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版高三一轮总复习语文教案:板块3 专题1 真题体验 试做真题才能找准考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版高三一轮总复习语文教案:板块3 专题1 真题体验 试做真题才能找准考向.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板块三o古代诗文阅读BANKUAISAN新课程标准对古代诗文阅读能力的要求有:熟悉掌握常用文言实词、虚词 及古汉语词类活用的一般规那么和常见的特殊句式,能准确理解文意,正确标点 古代诗文,并能将古代诗文准确地翻译成现代汉语;学会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够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1)又减价嵬常平米,多作值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5分) 译文: (2)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5分)译文: 解析翻译句子要抓住重点实词、虚词、特殊文言现象、特殊句式等得 分点。(1) “臬”,出售;“常平”,地名,不译;“作”,制成,制作;“挟”,
2、 带着;“活者”,救活的人。(2)“体”,文章;“浑涵光芒”,博大深沉光辉灿 烂;“鲜”,少,少有。答案(1)又减价出售常平米,制成许多稠粥、药剂,派人带着医生分街 道治病,救活的人很多。(2)他的文章博大深沉光辉灿烂,称雄百代,自有文章以来,也属少有。【参考译文】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母亲程氏亲自教授苏轼读书, 听到古今的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中的要害。嘉祐二年,参加礼部的科举考试。 主考官欧阳修见到苏轼的文章很惊喜,(苏轼)参加殿试考中了乙科。后来苏轼用 书信谒见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圣俞说:“我要避开他,好让他出人头地。”苏洵 去世后,朝廷追赠他为光禄丞。苏轼服丧期满,回
3、到朝廷,被任命为判官告院。 王安石创立施行新法,苏轼上书评论新法的弊病。新的政令一天天下达,苏轼 在这期间,总是利用新法中对百姓有利的内容造福百姓,百姓因此生活安定。 后调任掌管密州。司农推行手实法,不按时施行的人按违反诏令判罪。苏轼对 提举官说:“违反诏令的判罚,如果是出自朝廷,谁敢不听从?如今命令出自司 农寺,这是擅自制定律法。”提举官吃惊地说:“你暂且慢一点推行新法。”不久, 朝廷知道这个法令危害百姓利益,于是下令废除了它。元祐元年,苏轼以七品 官身份入朝,在延和殿侍奉皇帝,皇帝接着赐给他银印红绶,升迁为中书舍人。 元祐三年,代理掌管礼部贡举。正逢大雪严寒,土子们坐在庭院中,颤抖得不 能
4、说话。苏轼放宽对他们的禁约,使他们能尽量发挥才能。巡视考场的宦官常 侮辱应试土人,而且抓住意义暧昧的个别辞语,诬陷为罪状,苏轼把这些宦官 都奏请驱逐。元祐四年,因积累了一些议论政事的话,被当权的人所恨。苏轼怕不被他们所容忍,请求调到外地,任龙图阁学士、杭州知州。苏轼到杭州后, 遇上大旱,饥荒和瘟疫并发。苏轼向朝廷请求,免去本路上供米的三分之一, 又得到朝廷赐予的度僧牒,用以换取米来救济饥饿的人。第二年春天,又减价 出售常平米,制成许多稠粥、药剂,派人带着医生分街道治病,救活的人很多。 苏轼说:“杭州是水陆交通的要地,得疫病死的人比别处常要多些。”于是收集 多余的钱二千缗,又拿出自己囊中黄金五十
5、两,建造治病场所,逐渐积贮钱粮 来防范疫病。徽宗即位,又经历三次大赦,于是提举玉局观,恢复朝奉郎的官 职。苏轼从元祐以来,从未因每年考核政绩请求升迁,所以官职就停留在这里。 建中靖国元年,在常州去世。苏轼师从父亲苏洵学习写文章,不久便因为有天 赋而很快学到了写文章的本领。(苏轼)曾经自己说:“写文章如同行云流水,本 来就没有一定的格式,仅是常要在该说的地方就说,在该停的地方就停。”即使 是嬉笑怒骂的话,都可以写成文章诵读。他的文章博大深沉光辉灿烂,称雄百 代,自有文章以来,也属少有。选文呈现多样化,不再局限于“二十四史”中的人物传记,2021年 四套全国卷均选取了纪事本末体。选文特点纪事本末体
6、表达以对话为主,文中多人物对话,多时空转换,一篇文中可能会写到几件事情,且几件事情之间存在明显时间先后,但彼此之间不一定存在有机联系。纪事本末体微言大义,阅读理解上难度会适度加大,对学生文言知 识的积累以及古文素养的要求会更高。所选句子多为表达性句子,展示重要的事件;50字左右。设7处以上停顿,有两三处不同。命题考查更加细致、深入。如2021年全乙卷第U题的D项,特点 文化 考查“大理丞”的含义,同时也考查了相关词语“大理寺”。常识 考查范围广泛,重点在官职、科举、地理等方面。设误点切口小,多在职责、范围、对象方面设误。概述 (概 括分 析)选项按照文本的自然顺序,选择代表性事件或重要的评论逐
7、 层设题。选项改变了往年先概括再分析的命题形式,侧重概述原文内 容,人物分析也变为对多人的分析。设误点切口细小;设误方式多是时地颠倒、曲解文意、因果 失当等。翻译两个句子,全为表达性语句。主要采分点:重点实词一一多义词、古今异义词、活用词; 重点虚词一一以、乃、之、其等;重点句式一一判断句、被动 句、省略句、倒装句。总有个别陌生实词,需要临场推断。古诗文阅读主要涉及的学习任务群包括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等。在引导学生语言梳理与积累、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的能力,使学生到达继承中华传统美德、拓展文化视野、传承文化知识、加强文化自
8、觉、热爱中华文化、防止文化上的民族虚无主义的目的。二、考情及变化说明1 .材料从原文摘编并且间断地截取,截取跨度大,思维跳跃性强。2 .表达以对话为主,与人物传记以叙事为主不同。文中多人物对话,多时空转换,口语色彩会更浓烈,语气词、助词出现频率更高。文言文3 .近乎非连续性文本,一篇文中可能会写到几件事情,且几件事阅读情之间存在明显时间先后,但彼此之间不一定存在有机联系,因为文中所涉及的主要人物可能在转换。4 .题型上稳中有变。文言文概括分析题由原来的“概括+分析”变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1 .宣扬积极的价值导向,映射时代主题。如2021年全国甲卷倡导人们要愿意承当社会责任,要具有济世情怀,
9、2021年全国乙卷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古代诗2 .适度关联教材内容,注重教考衔接。如阅读2021年新高考全国歌鉴赏I卷中的寄江州白司马,可联想到琵琶行 并序中的“江州司马”;阅读2021年新高考全国n卷中的示儿子,可联想到已学过的陆游的另一首诗歌示儿。3 .创设开放性试题。如2021年新高考全国I卷考查结合前人对此诗的评论,谈谈你的理解,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名篇名增强试题的开放性和命题灵活性。如2021年全国乙卷在名篇名句句默写默写中设置了 一道开放性默写题O三、预测与备考建议1 .从选文来看,文本将更加注重宣扬积极的价值导向,映射时代主题;文 言文阅读选材将呈现多样化趋势,不再局
10、限于“二十四史”中的人物传记;古 代诗歌鉴赏注重名家作品,酬和诗、咏物诗、读史诗、寄赠诗、题画诗仍将成 为考查的重点。2 .从考查能力来看,文言文阅读仍将以考查识记、理解、综合分析能力为 主,主要在断句、文化常识、内容理解和语句翻译等方面设题;古代诗歌鉴赏 仍将以考查鉴赏评价能力为主,主要在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等方 面命题。3 .全国卷文言文阅读与古代诗歌鉴赏高考试题题型及试题赋分不会有太大 变化。4 .要努力建构文言文和古代诗歌的知识网络,掌握两类不同文体的读文技 巧,破解诗歌难以读懂的瓶颈;要强化对文言基础知识和文言命题点的复习, 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做题技巧;熟悉古代诗歌鉴赏答题
11、术语,弄清各类不同题 型的答题步骤,提升鉴赏水平。专题=文言文阅读试做真题才能找准考向一、(2021 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 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日:“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 ZZZZZWAZVZZZZZWZZSZ/,ZZ/,Z/WVXZZZWWWWZZWWZZWZ*日:“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 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日:“卿能执法,朕复何忧? ”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 狱。鄙令裴
12、仁轨私役门夫,上怒,欲斩之。殿中侍御史长安李乾祐谏日:“法者,陛下所与天下共也,非陛下所独有也。今仁轨坐轻罪而抵极刑,臣恐人无 所措手足。“上悦,免仁轨死,以乾祐为侍御史。上谓侍臣日:“朕以死刑至 重,故令三覆奏,盖欲思之详熟故也。而有司须臾之间,三覆已讫。又,古刑 人,君为之彻乐减膳。朕庭无常设之乐,然常为之不啖酒肉。又,百司断狱, 唯据律文,虽情在可矜,而不敢违法,其间岂能尽无冤乎?” 丁亥,制:“决 死囚者,二日中五覆奏,下诸州者三覆奏。行刑之日,尚食勿进酒肉,内教坊 及太常不举乐。皆令门下覆视,有据法当死而情可矜者,录状以闻。”由是全 活甚众。其五覆奏者以决前一二日,至决日又三覆奏。惟
13、犯恶逆者一覆奏而已。 上尝与侍臣论狱。魏征曰:“炀帝时尝有盗发,帝令於士澄捕之,少涉疑似, 皆拷讯取服,凡二千余人,帝悉令斩之。大理丞张元济怪其多,试寻其状,内 五人尝为盗,余皆平民。竟不敢执奏,尽杀之。”上日:“此岂唯炀帝无道, 其臣亦不尽忠。君臣如此,何得不亡?公等宜戒之。”(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0整体阅读回答以下问题请根据纪事本末体的结构特点,快速阅读文章,厘清君臣论治内容,然后 填写下表。(可以用文中的词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贞观君臣论治事件过程内容结果惩治造假一事戴胄指出皇上以个人喜 怒而不以法律处事的危 害并论及法律与居民的 关系,劝皇上严格执法皇上听取意见,依法 惩办
14、造假者,让法取 信于民改判裴仁轨轻罪免裴仁轨死罪论及死罪和百官断案皇上论及死罪五回奏及 谨慎行刑皇上与魏征讨论隋炀帝 时滥用法律提示:李乾祐论及轻罪重罚对臣民的影响 保全许多死囚 隋炀帝 的无道和大臣的滥用法律 君、臣都要引以为戒Z带题细读研练真题L (文言断句)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 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B.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 /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C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
15、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 /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D.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 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C “多诈冒资荫”作“人”的谓语,中间不能断开,可排除A、D两项。“上欲杀之”是独立的句子,之前要断开,可排除B项。应选C。2 .(古代文化常识)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是(3分)()A.犯颜,指敢于冒犯君王或尊长的威严,常常用于表示直言敢谏的执着态 度。B.抵极刑,抵刑即处刑,抵极刑指犯人受到死刑外加上尸体示众的极端刑 罚。C.减膳,古代帝王遇到天灾等让自己感到内疚的情况
16、时,常食素或减少肴 馔。D.大理丞,大理丞是大理寺的重要官员,大理寺是我国古代掌管刑狱的官 署。B B项,抵极刑,“极刑”即“死刑”,“抵”意为“到达”,意即到达 判处死刑的地步,并不只包括“尸体示众之意”。尸体示众,叫“弃市”。3 .(文意概述)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戴胄认为法律是国家用以取信于天下的条例,假设皇上敕令与法冲突,应 以法为准绳,唐太宗听从了戴的意见,并高度评价他的看法。B.裴仁轨因私事使唤门夫,唐太宗要处死他,李乾祐说法律为皇帝与天下 共有,不可轻罪重判;太宗免去仁轨死罪,以乾祐为侍御史。C.唐太宗认为死刑关乎人命,如果机械执行法条难免
17、会出现冤案,于是加 强死刑覆奏,让判决更为审慎,这一举措使许多人得以活命。D.魏征说,隋炀帝滥杀无辜,张元济不敢谏净;唐太宗认为正是因为臣不 尽忠,最终导致了隋朝灭亡,因此告诫群臣一定要吸取教训。D D项,“唐太宗认为正是因为臣不尽忠,最终导致了隋朝灭亡”错误, 以偏概全。根据原文“此岂唯炀帝无道,其臣亦不尽忠”可知,唐太宗认为隋 朝灭亡是因为隋炀帝无道和臣不尽忠两个原因造成的,而不仅仅是“臣不尽4 .(文言翻译)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5分)译文:皆令门下覆视,有据法当死而情可矜者,录状以闻。(5分)译文: 解析:结
18、合上下文语境,整体理解句意,注意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要翻译准确。(1) “既”,已经;“断之以法”,为状语后置句;“此乃 也”,为 判断句式。(2) “覆视”,复核查验;“矜”,怜悯,同情;“录”,记录,录述。答案:但已经知道不能这样处置,再依法裁决,这是忍下了小的愤怒而 保全了大信用啊。(2)都让门下省复核查验,有依据法令应判死刑而情由值得怜悯的人,记录 下情形上报朝廷。【参考译文】戴胄忠诚廉洁、公正耿直,被提拔为大理寺少卿。皇上因很多候选官员假 冒资历和门荫,下令让这些人自首,不自首的人(就要被)处死。不久,有假冒之 事被觉察的人,皇上想要处死他。戴胄上奏说:“依照法律(这个人)应当被流 放
19、。”皇上生气地说:“你想遵守法律,却让我失信(于天下)吗? ”(戴胄)回答道: “皇上的命令产生于一时的喜怒,法律那么是国家用来向天下昭示大信用的。皇 上怨恨候选官员多有欺诈行为,所以想要杀掉他们,但已经知道不能这样处置, 再依法裁决,这是忍下了小的愤怒而保全了大信用啊。”皇上说:“你能依法办 事,我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 ”戴胄前后(屡次)冒犯皇上的威严执行法律,奏答 的言论像泉水一样涌出,皇上都听从了他的意见,天下没有冤案。郁县县令裴 仁轨私自役使为官府服劳役的门夫(为自己干活),皇上大怒,想要斩杀裴仁轨。 殿中侍御史长安人李乾祐劝谏道:“法律,是陛下与天下百姓所共有的,不是陛 下您所独有的
20、。现在裴仁轨所犯罪行较轻却被处以死刑,我担忧人们将无所适 从。”皇上(听了他的劝谏)很高兴,免除了裴仁轨的死罪,任命李乾祐为侍御史。 皇上对近侍大臣说:“我认为死刑是最重的刑罚,所以下令进行三次回奏,是想 要深思熟虑的缘故。可是有关官吏在片刻之间就已经完成三次回奏。另外,古 代惩治犯人,君主为此撤掉乐器、减少膳食。我的宫廷里没有常设的乐器,然 而常常为此不吃肉喝酒。再者,百官断案,只依据法律条文,即使情理上有值 得同情的,也不敢违背法令,这当中怎能完全没有冤枉的呢? ”丁亥日,皇上 下诏:“判决死刑犯,两天之内要进行五次回奏,下发到各个州的要进行三次回 奏。在行刑那天,主管膳食的不献上酒肉,内
21、教坊及太常寺不得奏乐。(所有处 决)都让门下省复核查验,有依据法令应判死刑而情由值得怜悯的人,记录下情 形上报朝廷。”因此保全性命的(死囚)很多。五次回奏是指处决前一二天(完成两 次回奏),到处决当天还要进行三次回奏。只有犯了恶逆罪(古代刑律十恶大罪之 一)的,进行一次回奏就可以了。皇上曾跟近侍大臣讨论案件。魏征说:“隋炀帝 时曾发生盗窃案,隋炀帝命令於士澄逮捕盗贼,稍微牵涉有可疑之处的,全都 拷打审讯迫使其认罪,总共两千多人,隋炀帝下令全部斩杀他们。大理寺丞张 元济奇怪盗贼数量之多,试着追究他们的罪状,(得知)其中只有五人曾是盗贼, 其余的人都是平民。(但张元济)最终没敢奏报皇上,把所有人都
22、杀掉了。“皇上 说:“这难道仅仅是隋炀帝无道吗?他的大臣也没有尽忠。君臣全都这样,(国家) 怎么能不灭亡?你们应该以此为戒。”二、(2020 全国I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9分)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嘉祐二年,试礼部。主司欧阳修惊喜,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 日:“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洵卒,赠光禄丞。既除丧,还朝,以判官告院。 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 以安。徒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曰:“违 制之坐,假设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提举官
23、惊日:“公 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元祐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 赐银绯,迁中书舍人。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 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美主旦拉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既至杭, 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 饥者。明年春,又减价桌常平米,多作谯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轼日:“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 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徽宗立,更三大赦,遂提举玉局观,复朝奉 郎。轼自元祐以来,未尝
24、以岁课乞迁,故官止于此。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 轼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 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 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节选自宋史苏轼传),整体阅读回答以下问题请根据传记的结构特点,请根据传记的结构特点,点勾画出有关传主的时间、事件、品格的信息,然后填写下表。(可以用文中词语,也可用自己的语言)时间事迹品格嘉祐二年参加礼部考试,深受欧 阳修赏识聪颖安石创行新法时利用新法便民元祐三年关爱读书人元祐四年关心百姓疾苦提示:善于因势利导 驱逐侮辱土子的宦官 设法缓解灾情带题细读研练真题5 .(
25、文言断句)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土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 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B.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土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 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C.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土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 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D.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土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 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
26、/轼尽奏逐之/A 找出选项中断句不一致的地方,重点分析,确定正误。“土坐庭 中” “噤未能言”是土的两种行为,“噤”的意思是“闭口”,与“未能言”联 系紧密,中间不应断开;且“宽其禁约”的主语是“轼”,“轼”后不应断开, 排除B、C两项。“每摧辱举子”的主语是“巡铺内侍”,二者不应断开,排除D项。6 .(古代文化常识)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X)A.主司既可指主管某项事务的官员,又可特指科举的主试官,文中指后者。B.殿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殿廷举行,由丞相主持。C.司农是官名,又称为大司农,主要掌管农桑、仓储、租税等相关事务。D.当轴,指
27、做官处在重要的位置;当轴者那么指身居显赫职位的当权官员。B B项,错在“由丞相主持“。“殿试”又称“御试” “廷试” “廷对” 等,由皇帝亲自主持和出题,并定知名次。殿试的前三名分别是状元、榜眼、 探花。殿试只考一题,考的是对策。7 .(文意概括和分析)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 分)()A.苏轼自幼聪颖,深受时贤赏识。母亲亲自为他授课,他往往能说出要点。欧阳修十分看重他,曾对梅圣俞表示,应当避开此人让他出人头地。8 .苏轼因势利导,利用新法便民。当时王安石创行新法,他上书论其不便;新政下达,他常常设法使这些法令有利于百姓,百姓生活得以安宁。C.苏轼直面饥疫,解救受灾百姓。他在任职杭州时遭遇旱灾病疫,减免上 供米三分之一纾缓灾情;同时又集贮钱粮、建造治病场所以防范疫病。D.苏轼天赋异禀,为文得心应手。他从父习文,又极具才华,作文如行云 流水,行止有度,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最终成为一代文宗。C C项,“减免上供米三分之一纾缓灾情”分析错误,根据原文“轼请于 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可知,是苏轼上书朝廷请求减免“本路上供米三之8.(文言翻译)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