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练习--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复习提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练习--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复习提升.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单元复习提升易混易错练易错点1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征1.殷周制度论载:“是故有立子之制而君位定,有封建子弟之制而异姓之势 弱、天子之位尊。有嫡庶之制,于是有宗法、有服术,而自国以至天下合为一 家。”由此可见当时()A.家天下局面逐渐形成B.血缘关系维系国家政治C.封建君主专制正式确立D.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2. (2022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期中)商朝人崇信各种鬼神,把占卜、祭祀作为与神 灵沟通的手段,负责通神事务的是商王和巫师(往往出身贵族)。商王既是人,也 是神;既是王朝的元首,又是群巫之长。上述材料最能说明()A.神灵主导着商朝的人事B
2、.商王垄断神权来强化王权C.祭神是生产力落后的结果D.商朝阶级矛盾比拟尖锐易错点2分封制的作用3. (2022浙江嘉兴期中)史学家吕思勉认为:“封建制度,那么是一族征服他族之后, 分据其地,而食其赋入,而治理其人的方法。一族的人分据各处,那么可以互相藩卫, 而别族的人不易将他推翻。这种精神,要算周代发挥得最为充足。”这说明西周 分封制()A.源自对他族的征服B.实现对地方的垂直管理C.削弱了血缘的联系D.稳定了当时的政治秩序(2022黑龙江齐齐哈尔联考)受封的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一些大诸 侯不断向周围的戎、夷、狄等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文化渗透。这说 明西周的分封制()A.开
3、发了边疆的荒漠土地B.加剧了民族之间的战争C.开展了封建政治制度D.加速了各民族交融的进程易错点3对春秋战国时期各派思想的认识5.“我们今天称道百家争鸣,大概不是也不应该是赞扬其中的一元主义妄想,而 是欣赏它那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的也就是多元的场面。”之所以赞赏“多元的 场面”是因为它()A.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B.适应了中央集权的开展趋势C.有利于文化的繁荣开展D.有利于底层民众意愿的表达6. (2022黑龙江八校期中)战国中后期,荀子主张“礼法兼用”,韩非子也尝试为法治寻找“道”的依据,吕氏春秋一书那么兼容了儒、墨、道、法等诸家言论。这种现象说明当时()A.儒家思想备受秦国重视B.法家地位有所
4、下降C.思想领域出现融合趋势D.思想专制局面形成(2022福建福清高中联合体期中)孔子认为“身正”是为政者的重要品质,“不 能正其身,如正人何?”韩非子主张立法者“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 他们这是倡导统治者()A.推行仁政B.以法治国C.规范行为D.监督民众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易混易错练1.B2.B3.D4.D5.C6.C7.C1.B家天下局面形成于夏朝,不符合材料的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材料“是故 有立子之制而君位定”“有封建子弟之制”反映出血缘关系维系国家政治,故B 项正确;封建君主专制正式确立于秦朝,不符合材料的时间限制J,故C项错 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与材料主旨不符
5、,故D项错误。易错分析西周时期,宗法制与分封制相结合,以嫡长子继承制为特点,缓和了统治阶级内部的冲突与矛盾,形成了政权与族权相结合的“家国同构”的政治结 构。2 . B据材料“商王既是人又是群巫之长”可知,这反映了商代王权与神权 相结合的特点,商王通过垄断神权来强化王权,B项正确。商朝的人事实际上由统 治者主导,A项错误;祭神是商王垄断神权和强化王权的手段,与生产力无关,C项 错误;材料无法表达商朝阶级矛盾比拟尖锐,D项错误。3 .D根据材料可知,西周的分封制度“可以互相藩卫,而别族的人不易将他推 翻”,说明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D项正确。材料中强调征服他族后进行 分封,并不能说明分封制
6、源自对他族的征服,A项错误;郡县制的实施实现中央对 地方的垂直管理,B项错误;材料表达不出血缘联系的削弱,C项错误。4 . D依据材料可知,受封的偏远诸侯国在接受中原文化后,又对周边民族进行文 化渗透,使这些民族也逐步认可中原文化,从而加速了各民族交融的进程,D项正 确。材料并未涉及分封制开发了边疆的荒漠土地,A项错误;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分 封制加速了民族交融,而不是加剧了民族间的战争,B项错误;秦朝时期正式确立 了封建政治制度,C项错误。易错分析分封制促进了民族交融与文化交流(1)分封制加强了人们天下共主、天下同源的观念,扩展了华夏民族的统治 地域,增强了民族认同感,而文化的同质性和民族认同感
7、是形成统一的前提。(2)周朝文化在分封制下被传播到各地,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构成一个多元的社会,促进了民族交融。5 .C百家争鸣中出现了众多学说、学派,他们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社会主张和要 求,他们彼此论战辩驳,有利于文化的繁荣开展,应选C项。6 .C依据材料中“吕氏春秋一书那么兼容了儒、墨、道、法等诸家言论”可 知,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合的趋势,C项正确。战国时期,秦国重视的是法 家思想,A项错误;战国中后期,法家思想受到统治者们的重视,B项错误;思想专 制局面形成在材料中无法表达,0项错误。7 .C根据“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可得出孔子强调统治者要“身正”。根据 “不游意于法之外
8、,不为惠于法之内”可得出韩非子强调统治者要遵守法律。二 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要求统治者要遵守规那么,规范行为,C项正确。易错分析诸子百家思想的共通性(1)统一的思想:春秋战国时期,由于诸侯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各家在自 己的思想中都提出了统一的观念,都在为统一献策,只不过方法不同。(2) “爱民”思想:法家的“爱民”是从法律与民众的关系着眼,儒家的“爱 民”是从仁政入手,墨家的“爱民”源于“兼爱”,道家那么立足于“无为”。(3) “限制君权”思想:孟子强调只有取得百姓信任,方可以作为天子,天子 不能为所欲为;法家提出法令高于君主,要求君主带头守法;老子认为统治者必须 清静无为,努力克制自己的欲望,切忌过分压榨人民;墨子主张“尚贤”,在一定 程度上有制约君权的作用。(4) 关于犯罪与经济的关系:早期儒、墨、道、法四家都看到了犯罪与经济 的密切关系,并指出开展经济以富足百姓是使人守法的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