小明在学习化学元素“氢”时,总是忘记它的特性。于是他编了个顺口溜:“我是氢,我最轻,火箭靠我运卫星。”自此以后他对“氢”的特性便记忆得非常深刻了。小明采取的学习策略是()。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注意策略D.组织

13、策略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认知策略主要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其中,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编歌诀是精细加工策略中的一种,它主要是利用歌诀具有韵律、抑扬顿挫、朗朗上口的特点,帮助学习者把一些相互不联系或联系不多的材料很快地记下来。题干中,小明编了一个顺口溜来帮助自己记忆“氢”的特性,采取的学习策略是精细加工策略。故本题选B。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注意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为保持注意力指向重要信息所采取的策略。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

14、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策略。14 单选题 看到平常跟自己学习成绩差不多的小李在某次奥数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小王提醒自己下次也去参加奥数比赛,认为自己也必然可以获得一等奖。根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影响小王的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是()。A.个体的成败经验B.替代性经验C.言语劝说D.情绪唤醒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主要有个体学习的成败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劝说和情绪唤醒等。其中,替代性经验是指当学生看见替代者(与自己相似的人)成功时,就会增强自我效能感;相反,则会降低自我效能感。题干中,小王看到与自己成绩差不多的小李在某次奥数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15、认为自己也必然可以获得一等奖,这属于替代性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故本题选B。个体学习的成败经验是影响自我效能感最主要的因素。一般来说,成功的学习经验会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失败的学习经验则会降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言语劝说是试图凭借说服性的建议、劝告、解释和自我引导,来改变人们自我效能感的一种方法。情绪和生理状态也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形成。高水平的情绪唤醒和紧张的生理状态会使成绩降低而影响自我效能感。15 单选题 有的学生在考试过程中习惯慢慢地做题,用更多的时间进行思考以降低错误率。这些学生的认知方式属于()。A.场独立型B.冲动型C.沉思型D.同时型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认知方式是沉思型的学生

16、倾向于深思熟虑,用充足的时间考虑、审视问题,权衡各种问题解决的方法,然后从中选择一个满足多种条件的最佳方案,因而错误较少。题干中,学生考试时用更多的时间进行思考以降低错误率,其认知方式属于沉思型。故本题选C。认知方式是场独立型的学生在对客观事物做判断时,常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在认知方面独立于他们的周围背景,倾向于在更抽象的和分析的水平上加工信息,独立地对事物做出判断。认知方式是冲动型的学生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根据问题的部分信息或未对问题做透彻的分析就仓促做出决定,反应速度较快,但容易发生错误。认知方式是同时型的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采取宽视野的方式,同时考虑多种假设

17、,并兼顾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性。16 单选题 中学生小强每次考试时总是会反复核查自己是否填写好考号和姓名,如果不去核查,他就会异常紧张,尽管他明知道这一行为是没有必要的,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小强的行为表明他可能患有()。A.抑郁症B.焦虑症C.强迫症D.恐惧症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强迫症的表现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观念是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强迫行为是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强迫洗手、强迫计数、反复检查、强迫性仪式动作等。患有强迫症的人明知道反复出现的观念或行为是没有必要的,但就是控制不住,以至于影响了正常生活和学习。题干中,小强考试时总是强迫自己反复核查

18、考号和姓名,表明其可能患有强迫症。故本题选C。抑郁症是以持久性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焦虑症是以与客观威胁不相适合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恐惧症是以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惧怕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症。17 单选题 吴同学认为,自己做任何事情绝对不可以出错,对自己要求严苛,凡事必须尽善尽美,因此平时稍有失误就极度焦虑。他的心理辅导老师通过改变认知偏差来帮他克服这种焦虑:这种心理疏导方法是()。A.理性情绪疗法B.系统脱敏法C.强化法D.消退法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理性情绪疗法的理论要点是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引起的。

19、对于人们所持有的不合理的信念,韦斯勒等人曾总结出三个特征,即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极。其中,绝对化要求是指个体从自己的意愿出发,认为某件事一定会发生或一定不会发生,它通常与“必须”“应该”这类字眼连在一起,如“我必须尽善尽美”。题干中,吴同学认为所有事情都必须尽善尽美,说明其存在着绝对化要求的不合理信念,心理辅导老师通过改变认知偏差的方法来帮助其克服焦虑,是运用了理性情绪疗法。故本题选A。系统脱敏法是指当个体身体处于充分放松的状态下,让个体逐渐地接近其害怕或焦虑的事物,或是逐渐地提高此类刺激物强度,以逐渐降低个体的敏感性,从而减轻和消除他对该刺激物的恐惧或焦虑情绪的方法。强化法是指在某

20、一特定行为之后给予某一刺激,使该行为在以后更容易出现或使该行为发生概率得到提高的方法。消退法是指为了达到尽量降低某种不合适行为的发生频率或使该行为不再发生的目的,当该行为出现时,不给予注意、不给予强化的方法。18 单选题 某教师在教学生们电灯泡的工作原理时,给学生们介绍了爱迪生超乎常人的意志努力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这体现了()。A.启发性的教学原则B.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C.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D.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统一的教学原则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统一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又要结合知识、技能中潜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

21、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题干中的教师既传授了科学知识,又对学生进行了道德教育,体现了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统一的教学原则。故本题选D。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主动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19

22、 单选题 “5+2=0”的意思是五天的学校教育加上两天的家庭教育等于零教育。这表明应该贯彻的德育原则是()。A.长善救失原则B.知行统一原则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D.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教师在进行德育时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题干所述表明,如果来自学校的教育和来自家庭的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不一致,则效果为零,因此应该贯彻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的德育原则。故本题选C。20 单选题 马卡连柯指出,通过集体和教

23、师一道去影响学生,便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这符合德育原则中的()。A.因材施教原则B.依靠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C.疏导原则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是指教师在德育过程中要善于组织和教育学生集体,并依靠集体教育每个学生;同时又通过个别学生的教育来促进集体的形成和发展,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马卡连柯指出,教师要影响个别学生,首先要去影响这个学生所在的集体,然后通过集体和教师一道去影响这个学生,便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题干所述体现了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故本题选D。21 单选题 李老师经常考虑怎样组织教

24、学内容才能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跟得上教学进度等问题。这表明了李老师处于教师成长的()。A.关注生存阶段B.关注情境阶段C.关注生命阶段D.关注学生阶段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其中,关注学生阶段的教师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某些教学材料和方式不一定适合所有学生。题干中,教师考虑怎样组织教学内容才能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跟得上教学进度,说明李老师处于关注学生阶段。故本题选D。关注生存阶段的教师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最担心的问题是“学生喜欢我吗?”“同事

25、们如何看我?”“领导是否觉得我干得不错?”等。关注情境阶段的教师关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总是关心诸如班级的大小、时间的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C项为干扰项。22 简答题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发展学生智力和才能。 参考解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一般任务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为其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奠定基础;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的其他任务只有在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才能实现。题干所述的发展学

26、生智力和才能是教学的任务之一,但非首要任务。故题干说法错误。23 简答题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从任何一个方面都可以开始进行品德教育。 参考解析: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知、情、意、行,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但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等因素,德育的具体实施过程又具有多种开端。德育过程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使学生品德达到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因此,从任何一个方面都可以开始进行品德教育。故题干说法正确。24 简答

27、题课堂情境结构对课堂纪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教师对学生的控制上。 参考解析:错误。课堂情境结构对课堂纪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教师对班级规模的控制、课堂常规的建立以及学生座位的分配方面,而并不是表现在教师对学生的控制上。25 简答题学生的学习成绩好坏是由智力水平决定的。 参考解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学生的学习成绩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主要包括学生自身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环境因素和教师的指导等方面。智力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许多研究表明,智力与学生的学业成绩存在着中等程度的相关。但智力对学业成就并不具有决定作用。例如,罗森塔尔用于验证教师期望效应的实验就可以说明,智力对学习成绩并不具有决定性影响。故题干

28、说法错误。26 简答题简述教学过程中的教育性规律。 参考解析:教育性规律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遵循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并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思想品德等方面获得发展与进步。坚持教育性规律要注意以下几点: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为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奠定基础;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27 简答题简述贯彻德育的知行统一原则的基本要求。 参考解析:知行统一原则是指教师在德育过程中既要重视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

29、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贯彻此原则的基本要求如下。(1)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2)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促使他们在接触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加深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3)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4)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言行一致。28 简答题简述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参考解析:班集体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明确的共同目标。(2)一定的组织结构。(3)一定的共同生活准则。(4)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29 简答题简述课外活动的意义。 参考解析:课外活动的意义包括以下几点。(1)课外活动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获取新知识。(2)课

30、外活动是教师因材施教、青少年发展个性特长的广阔天地。(3)课外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4)课外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5)课外活动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30 简答题材料:唐老师是初一(1)班的数学老师,他想在课上尝试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上课开始时,他让班级里数学成绩位于中游的李娜在黑板上解一道比较难的数学题,向同学们演示她是如何解决问题的。李娜在黑板前认真解题时,张强同学一直在和他邻座的同学说话,破坏班级秩序。唐老师已经警告过张强一次,可是他仍然与别人说笑。唐老师为了不让他打扰李娜的演示和同学们的思考,就让他到教室角落里站一会儿,反思一下自己的行

31、为。一会儿,李娜解完题,唐老师表扬了她。当唐老师问还有没有其他同学愿意在黑板上解题时,许多同学都举起了手。问题:(1)试用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评析唐老师对张强同学课堂不良行为的处理。(12分)(2)请用所学的相关学习理论分析为什么许多同学都愿意在黑板上解题。(6分) 参考解析:(1)操作性条件作用是指有机体在某种情境中自发做出的某种行为由于得到强化而提高了该行为在这种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即形成了该反应与情境的联系。操作性条件作用包括强化、消退、惩罚等。其中,惩罚是指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撤销一个愉快刺激,那么以后在类似情境或刺激下,该行为的发生概率就会降低甚至受到抑制。唐老师

32、对张强的处理属于惩罚,有效制止了张强的不良行为,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但是,唐老师的做法也有不可取之处。惩罚的运用必须慎重,惩罚一种不良行为应与强化一种良好行为结合起来,方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也就是说,在惩罚时,最好选择一种替代反应进行强化,即指出正确的行为方式,在学生做出正确的行为后给予强化。唐老师只是对张强的不良行为实施了惩罚,并未对张强进行正确行为的强化,这样可能会导致张强以后继续出现这种不良行为。(2)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指学习者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从而获得某些新的行为反应,或已有的行为反应得到修正的过程。班杜拉认为强化有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三种形式。

33、其中,替代强化是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强化。材料中之所以有许多学生举起了手,愿意在黑板上解题,就是因为他们看到李娜被唐老师表扬而受到了替代强化。31 简答题材料:童佳学习认真、刻苦,成绩一直不错,然而在一次考试中,他的成绩不理想,成绩下滑很多,受到了老师的批评。为了缓解学习上的焦虑,童佳开始和同学玩起了网络游戏。开始只是完成作业后玩一个小时,后来发展为因为玩游戏而不完成作业。渐渐地,童佳学会了逃课去网吧。因为熬夜玩游戏,所以他在上课时总是精神萎靡,精力不集中,常常打瞌睡。后来,班主任注意到了童佳的问题,带他见了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心理辅导老师肯定了网络游戏可以令人放松娱乐,对生活

34、也有积极的作用,但是不能毫无节制地玩。因此,心理辅导老师帮助童佳将游戏时间进行规划,规定每周的时长,并将游戏时间安排在周末,要求他上学的时候不可以玩游戏,并且要接受家长和老师的监督。如果遵守规定,并且游戏时长减少,会得到奖励;如果违反了规定,则要接受惩罚。心理辅导老师同时建议童佳多参加学校的课余活动,让他将对网络游戏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方面。经过家长和老师的配合,童佳渐渐减少了玩游戏的时间,逐渐把精力投入学习。问题:(1)童佳的表现反映了什么心理问题,这种问题的常见表现是什么?(6分)(2)请结合材料分析心理辅导老师对童佳的建议涉及哪些心理辅导方法。(12分) 参考解析:(1)童佳的心理问题是网

35、络成瘾,网络成瘾是指由于过度或不当地使用网络而产生的一种难以抗拒再度使用网络的着迷状态。网络成瘾的主要表现: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上网,必须通过增加上网时间才能获得满足感;不能上网时感到空虚、失落;不愿与人交流、花很少时间参与社会活动及与他人交往,现实人际关系恶化,学业失败,社会活动减少;还常伴有躯体症状,如头晕、胸闷、憋气、心烦、紧张性兴奋、懒散等。(2)心理辅导老师运用的辅导方法有转移注意法,替代、延迟满足法,强化干预法。转移注意法是指学校或班级通过组织各类有意义的文体活动,让网络成瘾学生参与其中,从而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和降低他们对网络的迷恋程度的干预方法。材料中,心理辅导老师建议童佳多参加学

36、校组织的活动,进而转移其对网络游戏的注意力,运用的就是转移注意法。替代、延迟满足法。一方面,帮助网络成瘾学生培养替代活动吸引其注意力,并弄清他的上网习惯,然后使其在原来上网的时间里做其他事情;另一方面,了解网络成瘾学生的上网时间,将其上网总时间列表,纳入周计划,在可以控制的前提下,逐步减少学生上网时间,最终实现戒除学生网瘾的目标。材料中,心理辅导老师让童佳规划玩游戏的时长,并集中安排在周末,同时多参加其他活动,运用的就是替代、延迟满足法。强化干预法。在网络成瘾的干预中,一旦发现网络成瘾学生上网时间减少,立刻给予奖励、表扬或肯定性评价;一旦发现网络成瘾学生上网时间增加,立即给予适当的处罚。材料中,心理辅导老师让家长和老师监督童佳,如果童佳按照要求做,并减少了游戏时间,则进行奖励;如果违反了要求,则要接受惩罚,运用的就是强化干预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教师资格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