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兴亮文选 五评何婧旖文选(贾勇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汪兴亮文选 五评何婧旖文选(贾勇指导).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汪兴亮文选:兼评何婿旖文选(贾勇指导)初二学生何靖旖,曾经点评高佳怡和徐凡力近来 的研究发现,这一点将在本文的文末揭秘。先来看一下汪兴亮的作品之一: 劳动美爱劳动的人是美的化身,爱劳动的人是健康的化身,爱劳动 的人是道德的化身。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没有多少人愿意去劳动,没有多少人 去劳动但是破坏环境的人没有变少,相信你身边也有这样的人吧, 有的话,就马上制止他吧!怎么办呢?其实我们可以去参加社区开展的环保之类的活动, 我建议大家可以踊跃的报名参加,就像我放暑假的时候,小区在 建设一个长廊,我还去给进行过帮助,帮助辛苦的工人叔叔和水 泥,也给叔叔递过砖头,在我的带领下,小朋友们也踊跃的参 加,大
2、家一起劳动,我们小区通过全民劳动争取到了属于我们的 荣耀,得到了模范校区的称号,这是属于我们大家的荣耀。劳动是美的,这份美我们都应当去守护,当然这份守护是需 要付出辛苦的,每一片美丽的环境都来之不易,所以千万不要 破坏环境,不要破坏大家努力的劳动成果,所以我才说劳动是美 的,劳动的人是美的化身,让我们为这些美的化身的人鼓掌。李克用一度与契丹阿保机关系密切。公元905年,阿保机极盛时期,统领30万军,应 李克用邀请来到云州。双方“握手甚欢,结为兄弟”。后来,阿保机却背约归梁。因此,五代史阙文有这样的记载,武皇临薨,以三矢付庄宗日:”一矢讨刘仁 恭,汝不先下幽州,河南未可图也;一矢击契丹。”且日:
3、“阿保机与吾把臂而盟,结为 兄弟,誓复唐家社稷,今背约附贼,汝必讨之;一矢灭朱温,汝能成我志,死无憾矣。”3 .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后唐庄宗李存勖接受父命,决心报仇。天祐十年(913),李存勖攻幽州,“以组系仁 恭、守光,号令而入,是日诛守光。遣大将李存霸拘送仁恭于代州,刺其心血,奠告于武 皇陵(即李克用陵墓),然后斩之”。至此李克用的燕仇已报。后唐庄宗同光元年(923),李存勖兵破开封,后梁末帝朱友贞见大势已去,”召控鹤都将皇甫麟谓之日: 吾与晋人世仇,不可俟彼刀锯,卿可尽我命,无令落仇人之手!麟举刀将自刎,帝持 之,因相对大恸”。于是皇甫麟杀了朱友贞,然后自杀。庄宗闻之,“诏河南尹
4、张全义收 葬之,其首藏于太庙”。李克用的梁王之恨又除。4 .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公元926年,枢密使崇韬和他的女婿、庄宗异母弟存相继被杀,加上其他天灾人祸, 一时谣传四起,人心浮动。兵土皇甫晖当时奉命成瓦桥关,戍期已满,却被留下守贝州, 心怀不满,便趁机纠众杀部将杨仁屐,裹胁裨将赵在礼为乱。这次兵变发生于夜间,故云 “夜呼”。庄宗之祸,自皇甫晖一夫夜呼而起。魏州兵变时,拥有兵权的伶官史彦琼先拒不发兵,后又单骑逃逸,乱兵因得以很快据 有邺城。庄宗闻变,派宋州节度使元行钦招抚不成,又造诸军大集邺城而攻城不克,F 是命蒂汉总管李嗣源统亲军讨伐。李嗣源领军到邺城下,军士大乱,迫嗣源为帝。庄宗只 得御
5、驾亲征。谁知未与乱兵相接,诸军先于途中离散奔汴,不得已中道而返。还军途中, 庄宗精神沮丧,流泪责备诸将说:“卿等事余以来,富贵急难,无不共之。今兹危蹙,赖 尔筹谋,而竟默默无言,坐观成败”元行钦等百余人都援刀截发,置发于地,以示忠 诚。是时,君臣相对悲号。四月,丁丑朔,伶官郭从谦率所部叛乱,进攻宫城,庄宗为流矢所中,崩于绛霄殿之 庞下。坊人善友,将廊下乐器聚簇在庄宗的尸体上,发火焚之。5 .身死国灭。庄宗亲征李嗣源败回,众叛亲离,郭从谦乘危作乱,射杀庄宗。庄宗死,李嗣源正式 继承帝位,是为明宗。李嗣源曾企图改国号,事虽未行,但李克用嫡亲子孙全被诛杀,后 唐政权实质上已经覆灭,故日“身死国灭”。
6、6 .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李存勖24岁继晋王位,历经十余年愿战,终于执杀刘仁恭父子,逼使朱梁魏州来归, 于公元903年称帝魏州。如果包括李克用在世时所参与的征战,那么庄宗夺天下,历时二 十年以上;然而,这个得来颇不容易的天下,不到四年工夫,竟又在庄宗的手里丧失。“得之难而失之易”,不能不引起历史学家们的慨叹并进而追根寻源了。北宋薛居正在旧五代史里评论道:“庄宗以雄图而起河汾,以力战而平汴路,家 雕既雪,国祚中兴然得之孔劳,失之何速?岂不以骄于骤胜,逸于居安,忘栉沐之艰 难外则伶人乱政,内则牝鸡司晨,靳吝货财,激六师之愤怒,征搜兴赋,竭百姓之脂 膏”庄宗失败的原因很多,如任用租庸使孔
7、谦,“峻法以剥下,厚敛以奉上”,弄得“四 方饥饿,军士匮乏,有卖儿贴妇者,道路怨咨”;刘皇后专权信谗,擅杀鼎臣,致使人人 恐悚,众口吞声。而“伶人乱政”则是其失天下的重要原因。庄宗自幼好俳优,常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得宠,为官作宦,“军机国政皆与参 决”,伶人郭从谦竟当上皇帝近卫军“从马直”的指挥使。五代史伶官传详细记载了 “伶官乱政”的许多史料。庄宗刚入洛时,居住唐故宫室。宫中一度传说闹“鬼”,有人说是因为后宫人太少的 缘故,庄宗便派遣景进在邺选美女千人以充后宫,景进趁机大肆鱼肉百姓,中饱私囊,致 使军土妻女逃亡达数千人。(选自伶官传序有关史料,语文战线1983年第8期)四、伶官传序赏析(金开
8、诚)北宋王朝建立以后,一直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大官僚大地主的政治经济利益,“不立田 制”,“不抑兼并”,还让他们享有免役、免税等特权。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 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对劳动人民的榨取便更加残酷。在尖锐的民族矛盾中,北宋王朝 不但不力求振作,为收复燕云十六州和统一全国而斗争,反而忍受耻辱,长期向辽王朝输 款纳币,以求维持苟安的局面。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阳修通过活生生的李存勖兴亡 史,来呼吁“忧劳兴国”,警告“逸豫亡身”,便不能不说是对症下药的。后来的历史事 实证明,北宋王朝亡于女真族,南宋王朝又亡于蒙古族,原因之一都在于宋王朝的统治者 只求苟安享乐,亳无进取之心。欧阳修早在北宋
9、前期便能把这一点作为严重的问题提出, 也说明他是有一定的眼光的。“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历史教训,在今天也可供人们 借鉴。下面再谈谈这篇文章的写作艺术,准备谈三点。第一,选材与剪裁。本文属于史论性质,而用的主要是归纳论证方法。运用这种论证 方法关键在于准确地选择具体事例。本文所用的主要事例是“晋王三矢”的故事,作者对 此是下过一番选材和剪裁工夫的。任何历史家撰写历史都会面临两项要求,即记事既要全 面,又要可信,但二者往往发生矛盾。为了全面最好能“有闻必录”,但所闻未必可信, 所以又要遵守“无征不信”的原则。“晋王三矢”的故事在当时社会上是有影响的。所以 宋初王禹倜在五代史阙文对此作了记录,以
10、弥补薛居正等人所编的旧五代史的缺 陷。现在欧阳修撰写新五代史,如果仍然不用这条材料,恐怕难免被人讥为疏陋;而 如果加以引用,却又无法证明它确实可信。因此他采用了一种巧妙的处理方法:在新五 代史的庄宗本纪中不用这条材料,表现了应有的谨严态度;同时却把这条材料写进 伶官传的“序”中,并旦加上“世言”二字,这就恰当地表明了这个材料的社会影响 及其可信程度。这一处理不但解决了求全与求信的矛盾,而且对伶官传序来说还是一 种积极的选材)因为序中如果再拿些庄宗本纪写过的事来发议论,未免重复无味; 而“晋王三矢”故事既是庄宗本纪所未记的,用在这里便显得新鲜,而且很有助于论 证本篇的中心论点。这正是一石二鸟恰到
11、好处。同时作者又通过恰当剪裁来突出这个事 例。全文想说明“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写得比较详细的只是这个“晋王三 矢”的故事,加上兴亡两种不同结果,此外并没有写李存勖如何“忧劳”,又如何“逸 豫”。然而读者对他从“忧劳”发展到“逸豫”却已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就叫做“存大 而略小,举重以明轻”,表现了相当高的写作艺术。第二,叙事议论的波澜。新五代史伶官传序篇幅不长,但由于叙事议论配合恰 当,行文中又注意了轻重缓急节奏的变化,所以整个文章显得波澜起伏,很有厚度。例如 “晋王三矢”故事叙述相当充分,笔势则比较平缓;等到摆完这个生动事例之后,便立即 用繁弦促节把文章推向高潮:”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12、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 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雕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 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 何其衰也!”这两个长句,一扬一抑,大起大落。前者好像驾机起飞,直指长空;后者又 似高山坠石,一落千丈,这就形成了全文中一个很有声势的大波。再则两个长句分别用 “可谓壮哉” “何其衰也”两个分句感叹作结,也是又唱又叹,遥遥相对,使人感到笔墨 酣畅,痛快淋漓。大波过去以后,下文还有小波与之呼应配合,这就是“故方其盛也”至 “为天下笑”各句。这样便显得笔有余力,文不单薄。本文的中心论点在于宣扬“忧劳兴 国”“逸豫
13、亡身”的道理,因此对李存勖的扬和抑的对比度越大,便越能证明作者所要宣 扬的道理。所以文章中出现的波澜正是为表现中心论点服务的。第三,语言的锤炼。锤炼语言不是为了卖弄词藻,而是为了准确而充分地表现主题。 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为了突出“忧劳”和“逸豫”的对比,很注意使用对称的词句。 例如“人事”和“天命”、“盛”和“衰”、“得”和“失”、“难”和“易”、“成” 和“败”、“兴”和“亡”等等,这些对称的词,散见于全篇。再从句子上看,本文更有 骈散结合的特点。欧阳修是著名的古文家,原则上是反对.骈文的;但他没有陷入形而上 学,而是很善于运骈入散、以散破骈,使句式多彩而富有表现力。本文在这一点上尤其突 出,
14、凡是叙事议论吃紧之处,作者都着意锤炼了四六成文的对偶句,例如:虽曰天命, 岂非人事”,“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忧劳可以 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等等,这些句子都是经 过锤炼的,很有助于造成鲜明的对比感。另外本文还比较多用转折句、疑问句和感叹句。 前人说欧阳修的说理文“一唱三叹”,富有感情色彩,看来这和用语上的“三多”也不无 关系。因为转折句使语气委婉,疑问句给读者留卜思索和回答的空隙,这两种句子用得好 都可以增加文章的情致;至于感叹句更是直接地表露着感情。当然本文之富于感情色彩根 本上是由作者对北宋封建统治者满怀忠厚恻怛之情,
15、这是应加识别的。但作为写作经验 来看,欧阳修能够把说理文写得颇有情味,这还是值得研究的。(选自历代名篇赏析集成下册,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年版)神文作者高佳怡和初三学生徐凡力,近来的研究 有一个共同发现一一中国历史上的“头蛆”和“二蛆”,绰号是同一个, 你知道吗?首先解释一下“头蛆”。其实就是秦桧。据野史记 载,他老婆王氏在与金国人通奸时,称呼秦桧为二老 豹子,可见秦桧的绰号(外号)叫二老豹子。再说“二 蛆”,就是中国历史上名声极臭的太监魏忠贤,诸多研 究者认为他也不属于人类,故称其为“二蛆”。令人难 以置信的是:“二蛆”的绰号(外号)竟然也叫二老豹 子。简言之,“头蛆”和“二蛆”的绰号都叫
16、二老豹子, 这是根据相关史料研究的结果。在这个暑假里,我最最崇拜的人就是辛勤的清洁工人,为什 么呢?因为他们才是真真正正美的化身,他们是装点城市魅力的 蜜蜂,他们留下的每一滴汗水,都是那么的有价值,那么的值得 人尊敬,这就是我们大家应当去学习的,这就是美的化身。他们用每一滴汗水来换取城市的美丽,他们用自己的劳动来 装点这美丽的城市。劳动美,劳动美,劳动最美!因为黄冰倩等诸多神文作者共赞初二学生何靖 旖,所以再来看一看初二学生何靖旖的原创文之一 爱心,如下一一生活中人人都有爱心吗?是有还是没有,又或者是不想表现出来?“人之初性本善”,在人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 但由于各自生存环境的不同,每个人
17、的本性就会发生 改变。这一点说明自身与接触到的人和事息息相关。而“爱心”是我们在学校里听过最多的词之一, 因为人们一直在追求爱心,学习爱心,传承爱心,让 它成为自身好习惯的一部分。在别人和家长看来,一个好孩子除了要学习好、 懂礼貌,更直接的是从他那细微行动中,看他有没有 爱心;懂不懂得分享;会不会做出一些行动,使环境 更好、更美。可想让大家都觉得你自己是一位有爱心的人,具 体的办法还得是实践,我们并不用做多伟大的事,我 们只用做有价值、有意义的能力范围内的事,如:在 家中,帮父母做家务;在校中,认真学习帮老师和同 学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在社会中,遵守交通规则, 不做无道理的事这些事情虽然感觉都
18、是生活中的小事,可是却有 很多人依旧做不到,因此想做有爱心的人,即简单但 又不简单。所以,社会中的人现在还有爱心吗?以我的角度认为,当今社会中之所以有爱心的人 越来越少,其实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有些人会利用 “爱心”去骗人的利益,让受害者遭到不可估量的损 失。因此人们才会十分警觉,不敢轻易付出爱心。面 对这一社会现象,国家也越来越重视重视,做出了 “扫 黑除恶” “反对网络诈骗”等标语。对于我们中学生而言,是最容易被骗去“爱心”的受害者之一。所以面对别人向你请求帮助时,要多留意些。最后,付出爱心到底是好是坏呢?其实它是双向 的,只取决于使用者想达到的目的。而我们要做的是 让它那闪亮的一面展现给
19、众人,并把黑暗的一面做为 提醒自己的警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名有爱心的公民了!语言品味一、语言委婉,气势旺盛。本文作为一篇总结历史教训,为在世和后世君主提供借鉴的史论,毫无生硬的说教, 而是娓娓道来,婉转动人。即使是在慨叹庄宗败亡时,也只有惋惜之意而无责难之词,可 谓义正辞婉。全文从“呜呼”起笔,到“岂独伶人也哉”收尾,一叹再叹,以叹始终。于 反复咏叹中显示委婉的韵致。在议论的文字中,多用反问句、疑问句,使说理委婉而令人 深思;多采用对仗工整的骈句,造成鲜明的对比气势和节奏感;适当运用长句,调节语 势,有张有弛。骈散结合,错综有致,读起来抑扬顿挫,感情饱满,气势旺盛,清代文学 家沈德潜认为
20、伶官传序“抑扬顿挫,得史记神髓,五代史中第一篇文字”。二、文笔酣畅,波澜起伏。文章开篇发出嗟叹,提出论点,语势突兀而起,随后落到立论根据上,再缓缓进入 “晋王三矢”的叙事;语势又猛然一升,“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 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发出对庄宗之“盛”的赞叹,而后 语势陡然一降,“至于答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发出对庄宗之“衰”的悲叹, 继而步步紧逼,设疑问、引古语而得出“自然之理”;最后,再次评论庄宗的盛衰,语势 再升再降,在大起大落之中引出发人深省的教训“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 溺”,文章于此戛然而止。三、平易自然,简约凝练。文章
21、没有佶屈筱牙的措辞,也不堆砌辞藻,用平实的语言生动地叙说事例,深入地说 明道理,平易近人,自然晓畅。叙事不枝不蔓,议论简明扼要。其中一些格言式的对称语 句,如“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智 勇多困于所溺”,句式整齐,言简意丰,发人深省。关于练习一本文背景复杂,内容纷繁。作者巧妙组织材料,精心安排结构,使文章思路清晰, 主旨鲜明。试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全文的结构特点。设题意图结合本单元鉴赏的重点,把握本文虽然材料繁复,却散而不乱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 体会贯穿于文章始终的气脉。参考答案这篇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
22、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意在讽谏北宋统治者力戒骄奢,防微 杜渐,励精图治。全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即第1段,提出盛衰由于人事的论 点,并举出后唐庄宗得天卜而又失天下的事例作为全文立论的根据。为下文定卜了感情基 调。第二部分,即第2、3段,叙述了庄宗得天下的艰辛过程,并对庄宗的“成败之迹”做 了理论概括。其中第2段承接上文,详细叙述了庄宗接受并执行晋王遗命的事情经过。这 一段以“晋王三矢”贯穿前后,分作两层来记述。第一层写庄宗接受遗命。第二层写庄宗 执行遗命。全段欲抑先扬,为下文张本。第3段转入议论,评论庄宗的盛衰之理,阐明中 心论点,顺势引申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
23、可以亡身”的道理。这就对庄宗的“成败之 迹”作了理论的概括,点明了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根本原因,说明盛衰之势,本源在于“人事”的道理,从而与文章开始提出的论点取得了相互的照应。第三部分,即第4段, 引出“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逆”的经验教训,总结全文。作者在这里含蓄 地批评朝政,讽谏北宋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这就使得文章阐述的事理更具有普遍性 和现实意义。本文虽然材料繁复,但是作者始终着眼于“盛” “衰”与“忧劳”“逸豫” 的因果关系上,从中心论点到论据,从论证过程到结论,不论是所用的事例或史实,还是 抒发的感情和议论,都是在正反两个方面的鲜明对比中,申明“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
24、亡身”的“自然之理”,这就使得文章气脉贯通,前后呼应,散而不乱,结构严谨。二请反复诵读下面两个由一些既对偶又错落的短句所构成的长句,体会与“盛” “衰”相配合的在文势上的扬和抑、起和落,感受前后情感的变化。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 盛,可谓壮哉!及仇触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 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设题意图引导学生从句式的整散变化中体会文势的起伏变化,运用“因声求气”的办法,深入 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情意。参考答案这两个长句一写兴盛,一写衰败,运用鲜明的对比方法,总结历史教训,
25、阐述“忧劳 兴国”“逸豫亡身”的道理。前面写庄宗系燕父子、杀梁君臣胜利归来、还矢太庙时的意 气风发,“可谓壮哉”!而与此相对应,又写到后来天下大乱时的士卒溃散、君臣泣下沾 襟,“何其衰也”!作者写凯旋时的踌躇满志,笔势激越,情调昂扬;写败亡时的仓皇失 措,笔势迂回,情调低沉凄怆。因前后所表达的内容不同,语言和情感也发生了一扬一 抑、大起大落的变化。而且句式骈散结合,多使用对称的词语,就更突出了前后盛衰对比 的特点。三把下列各句翻译成现代汉语。设题意图在把握一些常见文言词语的基础上,准确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进而加深对全文内容 的理解和把握。参考答案1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给你三支箭,你
26、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2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归 之。此后出兵,就派遣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头祭告祖庙,请下那三枝箭,用锦囊盛着, 背着它走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它归还到祖庙。3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难道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吗?或者说,推究他成败的发展轨迹,都是由于人事 呢?4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所溺爱的事物困扰。四你认为文章中哪些语句可以视为格言警句?说说理由。设题意图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理解,圈定具有启示性的话语,并从中得到人
27、生的启示, 实现古代作品和当代文化观念的沟通。本题没有惟一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参考答案(略)。有关资料一、前人对欧阳修散文的评价公之于文,天才有余,丰约中度,雍容俯仰,不大声色,而义理自胜。短章大论,施 无不可。有欲效之,不诡则俗,不淫则陋,终不可及.是以独步当世,求之古人,亦不可 多得。苏辙欧阳文忠公神道碑如公器质之深厚,智识之高远,而辅学术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 伟,怪巧诡奇。其枳于中着,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于外者,烂如口星之光辉。其清音幽 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胸辞闵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世之学者,无问乎识于与 不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二、参考译
28、文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推究庄宗得天下 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世人说晋王将死的时候,拿三枝箭赐给庄宗,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 王,是我扶持建“.起来的;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他们却都背叛晋而归顺梁。这 三者,是我的遗恨;给你三枝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庄宗接了箭,把它收 藏在祖庙里。此后出兵,就派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头祭告祖庙,请下那三枝箭,用锦囊 盛着,背着它走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箭藏入祖庙。当庄宗川绳子捆绑着燕王父子,川木匣装着梁君臣的首级,进入太庙,把箭还给先 王,向先王禀告成功的时候,他意气骄盛,多么雄壮啊。等
29、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平 定,一个人在夜间呼喊,作乱的人便四方响应,他匆忙向东出逃,还没有看到叛军,士卒 就离散了,君臣相对而视,不知回到哪里去。以至于对天发誓,割下头发,大家的泪水沾 湿了衣襟,又是多么衰颓啊。难道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吗?还是说推究他成功与失 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上说:“自满招来损害,谦虚得到好处。”忧虑辛 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因此,当庄宗强盛的时候,普天下的豪杰,都不能跟他抗争;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 十个伶人围困他,就自己丧命,国家灭亡,被天下人讥笑。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 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
30、难道只是溺爱伶人才如此吗?三、有关史料1 .唐庄宗其人(朱则莹)欧阳修为五代史伶言传作序,客观地分析唐庄宗的成败得失。唐庄宗姓朱邪,名存 勖,本是沙陀族人,他的祖上做唐朝的臣子,被赐姓李。他父亲李克用被唐王朝招来镇压 黄巢农民军,沙陀兵进入长安,焚宫殿,烧府库,大肆掠夺,无恶不作。公元908年,晋王李克用死,李存勖继承父业。他初有大志,着手整顿纪律败坏的沙 陀兵,组成精锐部队。913年破幽州,取河北,击败对手梁国军队。923年在魏州称帝,国 号称后唐。唐庄宗骁勇善战,常冒死搏斗。最激烈的、也是决定性的一仗是称帝后夺取郛州之 战。梁军破德胜南城,庄宗弃北城,坚守杨刘城,与号称十万之众的梁军日夜苦
31、战,庄宗 再占德胜城,梁军决黄河口用洪水阻唐军。庄宗听取谋臣郭崇韬的计策,留兵守杨刘,自 率轻骑从郛州直取汴州,一举消灭梁国。赫赫战绩,使欧阳修禁不住赞叹:“举天下之豪 杰,莫能与之争”,“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唐庄宗小名亚子,喜演剧,能度曲。伶人能接近他,并渐渐参与政事。庄宗宠幸的伶 人周匝为梁所得。庄宗灭梁进入汴州那天,周匝至马前拜见,庄宗非常高兴,并赐以金帛 慰劳。周匝说:“我在梁国没遭杀身之祸,多亏教坊使王俊、内园栽接使储德源的帮助, 请天子好好答谢他二人。”庄宗当场答应封官。郭崇韬竭力劝阻说:“帮陛下取天下的功 臣还未封赏,却先封伶人,是要失去人心的。”庄宗到底不听,封陈为景州刺
32、史,封储为 宪州刺史。唐庄宗宠信伶人,让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优伶掌握实权。景进等专替他探听宫外 消息,回报的情况往往颠倒是非。许多朝官和四方藩镇都争着向伶官行贿,以求在庄宗面 前说些好话。最阴险的是那个演杂剧出身的郭从谦,因有些军功,被封为掌握亲兵的从马 直指挥使。因姓郭,又去亲近权臣郭崇韬,并拜其为叔父。崇韬无辜被杀,郭从谦借此机 会在营中蛊惑军心。当时军士王温趁夜作乱,事发后被斩。有一次庄宗戏语郭从谦,说: “你的党朋,忘恩负义,乂教王温造反。你们还想干什么呢? ”从谦大为震惊,回来后便 进一步煽动兵将道:“快把你们的积蓄拿出来买酒肉吃,不必考虑后事。”大家问为什 么,他说:“陛下为王温
33、的事,等到攻占邺地,要把你们统统活埋。”从此,这支亲兵部 队便萌发了叛乱的念头。不久,李嗣源发动兵变,郭从谦首先响应,率从马直亲兵攻皇城,纵火焚烧兴教门, 闯入内宫,乱兵在宫楼上用箭射死仓皇东出的唐庄宗。伶官传序把这个过程概括评述 为:“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当初梁国大将王彦章就说过:“李亚子是个斗鸡小儿,不足畏。”诚然,庄宗把打仗治国 视为斗鸡寻乐,此外一无所知。正如欧阳修所说:“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 溺。”因此,唐庄宗斗败梁国,自己也接着灭亡。2 .此三者,吾遗恨也。(陈亚仁)庄宗李存劭的父亲李克用,与后梁朱温、燕刘仁恭父子、
34、契丹阿保机三者的关系,有 一个历史演变的过程。李克用的父亲原名朱邪赤心,世统领沙陀部落。唐懿宗时,庞勋起 义,朱邪赤心统领骑兵帮助唐王朝镇压了起义军,因而受封代北行营节度使并赐名李国 昌。黄巢起义军攻克长安后,李克用又率其部属追击屠杀起义军,受封河东节度使,后进 爵晋王。公元885年,李克用同起义军叛将朱温等相约合击黄巢。回兵时,李克用途经汴,朱 温假意置酒宴请,夜里却纵火烧上源驿,意图杀害李克用。适逢倾盆大雨,将大火熄灭, 李克用由侍人郭景铢相救,得以缱城逃出,双方从此结怨。朱温窃取农民起义果实,于公 元907年废唐称帝,各地势大力强的藩镇也纷纷称王称帝,开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纷扰割 据的时期一五代十国。在你争我夺的血战中,双方结怨越来越深。刘仁恭原是幽州李可举的部属。李死后,其子匡威、匡傅相互残杀,刘仁恭趁机拥兵 攻打幽州。兵败之后,刘仁恭投奔晋王李克用,常“道燕之虚实,陈可取之谋”,受到宠 信。后来李克用攻打罗弘信,求兵于刘仁恭,刘不但不给,反而杀了晋王的亲信燕留得, 反目成仇。刘仁恭的儿子刘守光于公元911年称帝,自号大燕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