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现代文专题复习:茨威格作品专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现代文专题复习:茨威格作品专练.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茨威格作品专练日内瓦湖畔的插曲奥地利茨威格1918年夏天的一个傍晚,一个渔夫把船向日内瓦湖畔的岸边划来。他在湖面上发现了奇怪的东西,一只用几根木棍松垮地捆在一起的简单木筏上,有一个赤身裸体的男人用一块木板当桨在笨拙地划着。渔夫惊骇地把这个精疲力竭的人拖到自己的船上,随后他试着同这个畏怯的男人攀谈,却一句也听不懂。这个男人宽大的嘴边满是胡髭,脸上泛起孩子似的笑容,他举起一只手向对面指着,结结巴巴地说着一个词:“露西亚。”小舟离岸越来越近,这个词说得越来越热烈。终于靠了岸,无论人们问什么问题,他都重复地、疑问似地说:“露西亚?露西亚?”这条被捕捞上来的“人鱼”被安置在就近的旅馆里。在单调的日子里,
2、这个令人开心的插曲给人们带来了乐趣,女人和男人都来这里参观这个野人。一个女人带给他糖果,可是他像个猴子似的多疑,动也不动。一个男人给他照相。所有的人都谈论他,高兴地在他周围七嘴八舌说个不停。终于,有一个能说多种语言的饭店老板来到他身边,轮换用德语、意大利语、英语、俄语问话。一听到俄语,这个惶恐不安的人就抽搐了一下,善良的面孔上堆起宽厚的笑容。他直率地谈起了他的全部经历他叫鲍里斯,是一个农奴,与妻子及三个孩子住在离大湖有五十俄里的地方。有一天,他同成千上万的士兵被塞进军车,走了好远好远。随后又被装上船,船走了更长时间,最后在一个地方登陆。他又被塞进军车,然后向一个山丘冲了上去,随后他腿上中了一弹
3、,随后就被送到医院。伤还没有好,他就问护士俄国在什么地方,护士把方向指给他。他通过太阳和星星的位置大体确定了方向,就偷偷地溜了出来,夜间走路,白天躲在干草堆里逃避巡逻兵。走了十天,他来到了湖边,又从一家农舍里偷了两根木梁,用一条木板做桨,划到湖中间。也就在那里,那个渔夫发现了他故事说完,他胆怯地提出一个问题,是不是明天他就可以到家。还没等翻译完,这个愚昧无知的问题引起了哄堂大笑。他蜷缩在旅馆的桌旁。村里的孩子们不时地从窗外窥视,大声笑着,朝他喊叫。周围的人都在高谈阔论,可他一个字也不懂。他的双手哆嗦起来,几乎无法用勺子舀汤。蓦地,两行泪水顺颊滚下,沉重地落在桌上。他一直这样坐着。没有一个人注意
4、到,他在朦胧中突然立起身来,像只野兽似的闷闷地向饭店走去。忙碌的老板来到他面前,用俄语向他打招呼。他那阴沉沉的脸上又泛起少许的光泽。“请您原谅,”这个逃亡者讷讷地说,“我想知道我是不是可以回家。”“当然可以,鲍里斯,你可以回家。”被问者微笑着回答说。“明天行吗?”笑容从老板的脸上消逝了。“不行,鲍里斯,现在还不行。得战争结束才可以呐。”“什么时候战争结束?”“天知道,我们这些人是不知道的。”“我不能早点走?我身强力壮,我不会累的。”“你没法走的,鲍里斯。这中间还有国境。”“国境?”他呆钝地望着。这个词他太陌生了。随后他固执地说:“我会游过去的。”老板几乎要笑起来,但又感到有些难过。他和蔼地解释
5、说:“不行,鲍里斯。国境,就是另一个国家。他们不会让你过去的。”“那我该怎么办,先生?我总不能待在这里呵!这里的人不懂得我,我也不懂得他们。”“你可以学会的,鲍里斯。”“不,先生,我学不会,”俄国人垂下了头,“先生,我要回家,我要回到我老婆孩子跟前去呀!我现在再不是个大兵了!”“他们还会要你当兵的,鲍里斯。”“是沙皇?”他由于敬畏而浑身颤抖。“没有沙皇了,鲍里斯。人们把他推翻了。”他俩站在那里,面面相觑。鲍里斯转动手上的帽子。“那他们为什么把我从家里弄出来?他们说,我得保卫俄国,保卫沙皇。可是你刚才说,他们把沙皇您刚才怎么说的?”“推翻了。”“推翻了,”他似懂非懂地重复了这个词。俄国人把头垂得
6、越来越低,突然间他闷声闷气地说:“谢谢您,先生。”随后转身走开了。他慢步顺路而下。老板长时间地望着他的背影,深深地叹了口气,回到自己的饭店去。事也凑巧,翌日清晨,还是那个渔夫,找到了一具溺死者的赤裸裸的尸体。死者生前一丝不苟地把送给他的裤子、帽子和外套摆在岸边,然后走进水里。由于不清楚这个陌生人的全名,人们只在他的坟墓上竖了一个简陋的无字碑。这是那许许多多小型无字碑中的一个,它象征着无名者的命运。现在整个欧洲,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到处都插满了这样的无字碑。注露西亚:俄语的音译,意为俄罗斯。(高中甫译,有删改)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用几根木棍松垮地捆在一起的
7、简单木筏”“赤身裸体”“精疲力竭”等细节,都暗示了鲍里斯的回乡之旅十分艰辛。B. 鲍里斯的到来引发了村民的关注。女人带给他糖果,男人给他照相,所有的人都在谈论他,表现出浓浓的善意和温情。C. 鲍里斯反复念叨着“露西亚”,在与饭店老板对话时又反复提到回家,可见他回归故乡、与亲人团聚的愿望非常迫切。D. 饭店老板耐心地倾听鲍里斯,在鲍里斯失望离开时,他“深深地叹一口气”,表明他对鲍里斯十分同情却又爱莫能助。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插叙鲍里斯被征从军的经历,以多个被动句表现人物身不由己的状态,以沉重缓慢的叙事节奏传达出惶恐不安的情绪。B. 小说后半部分主要通
8、过人物对话来展开,既呈现了鲍里斯从希望到绝望的心理变化过程,也为鲍里斯的最后选择做了铺垫。C. 鲍里斯最后将村民送给他的衣服整齐摆放在岸边,选择赤裸地离开,这一情节与开头呼应,也使小说的悲剧意味更加浓厚。D. 小说标题“日内瓦湖畔的插曲”,意味着鲍里斯的不幸遭遇对于日内瓦湖畔的村民而言只是一个小小的插曲而已,发人深省。8. 小说主要通过哪些方法来表现鲍里斯的心理?请举例分析。9. 小说最后一段中的“无字碑”有着丰富的内涵,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6. B 7. A 8. 神态描写。如“宽大的嘴边满是胡髭,脸上泛起孩子似的笑容”写出了鲍里斯遇到渔夫后的喜悦;“说得越来越热烈”表现出鲍里斯以为
9、回到祖国的激动。动作描写,如“用一块木板当桨在笨拙地划着”“他举起一只手向对面指着”表现出鲍里斯急于回到祖国的迫切;“他蜷缩在旅馆的桌旁”“他的双手哆嗦起来”表现了鲍里斯发现自己并没有回到祖国的悲伤和孤独。语言描写,“结结巴巴地说着一个词”“他都重复地、疑问似地说”“他胆怯地提出一个问题”,表现出鲍里斯急于回家的心理。 9. “无字碑”指的是鲍里斯坟墓上竖的一块没有字的碑。“无字碑”是当时欧洲许多无名军人悲惨命运的象征。“无字碑”是作者对战争的谴责与控诉,对普通民众在战争中背井离乡、悲苦死去的同情与悲悯。【解析】【分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B.“表现
10、出浓浓的善意和温情”说法错误。原文中说“这个令人开心的插曲给人们带来了乐趣,女人和男人都来这里参观这个野人”“还没等翻译完,这个愚昧无知的问题引起了哄堂大笑”“村里的孩子们不时地从窗外窥视,大声笑着,朝他喊叫”,可见人们对鲍里斯的到来感到新奇、有趣,将他当作“令人开心的插曲”来逗乐、取笑。因此,并没有“表现出浓浓的善意和温情”。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鉴赏文章艺术特色的能力。A.“沉重缓慢的叙事节奏”说法错误。插叙鲍里斯被征从军的经历的一段,多用短句,如“他叫鲍里斯”“随后又被装上船”“他又被塞进军车”等,节奏短促鲜明;又用了三个“随后”、两个“又”、一个“然后”联结鲍里
11、斯被征从军路上不同的经历,这一段的叙事节奏鲜明快速,简略交代情节,淡化了被征从军路上的痛苦,因此也不显得沉重。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的能力。文章多处描写了鲍里斯的神态,“宽大的嘴边满是胡髭,脸上泛起孩子似的笑容”写出了鲍里斯遇到渔夫后的喜悦;“说得越来越热烈”表现出鲍里斯以为回到祖国的激动;“这个惶恐不安的人就抽搐了一下,善良的面孔上堆起宽厚的笑容”表现出鲍里斯终于听到俄语、能够和人沟通交流时的欢乐;“蓦地,两行泪水顺颊滚下,沉重地落在桌上”写出鲍里斯发现自己并没有回到祖国、也听不懂周围的语言时的孤独和悲伤;“他那阴沉沉的脸上又泛起少许的光泽”表现出鲍里斯看到老板时
12、,为自己能从老板那里打听消息的高兴。文章多处描写了鲍里斯的动作,“用一块木板当桨在笨拙地划着”“他举起一只手向对面指着” 表现出鲍里斯急于回到祖国的迫切;“他蜷缩在旅馆的桌旁”“他的双手哆嗦起来”表现了鲍里斯发现自己并没有回到祖国的悲伤和孤独;“他在朦胧中突然立起身来,像只野兽似的闷闷地向饭店走去”表现了鲍里斯准备要弄清自己处境的决心;“垂下了头”“浑身颤抖”“鲍里斯转动手上的帽子”表现出鲍里斯对渺无希望的未来的失望与悲哀、对回家的渴望;“把头垂得越来越低”“慢步顺路而下”表现出鲍里斯对现实和命运的绝望心理。文章还多处描写了鲍里斯的语言,“结结巴巴地说着一个词”“他都重复地、疑问似地说”“他胆
13、怯地提出一个问题”,表现出鲍里斯急于回家的心理;“讷讷地说”表现出鲍里斯同老板交谈时的羞涩和不安;“固执地说”表现出鲍里斯回家的决心和对自己能跨越国境的自信;“重复了这个词”表现出鲍里斯作为一名普通农奴对政治、战争的不解;“突然间他闷声闷气地说”表现了鲍里斯明白自己处境后的绝望之情。【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从浅层意义上看,“无字碑”指的是鲍里斯死后,人们因“不清楚这个陌生人的全名”,在他的坟墓上竖的一块没有字的碑。从深层意义上看,“无字碑”并不是鲍里斯所独有,鲍里斯的“无字碑”只是“许许多多小型无字碑中的一个”,可见,在战争时期,像鲍里斯这样被征军后又冒险逃亡、却终
14、究无法回到祖国而凄凉地死在异乡的无名军人还有很多很多。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度,遍布整个欧洲,流落异乡,死后连姓名都不为人所知,永远无法再与亲人团聚。“现在整个欧洲,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到处都插满了这样的无字碑”,因此,“无字碑”是当时欧洲许多无名军人悲惨命运的象征。“无字碑”虽小,却遍布欧洲,“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到处都插满了”。战争给普通民众带来的是灭顶之灾,像鲍里斯这样的普通农奴被征军,“同成千上万的士兵被塞进军车”,连战争的地点和目的都懵然不知就被送上战场,又私自逃跑,迫切地想回到家乡,最后流落异乡,孤独地死去,连姓名都不曾为人所知。“无字碑”是作者对战争的谴责与控诉,对普通民众在战争中背井
15、离乡、悲苦死去的同情与悲悯,是作者为普通民众在战争中的悲惨遭遇的悲愤呐喊。看不见的珍藏茨威格于是他轻轻地、小心翼翼地,就像人家平时拿一样容易打碎的东西似的,用指尖从画夹子里出一个硬纸框,里面嵌着一张发黄的空白的纸。他热情洋溢地把这张废纸举到面前,细细地看了几分钟之久,可是实际上什么也没看见。他叉开手指兴高采烈地把这张白纸举到眼前,整个脸上十分迷人地表现出一个看得见的人的那种凝神注视的神情。他那瞳仁僵死、目光发直的眼睛,不知道是由于纸上的反光,还是来自内心的喜悦突然发亮,闪烁着一种智慧的光芒。“怎么样,”他颇为得意地说道,“您曾看见过比这幅更加精美的复印画吗?每个细部的线条印得多么清晰,轮廓多么
16、分明。再看看它的来历!瞧这儿”他把画页翻了过来,用指甲极为精确地指着这张白纸的某些地方,使我不由自主地望了一眼,看那儿是不是真的还盖着图章“您看,这儿是那格勒藏画的图章,这儿是收藏家雷米和艾斯代勒的图章。”听到这位老人这样热情奔放地夸耀一张空空如也的白纸,我背上起了一阵寒噤。看见他用指甲毫厘不差地指着只在他的想象中存在的看不见的收藏家的图章,真叫人毛骨悚然。由于恐怖,我的嗓子眼堵得厉害,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才好。我在慌乱中抬起眼睛看了看那两个女人,又看见老太太浑身哆啸,十分激动地举起双手,向我恳求。于是我振作了一下,开始扮演我的角色“简直叫人拍案叫绝!”我终于结结巴巴地说道。老人的脸上马上现出得
17、意的神气,“不过,这还根本算不了什么,”他洋洋得意地说,“您还得先看看忧愁。您瞧瞧,”说着他的手指十分轻柔地抚摸着一幅他想象中的画“瞧瞧这颜色多么新鲜,笔力多么遒劲,色调多么温暖。柏林的老板们和博物馆的专家们见了,都要为之神魂颠倒呢。”他就这样滔滔不绝、洋洋得意地边说边让我看画夹,足足忙了两个小时。我和他一起共看这一百来张空白的废纸或蹩脚的仿制品,而这些在这个可悲的丝毫没起疑心的盲人的记忆里还是真实存在的,以至于他可以毫无差错、按照准确无误的顺序精确入微地夸奖并且描绘每一幅画。只有一次,他似乎觉察到什么,使他不能热情洋溢地说下去。他拿起一张安提俄珀,他那已经训练得十分敏感的触觉神经在这张陌生的
18、纸上没有摸到那些凹纹,于是他突然皱起眉头,声音也慌乱了:“这不是这不是安提俄珀吧?”他喃喃自语,神情有些狼狈。我马上采取行动,急忙从他手里把这幅画取过来,热情洋溢地大事描绘我也熟悉的这幅蚀刻画的一切可能有的细节。盲人的那张已经变得颇为尴尬的脸松弛了下来。我越赞扬,这个饱经沧桑、老态龙钟的老人身上便越发显出快活的样子,显出一股发自内心的深情。“总算找到了一个识货的行家!”他洋洋得意地掉转脸去冲着他的妻女欢呼起来,“总算找到一个懂行的,你们也听听。”他说着,用手指温柔地抚摩一下那些早已空空如也的画夹,就像抚摩一些有生命的东西似的。这是一个既可怕又动人的场面,因为在进行大战的这些年里,我还从来没有在
19、一个德国人的脸上看到过这样纯净的幸福的表情。我们开始握别的时候,他的声音变得非常柔和。他握住了我的两只手,他的手指带着一个盲人的全部表达能力,爱抚似的沿着我的手一直抚摸到我的手腕,似乎想多了解我一点,并且向我表达言语所不能表达的感情。“我终于又能和一个行家一起看一遍我心爱的藏画,这对我来说真是个幸福。我让我太太作证,我在这儿答应您,在我的遗嘱里加上一条,您应该得到管理这批不为人所知的宝藏的荣誉,一直管理到它四散到世界各地之日为止。请您答应我一件事:请您印个漂亮的藏画目录,这将成为我的墓碑,我也不需要更好的墓碑了。”我望了一眼他的妻子和女儿,她们两个紧紧地挨在一起,有时候一阵战栗从一个人的身上传
20、到另一个人身上,仿佛两个人是一个身体,在那儿同受震动,一齐发颤。我的心情庄严肃穆,因为这位令人同情的毫无疑心的老人把他那看不见的、早已散失无存的收藏像个宝贝似的托我保管。我深受感动地答应他去办这件实际上我永远无法照办的事。老人的死沉沉的瞳仁又为之一亮。两个女人送我到门口。她们一面望着我,一面流泪,她们的眼光是多么温暖,多么富有感激之情。我恍恍惚惚地摸索着走下楼梯,心里其实十分羞愧:我像童话里的天使似的降临到一个穷人家里,使一个瞎子在一小时内重见光明,我用的办法是帮人进行了一次虔诚的欺骗,极为放肆地大撒其谎,而我自己实际上是作为一个卑鄙的商人跑来,想狡猾地从别人手里骗走几件珍贵的东西的。可是我得
21、到的,远远不止这些:在这阴暗迟钝、郁郁寡欢的时代,我又一次生动地感觉到纯粹的热情,一种纯粹是对艺术而发的精神上的快感,这种感情我们这些人似乎早已忘怀了。我心里充满我不能用别的方法表达一种敬畏的感情,虽然我不知为什么,又一直感到羞惭。我已走在大街上了,听见有人在叫我的名字。老人把身子猛伸到窗外,他挥动手绢,叫道:“一路平安!”他的嗓音高高兴兴,像少年人一样清新爽朗。这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情景:楼上的窗口上露出一张白发老人的高高兴兴的笑脸,凌驾于大街上愁眉苦脸、熙煕攘攘、忙忙碌碌的人群之上,由一片善意幻觉的白云托着,远远脱离了我们这个严酷的现实世界。我不觉又想起那句含有深意的老话我记得好像是歌德说的“
22、收藏家是幸福的人!”(有删改)【注】本文节选自茨威格的看不见的珍藏。全文叙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财政困难、人民生活艰困的情形。小说中盲眼收藏家的妻女为生活所迫,不得已瞒着收藏家变卖了他珍藏的画作。13. 结合上下文说说第段划横线句中“我”为什么会“毛骨悚然”。14. 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15. 概括“我”的形象特点。16. 小说标题“看不见的珍藏”具有多层含义,试分析。【答案】13. 因为老收藏家热情奔放地夸耀一张一张根本不存在的画,还用手指着画上的图章。这让“我”担心老人的神志是否清晰,因而感到“毛骨悚然”。14. (1)运用对比手法,用白发老人的高高兴兴的笑脸与整个大街上的愁眉苦脸
23、进行对比;(2)虚实结合,老人笑脸是实写,大街上人们的愁苦的脸是虚写。(3)通过对比及虚实结合的手法的运用,表现了老人对收藏品的热爱,哪怕是在战争年代,哪怕生活如此艰难,他都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15. (1)“我”是一个谋利的商人;(2)“我”富有同情心,对一位执着的老人进行了一场善意的欺骗;(3)对战争导致的人们生活艰困的同情。16. ()表面上指收藏家因眼盲而“看不见”收藏品;()收藏家面对珍藏时的幸福和快乐;()本文昭示着人性中善良与高贵的情操。【解析】【13题详解】本题综合考查理解小说的内容、情节、主题的能力。首先要通读文本,把握如下几个问题,几个人物,主要人物是谁,主要事件是什么,通
24、过事件要揭示什么主旨;然后再看选项对文本的分析。选项一般会针对形象、主旨、情节、细节描写主题。“我”作为一位艺术古董商人,本来只是想买到一些有价值的且价格低的收藏品,赚点钱,可当“我”来到这位老收藏家的家中,这位盲眼的老收藏家热情奔放地夸耀一张一张根本不存在的画,还用手指着画上的图章。他的举动让“我”担心老人的神志是否清晰,因而感到“毛骨悚然”。事实上,这是一位爱艺术如生命的收藏家,因为战争,他们家庭生活无着落,他的妻女瞒着他,慢慢卖掉了他的收藏品,而他一无所知。【14题详解】此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的题目主要是分析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以及表达效果。常见的修辞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
25、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动静、虚实和视听结合等,答题时先辨析手法,然后结合文句进行解释,最后明确效果。划线句子中,“楼上的窗口上露出一张白发老人的高高兴兴的笑脸,凌驾于大街上愁眉苦脸、熙煕攘攘、忙忙碌碌的人群之上,由一片善意幻觉的白云托着,远远脱离了我们这个严酷的现实世界”,用白发老人的高高兴兴的笑脸与整个大街上的愁眉苦脸进行对比,从而表现了老人对艺术的执着精神以及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灾难。划线句子中,老人笑脸是实写,大街上人们的愁苦的脸是虚写。虚实结合能突出小说的主题,把老人对收藏品的热爱,对艺术的追求,人民渴望和平生活的愿望表现得更加鲜明。【15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
26、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选文是用第一人称写的,“我”是一个谋利的商人,本来只打算收购一些藏品,赚取利益。当“我”看到盲眼的老收藏家对艺术近乎癫狂的坚守时,“我”决定对老人进行一场善意的欺骗,既给老人的妻女解围,又能给老人以安慰。可见,“我”是一位富有同情心的日。从选文最后部分可以看出,“我”对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艰困表示同情,体现了“我”的反战思想。【16题详解】本题考查探究小说标题内涵的能力。探究小说的题目的
27、内涵,要在理解标题字面意思的基础上,看其有无象征意义,深层含义,并联系小说的主题或作者的创作意图,看标题有无揭示主题和暗示作者创作意图的作用。探究标题主要从情节、人物形象、主题几个方面作答。小说题为“看不见的珍藏”,表面上指收藏家的妻女因生活所迫卖掉了他的所有藏品,他却一无所知,导致他对着根本不存在的藏品热情奔放地夸耀。这一标题,以及文中的相关描述表明,老收藏家在谈到自己的藏品时异常兴奋,遇到能倾听自己讲解的古董商时,好像遇到了知己,表现了收藏家面对珍藏时的幸福和快乐。在战争的大背景下,人们生活艰困,为一日三餐而忙碌,可是,像收藏家这样的,可以吃的、穿的,可以把生存的标准降到最低,只要心中还有着对艺术的挚爱,小说标题也昭示着人性中的善良和高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