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播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传播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文化传播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ZJ0603004一、课程说明.课程代码ZJ0603004.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能力课程.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必修.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讲授使学生理解有关传播、文化传播的基本理论,了解符号功能与意 义的特性、理解人类传播的过程及类型、媒介技术理论、媒介组织的信息生产过程, 掌握传播效果理论与实践,学会运用文化传播的理论知识、文化传播的技巧分析解决 问题文化宣传、文化产品推广等相关现实问题。1 .学时与学分学时为32,学分为2。2 .建议先修课程中国文化史、文化社会学二 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第一章文化与文化传播计划学时:5学时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掌握传播
2、的类型、文化传播的特征、文化传播的功能,理解传播的概念 和要素,学会运用文化传播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文化传播与媒介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及难点:(1)教学重点:传播的类型,文化传播的特征及功能(2)教学难点:文化传播与媒介文化基本内容:(1)传播与文化传播(2)人类传播的发展历程(3)文化传播与媒介文化思考题:(1)文化与传播的关系?(2)区分理解文化媒介化与媒介文化化?第二章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计划学时:5学时基本要求:要求学生了解符合与意义的内涵,理解符号意义的生产与消费,掌握符号的功能、 意义的分类、符号意义的特性,学会运用符号意义的生产与消费理论分析现阶段文化 消费市场的发展趋势。教学重点
3、及难点:(1)教学重点:符号与意义(2)教学难点:符号意义的生产与消费基本内容:(1)符号与意义(2)符号意义的生产与消费思考题:(1)如何理解语言符号的暧昧性和多义性?(2)现阶段符号消费的发展趋势?第三章人类传播的过程及类型计划学时:7学时基本要求:要求学生了解人类传播的直线模式、传播的循环模式,掌握人类传播包括哪些类 型,理解人际传播的特点、群体规范、群体压力与趋同心理、大众传播的特点与功 能,学会运用不同传播类型宣传与推广文化产品信息。教学重点及难点:(1)教学重点:人类传播的类型(2)教学难点:传播的过程模式基本内容:(1)传播的过程模式(2)人类传播的类型思考题:(1)群体规范在群
4、体传播中具有什么功能?(2)如何理解大众传播的“地位赋予功能” ?第四章 媒介技术与媒介组织计划学时:7学时基本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媒介组织的信息生产过程,掌握媒介与媒介技术的内涵、媒介技术理论,理解媒介技术与社会的互相关系、媒介工具和技术的现实社会影响,学会运用媒介技术与媒介组织的相关理论知识的分析如何利用媒介服务经济社会生活。 教学重点及难点:(1)教学重点:新媒体与当代社会发展(2)教学难点:媒介组织的信息生产过程基本内容:(1)媒介技术与社会发展(2)媒介组织的信息生产过程(3)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4)新媒体与当代社会发展思考题:(1)当代新媒介技术的发展趋势。(2)新媒体背景下传统
5、媒介如何转型发展?第五章传播媒介与传播效果计划学时:8学时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特点与现状,理解媒介理论,掌握传播效果理 论,学会运用媒介传播效果理论的基本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教学重点及难点:(1)教学重点:传播效果理论(2)教学难点:新媒体传播效果基本内容:(1)传播媒介理论(2)传播效果理论(3)新媒体传播效果思考题:(1)如何理解大众传媒的公共性和公益性。(2)沉默的螺旋在新媒体背景下是否奏效?三、课程学时分配本课程计划3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6学时,实践教学6学时。课程主要内容和学时分配见课程学时分配表。时数 课程内容第一章文化与文化传播415第二章人类传播的符号与
6、意义415第三章人类传播的过程及类型617第四章 媒介技术与媒介组织617第五章传播媒介与传播效果628总计26632表2课内实践学时分配表序号实践项目名称学时实践内容及目的实践方式 实验、课堂讨论、案 例分析、课程小论 文、专业技法等备注1讨论文化与传播的关系1布置作业,让学生课 下准备,写课堂讨论准备 稿,采用头脑风暴法进行 课堂讨论,提高学生分析 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讨论2现代社会的符号消 费1学生课下搜集符号消 费的案例,并对符号意义 的形成进行解释。任课教 师安排部分学生在课堂上 进行交流,最后再进行总 结。案例分析3大众传播与文化消 费1要求学生认真准备与 大众传播与文化消费
7、有关 的教学案例,鼓励学生在 课程上与大家进行交流, 任课教师最后做总结。案例分析4新媒介对文化传播的影响1要求学生课下搜集媒 介技术快速发展对文化传 承的社会影响,鼓励学生 在课堂发言,最后再进行 总结。课堂讨论5新媒介发展之我见2以“新媒介发展之我 见”为题撰写课程小论 文,帮助学生了解新媒体 发展,对文化传播的效 果。课程小论文课后四、考核及成绩评定考核类型:考查。(1)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50 % ,分别为:课堂表现占15%、课内实践占20%、课 外作业占15%o(2)期末考核成绩占50 %,考核形式有:试卷、小论文等。五 推荐教材 参考书目与推荐网站推荐教材:陈晓莹编著.文化传播学.福建人民出版社,2017年.参考书目:(1)庄晓东主编.文化传播:历史、理论与现实.人民出版社,2003年.(2)郭庆光主编.传播学教程(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3)陆扬,王毅主编.大众文化与传媒.北京三联书店,2000年.(4)周鸿铎主编.文化传播学通论.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年.(5)庄晓东主编.传播与文化概论.人民出版社,2008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