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pptx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71078650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PPTX 页数:203 大小:3.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心理学.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03页
发展心理学.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0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展心理学.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心理学.pptx(20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发展心理学尹敏敏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考试培训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考试培训发展心理学概述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发展心理学简史发展心理学研究方式(记忆、应用)心理发展的理论问题(记忆、应用)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春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生理、动作活动、认知、社会性第一节概述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以个体从出生到衰亡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出心理发展的规律。一、心理发展的内涵种系:动物种系演进过程比较心理学或称动物心理学广义种族: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民族心理学狭义个体:人个体整个生命历程个体发展心理学二、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两个加速期)普遍性和差异性发

2、展过程中增长和衰退的辩证统一发展进程中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三、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一)揭示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二)阐明各种心理机能的发展进程和特征(三)探讨心理发展的内在机制(四)研究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第二单元发展心理学简史一、儿童心理学诞生前的准备阶段1、欧洲文艺复兴前2、文艺复兴后:达尔文一个婴儿的传略福禄贝尔“恩物”二、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普莱尔。普莱尔1882年发表的儿童心理一书是第一本较为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被公认为是第一部科学的儿童心理学著作。研究目的、内容、方法、价值三、儿童心理学的发展形成和发展时期:19世纪末20年代初;研究途径丰富,涌现

3、出一批先驱人物演变和增新时期:20世纪中期;研究的深化、开拓、创新各学派的分化和学科概念的革新四、从儿童心理学到发展心理学的演变20世纪后半期,毕生发展的观点被接受标志:1957年美国的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确立了发展心理学在心理学中的地位。第三单元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式横断研究横断研究定义:在短的相同时间段内,同时考察不同年龄组群被试着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发展水平,并进行横向比较,以了解随年龄增长被试组间的心理变化横断研究的优点1、可以同时研究较大样本2、可以在短时间内取得大量资料3、可以使研究工作降低成本,节省时间和人力横断研究的缺点:1、难以得出个体心理连续变化过程2、难以了解

4、心理变化中各事件的因果关系3、研究结果中出现的组间差异可能有不属于心理发展因素纵向研究纵向研究定义:纵向研究是在一定时期内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定期的系统的考察,也叫追踪研究。纵向研究是了解心理在时间上的实际变化。优点:1、了解个体心理发展的连续变化进程2、揭示量变、质变现象,了解心理发展过程中比较稳定和比较迅速的变化时期3、容易发现心理发展时间之间的因果关系缺点1、容易样本流失2、出现新的变量3、重复效应4、成本较高耗费人力和时间横断研究与纵向研究的比较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相结合交叉设计一般是先从横断方向抽取不同年龄组进行横向研究,其后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对这同一批被试进行所需次数的重复测查,使之又

5、成为纵向研究,从而使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结合在一起。例如:交叉设计如果研究3-12岁儿童的心理发展,可以取3岁,6岁和9岁三个样本,同时追踪四年,此时样本达到6岁,9岁,12岁,6岁组和9岁组各重复一次,研究时间就由原来的10年,变为4年。既节省了时间又达到了研究的目的。第四单元心理发展的理论一、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一)单因素论:遗传与环境作用是“非此即彼”1、遗传决定论:心理发展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心理发展的过程是遗传素质的自然显现过程;环境的作用只能促进或延缓遗传素质的自我显现而已代表人物:英国高尔顿、霍尔;美国教育心理学家詹森2、环境决定论:心理发展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片面地强调

6、和机械地看待环境或教育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否认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代表人物:美国华生(二)二因素论二因素论主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心理的发展;把两者视为相互孤立存在的因素;他们关注各因素在心理发展中发挥作用的程度。代表人:德国施太伦内在本性和外在条件相加的结构美国吴伟士遗传和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是相乘(三)相互作用论相互作用论认为,在心理发展中遗传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制约关系;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关系;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受到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代表人:瑞士皮亚杰二、各主要学派的心理发展理论(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1、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心理发展实质是主体对客体环境的

7、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主体与环境的平衡动作是心理发展的源泉心理发展的过程是主体自我选择、自我调节的主动建构过程。2、皮亚杰的心理发展构建观认知结构是一种内在的心理结构,是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对外界事物作出反应的组织方式。认知结构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四个概念。图式是指动作或活动的结构或组织。最初来自遗传,是一些先天性的无条件反射(结构)同化是指主体将环境刺激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图式之中,以加强和丰富已有的认知结构(量变)顺应是指主体已建立的认知结构不能同化外界新的刺激,就要按新刺激的要求改变原有认知结构以适应环境的需要(质变)平衡是主体的发展趋向,主体主动趋向于与环境平衡,这种平衡是通过同化和

8、顺应两种机能实现的。(主动性)动作图式变化发展过程同化与顺应同化狗顺应花狗、白狗、黑狗(量的变化)猫、牛、羊(不同类,质的变化)平衡同化和顺应是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有同化必然有顺应,如果只有同化,这个个体处于永远与外界的适应状态,无须学习。反过来,如果一个人只有顺应,没有同化,这个个体就永远无法稳定下来当两个状态处于平衡时,认识就提高了一步。平衡即是一种状态又是一种过程,是同化和顺应相互作用后的一种稳定的状态。3、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皮亚杰认为成熟、经验、社会环境和平衡是影响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成熟是遗传提供的发展的基础经验分为物理经验和数学-逻辑经验两种社会环境包括社会生活、文化教育、语

9、言平衡指不断成熟的认知结构和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4、皮亚杰心理发展阶段说(1)感知运动阶段(02)动作经验手的抓取和嘴的允吸是主要手段9-12个月儿童逐渐获得客体永久性感知动作思维水平(2)前运算阶段(2-6、7岁)具有了符号功能表现为:泛灵论、自我中心、思维的不可逆性、未掌握守恒处于表象思维水平皮亚杰把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分为三阶段方法:对偶故事被试着:4-12岁两个孩子,一个叫小明,一个叫小刚。小明帮妈妈洗碗打碎15只盘,小刚爱吃糖,自己偷拿糖罐,打碎了妈妈的一只糖罐子(二)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8阶段理论心理社会危机:社会要求在个体心理中引起的紧张和矛盾特点:1、自我逐渐形成的过程2、阶段性和

10、连续性统一3、连续一生的发展进程4、二维性、横向维度上的两极内容(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1、三元交互决定论:在人的心理机能中,人的内部因素、行为和环境影响三者之间的互为决定因素。2、观察学习:是一种示范行为学习,是通过替代强化,以间接经验为基础的学习3、主体的自我调节作用:人不是环境刺激的消极的反应者,而是具有自我组织、自我调节能力的积极塑造者;人本身就是改变自己的动因。(四)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将人的心理机能区分为低级心理机能和高级心理机能两类。低级心理机能受个体的生物成熟所制约高级心理机能受社会文化-历史所制约心理的实质:社会文化历史通过语言符号的中介而不断内

11、化的结果2、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心理发展:一个人的心理是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低级心理机能向高级心理机能的转化的标志:1、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即主动性和有意性2、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机能3、形成新质的心理结构4、心理活动的个性化心理发展与教育教学的关系(五)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第二节婴儿期的心里发展婴儿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1、婴儿期是指个体03岁的时期。2、这个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是:感知觉迅速发展,且在许多方面接近成熟水平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意义重大言语发展的重要时期社会性依恋的发展是情绪情感发展的重要标注第一单元婴儿期的动作发展一、

12、婴儿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意义1、动作发展是心理发展的源泉和前提2、婴儿动作是心理发展的外部表现3、婴儿动作发展促进了空间认知的发展4、婴儿动作发展促进了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二、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性婴儿动作发展受生物预置程序化的制约,遵循着一定的规律性,表现为:1、从整体动作向分化动作发展2、从不随意动作向随意动作发展3、具有一定得方向性和顺序性(1)头尾原则:从上到下,即头部开始向脚部发展(2)近远原则:从中心到外周,即从身体的中轴部位向周边部位转移。(3)大小原则:粗细指向,即从粗的动作向精细的活动发展;从大肌肉动作像小肌肉动作发展。三、婴儿主要动作的发展1、婴儿手的抓握动作的发展:重点是五指

13、分化和手眼协调。意义:主动探知和人周围事物开始操作工具,是动作具有间接性使动觉、触觉、视觉等多种感觉协调起来,为知觉发展奠定基础2、儿童行走能力的发展:独立行走是儿童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它使儿童的躯体移动从被动到主动,从而扩大了儿童的认知范围,增加了与周围主动交往的机会,为儿童个体活动的自主性提供了必要条件。成熟是训练的前提条件训练对成熟只能起到加速或延缓的作用第二单元婴儿期的认知发展一、感知觉发展感知觉是个体发展中最早发生,也是最早成熟的心理过程。感知觉对婴儿心理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婴儿通过感知觉获取周围环境的信息并适应周围环境。这一过程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积极的、有选择性的过程,是对来自

14、周围环境的信息的察觉、组织、综合及对它的解释。(一)研究方法的突破习惯化范式和优先注视范式是揭示儿童感知能力的关键性研究方法。1、习惯化范式:习惯化是指婴儿对多次呈现的同一刺激的反映强度逐渐减弱,乃至最后形成习惯而不再反应。去习惯化是指在习惯化形成之后,如果换一个新的不同刺激,反应又会增强,这就是去习惯化。习惯化和去习惯化整个过程合称为习惯化范式。2、优先注视范式:也称刺激偏爱程序,这种研究方法以注视时间为指标。婴儿对一些视觉刺激有特殊的偏爱,这些刺激很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如鲜艳的色彩、运动中物体、物体轮廓线密集的地方或黑白对比鲜明处、正常人脸、曲线或同心圆图案等。(二)视觉的发展视觉集中:出生

15、后3周婴儿的视线开始集中到物体上视觉追踪:出生12-48小时34可以追踪移动的红环。颜色视觉:15天具有颜色辨别能力对光的察觉:出生后24-96小时能察觉光的闪烁。视敏度:视敏度发展的最快时期是7岁。(五)空间知觉的发展1、形状知觉:通过习惯化研究表明,3个月的婴儿已有分辨简单形状的能力。2、深度知觉:吉布森等通过视崖装置的实验发现,6个月的婴儿及已经具有深度知觉。3、方位知觉: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为先上下,次前后,再左右。通常3岁能辨别上下,4岁能辨别前后,5岁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7-8岁能以客体为中心辨别左右。婴儿期个体感知觉发展的最重要时期,最迅速,干预和训练最宝贵时期。二、记忆的

16、发展三、思维的发展婴儿的思维属于直觉行动思维,其主要特点:1、直观性和行动性动作是思维的起点;动作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动作有某种交往功能2、间接性和概括性能初步比较和区别物体的特性,遇到类似情境可以采用同样计划3、缺乏对行动结果的预见性和计划性4、思维的狭隘性思维活动仅限于同感知和动作联系的范围,思维内容具有狭隘性5、思维与语言开始联系,开始出现形象性特点四、言语的发展(一)言语发展的理论1、后天学习理论:后天学习理论强调环境对儿童获得言语的决定作用,其代表人物是斯金纳、班杜拉、和布鲁纳2、先天成熟理论:先天成熟理论强调先天因素对言语发展的决定作用,认为儿童言语的发展决定于成熟,所以也称自然成熟

17、说。其代表人物是乔姆斯基3、环境和主体相互作用理论:是认知学派的言语发展理论。其代表人物是皮亚杰(二)婴儿言语的发展1、语音的发展:婴儿语音的发展分为语音感知和发音。语音感知是对语音的辨别,这主要表现在声音定位、区别语音与其它的声音、对语音的情绪反应婴儿发音的发展顺序分3阶段,即简单发音阶段,多音节阶段,有意义的语音(学话萌芽)2、词汇的发展:婴儿在1岁到一岁半之间获得第一批词汇,词汇量约50左右;3岁达到1000词3、句法的发展:1岁半到2岁半时婴儿获得母语的基本语法的关键时期。单词-双词-电报-完整的简单句-一定程度的复杂句第三单元婴儿的社会性发展情绪的发展(一)笑的发展:婴儿的笑是与人交

18、往,吸引成人照料的基本手段。笑有其一定得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自发性-无选择社会微笑-有选择的社会微笑(二)哭的发展:婴儿的哭是一种不愉快的消极的反应,并具有重要的适应功能。在婴儿学会语言之前,哭声是表达需要的唯一方式。生理反射性的哭-不适应的环境刺激引起的应答性的哭-注定的操作性哭(三)恐惧的发展恐惧的发展:婴儿的恐惧是一种消极的情绪,这种情绪体验会引起儿童的紧张感,造成逃避和退缩。1、本能的恐惧:大的声响、突然位置的变化、疼痛2、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不愉快或痛苦的经验引起的惧怕反应3、怕生:6-8个月时出现。陌生人焦虑4、预测性恐惧:由想象引起的恐惧,如黑暗,“狼外婆”二、气质托

19、马斯和切斯是类型学说按适应性、生活节律、情绪状态、趋避性等的表现,将婴儿的气质类型分为三种:1、容易型:易于适应环境,生活习惯规律,情绪愉快,喜欢探索、主动交往2、困难型:难以适应环境、生活无节律,负性情绪多,对新异刺激反应消极3、迟缓性:适应环境缓慢,生活习惯逐渐变化;情绪通常不甚愉快,对新刺激慢慢感兴趣,慢慢活跃起来。三、社会性依恋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母亲)之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婴儿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婴儿依恋的发展阶段(鲍尔比)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特殊情感联结阶段婴儿依恋的类型(艾斯沃斯)安全性、回避型、反抗性依恋:是指个体对另一特定个体的长久持续的情感联

20、结安斯沃斯1983年采取“陌生人情景测验”法得出:安全型依恋(自信快乐)焦虑矛盾型依恋(分离焦虑)回避型依恋关系(对人疏远、冷漠)你是哪种类型?1、我很容易与人接近,信赖他们或让他们信赖我是一件开心的事,我不怎么担心被抛弃或害怕别人离我太近。(56%)2、与他人接近让我不安,我很难完全相信和依靠他们,有人对我太亲近时,我会很紧张,并且爱侣想让我更亲近些,我也有点不自在(25%)3、我想让人亲近我,可别人不情愿,我常担心我的同伴不是真的爱我或想离我而去。我想和他人完全融为一体,可这个愿望有时会吓跑别人(19%)四、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是个人作为主体的我,对自己以及对他人的关系的认识。詹姆斯-哈

21、特(一)主体我的发展(5-15个月)8个月之前:主体我认知未发生9-12个月:自己是活动的主体(初步)12-15个月:把自己与他人分开(明确)(二)客体我的发展(15-24个月)15-18个月:把自己作为客体来认知18-24个月:明确的客体我的认知具有了适当的人称代词称呼自己和他人(个体自我意识的第一个飞跃)婴儿期的心理卫生保证婴儿充足的营养和睡眠关注婴儿的情感需要,建立安全型的母婴依恋在情感方面,母亲的教养行为可以从反应性、情绪性和社会性刺激三个方面来衡量针对不同类型的气质特点,积极对待婴儿促进婴儿的认知活动第三节幼儿期的心理发展(3-6岁)游戏是幼儿期的主导活动,是认知、学习、社会化、幼儿

22、教育的重要手段。游戏的理论精力过剩论:人需要活动的倾向,将剩余精力用于游戏活动精神分析论:指通过游戏主动控制情境,以调节情绪、释放焦虑、补偿愿望练习论:游戏是对未来生活所必须的技能的排演和练习重演论:通过游戏重演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进化论的思想)娱乐论:通过游戏获得愉快,以解除紧张、恢复健康认知论:游戏是一种同化过程,儿童的认知水平反映在游戏活动中,如幼儿前运算阶段的特点反映在象征性游戏中。古典游戏理论现代游戏理论二、儿童游戏的发展(一)儿童游戏的特点(二)儿童游戏的社会性发展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游戏是促进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游戏是儿童参与社会生活的特殊形式通过游戏实现自我价值,体现创造

23、性能力培养健全的人格增强体质幼儿期的认知发展一、幼儿期言语的发展1、特点:发展迅速、词汇数量增加最快、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2、发展具体表现二、幼儿期记忆的发展幼儿记忆可分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幼儿期的思维发展按照皮亚杰理论,幼儿期思维处于前运算阶段,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得到初步发展幼儿期的社会性发展一、幼儿期的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评价二、幼儿期的道德行为的发展道德发展指个体社会化过程中逐渐习得道德准则,并以道德准则知道行为的发展过程,包括道德认知发展、道德情绪发展和道德行为发展三、性别角色社会化性别认同和社会期望取名、玩具的选择2岁时:能说出自己的性别5岁左右

24、:把某些特定人格特点与性别联系理论解释:生物学:性激素的决定作用精神分析:儿童对同性别父母认同的结果社会学习:观察学习的结果是儿童获得性别化的态度和行为。性别的几个基本概念1、性别定型的几个基本概念性别生物学特征。男性和女性性别角色性别社会划分被社会认可的男性和女性在社会上的一种地位,也是社会对男性和女性在行为方式上和态度上期望的总称。2、性别同一和性别角色同一性别同一:根据身体结构和功能来确定自己是男性和女性新别角色同一:根据社会对性别角色的要求来确认自己,则是新别角色的认同。3、性别定型化的发展过程性别认同(2-3岁)知道自己的性别性别稳定性(4-5岁)性别不会随年龄而变化性别一致性(6-

25、7岁)性别不会随服饰、形象、活动的改变而改变四、同伴关系的发展同伴关系的作用:同伴交往促进了儿童的社会认知和社会交往技能的发展有利于儿童自我概念的形成可以满足儿童归属和蔼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可以培养儿童良好的人格五、第一反抗期第一反抗期是指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儿童自主欲求也逐渐提高。从对母亲的全面依赖状态向一定程度的自立发展,对母亲的帮助、指示、禁止总要用“不”来反抗。发展中的正常现象大约在幼儿3、4岁时出现幼儿期的心理卫生一、组织多种形式的游戏二、鼓励孩子与同伴交往三、培养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四、培养其独立性第四节童年期的心理发展在7-12岁,属于小学阶段,生活从以游戏为主转换为以学习为主童年

26、期的学习一、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1)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2)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3)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和强制性二、学习兴趣的发展(1)最初对学习的外部活动更感兴趣,以后逐步岁学习的内容更感兴趣(2)最初的学习兴趣是不分化的,以后才逐渐产生对不同学科内容有不同的兴趣(3)游戏因素在低年级儿童的学习兴趣上起着一定的作用,中年级以后,这种作用就逐渐降低第二单元童年期的认知发展一、记忆的发展(一)记忆容量的增加小学儿童的数字记忆广度已经与成人水平接近(二)记忆发展的主要特点1、有意识记超过无意识记成为记忆的主要方式2、意义记忆在记忆活动中逐渐占主导地位3、词的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逐渐超过形象记忆(

27、三)童年期记忆策略的发展记忆的提高,能用多种策略,主要是复述和组织复述:注意不断的输入信息,不断地重复记忆材料的过程组织:要把记忆的材料中所包含的项目按其意义联系,归类成系统,以帮助记忆归纳和系列化:将记忆材料,按某种标准进行归并,以帮助记忆。(颜色、功能、概念归类)系列化:吧相互关联的信息按体系进行整理,并条理化以帮助记忆8岁钱不会自发运用策略,8岁后是过渡阶段,经诱导能提高记忆效果,10岁能自发的运用。(四)童年期元记忆的特点元记忆:关于以及过程的知识或认知活动,即对什么因素影响人的记忆与记忆效果,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人的记忆的以及各因素之间有时怎样相互作用等问题的认识1、小学生关于记忆的元

28、认知知识费拉维尔把记忆的元认知知识分三个方面:有关自我的知识、关于记忆任务的知识、关于记忆策略的知识2、记忆监控概念:主体在记忆过程中,将自己的记忆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自觉地对其进行积极地监视、控制和调节。二、思维的发展(一)童年期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1、经历一个思维发展的质变的过程童年期由形象记忆为主进入以形象逻辑思维为主导的阶段2、不能摆脱形象性的逻辑思维(特别是小三以下,需要形象直观材料支持)3、10岁左右是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转折期(二)思维形式的发展特点1、概括能力的发展(三阶段)(1)直观形象水平所概括的事物特征或属性是事物的外表的直观形象特征。7-8岁时(2)形象抽象水平所概

29、括的事物特征或属性既有外部的直观形象特征,又有内部的本质特征。从形象水平向抽象水平的过渡形式。8-10岁时(3)初步本质抽象水平所概括的事物特征或属性是以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为主,初步地接近科学概括。2、推理能力的发展(1)儿童演绎推理能力的发展(2)归纳推理能力的发展(3)类比推理能力的发展3、新的思维结构形成(1)掌握守恒(2)思维具有可逆性(3)补偿关系认知4、逻辑推理规则的掌握(1)类别体系化(2)系列化第三单元童年期的社会性发展1、童年期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概念: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形象,包括对自己的存在的认识,以及对个人身体、能力、性格、兴趣、思想等方面的认识。2、童年期亲子关系

30、的发展3、童年期同伴关系的发展4、童年期友谊的发展5、童年期欺负与被欺负了解一切就会宽恕一切第五节青春期的心理发展初中阶段又称为青春期,从11、12岁到15、16岁第一单元青少年期的生理发育加速一、生理发育加速(一)身体成长加速(第二加速期)1、身高:儿童平均每年长高3-5厘米,在青春发育期间,平均每年长高6-8厘米2、体重:女性少年体重增加高峰期在12-13岁,平均每年增加4.5公斤左右。男性少年体重增加高峰期在14岁,平均每年约增加5.5公斤。3、头面部(二)生理机能的变化肌肉和脂肪,是男性肌肉强健,女性身材丰满;脑和神经系统逐步走向成熟;心血管加速发展,使心、肺功能增强。(三)性的发育和

31、成熟1、性器官发育2、第二性征出现3、性机能成熟青春期分期及各期的特点分期及特点早期:出现身高的生长突增,性器官及第二性征开始发育。持续2年中期:性器官及第二性征迅速发育。出现月经初潮或首次遗精。持续2-3年晚期:体格生长速度减慢,直至骨骺完全融合;性器官及第二性征发育达到成人水平;社会心理发展过程加速;通常持续2-3年。青春期是决定个体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观念的关键期。女性发育1、性器官形态发育内生殖器: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外生殖器:阴阜、大阴唇、小阴唇、阴蒂、前庭和会阴、处女膜等。(1)卵巢8-10岁发育加速(2)子宫明显增加(3)阴阜隆起;小阴唇变大,色素沉着;大阴唇变厚;

32、出现大量阴道分泌物,由碱性变为酸性。2、性功能发育月经初潮是女性性功能发育的最重要的指标;一般发生在夏天,年龄12-14岁初潮时的身高为成年身高的95.8%3、第二性征的发育主要指乳房、阴毛和腋毛的发育(一)男性发育1、性器官形态发育睾丸是男性性发育的第一信号,睾丸开始增大的平均年龄为115岁青春期前,容积1-2ml;15岁时平均容积13.5ml左右18-20岁时,可达15-25ml阴茎开始增大的年龄比睾丸的增大晚半至一年左右。平均12.5岁左右开始增大,由青春期前的不到5cm增至青春期末的12-13cm。2、性功能发育遗精是男性青春期生殖功能开始发育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首次遗精国内报道最早的

33、为12.06岁,在晚为17.34岁多数发生在夏季,睡梦中。3、第二性征发育主要表现出现阴毛、腋毛、胡须等毛发的改变,还有变声和喉结的出现二、青春发育期提前的趋势中华儿科学会发布最新中国儿童成长发育专项调查结果:中国女孩的青春期发育开始年龄平均为9.2岁,比30年前提前了3.3岁。据介绍,这项调查是从2003年开始,由中华儿科学会组织开展的,针对中国九个省会城市四万余名中小学生的生长发育情况的专项调查。近几十年来,人类在生物性成熟方面存在着全球性提前的倾向。这主要表现在青春发育期提前到来和青春发育期完成的缩短化两个方面。从而使每一代人提早达到成人的成熟标准。这种具有时代性的发展加速现象受多种因素

34、的影响所致。这种青春发育期普遍提前趋势,给社会和教育带来很多的矛盾和问题,也使青春期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平衡和种种危机与困难更加明显地表现出来。专家指出,促使当前儿童发育年龄提前的因素有三种:生长发育的长期加速趋势、环境中类激素污染物的影响和摄入含有性激素的食物或药物。青春期提前和性早熟其实是两码事。如今的孩子青春发育期提前,有多方面原因。“首先,现在整个社会在进步,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孩子的营养水平、健康状况都很好,青春期提前也是正常现象。其次,整个大环境的变化也和孩子的青春期发育提前有关。”1、气候变暖2、环境激素3、文化影响。正确区分青春期提前和性早熟性早熟是指女童在8岁前,男童在9岁前

35、呈现第二性征的发育异常性疾病,性早熟的孩子除了青春期发育提前外,往往还伴随加速生长、骨龄超前最终矮身材或其他一系列问题。而正常青春期发育提前的孩子不过是比过去的同龄孩子发育有所提前,发育过程正常,仍然是健康的。”三、容易出现的身心危机(一)心理生物性紊乱(二)容易出现容易心理和行为偏差心理疾病青少年常见心理疾病青少年常见心理疾病因体象障碍等心理原因引起的神经性厌食、严格管束引发的反抗性焦虑症、学习逃避症、强迫性神经症、恋爱挫折综合征、考试综合症、恐怖症、癔病等。儿童常见的心理疾病多动症、拔毛癖、习惯性尿裤、屎裤(儿童遗便症)、夜尿症、精神发育迟滞、自闭症、口吃、言语技能发育障碍、学习技能发育障

36、碍、儿童抽动症、儿童退缩行为、Asperger综合征、品行障碍、儿童选择性缄默、偏食、咬指甲、异食癖,以及一些具有儿童特点的儿童性别偏差(包括儿童异装癖)、儿童精神分裂症、儿童恐怖症、儿童情绪障碍(如焦虑症、抑郁症)等神经性厌食因体象障碍等心理原因引起的神经性厌食,通常发生在青春期;可导致体重减轻、月经不调、闭经、低血压、营养不良和贫血,性发育延迟和阻碍,死亡率很高。体象障碍:对于自己的外形,绝大多数人是自我认可的。如果对自己的外形不满、不舒服、难堪,并且迫切地、无休止境地采取措施改变,就叫做体象障碍,是强迫症的一种。神经性厌食症,又称为厌食症,是患者自己有意造成的体重明显下降至正常生理标准体

37、重以下,并极力维持这种状态的一种心理生理障碍。多见于青少年,发病年龄多在1325岁期间,主要罹及女性,男性与女性患病之比约为1:9.5。原因原因社会因素个体的易感素质遗传因素疾病症状疾病症状1无休止地减少体重,惧怕体重增加2到疾病后期,由于长期不足量的进食,可能出现食欲减退。3患者主要以围绕减少体重进行各种活动4.心理变态及精神异常5.消化道症状6.营养不良及低代谢7.闭经及第二性征退化8.可伴有低血糖、多尿:四、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第一,从心理上过高地评价自己的成熟就第二,认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属于成人水平第三,要求与成人的社会地位平等第四,渴望社会给予他们

38、成人式的信任心理断乳与精神依托之间的矛盾心理闭锁性与开放性之间的矛盾成就感和挫折感的交替第二单元青春期的认知发展一、记忆的发展记忆容量的发展:初中学生的记忆容量达到11.040.4记忆的主要特点:自觉地运用意义记忆,同时有效地运用机械记忆;多方面的记忆效果达到个体记忆的最佳时期;有效地运动各种记忆策略二、思维的发展(一)形式运算阶段思维的特点1、思维形式摆脱了具体内容的束缚2、假设演绎推理能力的发展(二)抽象逻辑推理能力显著发展第三单元青春期的社会性发展一、自我意识的发展强烈关注自己的外貌和风度深切重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十分关心自己的人格特征和情绪特征有很强的自尊心(自我意识的第二次飞跃

39、:关于我的思考)二、情绪变化(一)青少年的情绪和心境的发展呈现出动态的发展趋势(二)情绪变化的特点1、烦恼增多(1)为在公众面前的个人形象而烦恼(2)为在同伴机体中的个人尊严和社会地位而烦恼(3)为与父母关系出现裂痕和情感疏离而烦恼2、孤独感、压抑感增强(青春期躁动)三、青少年的自我中心性特点幼儿自我中心:是以自我的感受、自我的认知来理解他人的感受和认知的现象。青少年的自我中心:它是以人际关注和社会性关注为焦点,把自己作为人际和社会关注的中心,认为自己的关注就是他人的关注。(一)独特自我(二)假象观众四、第二逆反期(一)逆反期的表现1、为独立自主意识受阻而抗争2、为社会地位平等的欲求不满而抗争

40、3、观念上的碰撞(二)反抗期的主要表现形式:1、外显行为上的激烈抵抗(硬抵抗)2、将反抗隐于内心(软抵抗)3、反抗的迁移(对象主要是父母)形成第二反抗期的原因生理方面:由于身体加速成长,生理迅速成熟,使少年儿童产生了“成人感”心理方面:由于自我意识的飞跃发展,使他们进入“心理断乳期”社会因素方面:进入中学以后,学校环境和教与学的新要求都发生很大的变化,这种更高的要求,势必激励他们产生“长大成人”的责任感。第一反抗期与第二反抗期的区别:不同点第一,年龄阶段第一逆反期是在2-4岁,第二10-11岁至15-16岁,青春发育期第二,反抗期的独立自主要求,主要在于争取自我主张和活动与行为动作的自主性与自

41、由权,第二反抗期的独立自主要求则是全面的,从外部因素深入到内在因素,从行为表现到要求人格的独立。共同点:第一,都聚焦于独立自主意识的增强,要求独立自主第二,都是出现成长和发展的超前意识,第一逆反期的儿童具有“长大感”,第二反抗期的具有“成人感”帮助青少年度过逆反期1、父母要认识和理解逆反期对心理发展的意义2、父母要正确面对儿童逆反期这一客观现实3、父母要理解青少年多重矛盾的焦点所在4、父母必须正视少年独立自主的需求第四单元少年期面临的心理社会问题一、网络成瘾(依赖或网络性心理障碍)网络成瘾属于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一)主

42、要表现第一,不由自主的强迫性网络使用第二,在网络游戏中获得强烈的满足感和成就感第三,一旦停止网游会出现心理和生理方面的不良反应第四,在网游中获取的虚拟感受反过来会强化无线上网的欲望,造成恶性循环而不能自拔。(二)网络行为表现出一定的发展过程初期精神依赖中期躯体依赖最后出现严重的心理社会为(三)造成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1、网络游戏本身2、青少年本身的特点及个体的人格特征3、家庭环境不良和学校压力过大二、一般心理问题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如焦虑、恐惧、紧张、失眠等)(三)严重心理问题(三)严重心理问题是由相对

43、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强烈、持续时间较长,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四)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四)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内心冲突是变形的,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五)各类神经症(五)各类神经症神经衰弱神经衰弱焦虑神经症焦虑神经症恐惧神经症恐惧神经症强迫性神经症强迫性神经症疑病神经症疑病神经症抑郁神经症抑郁神经症(六)青春期精神分裂症(六)青春期精神分裂症青春期精神分裂症的主要表现有:思维紊乱,青春期精神分裂症的主要表现有:思维紊乱,不能控制情绪、人格混乱,扭曲现实或者与不能控制情绪、人格混乱,扭曲现实或者与现实脱离联系等。青春发育期精神分裂症的现实脱离联系等。青春发育期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

44、明显增加。发病率明显增加。青春期精神分裂症的先兆:在真正患病之青春期精神分裂症的先兆:在真正患病之前常常表现出社会行为退缩、交往困难、敏前常常表现出社会行为退缩、交往困难、敏感、固执并缺乏幽默感等现象。感、固执并缺乏幽默感等现象。导致精神分裂症的原因主要有:一是遗传因素所致。研究表明,遗传因素的效应,一是遗传因素所致。研究表明,遗传因素的效应,不是遗传精神分裂症本身,而是遗传易感性。不是遗传精神分裂症本身,而是遗传易感性。二是青春发育期身心发展迅速带来的种种不适应、二是青春发育期身心发展迅速带来的种种不适应、不平衡以及困惑和危机感。这些消极情绪的长期积不平衡以及困惑和危机感。这些消极情绪的长期

45、积累是导致精神分裂症的一个重要原因。累是导致精神分裂症的一个重要原因。三是青春发育期性机能的迅速发展和成熟、初恋失三是青春发育期性机能的迅速发展和成熟、初恋失恋等诱因而导致患者常有对性的妄想等,也是青春恋等诱因而导致患者常有对性的妄想等,也是青春期精神分裂症的一个重要原因。期精神分裂症的一个重要原因。触目惊心2001年11月20日,新疆石河子122团中学初三(3)班4名花季少女,在开完家长会的当天下午相约喝老鼠药自杀。其中两名因抢救无效死亡,一名女孩至今仍躺在医院急救室里,另一名幸存的女孩事发后休学在家。据悉,11月10日,石河子122团中学公布了期中考试成绩,并排了名次。这4位女生名次排在年

46、级的后面,由于害怕家长责骂,她们便商议一起服老鼠药自杀寻求解脱;2011年11月初,呼和浩特市14岁初中生凯钦因为钢笔水甩在老师身上1次而不是老师说的4次,选择以自杀方式来挽回自己的尊严;2010年10月28日,天津师范大学计算机系一名学生因不堪忍受病痛和绝望的折磨以及经济拮据造成的心理负担,从学校新楼10层的一间教室跳下,当场死亡;2011年10月25日,由于不忍父母负担过重,广州市一名14岁女孩留下遗书吞药自杀;2009年6月、7月,长春、深圳16岁女中学生不堪中考压力服毒服药自杀,后深圳女孩被救;2009年8月,因家境贫寒产生自卑心理的吉林省一女生卧轨自杀;2011年7月,因家长不让玩游

47、戏机,广东省顺德市一初三男生上吊自杀。七、自杀倾向自杀这一心理社会问题已引起全球的关注。我国的调查数据表明,中国已属于世界上的高自杀率国家之一,平均每年自杀死亡人数达28.7万人,有200万人自杀未遂。自杀已是我国全人群的第5位死因。更值得关注的是,自杀是15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一)自杀倾向的年龄趋势和性别差异据国外调查,1314岁的学生中有自杀意念者占29%,我国的调查显示,1526岁的学生中有自杀意念者约占18%(范存欣)。1624岁的自杀成功人数比率远高于15岁以下。自杀倾向的性别差异:在国内,无论是自杀意向还是自杀行为的发生,女性均明显高于男性(梁军);自杀已遂的男性青少年明显多于女

48、性,男女之比为3:1;在自杀方式上,男性多采取“刚性”方式,如跳楼、自缢等,女性则多采用“柔性”方式,如服用大剂量的安眠药、服毒等;从抢救效果来看,男性的自杀举动多造成死亡的后果,而女性的自杀方式比较容易被抢救过来。(二)造成青少年自杀的原因1、心理障碍抑郁2、家庭环境3、学校压力4、不能面对个人遭遇的问题(三)自杀倾向的先兆生命教育遇到打击、挫折,就选择终结生命作为一种解决方式,除了青少年心理的脆弱外,还跟学校、家庭对青少年缺乏生命教育有关。据介绍,国外从初中阶段开始就有了关于死亡教育的课程,教育学生用客观的态度看待死亡现象,从而珍惜生命。而这方面的教育在我国目前是一片空白。四、反社会行为与

49、青少年犯罪(一)青少年犯罪的发展趋势和特点(一)青少年犯罪的发展趋势和特点第一,犯罪率增加。第一,犯罪率增加。第二,犯罪年龄呈下降趋势。第二,犯罪年龄呈下降趋势。第三,犯罪在性别上有女性增加的趋势。第三,犯罪在性别上有女性增加的趋势。第四,未成年人作案特点日益呈暴力化、团第四,未成年人作案特点日益呈暴力化、团伙化趋势伙化趋势(二)引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因素及预防(二)引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因素及预防1有些家庭成为滋生儿童反社会行为和犯罪的温床2同伴因素和群体压力3处于发展过程中的青少年自身因素青春期的心理卫生1、父母需要正视少年儿童的反抗期反抗期中矛盾的焦点在于:成长者对自己发展的认识超前,父母对

50、他们发展的认知滞后“现在的孩子是美国式孩子,而家长还是中国家长”2、父母帮助少年儿童顺利度过反抗期应把握的几个要求:第一,在反抗期到来之前要做好思想准备第二,尊重其独立自主的要求第三,以友相待第四,引导子女正确地接纳自己的变化第六节青年期的心理发展也称成年初期,年龄17、18-35岁第一次诞生:为了生存而诞生第二次诞生,为了生活而诞生(斯普兰格)第一单元青年期的一般特征一、生理发育和心里发展达到成熟水平二、进入成人社会,承担社会义务三、生活空间扩大四、开始恋爱、结婚青年期的认知发展一、智力的发展25岁左右达到顶峰,然后开始缓慢下降卡特尔流体智力:随神经系统的成熟而提高,不受教育与文化的影响晶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企业管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