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U!同步训练一、填空题.常识填空。(1)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O他的诗以 见称。(2)李白(701762),字太白,号,唐朝 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合称“李杜: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左迁”是的意思。(3)次北固山下次”意为,这首诗作者是王湾,代诗人。(4)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是元代著名戏曲作家、家。他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被称为“元杂剧四大家”。他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5)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古体诗。如本课的。而把唐朝新出现的 句、律诗叫近体诗。如本课的。1 .解释以下诗句中加
2、点词的意思。东临碣石*潮平两岸阔海日生残夜(4)乡书何处达 *(5)断肠人在天涯 临:()阔:()生:()书:()断肠:()二、默写2 .根据提示默写。(1)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抒发诗人思乡之情的诗句是:?(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抒发诗人托月送“愁心”的句子是:(3)天净沙秋思中的“, , ”将不同景物组接在一起,从正反两面烘托出羁旅游子内心的凄楚与悲怆。三、选择题.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观沧海是一首乐府诗,作者是曹操,他是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诗人。B.次北固山下标题中的“次”是“第二次的意思,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律诗。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标题中的“龙标”和诗句中的“
3、龙标”都是指唐朝的县 名。D.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和唐代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都是表达思乡之 情的名作。3 .以下对观沧海理解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统领全篇写景的一个字是“观8 .从诗中描绘的树、草、风可看出所写的是夏秋两季的景物。C. “日月”“星汉”两句写出了沧海有气吞山河的气势。D.文末两句用歌声表达作者内心的豪迈之情。6 .下面对次北固山下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首联开篇点题。首先写“客路”,然后写“行舟”,寓漂泊羁旅之情于字里行间。B.颔联写诗人在岸边所见的景色,“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 态势。C.颈联诗人把“日”与“春
4、”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用拟人化的语言赋予它们以人 的意志和情思。D.尾联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故乡遥遥,书信难达,借鸿雁传书寄托思乡之 愁。7 .以下对天净沙秋思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A.首句“枯”“老”二字用得巧妙,既写出“藤”“树的特点,又为“断肠人”所处环境增添 悲凉的色彩。B.前三句是名词连排,如同一个个电影镜头展现,关联看似松散,实那么紧凑,内涵丰C.本首小令文字精练,只有5句仅用28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 子的悲哀。D.本首小令全是“景”语,却字字都扣着“情”字来写,堪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 妙合无痕的杰作。8 .阅读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
5、有此寄,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左迁”指降职,“过五溪”说明友人被贬旅途之艰 辛。A.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 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B. “杨花落尽子规啼: 写景兼点明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 赏心悦目。D.本诗融情入境,情景交融,诗人希望明月能将自己的忧愁带给朋友。四、综合性学习.学校举行“阅读点亮人生”系列活动,请你也积极参与其中。【调查分析】有同学从网上到一组关于我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的数据,请阅读下 面的数据,按要求回答以下问题。2018年我国国民各类媒介阅读时长(单位:分钟/每天)纸
6、质媒介数字化媒介图书报纸期刊互联网手机20.412.06.960.780.4(1)关于纸质媒介阅读时长,你的结论是O(2)关于数字化媒介阅读时长,你的结论是(3)将纸质媒介阅读情况与数字化媒介阅读情况比照,你的结论是【广告宣传】(4)你的同学李明为本次读书活动拟写了一条宣传语:“读经典,如春风拂面;品味 诗歌文章,好似甘甜的泉水滋润我们的心灵。”你看了这条标语,觉得句式不够整齐、 美观,请对后半句作一些改动,使前后句字数相同、句式一致。读经典如春风拂面; , o五、诗歌鉴赏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0.
7、这首诗的开头使用“杨花、子规两个意象,既点明了季节是,同时渲染了的气氛。11 .请简要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诗。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间,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2 .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首联“客路”暗含旅途奔波之意,与尾联“乡书”“归雁”呼应。B.颔联描绘了一幅春潮涌涨,孤舟悬帆于江上的景象,富有画面感。C.残夜中的海日和旧年中的江春,这种惆怅的景致使人顿生偶怅之情。D.全诗用笔自然巧妙,融写景、抒情、说理于一体,堪称千古名篇。13 .尾联用了什么修辞
8、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4 .以下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天净沙”是词牌,“秋思”是题目。B.马致远是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散曲家。C. “枯藤老树昏鸦”中三个景物,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受。D. “断肠人”指飘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15 .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以下各题。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假设出其中。星汉灿烂,假设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9、。16 .这首诗的作者是 (朝代)的 (人名)。17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8 .以下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点明了“观沧海”的位置,虽没有直接写到人,但让读者似乎 看到了诗人登临碣石观海时的英姿。A.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描写了岛上树木茂盛、野草繁密的画面,这一派欣欣向荣的 景象让诗人生发出豪迈之气。B.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出了萧瑟秋风吹拂,汹涌的波涛溅起阵阵浪花的景象。诗 人不禁产生些许落寞之情。D.这首诗选取了沧海,日月、洪波,星汉等宏大的景物,在苍凉中又有慷慨之气, 表现了诗人的雄心壮志。六、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
10、小题。秋之声涂玉国“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一叶落,天下秋。秋天的天空分外明净过远, 一行行高大的法国梧桐树站在这旷远的天空下,变得分外渺小寂寥,那枝头上片片枯 黄阔大的叶子,在寂寂的秋风中无力地翻卷着,发出春恋的“喇喇” “哗哗,的回 响,这回响似慢板轻歌,一声声地击在心上,让心一阵阵揪紧,顿生无限惆怅。那黄 叶落地的声音,更像无奈的叹息,拨动着内心的琴弦,有些萧瑟,有些悲凉,有些落 寞。秋雨凉,加衣裳。伴随秋风的是一场更比一场乘凉的秋雨,把夏日最后一缕暑 热赶到季节的深处。那纷纷飘落的细雨如雾如烟,落在褐黄的叶子上发出春蚕食桑般 的,沙沙,的声音。与春而不同的是,春天的雨温润、灵动,秋天
11、的雨冰凉、绵长, 更易让人多愁善感,滋长纷乱的心事。偶尔,秋雨也有激烈的时候,落在树叶上、落 在大地上,发出“嗤嗤” “嘶嘶”的声音,伴随着急促的风,敲在玻璃窗户上,发出”平口平,“叮叮”的敲击声,这些声音尽管充满力度、富有张力,但与夏天的猛烈声 相比还是温婉、消沉了很多。听着这声音,仿佛坐在一叶小舟上,随声音的波浪起起 伏伏,充满了平平仄仄的韵律与诗意。秋天,更多的声音是热烈的,丰富的,多彩的,欢乐的,兴奋的。金黄的稻 浪,闹腾在秋风里,发出“哗啦啦”的喜悦声;火红的柿子,摇曳在枝头,发出“噗 噗”的会心微笑声;淡蓝色的长空上,白云高悬时行时止,发出小猫夜行时假设有假设无 的足音;橙色的柑橘
12、,藏在深碧的叶中,宛如捉迷藏的孩子发出阵阵淘气的“咯咯” 脆甜声;红彤彤的枫叶,沉醉在秋日的温阳里,相互碰撞时发出“喀喀”的金属声。 听到这些七彩的声音,就会不知不觉地沉浸其中,慢慢地连呼吸心跳都变得平缓起 来,不知不觉地进入梦乡,开启一场盛大的梦幻之旅。秋天最动听的声音,是果实开裂的声音。秋日的暖阳下,金风吹动叶发出“飒 飒”的声音,像在演奏丰收之曲。黑色的绿豆荚、土黄色的虹豆英,在阳光下不断炸 裂,发出“咔吧咔吧”的欢快声;芝麻梭子张开小口发出“嚓嚓”的轻响;金黄的稻 粒、黄亮亮的玉米发出“嗤嗤”的笑声这些丰收的果实,在阳光的抚摸下汇成了 欢声笑语的河流,在村庄上空、在田野上空、在大地上空
13、远远地弥散开来,把秋天渲 染得分外生动。一只长着大红冠子的大公鸡带着一群母鸡,乘人不注意急急忙忙地溜 到稻场里,发出欢欣的“咕咕”的呼叫声,它们一边低头频频啄食,一边用锋利的爪 子刨食钻出豆荚的肉虫。在不远处的棉花田里,棉花轻裂声此起彼伏,露出满口洁白 的牙齿;黄豆荚发出“啪啪”的脆响声,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合奏成秋天最饱满、 最动听、最悦耳的声音。秋天果实开裂的声音,更像是丰收的锣鼓声,铿锵有力,激情四射。听到这声 音,劳碌奔忙的庄稼人开心地笑了,那爽朗开怀的笑声在晴空下四处回荡,把村庄的 里里外外都洗涤得格外喜庆、火红、热烈,这才是村庄最美好的模样,这才是季节最 美好的模样,这才是大地最美
14、的模样,这才是天下最美好的模样。19 .根据文章的写作思路,说说文中写了哪两类声音,请概括。20 .简要说说文章是从哪些角度描写秋天的景物的。21 .文章最后一句话有什么作用?这才是村庄最美好的模样,这才是季节最美好的模样,这才是大地最美的模样,这才 是天下最美好的模样。22 .如果要你来描写秋之声,除了文中的那些声音,你适合描写秋天中最具代表性的 哪种声音?试着描写几句。参考答案1. 诗人 慷慨悲凉 青莲居土 浪漫主义 贬官 停宿 唐 散曲 求是指 在 观沧海 绝 次北固山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2. 登上,到达 开阔 升 起 信 形容悲伤到极点3.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
15、君 直到夜郎西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4. D5. A6. B7. D8. C9.(1) (2018年)我国国民图书阅读时间长(多),期刊阅读时间最短(少)(2) (2018年)我国国民手机阅读时长超过互联网阅读时长 (3)我国国民纸质媒介阅读时长远远不及数字化媒介阅读时长,(我国国民数字化媒 介阅读时长远远超过纸质媒介阅读时长;我国国民手机阅读时间最长,期刊阅读时间最 短;人们更喜欢通过数字化媒介阅读;人们最喜欢用手机阅读。)(4)例如:品诗文 似甘泉润心10. 暮春 愁苦、凄凉11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明月人格 化,把它看成知心的信使,会带着愁心与友人共赴那遥远的夜郎,抒
16、发了对友人的同情、 牵挂与思念)或情景交融,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抒发了对友人的 同情、牵挂与思念。12. C 13.例如:设间,在自问自答中,寄托诗人思乡之情。14. A 15.孤寂愁苦,思念家乡。16. 东汉 曹操17.这首诗通过描写沧海赞颂了壮丽的河山,表现了正处于事业最 高峰的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18.C19.大自然的七彩的声音;果实开裂的声音。20.听觉和视觉,如“金黄的稻浪,闹腾在 秋风里,发出哗啦啦的喜悦声”,“火红的柿子,摇曳在枝头,发出噗噗的会心微笑声” 等。21 .点明主旨,升华主题,表达了对秋天丰收景象的赞美和对秋天的喜爱之情,也表达 了对人们美好生活的祝愿。22.例如:走到田间,只见是一片丰收的景象:雪白的棉 花;沉甸甸的稻谷,颗粒饱满的高粱一个个玉米被农民伯伯放进菱筐里,发生“咚咚” 的欢唱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