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冲刺提分卷.docx

上传人:江*** 文档编号:73188649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冲刺提分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3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冲刺提分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冲刺提分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冲刺提分卷.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冲刺提分卷1.【单选题】(江南博哥)下列化合物中同分异构体数目最少的是()A.戊烷B.戊醇C.戊烯D.乙酸乙酯2.【单选题】共价键、离子键、范德华力和氢键是形成晶体的粒子之间的四种作用力。下列晶体:Na2O2固态氨NaClSiO2冰干冰。其中含有三种作用力的是()A.B.C.D.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若含有离子键,则为离子晶体,不含有范德华力。所含三种作用力中必然包括氢键,固态氨和冰分子间存在氢键(还含有共价键、范德华力)。3.【单选题】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4mol气体A和2mol气体B发生反应:3A(g)+2B(g)4C(?

2、)+2D(?)。反应在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测得生成16molC,反应前后体系压强之比为5:4,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体A的平衡转化率大于气体B的平衡转化率B.物质D的聚集状态一定是气态C.平衡后升高温度,若平衡向左移动,则正反应的H0D.平衡后若减小该体系的压强,则平衡向左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增大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根据已知列三段式进行求解:4.【单选题】室温下,将1mol的CuSO45H2O(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降低,热效应为H1,将1mol的CuSO4(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升高,热效应为H2;CuSO45H2O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的:CuSO45H2O(s)=CuSO4(S)+

3、5H2O(1),热效应为H3。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H2AH3B.AHlAH3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根据题意,1mol的CuSO45H2O(s)溶于水的反应方程式可写为:CuSO45H2O(s)=CuSO4(aq)+5H2O(1)H1,1mol的CuSO4(s)溶于水的反应方程式可写为CuSO4(s)=CuSO4(aq)H2,则根据盖斯定律,CuSO45H2O(s)受热分解的热效应H3=H1-H2。根据题意,我们还可判断出H10,H2H1H2H2=H1-H3,H3H1+H2。故答案选B。5.【单选题】下列离子在稳定人体血液的pH中起作用的是()A.Na+B.HCO3-C.Fe2+D.Cl

4、-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HCO3-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符合题意。6.【单选题】下列教学目标属于“知识与技能”范畴的是()A.通过实验探究氧气的性质B.了解铁、铝与稀硫酸的反应C.感受化学对人类的伟大贡献D.能运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分析实际问题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通过实验探究氧气的性质”和“能运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分析实际问题”是“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范畴,“感受化学对人类的伟大贡献”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范畴。故本题选B。7.【单选题】下列属于传统化学教学媒体的是()A.标本B.电影C.电视D.投影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标本属于传统化学教学媒体。8.【单选题】化学作业设计的基本

5、原则不包括()A.目的性原则B.分类设计原则C.阶梯递进原则D.激励原则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本题考查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层次。化学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目的性原则、分类设计原则和阶梯递进原则。故正确答案为D项。9.【单选题】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进行纸笔测验时应把重点放在()A.对知识的记忆和重现B.解答习题的技能C.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掌握D.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及化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的认识与理解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运用纸笔测验,重点应放在考查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化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的认识和理解上,而不宜放在对知识的记忆和重现上;应重视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

6、知识、技能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单是强化解答习题的技能;应注意选择具有真实情景的综合性、开放性的问题,而不宜孤立地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测试。10.【单选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足量的Na2O2和Na2O分别加入酚酞溶液中,最终溶液均为红色B.实验室不用NaOH溶液制备Al(OH),是因为其会与Al(OH)3反应C.Si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能够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D.SO2和Cl2混合使用,将会有更强的漂白能力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Na2O2具有强氧化性,能漂白有色物质,所以将足量的Na2O2加入酚酞溶液中,Na2O2会将酚酞溶液漂白而导致最终溶液变为无色,A项错误。因为

7、Al(OH)3能与NaOH溶液反应,所以实验室不用NaOH溶液制备Al(OH)3,B项正确。SiO2不同于其他酸性氧化物,它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C项错误。SO2+Cl2+2H2O=2HCl+H2SO4,SO2与Cl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时,漂白能力为零,D项错误。11.【单选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相同条件下,等浓度的NariS和Na2s溶液,NariS溶液pH大B.反应NH3(g)+HCl(g)=NH4Cl(g)在常温下可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AHNaHS,A项错误。反应NH3(g)+HCl(g)=NH4Cl(g)在常温下可自发进行,说明HTS0,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则S0,

8、满足关系则该反应的H0,B项正确。在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负极,该电极被氧化,C项错误。保持温度不变,向稀氨水中缓慢通入CO2,随着CO2的增加,C(NH+4)逐渐增大,而温度不变,氨水的Kb=的值减小,D项错误。12.【单选题】下列关于高中化学课程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高中化学课程应体现基础性和实践性B.高中化学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物质世界的好奇心C.高中课程对于科学文化的传承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D.高中化学课程是一门自然科学课程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指出,“普通高中化学课程对于科学文化的传承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

9、的作用”,C项正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化学课程作为一门自然科学课程,具有基础性和实践性,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物质世界的好奇心,形成物质及其变化等基本化学观念,发展科学思维、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故A、B、D三项错误。13.【单选题】某化学教师在板书时画出了Fe2+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其主要采用的是()。A.宏观表征B.微观表征C.符号表征D.数学表征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化学学科的内容特点决定了化学学习中存在着三重表征,即宏观表征、

10、微观表征和符号表征。其中,符号表征是指符号在大脑中记载和呈现的方式,化学中的符号表征主要是指由拉丁文或英文字母组成的符号和图形符号在学习者头脑中的反映。因此,教师在板书时画出Fe2+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主要采用的是符号表征。14.【单选题】O2F2可以发生反应:H2S+4O2F2=SF6+2HF+4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B.O2F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C.若生成448LHF,则转移08mol电子D.氧气是还原产物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该反应中,S元素由-2价升高到+6价,被氧化,则H2S作还原剂;O元素由+1价降低到0价,被还原,则O2F2作氧化剂。由

11、方程式可知,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的比是4:1,A、B两项错误:C项不是标准状况下,且标准状况下HF为液态,不能使用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HF的物质的量,所以不能确定转移电子的数目,C项错误。O元素由+1价降低到0价,化合价降低,获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所以氧气是还原产物,D项正确。15.【单选题】W、X、Y、Z均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X和Z同族。盐YZW与浓盐酸反应,有黄绿色气体产生,此气体同冷烧碱溶液作用,可得到含YZW的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大小:WXYZB.X的氢化物水溶液酸性强于Z的C.Y2W2与ZW2均含有非极性共价键D.标准状况下,W的单质

12、状态与X的相同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盐YZW与浓盐酸反应生成黄绿色气体(Cl2),且此气体(Cl2)同冷烧碱(NaOH)溶液作用,可得到含YZW的溶液,则YzW为NaCl0,可推知Y、Z、W依次是Na、Cl、O;元素x和Cl同族,且原子序数在O、Na之间,则X为F元素。同周期元素从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则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XWZY,A项错误。HF为弱酸,HCl是强酸,B项错误。Na2O2中有离子键、非极性共价键,ClO2中只有极性共价键,c项错误。标准状况下,O2、O3和F1都是气体,D项正确。16.【单选题】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13、.Cu溶于稀硝酸:Cu+2H+NO-3=Cu2+NO2t+H2OB.(NH4)2Fe(SO4)2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制Fe(OH)2:Fe2+2OH-=Fe(OH)2C.用CH3COOH溶解CaCO3:CaCO3+2H+=Ca2+H2O+CO2D.向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制Al(OH)3:C02+AlO-2+2H2O=Al(OH)3+HCO-3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Cu溶于稀硝酸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3Cu+8H+2NO=3Cu2+2NO+4H2O,A项错误。(NH4)2Fe(SO4)2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NH+Fe2+4OH=Fe(OH)2+2NH3H2

14、O,B项错误。CH3COOH是弱电解质,不能拆开写,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CH3COOH=2CH3COO-+Ca2+H2O+CO2,C项错误。17.【单选题】电子表和电子计算器的电源通常用微型银一锌电池,其电极分别是Ag2O和Zn,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总反应式为Ag2O+H2O+Zn=Zn(OH)2+2A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g2O是正极,Zn是负极B.Zn是正极,Ag2O是负极C.工作时,电池负极区溶液pH增大D.工作时,电子由Ag2O极经外电路流向Zn极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根据总反应式可知,金属锌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作该电池的负极;氧化银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作

15、该电池的正极,A项正确,B项错误。负极区锌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小,则其pH减小,C项错误。该电池工作时,电子由锌极经外电路流向氧化银极,D项错误。18.【单选题】短周期元素A、B、C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三者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A与C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上下相邻,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A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A与C可形成共价化合物B.A的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大于C的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C.原子半径:ABSi,则A的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大于C的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B项正确。A为C元素、B为Mg元素、C为si元素,同周期元素从左往右原子半径逐渐

16、减小,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所以原子半径大小为MgSiC,即ACB,C项错误。A的最高价氧化物为CO2,CO2为分子晶体,B的氧化物为Mgo,Mgo为离子晶体,故B的氧化物的熔点比A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熔点高,D项正确。19.【单选题】在学习晶体类型时,教师将各种晶体的典型结构通过计算机三维动画展示。该教师的做法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哪一项功能()A.运用微观模拟,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B.使用实验录像,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C.综合信息网络,创新教学模式D.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对一些较复杂的抽象概念和理论,在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反

17、复认识过程中,形象思维始终起着重要的作用。微观动画的模拟促进了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例如,在学习晶体类型时,教师将各种晶体的典型结构通过计算机三维动画展示,可以使学生对抽象的晶体结构有清晰的认知,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故本题选A。20.【单选题】在T时,铬酸银(Ag2CrO4)在水溶液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6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T时,Ag2CrO4的Ksp为1xl0-8mol3L-3B.T时,X点有Ag2CrO4的沉淀物析出C.T时,在Y点和Z点,Ag2CrO4的Ksp相等D.在饱和Ag2CrO4溶液中加入K2CrO4不能使溶液由Y点变为X点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平衡曲线上的点

18、是沉淀溶解平衡的点,Ag2CrO4的溶解平衡方程式为Ag2CrO42Ag+CrO。由Ag2CrO4在水溶液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可知,当c(Ag+)=110-3molL-1时,c(CrO)=110-5molL-1,根据溶度积计算公式可知,Ksp(Ag2CrO4)=c2(Ag+)c(CrO)=(110-3molL-1)2(1X10-5molL-1)=110-11mol3L-3,A项错误。Z点为溶解平衡点,X点位于Z点的正上方,相对于Z点来说,X点和Z点的c(CrO)相等,但X点的c(Ag+)比Z点的大,相当于溶解平衡时增加Ag+的量,则溶解平衡向左移动,因此有Ag2CrO4的沉淀物析出,B项正确。

19、溶度积常数是温度的函数,不随其他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则T时,在Y点和Z点,Ag2CrO4的Ksp相等,C项正确。在饱和Ag2CrO4溶液中加入K2CrO4,此时Ag2CrO4仍为饱和溶液,温度不发生改变,点仍在图中曲线上移动,所以在饱和Ag2CrO4溶液中加入K2CrO4不能使溶液由Y点变为X点,D项正确。21.【简答题】高中化学萃取的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提问】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的衣服粘了油渍,常常用汽油擦洗,你知道为什么吗?【引入新课】这是利用了萃取原理,分离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时,我们用分液漏斗。环节二:讲授新课【展示讲解】分液漏斗的构造与使用原理。【

20、演示讲解】实验:教师边演示边讲解操作时的注意事项:分液漏斗使用前要验漏;振荡时要及时放气;上层溶液从上口倒出,下层溶液从下口流下。【提出问题】请尝试归纳什么是萃取、什么是分液?【得出结论】萃取是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两种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物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方法。分液是萃取后将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分开的操作。环节三:巩固提升【实验探究】给出药品:苯、溴水、蒸馏水、酒精,请学生分组进行萃取溴单质的实验,并汇报现象和结论,讨论萃取剂的选取标准。【得出结论】选取萃取剂的标准为:萃取剂与原溶液互不相溶;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要大于在原溶液中的溶解度;萃取剂与原溶液无反

21、应。环节四:小结作业【小结】萃取是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物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方法;分液是萃取后将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分开的操作。【作业】请尝试总结学过的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和适用范围。解释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生活中的事例利用了萃取原理?【板书设计】根据上述教学设计回答:(1)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什么?(8分)(2)碘和四氯化碳能用分液漏斗分离吗?(7分)我的回答:参考解析:(1)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萃取的操作方法。本课教师先通过直观展示分液漏斗,对分液漏斗的组成进行系统介绍,在此基础之上,教师边讲解边操作,对于学生容易忽略的细节,如分液的方法等加以重

22、点强调,学生通过细致观察进行实验表格的填写,并组织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出萃取以及分液的概念。在系统完整的操作理论指导下,让学生尝试用给定的药品及仪器设计实验,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再次进行巡视指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熟练掌握萃取的操作方法。(2)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的原理是两种不能互溶的溶液在一起后分层,密度大的在下方,密度小的在上方,下方液体可以从下口流出,待流尽后,上方液体从上口倒出,达到分液的目的,而碘能溶于四氯化碳中,故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22.【简答题】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有关问题:课堂教学是学科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将素质教育的思想观念落实为具体的教学操作行为,

23、是目前制约学科教学改革的主要因素。而教学模式是体现教育教学思想的一种教学活动操作系统,是教育教学思想在教学活动流程中的一种简明概括。它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中介,是实现特定教学目标的方案和策略,是创设不同教学情境的范型。因此,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给广大教师以示范,是当前深化素质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1)构成课堂教学模式的三要素是什么?(3分)(2)化学学科知识的逻辑结构包括哪几部分?(4分)(3)谈谈高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处理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的关系应注意什么问题?(6分)我的回答:参考解析:(1)任何一个完整、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都应该是由理论基础、教学程序和教学

24、策略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2)化学学科知识的逻辑结构主要是指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其逻辑顺序。(3)高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处理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的关系应注意:学生之间一起进行交流、合作;理科学科在形成学生知识体系、知识结构的过程中,一些重要原理、理论、规律都需要教师讲解;在实施新课程教学过程中,不同的模块需要不同的教学过程;课程改革不应该把原来的教学方式都否定了。23.【诊断题】已知,2CrO+2H+=Cr2O+H2O,Ba2+CrO=BaCrO4,利用酸碱滴定法可以测定Ba2+的含量,学生据此进行了实验。实验分两步进行:步骤:移取xmL一定浓度的Na2CrO4溶液于

25、锥形瓶中,加入酸碱指示剂,用bmolL-1的盐酸标准液滴定至终点,测得滴加的盐酸的体积为V0mL。步骤:移取ymLBaCl2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xmL与步骤I相同浓度的Na2CrO4溶液,待Ba2+完全沉淀后,再加入酸碱指示剂,用bmolL-1的盐酸标准液滴定至终点,测得滴加盐酸的体积为V1mL。滴加盐酸标准液时应用酸式滴定管,“0”刻度位于滴定管的_(填“上方”或“下方”)。BaCl2溶液的浓度为_molL-1,若步骤中滴加盐酸时有少量待测液溅出,Ba2+浓度的测量值将_(填“偏大”或“偏小”)。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回答两个问题。(4分)(2)写出正确的作答思路。(6分)(3)

26、分析学生可能做错的原因。(5分)我的回答:参考解析:(2)滴定管的“0”刻度位于滴定管上方。(3)学生做错问题的原因可能是不了解滴定管的刻度分布特点,将量筒等之前学过的玻璃仪器的刻度特点直接套用在了滴定管上。学生做错问题第一问的原因可能是不清楚测定Ba2+含量的原理,不知道Na2CrO4溶液的两个作用;学生做错问题第二问的原因可能是凭感觉判断实验误差,不会根据计算Ba“浓度的数学表达式判断实验误差。24.【案例分析】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案例:下面是某化学教师关于“钠的性质”的课堂教学实录片段。师:我们已经知道,钠是一种化学性质很活泼的金属,它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第三位。现在,请大家思

27、考这个问题“用钠单质能否顺利置换出硫酸亚铁溶液中的铁”。【板书】思考:用钠单质能否顺利置换出硫酸亚铁溶液中的铁?学生相互讨论,然后有些学生大声回答:“能!”(绝大多数学生表示出对这一答案的首肯)师:你们的答案是否正确呢?下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多媒体投影】第一组实验:在一个盛有小半杯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投入一块米粒般大小的金属钠(预先除去外皮和吸干煤油),待反应完毕后把所得溶液与另一个小烧杯中的硫酸亚铁溶液相混合。认真观察现象并作翔实的记录,把实验记录抄到黑板上。第二组实验:在一个盛有大半杯硫酸亚铁溶液的小烧杯中投入一块米粒般大小的金属钠(大小与第一组相当,预先除去外皮和吸干煤油)。认真观察现

28、象并作翔实的记录,把实验记录抄到黑板上。第三组实验:在一个盛有大半杯硫酸铁溶液的小烧杯中投入一块米粒般大小的金属钠(大小与第一、二组相当,预先除去外皮和吸干煤油)。认真观察现象并作翔实的记录,把实验记录抄到黑板上。师:下面请6名同学到讲台上来和老师一起进行实验。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同学们纷纷举手、跃跃欲试,最后大家一起选出了6名学生。教师把这些学生分成三组,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分组实验。当所有的实验现象都出来时,整个教室沸腾了,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还未等教师喊开始,学生们已经迫不及待地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最后,学生们自然而然地得出了正确的结论。问题:(1)通过小组实验,学生可得出怎样的结论?(

29、4分)(2)请结合上述案例说明该教师的教学过程体现了怎样的课程理念。(8分)(3)案例中,该教师采用了怎样的教学方法?使用该教学方法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8分)我的回答:参考解析:(1)通过小组实验,学生可得出如下正确结论:当把钠单质投入硫酸亚铁溶液中时,钠单质首先跟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再跟溶液中的硫酸亚铁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沉淀,氢氧化亚铁沉淀在氧气的氧化下最终变成氢氧化铁沉淀。(2)该案例中,教师的教学体现了如下的新课程理念。课程标准倡导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化学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该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出错时,并未直接告知学生答案,而是采取实验探究的方法,让

30、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的答案。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培养了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体现了以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的课程理念。课程标准倡导真实问题情境的创设,开展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重视教学内容的结构化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案例中,教师利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自行探究“钠单质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的实质”,体现了重视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的课程理念。(3)案例中,该教师采用了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对某一问题通过实验探索,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运用实验探究法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选择

31、主干知识或问题点作为探究内容;精心设计,充分准备,使实验具有探究性;分组实验与演示实验相结合,解决时间紧张的问题;指导学生做好探究活动,进行表达和交流。25.【教学设计】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师生小结】略。【问题情境2】Fe2+被O2氧化为Fe3+,体现了Fe2+的什么性质?除了O2,还有哪些物质可以氧化Fe2+?若要实现从Fe3+转为Fe2+的变化,需要加入什么物质?【学生实验2】Fe2+与Fe3+的转化,按照教材P61科学探究进行实验,观察与记录实验现象。【问题情境3】结合实验探究的现象,思考与讨论:Fe3+与铁粉充分反应后的产物是什么?如何证明?回忆前面有关Fe2+的实验,为什

32、么用Fe与稀硫酸制备FeSO4溶液,并保持铁过量?实验中如何判断Fe3+已充分反应?反应不充分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师生小结】略。【问题情境4】学生课后思考与讨论通过学习我们知道,Fe2+和Fe(OH)2中+2价的铁均易被氧化。根据所学的知识,思考:利用FeSO4溶液和NaOH溶液时,如何通过实验条件的控制,制备较纯净的Fe(OH)2白色沉淀?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铁的化合物”这一教学片段的有关任务:(1)试确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4分)(2)说明本节课的教学策略。(4分)(3)请对本课内容进行板书设计。(4分)(4)请对本课内容设计导人。(10分)(5)请写出氢氧化铁、氢氧化亚铁的制备与检

33、验Fe3+的实验步骤。(8分)我的回答:参考解析:(1)a了解铁的氧化物和铁的氢氧化物的物理性质。b初步掌握铁的氧化物和铁的氢氧化物的化学性质,通过对灰绿色沉淀成因的分析,认识+2价铁的化合物易被氧化的性质。c.知道溶液中Fe3+的检验方法。d.知道Fe2+与Fe3+之间能够相互转化,能从氧化还原的角度分析转化发生的条件。a.初步学会从物质分类和氧化还原的角度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b.通过对铁的化合物氧化还原性的预测,初步学会用氧化还原反应理论研究物质的氧化还原性。c.通过对铁的化合物实验演示与探究活动,初步学会通过实验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思路和方法。d.通过对“氢氧化亚铁制备”实验条件的思考与交

34、流,初步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a.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品质。b体验学习过程中新旧知识的衔接和运用,逐步培养主动运用知识、迁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2)运用分类的方法,根据物质所属类别(金属氧化物、碱、盐)预测物质性质。整合实验过程,设计问题情境进行引导、启发式教学。本节课安排了3个实验,氢氧化铁与氢氧化亚铁的制备、Fe3+的检验以及Fe2+与Fe3+的转化。相对而言,本节课实验的内容较多,而不管是Fe(OH)2的性质或是Fe2+与Fe3+的转化,均涉及+2价铁元素的还原性这一特点,以及都使用到Fe2+溶液。为此,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通过把“Fe(OH)2的制备与性质实验”

35、“Fe3+的检验”“Fe2+与Fe3+的转化”三个实验进行整合,同时设计几个问题情境。以起到优化课堂效率,形成知识系统的作用。同时,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与思考,发挥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3)板书设计(4)利用问题引入课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学校红墙上红色油漆中的红色物质是什么?红砖为什么呈现红色?(5)实验步骤: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2mLFeCl3溶液,另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2mL新制FeSO4溶液(在大烧杯中加入铁钉与稀硫酸反应得到,并保持Fe与H2SO4反应不断进行,放在公共药品台上,学生自行取用)。先往两支FeSO4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和KSCN溶液(动作要迅速),观察与记录现象,再往两支FeCl3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和KSCN溶液,观察与记录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试题库答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