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概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心理学概要.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发展心理学什么是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系统发生发展的过程和个体心理与行为发生发展的规律的科学。广义的发展心理学,包括比较 心理学和民族心理学;狭义的发展心理学包括婴幼儿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少年心理学、青年心理学、中年心理学和老年 心理学.1、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描述儿童发展的普遍行为模式2)解择和测量个别般异3)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4)探究不同的外在环境对心理发展的膨响(5)提出帮助与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行为模式: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现实的心理发展水平,它包括外显的行为特质,也包含内隐的 心理特征。4,动作的发展规律:(1从上到下(2)由近及
2、远(3)由粗到细5、 语句发展:单词句一一双词句一一简单句、曳杂句6、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设计时间对象横断研究同一时间(一段很短的时间)不同年龄组纵向研究较长时间(一段很长的、持续的时间)同一群体7、 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1) 成熟势力说成熟势力说简称成熟论,其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格。他认为,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都是按法因规定的顺 序有规则、有次序地进行的。(2) 行为主义观行为主义发屣观认为发展是行为模式和习惯的逐渐建立和复杂化-(3) 生的观点他认为心理的本质就是行为,发展是行为模式和习惯的逐渐建立和复杂化,一切行为都是刺激、自然经验.主要是通过与外界物理环境的接触而获得的知
3、识.c、社会经验。指社会相互作用和社会传递。主要有语言、教育和社会生活等。内在因素:陆者认知能力的发展,儿童逐渐脱离自我中心思维,在评价道德情境时会考虑更多的信息,能够理解到他人和臼 己有不同的观点.从而促进道福判断从他律向自律的转化.外在因素:班若年龄增长,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儿球会把自己的观点同他人的进行比较,从而认识到自己的观点有别于他人 的观点,对他人的观点也可以提出疑问和更改意见。这使得儿童摆脱权威的束缚.促进道德判断从他律向自律转变73、角色扮演儿童在道德问题的决策情境中,与他人交流观点,了解他人的感情和动机,从他人的角度上.来思考问题,74、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模型观点儿童道德认知
4、的发展遵循三个可预测的水平,分别为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 在前习俗水平,道德推理的前提是个体必须服务于自己的需要; 在习俗水平,道馅推理的基础是社会系统必须基于法律和规章:在后习俗水平,道德推理所基于的假设是每个人的价值、尊严和权利必须维持; 每个水平包括两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可划分为两个成分:社会观点和道德内容.方法两难故事发展阶段及表现水平和阶段社会观点道德内容前习俗水平(银务于自己的需要)阶段1他律道德儿童倾向于自我中心,认为别人的想法和自己的一样. 不能考虑他人的观点道德评价绝时化。道修规则只能由权威制 定,而且必须遵守阶段2个人主义,工具性目 的和交换儿氽理解他人有不同的需
5、要和观点,但不能设身处地 站在别人的立场看问题当道德符合自身利益时才是有价值的。习俗水平(塞于法律和规黔阶段3人际遵从儿童可以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认为两人间的共识 比个人利益更重要集中于遵从大多数人认为正确的行为。遵 守规则是为了让在意的人恢优自己.阶段4法律和秩序从维持社会系统的角度来理解道德。个人需要没有维 持社会秩序重要道德的基础是泮守法律和履行费任。规则 适用于每个人,规则也是解决人际冲突的 正确途径。后习俗水平(每个人的价值、尊严和权利必须维持)阶段5社会契约人们可以采择社会系统内所有个体的观点,并非每个 人都与自己的观点或价值取向一致.道馆的基础是保护每个人的人权.法律是 用来保
6、护而不是限制人们的自由,可适时 改变。有害行为即便不是非法的,也是不 对的.阶段6普遍的伦理原则从个人原则公道性的角度来理解道德决策。每个人都 有其个人价值,理应受到尊或在超越法律之上有普遍的道德原则。生命 的意义高于一切。下列表格所列内容便于理解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水平阶段特点1的习俗道钝个体必须服务于自己的需要阶段1他律道德以惩罚与服从为定向阶段2个人享乐主义以行为的功用和相互涡足需要为准则2习俗水平社会系统必纳基于法律和规章阶段3人际遵从以人际和谐为准则,也称为“好孩子”取向阶段4法律和秩序以法律和秩序为准则3后习俗水平每个人的价值、尊严和权利必 须维持阶段5社会契约以社会契约为准则,
7、可适时修改阶段6普遍的伦理原则以普通的伦理原则为准则75、社会学习理论如何看到儿童的道德发展(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儿童的道第发展和其他行为一样,都是社会学习的产物,可以通过模仿榜样和观察模式而习得.观察 学习分为两种:(1 )直接的模仿和反模仿.即儿童受到榜样影响,当时或以后在环境有利的条件下更制榜样的行为,这是直接的模仿: 或者足儿童观察到榜样的行为与结果,作为种教训接受下来,以后知道自己不准做这类事,这是直接的反模仿。模仿或者反 模仿并不限于某个具体行为,也可以是一类行为。(2)抑制和抑制解除。如儿童看r持械杀人的影片后,对弟妹不再友好九 常常大发脾气。这个儿童虽然没有刻意模仿 电影里
8、的行为,但恢复了以前习得的同类行为。在这种情况卜,原先受到抑制的攻击行为被解除抑制。同样,他人的行为后果 可以抑制儿童产生同类行为。76、观察学习分两种:(1)直接的模仿和反模仿(2)抑制和抑制解除77、替代强化:别人所受到的惩罚或强化会影响儿童去学习或抑制这种行为78、自我强化:个体已经建立了自己内部的行为准则,当行为符合这个准则时,就奖励自己:违反规则时,就惩罚自己。这种 自我调节的模式无需依靠外界的强化79、婴儿期的亲社会行为一一分享,表现为(1)指向玩具或举起玩具以吸引父母的注意(2)将玩具递给父母(3)将玩具递给父母并与父母起玩80、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因素认知情感因素1、观点采
9、择能力得到发展:H、社会观点来择:b、情感观点采择2、道德推理能力得到发展3、儿童移情能力发展1、自我概念发展社会文化因素文化差异集体主义文化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优于个人主义文化强化言语强化的效果优于实物强化成人对利他行为的倡导和榜样行为81、社会观点采择:识别他人的想法、意图和目的82、佶感观点采样:识别他人的情感体验83、移情:体验他人情绪情感的能力84、攻击:导致另一个体受到受害的行为85、攻击行为的分类(1)情感性攻击和工具性攻击(2)敌意性攻击(指向人)和攻击性攻击(指向物)(3)个人推动的攻击和社会推动的攻击(4)身体攻击和言语攻击(5)内隐攻击和外显攻击(6)反应性攻击和主动性攻击
10、86、攻击行为的发展理论提出者理论观点劳伦茨习性学攻击是人类和动物的一种本能,攻击的驱力来自内部,与外界刺激无关。防着个体攻击的 能量不断积累,必须借助r攻击行为或暴力活动得以周期性地释放。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儿生的攻击是一种习得的社会行为。学习过程包括4个机制:(1)获得机制:观察学习和直接学习:(2)启动机制:消极事件启动、诱发性启动和榜样启动;(3)保持机制:外部强化、不恰当的惩罚和替代行强化:(4)自我调节机制:自我观察、自我判断和自我反应。道奇社会信息加工模型个体从面临某一社会线索到做出攻击反应的整个信息加工过程包括:1、译码过程(收集信息”2、解择过程(解理信息);3,寻求反应过程:
11、(考虑可选择的反应)4、反应决策过程:(选择反应)5、编码过程(执行反应)。87、请回答儿童攻击行为的年龄变化特征?(1)学前期无缘无故发脾气的现象公不断减少,4岁之后就比较少见了.(2)对攻击和挫折的报发性反应在儿童3岁后急剧增加。(3)攻击行为的缘起随年龄而变化。(4)攻击行为的形式也随年龄而变化。(5)攻击性行为的发生频率会随年龄增长而减少。88、如何减少儿童的侵犯行为?(1)宣泄法(2)消除强化源(3)创造非攻击性的环境(4)认知训练(移情训练、问题解决技能)89、试分析儿童学习动机的成份,并概述其发展趋势?(1)归属与爱的需要占重要地位,随年龄增长而由强变弱、由教师传向同伴:(2)认
12、知需要始终占主要地位,有随年龄增长而增长的趋势,由对学习过程的兴图向学习内容的兴趣过渡、由不分化到分化(三 年级人由具体到抽象、由狭窄向广泛地变化.(3)自我提高的需要是通过自己学习的成功,获得社会承认的某种地位的学习需要.这种需要是从中年级开始出现,并逐步成 为人一生中最为重要的学习需要.自我提高的学习需要的发展与儿童对学习的社会意义的认识水平有直接联系。90、简述小学儿童对权威态度的发展特点4岁以前将权威的要求看成自己的需要;(8) 5 7岁的儿童将权威看成是“必须服从的内在权力”;$岁儿童将权威看成一种相互关系,即自己必须服从权威,而权威也对自己有所帮助:(9) 9岁时开始认识到权威与地
13、位低的人有一样的权力,具有一种相互的关系:(10) 11-1 2岁时,开始考虑权威是在致基础上.建立的,与情境有美,而不是在什么方面都是权威。91、简述儿童自我评价发展的特点?(1从轻信成人的评价到自己独立评价:(2)从对外部行为的评价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3)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到比较细致的评价:(4)从带有极大主观情绪性的自我评价到初步比较客观的评价.92、中学生自我体验的发展?(1)出现成人感。a、成人麒是指中学生感到自己已经长大成人,渴望参与成人的活动,要求独立,希里得到白算的体验.b、具体行为表现:凡事不再征求成人的意见,自己开始做主了;自己的心扉也不再向成人做开丁,有了自己的小秘密;希
14、 果与他人建立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即平等的人际关系:反感成人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监视:出现了抗拒心理和行为.(2)自尊感增强.a、中学生希望别人尊亚自己,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可,并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一定的地位.b、当社会评价与个人需要相一致时他们的自尊需要得到满足,并容易出现沾沽向喜.c、当社会评价与个人需要不一致 时,他们的自尊需要得不到满足,就容易出现自暴自弃。(3)出现自卑感.a、自卑.感是指一种轻视自己、不相信自己、对自己持否定态度的一种自我体验。b、自卑感在初中阶段西芽。行为表现主要有丧失独立性、缺乏自强不息的精神、掩饰自己的行为。93、试举例说明同伴关系对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积极作用?同伴
15、关系是种相互平等的关系,在初中阶段,知心朋友对其心理发展的影响就比父母、师长的要大。同伴关系对中学 生心理发展有以下积极作用:(1)给他们以稔定撼和归屈感:(2)给他们以健康的娱乐场所:(3)使他们获得社交经脸:(4)使他们提高自己的宽容能力和理解能力;(5)给他们提供学习社会交往技术的机会:(6)给他们提供发展社会洞察力的机会(7)发展他们对集体的忠诚心:(8)使他们获得与异性相处的能力。d、平衡化。平衡是一个持续地追求更好状态的连续的过程。(5)维果淡基的心理发展观他认为发展大部分得益于由外向内,即个体通过内化从情境中吸取知识,获得发展。内化说是维果茨基心理发展观的核心 思想.8、 最近发
16、展区(ZDP):现实能力与潜在能力之间的潜能范用,是一种儿童无法依靠自己来完成,但可在成人和更有技能的儿 童帮助下来完成的任务范困。因此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9、简述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1)连续性与阶段性目前较为综合的看法是,心理发展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2)方向性和不可逆性正常情况下,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顽序,既不能逾越,也不会逆向发展“(3)不平衡性不同系统在发展速度、起始时间、达到的成熟水平不同:同一机能系统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 展速率。4)个别差异不同的个体在生理发育、心理和社会化的发展方面都存在个别差异,同一个人在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
17、面的成熟也不同 步。(5)发屣的关键期关健期通常.也称为敏感期。(6)发展的年龄特征10、简述毕生发展观的主要观点?毕生发展心理学是关于从妊娠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行为的成长、稳定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它的核心假设是个体心理和 行为的发展并没有到成年期就结束,而是扩展到了整个生命过程(1)个体发展是整个生命发展的过程。(2 )个体的发展是多方面、多层次的。(3)个体的发展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年龄、历史、非规范事件.11、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影响因素后果遗传唐氏综合征、体征、心理行为如言i开能力、数字能力、空间能力、好奇心环境胎内环境母亲年龄偏小胎儿体重过轻、神经缺陷可能性增加母亲年龄偏大唐氏综合
18、征母亲服药胎儿畸形母亲吸烟早产的发生率、新生儿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高母亲饮酒胎儿酒精综合征母亲情绪影响胎儿大脑发育、身体鹿小、体痂差、神经过敏与偏执;流产早期经验早期经验剥夺大脑神经系统发育受阻生活环境忧郁、适应障碍、情绪与社会性方面的缺陷12、试述遗传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1)遗传是先天的东西,但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2)遗传是正常心理活动的前提。(3)遗传是个体心理差异的物质基础(4)遗传只是为个体的心理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而不能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与速度。13、敏化效应:指以前的害伯体验、压力和逆境.使个体在今后面临类似的消极经历时,变得更为脆弱 14.遗传和环境的辨证关系(I)遗传
19、和环境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对于简单的初级心理机能(如感知、动作、基本语言等)遗传和成熟的制约性 大.对于复杂的高级心理机能(如抽象思维能力、道德、情感等)环境和教行制约性大。(2)遗传规定了发展的可能范困,环境确定了发展的现实水平15、研究婴儿感知觉发展的方法(1)偏好方法(2)习惯化与去习惯化这些研究方法能提供三方面的信息:(1)婴儿的知觉辨别能力:(2)耍儿的知觉偏好;3)婴儿的再认记忆的能力。16、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年龄认知发展阶段特点0-2感知一动作阶段1、依靠感知动作适应外部世界2、客体永久性(10个月)3、自我与客体区分4、初步的因果关系认识2-7前运第阶段1、自我中心2、泛
20、灵论3、直觉性4、中心化5,缺乏可逆性6,不具备守恒7.现象学因果关系7-11具体运算阶段1,可逆性2、去中心化3、恒序列化和传递推理4、类包含12-形式运算阶段1、现实与可能之间的逆转2、语词符号的抽象逻辑3、经验归纳与假设检验4.命题内与命题间17、心理理论:个体对他人心理状态的认识,能够推测他人的意图和信念、预测他人行为的能力。18、关于心理理论的解释(I)理论论:经验在心理理论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经验通过不断为幼儿提供已有的心理理论所无法解择的信息,最终 引起儿童修止和改进该理论。2)模块理论: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不是获得某种关于心理表征的理论,而是某些与之有关的心理模块的连续成熟而获
21、得。(3)拟化理论:儿童对自己的心理状态具有某种内省性觉知,并能够通过一种角色采择或拟化过程,利用这种觉知推论 他人的心理状态。19.智力理论提出者名称内容弗农层次结构论智力分为四个层次,由高到低是:第一层:一般因素(G);第二层次分为两大因素群.即言语和教育,操作和机械:第三层由几个小因素群构成,包括言语理解、数量、机械信息、空间信息和手工操作: 第四层次为各种特殊因素加德纳多元理论智力由8种成分构成:言语智力、逻辑一数学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智力、 认知自己的智力、认识自然的智力斯膨伯格三元结构理论1、成分理论:揭示智力活动的内在心理结构:有高级管理成分,操作成分,知
22、识习得成分三个层次。2、情境理论:阐明智力与环境的关系。3、经脸理论:诠释智力与个人经验的关系.达斯PASS模型1、注意一噢醒系统。该系统是人类心理过程的基础,只有达到合适的觉醒状态,个体才能接受 和加工信息。2、编码一加1:系统.该系统与个体接受、加J维持来自外部世界的信息有关。3、计划系统。计划系统是处于最高层次的认知功能系统,从事智力活动的计划性工作,其功能 与斯腾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中的元成分颇为相似.20、简述智力发展的趋势?(1)一般人的智力发展自三四岁至十二三岁呈等速进行,之后改为负加速,即殖年龄增加而递减;(2)早期的研究都认为智力发展约在I 5岁至20岁之间停止,但新近的研究发
23、现.智力发展约在25岁达到顶峰:(3)智力发展速度与停止年龄虽然有个别差异,但与人的智力高低有密切关系。(4 )各种能力的发展速率并不相同.感知能力特别是若亚反应速度的测验达到高峰和开始下降比较早,而较豆杂的推理能力 发展较慢且下降亦较缓慢。21、智力发展的特点(智商的稳定性与可变性)(D在婴儿期,儿童的智力发展存在较大的可变性(2)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智力趋丁稳定(3)对同一名儿童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绝大多数儿亲的智商均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动22、比较两性的智力发展(智力发展的性别差异)(1)男女两性智力的发展不是同步的(2)男女两性的智力可能各自存在着优势领域(3)从IQ分数的性别分布上看
24、,男性智力的变异大于女性,两性的平均智商无显著差别(4)即使存在两性差异,也可能不是由智力本身因素引起的.而可能是非智力因素引起的23、智力测验作者名称适用年龄相关概念或贡献比奈口守比奈一西蒙量表313 岁智龄:以儿童能通过哪一个年龄组的测验项目 来计算推孟斯坦福一比奈量表214岁、普通成人组和优秀 成人组提出智商比率智商(IQ) = 100X智力年龄/实足年龄韦克斯勒克斯勒智力生表(学前儿 童/儿童/成人)学前儿童:4-6儿童:6-16成人:16分成言语智力和操作智力:比8*1衣IQ B 1OO4-15CX- X)/S= 1OO4-15Z24、试述匕氏智力测骗的特点及其贡献特点:韦克斯勃把测
25、验做了两分法,即把全量表分为语言和操作两大部分,然后每个部分又包含了 6个分测验。分测验里 的测题形式相同.并按难易顺序排序。(1)言语水平:常识测验:测杳生活常识以及一般的知识,涉及天文、地理、历史、物品、节日名称等:类同测验:测查抽象概括推理能力,可以测量一个人的“一般因素”,叩G因素:算术测验:主要用以测母数址概念、计兑以及推理应用的心切能力,测查注意力和短时记忆力;词汇测验:反映队语词的理解、表达能力和认知能力。理解测验:测查判断和社会适应能力:数字广度测验:顶背和倒背数字,主要测量注意力和短时记忆的能力。(2)操作水平:填图测验:通过口常生活常见物品的图湎补缺,考察注意力、视觉组织、
26、记忆和观察辨别力。图片排列测验:通过将错乱顺序的图片按逻辑排列,考察视觉组织和想象力积木测验:照己给图案拼摆枳木拼图测验:按规定时间把被切割成不规则的图片重新拼配起来,考协调能力、知觉部分与整体关系的能力译码测验:一种符号替代测验,迷津测验:要求被是用笔从中心沿着通道一直能走到外边。测验时对照标准答案进行评分,把各个分测验的得分相加得到原始分数,然后根据年龄杳转 换表得出分数.语言部分与操作部分的分数分别相加,得到言语智商和操作智商.再把所 有分数相加查表得到全量表智商。然后根据这三个结果进行分析等。贡献:韦氏址衣由最初的儿童智力量去发展成为把学前儿童和成人都归入测量的范围的三套智力史表。开创
27、性的制定出适应手 成人的格模,采用多个纬度评分并根据不同玮度对智力进行多重考察和诊断。韦克斯勒把智力定义为“有目的的行动、理性的 思维和有效的应对环境的整体能力”据此编制韦氏址表在智商计算、智力理论等方面独树一帜,成为智力测验学界的泰斗。25、非智力因素(1)含义: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但对认知过程起若启动、定向、引导、维持、强化作用的心理因素。(2)包括:动机、兴趣、意志、态度、性格、气质等(3)特点:不存在完整统一的结构;对智力操作起动力、调节作用;受后天影响,为后天习得;水平适当才能促进相关活动(4)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索的关系:非智力因素对智力活动的结果产生重要影响.智力活动的成功主要取决
28、r非智力因素26、什么是情绪智力(1)个人对自己情绪的把握和控制:(2)对他人情绪的揣测和驾驭:(3)对人生的乐观程度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27、情绪智力包括哪些能力:(1)情绪知觉、评价和表达能力(2)在思维中对情绪进行同化的能力(3)理解与分析情绪可获得情绪知识的能力(4)对情绪进行有效调控的能力28、儿童情绪的功能(1)儿球的情绪可以组织和调节自己的行为(2)儿童的情绪和认知过程相互影响(3)情绪可以引发、保持或减弱其他行为或心理过程29、社会性参照:婴儿理解或解称他人面部表情的能力30、社会性参照包括哪些部分(1)朝向情绪信息源(2)对信息源的情绪进行箍选(3)整合信息源的面部综合模式(
29、4)鉴别这一情绪模式的意义(5)做出采取行动的决定31、社会性参照行为的发展对婴儿情绪社会化发展的意义(1)促进自我觉知的发展;2)促进道福格和道福行为的发展32、婴儿怯生的影响因素(1)父母是否在场(2)环境的熟悉性(3)陌生人的特点(年龄、面部特征)抚养者的多少(5)与母亲的亲密程度33、儿近期的情绪发展的重要特点(1)情绪的内容不断丰富(2)情绪的深刻性不断增加(3)情绪更富有超定性34、儿童期情绪调节的发展趋势(1)调节方式随自身运动能力的发展而发展(2调节能力随社会认知能力的提高而发展(3)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能更多地利用认知策略、以建设性的方式来调节情绪35、婴儿友情知觉四个发展阶
30、段;(I)无面部表情(32个月),樱儿对成人的表情不能辨别,婴儿自发的表情与养育者的表情没有关系:(2)不具备情绪理解的表情知觉(2-5个月),婴儿能够知觉成人的面部表情,对养育者的面部表情做出情绪反应;(3)对我带意义的恬绪反应(5-7个月),这个时期的婴儿能够对成人不同的面部表情做出不同的反应,而且能嬷把表情识别与 情境联系起来;(4)在因果关系参照中运用表情信号(7个月以后),这个时期的婴儿能膨辨别成人的不同表情,并根据他人表情线索指导和调 节自己的行为36、语言的发展(1)前言语的语音发展(312个月,(2)语言的发展37、前言语的语音发展婴儿的听觉发展婴儿的语音发展声音感知语调及声网
31、获得语音范畴知觉反射性发音 阶段(0-2个 月)简单发音和 笑声阶段 (24个月)牙牙学谱阶 段(4个月开 始)正式说话阶 段(12个月 左右)3个月:4000-8000hz; 7 个月:几乎所有儿童的语调获得早在词汇习得之前就己经完成6个月后,对言语和 其他兔杂音的知觉 与成年人相似反射性发音, 开始有类似 元音的发音口底部发音, 出现软腭音 和后元音及 持久笑声和 咯咯笑声。轴 音逐渐增多发出牙牙语, 起初重复牙 牙语占优势, 12个月左 右,变化牙牙 语出现学步儿童说 出第一个可 识别的单词、 最大区分度 原则38、语言葩屿知觉:指语音知觉可以将语音刺激识别为相对小盘的范畴,人们识别语音
32、时对不同范畴的语音很容易识别,表现 出非此即彼的特点,而对同一种范畴中语音剌激的变化则不容易察觉。39、语言的发展语义的发呆语法的发展阅读的发展语用的发展词汇词类词义外 延语义语法词素句子结构连贯性 语言能 力篇章能力人们不断操作和使 用语言进行交流的 现象10-13 月 开始;18 月掌握 3-100 单 词,后骤 长最初名词 和动词; 1.5岁后, 其他;过度扩 展:扩 展不足1岁后, 执行简 单命 令:3-4岁,掌握一 股规则;44岁, 规则泛化:6岁 后,细化阶段以 词 代 句电 报 句完 整 句7岁后 占优势40、连贯性语言能力:连续说出几句意思前后顺序的话,以使人能明白其表达内容的
33、能力。连贯性语言能力是篇章能力发展的 基础。41、言语发展理论(1)先天遗传论先天遗传论者认为,人类习得语言的能力是先天具备的,是由人类基因携带遗传下来的。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是先天遗传论 的代表,提出转换生成说。(2)后天学习论:儿童是通过模仿他们听到的、看到的,当他们正确使用语法而得到的强化,以及当他们说精的时候得到的纠正来习得语言 的.后天学习理论强调模仿和强化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因此,又有强化说和模仿说之分。(3)交互作用论言语发展来源丁生理成熟、认知发展和语言环境之间复杂的相互影响作用,其中语言环境主要指儿童与同伴间相互沟通的 情况。42、乔姆斯基把人天生的第言能力分为两个阶段:(I)初
34、始状态,是第一性的,是人类各种不同语言的共同基础和来源;语言为内在化的语言,在个体的成熟期前后形成,即在 生命的早期,儿童以快速的质变方式鸵握语言的基本结构的时候.(2)梢定状态。由第一阶段初始状态成长、发展而来,是初始状态在个别环境中的特定产物。是第二性的。第一性决定第二性。43、者少年的情绪发展特点?(1)青少年在情绪表现上有两大特点:一是内隐文饰性,二是两极波动性.尽管青少年的自控能力提高了,但由于生理 方面、学业方面以及心理的发展还未完全成熟等种种原因,情绪表现的两极性明显,(2)与青少年的情绪体验和情绪表现密切相关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他们的生理发育。青春发育期的身体变化,既直接导致 心理
35、变化,也对心理发展产生间接的影响。间接的影响主要是指身体变化通过个人因素或社会文化因素对个体的心理发展产生 影响.(3)与青少年的情绪体验和情绪表现密切相关的另一个束要方面是他们的学业。学习是青少年主要的发展性任务,目前 音少年由丁学业压力所导致的城张与考试焦虑是不容忽视的常见情绪表现.处丁相同压力情境的音少年,可以产生不同的压力 体验。一般来说,当知觉到的学习任务雉度与知觉到的自身学习能力相当时,个体的压力体验最大。11X青春期风暴的典型表现:(1)与父母冲突(2)情绪激荡(3)行险行为45、自我自我可以分为主体我和客体我,主体我指的是将自己视为行动的主体即动因的意识,意识到自我是脱离客体和
36、他人而存在的,并且能对外界和他人施加影 晌。客体我是站在观察者角度所认识到的自我,即将自我视为认识和评价的对软。46、自尊:自我对自己的价值判断,以及由这种判断引起的情感47、自我控制:对优势反应的抑制和对劣势反应的唤起的能力。优势反应:有吸引力的事物和活动引起的想要获得该琪物或参加活动的冲动48、白我控制的最典型表现是对母亲指示的服从和延迟满足.49、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埃里克森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在个性发展中的作用,将儿童置于更加广阔的社会背景中考察个性的发展,因此,他的个性 发展理论称为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埃里克森将个性发展的阶段扩展至人的一生,他也是最早研究毕生发展的心理学家之一。
37、埃里克森的8个阶段就包括8对矛盾:(1)基本的信任礴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 - 1岁)“信任”指的是对别人的一种基本信赖,也是对一个人自己的一种基本信任感.它是建立人际关系、形成健康个性品质 的基础。(2)自主感对羞怯感(1 一3岁)发展的基本任务是培养自主性。这阶段的关键是让儿童感觉自己的力室。这一时期是儿童自由意志感的起源,成人后 的强迫症往往可以追溯到这一时期。(3)主动感对内疚惑(3 6岁)这一时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发展良心,获得性别角色。关键是建立同性权喊和幼儿认同的对象,正确解决恋母情结 或恋父情结。埃里克森将这一时期又称为游戏期,可见游戏的作用很重要。如果父母对儿童施加过高的要求
38、,儿童就可能体验 到失败,产生罪疚礴。(4 )勤奋感对自卑感(6-1 1岁)这一时期影咱儿童的主要因素已经由父母转向老师和同伴。这种勤奋感与自卑感的矛盾构成了本阶段的危机,教导有方 的老师会有助于学生勤奋感的形成和自卑感的消除。(5 )同-性获得对同一性混乱(青少年期这一阶段的基本任务是发展同一礴。自我同一性的形成与先前各阶段中建立起来的信任礴、自主礴、主动感、勤奋感有 直接关系。(6)亲密感对孤独感(成人早期)建立亲密关系,即姑姻关系是这一时期的主题.但是,由于早期发展阶段上的缺失,自我同一性没有真正的形成,某些 人就无法与他人体会到真iE的共享,即无法建立与他人的亲密关系,从而导致册独与远
39、离人群。(7)繁殖感对停滞感(成人中期)抚育后代和创造是这时期的主题。这里所讲的繁殖,不仅仪包括养儿育女,还包括从事有创造性的工作,创造事物或 思想。没布-繁殖,其人格就会停滞和贫乏。(8)完善感对失望感(老年)这一时期,老年人开始对自己的一生进行回顾和反思,当他们觉得有价值时就会产生整合感。否则,就会产生失望感,从而惧 怕死亡。50、请回答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索有哪些?影响个性形成的闪累主要来自于生物园素、社会因素和个体的自我意识。生物方面主要包括先天气质、体貌体格、成就速 率等,社会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学校、同伴等。51、什么是气质:气质指的是在情绪反应、活动水平、注意和情绪控
40、制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质与量方面的个体差异。52、托马斯和切斯将幼儿的气成分为哪些类型?(1)容易护理的(2)困难的(3慢慢活跃起来的53、什么是体貌与体格:体貌与体格指的是一个人的面部特征、身高、体史及身体的比率54、体貌与体格是怎么影响个性发展的(1)体格可能反映潜在的精力与气质上的差异(2)父母及周围的人对不同体格的人有不同的反应,从而造成了个性发展结果的差异(3)父母对不同体格的孩子的期里不同,这影响到了不同体格的孩子个性发展的结果55、个性发展的社会化动因(1)家庭系统(2)早期依恋(3)父母的教养方式(4)家庭结构56、家庭系统的特点(1)儿童和父母之间是相互影响的(2)影响儿童
41、的家庭系统可以分为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所谓直接因素指的是直接和儿童发生互动的因素,主要指父母的教养 方式。间接因素指的是不直接与孩子发生互动的音素,主要有家庭关系、家庭结构,家庭经济状况,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等”(3)家庭系统受社会大系统的影响(4)系统具有调节功能,随着儿童的发展,父母的教养方式会发生相应变化。57、简述依恋?发展心理学中的依恋,指的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躯体联系的一种倾向。依恋具有三个特点:(1)寻求与依恋对象身体上的亲近。如幼儿倾向于在母亲身上或附近活动:(2)可以从依恋者那里获得恩靖、安全感和丰富的刺激.(3)依恋遭到破坏后,会造成依恋者情感上的痛苦。58、依
42、恋的发展(1)依恋形成于6-8个月之间,分离焦虑和怯生的出现是依恋形成的标志。(2)情绪的发展和认知技能的提高是依恋形成的基础.(3)依恋的发展经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前依恋期(无差别反应期,0-6周)第二阶段:依恋关系建立期(有差别的社交期,6周到6-8个月)第二阶段:依恋关系明确期(枳极寻求与专门照领者的接近,6-8个月到18个月)第四阶段:交互关系形成期(18个月.2岁)59、依恋类型分离时五聚时焦虑一回避型没有焦虑回避安全型会哭泣兴奋、寻求亲近焦虑一矛盾型哭闹哭闹减少但继续,对母亲生气52、影响依恋的因素:(D抚养质量:母亲的敏感性和反应性(2)儿童的特点:a.体貌特征b.身体健康情况
43、c.气质特点(3)文化因素60、依恋对心理发展有哪些影响?(1)依恋是幼儿出生后最早形成的人际关系,是成人后形成的人际关系的缩影。(2)依恋影响未来的心理健康。相比较来看,回避型依恋的孩r则比较孤立,不喜与人合作:矛盾型依恋的儿童则表现出较多 的攻击行为,对幼儿园适应困雉,(3)依恋关系具有传递性,会影响到儿童成人后与自己孩子的抚养关系。61.父母教养方式用要求和反应性两个维度划分为四类:(1)权威型:在多数情况下,这是最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抚养方法.这种类型的父母对成熟提出合理的要求,对孩子的行为 做出适当的限制,设立恰当的目标,并坚持要求儿童服从和达到这些目标。简而言之,这种抚养方式的特点就是理性、严格、 民主、耐心和爱。(2)专制型:这种类型的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很严历,提出很高的行为标准.这些标准和要求甚至于不近情理,孩r没仃泣 亳的讨价还价的权力。这种抚养方式中成长的学前儿童表现出较多的焦虑、退缩等负面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