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高二上学期入学联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高二上学期入学联考语文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高二上学期入学联考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值150分考前须知:1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用0. 5毫米黑色签字 笔填写清楚,考生考试条形码由监考老师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条形码粘贴处”。2 .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 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对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 区域答题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3 .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此题共3小题,9分)阅读
2、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散文既然讲究“真情 实感”,那么,散文的艺术品格应该具有“真实”的内质。相对其他文体来说,散文偏重于 通过“叙事”而“抒情”,但与诗歌的纯粹抒情有所不同散文在反映现实社会和生活方 面,较之小说、戏剧和诗歌更为直接,也更为切近。散文在我国古代文学艺术中占据重要的美学地位。从春秋战国一直到明清,高贵而典雅 的散文,代表了古代文学艺术的最高成就。探究散文的艺术品格,如果不去研究散文独特的 内在美学逻辑,那就得不到正确的艺术结论。只有把握散文独特的内在美学逻辑,才能找寻 到散文在古代兴盛的本质规律从遥远的尚书开始,到周
3、易论语道德经庄 子孟子,一直到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苏轼和曾巩,再到“公安派” “桐城派”诸散 文家,一个非常显著的现象,就是他们的散文写作不曾偏离“文章合为时而著”和“礼教治 政”这个方向。简单来说就是,坚持散文彻底拥抱现实社会和生活的美学追求这就是散 文内在的艺术特征。散文的艺术品格,首先是真实客观地反映现实社会与生活。这是散文区别于小说、戏剧 和诗歌的重要因素。散文强调的是真实,真实是客观的存在,也就是现实社会和生活呈现出 来原本的自然的状态。这给散文带来了艺术的难度。而这一难度,就是真实与客观地进行艺 术地描绘。在这里,不能虚拟和变形,只能如实地又有艺术剪裁地反映这个世界。这里就需 要
4、正确认识现实社会和生活,要学会分析现象与本质、偶然与必然、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才 能把握住现实社会和生活的主流,才能站在时代精神的高度,写出接“地气”而又有“眼 光”的优秀散文作品。其次,散文要抓取现实社会和生活里的“典型”。散文属于“窥一斑而知全豹”的文体。 既然散文的艺术容量有限,如何真实客观地反映现实社会和生活,如何写出具有本质的社会 和生活“片段”,这就需要散文艺术家具有善于寻找“典型”的美学能力。恩格斯在致玛哈 克奈斯信中说“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个著名艺术论 蓉城名校2022-2023学年度上期高中2021级入学联考 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
5、)论述类文本阅读(此题共3小题,9分)l.B 2.B3.C(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此题共3小题,12分)4. D 5. A(6分)国家战略支持:残疾人体育纳入全民健身、健康中国、体育强国等国家战略,“全 民健身助残工程”的实施,残疾人体育活动广泛进入社区和残疾人家庭。法规制度的不断 健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和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等法规制度保障 了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开展。良好的社会气氛:社会对残疾人和残疾人体育的关注不断提高, 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社会气氛更加浓厚,形成了良好的扶残助残气氛。(每点 2分,如答到“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撑”或“经济社会的开展”,可给1分)(三)文
6、学类文本阅读(此题共3小题,15分)D6. (6分)特征:艰险(1分)。文本正侧结合(1分),既正面描绘了三门峡“路”的滑度、倾斜 度,又从行人“行走”的艰难与谨慎侧面描绘了三门峡“路”的艰险(1分)。作用:“路” 作为全文核心意象,统摄全篇(2分)。由实入虚,由浅入深,从有形的路写到无形的路,升 华了文章的主旨,营造了深远的意境气氛(1分)。7. (6分)文本一直露(1分):直接勾勒了三门峡竞走的胜利者形象,勾画了建设者的战斗雄 姿(1分),从而赞美三门峡建设者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豪情壮志(1分)。文本二含蓄(1 分):作者借物抒怀,将“路”虚化(1分),通过自己寻路、辨路的情形以及行路的姿
7、态含蓄 且形象地展现了自己人生的彷徨与孤独(1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此题共4小题,19分)A 11. D 12. C13. (10分)(1)苏轼到武卫营去,呼唤卒长说:“河水将要冲坏城墙,事情紧急,你们虽是禁 军,姑且给我竭尽全力。”(诣、害城、且,分别译为“到去”“冲坏城墙”“姑且”, 各1分,大意2分)他又请求调发第二年的役人,增补修筑旧城墙,又用木头筑堤岸,来防止洪水的忧患。(增 筑、木、虞,分别译为“增补修筑” “用木头筑”“忧患”各1分,大意2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此题共2小题,9分)C14. (6分)丘诗中的荔枝寄托了诗人对海南荔枝的嘉许推崇,寄托着诗
8、人对海南故土的厚 爱与眷恋。海南荔枝之所以天生就具有一种无与伦比的甜美味道,是因为它长在得天独厚的 海之角天之涯,才能这样加倍招人喜爱和受人青睐。苏诗中的荔枝表达了诗人对朝廷为饱 口福而草菅人命的批判与挖苦之情。苏轼描绘了一个劳民伤财的场面:倒在路旁坑谷中的人 交杂重叠,百姓都知道这些人是运送荔枝和龙眼的人。(每点3分,情感2分,内容1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此题共1小题,6分)15. (每空1分,共6分)夙兴夜寐 靡有朝矣鹫鸟之不群兮 自前世而固然渺渺兮予怀 望美人兮天一方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此题共3小题,11分)16. (4分)流光溢彩通宵达旦丰富多彩乐而忘返
9、(每空1分,同义或近义均给分) 18. (4分)元宵节是一个活动丰富的民俗节日,正月十五不但要“赏花灯”,更要闹元宵。(第 一处:添加宾语中心词“节日”。第二处:“正月十五”和“不但”换位置。每处2分)B(二)语言文字运用n (此题共2小题,9分)(6分)三星堆文化热知之,甚少(了解甚少)传承它们(每空2分,大意相同即可) 21. C四、写作(60分)22.略参考译文:苏轼,字子瞻,是眉州眉山人。十岁时,父亲苏洵到四方游学,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 听到古今的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中的要害。到二十岁时,就精通经传历史,每天写几千字 的文章,喜欢贾谊、陆贽的书。任职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关中自从
10、元昊叛乱后,百 姓贫困,差役繁重,岐山下每年输送到南山的木筏,从渭河进入黄河,经过砥柱的险处,衙 门役人相继破产。苏轼访察到其利弊所在,为他们修订衙规,让他们自己选择水工按时进送 或停止,从此危害减少了一半。调任徐州知州。黄河在曹村决口,泛滥到梁山泊,流入南清 河,汇集于徐州城下,水位上涨如不及时排泄,城墙将要被浸坏,富裕的百姓争着出城避水。 苏轼说:“富人出去了,百姓都动摇,我和谁守城?我在这里,一定不能让水冲塌城墙。又把 富人重新赶进城去。苏轼到武卫营去,呼唤卒长说:“河水将要冲坏城墙,事情紧急,你们 虽是禁军,姑且给我竭尽全力。”卒长说:“太守尚且不躲避水患,我等小人,应当效命。” 他就
11、率领兵卒拿着畚箕铁锹出去,筑起东南长堤,从戏马台开始,直到城墙。苏轼率领众人 修筑堤坝,雨日夜下个不停,城墙没有被淹没的仅有三版。苏轼住在堤上,路过家门也不进 去,派官吏分段防守,最终保全了这座城。他又请求调发第二年的役人,增补修筑旧城墙, 又用木头筑堤岸,来防止洪水的忧患。朝廷同意了他的做法。元佑四年(1089)苏轼任杭州知 州。杭州原来近海,当地泉水咸苦,居民稀少。唐代刺史李泌首先引西湖水造了六口井,百 姓用水充足。白居易又疏通西湖水流入运河,从运河流入田亩,灌溉田地达一千顷,百姓因 此殷实富裕。湖水中有很多菱白根,从唐朝到吴越钱氏,每年都疏浚治理,宋朝立国后,停 止疏浚了,菱白根积为田,
12、剩下的水面没有多少了。苏轼看到茅山一条河专门容纳江中潮水, 盐桥一条河专门容纳湖水,就疏通二河来通航运。又造了坝堰闸门,用来作为积蓄和排泄湖 水的枢纽,江中的潮水不再流入城市。用剩下的物力人力修复了六口井,又把菱白根堆积在 湖中,筑成南北长三十里的长堤以便通行。提筑成后,又在堤上种了芙蓉、杨柳,看上去就 像图画一样,杭州人称之为“苏公堤”。苏轼二十年中两次到杭州,对百姓有功德,家家有 他的画像,人们饮食时一定向他祝福。又造了生祠来报答他。断,虽然指的是整个文学艺术而言,但是,就散文写作来说尤其重要,善于抓取“典型”, 实际上就是选取现实社会和生活里能表达本质的“一斑”或者“片段”,借以反映整体
13、的现 实社会和生活的历史过程,这是散文写作者应该具有的艺术能力。而具有这样的艺术能力, 散文写作者就得先具有认识现实社会和生活本质的能力。而获得这个能力需要散文写作者哲 学、思想和精神的不断提升,也需要其艺术表现水平的不断提升。再次,散文要有历史性的要求。散文,特别是描写宏大社会历史画面的散文,甚或是描 写崇山峻岭和江河大地的散文,一个不容忽视的美学要求,就是必须具有历史性。所谓历史 性,就是指时间性。散文的艺术生命力是要用时间来检验的,开放在现实社会和生活“土壤” 里的“艺术之花”,是永远不会“凋谢”的,因为,从历史过程里“筛选”出来的带有“金 含量”的“典型”的人与物,其自身就表现或者带有
14、一定的历史本质特征,经过散文写作者 的艺术描写,成为令人叹服的“金蔷薇”而“金蔷薇”是不会被漫长的时间所湮灭,而 是具有散文的历史性的艺术品格。(摘编自柏峰散文的艺术品格) 1.以下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散文与诗歌的纯粹抒情有所不同,它通过“叙事”而“抒情”,所叙之事为社会生活中客 观真实的存在。B.要找寻到散文从尚书到“桐城派”兴盛的本质规律,就必须把握散文独特的内在美学 逻辑。C.散文强调现实社会和生活呈现出来原本的自然的状态,这就要求散文只能真实客观地反映 这个世界。D.散文艺术家具有善于寻找“典型”的美学能力,就是通过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深刻反映社 会生
15、活。2 .以下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文章开宗明义,通过散文这一文学体裁的概念,分析点明了散文的艺术品格,即具有“真 实”的内质。B.文章通过将散文与小说、戏剧等比照,突出了散文的艺术品格,即真实切近地反映现实社 会和生活。C.文章层次清晰,主体局部从“真实”“典型”“历史性”三个方面横向论证了散文艺术品 格的特征。D.文章末段采用了比喻论证,论证了散文这朵开放在“土壤”中的“金蔷薇”具有历史性这 一艺术品格。3 .根据原文内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从先秦诸子到唐宋八大家,再到“公安派”“桐城派”诸散文家,他们的文章不失高贵而 优雅。B.散文创
16、作的一大难度,就是散文强调的真实客观的存在与散文需要艺术剪裁地反映这个世 界之间如何调和。C.就散文写作来说,与真实客观地反映现实社会和生活相比,抓住具有本质的社会和生活“片段”尤其重要。D.散文历史性的要求,不仅仅针对描写宏大社会历史画面的散文,也针对描写崇山峻岭和江 河大地的散文。(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此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2022年3月1日,冬残奥会开幕前夕,一本聚焦残疾人体育主题的蓝皮书中国残疾 人事业研究报告(2022)重磅发布。本书主要内容分为总报告、专题报告和地方报告三个部 分。总报告全面回顾了中国残疾人事业的百年开展史。专题报告介绍了北京2
17、022年冬残奥 会备战参赛进展情况。专题报告以残疾人群众性体育活动、竞技体育、康复体育和残疾人体 育教育为主题,分析了残疾人体育开展现状。地方报告介绍了内蒙古、新疆、宁夏、西藏4 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地区残疾人事业的开展状况。“十三五”时期,上述4个地区的脱贫攻坚 取得显著成效,残疾人组织体系不断健全,残疾人教育事业快速开展,就业权利得到有效保 障,法规制度不断健全。中国残疾人事业研究报告(2022),有助于推进中国残疾人事业理论研究,也有助于 提升社会对残疾人和残疾人体育的关注,形成扶残助残气氛。(摘编自王晓慧中国残疾人事业研究报告(2022)来了!)材料二:残疾人体育纳入全民健身、健康中国、体
18、育强国等国家战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 化服务保障法和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规定优先推进体育等公共服务场所的无障碍设施 改造,配置无障碍的设施设备。投资建设国家残疾人冰上运动比赛训练馆。残疾人康复健身 体育广泛开展,残疾人体育活动进入社区和残疾人家庭,越来越多残疾人走出家门参与体育 活动。实施全民健身助残工程,培养残疾人社会体育指导员,为重度残疾人提供居家康复健 身服务。残疾人运发动在东京残奥会上表现“神勇”,实现金牌数和奖牌数五连冠。中国残疾人体育开展水平快速提升,彰显了中国推动残疾人事业开展的制度优势,展现 了中国尊重和保障残疾人权益的显著成就,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社会气氛更加 浓厚
19、,越来越多残疾人通过参与体育运动成就出彩人生,实现人生梦想。残疾人挑战极限、 锐意进取、顽强拼搏的精神激励了全国人民,促进了社会文明进步。(摘编自国务院新闻办中国残疾人体育事业开展和权利保障白皮书)材料三:2018年平昌冬残奥会,中国轮椅冰壶队实现历史性突破,夺得中国冬残奥会历史上的 首枚金牌。这也是中国队此前五次参加冬残奥会收获的唯一一枚奖牌。时隔四年后,中国轮椅冰壶队在决赛中8:3力挫瑞典队,在家门口卫冕成功。这一次, 他们的夺金不再是一枝独秀。中国体育代表团已夺得18金18银23铜共59枚奖牌,各项数 据均为全部参赛国家(地区)中最高。自2016年起,中国连续6年举办“残疾人冰雪运动季”
20、,为给残疾人参与冰雪运动搭建平台。各地因地制宜举办冬季残疾人体育活动,迷你滑雪、旱地滑雪、滑冰、冰撬、雪橇 等新颖有趣的群众冰雪运动工程深受残疾人喜爱。北京冬残奥会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中国残疾人体育事业的蓬勃开展,也折射出中国残疾 人生存权、开展权得到切实保护的状况。北京冬奥组委副主席杨树安说:“经济和社会开展 了,对残疾人体育事业有了更多的条件去关心和支持,残疾人又非常自强不息,多种因素综 合在一起,毫无疑问,我们取得了成功。”(摘编自马锚、刘博怒放之下有深耕从北京冬残奥会看中国残疾人体育事业开展) 4.以下对材料内容的梳理,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A.中国残疾人事业研 主题 残疾人群众
21、性体育活动、究报告(2022) 一竞技体育、康复体育分析-残疾人体育 开展现状B.我国残疾人运发动 实现了金牌数和奖 牌数五连冠。、,中国轮椅冰壶队夺得成了中国冬残契会历史 上的首枚金牌。C.D.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北京冬残奥会折射上金牌数和奖牌数都高居首位。一中国残疾人体育事业开展得很好,中国残 疾人生存权、开展权保护得很好。越来越多的残 所以 我国制定出系统完善 推进 体育场所的无障碍设施改 疾人参与体育 的残疾人保护法规。 造,配置无障碍的设施设备。5 .以下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中国残疾人事业研究报告(2022),将提升中国残疾人事业理论研究,使社会开
22、始关注 残疾人体育活动。B.残疾人康复健身体育广泛开展,残疾人体育活动进入社区和残疾人家庭,许多残疾人走出 家门参与体育活动。C.中国残疾人体育开展水平快速提升,一方面推动了残疾人事业的开展,一方面也促进了社 会文明进步。D.为给残疾人参与冰雪运动搭建平台,中国连续举办了 “残疾人冰雪运动季”,各地也纷纷 举办冬季残疾人体育运动。6 .材料三提到“北京冬残奥会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中国残疾人体育事业的蓬勃开展”,请结 合材料概括并分析我国残疾人体育事业蓬勃开展的原因。(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此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文本一:路落子“路是人走出来的。”只要你能跨过去,
23、路就在你的前面。我在两个水利工她待过较长的时间,这次到三门峡,最引我注意的还是路有形的 或者无形的,人们通过它的时候(也许只是一刹那),就是一场战斗。在沙滩上疾走,跨过乱石堆,石槽口上的颠步,竹木横卧中间的悬步,都是三门峡人 走路时特有的姿态。那尘灰飞扬的公路,满布履印的车道,穿山过岭的铁轨,自然是他们步 行最高的享受了。不过他们得在这些大道上机灵地给车子让道或者赶上前去,一个缓步行走 的人会被无数只眼睛看作傻子。空中的路更多,但不宽广,大都是九十度的,与一条绳子相 似:在云梯上,在排架上,或者通过隔河的钢索。勇敢的人才能在那上面心平气和谈笑自假设。 少数人走的路比多数人走的路更难举步,在各个
24、山头上放标记的测量员,谁知他们是怎么走 上去的。水文站的测工朱建之,每天要在出土口的削坡上滚下一百米,去看桥下的水位,上 坡自然更难。我略有开车的经验,不能不替所有满载水泥经过九转十八弯的驾驶员淌汗 连接道路的有桥:水泥大桥、铁板渡桥、钢索吊桥;有船:木船、羊皮筏子,它们都是与水和 风作战的行家,人又是它们的统帅。五万个人和几千辆车子要走路,在这几十米水头冲击的 地方,在这十几里路长的峡谷里,“行路”是三门峡人竞技的工程之一。谁是三门峡竞走的胜利者?要雨夜来瞧。或者说没有经过泥路锻炼的人还不能算三门 峡人吧? “泥浆” “烂污”还不能形容雨路的滑度,它常常是倾斜的,九十度、六十度不等, 碰上一
25、尺多宽的狭道,身子时常失去平衡,站不住,出了前脚全身滑溜,踩半脚虚土就准会 栽一个跟斗。水能灌满长筒靴子,沾泥会陡增一二十斤的负担,雨夜迷茫,有时黑洞洞地不 知身置何处,只有脚部敏感的触觉和万分的镇静,才能把你引回住地。在这样的路上会摔跤 么?可能,有的人认为摔跤没有关系,只要能很快地爬起来!有的人认为就是不能摔跤,他始 终鼓足干劲,小心谨慎,他也能不摔跤!在这里人们爱抄近路,不问它多么艰险,只为了节 省时间,也为了战斗的愉快。走路的时候,谁也不兴等待,没有这闲工夫,听哨兵和旗子的 指挥,眼尖脚快,步步主动,自然形成井井有条的秩序。有几千年的古栈道,在神门与鬼门之间的石壁上还可以找到古人拉纤而
26、过的绳印;有 的路只有几分钟的历史:那桁架上的脚手,并没有因为它马上就要作废,就偷工减料。路的 变幻正显示着工程进行的速度。有时早上出来中午回去,你明明爬过的山头塌了半边,狭路 一忽儿就宽了,还铺上了沙石,日常往返的道路,没有两天是相同的。推土机可以开路,爆 炸可以轰出路来,多少人的手脚,是路的开辟者。如果你不会走路,三门峡会使你作为一切艰难道路上的行者;如果你自信是走路的专 家,不妨上三门峡来显显身手,说不定你会参与某些道路的创造,在那最最险要的峭壁上, 也留下你一个坚实的脚印。文本二:路缪崇群我已经走过很长很长的路,想象中的路也有很远很远。别人指示过我不少的路,在书 上,在图画里,我还看见
27、或意会过许多的路,路实在是很多,但我从来不能记忆那些路的名 字(那些路都有名字吗?)并且也不知道哪条路是通达的,哪条路迂回?哪条路是正确的,哪条 路分歧?所有的这些路走到一个什么地方去?我跋涉,我奔跑,我哪躅,我超越在那些不同的路上,然而我也不曾区分过,哪 条路是平坦的,哪条路是坎坷的;哪条路险阻,哪条路光明甚至于我有时候全般地怀疑了 :路在哪儿?路到底在哪儿?所有的路,莫非是骗人的, 莫非是象征,仅只是一种象征吗?人和人为什么稀有着在一条路上的同伴呢?路果真是太多了 么?每一个人都各自地走着他的一条路么?刚才,我听见一个女人说:“当初,他总是和我并着肩走,我害羞,我催他走向先头, 他不应,他
28、唯恐这条路一下就会走完。现在,他总是把我落在背后,我请求他稍稍等待,我 召唤他和我迈着同样的步子,他却毫不反顾,好像唯恐这条路不能赶快地走到尽头。”我沉思着:路纵然不是一种象征,路是什么呢?世界上有没有同样的一条路呢?有没有 在一条路上并肩同行的人呢?7 .以下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文本一第段中的“路”既有实指又有虚指,对全文起提纲挈领的作用,领起后文对三门 峡路的描写及作者的感悟。8 .文本一第段中写了去看桥下水位的测工朱建之以及载满水泥的汽车驾驶员,他们都在艰 难地“行走”,也都在充满豪情地“行走”。C.文本一第段大量使用短句,节奏感强,同时运
29、用细节描写,将雨夜三门峡之路及跋涉者 刻画得细腻生动。D.文本二围绕“路”这一意象,大量运用疑问句,笔触细腻,启人深思,为读者勾勒了在彷 徨与迷茫中却愈加笃定的形象。8请简要分析文本一中三门峡“路”的特征与作用。(6分).两篇文本语言风格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并分析其表达效果。(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此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 辄能语其要。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 判官。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
30、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 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徒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 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日:“富民出,民皆 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日:“河将害 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日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铺 以出筑东南长提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子瞻以众筑此堤,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 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木岸,以防水之 虞。朝廷从之。四年知杭州。杭本近海,地泉咸苦,居民稀少。唐刺史李泌,始引西湖
31、水作 六井,民足于水。白居易又浚西湖水入漕河,自河入田,所溉至千顷,民以殷富。湖水多药, 自唐及钱氏,岁辄浚治,宋兴,废之,蔚积为田,水无几矣。轼见茅山一河,专受江潮,盐 桥一河,专受湖水,遂浚二河以通漕。复造堰闸,以为湖水蓄泄之限,江潮不复入市。以余 力复完六井。又取蔚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 望之如画图。杭人名为苏公堤。轼二十年间,再莅杭,有德于民,家有画像,饮食必祝。又作生祠以报。(节选自宋史苏轼传)10.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锚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
32、 尾属于城/B.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锚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 /尾属于城/C.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锚/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 /尾属于城/D.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铺/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 尾属于城/11 .以下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比冠意思是到二十岁,“冠”与荆轲刺秦王中“皆白衣冠以送之”的“冠”含义不同。B.属文指的是撰写文章,“属”与赤壁赋中“举匏樽以相属”的“属”含义不同。C.砥柱之险指的是砥柱的险处,“险”与游褒禅山记中“常在
33、于险远”的“险”含义相 同。D.卒全指的是最终保全,“卒”与陈涉世家中“卒数万人”的“卒”含义相同。12.以下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苏轼年少时,读书理解能力很强,能说出书中古今成败得失的要害。等到成年,博通经史, 喜欢贾谊、陆贽的书。B.苏轼任职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时,百姓贫困,劳役繁重,衙吏相继破产,苏轼考察 后修订衙规,从此危害减少了一半。C.在徐州城将被洪水冲毁时,苏轼让百姓出城躲避洪水,他自己却住在堤上,过家门而不入, 派官吏分段防守。D.在杭州任职,苏轼疏通茅山、盐桥二河来通漕运,建造堰闸,筑堤以便通行,完成了许多 对百姓有功德的工程。13 .把文中
34、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木岸,以防水之虞。(二)古代诗歌阅读(此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475题。咏荔枝丘浚世间珍果更无加,玉雪肌肤罩绛纱。一种天然好滋味,可怜生处是天涯。荔枝叹苏轼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堆兵火催。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枝龙眼来。注丘浚:出生在海南岛琼山。置:驿站。垠:古代瞭望敌情的土堡。14 .以下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丘诗和苏诗题目大体相同,都把“荔枝”作为描写对象。B.丘诗对“荔枝”更多是直接描写,苏诗对“荔枝”更多是
35、间接描写。C.丘诗表达了对“荔枝”的哀怜之情,而苏诗并未表达。D.丘诗和苏诗的语言风格不太相同,丘诗自然清新,苏诗造语雄浑。15 .这两首诗中,荔枝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以两诗的后两句为例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此题共1小题,6分)16 .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局部。(6分)(1)诗经氓中,“, ”这两句用了一个否认句式,写 出了女子婚后每天早起晚睡、忙里忙外的辛劳生活。(2)离骚中用大鸟和小鸟不合群来比喻说明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两句 是:“,。”赤壁赋中,作者在饮酒后唱出对贤明君主的思念的句子 是,o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 (此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
36、的文字,完成17-19题。天边月明如水,地上灯火如昼。中国人将吉祥喜庆之时悬挂的彩灯叫做“花灯”。赏花 灯玩花灯,是元宵节最为重要的民俗活动。“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 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辛弃疾用绝美的文字,记录了那个繁华熙攘、 的浪漫元宵之夜。元宵节是一个活动丰富的民俗,不但正月十五要“赏花灯”,更要闹元宵。“闹元宵” 妙在一个“闹”字:人们耍起龙灯、舞动狮子、踩上高跷,在欢闹中祈求风调雨顺、吉祥如 意、步步登高。锣鼓喧天, ,将元宵节的欢乐气氛从晚延续至早晨。元宵的民俗有动也有静,“猜灯谜”就是需要静下心来,费一番脑筋的活动。传统灯谜 谜头的内容 :
37、有经传诗文、诸子百家、传奇小说,及谚语什物、羽鳞虫介、花草蔬 菜。猜中者,能获得墨块纸张、毛笔砚台、巾扇香囊、果品食物等赠品,叫人流连其间, _O.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4分)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加词语,不得 改变原意。(4分).文中多处用了引号,以下四处引号中用法和其他三处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中国人将吉祥喜庆之时悬挂的彩灯叫做“花灯”。B.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 4HE 夕中oC. “闹元宵”妙在一个“闹”字。D. “猜灯谜”就是需要静下心来。(二)语言文字运用H
38、(此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近日,三星堆遗址再次启动开掘,6个新坑、3000多年前的丝绸、500多件重要文物, 掀起了 ,神秘的古电久也二迎睡三壬另 一醒天下惊”。长期以来,由于文献记载缺乏,我们对古蜀国 ,而在关于三星堆的热烈讨论中,我们看到无数网友对文物的关心。大家自愿化身“国宝守护人”,将对历史的崇敬、文化的 自信、民族的认同寄托在了青铜神树上、黄金面具上、象牙制品上,让自豪和热血沸腾了千 年时光。浩瀚的中华大地上,可能还有更多的“三星堆”等待着我们唤醒。商鼎周彝、战国错金、 秦俑汉陶、晋帖唐画它们和三星堆文化一样,守望着华夏大地数千年的沧海变迁,等待 着苏醒
39、绽放,等待着惊艳世界。我们要做的,不只是唤醒沉睡的文明,更要 ,发扬它们,携着辉煌的文明走向未来。20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8个字。(6分).以下选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长风破浪会有时, B.兴酣落笔摇五岳, C.桃花细逐杨花落, D.秦时明月汉时关, 四、写作(60分)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成笑傲凌沧洲。 黄鸟时兼白鸟飞。 万里长征人未还。2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是:“不怕同学是学霸,就怕学霸放长假。”双双考上清华大学的 双胞胎学霸焦宇晨和焦宇晓算是佐证了这句话。当人们问她们学习秘籍时,她们的回答 是:“我们的关键,就是在于充分利用寒署假。学习好比在400米跑道赛跑,春季和秋季的 学期是直线跑道,寒暑假是弯道,弯道更有可能赶超。有人利用弯道超越了,有人在弯道上 被人超越。”上述材料点出了 “弯道超车”的现象。这个现象也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 入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 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