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中国建筑的特征》同步巩固练习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中国建筑的特征》同步巩固练习附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中国建筑的特征 同步巩固练习附答案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遗址(yi)围绕(rdo)帷幕(wdi)屋檐(yGn)B.穹宇(qi6n9)蚂蚱(za)轮廓(kud)框架(kuang)C.琉璃(ID影壁(bi)斗拱(gbng)俄兽(qidng)D.点缀(zhui)雕刻(dido)沱墩(du6)境地(man)2、下列词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轩榭殉情潺媛勾心斗角B.琉璃厢房遵循鳞次栉比C.浮雕蚂蚱然谬雕梁画栋D.弘扬矜持银铛美仑美奂A.在诗经里就有“如鸟斯革,如翠斯飞”的句子来歌颂像
2、翼舒展的屋顶和出檐。B.中国建筑怎样用举架的公式求得屋顶的曲面和曲线轮廓;怎样结束瓦顶;怎样求得 台基、台阶、栏杆的比例;怎样切削生硬的结构部分;这都是我们建筑上两三千年沿 用并发展下来的惯例法式。C.这个体系分布到很广大的地区:西起葱岭,东至日本、朝鲜,南至越南、缅甸,北 至黑龙江,包括蒙古共和国在内。D.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将分三步实施:一是“绕”,即卫星绕月飞行;二是“落”,即 探测装置登上月球;三是“回”,即采集月壤样品返回地球。4、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梁思成先生对中国古典建筑的熟悉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每一梁每一柱的作用他都 能讲得头头是道。B.针对古建筑上信笔涂
3、鸦的问题,市政府管理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措施,以期从根本上 彻底解决这个痼疾。C.文明礼貌,和气待人,这种与人为善的美德,不仅商业活动中需要提倡,其他行业 活动中也要提倡。D.在清静的街道上,在鳞次栉比的住宅区,有一处很不引人注意的房舍,它正是我们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字形能力。本题中,A项,“遗 址(yi)”错,应为“遗址(yi)” o B项,“蚂蚱(z6)”错,应为“蚂蚱(zh。)”。D 项,“沱墩(dub)”错,应为“沱墩(dM)”故选C。2、答案:B解析:A. “潺媛”中“媛”应改为“漫” ;B.全部正确;C. “维谬”中“谬”应改为 “缪” ;
4、D. “美仑美奂”中“仑”应改为“轮”。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B.最后一个”改为“:”,因为 后面有“这都是”,这是对前面内容的总结。故选及4、答案:D解析:A项,“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此处用错对象。B项,“信 笔涂鸦”,比喻字写得潦草,常用作自谦之词。此处望文生义。C项,“与人为 善”,原指赞助人学好,现多指善意帮助别人。此处不合语境。D项,“鳞次栉 比”,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多形容房屋等密集。5、答案:D解析:D项,”欧洲建筑史“错误,应该是中国建筑史。故选D。6、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
5、解答时,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 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 项,结构换乱,“是梁思成建筑美学思想的具体体现”这一句缺少主语,造成句式杂 糅,可在句前加上“这” 一词。B项,语序不当,关联词“不仅”移到“中国古代建 筑”的后边。D项,成分残缺,在“优美柔和”前边加上“以它” 一词。故选C。7、答案:B解析:通读语段,本题中陈述对象是“古村落”,根据语句逻辑关系和总分关系进行解答,具体 每一个句子的含义分析如下:句介绍的是“古村落”的意义;句介绍的是“古村落的历史作 用”;句介绍的是“古村落”的意义;句介绍的是“古村落”表面上的样子;句介绍的是 “
6、古村落”的历史作用:句介绍的是“古村落”的作用;解答此题,首先应考虑,句 很明显是一个带有总结性的句子。而句又明显被包含在句中,故先说文化,后说历史,然 后转折,即必在前面。所以选C。8、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D. “随着中国城市建 筑便失去了自己的文化和传统,变得没有了灵魂”表述错误,过于绝对。材料一中 “建筑和语言文字一样,一个民族总是创造出他们世世代代所喜爱,因而沿用的惯例,成了法式” “中国建筑,具有共同的中国建筑的特性和特色”,体现了中国的建 筑都延续古建筑而来的,古建筑群所蕴含的精神能够被继承、发扬,即使建筑群消失 了,中国城市建筑也不会失去自
7、己的文化和传统,也不会变得没有灵魂。故选D。9、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A. “常在庭院或天井种植 树木花草,这在李泽厚看来都是源于中国人的理性精神”错误。由材料二中“中国古 典建筑历来重视以亲近自然山水为目标的园林建筑。但始终没有太多越出古典理 性的范围,实际上,它们只是以玩赏的自由园林来补足居住的整齐屋宇罢了”从这句 话可以看出,亲近自然山水已经越出了古典理性的范围,只是没有越出太多,因此,A 将种植树木花草表述为源于理性精神是不符合文意的。C. “中国古人淡于宗教而重于 现世,人是所有建筑的中心”错误,无中生有。材料二中“中国则大都是宫殿 建筑,即供世
8、俗中的君主们居住的场所,是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可见并无“中 国古人淡于宗教而重于现世”的意思;材料三中只说“设计是为人服务的。我们大量 的建筑设计还应站在社会公众的角度,以适宜人居为标准”并没有说人是所有建筑的 中心。D. “追求建筑创新,会导致最终将导致中国传统建筑逐渐退出历史舞 台”表述错误,强加因果。材料三中“千村一面千城一面的问题,就是建筑 设计缺少丰富的设计语言,没能将地方文化特色融入建筑之中”,“与“千城一面” 相对应的,是大量山寨建筑及奇特建筑的不断兴起”可推出“山寨建筑的泛滥和奇特 建筑的大量兴起”“中国传统建筑的词汇和文法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和“追 求建筑创新”并无因果关系
9、,要考虑设计师自身因素。故选B。10、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氏”由表及里,层次清晰” 错误,材料二的三个角度没有按照“由表及里”的顺序,而是由内到外,由局部到整 体。故选B。11、答案:从专业知识上,要让现代建筑有文化有传统,建筑师必须首先熟悉传统 建筑上的“文法”和“词汇”,传承中国古典建筑的精髓,树立文化自信,才能让我 们在借鉴外来建筑文化的时候保持自己本民族的文化和传统。从人文关怀(社会责任) 上说,建筑是为人服务的,中国的建筑向来有以人为本的传统,建筑师在现代建筑中 应该继续发扬,要有人文关怀,以适合人居为设计的标准(传承中国古典建筑中的理性 精神)
10、。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从材料一中“中国建筑, 具有共同的中国建筑的特性和特色,就是因为它们都用中国建筑的词汇,遵循着 中国建筑的文法所组织起来的”来看,要让现代建筑有文化有传统,建筑师必须 首先熟悉传统建筑上的“文法”和“词汇”,才能传承中国古典建筑的精髓,对古典 文化树立文化自信,才能让我们在借鉴外来建筑文化的时候保持自己本民族的文化和 传统,这属于专业知识方面。从材料三中“设计是为人服务的。我们大量的建筑设 计还应站在社会公众的角度,以适宜人居为标准。”“设计师本身没有很强的社会责 任感。建筑师不仅要有专业知识背景,更要有人文关怀”来看,建筑是为人服务的, 建
11、筑师在现代建筑中要有人文关怀,来设计适合人居为标准的建筑,这是从人文关怀 (社会责任)上说的。12、答案:(1)中国传统建筑在整体布局上往往左右均齐对称、中轴显著。文段1中, 荣国府的穿堂、厅、上房位列中轴线上,抄手游廊、穿山游廊厢房左右对称,连三间 厅、五间上房也是对称的。(2)中国古典建筑讲求整体建筑群的结构布局、制约配合。 阿房宫内建筑众多,各有特色,却都“钩心斗角”,与中心区域相呼应。中国的古典 建筑重视亲近自然山水。阿房宫没有避开河流,而是让两条大河从阿房宫里穿过,“二川溶溶,流入宫墙”,让山水与建筑物融为一体。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1)材料一中描述“往
12、往左右 均齐对称,构成显著的轴线”而荣国府“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两边穿山游 廊厢房”这些都位列中轴线上,抄手游廊、穿山游廊厢房左右对称,连三间厅、五间 上房也是对称的。体现了材料二所说“中国古典建筑工于整体布局,讲究严格对称, 是以整体建筑群的结构布局、制约配合而取胜”这一特点。(2)由材料二中“中国古典 建筑工于整体布局”,“中国古典建筑历来重视以亲近自然山水为目标的园林建筑” 来看,阿房宫内建筑众多,“各抱地势,钩心斗角”,与中心区域相呼应,体现了 “工于整体布局”这一特点。阿房宫让两条大河流从阿房宫内穿过,“二川溶溶,流 入宫墙”,让山水与建筑物融为一体。体现了以“亲近自然山水为
13、目标”这一特点。 13、答案:CD解析:本题综合考查文章的内容和手法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一定要在整体理解的 基础上,到原文中找到关键句子,然后细细揣摩蕴含在其中的内涵。A项,“在宾夕 法尼亚大学学习期间”说法不准确,这些事是发生在他在欧洲考察建筑期间。B项, 林徽因并没有和梁思成一起搞古建筑调查,“亲密伙伴”指的是跳蚤、臭虫、蝙蝠而 非人。E项,梁思成并不是出于对日本人民人道主义同情,而是认为建筑是人类文明 的结晶。故选CD。14、答案: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中国没有本国建筑史,使他痛心,经过艰苦的努 力,编写了中国建筑史。工作勤奋,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克服疾病痛 苦,与“亲密伙伴”为伴,居
14、于偏僻落后之地,执着于所爱的事业。明辨是非,胸 襟开阔。二战时保护日本京都和奈良的古建筑,体现出一个学者的襟怀与良知。坚 持真理,坚持自己的理念。为保护北京古城,仗义执言,秉笔直书,大声争论、呼 吁。珍视、保护优秀传统文化。撰写北京未来规划方案;面对毁掉的古建筑,他悲 苦不堪。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传主形象的基本能力。从“梁思成开始编写中国建筑 史。在这时,妻子患了严重肺病,长年卧床不起,自己也得了脊椎软组织硬化症, 行动不便,全家贫病交加,他依然伏案写作”可以看出梁思成先生有强烈的民族自尊 心,从“他和林徽因一起,把这两个城市的古迹详尽地标注出来,并以自己的专业精 神说服美军司令,对日本的那
15、些古迹也要保留。而此前,梁思成一家己有两名亲属牺 牲在抗日前线”可以看出梁思成同志明辨是非,襟怀开阔;从“当上世纪50年代,北 京城陷入大拆大建的热潮中时,梁思成一次次仗义执言,秉笔直书”可以读出梁思成 先生坚持真理,具有民族情怀。15、答案:系统地整理、研究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理论,编写了中国建筑 史,梁思成是这一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筑 教育事业,是一位伟大的建筑教育家。曾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等设计,是新中国首 都城市规划工作的推动者,建国以来几项重大设计方案的主持者。致力于古建筑的 保护,是享誉世界的建筑历史学家和建筑师。在清华大学创建建筑系,以严谨、勤 奋
16、的学风为中国培养了大批建筑人才。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题干问的是“梁思成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从全文所叙的梁思成的事迹及相关链接中进行提炼概括。本 题作答的方向主要是梁思成在工作与对我国建筑学领域所作出的成就。解题时注意探 究点的选择:梁思成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毕生致力于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 教育和保护事业,在我国古代建筑的理论研究、人才培养和文物保护方面作出了开拓 性的伟大贡献。16、答案:(1)建筑是一种文化,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它属于全人类,我们应加以保 护。梁思成向美军建议保护日本的京都和奈良,就是因为建筑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不 能因为它在侵略者的
17、土地上就把它破坏。(2)当前一些人为了经济利益,目光短视,一 些古建筑被拆除,就连梁林故居也被拆毁,后来出于舆论的压力,又重建。古建筑是 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传承文明是每一个民族的责任,因此,我们要呼吁有关部门, 保护文化遗产,不要让人间悲剧重演。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的基本能力。题干中问的 是“建筑绝不是某一民族的,而是全人类文明的结晶。目睹古建筑被毁,无论是哪 个民族的,都是人间悲剧。针对文本理解这段话的含义并结合当前很多古建被拆除 的现状,谈谈你的看法”。本题考查概括理解句子含义、探究思想意蕴、结合现实扩 展的能力。首先到文中找到题干中的引文,结合前后的内容
18、理解含意。文中梁思成说“要是从我个人感情出发,我是恨不得炸沉日本的,但建筑绝不是某一民族的,而是 全人类文明的结晶”,应结合这句话来理解本句的含意。联系现实,可以联系现实中 对一些古建筑的拆除,考生可以从建筑是一种文化遗产的角度分析其价值。17、答案:寒风扫高木18、答案:高树多悲风19、答案:落叶何翩翩20、答案:叶落依枝21、答案:无边落木萧萧下22、答案:绿叶发华滋23、答案:灼灼叶中华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24、答案:祠堂建筑;中华民族;伟大创造;传统文化(或文化内涵)重要表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题目要求提取能概括文段主要信息的关键词, 首先要找出或概括出文
19、段的主要信息,该文段第一句话就是概括文段主要信息的关键 句,关键词可从中提取。关键句为“风格古雅、气势宏伟的祠堂建筑,是中华民族历 时数千年之久的伟大创造,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深层内涵的重要表征”,提取关键词可 使用抓句子主干法,主语中心语为“祠堂建筑”,这是关键词一,关键词二为“中华 民族”,关键词三为第一个宾语中心语“伟大创造”,最后一个关键词为第二个宾语 中心语“传统文化”或“文化内涵”。25、答案:中国的建筑体系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创造的分布地区广大的、在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 化史中的一个独特的建筑体系。解析:所要寻找的目标。5、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梁思成(19011972),广东省新
20、会县人。中国近现代建筑史上的一代宗师,著名的 建筑史学家建筑教育家。B.梁思成教授长期从事建筑教育事业,对建筑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C.梁思成教授还以巨大的政治热情,对北京市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提出很多重要的 建议,并参加了北京市城市规划工作,参加了国徽的设计和人民英雄纪念碑、扬州鉴 真和尚纪念堂等建筑的设计工作,对建筑设计的民族形式进行了探索。D.梁思成教授是我国最早用科学方法调查研究古代建筑和整理建筑文献的学者之一。 他的学术著述,引起了中外学者的重视,他的著述是我国建筑界的一份宝贵遗产。著 有清式营造则例、欧洲建筑史等。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文章重点概括了中国建筑在结
21、构和装饰上的基本特征,提出了中国建筑学的“文 法”理论,以及世界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问题,是梁思成建筑美学思想的具 体体现。B.不仅中国古代建筑是我国现代建筑设计的借鉴,而且早已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成 为举世瞩目的文化遗产。C.斗拱这个词在谈论中国古建筑中不可不提,由于它在历代建筑中的做法极富变化, 因而成为古建筑鉴定的最主要依据。D.中国古代建筑优美柔和的轮廓和变化多样的形式而引人注意,令人赞赏。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遍布华夏的古村落,作为乡土建筑的精华,, , , ,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 活方式的形成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22、却辉映着辉煌的过去鲜明地折射出中国悠久的历史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它们看似 陈旧生动地展现着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成为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A.B.C.D.二、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在平面布置上,中国所称为一 “所”房子是由若干座这种建筑物以及一些联系性 的建筑物,如回廊、抱厦、厢、耳、过厅等等,围绕着一个或若干个庭院或天井建造 而成的。在这种布置中,往往左右均齐对称,构成显著的轴线。这同一原则,也常应 用在城市规划上。主要的房屋一般地都采取向南的方向,以取得最多的阳光。这样的 庭院或天井里虽然往往也种植树木花草,但主要部分一般地都有砖石墩地,成为日常 生活所
23、常用的一种户外的空间,我们也可以说它是很好的“户外起居室”。建筑和语言文字一样,一个民族总是创造出他们世世代代所喜爱,因而沿用的惯 例,成了法式。构件与构件之间,构件和它们的加工处理装饰之间,个别建筑物和个 别建筑物之间,都有一定的处理方法和相互关系,所以我们说它是一种建筑上的“文 法”。至如梁、柱、杨、楝、门、窗、墙、瓦、槛、阶、栏杆、隔扇、斗拱、正房、 厢房、游廊、庭院、夹道等等,那就是我们建筑上的“词汇”,是构成一座或一组建 筑的不可少的构件和因素。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 表现。也如同做文章一样,在文法的拘束性之下,仍可以有许多体裁,有多样
24、性的创 作,如文章之有诗、词、歌、赋、论著、散文、小说等等。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 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亭、 水榭、一轩、一楼。它们之所以都是中国建筑,具有共同的中国建筑的特性和特色, 就是因为它们都用中国建筑的“词汇”,遵循着中国建筑的“文法”所组织起来的。(摘编自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材料二:中国古典建筑从很早便开始确立理性精神的建筑艺术总体特征。西方古建筑多半 是供养神的庙堂,如希腊神庙、伊斯兰建筑、哥特式教堂等。中国则大都是宫殿建 筑,即供世俗中的君主们居住的场所,是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具体到建筑内部, 不是使人产生某种恐惧感的异常空
25、旷,而是平易的,表现出浓厚的生活情趣;选材上 不以阴冷的石头为主,而多用暖和的木质。另外,中国古典建筑工于整体布局,讲究 严格对称,展现出严肃、方正、井井有条的特色。它不是以单个建筑物的体状形貌取 胜,而是以整体建筑群的结构布局、制约配合而取胜。在局部组成中,则形成在严格 对称中仍有变化,在多样变化中又保持统一的风貌。如万里长城,虽然它的每段体制 是类同的,像一条巨龙横亘于大地,但每一段又仿佛一条独立的龙在飞舞。它在空间 上的连续本身即展示了时间中的绵延,整个长城如同无数的龙蛇在作永恒的飞舞。再 者,中国古典建筑历来重视以亲近自然山水为目标的园林建筑。皇室不必说,民间诸 如“吸江亭” “面花轩
26、”的名目比比皆是,但始终没有太多越出古典理性的范围,实 际上,它们只是以玩赏的自由园林来补足居住的整齐屋宇罢了。(选自李泽厚中国古典建筑的理性精神,有删改)材料三:近30年,中国建筑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特别是近10年,大体量、超 高层的新特建筑在各个城市拔地而起。无论走到哪个城市,全是清一色的大高楼、霓 虹灯、宽马路,并配有所谓的中央商务区。与此同时,传承着中华文化的古建筑群却 在毁灭性消失。”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传统建筑越来越少,倒是山寨型 的标志性建筑比比皆是,欧陆风情大行其道,导致城市个性丢失、品位低下。“国家 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乔润令直言,“我们的人均住
27、房面积提高 了,却失去了自己的文化与传统,难觅心灵的归宿。”面对城市“千城一面”的尴尬,作为城市面貌与灵魂塑造者的中国建筑师们,似 乎难辞其咎。“建筑设计是一个大文化的概念。建筑师不仅仅需要接受技术层面的教 育。建筑创作是否有丰富的建筑语言,取决于建筑师本身的文化修养。”上海现代建 筑设计集团副总裁曹嘉明认为,“千村一面” “千城一面”的问题,就是建筑设计缺 少丰富的设计语言,没能将地方文化特色融入建筑之中,这个问题的解决主要还应依 靠建筑师加强自身的文化熏陶。在中国,与“千城一面”相对应的,是大量山寨建筑及奇特建筑的不断兴起。阜 宁的“悉尼歌剧院”、苏州的“大秋裤”、沈阳的“大铜钱”这些年涌
28、现出的 “建筑创新”,不断成为被市民吐槽的热点。“建筑创新的三大动力是人的审美疲劳、创作环境的改变和创作者的自我批判。 中国目前最需要做的,不是去模仿建筑大师的作品,而是去感知他们的精神。“中国 电子工程设计院总建筑师王振军说。“设计是为人服务的。我们大量的建筑设计还应站在社会公众的角度,以适宜人 居为标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庄惟敏认为,“中国的建筑师在蓬勃发展的房地 产大浪潮里面,总觉得自己像个被雇佣的打工者,这主要源于设计师本身没有很强的 社会责任感。建筑师不仅要有专业知识背景,更要有人文关怀,特别是关爱弱势群 体,维护公共利益。其实设计的力量是巨大的。好的设计会感动一代人,甚至是几代
29、 人。”(摘编自“千城一面”与山寨建筑遍地,谁来塑造有灵魂的城市,“人民网” 2013年8月19日)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传统建筑的多样性主要取决于中国建筑中“词汇”的丰富性和“文法”的灵活 性。B.中国的古典建筑,大到宫殿庙宇,小到亭台水榭,都在多样变化中保持着共同的特 色。C.我国长城是古典建筑中时间和空间概念的完美结合,也是局部和整体和谐统一的典 范。D.随着古建筑群逐渐消失,中国城市建筑便失去了自己的文化和传统,变得没有了灵 魂。9、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的房子多有显著的轴线,主要的房屋一般向南,常在庭院或天井种植树木花
30、草,这在李泽厚看来都是源于中国人的理性精神。B.怎样结束瓦顶;怎样求得台基、台阶、栏杆的比例;怎样布置并联系不同的个别建 筑组成庭院,这就是中国建筑上所说的“文法”。C.中国古人淡于宗教而重于现世,具体到建筑内部则表现出浓厚的生活情趣,展现出 一种与人和生活的亲和力,人是所有建筑的中心。D.追求建筑创新,会导致山寨建筑的泛滥和奇特建筑的大量兴起,最终将导致中国传 统建筑的“词汇”和“文法”逐渐退出历史舞台。10、结合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以“词汇”和“文法”为喻,从重要的概念入手,目的是为了深入浅出地说 明中国建筑的构成原理。B.材料二按照总分结构,从三个角度分别阐述了
31、中国古典建筑中所体现出的理性精 神,由表及里,层次清晰。C.材料三从现象入手,多次引用权威专家的言论,意在客观地分析现代建筑中存在问 题的原因,寻求解决办法。D.三则材料都使用了 “往往”“一般地”“似乎”这类的词语,这体现了作者思维的 严谨性和语言的分寸感。11、建筑师们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国建筑的传统才能塑造有灵魂的现代城市建筑? 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要分析。12、下面两个选段中分别表现出了上述材料中关于中国传统建筑的哪些具体特征?请 简要说明。(1)林黛玉扶着婆子的手,进了垂花门,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当地放着个紫 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转过插屏,小小的三间厅,厅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
32、正面 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2)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两折, 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缰回,檐牙高啄。各抱 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困困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梁思成:一念执着顾学文1925年,梁思成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建筑学。在宾大完成学业后,梁思成踏上了欧洲的土地,观摩各地建筑。看到欧洲各国对 本国古建筑已有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并都写出了本国的建筑史,唯独中国这个东方古 国没有,梁思成被深深刺痛了。他说:“作为一个中国建筑师
33、,我不能容忍这样的事 情发生。”匆匆回国,梁思成和林徽因一道投入建筑事业中。1932年,梁思成开始了中国历 史上的第一次古建筑调查。跳蚤、臭虫、蝙蝠是调查路上的“亲密伙伴”。但对于执 着于所爱事业的人而言,苦难有时也会伴随快乐。梁思成甘之如饴:“被(臭虫)咬得 很厉害,但我追猎遗构多年,以此时此刻最感快慰。”“当年先生和营造学社的同仁们一起,共测绘了 2738座古建筑!那是什么年代? 战乱!他们真的是拿命在做啊。”他的学生杨鸿勋唏嘘不已。1942年,梁思成开始编写中国建筑史。在这时,妻子患了严重肺病,长年卧 床不起,自己也得了脊椎软组织硬化症,行动不便,全家贫病交加,他依然伏案写 作。1944
34、年,中国建筑史一书完稿。这是第一部由中国人自己编写的比较系统完 整的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史引起了国际建筑界的震惊,但没有人能想象得 出,这样一本著作,诞生于李庄(四川省南溪县李庄镇上坝村,1940年初冬,梁思 成、林徽因所在的中国营造学社迁徙到这里)那样一个偏远落后的地方。”杨鸿勋说。不仅是中国建筑史,梁思成一生中最重要的学术成就几乎都是在战乱中完成的。1944年,时任中国战区文物保护委员会副主任的梁思成,在奉命向美军提供中国 日占区需要保护的文物清单和地图时,另外加上了两个不属于中国的城市日本的 京都和奈良。他和林徽因一起,把这两个城市的古迹详尽地标注出来,并以自己的专 业精神说服美军司令
35、,对日本的那些古迹也要保留。而此前,梁思成一家已有两名亲 属牺牲在抗日前线。“要是从我个人感情出发,我是恨不得炸沉日本的,但建筑绝不是某一民族的, 而是全人类文明的结晶。”目睹古建筑被毁,无论是哪个民族的,都是人间悲剧,梁 思成无法不心如刀绞。正是怀着这样的信念与热爱,才有这样震撼心灵的以德报怨。也正是由于这样的一生执念,当上世纪50年代,北京城陷入大拆大建的热潮中 时,梁思成一次次仗义执言,秉笔直书。1950年,梁思成与城市规划专家陈占祥共同撰写了关于中央人民政府中心区位 置的建议一文,这就是著名的梁陈方案。在这份长达数十页的方案中,梁思成 与陈占祥详尽地阐明了他们对于北京未来规划的方案:北
36、京应该是政治中心、文化中 心,而不是工业中心;不应该以天安门广场为中心,在北京古城的基础上建设首都行 政中心,而应该在北京西郊开辟一个新的行政中心。然而,对于百废待兴的新中国来说,放弃老城重建新城几乎没有可能。梁思成激烈地与人争论、大声地呼吁。如杨鸿勋所言,他确信自己的观点是正确 的。在当时一边倒的社会热潮中,他没有人云亦云。“我敢于争论,一个人没有主见 是不行的。”然而,轰隆隆的铲车声、一下下沉闷的大锤声还是淹没了梁思成的呼 喊,古迹一点点消失,迎接他的是默默的悲苦:“拆掉北京的一座城楼,就像割掉我 的一块肉;扒掉北京的一段城墙,就像剥掉我的一层皮。”“1956年之后,由于政治运动不断,加上
37、繁重的行政管理和社会活动任务,梁先 生很难再潜心学术研究。”那时伴在梁思成左右的杨鸿勋心里非常清楚:“他其实很 想开展民居研究。”但只有一次,梁思成带着杨鸿勋和其他几个学生去了趟东交民 巷,后来再也没有了第二次。因为,对梁思成的批判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在无法 正常开展工作时,为爱妻林徽因设计墓碑是梁思成唯一能作的设计。的确,虽然在梁思成生命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的脊椎病恶化,直不起腰来:但 无论什么时候,他的人格都没有弯,他在精神上站得笔直。1972年,梁思成走了。但他所开拓的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和建筑教肓事业还在延续着。21世纪的今天,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城市在呈现现代性的同时也要珍视传统,在面 向
38、未来的同时也要回首往昔,这时,人们也想必会频繁地回想起,许多年前,一位建 筑师和他的一生执念。(摘编自顾学文梁思成:一念执着)相关链接:梁思成(19017972),广东新会人,梁启超之子,中国著名建筑史学家、建筑 师、城市规划师和教育家,一生致力于保护中国古代建筑和文化遗产,是古代建筑学 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曾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等设计,努力探索中国建筑的创作道 路,还提出文物建筑保护的理论和方法,在建筑学方面贡献突出。在清华大学创建建 筑系,以严谨、勤奋的学风为中国培养了大批建筑人才。“近年来,中国生活在剧烈的变化中趋向西化,社会对于中国固有的建筑及其 附艺多加以普遍摧残这与在战争炮火下被毁者
39、同样令人伤心,国人多熟视无睹。 盖这种破坏,三十余年来已成为习惯也。”(梁思成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1952年) 1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期间和在欧洲考察建筑期间,梁思成看到各国都有自己写的 建筑史而中国没有,这激发了他的民族自尊心,他决心写一部中国自己的建筑史。B.回国后梁思成和林徽因一道开始了古建筑调查,当时的中国民生凋敝,他们的野外 调查也异常艰苦,但和亲密伙伴在一起工作,他甘之如饴。C.战乱口寸期,梁思成在艰苦的环境里,强忍身体的病痛,克服困难,坚持写作,著成 了中国建筑史,完成了一生中最重要的学术成就。D.中国建筑史一书完稿,填补了
40、中国人自己编写建筑史领域的空白,也实现了梁 思成早年的夙愿一一”中国建筑史要由中国人来写”。E.在抗战即将胜利之时,梁思成向美军建议需要保护日本的京都和奈良,是出于对日 本人民的人道主义同情,虽然他恨日本侵略者。14、梁思成有哪些品质最应该为后世所铭记?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15、梁思成的主要贡献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16、谈谈你对句子“目睹古建筑被毁,无论是哪个民族的,都是人间悲剧”的理解, 并结合当前很多古建筑被拆除的现状,谈谈你的看法。三、默写题请补充下列诗句。17、秋月照层岭,o (吴均答柳悻)18、,海水扬其波。(曹植野田黄雀行)19、柔条纷冉冉,。(遭植美女篇)20、日暮风吹,
41、o (吴均青溪小姑歌)21、,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22、庭中有奇树,o (古诗十九首)23、皎皎云间月,o (陶渊明拟古)四、语言表达24、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五个关键词。风格古雅、气势宏伟的祠堂建筑,是中华民族历时数千年之久的伟大创造,也是 中国传统文化深层内涵的重要表征。作为中国保存最多的一种古建筑群体,祠堂留给 后人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信息,直接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血缘伦理、宗族观念、祖先 崇拜、神灵崇拜、伦理道德、典章制度、堪舆风水、建筑艺术等方面的内涵,以及历 代以来人们在社会生活、审美情趣方面的许多特点与个性。25、概括下面材料中的主要信息,给“中国的建筑体系”下个合适的定义。(不超过 50字)中国的建筑体系是在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化史中一个独特的建筑体系。它是中华 民族数千年来在世代经脸的累积中创造的。这个体系分布到很广大的地区:西起葱 岭,东至日本、朝鲜,南至越南、缅甸,北至黑龙江,包括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区域在 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