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自制乐器”让外来务工子女玩转音乐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借助“自制乐器”让外来务工子女玩转音乐3.doc(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借助“自制乐器”让外来务工子女“玩转”音乐王英颖(杭州余杭区小林中心小学)【内容摘要】近几年来,随着进城务工子女入学数量激增,给农村小学音乐教学带来了诸如学习兴趣淡薄、知识技能学习断层以及不会学、学不会等困惑与问题。为此,笔者遵循激发兴趣、降低难度的原则提出了“借助自制乐器促进外来务工子女玩转音乐”的研究思路。一年多来,笔者通过专家指导、同伴协助、家长支持等途径构建了“借助自制乐器促进外来务工子女玩转音乐”的基本操作框架,并从调查分析,形成“玩转“主题;团队协作,整合“玩转”内容;实践应用,践行“玩转”流程;验证推介,完善“玩转”策略等四个方面予以落实运行。实践证明,该研究不仅有利于促进外来务
2、工子女的音乐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的态度以及促进他们提升“玩转”音乐的要素,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改进策略、提升音乐教学专业指导能力、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关键词】自制乐器、外来务工子女、玩转音乐、兴趣激发一、问题的提出(一)一堂音乐课的启发:原来音乐可以这样“玩”“502班简直就是个音盲班级,不会唱不会跳不说,上个课还总是乱哄哄的。你说你的,他们玩他们的,真是让人生气。” 说这话的不是别人,正是我这个“倒霉蛋”,谁让我如此“幸运”地成为了这个全校外来务工子女人数最多班级的音乐老师呢?每次上音乐课,他们的表现千姿百态:有的只管低着头自顾自玩;有的则整节课都在四处说话、影响他人;也有的虽然瞪着眼睛貌似很
3、认真的在听音乐,但就是不肯开口唱,不肯与他人交流,对于老师的提问和要求也只是一味地用沉默应对而且更让我头疼的是,由于这个班外来务工子女最多,而且其中很大一部分孩子在转学入校前甚至都没上过音乐课,音乐知识上可以说是一片空白。为此,我也曾挖空心思想了许多办法,试图去改变这些孩子们的音乐课堂状态,但收效却甚微。直至有一天,我无意间经过南楼的音乐教室,忽然听见从里面传来一阵阵不明物体的敲击声。咦,是谁这么大胆竟然偷偷溜到音乐教室来玩耍?探头一瞧,这不正是502班的张震和汪洋么?正当我要冲进去质问他俩时,没想到从不开口唱歌的汪洋竟然哼起了运动员进行曲,而且一边哼一边用教室里的笤帚柄在地面上击打着2拍子的
4、节奏来为自己伴奏;而一旁的张震则晃动着身体吹着口哨将运动员进行曲的旋律一个不差地吹了出来,边吹还边为自己打响指做伴奏。看着他们那充满自信的神情,听着他们用笤帚柄即兴敲打出来富有动感的节奏,我第一次发现原来音乐还可以这样“玩”事后,笔者久久无法释怀:为什么同样的音乐教室,同样的孩子,而课堂内外的音乐表现却是天壤之别?于是笔者开始思考:也许外来务工子女学生对课堂上的音乐学习失去兴趣并不是他们对音乐本身没兴趣,而是一直以来没有系统的接触过音乐学习,对传统的音乐授课模式不适应,因此才会导致他们用消极的态度逃避音乐课。也许在这些孩子的观念里,音乐课就是“玩”的课,既然如此,何不让这些孩子们利用“自制乐器
5、”,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呢? (二)外来务工子女在日常音乐课堂中的困惑:“玩”不动、不会“玩”这里所谓的“玩”不是我们习惯上理解的戏耍,在音乐教学这一特定环境中,它指的是操作与表现。据笔者观察,近几年来随着外来务工子女的激增,一些农村学校每学期都会接收一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插班就读。而且这些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流动性大,造成其子女的插班就读情况也经常是不定时的,有时在开学初期,有时又是在开学中期,甚至末期。这样一来,便影响了日常音乐教学进度的开展。同时,这些外来务工子女在先前的音乐教育上普遍存在着不系统、不全面或者时有时无等情况,导致他无法适时融入到当前就读年级的音乐学习进度中去。而且这些孩
6、子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不爱“玩”、不会“玩”、“玩”不动。比如在乐器的操作上:很多插班进来的外来务工子女从没有见过钢琴长什么样;从没玩过碰铃、三角铁、沙锤等打击乐器;不知道口风琴原来是用嘴和手指同时演奏的又比如在歌唱表现方面:有些孩子从未在老师、同学面前演唱过歌曲;有些则从没有尝试过在演唱中加入动作表演;有些甚至说自己根本就不会唱歌而且据笔者观察,外来务工子女虽然在音乐方面较为薄弱,但他们大都动手能力、适应能力较强。因此,笔者试图借助某种手段,以此激励外来务工子女的音乐学习兴趣,从而拉近他们与本地学生之间存在的距离,并且让他们也能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三)农村学校音乐器材及其使用指导的缺失:没法
7、“玩”首先,农村学校通常在音乐器材种类的储备上相对较少,且适合外来务工子女“玩”的器材更少。比如以我校为例,像教学钢琴、铜管乐器等需要一定演奏技巧的乐器有,但这根本让外来务工子女无法驾驭;而便于音乐课堂上使用的打击乐器之类的小乐器,由于器材老旧、缺失等原因,导致很多孩子都轮不上使用。其次,农村学校音乐器材少,而且指导使用这些器材的方法、人员、资源更少。比如一些相关的课堂乐器演奏视频较为稀缺;能进行器乐教学指导的专业老师少;一些乐器演奏和使用上也没有专人的指导综上所述,虽然外来务工子女目前在音乐课堂上面临着许多的困难、困惑,比如玩不动、不会玩、不想玩以及因为农村学校器材及其使用指导的缺失,造成了
8、外来务工子女没法玩,但我们换个角度来思考,其实这些所谓的困难和问题不正是我们研究的动力?不正是农村小学音乐教学提升空间的来源吗?因此,笔者提出了借助“自制乐器”促进外来务工子女“玩转”音乐的课题研究,希望以此激发外来务工子女“玩转”音乐的兴趣,积累“玩转”音乐的技能和经验,并能“玩”得精彩、“玩”得有个性。二、操作定义玩转音乐:在奥尔夫音乐理念中,“玩转音乐”指的是在新纲要的主题、整合等理念指导下,注重音乐教育与多领域教学整合,强调幼儿在音乐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关注激发和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通过音乐活动发展幼儿创造力、合作能力及交往能力。借助“自制乐器”让外来务工子女玩转音乐:首先
9、“自制乐器”指的是外来务工子女自己制作的,并能奏出一定音律或节奏的简易乐器。其中既包括自寻音乐材料(如课桌、书本、玻璃杯、身体的各个部位等),用来探索、表现、体验音乐的进行、休止、速度、力度、段落、情绪等要素,也包括制作各种简易的打击乐器、吹奏乐器、弹拨乐器等。因此,在本课题研究中的“玩转音乐”指的是教师借助“自制乐器”引导外来务工子女去接触音乐、感受音乐和创造音乐,从而激发外来务工子女在音乐学习中的自主性,培养其音乐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发展其音乐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自制乐器”作为农村小学音乐课中的一种补充与辅助的形式,一般具有自主性、开放性、生成性、操作性这四个特点:1.自主性:在乐器制作和
10、音乐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做到预期与生成的兼顾,引导学生在一定情境下进行模仿、改进及创造活动。2.开放性:不管是音乐的学习还是乐器的制作都要强调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鼓励学生从生活当中寻找灵感、挖掘素材,并从中感受音乐、玩转音乐。3.生成性:允许学生有比较出奇的想法,允许学生在乐器的制作和运用的过程中出现偏差或发生临时改变;随着音乐创造活动的不断深入,玩转音乐的主题与方式也将逐步丰富与完善。4.操作性:便于携带、易于操作。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音乐技能,丰富音乐课堂学习的内容与形式,促进教师音乐教学观念和方法的转变,进一步拓展小学音乐校本课程资源。三、研究设计本课题
11、的研究设计共分为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及研究过程三个部分。(一)研究目的本课题以农村学校外来务工子女为研究对象,经过一年研究,预期达成以下目标:1通过研究,指导外来务工子女结合自身特点与需要来设计自制乐器的类型,探索学生自制乐器中的指导策略。2通过研究,借助“自制乐器”这一形式,凸显“玩转”音乐的主题,丰富“玩转”音乐的教学策略。3.通过研究,培养外来务工子女音乐学习的兴趣,使其能积极搜集、探索、积累音乐常识,提高音乐技能及创造与实践的能力。(二)研究内容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农村小学外来务工子女的音乐技能、兴趣、特长的现状调查与成因分析。2借助“自制乐器”,促进外来务工子女玩转音乐的基本思路
12、、操作流程和策略。3.相关主题的教学案例与反思的搜集、积累和整理汇编,以期为音乐教研组的进一步探究提供范例和参考。(三)研究过程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是案例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调查法和资料收集法。通过问卷、访问以及网络搜索等途径,了解并分析外来务工子女对音乐课堂中最感兴趣的环节,以及学生自身特点或音乐特长有哪些,以此为外来务工子女借助自制乐器在音乐课堂中玩转音乐的实践研究提供依据。运用案例研究法记录、呈现并反思外来务工子女借助自制乐器在音乐课堂中玩转音乐的具体实践研究操作过程与感受。运用行动研究法设计并落实相关策略,在实际的课堂中对课题进行实践,运用多种方法(游戏、图片展示、老师自制、对比演奏、
13、小组分工等)进行小乐器的制作,逐步构建并完善农村小学外来务工子女在音乐课堂中借助自制乐器“玩转”音乐的实践研究评价方式和进一步实践模式。1、第一阶段(2013年1月-2013年2月)课题准备、激发动机通过问卷、访谈以及网络搜索等途径,了解并分析农村小学外来务工子女对音乐课堂中最感兴趣的环节,以及学生自身特点或特长等因素,以此为在音乐课堂中“自制乐器”的实践研究提供依据。2、第二阶段(2013年3月-2013年12月)按计划落实自制乐器实施方案参照计划,以外来务工子女在创新、动手能力等方面为前提结合自身特长,从“自制乐器”的目的、内容、过程、形式等方面设计并落实,且遵循取材环保、便于演奏、易操作
14、的原则适时调整或改变实践内容与策略。同时,运用案例反思的形式记录、呈现并反思外来务工子女借助“自制乐器”在音乐课堂中如何“玩转”音乐的具体操作方法、形式和内容以及学生的感受与心得;进一步提炼各项实践策略,搜集并整理主题资料。3、第三阶段(2014年1月-2014年2月)成果总结、展示交流本课题的研究主要分为四个阶段:调查分析,形成“玩转”主题;团队协作,整合玩转内容;实践应用,践行“玩转”流程;验证推介,完善“玩转”策略。各个阶段既可以独立存在也是相互依赖、相互递进的,调查分析是基础,整合利用是准备,实践应用是核心,验证推介是提升。具体参见(图-1):完成本课题研究成果报告;整理汇编外来务工子
15、女借助“自制乐器”如何在音乐课堂中“玩转”音乐的相关案例;在校内组织开展成果展示与推广活动。四、研究实践笔者依照课题研究的一般规律为本次研究设计了基本操作框架(见上图1、借助自制乐器“玩转”音乐的操作框架),该框架分为调查分析,形成“玩转“主题;团队协作,整合“玩转”内容;实践应用,践行“玩转”流程;验证推介,完善“玩转”策略等四个方面,具体情况如下: (一)调查分析,形成“玩转”主题研究前期,以我校外来务工子女为调查对象,围绕其对音乐兴趣、音乐技能、音乐常识、意向选择等方面展开了相关调查,详见下表1:乐器使用歌曲演唱兴趣爱好75%更偏爱打击乐器82%更偏爱演唱动画片主题曲,如喜羊羊音乐技能6
16、0%会使用一到两样打击乐器进行简单的节奏练习90%会演唱教材中较容易上口且短小的曲子,如小红帽、粉刷匠等音乐常识46%能用X、XX和X 三种节奏型为歌曲或乐曲伴奏90%喜欢大声演唱;只会齐唱这一种演唱形式意向选择92%更喜欢用“自制乐器”来演奏80%更喜欢学唱一些朗朗上口,书本之外的歌曲,如一些流行歌曲、动画片的主题歌等表1、音乐学习情况调查统计表调查结果表明,外来务工子女在音乐领域的兴趣、技能、常识、意向等方面与本地学生存在一定差异。具体表现为:在兴趣方面,外来务工子女在乐器使用中偏向于打击乐器的使用;在歌唱中较喜欢一些动画片的主题曲;在技能方面,会使用一到两样打击乐器进行简单的单声部节奏练
17、习;演唱上只会齐唱一种演唱形式,且存在喊唱的现象;在音乐常识方面,明白走和跑的节奏含义,并能用X、XX和X 这三种节奏型为歌曲或乐曲伴奏;在学习意向方面,外来务工子女的学习欲望和动机往往要比本地生表现得更大胆,更愿意接受新鲜事物的挑战。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外来务工子女在音乐技能和常识方面与本地生比较虽然存在较大的差异,但同时存在着较大的提升空间;外来务工子女在学习兴趣和意向方面,更容易接受随意性比较强、生活气息比较浓的音乐主题。由此可见,“自制乐器”这一形式是外来务工子女较容易接受的,同时,这种自给自足、自娱自乐的音乐活动形式更有利于促进这些学生接触音乐、感受音乐、玩转音乐。(二)团队协作
18、,整合玩转内容在本次研究中,玩转内容的提出整合并确定既有笔者个性化的内容,也得到了学科组、年级组老师的支持与指导。1.各年级组老师的帮助使研究工作更顺利虽然这是一个小课题,但我主动与年级组老师交流、沟通,寻求班主任和家长的帮助。如:在前期准备环节中,我需要在各年级各班中进行一次针对外来务工子女的音乐学习状况的摸底调查,由于我不可能接触到全校的外来务工子女,于是,我便邀请各班的班主任老师帮我具体实施和开展这方面的调查。由于他们的鼎力相助,我的前期准备工作才得以顺利开展。2.学科组的专业支持,使研究工作更深入由于有了学科组其他成员的协助和技术支持,使得内容整合上更有针对性,主题性和层次性。如在各年
19、级教材内容的分析整合工作中,得到音乐学科俞老师的帮助,在她的帮助下,笔者才得以顺利的将112册音乐教材在短时间内整理完毕;又如在乐器制作过程中遇到一些制作上的技术难题时,得到了劳技学科陈老师的鼎力帮助,帮助我们的学生一起为乐器钻孔、扎紧鼓皮等;再如当学生试奏乐器的场地受到环境局限无法开展时,受到了体育学科沈老师的帮助,主动将室内篮球场地借给我们使用 感谢他们的支持和帮助,才得以让这次的课题研究顺利地进行下去。3.“玩转”音乐的基本内容根据现行的新人音版第1册第12册音乐教材中的“实践与创造”中的内容,音乐创造的形式基本为:听音乐画图形谱;为音乐配图;为歌曲创编节奏;改编歌词;随音乐表演一定的场
20、景;根据鱼咬尾的形式创编旋律、节奏等。笔者接下来就以第九册教材中“编创与活动”部分内容为例,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整合,并在不断的尝试与修正过程中,逐渐形成适合外来务工子女使用的教材内容整合生成情况表和借助自制乐器“玩转”音乐的内容分类表。具体内容如表2、表3所示:以新人音版第九册教材“编创与活动”环节内容为例教学单元原有教学内容整合生成教学内容第一课朝夕为歌曲清晨编配伴奏;以“早晨”为题,用各种表现手段编创音乐(音响),并画出音乐表现的图示。用自制乐器为歌曲清晨进行三声部的简单伴奏;用自制乐器创作表现各种“早晨”的情景。第二课农家乐围绕着“欢庆”的主题自由命名,创作一段音响(音乐)。用自制乐器围绕
21、“欢庆丰收”的主题创作一段音响。第三课足迹根据歌曲说说革命的历史足迹。无第四课可爱的家将歌曲牧场上的家的前8小节改编为4/4拍或6/8拍。用自制乐器演奏可爱的家中的主旋律。第五课故乡改编乐曲,自由创作变奏曲。为歌曲故乡的小路设计打击乐伴奏,并用自制乐器进行合作演奏。第六课欢乐的少年完成课后第三小题中的创编曲调最后两小节。无第七课雨花用自制乐器表现下雨时的音响效果。无第八课冬雪用模仿手法创作曲调。用模仿手法进行节奏创编。表2、教材内容整合生成情况表由上表可见,我们将提炼的内容与日常教学紧密联系,如(表2)中的整合生成教学内容部分便初步体现了本研究的针对性和主题性。自制乐器类型使用对象“玩转”指向
22、打击类 (如沙锤、铃鼓、双响筒等)低段年级的外来务工子女(13年级学生为主)能用自制打击乐器为教材中所学的歌曲进行节奏创编并演奏吹奏类(如排箫、笛子、埙、竖笛、叶片哨等)高段年级外来务工子女(4-6年级学生为主)能吹奏出教材中部分歌曲、乐曲或能编创4小节旋律进行吹奏乐器组合中高段年级外来务工子女(3-6年级学生为主)能用乐队形式为教材中的歌曲或乐曲伴奏表3、用自制乐器“玩转”音乐的内容分类表表3不仅明确了自制乐器的类型、玩转内容的对象,而且在玩转指向方面较为具体,体现了本次研究所强调的针对性和层次性。(三)实践应用,践行“玩转”流程实践应用的基本流程主要分为五个步骤(如下图2借助自制乐器玩转音
23、乐的基本流程),包括前期准备、制定方案、制作完善、课堂应用、交流评价各个步骤之间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反映了凭借自制乐器“玩转”音乐的一般规律。前期准备制定方案交流评价制作完善课堂应用 图2、借助自制乐器“玩转”音乐的基本流程1前期准备:笔者通过问卷调查、谈话访问以及网络搜索等途径,了解并分析学生对音乐课堂中最感兴趣的环节,以及学生自身特点或音乐特长有哪些,以此为农村小学高段年级音乐课堂中“自制乐器”的实践研究提供依据。如前期制作了一份课堂音乐学习情况调查表,针对学生对音乐课堂中最感兴趣的环节,以及学生自身特点或音乐特长有哪些,进行了相关的数据调查和统计。(具体到某个环节中的数据反馈和现象描述)
24、2制定方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需求,明确乐器制作主题,并按主题制定一个制作计划。如右图3 所示:图3这份学生自己制定的架子鼓制作计划表不仅回应了前期准备,同时也为接下来的制作完善明确了目标,添加了信心。图3、某生的自制乐器制作计划表图4、学生家长一同参与自制乐3制作完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制作并在教师引导下依据自制乐器的声音特点、能否演奏、应用范围等标准进行修改完善;同时建议学生获得家长、亲属的支持与指导。如某外来务工子女家长,帮助孩子利用家里废弃的饼干盒制作了一只简易小鼓,见左图4:4.课堂应用:在音乐课堂中组织一部分学生现场演奏自制乐器,改编后应用于部分音乐教学。课堂应用的形式包括即兴
25、应用、阶段应用和成果应用。即兴应用指即兴选材并演奏;阶段应用是指自制乐器初具形状或者学生迫切需要验证时的演奏;成果应用是指自制乐器完全形成后的展示性演奏。比如阶段应用中,601班的缪伟设计制作的是竹板这一打击乐器。我们都知道,竹板这一乐器是由若干片竹板穿扎而成,每片竹板上端的同一位置都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孔用来穿绳子捆扎的。由于缪伟没有经验,每次钻的孔的位置都不一样,不是这片竹板钻得高了,就是那片竹板钻得低了,最终竹板被绳子高低不一地绑在一起后,既不美观也无法演奏。在阶段应用后,缪伟总结了经验教训,对竹板的孔进行了重新打磨,终于做出了一个漂亮、成功的竹板乐器。5.交流评价:除了运用口头评价、书面评
26、价等形式外,本次研究中的交流评价更是为外来务工子女提供了创造音乐的空间与平台。譬如我将这些学生用自制乐器进行表演的视频放在了QQ群 (包括学校家长QQ群、教师QQ群、学生QQ群等)及学校网站中,让更多的教师、家长了解并关心我校外来务工子女的音乐学习和生活(四)验证推介,实施“玩转”策略图5、借助自制乐器实施“玩转”音乐策略图由图5可见,围绕“促进外来务工子女玩转音乐”这一主题目标,笔者主要从制之有序、渐进玩转;制之有物、玩出品质;制之有法、玩得“艺术”等三个方面来制定并实践具体的策略,三个方面既可独立运行又可相互渗透:1.制之有序、渐进玩转制作过程中,制作的步骤是有序的,需要循序渐进。但也可根
27、据实际教学需要和学生需求适时调整,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自制乐器与应用,帮助学生初步体验音乐的音色和节奏魅力。(1)试玩自制乐器,渐进体验音乐乐趣 每个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具体情况不同,存在个体的差异。尤其是近年来,由于农村小学外来务工子女人数的激增,造成了学生音乐质素的差异较大。因为这些转学来的外地学生,大部分都没有上过正规的音乐课,对日常的音乐学习接触不多,更谈不上乐器的演奏。特别是一些插班生当中,一些音乐起点较低的学生,他们的音乐基础、节奏感相对比较差,对音色、多声部音乐多不敏感。为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音乐感觉,帮助其尽快融入到我们日常的音乐学习中来,可以鼓励他们参与到自制乐器的活动中去,
28、利用“自制乐器”这一媒介,让他们感觉在音乐课堂上有事可做。 譬如以我校外地生人数居多的502班为例,每次上他们班的音乐课我都是很头疼的。由于这个班的多数学生自身音乐基础薄弱,导致班里很多学生对音乐课根本就不重视,感觉上音乐课就是来放松身心的,可以随意的聊天、打闹,更有甚者竟然借口身体不舒服就不来音乐教室上课了。于是激发这些孩子对音乐课的兴趣,改变他们对音乐课的认识是至关重要的。于是,我为这个班的学生精心准备了一堂自制乐器体验课。上课之前,我事先制作了一些简易的自制乐器几只塑料瓶沙锤、一排盛着水的玻璃杯、几副用纽扣和木棍做成的串铃、一个插着若干只筷子的筷子筒、几只竹片穿起来的竹板当我将这些自制乐
29、器一一呈现在孩子们面前的时候,他们一个个都兴奋了起来,尤其当我邀请了一些孩子,使用这些自制乐器为我伴奏时,他们表现得就更为认真了,因为只有认真听音乐,才能合着音乐节拍,用小乐器打出正确的节奏。更让我欣喜的是,课后,这个班的孩子们几乎每人都制作了一个自己喜欢的小乐器,现在每堂音乐课中我都会留出一部分时间,让这些孩子们玩一玩自制乐器,在玩乐器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体验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和满足感。(2)赏玩自制乐器,在比较中促进学生乐感养成在本研究中要明确一点,“自制乐器”只是手段而非目的,自制乐器的最终目的是要激发学生兴趣,并投入到学习音乐中去。所以自制乐器的制作要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规律。从而
30、使自制乐器的制作和运用过程真正成为一个学生乐感养成的过程。如在601班的某堂音乐课中,学生制作出了很多小乐器,有吹奏类型的、有打击类型的,数量种类颇多。但大部分乐器质量都不高,跟所谓的能演奏的乐器相去甚远。既没有音色也没有韵律,有些乐器仅仅是能发出响声,有些乐器仅仅是半成品,甚至有些乐器仅仅是外观光鲜却发不出一点声音。看到这一情况,我是既高兴又担心。高兴的是孩子们对自己动手制作乐器的积极性非常的高,极大程度激发了学生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担忧的是这样粗制滥造的自制乐器究竟能带给学生什么好的音乐享受?但是我并不着急否定这些制作上有误或者粗糙的乐器作品,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找出“自制乐器”的特征。我先
31、是邀请一些乐器做的比较好的孩子上台来做了一番乐器演奏的展示,让其他孩子仔细聆听,体验自制乐器带给我们听觉上美妙的享受。再请他们对比自己手中的乐器,是否能奏出具有音乐性的节奏和旋律来。以此让学生明白自制乐器不是只要能发出声音来就算成功了,它必须是要能奏出一定节奏、旋律来的,必须遵循音乐性的原则。2.制之有物,玩出品质所谓个性化,就是我们强调外来务工子女借助自制乐器玩转音乐的过程中既要贴近生活,也要符合实际;既要满足他们音乐创造的需求,又要符合儿童音乐学习的一般规律。因此,不管我们是自制乐器还是玩转音乐,都要围绕上述理念落实与拓展。 在自制乐器的过程中,有些外来务工子女往往会走入一种设计误区,变成
32、“为了制作乐器而制作乐器”,更有甚者,想付诸于行动的乐器设计太过高端,脱离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如有些孩子想制作钢琴、小提琴、竖琴等乐器,这些制作想法看似高端大气上档次,但却由于制作能力、制作材料等的限制,实际操作起来的可能性不大。也正如新课标强调的“音乐作为一种听觉艺术,与人类的社会生活有着紧密联系”。因此在音乐教学中鼓励学生自制乐器,不仅要善于挖掘生活素材,回顾音乐积累,同时还要利用好教学中的资源与设备,促使学生体验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和音乐学习的个性化。(1)借助自制乐器,共享家庭音乐资源生活中其实充斥着许多的音乐元素。虽然生活在农村,但有些外来务工子女的家长(包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他们其
33、实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即指一般的音乐技能与音乐知识。在研究过程中,我们甚至发现有些学生的爷爷二胡拉的特别棒;有些学生的爸爸笛子吹得特别好;还有一些奶奶、妈妈们特别钟情于越剧等戏曲,甚至还会把弄一些跟戏曲演奏有关的乐器。笔者认为,这些跟音乐有关的人力资源、文化资源,是我们开展自制乐器研究的肥沃土壤。因此,在实践研究中,我们与社会、家庭积极建立联系,鼓励孩子们从家庭中、生活中去挖掘和乐器有关的知识和材料,从而帮助学生确定自制乐器的方向、材料以及技能方法等。比如学校附近的村民都喜欢在逢年过节或者红白喜事的时候,请一些草台班子来村子里扎台唱戏,一唱就是几天几夜。每当这个时候,便是外来务工者及其子女们最开
34、心的时候。每当这个时候,许多散了工的外来务工者都会早早的吃完晚饭,带着他们的孩子,搬着小板凳,去空地上占座了。这个时候往往是外来务工子女们最开心的时候,因为不但可以免费看戏、听戏,而且还能有机会偷偷溜进后台,近距离观察那些伴奏乐器的构造,演奏的手法,以及乐队的编配等。正因为如此,长久的耳濡目染下,有些学生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们也都会来那么两下子乐器。有了大人们的指点和帮助,孩子们在自制乐器的设计和制作上,会明确的多;在乐器的演奏和使用上,也会容易的多。(2)借助自制乐器,纠正学生“玩转”音乐的偏差在“自制乐器”的实施过程中,很多外来务工子女对于自己动手设计制作乐器,都是兴致勃勃、踌躇满志的。因
35、为从没有实践操作过,有些孩子一开始设计的时候就将乐器定位太高,忽略了自身的制作水平和演奏能力,于是问题层出不穷。随后,经过老师的引导和启发,孩子们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了修正和改造。从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借助自制乐器,纠正学生“玩转”音乐的偏差还是有一定意义的。图6、学生自发组成的打击乐队(图6)学生自发组成的打击乐队如某天放学后,602班那几个外来务工子女兴冲冲地跑来找我,说他们想搞一个乐队组合。仔细一问,才听明白,原来他们是设想组建一个类似于交响乐队或民乐队形式的器乐演奏组合。其中一位名叫沈俊的孩子还兴致盎然地跟我介绍,说乐队中要有吹、拉、弹、敲等多种乐器类型的组成我一听便知道这个设想对于他们
36、来说,肯定是难以实现的。但是我又不想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于是我暗示他们,既然心里这么想的,那就去试着做做看,一周之后再来我这里反馈制作成果。果不其然,一周后,那几个孩子都没来找我反馈各自乐器制作的情况,尤其是沈俊每次遇到我时都好像刻意的在回避我似的。于是,我在某天课后留下了他们几个孩子,询问他们乐器制作的情况如何。只见他们一个个像是泄了气的皮球,耷拉着脑袋不吭声,我点名让沈俊汇报情况,只见他幽幽地说: “老师,我们一个类型的乐器都没完成,不是设计上出了问题,就是材料很难搜集,有些制作出来了,外观相似,但实际演奏时却发不出像乐队一样好听的声音来,哎,看来我们这个乐队是组建不起来了。”“就是
37、,就是,老师,我们还连乐队的名字都取好了呢,叫奥特曼乐队,看来是空欢喜一场了!”旁边的另一位孩子随声附和道。“那能不能降低制作难度,设计制作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乐器呢?比如叶片口哨、竹板之类的打击乐器,组不成民乐队,但可以试着组成打击乐队呀,一样可以叫奥特曼组合!” “ 呃,对哦,那我们就制作打击乐器,组个打击乐队。”于是,一周后,一个叫 “奥特曼组合”的打击乐队在我校诞生了。 (见上图6)(3)拓展自制乐器,创新玩转音乐的思路正如新课标所关注的一样:“教师应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贯穿于不同的教学领域。音乐教学的各种实践活动,提供了开发学生创造性潜能的空间。不同的学生聆听同一首乐曲,可能会产生不同的
38、理解;演唱同一首歌曲,可能会有多种处理方式;完成同一个练习,可能会有多种选径或不同答案。应重视音乐实践中的创造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要用“唯一答案”或“统一模式”束缚学生。”因此,在本次自制乐器的准备过程和实践活动中,教师多渠道、多角度的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激发学生的乐器制作的创造潜力。3.制之有法,玩得“艺术”所谓“艺术”,作为形容词来说指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本课题研究中的“艺术”即指借助自制乐器让外来务工子女用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玩转”音乐、享受音乐。(1) 强调合作,让自制乐器玩得更精致这里指的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及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补合作、互助合作,一
39、起探讨自制乐器的形式、方法和材料。合作双方努力发挥团队的力量,集思广益解决困惑与问题,从而突破困难,获得成功的喜悦。当然,我们知道,尽管有了互补、互助等多种形式的合作,但我们的自制乐器不可能是专业的,能面面俱到。在一年多的实践过程中,还涌现出了各种形式的合作(2)关注兴趣,让自制乐器玩得更持久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我们也知道,兴趣有时候也是一把双刃剑。小学生的兴趣很容易被激发,但是来得快去的也快,甚至有时候他们的兴趣可能会天马行空、不着边际。因此,教师不仅要善于激发兴趣,还要经常关注,适时介入,引导孩子们在保持兴趣的同时,养成健康的兴趣指向。如503班的石翔,在最一开始的乐器设计时他的想
40、法最多,上午跑来跟我说他要制作一个铃鼓,下午又跑来跟我说他还想做个串铃,过了几天又跑来跟我说自己又开始在研究制作排箫了一周后,在乐器成果展示课上,只见这孩子抱了一大堆的小乐器向大家炫耀:有成型的但无法演奏的塑料吸管排箫;有做了一半没做完的锅盖云锣;还有一些零零碎碎的塑料瓶沙锤、纽扣串铃等小乐器成品。他一边展示自己“丰硕”的成果,一边向其他同学炫耀:“瞧,我的自制乐器是全班做的最多的,我做了十几个乐器呢,这一次我肯定能拿全班第一了!”“哇塞,你这么厉害,做了这么多小乐器,这下第一名肯定非你莫属了。”“唉,早知道我也去多做几个。”其他学生们纷纷附和道。听到这里,我不禁紧张起来,因为孩子们的目的不在
41、于做乐器、玩乐器上了,而在于开发乐器的数量种类上了,毕竟这与我的初衷相去甚远,而且搞不好音乐课很有可能就变成了劳技课。于是我请石翔在课堂上,将自己制作的所有乐器都展示了一遍,随后我又请了一位制作碗琴的孩子上来展示,然后请其他学生来评判谁制作的乐器更出色。大家不约而同的都说碗琴的好,因为石翔的作品中除了沙锤能发声,其余的不是做好了发不出声就是还没做完。“可是老师,我制作的乐器是全班最多的呀!”只见石翔不服气地说道。“嗯,在数量上你确实是最多的,可那些作品除了沙锤,都不能算是乐器啊,因为它们都无法正常演奏,不是吗?同学们,不是说自制乐器的数量越多越好,而是自制乐器的质量,明白吗?你们是要制作乐器,
42、而乐器必须是要能奏出声音的,而不仅仅是外观相似,不然你的自制乐器就不能算成功。而且老师也相信,如果石翔同学把精力都放在制作一件乐器上面,那这件乐器一定会非常精致、美妙的,说不定还真能拿全班第一呢!”在我的引导下,孩子们逐渐转变了观念,不再追求自制乐器的数量了,而是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做一件乐器上,力求将这件乐器制作的更精良。(3)善用迂回,让自制乐器玩得更人性迂回策略,是一种避免交锋的柔性教育,选择适当的教育时机,避免师生情绪抵触、排斥、对立和冲突,克服简单教育肤浅不深入的弊端。在本次研究中,迂回策略的应用对象,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外来务工子女当中性格内向、不合群的孩子;一种是外来务工子女中语
43、数学习受挫较多而比较自卑,甚至对老师近乎排斥的孩子。五、研究成效本课题的研究成效主要从以下三个发面来体现:促进外来务工子女“玩转”音乐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态度、促进外来务工子女提升“玩转”音乐的要素及提升教师“玩转”音乐的专业指导能力。(一)有利于促进外来务工子女“玩转”音乐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态度自制乐器教学前,喜欢音乐课学习的学生占78%。教学后,喜欢音乐课学习的学生占92.2%。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明显提高。他们在制作完排箫后,努力在用排箫练习新曲子,希望能表演给同学看。也有同学找了相关的演奏视频,给大家欣赏。还有一组同学成立了一个组合,模仿“stomp”的表演。自制乐器教学前,喜欢音乐课创
44、编活动的学生占32%,教学后,喜欢音乐课创编活动的学生占74.5%。学生对音乐创作的偏好有了较明显的提高。他们在课堂结束后,还会经常在身边的物品上敲打一些节奏型,也会主动在排箫上吹奏一些音符,试图创作出一段好听的音乐。课后学生也明确表示更愿意用自己制作的乐器学习和表演。自制乐器活动把音乐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让他们的接受学习变为探索学习。当他们满足了音色的探索后,他们就会开始寻找更美的音乐,希望了解更多的音乐,此时,学生对音乐学习的需求就更强。 (二)有利于促进外来务工子女“玩转”音乐要素通过一年多的实践,我们认识到自制乐器的过程其实就是玩转音乐的过程,玩转音乐的同时我们也在玩转自制乐器;我
45、们认为借助自制乐器玩转音乐,对于激发外来务工子女音乐学习兴趣,“玩转”音乐各要素具有明显成效:1. “玩转”音乐,渲染演奏氛围“自制乐器”演奏的作用之一是能帮助学生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但不是千篇一律的,而是要有选择性和针对性的进行编配。如歌曲过新年通过打击类乐器进行演奏更能感受乐曲欢快热烈的情绪,更确切的表现过新年的热闹场面,见右图7: (图7、过新年谱例而日本民歌樱花则是一首宁静、舒缓的歌曲,不适合选择太多的打击类乐器演奏,从而破坏歌曲的情绪,我给歌曲编配了自制的碰铃和铃鼓两件乐器来演奏。见右图8: 图8、樱花谱例2. “玩转”音乐,把握演奏节拍音乐有三大组成部分,节奏、旋律、和声。节
46、奏是音乐的骨骼,有了良好的节奏感,才能培养音乐的感受力,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力和表达力。对音乐节奏不敏感和内心节奏不稳是我校学生的弱点和通病。如何能训练学生的节奏感呢?这是我一直以来的困惑,我试着用自制乐器来练习。如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中,我选用自制沙球演奏第一段,第二段选用自制沙球和响板演奏,第三段选用自制沙球、响板和铃鼓三件乐器一起演奏。每一段都在拍手处加入打击乐器,并配合走步一起练习四分音符的固定节奏。由于我们农村学校的学生对打击乐器接触不多,兴趣浓厚,通过这种节奏练习,学生的内心节奏和对节奏的敏感度有明显的提高。如图9:图9、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谱例又如桑塔.露琪亚是一首三拍子节奏的歌曲,
47、如何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和体验三拍子的节奏规律呢?我试着加入自制打击乐器来感受和体会三拍子的节奏律动。如图10:图10、桑塔.露琪亚谱例 拍手时用自制三角铁演奏,拍肩时用自制响板演奏,拍腿时用三角铁加响板一起演奏,叉腰时用自制铃鼓演奏,跺脚时所有乐器一起演奏。练习时,我先练习响板,因为响板是在弱拍上敲击的,要求学生轻轻的敲,然后分别练习三角铁、铃鼓,一拍强,一拍弱,交替着敲,最后再合作敲击。3. “玩转”音乐,体会演奏力度音的强弱是音乐八大要素之一,此教学内容要求学生能结合生活中的经验,用敲击各种物品的方式,探究、感知、体验音的强弱。如第一册的第五课教学知识点是通过感受体会音的强弱,教材中使用猫和虎的图片来区别声音的强弱,而我创编了一首大猫和小猫,并为它编配了打击乐器。大猫表示强,用自制铃鼓演奏,小猫表示弱,用自制碰铃演奏。学生通过歌曲演唱感受到音的强弱,他们唱大猫时,嘴巴张得大大的,发出了强的声音;唱小猫时,嘴巴小小的,像在说悄悄话。学生做得非常的形象。通过自制铃鼓和碰铃的演奏再次体会音的强弱。要求学生演奏碰铃时,控制力度,轻轻地发出声音。如图11:图11、大猫和小猫谱例4. “玩转”音乐,培养合奏能力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