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反应——电解质 教学设计-上学期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离子反应——电解质 教学设计-上学期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docx(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离子反应电解质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离的概念,学会判断某种物质是不是电解质。(2)理解电解质导电与金属导电的区别 (3)通过探究讨论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离的概念。难点:让学生学会判断某种物质是不是电解质。【教学过程】一、 情景引入1、电解质水在疫情中的应用:补充水分,增强免疫力,维持电解质。2、提出问题:什么是电解质呢?二、实验探究实验一:分别用蒸馏水以及0.5摩尔每升的盐酸、醋酸溶液、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做导电性实验。实验现象:盐酸、氯化钠和氢氧化钠溶液上的灯泡比较亮,而醋酸
2、溶液和氨水上的灯泡较暗,蒸馏水上的灯泡则微微发光,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实验二:直接把氯化钠、氧化钠和氢氧化钠固体进行导电性实验,我们会发现灯泡没有发亮,接着我们把它们加热到融化,再进行导电性实验,灯泡就可以发亮了,这说明了融化后的这些物质也是可以导电的。三、解释电离的概念1、解释导电原因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上面两个实验中的这些物质为什么可以导电吗?预设:是因为它们都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在外加电源的作用下,带电的离子发生定向移动,从而产生电流。第一个实验中灯泡的明暗程度不同,是因为等浓度的溶液中离子浓度不同所导致的。2、举例说明电离的过程(1)氯化钠的形成师:钠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失去以后就变成了
3、。八电子的稳定结构,氯的最外层是七个电子,如果得到一个电子,就可以变成八电子的稳定结构,那原子和氯原子相遇,那把自己最外层的电子给了氯,于是它们就都变成稳定的离子了。这时它们带有相反的正负电荷,异性相吸,所以它们靠得很近,但也不能无限靠近,因为离得太近,原子核之间的排斥就会变大,所以它们就在一个合理的位置和谐相处。很多很多的离子聚集在一起,就是我们所看到的氯化钠固体了。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氯化钠固体中是存在离子体的,但是离子间有强烈的相互作用,彼此相互束缚,所以无法自由移动,那么氯化钠固体就不导电。(2)氯化钠的电离师:如果将氯化钠固体加热到融化,就会有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那就能导电了。
4、那氯化。那钠溶解到水中怎么导电呢?水分子会从不同的方向进攻钠离子和氯离子,把它们拉开,逐渐溶解,以水和离子的形式自由移动,这样就可以导电了。四、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电离: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理解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的过程。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注意:电解质导电的原因必须是自身电离导电或金属氧化物导电是在熔融状态下的电离。举例:氨水能导电,是一水和氨电离出的离子非氨气,因此氨气属于非电解质。所以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但电解质一定导电。五、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判断(1)酸、碱、盐、水和活泼的金属氧化物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可以导电,属于电解质。(2)非电解质则是那些
5、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均不导电的化合物。比如大部分的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的有机物和氨气等。(3)像单质和混合物既不属于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例如空气、氯化钠溶液、氢气、铜等。六、课堂总结1、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或熔溶状态下能够导电,自身电离的化合物,2、非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均不导电的化合物与典型的共价键结合的化合物。3、电离是指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解离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的过程。4、电解质的判断:可以根据概念进行判断,也可以从物质的类别来判断,看看它是不是酸、碱、盐、水或活泼金属氧化物中的一个。七、课堂作业1.下列关于电解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电解质是自身可电离出离子的化合物B.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可能是单质C.在水中能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电解质D.纯水的导电性很差,但水也是电解质2.现有下列12种物质:硫酸 液氨 氨水 铝条氯化钠 石墨 氢氧化钡 二氧化硫 水 氧化钠 盐酸 乙醇。根据有关概念回答下列问题:(1)在一定状态下能够导电的是 (2)属于电解质的是 (3)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参考答案1、C2、(1) (2) (3)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