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含答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届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基础训练】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泰顺的古道举不胜举,一条接着一条,这与浙南山区山高水长、道路迢迢的地理条件 有关。譬如这一条三滩古道,与百丈镇的叶山寨古道相连,清中叶之后,这是一条当地最为 繁忙的交通路线,是来往于泰顺县城和温州的陆路主干道,整天都是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古来多少人,就行走奔忙在这样的古道上,赴试、做官、生存、谋食。古来多少事,就在这 样的古道上发生,相聚、别离、死死、生生,殊途同归或者分道扬镰。串联着这一条条古道的,还有那散落在山涧深溪之上的古桥:a.原始的木桥很厚重,让 人感觉到能脚踏实地,能够品味到流水的腾跃;b
2、.让人能够在体会岁月的沧桑中信步而行的 是石拱桥,苍老沉郁c.巍峨耸立的摩桥,让人在稳步前行中体验俨然的气象。这些古机, 是古道长曲中的一个个音符,也像是漫漫人生的一座座驿站,成为穿越时空的重要节点,成 为历史的载体。L请结合语句意思,给画横线的成语写一个符合语境的近义成语。(3分)2 .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使用的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4分)3 .请根据画横线的语句c的结构特点,改写横线上a、b两个语句,使这三句话构成排 比句式。(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西周开国之初,周公制礼作乐,奠定了中 国传统文化的基调,由此可见礼乐文化o如今,在新的时
3、代环境下,中华礼乐文 化仍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我们要想让中华礼乐文化在维护社会和谐、增强价 值认同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必须引导人们将礼乐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普及礼乐文 化的过程中,我们应。近些年,一些大学为培育和弘扬礼仪文化,开发出大量现代 礼仪课程,受到学生和社会人士的热烈欢迎。比如,湖南大学袁涤非老师的现代礼仪视 频公开课,开课7个学期,就有近70万人次选修。媒体方面,山东广播电视台推出了全国 首档中华礼乐传习节目中国礼中国乐,节目一方面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一地解读传统 礼乐知识,另一方面积极推广适合现代人生活的中华新礼仪。比如在尊师礼篇中,我们 就可以看到设计出的“正衣冠
4、、献桃枝、敬茶、训诫、赠书”等现代拜师礼仪。无论是传统 礼乐文化,还是新推出的现代礼仪,要想在现代社会扎下根、传下去,就要与现代人的生活 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4 .请在文中空白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5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写成包含假设关系的否定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 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二、古诗词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6-7题江上曲(节选)李嘉祐江上淡淡芙蓉花,江口蛾眉独浣纱。可怜应是阳台女,坐对鸠鹦娇不语。掩面羞看北地人,回首忽作空山雨。苍梧秋色不堪论,千载依依帝子魂。【注】诗歌写于诗人被贬谪江南时期。阳台:指富贵人家。帝子:帝王的子女。 这里指
5、尧的女儿娥皇、女英,二人嫁给舜。舜南巡苍梧而死,二人千里奔丧,抱竹痛哭,泪 尽而死。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用“芙蓉花”映衬浣纱女的美丽素洁,“独”写出浣纱女的孤独又引发读者联想。B. “可怜”的意思是可惜,表现出诗人对浣纱女不幸遭遇的同情,带有浓郁的感情色彩。C.尾联中用“不堪论” “苍梧秋色”来表现秋色的悲凉,用“帝子魂”表现浣纱女的高 贵身份。D.与白居易借琵琶女表达自己命运悲凉一样,这首诗中的浣纱女也可看作是诗人的化身。7.“掩面羞看北地人,回首忽作空山雨”两句诗体现了浣纱女怎样复杂、矛盾的心理? 是如何体现的?(6分)【综合训练】三、现代文阅读
6、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材料一:社会流行语“门当户对”较早地出现在元代戏曲西厢记中,意为婚嫁的双方在社会、 经济等方面的地位互相匹配。由于门、户均为建筑木构件用语,因而“门当户对”与古建筑 大门相关。“门当”和“户对”在古代指的分别是门墩与门簪,它们是门当户对的两个重要标志与 指向。有句古语“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意指常流的水不发臭,常转的门轴不遭虫蛀。户枢 指的门轴,就是门旁的两个门墩。因此,两个门墩也称“门当”。门簪,如大木的销钉,将 连楹结合在门框上,因为都是双数,所以称作“户对”。(节选自央视财经2020. 7. 11,有删改)材料二:门簪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大门构件,因所处位置正好在
7、大门的头顶上,与妇女头发上的发 簪相似,所以称为门簪。门簪,是固定于门框上,供门转动用的连楹。拔出门簪后尾的横向销子,门簪就可以拔出,连楹也可以从门楣上拆卸下来。门簪,体 积虽小,却是最不能被忽略的地方。门簪的多少和装饰,说明了宅第主人身份、地位、家境。 门簪,仅为官者的院落才有,纯圆柱形为文官,六边形方柱为武官。家有喜庆时,专门可悬挂灯笼之用。门簪数量与官品大小成正比,一到五品可以为六个, 六到七品可以为四个,七品以下的品阶只能为两个,普通大户人家也可以有两个。两枚门簪, 常雕吉祥字样,四枚门簪,分别雕以春兰夏荷秋菊冬梅,图案间还常见吉词颂语,如“福 禄寿德”“天下太平”等。小小的门簪里,蕴
8、藏了古人的多少意趣,只看一眼门簪,便能看 出一家人的温暖。节选自河南走近古建筑的一一“门当户对”,有删改)材料三:“门当户对”还具有深厚的文化寓意,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狮子造型的镇宅内涵。无论是紫禁城多座庭院门口的铜狮,还是普通民宅门鼓石上的狮 子纹饰,其主要目的均为驱邪镇宅。狮子属于外来物种,最早在非洲地区生活,其形象威风 凛凛,足以让一切邪物望而丧胆。据南朝史学家范晔等人所著后汉书卷三记载,狮子于 东汉章和元年由西域的月氏国国王派使者由丝绸之路进献给汉章帝,这是我国有狮子的较早 I己录。门鼓造型的驱邪内涵。普通民宅的门当前部做成鼓形,其主要原因在于古人认为鼓声可 以通神和辟邪。在古代的
9、祭祀相关民俗活动中,多用到鼓。如汉代儒家经典周礼地官鼓 人就记载了古人敲打八面鼓来祭祀天神,通过击鼓,来向天神传达崇敬信息,以获得天神 护佑,并能够驱赶邪魔。又如南宋诗人陆游在村饮中写有“击鼓驱殛鬼”、北宋诗人梅 尧臣在除夜雪中写有“击鼓人驱鬼”,说明击鼓可以震慑妖魔。封建等级的匹配性。“门当户对”在社会文化的匹配含义,在古代建筑中亦有体现。对 于门当而言,紫禁城里的门当上的狮子可单独陈设在门外,且狮子头上的螺髻多为45个; 而清朝初期宫廷规定:一品官员府门的狮子头上螺髻只能有13个,随着官员品级的降低, 门府前狮子头上的螺髻逐渐减少;到七品官以下及民间百姓,宅门前则不允许摆狮子,因而 多用门
10、鼓造型替代,狮子造型仅能通过纹饰方式雕刻在门鼓石上。紫禁城的“门当户对”既能体现古代建筑科学,又能反映古代皇家封建礼制文化,并且 与古代民居的“门当户对”的含义各有异同,因而有利于全面解读我国古代社会的科技、政 治、历史和文化。(节选自科技日报2020. 3. 27)1.根据以上材料,下列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们认为的婚嫁流行语“门当户对”的来历其实与古建筑的大门相关。B.门簪既有实用性,也能够雕花做装饰,更是主人地位的象征。C. “门当户对”深厚的文化寓意主要体现在封建等级的匹配性上。D.民间百姓们的门当上多为门鼓,是因为清朝初期宫廷规定,百姓宅门前不允许摆狮 子。2 .材料一
11、第一段为什么要提到西厢记?3 .根据以上材料,用简明的语言对“门当户对”作出解释。4 .结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当今社会“门当户对”还有建筑上的现实意义吗?请说说理由。四、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凡论事者,违实不引效验,则虽甘义繁说,众不见信。论圣人不能神而先知,先知之间, 不能独见,非徒空说虚言,直以才智准况之工也。事有证验,以效实然。之有尊行于人人亲附之。则人告语之矣。齐景公问子贡日:“夫子贤乎? ”子贡对曰:“夫子ZVZZSZ/SZZSZZ/Z/ZS/*v*ZZZZ/ZZSZZ/S/Z/SZXZS/ZWZZ/乃圣,岂徒贤哉! ”景公不知孔子圣,子贡正其名。子禽亦不知孔子所以
12、闻政,子贡定其实。 对景公云“夫子圣,岂徒贤哉”,则其对子禽,亦当云“神而自知之,不闻人言二 子畏于匡,颜渊后,孔子曰:“吾以汝为死矣。”如孔子先知,当知颜渊必不触害,匡人 *必不加悖。见颜渊之来,乃知不死;未来之时,谓以为死。孔子母死,不知其父墓,殡于五甫之衢。人见之者,以为葬也。盖以无所合葬,殡之谨, 故人以为葬也。邻人邹曼甫之母告之,然后得合葬于防。既得合葬,孔子反,门人后,雨甚 至。孔子问曰:“何迟也? ”曰:“防墓崩J孔子不应。孔子法然流涕曰:“吾闻之,古不修 墓。”如孔子先知,当先知防墓崩,比门人至,宜流涕以俟之。门人至乃知之,圣人不能先 知。孔子入太庙,每事问。不知故问,为人法也
13、。孔子未尝入庙,庙中礼器,众多非一。孔 子虽圣,何能知之?论者曰:“以尝见,实已知,而复问,为人法。”孔子曰:“疑思问。”疑 乃当问邪! “实已知,当复问,为人法”,孔子知五经,门人从之学,当复行问,以为人法, 何故专口授弟子乎?不以已知五经,复问为人法,独以已知太庙复问为人法,圣人用心,何 其不一一也?孔子曰:“游者可为纶,走者可为。至于龙,吾不知,其乘云风上升。今日见老子,其 犹龙邪!”圣人知物知事。老子与龙,人、物也,所从上下,事也,何故不知?如老子神, 龙亦神,圣人亦神。神者同道,精气交连,何故不知?(节选自王充论衡知实篇)5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14、.陈子禽问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日/夫子温良恭 俭让以得之/有尊行/于人人亲附之B.陈子禽问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 俭让以得之/有尊行于人/人亲附之C.陈子禽问子贡日/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 俭让以得之/有尊行于人/人亲附之D.陈子禽问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 俭让以得之/有尊行/于人人亲附之6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直以才智准况之工也”与“纵豆蔻词工”(扬州慢)的“工”意思相
15、同。B.夫子,古时对男子的尊称,也指妇人对丈夫的尊称,文中特指孔子。C. “当知颜渊必不触害”与“扶辇下除,触柱折辕”(苏武传)的“触”意思相同。D. “孔子反,门人后”与“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的“反”意思不同。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认为,如果齐景公询问子贡时得到的孔子是圣人的结论是正确的话,那么子贡对 子禽的回答就是错误的,他应该说孔子是神,消息不是听人说的。8 .孔子在匡地被围困,颜渊最后逃出来,孔子见到颜渊就说自己以为他死了;文章列举 这样的事例,想证明孔子没有先知,如果他有就不会认为颜渊遇害。C.孔子最初把母亲临时葬在五甫衢,是因为
16、他听说古时候父母不合葬,后来在邻居的帮 助下,找到了父亲的坟墓,最终才把母亲和父亲都合葬在防山。D.孔子进入太庙后每件事都会问,作者认为孔子不知道很正常,因为太庙中礼器繁多, 孔子之前又没有进去过,不可能什么都知道。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凡论事者,违实不引效验,则虽甘义繁说,众不见信。(2)如孔子先知,当先知防墓崩,比门人至,宜流涕以俟之。9 .文章最后一段作者借助孔子的话来批驳“圣人知物知事”这一观点,请说说作者是从 哪两个方面否定“圣人知物知事”的。(3分)2023届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答案与解析(第210练)【基础训练】1 .示例:不计其数/数不胜数/不
17、可胜数人山人海/人头攒动/熙来攘往/熙熙攘攘/ 摩肩接踵背道而驰/南辕/各奔前程/一拍两散(每空1分)【解析】举不胜举列举也列举不完。形容数量很多。车水马龙:形容车马或车辆很多, 来往不绝。分道扬镶:比喻因志向或目标不同而各奔前程。2 .把古道比喻为“长曲”,(1分)强调古道的漫长、美好,赞美古道在交通中的重要 作用(1分)把古桥比喻为“音符”,(1分)强调古桥在长长的道路中体现的美感。(1分)【解析】关注两个比喻修辞其一,把“古道”比喻为“长曲”,强调古道的“长”和美 好其二,把古桥比喻为“音符”,强调古桥在古道中的作用,即体现了桥的美感。3 .示例:原始厚重的木桥,让人在脚踏实地中品味流水
18、的腾跃;(2分)苍老沉郁的石 拱桥,让人在信步而行中体会岁月的沧桑。4 . (3分)源远流长 推陈出新 津津有味(每空1分,其他符合语境的答案亦可 给分)5 . (4分)如果不引导人们将礼乐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那么中华礼乐文化就不能 在维护社会和谐、增强价值认同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假设关系2分,否定句2分。其他 答案只要合理亦可酌情给分)6 .C【解析】“用帝子魂表现沈沙女的高贵身份”错误。尾联用“帝子”的典故主 要表现沈沙女悲凉的命运,不是写其高贵身份。7 . (1)心理。想见故乡之人又羞于对望。(1分)面对家乡的人,浣纱女拖面羞愧, 无颜见家乡父老。(1分)思念故乡又尽力掩饰。为了掩
19、饰自己的情感,洗纱女回头流泪。 (1分)(2)手法。动作描写。用“掩面”“回首”等动作表现羞愧、掩饰自己的心理。(1 分)情态描写。用“羞看”表现羞愧。(1分)比喻修辞。用“空山雨”比喻浣纱女思 乡的悲伤。(1分)【综合训练】1 . C2 .引出当户对这一主题:以西厢记这个大家熟知的故事,让读者产生亲近感吸引 读者注意3 .门当户对是指古代建筑中固定大门的门墩和固定连楹的门簪,包含了建筑与主人地 位相匹配的文化特征和审美特征,如今多用来指婚嫁的双方在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地位互相匹 配。4 .示例:|没有意义,当今社会的住宅与建筑经过发展已经与中国古代的建筑外形有很 大的不同,古代建筑的很多审美特征
20、与社会文化特征已经消散,因此“门当户对在当今社 会没有建筑上的现实意义。5 .C【解析】从“是”分析,这是判断句,“也”后是断点,这就排除了 A, B两项;从 “与”的调性分析,第一个和第三个“与”是疑问词、第二个“与”是动词“给予”,这就 判断出第一个“与”后是断点,婚除了 B, D项;从“于人”是介宾短语后置判断,第一个 “人”后是断点,这就排除了 A、I)两项。6 .C【解析】A项,形容词,工巧,精巧。B项,说法正确。C项,前者,动词,遇到、 遗到;后者,动词,撞到项,逾者,动词,通“返。返回;后者,动词,往返于之间。7 .C【解析】“他听说古时候父母是不合葬的”错误,是因为不知道父亲的
21、墓在哪里。8 . (1)凡论述事理的人,如果违背事实也举不出证据/实际情况,那么即使道理讲得好 听、说得再多,也不会被大家相信。(采分点:“论事”“甘义繁说”各1分,语句通顺2分)(2)如果孔子预先知道(是先知),应当事先知道防山的墓会倒塌,等到弟子回来的时 候,应该是流着泪等着他们。(采分点:“比”“俟”各1分,语句通顺2分)9 .既然圣人知物知事,老子是人,龙是物,龙的活动是事,作为圣人的孔子却说对这 些都不知道,即可否定“圣人知物知事”这一观点。如果老子是神,龙也是神,蚤人孔子 也是神,他们都是神仙,神仙的精气是可以互相沟通的,那么孔子应该知道老子的,但孔子却不知道,也可否定“圣人知物知
22、事”这一观点。(每点1分,推导过程1分,意思答对即 可)【参考译文】凡论述事理的人,如果违背事实也举不出证据/实际情况,那么即使道理讲得好听、说 得再多,也不会被大家相信。我论述圣人不能像神一样先知,在先知的人中间,并不是只有 圣人才能预见,这不只是凭空瞎说,也不只是免才智类推得巧妙。我的这种看法是有证据的, 而且可以证明事实确实是这样。陈子禽问子贡说“孔老夫子每到一个国家,必定知道这个国家的政治情况,是他自己打 听来的呢还是人们主动告诉他的呢? ”子贡说:“他是免着温度恭俭让这些美德得来的。”用 高尚的德行对待人,人们就亲近他,那么人们就会告诉他了。齐景公问子贡说“孔老夫子是 个贤人吗”子贡
23、回答说“他乃是圣人,哪里只是个贤人呢”齐景公不知道孔子是圣人,子贡 订正了他的名称。陈子禽也不知道孔子是用什么办法知道政治情况的,子贡确定了它的实情。 既然回答齐景公时说“他是圣人,哪里只是个贤人”,那么子贡对子禽也应当说“他是神而 自知的,不是听别人说的”。孔子在国地被围困受到威胁,颜渊最后逃出来。孔子说“我以为你死了J如果孔子先 知,就应该知道颜渊一定没有遇害,国人一定没有杀害他。看到颜渊回来了,才知道他没有 死;没有看见他回来的时候,说认为他死了。孔子的母亲死了,(因为孔子)不知道他父亲的坟墓在何处,所以就把他母亲临时葬在 五甫衢。别人看见就认为是正式埋葬了。大概是因为没找着与他父亲合葬
24、的地方,在临时埋 葬他母亲时,礼仪很郑重,所以别人就认为是正式埋葬了。邻居邹曼甫的母亲(把孔子父亲 的过墓所在地)告诉了他,然后才得以把他的父母合葬在防山。合葬之后,孔子先返回家里。 弟子后回来,雨下得很大。孔子问:“怎么回来得这么晓啊? ”弟子回答说:“防山的墓倒塌 了。”孔子不再说什么。(弟子说了好几遍,)孔子才泪流满面地说:“我听说,古时候是不修 墓的。”如果孔子是先知,应当事先知道防山的墓会倒塌,等到弟子回来的时候,应该是流 着泪等着他们。在弟子到家之后才知道墓倒塌了,圣人不能先知。孔子进入太庙,每件事都问。因为他不知道所以才问,这是为了给人们做榜样。孔子从 来没有进过太庙,庙里的礼器
25、很多,不只是一两件。孔子即便是圣人,怎么能都知道呢?辩 护的人说“太庙里的礼器孔子曾经都见过,实际上他已经知道,然而还是要问一问,这是为 了给别人做榜样。”孔子说:“有了疑问要想着请教别人。”这是说有了疑难才应该问啊!如 果“实际上已经知道,还应当再问,以此给人傲慢样”,那么孔子通晚“五经”,学生们跟他 学习,他也应该再去请教一下别人,以此来给人做榜样,为什么孔子只是给学生讲课而不请 教别人呢?不用自己已经知道“五经”还去请教别人这种行为给人做榜样,唯以自己已经知 道太庙里的礼器而再问别人这种事给人做榜样,圣人的用心,怎么这样不一致呢?孔子说“鱼类可以钓到,兽类可以射获。至于龙,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因为它能乘着云 风上天。今天见到老子,他大概就像龙一样吧!”圣人知道物也知道事。老子和龙,一个是 人,一个是物,起的活动从上到下,从下到上,都是事,孔子为什么不能知道呢?如果老子 是神,龙也是神,圣人也是神。那么神的活动应该有共同的规律,他们的精气可以互相沟通, 为什么会不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