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教版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谈创造性思维》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人教版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谈创造性思维》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第20*课谈创造性思维教案1.提出问题,引起兴趣。本课从“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说起。先用四个图形提出一个问题,然后通过对几种不同答案都具有合理性的分析,引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原因是“由于看图形的角度不同,四种答案全都正确”。2.推而广之,提出观点。“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由这一点引申出“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的认识。原因是“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3.再提问题,逐层深入。不满足于一个答案,寻求其他
2、答案“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呢?”一个设问句既引发读者思考,又引出下文对创造性思维必需要素的论述。4.分析问题,抽丝剥茧。创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之一:有渊博的知识。因为知识的组合能形成新的创意。“6分钟”“6个月”“6年”连用,说明知识组合,形成新的创意的时间长短不确定,但是迟早会出现。要素之二: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要素之三: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5.主要因素,重点探究。作者特别提出“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然后列举两个典型事例:一是印刷机和排版术的发明;二是游戏机的革命。运用摆事实的论证方法证明“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
3、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典型事例的运用有力地证明了自己的观点,极具说服力。6.再次设问,深入思考。作者再次设问。“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呢?”作者从一个心理调查的案例入手,得出结论“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紧接着作者明确:认为自己“不具有创造力”的人,其实并不是没有创造力,而是由于自我压制,使自己的创造意识被埋没;而“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的人会“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以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等杰
4、出人物为例,增强了说服力。7.水到渠成,得出结论。作者得出结论,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的主要根据之一是是否“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并“使之变为现实”。8.总结全文,鼓舞人心。“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的结论让更多的人增强了信心,对几个关键要素的总结使“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的结语不只停留在激励人心的文字表面,更明确了努力的方向,使目标切实可行。结尾总结全文,鼓励人们为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而奋斗。1.条理清晰,结构严谨。本文采用递进式的结构展开论述,层层深入,步步推进。作者由“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引出打破思维定式、发展创造性思维的论题,进而论述创造性的思维所必备的条件,是否任何人
5、都具备创造性的思维,最后总结任何人都具有创造力。另外,作者常用设问句过渡,使得全文条理更清晰,结构十分严谨。2.有理有据,论证有力。作者首先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法,阐述了“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模式的重要性;然后用道理论证证明了富有创造力的人必须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在此基础上列举谷登堡和罗兰布歇内尔的事例,论证了活用知识的重要性。再引用心理学专家小组的研究结论和贝多芬等人的事例,摆事实,讲道理,论述了拥有创造力与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这样运用多种论证方法,使论证有理有据,具有较强说服力。3.妙用设问。设问是一种无疑而问、自问自答的修辞手法,也是一种常在议论文中出现的句式。设问句的主要作用是提醒读
6、者注意,引起读者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势有变化,波澜起伏。设问句还可以在结构上起承接、过渡的作用,使文章结构紧密,条理清楚。本文的设问句,根据具体内容的需要,用得恰到好处。(1)文章的开头,先列出四个图形并给出思考题,随即设问:“对上面这个问题,你是怎么回答的呢?你若选择的是B,那就恭喜你答对了。”作用:通过提问的方式与读者直接交流,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第4段末尾设问:“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呢?”然后作者又对此进行回答。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所要论述的内容。(3)第9段:“不过,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
7、呢?”接着进行分析和回答。作用:承上启下,使文章结构紧密。通过设问,提出下文论述的中心,引起读者的思考。本文由一道选择题入手,阐述什么是创造性思维以及怎样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号召人们坚信自己具有创造力,努力保持好奇心,不断探求,成为富有创造力的人。1.作家作品。罗迦费因格,1948年生,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作品有当头棒喝创造性纸牌等。“唯一真正快乐的人们是儿童和富有创造性的那一部分人”是他的名言。2.作品背景。本文选自中外母语教材选粹。郭常义、胡晓丁译,原题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有改动。由于受传统思想的限制,很多人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已经形成了比较死板的思维方式,在
8、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不知道变通。另外,很多人误认为只有天才才能搞发明创造,不相信自己也有创造性思维,因此这些人的发明创造能力也就慢慢丧失。作者针对这些现象写下了这篇文章,希望人们能重拾信心,做一个有创造力的人。3.有关创新的名句。凡能独立工作的人,一定能对自己的工作开辟一条新的路线。吴有训对于创新来说,方法就是新的世界,最重要的不是知识,而是思路。郎加明能正确地提出问题就是迈出了创新的第一步。李政道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tn(探)求创y(意)汲取(j)行zh(之)有效压榨(zh)持之y(以)恒根深蒂固(d)不言而y(喻)孜孜不倦(z)锲而不舍(qi)轻而y(易)举2.解释下列词语
9、。(1)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2)行之有效:实行起来很有效果。多指已经实施过的方法或措施。(3)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不懈怠。(4)持之以恒:长久地坚持下去。(5)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喻,明白。(6)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很容易做。(7)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做事情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也形容有恒心,有毅力。【教学目标】1.筛选信息,初步领会文章的基本内容。2.掌握议论文中常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3.理清文章思路,理解论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4.理解创造性思维在生活中的意义,增强拥有创造力的自信心,主动地培养创造性思维。【教学重难
10、点】1.了解作者围绕创造性思维所阐述的内容,归纳、把握作者的观点。2.理清文章阐述问题的思路,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3.感受周密严谨又亲切平和的语言风格,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学过程】导入一:同学们,一张白纸有四个角,假如你把它的其中一个角剪掉,它还有几个角?3个?5个?答案取决于剪的方法,你可以沿对角线剪,可以只剪一个小角可见,思维角度不同,同一问题的答案也不止一个,正如苏东坡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每一种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结论也各不相同。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与思维有关的课文谈创造性思维。导入二:老师在黑板上画“”,问大家:这像什么?(学生可能回答:波
11、浪、蚯蚓、蛇、长城、一截麻绳)确实,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可以看成不同的东西,会有许多不同的答案。由此可见,思维的方式是多么重要。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与思维有关的课文谈创造性思维。导入三:仔细观察下面两张图片(多媒体出示),回答问题。图中有两根柱子还是三根柱子?你在图中看到了什么?明确:第一幅图既可以看到三根圆形柱子,又可以看到两根方形柱子;第二幅图既可以看到一张女人的脸,又可以看到两匹马。总结:从不同角度来看,我们得到的认知是不同的,我们只要调整一下思维模式,就会“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得到截然不同的结果,由此可见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谈创造性思维,学习如何成
12、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1.字词积累与词义理解。见字词库。2.作者链接。见资料库“作家作品”。3.梳理文章的结构,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第一部分(第13段):由所给问题引出对“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的反思,强调“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的重要性。在阅读中整体感知非常重要,可以让学生有重点地把握。第二部分(第412段):写怎样成为一个有创造力的人,论述创造性思维必需的基本素质。第三部分(第13段):得出结论,“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要努力保持好奇心,不断探求,努力做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4.概括论点,把握文章的中心。【明确】(1)人人可以有创造力。(2)努力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5.圈
13、画重点,找出支撑性观点。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有哪些特征?请将相关的句子画出来并进行概括。【明确】(1)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第5段)(2)有探求新事物、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第6段)(3)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第6段)(4)在心理上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这就是自信心。(第10段)(5)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做生活的有心人。(第12段)1. 研读开头,学习用问题引出话题的技巧。(1)本文开头有何特点?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明确】本文开头用带图表的问题引入,首先将读者带入思考,新颖别致;通过对不同答案的分析,巧妙引出对“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的反思,将议题自然引到创造性
14、思维上来,巧妙而令人信服,为观点的确立提供了基础。(2)如果要选用下面两句话中的一句改写文章开头,你会选择哪一句引出文章论题?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英莎士比亚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宋苏轼题西林壁【示例】(1)“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莎士比亚的名言。不同的知识素养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对哈姆雷特这个人物,不同的人有不一样的感悟和理解。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东坡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出不同的样子。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答案也多种多样。2.研
15、读文章的核心部分,把握作者的观点。(1)文章在引出创造性思维这个话题以后,是怎样层层推进展开论述的?提出了哪些基本观点?【明确】作者通过两次设问,有针对性地提出读者可能产生的疑问,然后通过解答阐明自己的观点。在引出创造性思维这个话题后,紧跟着问“创造性的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第4段),然后阐述三个要素: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在回答完必备条件并列举事实后,作者进一步设问:“不过,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呢?”(第9段)这两个设问将阐释引向深入,进而提出两个观点: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坚信自己具有创
16、造力。(2)作者通过两次设问提出自己的观点,认为创造性思维需要具备五个要素,可以概括为“汲取”“活用”“尝试”“留意”“坚信”。你认为这五个要素有怎样的联系?【明确】递进关系。作者先说要“汲取”知识,这是形成创造性思维的基础,然后产生“活用”的意识,接着才是“持之以恒”的实践;在实践中“留意”自己的各种想法,并一直“坚信”自己会成功。1.再读课文,思考:作者在阐述观点的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举例简析。【明确】第3段,正反对比论证。为论证“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这一观点,作者先从反面说“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再从正面
17、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正反对比,使说理全面而透彻,说服力强。第78段,举例论证。作者列举了谷登堡发明印刷机和排版术,罗兰布歇内尔发明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的事例,论述“创造性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这一观点。事例典型,有代表性,具体确凿地阐明了事理。第10段,引用论证。引用了某心理学专家小组的研究结论,证明创造力的有无在于个人自信心的有无。2.如果要将下面的论据运用到文章中,你认为放在什么位置比较合适?(1)有一件事情是十分清楚的:创新思想不是那些专门从事开发创新思想的人的专有领地。美斯威尼致未来的总裁们(2)
18、爱尔兰的兽医邓洛普,从医治牛胃气膨胀中得到启示,将自家花园用来浇水的橡胶管粘成圆形并打足气装在自行车上,这是充气轮胎的开端。充气轮胎是自行车发展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创举。【明确】(1)为理论论据,根据内容可以放在第10段最后。“斯威尼在致未来的总裁们中也认为”(2)为事实论据,这一材料放在哪里都不合适。邓洛普的论据属于“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学生可能会放在第11段最后。第11段,作者虽然列举了音乐家贝多芬、科学家爱因斯坦、文学家莎士比亚的名字,但侧重点是道理分析,即使下文要论述“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这一观点,举例也应该是这三人,上下文才贯通一致。由于这些“明星”的成功之路
19、众所周知,所以作者在这里略而不谈。从全文看,这里的略与上文的举例之详,构成互补,笔墨分布合理,重点突出,加邓洛普的事例就是画蛇添足。1.本文与本单元前两篇议论文相比较,哪一篇语言最亲切?(或与本单元前面两篇议论文相比较,你发现本文在语言方面有什么特色?)【明确】本文说理深入浅出,语言活泼、亲切,如话家常,能拉近与读者的心理距离,讲的道理也更容易被读者接受。如:“恭喜你答对了。”“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完全是一种平和的态度,商讨、对话的语气。前面两篇议论文的语言相比较严肃、庄重。2.议论文语言表达强调严密、准确,你觉得文章哪些地方体现了这样的语言特色?举例说明。【明确
20、】我对此完全赞同。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力。这两句话表达作者对知识的态度,既承认知识的掌握是必须的,也表达了只拥有知识是不够的。论证表达周到,不会让人的理解发生偏颇。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这里,“在大多数情况下”就考虑到了特殊情况,说话很有分寸。3.根据课文注释我们知道,这篇文章原题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现在改为“谈创造性思维”。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哪个标题好。(或比较两个文题的不同)【明确】“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是根据所给问题得出的结论,陈述了一个客观事实,标题引人注目,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谈创造性思维”直接揭示了文本论题,一目了然,使读者更明晰文本论证中心,“谈创造性思维”中的“谈”告诉我们这是一篇议论文。 类似的还有“谈骨气”“谈礼貌”等,从一个“谈”字就可以知道文章的文体。两个标题各有所长,都有其道理。谈创造性思维1.任选26个字母中的一个,展开想象,仿写句子。【示例】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2.选出一个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作家,有多种选法,请说出理由。A.高尔基B.何其芳C.冰心D.韩愈选A的理由:选B的理由:选C的理由:选D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