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陋室铭》教案(校内教研课;定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陋室铭》教案(校内教研课;定稿).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陋室铭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掌握相关的文言字词,翻译课文。2、认真体会“铭”文句式整齐、押韵,节奏感强的特点。3、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过程与方法:1、疏通文意以学生翻译为主,教师讲解为辅:2、分析课文时教师要发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2、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不断增强个人的魅力。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知识,训练并提高学生熟读成诵的能力。2、疏通文言语句,分析文章内容。3、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高洁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2、体会本文语言优美,韵律和谐的特点。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2、熟悉生字难词,结合课文注释背诵重点解词。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法,自学点拨法,引导学习法。课时安排:1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检查课文的预习情况。(ppt展示)1、给加粗字注音惟吾德馨()案牍()鸿儒()子云亭(调素琴() 苔痕()屏幕展示,学生自测,教师展示答案,检查学生预习的结果,强调易错的读音, 学生齐读,力口强记忆。(2)有龙那么灵2、解词(1)有仙那么名((3) 斯是陋室(3) 斯是陋室(4)何陋之有(5)苔痕上阶绿(7)谈笑有鸿儒(9)可以调素琴(11)惟吾德馨()(6)草色入帘青)(8)往来无白丁)(10)无案牍之劳形)屏幕展示,学生一起来回答,因为都是课后的注释,没有难度,只是检查
3、预习的结果,不进行深入的分析。3、初读文章,读准字音。学生朗读,教师注意在读音上的辅导,积极评价学生 的预习情况。三、走近作者,解题。1、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 新,但遭到保守派的排挤,被贬官降职十年。刘禹锡写此文时,正被贬为和州刺 史,其时唐王朝正一天天地衰落下去。朝廷任人惟亲。官僚士大夫阶层大多只顾 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刘禹锡对此深感忧虑,却又无可奈何。2、陋室由来:刘禹锡被贬为和州刺史后,按朝廷规定,刘禹锡的住房应在县衙 内,但是和州县太爷是个“势力眼”,给他安排到城南临江的三间民房居住。对 此,能屈能伸的刘禹锡毫不在意,搬了进去,提笔写了
4、一副“面对大江观白帆, 身在和州思争辩”的对联,信手贴在寝门上。知县看了对联,认为他因革新降职, 被贬到和州县还不服气,一心想着争辩。为了教训他,又把刘禹锡的住所迁到较 远的德胜河边,并把住房面积减半。刘禹锡搬到新居,看到那里依山傍水,百花 争艳,他又撰写了一副对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看了 又恼火又害怕,恼他仍执迷不悟,怕他惹出麻烦牵连自己,又下令将他的住所搬 到城中一间只能放一床、一桌、一椅的破旧小屋,看他还怎么接待鸿儒们来此聚 会。果然因室内无立足之地,门前逐渐寂寥。但是逆境使诗人的灵魂更加高洁。 这时他写成了陋室铭,并请人碑刻后竖于门外。此精妙短文构思巧妙,寓意 深
5、刻又发人深思。让我们感受到了刘禹锡的博大胸怀、高尚情操及安贫乐道的生 活态度。3、了解文体: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 一种文体。如:墓志铭、座右铭等。铭文一般都是押韵的,又讲究句式整齐,常 用排比、对偶句。字数相同、意思相对的两个相接的句子,叫做骈句。骈句不仅 讲究对偶,而且讲究声律。本文中的押韵就是讲究声律的表现之一。押韵指在句 末或联句之末用韵母、声调相同的字。文中名、灵、馨、青、丁、经、形、亭押 韵。骈文押韵使人加深了印象;同时便于吟诵和记忆,有声调和节奏之美。4、听朗读,学生齐读,品味押韵。四、疏通文意,三读课文。(ppt展示)屏幕显示全文及重点字词,帮
6、助学生翻译课文,了解文意。课件展示对重点词语 和句子总结。带着对课文的理解,加入自己对作者的理解,再读课文。重点词语:馨、名、劳、舌L、之重点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五、赏析美文,四读课文。1、“山不在高,有仙那么名。水不在深,有龙那么灵。”以山水引出陋室。这里, 用山、水来比“室”,用“不在高”“不在深”比“陋”,用“仙” “龙”来比 “德”,用“名”和“灵”来比“馨”。作者的目的是写陋室,却用山水作比,使文意波澜起伏耐人寻味。既然山之名不 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灵不在于深而在于龙,那么,室之陋与不陋,也就不在于 它
7、是否富丽堂皇,而在于主人之德是否高尚。“馨”字画龙点睛,统领全篇,是 全文的文眼。“斯是陋堂,惟吾德馨。”点明全篇主题。陋室铭开篇以山水 起兴,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入正题,从侧面烘托陋室清幽,宁静。也表达了陋室是 因室主人的德馨而知名的。2、陋室不陋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从三个方面来具体论述陋室不陋:(1)自然环境的清幽雅致。“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上、入”采用拟人的 方法,以动写静,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苔辞、草色以人的灵性,“苔群”也想 从台阶爬到陋室,听听主人在说些什么;“草色”也想从窗户窥视主人在干些什 么。这样把苔群和青草写活了。既有精神又有韵味,我们已不觉陋室的环境凄凉、 荒芜,而感
8、觉春意正浓,生机盎然。用拟人的手法渲染了环境的幽雅,流露出了 作者的喜悦之情。(2)交往人物的贤良儒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俗话说,欲知其人应 知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因此我们便得知主人必是高雅之士。主人德才兼备, 说明主人高雅脱俗的情怀。(3)生活情趣的高雅脱俗:“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 劳形。”有正面描写即实写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也有反面描写即 虚写的句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可以调素琴”与“无丝竹之 乱耳”对应,“阅金经”与“无案牍之劳形”相对应。这样正反对照,虚实相生, 说明了作者恬淡闲适、安贫乐道的情趣。总之,作者描写室中之景、
9、室中之人、室中之事,目的都在于说明“惟吾德馨”, 暗示陋室不陋,这也就为下文“何陋之有”的结论提供了事实依据。3、文章主旨至此已突出,意思似乎已写尽,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呢? 运用类比,以“庐”、“亭”比“陋室”,以“诸葛、子云”自此,意在以古代 名贤自比,表现了自己同诸葛亮和扬雄一样高洁而不受客观居住条件所困的高 尚情怀。4、文章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孔子这句话是个典故,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对他说:“那个地方十分 简陋,你怎么能去住呢? ”孔子回答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孔子的话很 坦率,而刘禹锡只引后一句,那是因为前一句的意思已包含在文章中了,其意却 正
10、在前一句,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自己就是和孔子一类的君子,这样更突出了 作者高洁伟岸、不随世俗的志趣和抱负。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惟 吾德馨”。文章结尾引经据典,力发千钧,把作者的思想推到了高峰。5、托物言志,小结主题。“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 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 者。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一方面向朝中当权者显示自己 并未因遭贬而郁郁寡欢,相反却过得安逸潇洒;另一方面表达自己身居陋室不改 初衷,屡遭磨难而坚守节操的信念。本文充分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和 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5、再读课文,抒发作者情怀。六、整理课文条理,引导学生当堂成诵。开篇运用类比引出主题: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再从三个角度具体说明,即居室 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最后总结全文,以诸葛庐子云亭作比,以孔子的话 结束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