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72211653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1.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一、(2022春.广东广州,八年级广州市第十六中学校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与朱元思书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 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 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与朱元思书/念无与为乐者 B.虽乘奔御风

2、,不以疾也/自康乐以来 C.实是欲界之仙都/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经纶世务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2)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2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八个字是全文的纲,“奇”“异”二字高度概括了“自富阳至桐庐响山水的 特点。A.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作者以动写静,给本来是静止的山赋予了奋发向 上的无穷的生命力。C.文章按总分的结构安排,“分”的部分先写山后写水,详写水略写山。D. “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是作者所感,正面描写

3、山美,一方面 在赞叹山之高、林之深、谷之幽;另一方面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留恋、向往之情,也表达出作者 对官场政务的厌倦、对功名利禄的鄙弃。二、(2022春山东济宁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3)军士吏被甲 (4)吾尝与玄共在桓公府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2)安违众举亲。33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选自史记,作者是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B.皇帝迫于周亚夫的军威,只好扶着车前横木俯下身子。C.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这个句子的断句是错误的。D.乙文运用了侧面描写,借都超之口来赞扬谢安。35.结合原文,谈

4、谈汉文帝和谢安对待人才分别有哪些做法值得我们学习。 参考答案1. D 2. (1)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汹涌的大浪就像飞奔的马。(2)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会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 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俗事政务的人也会流连忘返。3. C4. 肃杀,凄寒延长聚拢吹刮,吹拂5. D 6.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 发7.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8.【甲】文的秋天水枯气寒,猿鸣凄凉,渲染 了秋天的萧瑟气氛。但表达了对祖国山水的喜爱之情。【乙】文以“秋声”为引子,抒发草木 被风摧折的悲凉,表达作者面对朝廷内外的污浊、黑暗,眼见国家日益衰弱,改革又无望的 郁闷心情

5、。也是对人生短暂、处世不易的体悟。9. C 10. (1)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2)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存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 子和柏树的影子。11.C12. A 13.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苻纵横交错,大概是竹子和松柏 树枝的影子吧14. C 15.曾经;即使;16.两文中苏轼都在逆境中自我开解,自 我调适/没有悲观颓废,仍保持着自己的闲情雅趣,表现了他豁达乐观/积极向上/随遇而安的 人生态度。甲文中苏轼被贬黄州,仍有兴致和友人庭中漫步,欣喜赏月;乙文中苏轼被贬惠 州,游览松风亭,累了就随地休息。17. B

6、18.【乙】19得道表现:庄襄王即位后,封赏先王功臣并优待其骨肉,对百姓 布恩施惠;打败诸侯的联合讨伐后,善待诸侯国君,允许其祭祀先祖。失道表现:周厉王残 暴奢侈,派卫巫监视国人,只要有批评指责他的就杀掉;后来更加严苛,使得百姓在路上不 敢言,只能用眼睛示意。20. A 21.【丙】22.示例:从作者的行文思路来看,“何谓大丈夫是作者阐释的核心, 而“富贵不能淫”仅是“大丈夫”表现的一个方面,并不能涵盖文段中作者论述的主要观 点。23.示例:何易于为茶民和小吏着想,“吾敢爱一身,移暴于民乎?亦不使罪尔曹”, 讲仁德,有仁心,是“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的体现;“命吏阁诏.即

7、自焚之”,为了百姓抗诏,为了百姓和小吏焚诏,不惧权势,是“威武不能屈”的体现。张骞 被俘虏,但是“骞持汉节不失”,没有屈从于匈奴人,体现了张骞“威武不能屈单于留骞 十余岁,予妻,有子”,张骞在匈奴家庭美满,但是张骞不图一时享乐心中仍存家国大义, 最后回到故国,体现了张骞“富贵不能淫工24.(1)集市 (2)违背 (3)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4)少25.粤有善农者/凿田种稻/三年皆涝。26. (1)(一个人的想法,只有)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 才能被人们了解。(2)干旱时就准备好船只,天热时就准备好毛皮衣服。(意思对即 可)27.没有执法严格、直言敢谏的臣子而带来的安逸的、没有忧患意识的内

8、部环境;没 有实力相近的国家并存,没有侵扰而带来的没有忧患意识的外部环境。(用自己的话回答, 意思对即可。)28.甲文的主要观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文的主要观点是:做事 耍有前瞻意识,防患于未然(或:做事要持之以恒,贵在坚持)。(意思对即可)29. D 30. B 31.两文共同说明了“有志者事竟成(只要坚定地朝着目标努力,就有成 功的可能/遇事百折不挠,知难而进)的道理,愚公带领儿孙及乡邻挖山不止,最终山神搬 走了太行王屋两山,蜀之贫僧只是凭借一瓶、一钵独自前往南海。32. 驻军、驻扎 慰劳 同“披 穿着 曾经33. (1)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 听从天子的诏令。(2)谢安违背众人之

9、意举荐亲人。34. B 35.汉文帝:拥有至高无上权利的皇帝,劳 军也要严格遵守军礼。在“群臣皆惊”时,他却“称善者久之”,可见汉文帝开明、识大体、知 人善用。爱才、识才、任才。谢安:谢安举荐侄儿谢玄去应征,他这是举贤不避亲,唯才是举,公正无私。让英雄有用武 之地。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喊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 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三峡【乙】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石乏人肌骨,其意萧 *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

10、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缗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欧阳修秋声赋欧阳修秋声赋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4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1)林寒涧肃肃(2)属引凄异引(3)烟霏云敛敛(4)草拂之而色变拂5 .选出各项加点字与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例句:木遭之而叶脱 A.人不知而不愠B.俄而雪骤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D.委而去之 .请为文中划横线句子断句(限断二处)。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清荣峻茂,良多趣味。6 .前人有言:“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甲】【乙】两文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文章和背 景资料分析。背景资料:秋声

11、赋作于宋仁宗嘉祐四年秋,欧阳修时年五十三岁,虽身居高位,然有感于宦海沉 浮,政治改革艰难,故心情苦闷,乃以“悲秋”为主题,抒发人生的苦闷与感叹。三、(2022春.广东广州.八年级广州市第二中学期中)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 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 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若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 处无

12、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7 .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相与步于中庭 B.解衣欲睡 实是欲界之仙都C.沉鳞竞跃负势竞上D.空谷传响庭下如积水空明 .翻译下列句子(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存交横,盖竹柏影也。10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答谢中书书的“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寥寥八字用平远的视角写出了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 物,用笔洗练,境界清新。B.记承天寺夜游写景如绘,苏轼惜墨如金,寥寥数笔就描绘了一幅幽静迷人的夜景:清朗的月, 斑驳的影,至清的水。C.答谢中书书的结尾“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既表露

13、了作者对谢灵运的钦慕,也惋惜 于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D.记承天寺夜游“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只用一个“闲”字便道出贬谪之人无职无权的处 境和夜游时自怨自艾的愁绪。四、(2022春.广东广州.八年级华南师大附中校考期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 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苻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 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2.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虽乘奔御风(飞奔的马) 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14、 夕日欲颓(坠落) C.怀民亦未寝(睡觉)一百许里(约数,左右)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空谷传响(回声)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行交横,盖竹柏影也。13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句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叙事自然流畅。B.文章第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C作者描绘庭中景物极具特色:写月突出其明,写影突出其形,写水突出其清。D.文章先叙事继写景后议论,全篇脉络分明,短小的篇幅蕴含丰富的内涵。乙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 *如何得到?良久

15、,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 ”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 .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东坡志林记游松风亭)【注】木末:树梢。死敌:死于敌手。死法:死于军法。恁么:如此,这样。14 .解释加点词语。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虽兵阵相接15 .本文为苏轼被贬惠州期间所作,虽然与记承天寺夜游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但所展露的胸 怀却有共同之处,请结合原文分析其相同之处。五、(北京市海淀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选 自史记的两则材料,完成下面小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16、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 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 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 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 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材料一】庄襄王元年,大赦罪人,修先王功臣,施德厚骨肉而布惠于民。东周与诸侯谋秦,秦使相国 吕不韦诛之,尽入其国。秦不绝其祀,以阳人地赐周君,奉其祭祀。(史记秦本纪第五)【材料二】王行暴虐侈傲,国人谤中王。召公谏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

17、告则杀 之。其谤鲜矣,诸侯不朝。三十四年,王益严,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三年,乃相与畔,袭厉 王。厉王出奔于彘。(史记周本纪第四) 注释庄襄王:秦国国君。修:封赏。王:指周厉王。谤:批评指责。卫巫:卫国的神 巫。彘(zhi):地名,今山西霍州。16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A.三里之城 以告则杀之 汝之不惠 B.委而去之一狼径去成礼而去 C.布惠于民出奔于彘告之于帝 D.诸侯不朝朝发白帝朝思暮想 18 .对文章和材料中画线语句的翻译、依据语境作出的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甲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翻译: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精

18、良,粮食供给不是不充足。理解:这句话连用四个双重否定句,充分有力地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的道理。乙秦不绝其祀,以阳人地赐周君,奉其祭祀翻译:秦国没有断绝东周的祭祀,把阳人这个地方赐给了东周国君,供奉他们的祖先。理解:庄襄王善待东周君王,与他之前的治国之策一脉相承,体现了他的仁政思想。丙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翻译:国人没有谁敢说话,在道路上碰到了,都用目光示意。理解:周厉王杀害指责自己的百姓,所以百姓不敢说话,就用眼神交流要把厉王赶出国都。19 .阅读上面两则材料用自己的话分别说说“得道”与“失道”在庄襄王和周厉王身上的具体表现。六、(北京市通州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阅

19、读富贵不能淫,完成小题。富贵不能淫孟子景春日:“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日:”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 送之门,戒之日: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20 .下列词句中加点的字,与“居天下之广居”中加点字“居”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面山而居B.后来居上C.居功自傲D.居心不良 .与文中画线句“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表达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0、甲】君子不怨天,不尤人。【乙】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丙】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21 .请依据下面两位同学的对话,补全横线处内容。同学甲:“富贵不能淫”这个题目是编者加的。我认为这个题目不合适,不如改为“此之谓大丈夫”。同学乙:为什么这样说呢?同学甲:同学乙:我认为你的分析有道理。22 .请结合文中孟子的观点和下面两则材料,简要说明“大丈夫之道”在何易于和张骞身上是如何体 现的。【材料一】何易于为益昌令。盐铁官榷取茶利。诏下,所在毋敢隐。易于视诏书日:“益昌人不征茶且不可 活,为厚赋毒之乎? ”命吏阁诏,吏日:“天子诏何敢拒?吏坐死,公得免窜邪?”对日:“吾 敢爱一身,移暴于民乎?亦不

21、使罪尔曹。”即自焚之。观察使素贤之,不劾也。(取材于新唐书何易于传)【材料二】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 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奴甘父 俱出陇西。径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单于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单于 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取材于汉书)注:榷(qu6)取茶利通过对茶实行专管专卖而谋利,所在这里指盛产茶叶的地方。知(sh闻) 况且,何况。赋赋税。阁诏衡置诏书。窜这里指被流放。你曹你们。郎郎官,一 种官职。甘父张骞的随从,匈奴人。七、(202

22、2春河北张家口八年级统考阶段练习)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赦举于海, 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 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人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郑之鄙人学为盖三年艺咸而大旱,盖无所用,乃弃而为桔椽。又三年艺成而大雨,桔椽无所 用,则叉还为盖焉。未几而盗起,民尽改戎服鲜有用盖者。欲学为兵,则老矣。粤有善农者

23、凿田种 稻三年皆涝,人谓之宜泄水以种黍,弗听,而仍其旧。其年乃大旱,连三岁,计其获,则偿所歉 而赢焉。故曰:旱斯具舟,热斯具裘,天下之名言也。”(节选自郁离子)盖:伞。桔棒:井上汲水的工具。戎服:军服,能挡雨。计:统计。获:收获。歉: 收成不好。赢:盈余。裘:毛皮衣服。23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1)百里奚举于市 市:(2)行拂乱其所为 拂:(3)而后作 作:(4)鲜有用盖者 鲜:24 .用“尸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粤有善农者凿田种稻三年皆涝。25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2)旱斯具舟,热斯具袭。26 .阅读甲文,用自己话说说,就“国”而言

24、,“死于安乐”中的“安乐”指的是什么。27 .甲乙两文的主要观点分别是什么?八、(2022春北京东城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小题。【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 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 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 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齿匕,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

25、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日:“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 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 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乙】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 株而往? ”曰:“吾一瓶一林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26、,僧富者不能至, 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节选自为学一首示子侄).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或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冀州之南 *B.达于汉阴C.寒暑易节D.笑而止之吾欲之南海词不达意 *移风易俗结友而别西蜀之去南海知书达理改名易姓而贫者至.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翻译:凭您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呢?况且往哪里放置土石呢?理解:愚公妻子想到丈夫年迈体弱,而太行、王屋二山既高又大,认为移山不可能完成,所以坚决反对移山。B.子何恃而往!翻译:你凭借什么去南海!

27、理解:这句话语气强烈,表现了富僧对贫僧的不屑和嘲讽,认为贫僧根本不可能到达南海。31 .【甲】【乙】两文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这一道理在愚公和蜀之贫僧的经历中是如何体现的?九、(2021春.广东深圳.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 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 毂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日:“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日:“将军令日军中闻将军 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

28、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 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 将军亚夫持兵揖日:“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 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 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称善者久之。(节选自周亚夫军细柳,有删减)【乙】于时苻坚强盛,边境数被侵寇,朝廷求文武良将可以镇御北方者,安乃以玄应举。 中书郎都超,虽素与玄不善,闻而叹之,曰:“安违众举亲,明也。玄必不负举,才也。“时咸以 为不然。超曰:“吾尝与玄共在桓公府,见其使才,虽履屐间亦得其任,所以知之。于是征还, 拜建武将军、兖州刺史,领广陵相,监江北诸军事。(节选自晋书谢玄传,有删改) 注苻坚:十六国时期前秦皇帝。安:指谢安,东晋政治家。玄:指谢玄,东晋名将,谢安 的侄子。素:一直。履屐(门)间:用以比喻人的才能相差无几。3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军细柳(2)上自劳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