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行为观察记录与分析合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行为观察记录与分析合辑.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文本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幼儿行为观察记录与分析合辑 认真观察、分析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能够帮助教师认识幼儿的认知和社会性发展等信息,进而采取行之有效的引导策略,帮助幼儿解决问题、提升经验、获得进步。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做好观察记录呢?今天为您推荐了幼儿行为观察记录与分析合辑,欢迎大家的参考。 幼儿行为观察记录与分析合辑 观察对象:中班幼儿天天 观察时间:某月某日11:20-11:40 观察目的:观察幼儿进餐环节中的说话行为 观察实录:天天取完餐盘后,坐在小椅子上,并没有拿勺子吃饭,而是将头偏向一侧,开始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话:“你爱吃大虾吗?今天的大虾有点小,我家里做的大虾比这个大多了!”
2、旁边的幼儿不理他,拿着筷子夹起自己的大虾。但天天仍然不停地和旁边的幼儿讨论这个问题。忽然,天天离开座位,对教师说要去厕所小便。如厕后,他一蹦一跳地回到座位上,开始吃饭,刚吃了两口,又开始和另一边的小朋友说话了 观察分析:从观察中可以看出,在天天进餐的20分钟内,同周围幼儿说话4次,每次说话的时间为30秒至1分钟不等。该幼儿这种行为表现的原因主要有:天天是这学期刚刚从其他幼儿园转来的,以前的幼儿园教师没有这方面要求,因此他觉得想说什么就可以说什么;天天对同伴的习惯、特点有强烈的好奇心,寻求主动交往,想以此获得同伴的认可。 教育措施:通过个别教育,帮助天天尽快学会遵守班级规则;在晨间体育活动及游戏
3、活动中,增强天天的规则意识;与天天家长取得联系,交流他在园中的情况,争取家长的配合,如建议家长在家庭生活中,帮助天天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幼儿行为观察记录与分析合辑 观察内容记录: 李小蹊是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调皮,精神劲特足。每天的午睡,他总是那个睡不着的孩子。针对小朋友这种情况,教师对他做了如下观察: 观察1: 幼儿已经睡下很久,大部分幼儿都沉沉地睡熟了,但还是不断地听到有谁在小声地哼,还不停的动来动去。这是谁呢?老师便去检查,原来李小蹊还没睡着。 观察2: 幼儿午睡不久就发出呼吸声,大部分都沉睡在甜甜的梦乡中,这时忽然听到有人喊教师,A就说:“老师,李小蹊弄教师!”原来又是李小蹊在睡不着
4、的时候惹其他小朋友了。观察分析:李小蹊从小就没有午睡习惯,在幼儿园里从不睡觉,和他奶奶说过,奶奶说暑假两个月在家就睡过一次午睡,每次要求他睡,但始终都不睡,久而久之便养成了他不爱午睡的习惯。 教育措施: 1、一到午睡时间,老师就坐在他旁边,他他眼睛不敢睁开。慢慢地他能睡一会儿了,但不一会儿就会醒,醒来以后就在床上翻来翻去,有时候教师也用鼓励和奖励的办法。 2、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其良好午睡习惯。 老师和家长联系,要求家长和幼儿园配合,使孩子能在在家中也养成午睡习惯,这样不间断地进行培养、教育,也就慢慢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结论及评价: 幼儿在家家长会惯坏幼儿,什么事情都顺着幼儿的意思,一味的做老好
5、人,久而久之,家长就没法做坏人了,所以,家长要依赖幼儿教师来教育幼儿,家长和教师多交流,将幼儿在家与在园情况交换沟通,然后制定符合幼儿生理与心理的教育方法,让幼儿进一步成长发展。幼儿教师针对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制定幼儿有兴趣的,利用幼儿的好胜心理对幼儿入睡这一环节制定奖惩计划,从而让幼儿更好的生长发育。 幼儿行为观察记录与分析合辑 观察时间: 20xx年3月25日上午班级区角时间、户外游戏时间 观察分析: 当时正值班级区角时间,孩子们都在各个区角进行游戏。这时候,我听到有小女孩的叫喊声,顺着声音望去,是秦思怡小朋友。在益智区的郑弈小朋友正在将摆在地上的棋子一个个“打回原形”,并且还对所有棋子散落
6、的到处都是。我走过去,了解情况。原来是这两位小朋友正在玩五子棋,结果郑弈小朋友眼看要输了,于是出现了上述举动。 有了这次经历后,我便对郑弈这个更多一份心眼。在户外游戏活动时,我所负责的足球区,他有时候也会过来参与这个游戏,但在游戏过程中我发现,有时候在和其他小朋友踢球、抢球的过程中,他也有在球被别的小朋友抢走后,他有故意去推拉别的小朋友的行为。 采取措施: 相对于上述场景中大班孩子的这种攻击性行为,应该与小班孩子产生动机有着较大区别。因为大班年龄阶段幼儿,已经有了较强的辨别是非的能力,比如他去弄散棋子、推拉小朋友这些行为,他一定知道是不对的,而且他这时候也能够体会到,他的这些不当行为会对同伴造
7、成不好的影响,但为什么还会如此为之。更何况郑弈这个小朋友并不是那种特别不听话的孩子,其他表现方面还算不错。所以,他在这些自己成为游戏时的“弱势群体”时,他可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引起其他人的注意,因为大班孩子已经到了在游戏时非常在意游戏结果的阶段。所以,从本质上来说,小班和大班孩子在攻击性行为产生因素上是有差别的。 除去这个因素之外,在我看来,这类攻击性行为产生,还与家庭教育方式(研究表明,一个孩子母亲如果具有攻击性行为,幼儿也一定会具有攻击性行为),环境因素(比如,区角时玩具数量少),老师的教育方式(老师对于孩子不尊重不热爱,甚至体罚),同伴的影响(当一个孩子具有相关行为之后,其他孩子的模
8、仿)等。 那么对于这类行为,应如何矫正呢? 一、警示暂停法。当郑弈踢球发生攻击性行为时,我首先是让他暂时停止参与游戏,在一旁看其他小朋友如何有秩序踢球。当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之后,他过来对我说:“陈老师,我错了。”这时候,我给他仔细的说明了,他这样做不对的原因,并且告诉他,对别人造成了不好的感受,可能以后别人都不会和他玩,让他整整意识到危机感。 二、榜样激励法。在他讲棋子散落一地的时候,我采取的方法是,首先让他和我单独交谈,然后我有意识的引导他和一些懂礼貌,遵守规则的孩子一起玩。通过同伴交往的方式,逐步起到一个正强化的作用。 获取成效: 通过采取措施后,我首先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并且每天
9、都在相同游戏时间是提醒他,一个星期后,他这个毛病已经完全不见踪影。 幼儿行为观察记录与分析合辑 在本次的游戏区活动中,小A、小B、小C和小D都选择了点数九宫格这份材料。 例1:小A看了一眼圆点卡片后说:“2。”说完,他迅速从数字卡中找出数字2放在了九宫格底板第一行的第一格。接着,他看了一眼圆点卡片后说:“6。”说完他就把数字6放在了九宫格底板第一行的第二格。就这样,小A采用目测的方式按着九宫格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边看点数卡边迅速将相应的数字放在了九宫格底板相对应的位置。快速做完以后,小A来回看着圆点卡片和已经摆好的九宫格进行检查。 分析:小A是用目测的方式完成按点取数的。他认识9以内的数
10、,并能熟练地按点取数。他操作速度很快,熟悉材料玩法,完成后还能进行检查。 例2:小B指着圆点卡片的第一格,点数:“1、2、3。”点数完后,他从数字卡中迅速找到数字3放在了九宫格底板第一行的第一格。接着,他指着圆点卡片的第二格,点数:“1、2、3、4、5、6。”数完以后,他从数字卡中迅速找到数字6放在了九宫格底板第一行的第二格。就这样,小B用手口一致、一一对应点数的方式按着九宫格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将相应的数字放在了九宫格底板相对应的位置。 分析:小B全部都是用手指一一对应点数的方式进行按点取数的。并且,小B能按照九宫格的顺序进行操作,能够理解九宫格。 例3:小C将数字3、1、4、2放在对
11、应的九宫格位置上后,她边用手指点边说:“1、2、3、4、5。”点数完后她从数字卡中翻找出数字5,拿到手上后她又重新点数了一次,将数字5放到了对应的格上;点数8个圆点后,她将数字8放在对应的格子上;而6个圆点她数了三次,最后放上了数字7的卡片。她将剩下的数字卡片6和9拿在手中看了近两分钟以后对老师说:“老师,我不知道。”老师问:“你不知道什么?”小C回答说:“我不知道哪个是6,哪个是9。”老师回答说:“圆圈在上面的是9。”听完,小C将数字9放在了第一行的第三格上,将6放在了最后的空格里。教师提醒她说:“你检查一下,看看是不是都放对了?”在老师的引导下小C重新点数了第二格的点数,并将数字6和7交换
12、了位置。第二次操作的时候,碰到数字6和9,小C依然难以区分。 分析:小C是利用点数与目测的方式进行按点取数的,4以内的数用目测的方式完成。但是,她无法区分数字6和9,且在点数的过程中会出现点错的现象。小C在游戏中是先找熟悉的、小的数字,再将数字放在相对应的位置,操作比较随机,没有规律。 例4:小D拿到的圆点卡片是图1,他把4、5、6,1、2、3数字卡片分别放到九宫格的第一列和第二列(图2),放好以后,小D拿着圆点卡片又重新看了一会,然后他将原先放好的1、2、3分别往右移一格,将数字4、5、6也分别往右调整一格,放在了正确的位置上。这个过程花了10分钟,接着他采用点数的方式完成余下的内容。完成以
13、后,小D立刻重新拿出一张新的圆点卡片,并且按照从上到下、从右到左的方式,2分钟左右就将九宫格底板全部摆好。 分析:小D是利用点数与目测的方式进行按点取数的,6以内的数用目测的方式完成。小D在刚开始游戏时并没有理解圆点卡片与九宫格位置的对应关系,但是在操作的过程中他能主动调整自己的策略和方法,从而发现了点卡与九宫格的对应关系。 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比较分析: (1)四个幼儿完成任务的速度存在差异:小A第一,小B第二,小D第三,小C第四。小A操作速度很快,熟悉材料玩法,完成后还能进行检查。 (2)点数的方式存在差异:小A全部是目测,小B是采用逐一点数的方式,小C和小D是采取目测和逐一点数相结合的方式,
14、小C是4以内的数、小D是6以内的数采取目测。 (3)对空间的感知能力存在差异:小D在刚开始游戏时并没有关注圆点卡片与九宫格位置的对应关系,在操作一段时间后发现了数字卡片摆放与九宫格位置的空间问题,他自己进行了调整,从而发现了点卡与九宫格的对应关系。 (4)对数字的认读存在差异:除小C外,其他3个幼儿认读数字都没有困难。小C无法区分6和9。 游戏活动的后期调整策略: 在以上幼儿操作“九宫格”的案例中,教师后期的调整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数卡材料调整,适当增加难度。增加投放69的圆点和数字卡片;改变点数整齐排列的方式,随机排列点数;增加数字卡的数量,提供干扰项,增加游戏难度。 (2)圆点卡片要有难易层次区分,可以在圆点卡片上标注难度系数(一颗星、二颗星、三颗星),引导幼儿按照卡上的难度系数进行进阶。 (3)九宫格的设置可以改成先是六宫格,再九宫格,再十二宫格。 (4)增加幼儿与同伴的竞赛,提高活动的趣味性。 (5)在6和9的数字卡上标注箭号,或采用手写的方式,以便于幼儿区分。第 10 页 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