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化学 第2章第1节第2课时 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作业1 鲁科版必修1.doc

上传人:随风 文档编号:716297 上传时间:2019-06-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7.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中化学 第2章第1节第2课时 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作业1 鲁科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高中化学 第2章第1节第2课时 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作业1 鲁科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高中化学 第2章第1节第2课时 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作业1 鲁科版必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中化学 第2章第1节第2课时 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作业1 鲁科版必修1.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第第 2 2 课时课时 一种重要的混合物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胶体 知能演练 轻松闯关学生用书单独成册基础温故1下列分散系最稳定的是( ) A悬浊液 B乳浊液 C胶体 D溶液 解析:选 D。通常情况下,稳定性:溶液胶体乳浊液悬浊液。 2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根本区别是( ) A是否是大量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 B是否均一、透明、稳定 C是否能透过滤纸或半透膜 D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 解析:选 D。三者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 3下列关于 Fe(OH)3胶体叙述错误的是( ) A能通过半透膜 B较稳定 C有丁达尔现象 D红褐色液体 解析:选 A。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 4除去蛋清中混

2、有的少量 Cl的方法是( ) A加入少量硝酸银溶液 B过滤 C电泳 D渗析 解析:选 D。胶体中分散质微粒的直径为 1100 nm,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 而溶液中的小分子或离子却能透过半透膜,因此除去胶体中的 Cl应采用渗析的方法。 5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 A在豆浆里加入盐卤做豆腐 B盐碱地里土壤保肥能力差 C一束平行光线照射蛋白质溶液时,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束光亮的通路 D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解析:选 D。A 项属于蛋白质胶体遇电解质聚沉;B 项是土壤胶粒遇盐碱地里的电解质 发生聚沉,使土壤胶体吸附营养元素的能力减弱;C 项是蛋白质胶体的丁达尔现象;

3、D 项是 一个化学反应:FeCl33NaOH=Fe(OH)33NaCl,此时生成的 Fe(OH)3是沉淀而不是胶 体。 6Fe(OH)3胶体与 FeCl3溶液共同的性质是( ) A两者都有丁达尔效应 B都是澄清透明的液体 C两者都能透过滤纸 D都很稳定,其中 Fe(OH)3胶体比 FeCl3溶液更稳定 解析:选 C。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特性,A 错误;胶体不是澄清的,B 错误;溶液和胶 体中分散质微粒的直径比滤纸的孔隙小,均能透过滤纸,C 正确;溶液稳定,胶体较稳定, D 错误。 7在水泥、冶金工厂,常用高压电对气溶胶作用以除去大量烟尘,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这种做法应用的原理是( ) A丁达尔现

4、象 B电泳 C渗析 D聚沉 解析:选 B。由题给条件可知:该烟尘为气溶胶,在高压电场作用下,带电的胶体粒 子向某一电极运动,减少了大气污染,它应用了电泳原理。 8 “纳米材料”是当今材料科学研究的前沿,其研究成果广泛用于催化及军事科学中。 所谓“纳米材料”是指研究、开发出的直径从几纳米至几十纳米的材料,如将纳米材料分 散到分散剂中,所得混合物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2A能全部透过半透膜 B有丁达尔现象 C所得液体呈胶状 D所得物体一定是悬浊液 解析:选 B。通过阅读题目信息知:纳米材料粒子直径为几纳米至几十纳米,符合胶 体分散质微粒直径范围 1100 nm,所以纳米材料分散到分散剂中形成的分散系

5、属于胶体, 而不是呈胶状,应具有胶体的性质,不能透过半透膜,能产生丁达尔现象,故选 B。 9(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 A一种分散系里只能有一种分散质 B分散系中分散质微粒直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浊液、胶体、溶液 C胶体都是均一、透明的 D电泳现象可用于静电除尘 (2)在生活中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分散系分为各种类型,如根据分散质 _不同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其中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在_ 之间的分散系叫做胶体;胶体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通常做为_剂。解析: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即分散系。根据分散 质微粒直径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其中分散质

6、微粒直径由大到小的顺序 是浊液、胶体、溶液。大多数胶体是均一、透明的,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 与胶体;胶体具有吸附性,生活中可做净水剂。 答案:(1)BD (2)微粒直径大小 1100 nm 净水 10有甲、乙、丙三种液体,它们为 Fe(OH)3胶体、硅酸胶体、NaOH 溶液。现将有关 实验现象记录如下:将一束光通过乙液体,无丁达尔现象;将乙慢慢加入丙中,先出 现浑浊,后液体变清。 (1)则甲为_,乙为_,丙为_。 (2)若要由 Fe(OH)3胶体得到 Fe(OH)3沉淀,可行的操作是 _。 解析:乙无丁达尔现象,说明乙不是胶体,则乙应是 NaOH 溶液;乙加入丙中,先出现 浑浊,后

7、液体变清,说明丙可与 NaOH 反应,则丙是硅酸胶体,甲是 Fe(OH)3胶体,将 Fe(OH)3 胶体聚沉可加入电解质溶液。 答案:(1)Fe(OH)3胶体 NaOH 溶液 硅酸胶体 (2)向 Fe(OH)3胶体中慢慢加入 NaOH 溶液 能力提升 11淀粉溶液是一种胶体,并且淀粉遇到碘单质,可以出现明显的蓝色特征。现将淀 粉和稀 Na2SO4溶液混合,装在半透膜袋中,浸泡在盛蒸馏水的烧杯内,过一段时间后,取 烧杯中液体进行实验,能证明半透膜完好无损的是( ) A加入 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B加入碘水不变蓝 C加入 BaCl2溶液没有白色沉淀产生 D加入碘水变蓝 解析:选 B。半透膜完

8、好无损,说明半透膜袋内的淀粉胶体没有透过半透膜,只是 Na和 SO透过半透膜而进入烧杯内,因此只要证明烧杯内没有淀粉,则可说明半透膜24 完好无损。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丁达尔效应不是胶体特有的现象,溶液与浊液也有 B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胶体有丁达尔效应,而其他分散系没有 C胶体粒子的直径小于 109 m D丁达尔效应可用于鉴别胶体和溶液 解析:选 D。溶液与浊液不会发生丁达尔效应,A 错误;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 是胶体的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 1100 nm 之间,B、C 错误。 13下列现象或新技术应用中,不涉及胶体性质的是( )3A在饱和氯化铁溶液中逐滴加入 NaOH

9、 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B使用微波手术刀进行外科手术,可使开刀处的血液迅速凝固而减少失血 C清晨,在茂密的树林中,常常可以看到从枝叶间透过的一道道光柱 D肾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可利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 解析:选 A。在饱和氯化铁溶液中逐滴滴加 NaOH 溶液,产生的氢氧化铁微粒的聚集体 直径已大于 100 nm,形成的是悬浊液,和胶体的性质无关。血液是胶体,通过微波可以使 胶体凝聚;树林中的雾是气溶胶,也具有丁达尔效应;血液透析是利用渗析原理,让血液 中的毒素通过半透膜而除去,这些都和胶体的性质有关。 14胶体微粒往往通过吸附可以带有电荷,一般非金属氧化物胶体微粒带负电荷,土 壤胶体微粒也

10、带负电荷;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胶体微粒带正电荷,如氧化铁、氢氧 化铁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下列化肥中的含氮量是相同的,那么农作物的吸收效果最差的是_。 碳酸氢铵 硝酸铵 硫酸铵 氯化铵 (2)在陶瓷工业上常因陶土里混有氧化铁而影响产品质量。解决方法可以把这些陶土和 水一起搅拌,使微粒直径为 109107m,然后插入两根电极,接通直流电源, 这时正极聚集_,负极聚集_,理由是 _ _。 (已知接通电源后,正、负电荷分别移向负极、正极) 解析:(1)土壤胶体微粒带负电荷,会吸收肥料中的阳离子。四种化肥中,只有硝酸铵 中阴离子含有氮元素,同种电荷相斥,土壤胶体不会吸收 NO,从而流失部

11、分氮元素,故 3 NH4NO3肥效最差。 (2)在混合胶体中,陶土分散质微粒带负电荷,氧化铁微粒带正电荷,接通直流电源后, 分别向正、负两极移动。 答案:(1) (2)陶土 氧化铁 因胶体中,陶土和氧化铁胶粒分别带负电荷和正电荷,接通直流电 源后,分别向正极和负极移动 15课外活动时间小丽同学制备 Fe(OH)3胶体,操作如下: 首先在烧杯中加入 25 mL 蒸馏水,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然后向烧杯中逐滴滴加 6 滴 FeCl3饱和溶液,并继续煮沸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即得 Fe(OH)3胶体。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证明小丽同学是否成功制得胶体? _ _ _。 (2)若小丽同学在滴加 F

12、eCl3饱和溶液的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结果没有得到胶体, 为什么呢? _ _ _。 (3)小丽同学制得的 Fe(OH)3胶体中含有少量盐酸,为得到较纯净的胶体,她设计了以 下操作,合理的是 _。 A加入 NaOH 溶液进行中和 B加入 AgNO3溶液反应后过滤 C装入半透膜袋中,扎紧袋口,将其全部浸入蒸馏水中,并每隔一段时间,更换一次 蒸馏水 解析:(1)若出现丁达尔现象,说明已成功制得胶体;(2)搅拌会使胶体聚沉;(3)采用 渗析的方法可精制胶体。 答案:(1)用一束可见光通过所得分散系,在入射光侧面若能看到光亮的通路,则证明 已成功制得胶体4(2)搅拌可加快胶粒的运动速率,增加了胶粒之间的碰撞机会,使胶体发生聚沉 (3)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