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化学学科知识与能力》模拟真题.docx

上传人:江*** 文档编号:73188642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9.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化学学科知识与能力》模拟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3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化学学科知识与能力》模拟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化学学科知识与能力》模拟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化学学科知识与能力》模拟真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化学学科知识与能力模拟真题1.【单项选择题】(江南博哥)已知在25,101kPa下,1gC8H18(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840kJ热量,表示上述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C8H18(1)+125O2(g)=8CO2(g)+9H2O(g)H=-4840kJmol-1B.C8H18(1)+125O2(g)=8CO2(g)+9H2O(1)H=-55176kJmol-1C.C8H18(1)+125O2(g)=8CO2(g)+9H2O(1)H=+55176kJmol-1D.C8H18(1)+125O2(g)=8CO2(g)+9H2O(1)H=-4840k

2、Jmol-1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在25,101kPa下,1molC8H18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为4840kJgX1149=55176kJ。在判断热化学方程式时应注明以下几点:标明各物质的状态,A项中H2O的状态标错,A项错误。标明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H0表示反应吸热,H0表示反应放热,C项错误。热量值要与化学计量数相对应,B项正确,D项错误。2.【单项选择题】1200下,天然气的脱硫工艺中会有以下反应发生:A.B.C.D.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3.【单项选择题】25时,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B.C.D.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4.【单项选择题】A.正

3、反应速率加大,逆反应速率变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正反应速率变小,逆反应速率加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变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变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5.【单项选择题】对已达化学平衡的下列反应:2X(g)+Y(g)2Z(g),减小压强时,对反应产生的影响是()A.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逆反应速率减小,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该反应正方向是体积减小的反应

4、,减小压强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逆向移动,故本题选C。6.【单项选择题】绿色化学对于化学反应提出了“原子经济性”(原子节约)的新概念及要求。理想的原子经济性反应是原料分子中的原子全部转变成所需产物,不产生副产物,实现零排放。下列几种生产乙苯的方法中,原子经济性最好的是(反应均在一定条件下进行)()A.B.C.D.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按题意,理想的原子经济性反应是原料分子中的原子全部转变成所需产物,不产生副产物,实现零排放。然后根据题给的各选项,观察反应物中所有原子是否都转化成了所需产物,从而确定答案。A、B、D三选项中的反应分别有HCl、H2O和HBr生成,不符合“原子经济性”的要求。7

5、.【单项选择题】下列属于化学实验的认识论功能的是()A.能创设生动活泼的化学教学情境B.能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C.能为学生检验化学理论、验证化学假说提供化学实验事实D.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按照化学实验论的观点,化学实验具有以下认识论功能:一是化学实验是引发化学教学问题,提出化学教学认识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二是化学实验能够克服人的生理限制,提高人自身的感觉能力和分辨能力,能够在严格控制外界条件下去变革物质的变化过程,从而丰富人的感性认识内容;三是化学实验能够超越生产实践的局限性,走在生产实践的前面,直接推动化学科学理论的研究,是化学理论赖以产生的基

6、础,又是化学理论运用于实践的桥梁和中介,使化学实验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直接现实性,能够为学生检验化学理论、验证化学假说提供化学实验事实,是检验化学科学知识真理性的标准。故本题选C。8.【单项选择题】教师在描述物质的“溶解性”和“溶解度”这一内容时,可以根据的思想是()。A.物质结构决定性质B.量变与质变的关系C.一般与特殊的关系D.定性与定量的关系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物质的“溶解性”是定性描述,物质的“溶解度”为定量描述。故本题选D。9.【单项选择题】科学家经过不断的科学实验,初步获得了室温下水可以变成冰,不导电的塑料通过加入添加剂也能导电等科学认识。这说明()A.科学实验是人们获得认识的唯

7、一途径B.科学实验是人们获得认识的一个重要来源C.科学实验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D.科学实验是认识的最终目的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科学实验是人们获得认识的一个重要来源。10.【单项选择题】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蛋白质溶液中加入(NH4)2SO4溶液可提纯蛋白质B.重金属盐使蛋白质变性,所以吞服“钡餐”会引起中毒C.温度越高,酶对某些反应的催化效率越高D.任何结构的蛋白质遇到浓硝酸都会变成黄色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蛋白质中加入(NH4)2SO4溶液属于盐析,可提纯蛋白质,故A正确。吞服“钡餐”不会引起中毒,硫酸钡不溶于水,故B错。酶的催化效率不是温度越高越好,故C错。含有苯环的

8、蛋白质遇到浓硝酸才会变成黄色,故D错。11.【单项选择题】下列物质中,只有非极性共价键的是()A.H2B.NaClC.NaOHD.H2S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非极性共价键存在于同种原子之间,因此答案为A。氯化钠晶体中存在的是离子键,氢氧化钠中存在离子键和极性共价键,硫化氢中存在极性共价键。12.【单项选择题】化学史中许多科学家创建的理论对化学的发展起到重大作用。下列有关科学家及其创建理论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拉瓦锡阐明了质量守恒定律B.道尔顿创立了分子学说C.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D.勒夏特列发现了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实验证明了化学中的质量守恒定律,

9、A项正确。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道尔顿创立了原子学说;意大利化学家阿伏加德罗创立了分子学说,最早提出了分子概念,B项错误。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C项正确。法国化学家勒夏特列发现了化学平衡移动原理,D项正确。13.【单项选择题】化学探究实验的活动主体是()A.老师B.学生C.师生共同探究D.老师带领学生探究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学生是化学探究实验教学的主体。14.【单项选择题】探究法是常用的化学教学方法,它属于()A.第一层级B.第二层级C.第三层级D.第四层级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以语言文字为主要传递媒介的教学方法属于第一层级;以化学实验、实物为主要媒介的教学方

10、法属于第二层级;新的综合方法,如发现法、探究法、启发法、单元结构教学法、程序教学法等属于第三层级。15.【单项选择题】“一个坏的老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老师教人发现真理”体现的教学原则是()A.启发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题干的描述是启发性原则的具体体现。16.【单项选择题】初中化学课程评价既要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又要有利于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下列不符合上述评价理念的是()。A.统一评价标准,进行定量评价B.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并重C.学生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D.评价目标多元化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进行化

11、学教学评价时,应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并重,强化评价的诊断与发展功能:注重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故本题选A。17.【单项选择题】当前各种类型的化学竞赛的考试主要是()考试。A.形成性B.诊断性C.终结性D.学能倾向性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学能倾向性考试是以考查学生能力发展倾向,对某一学科的学习是否特别有前途、有效果为宗旨的考试。18.【单项选择题】化学新课程的课程目标体系包括()A.两个维度B.三个维度C.四个维度D.五个维度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课程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19.

12、【单项选择题】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学的内容、方法、进度等要适合学生的认知顺序和心理发展顺序,使学生能接受,但又有一定的难度,需努力掌握。这体现的教学原则是()A.量力性B.巩固性C.因材施教D.启发性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量力性原则又称可接受性原则。要求教学的具体任务、教学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要符合学生一定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知识水平,同时又鼓励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不断提高知识水平和能力。20.【单项选择题】初中化学教材编写有以下哪些建议()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现实中取材教材编写要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选取适当的题材和方式,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提供多样化的实验内容,注重学

13、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的组织必须体现科学方法的具体运用在教材编写中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编写配合新教材使用的教师手册发掘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有用素材重视对化学实验室的建设和投人A.B.C.D.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初中化学教材编写有以下九条建议: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现实中取材;教材编写要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选取适当的题材和方式,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提供多样化的实验内容,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的组织必须体现科学方法的具体运用;在教材编写中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化学概念要体现直观性、关联性和发展性的特点;习题类型要多样化,应增加开放题和实践题的比例;教材编写要

14、有利于发挥教师的创造性。题干中前六条都是,后三条属于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21.【简答题】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有关问题。新课程改革以来,针对原有化学课程与教学存在的问题,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中学化学的教学要由“知识为本”的教学转向“观念为本”的教学。化学基本观念是个体在系统学习化学课程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对化学的总体看法和概括性认识,具有超越知识的持久价值和广泛的迁移作用。在学校教学中,化学基本观念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来自学生对化学学科知识的反思概括,例如元素观;二是来自学生对化学探究过程、学习方法的反思,例如分类观;三是来自学生对化学科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的认识与反思。问题:(1)在中学学段,学

15、生应该形成哪些化学基本观念(至少写出三种,已给的两种除外)?(3分)(2)简述“分类观”的含义,并举例说明在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形成分类观。(10分)我的回答:参考解析:(1)学生在中学阶段的化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基本观念主要包括:微粒观、能量观变化观(结构观等其他化学基本观念也可)。(2)分类观是指在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过程中,遵照物质变化的规律对研究对象的特点进行系统、规律性的思维导向。分类观对于学生的学习有如下作用:一是可以促进学生在认识某种物质过程中自觉地对物质进行分类,二是可以通过联想其他物质间的联系,同时运用化学这门科学的思维形式来对物质世界有更深入的认识,进而促进学生对物质世界的变化

16、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如下的方式帮助学生形成分类观:巧妙地将“分类观”的思想融合到日常的教学之中。例如:在化合价的学习过程中,对于学生化合价的记忆,可以一改以往直接将化合价顺口溜给出,让学生去背诵的方式。课堂上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先对化合价进行分类整合,再分组去编写顺口溜。通过这一学习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分类意识和能力,也帮助学生高效地记忆了化合价。改变传统的单元复习模式,在加强分类观指导的前提下,将单元知识的梳理复习交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设计题目,能从典型题目出发,引导学生进行分类观思想的培养。例如:对于气体制取和收集装置的复习,可设计如下一题:小明同学在

17、实验过程中,将一种固体和一种液体混合,发现有气泡冒出。a请你根据这一现象,猜想该固体和液体可能的组合有哪些?b根据你的猜想,选择出合理的装置制取和收集该气体。此题能有效训练学生对于固体与液体间反应的分类能力。教师在讲解过程中,也可以引导学生从分类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在课堂上能坚持不懈地进行这类分类观的教学,学生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的自我学习能力就慢慢得到了发展。善于整合相关知识,及时将课本前后知识进行科学的串联,使学生对于相关知识能融会贯通。例如:当讲到物质构成的奥秘时,学生对于分子、原子、元素的概念有了较深的理解,初步掌握了化学式的书写。在这个时候,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再次对纯净物的简单

18、分类进行一次深入的探讨。这对学生在物质分类网络的架构方面是有很大帮助的。22.【简答题】某化学学习小组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实验。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在实验中,有部分同学在氯化亚铁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后,就出现了血红色,可能的原因是什么?(3分)(2)在配制氯化铁溶液时,由于实验员失误,可能导致溶液中含有少量的Fe2+,如何检验是否有少量Fe2+的存在?(3分)(3)作为教师,在进行实验探究教学时,应注意哪些方面?(6分)我的回答:参考解析:(1)可能的原因是氯化亚铁溶液中的Fe2+被氧化,Fe3+与KSCN反应显红色,若实验中出现红色,说明有Fe3+,所以可能是这些

19、同学的溶液已经发生了变质。(2)可向此溶液中加人酸性高锰酸钾,由于高锰酸钾与Fe2+反应,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则说明含少量Fe2+的存在。(3)实验探究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应用已学过的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来探索化学概念或规律,从而获得知识的方法。在实验探究过程中主要注意以下问题:指导学生做好实验方案设计;指导学生做好探究;指导学生做好表达交流;对学生的探究做好总结。23.【诊断题】某教师在一次测试中,设计了如下简答题,测试学生知识理解能力:【试题】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的原因是什么?有超过半数学生认为是“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导致其可灭火。试回答下列问题:(1)灭火的原因是什么?(3分

20、)(2)二氧化碳灭火的原因是什么?(3分)(3)分析学生出错的原因是什么?(9分)我的回答:参考解析:(1)灭火是依据燃烧的条件来逐一实现的:移除可燃物;隔绝空气;使温度降低至着火点以下来达到灭火的目的。(2)因为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并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可用来灭火。(3)学生对二氧化碳灭火的原理理解不透彻。不可燃、不助燃的气体不一定能够灭火,密度必须比空气大,从而能隔绝氧气使火焰熄灭。24.【案例分析题】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案例:学生在物理中已经学习过分子和原子,教师让学生交流讨论目前对分子和原子的了解信息有哪些,学生经过思考、交流后,回答内容大致包括三大点:离得很远可以闻到花香,

21、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例如,往热水中放些糖,过段时间整杯水都变甜了。两个铅块放在一起久了,会融在一起。回答结束后,教师带领学生做了3个实验。实验1: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酚酞。实验2: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氨水,再加入酚酞。实验3:用一个大的玻璃罩罩住两个小烧杯,其中一个烧杯中放浓氨水,另外一个烧杯中放酚酞溶液。然后师生共同总结出: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以及分子之间是有间隔的。有同学问:为什么用大玻璃罩罩住两个小烧杯,其中一个变色,另外一个不变色?教师建议学生课下查阅资料。(1)分析“分子和原子”这部分内容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6分)(2)该教师做的三组实验的作用分别是什么?用到了什么样

22、的科学方法?(6分)(3)该教师的教学体现了什么样的教学理念?(8分)我的回答:参考解析:(1)“分子和原子”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是在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基础上,由宏观世界转向微观世界的开端。通过“分子和原子”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微观世界有所了解,它既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又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对今后学生学习化学方程式、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起着重要的作用。(2)实验1的作用是说明水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实验2的作用是说明氨水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实验3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放酚酞溶液的烧杯中的液体变为红色,通过观察实验3的实验现象,可以分析得出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性质。以上实验探究过程中用到了实验、对

23、比、分析、归纳、抽象等科学方法。(3)该教师的教学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理念。化学教学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案例中的教师在进行实验探究时,探究活动面向全体学生,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究中去。化学教学要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注意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案例中的教师在教学前先让学生回忆了物理中已经学过的分子和原子,注意与其他学科联系进行教学。以科学探究为突破口,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放在重要位置。案例中的教师采用了实验探究活动,可以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25.【教学设计题】下面是某初中化学教师讲授“化学式与化合价”的教学片段。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_。(3分)(2)2H2代表_。(3分)(3)这位老师采用了哪种课堂组织形式?(6分)(4)以该教师的教学为例,说明化学概念对发展学生科学素养具有哪些作用。(8分)我的回答:参考解析:(1)0。(2)两个氢分子。(3)这位老师的课堂组织形式主要采用了小组合作形式。(4)化学概念本身就是一种科学素养,它使学生把握住化学学习的基础,为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的本质提供前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试题库答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