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

上传人:九****飞 文档编号:70807582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25.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导学案)【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必修上册中外历史纲要第一单元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本课通过三个子目(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从部落到国家、商和西周),第一个子目野蛮时代和文明起源,第二个子目讲国家诞生,第三个子目讲早期国家发展完善或成熟。本课在整个新教材当中处于开篇的重要地位,为后面三课进行铺垫。【学生情况分析】高一学生通过初中的学习,对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史实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早期国家的特征不能完全理解。他们对历史故事有着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但他们的史料解读、

2、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历史唯物主义观念是处于初步建立的状况,并且对于学习资源利用和知识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与综合的能力还不足。我将采取通过图片和问题的使用吸引学生兴趣,让学生了解基本史实;通过图表、地图和文字材料,提问引发学生思考,并展开合作探究深层次分析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程标准】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重点难点】1.重点: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早期国家的特征。2.难点:夏、商、西周的政治、经济、文化特征。【核心素养】【唯物史观】通过了解

3、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中华文明起源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根本原因。【时空观念】结合相关地图,了解石器时代中华文明起源发展脉络及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分布状况;了解从部落到国家产生及夏商周的政权更替和统治疆域的演变。【史料实证】运用相关史料,总结石器时代和早期国家的主要表现和阶段特征;归纳商周时期我国奴隶制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结合考古材料与传世文献,认识不同史料在历史研究中的不同作用,探究对于早期国家历史的认识依据和方法。【历史解释】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理解新、旧石器时代的概念;理解早期国家的形成时期的重要政治制度及其内涵;认识私有制、阶级与国家产生的关系。【家国情

4、怀】以石器、青铜器为代表的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中华文明起源、早期国家产生的根本原因;感悟我们古代先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教学过程】一、 “导”导入新课(2-3分钟).二、 “思”自主学习。学生结合课本自主学习,完成以下有关内容(时间不少于11分钟)阅读教材P2第一自然段,思考一下问题,并用笔在书上标出1.什么是旧石器时代?我国已发现的该时期人类化石遗址主要有哪些?找出旧石器时代的生产、生活或社会特征?阅读教材P3第一、二和P4第一自然段,思考一下问题,并用笔在书上标出2.什么是新石器时代?我国进入新石器时代是在何时?其主要特点是什么?这一时期主要的文化遗存有哪些?各自出现的时间、地点、基本特征是什

5、么?阅读教材P4第二自然段,思考一下问题,并用笔在书上标出3.中国原始社会的历史有多久?原始社会组织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有何特征?阅读教材P4第三自然段,思考一下问题,并用笔在书上标出4.中国历史相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被称为华夏始祖的是谁?这一时期的主要政治制度及其含义是什么?阅读教材P2.3.4。总结一下问题5.画出原始社会时间轴三、“议”学生起立讨论,根据以上学习内容进行小组集体讨论。(7分钟)读石器时代重要人类和文化遗址分布回答问题。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1.据所给地图及所学知识,1.概括归纳我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和文化遗址分布的主要特点。2.概括

6、归纳我国新石器时代重要人类和文化遗址分布的主要特点。 四、 “展”学生激情展示,小组代表或教师指定学生展示(7分钟)五、“评”教师点评,教师总结规律,点评共性问题,或拓展延伸。(10分钟)【知识拓展】1. 满天星斗:我国数以千计的新石器遗址可以分为六大板块,一是以仰韶文化为代表的中原文化,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黄河文化中心;二是以泰山地区大汶口文化为代表的山东、苏北、豫东地区的文化,其突出特点是不同于仰韶文化红陶的黑陶文化;三是湖北及其相邻地区,其代表是巴蜀文化和楚文化;四是长江下游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是浙江余姚的河姆渡文化;五是西南地区,从江西的鄱阳湖到广东的珠江三角洲;六是从陇东到河套再到辽西的

7、长城以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是内蒙古赤峰的红山文化和甘肃的大河湾文化。2.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各氏族文化区,虽然时间上有先后,规模上有大小,水平上有高低,但它们各有特点,自成系统。在历史发展中相互交流,逐渐交融,共同为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奠定基础各区域的文化大多建立在农业经济基础上,同时有家畜饲养、采集和渔猎经济。石器、骨器和陶器制造成为独立的手工业生产部门。随葬品多寡表现出贫富的差异等到新石器时代晚期,逐渐形成了以中原为核心,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为主干,周围环绕多个文化圈的重瓣花朵式结构,创造了多元一体、中原核心的文明模式3.私有制:私有制是剥削社会(以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权贵资本主义和

8、专制制度为代表)基本标志之一。生产力的发展是产生私有制的最根本原因。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增加,金属工具、牛耕等新的生产工具或方法被发明,直接促进了相对剩余产品的出现,对于剩余产品的不公平分配就是私有制的最早形式。4.文明:社会发展到比较高级的阶段。其出现的标志有:私有制和阶级、国家、文字、金属工具、城市5.氏族、部族、民族 氏族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组织,氏族制度指氏族作为社会组织长期存在。氏族、家族都实行族外婚,几个相互通婚的氏族联合在一起组成部族,部族有自己的祖先崇拜或图腾崇拜,有共同的习俗和方言。一般来说,部族比部落更大,指聚居的氏族部落。部族在民族学中指一个民族内的部分。家族、

9、宗族有时交替使用,宗族包含同一血缘关系的家族和家庭。部族制度发展到最后阶段产生民族。民族有共同生活地域,共同生活习俗,共同语言文字,共同宗教信仰。民族的形成表现自觉意识,即人民对自己归属于某个民族实体的意识。教科书中不断出现氏族、部族、部落和“方国”、“万邦”等概念,前三个是后人的学术概念,后两个是文献中的记载,教学中都可以解释为氏族或部族。“族”的概念文献中很早就使用,民族的概念很晚才使用。6.三皇五帝 三皇指燧人(燧皇)、伏羲(羲皇)、神农(农皇);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三皇五帝 同时还有其他说法7.史前史研究的主要资料和工具实物资料:因为其高度的真实性,考古发现是当今研究人类

10、史前史的主要素材,随着考古挖掘的发展,很多传说得到了印证。古籍记载:撰写者距史前史越近,相对来说更加真实,但是,限于当时科技发展的水平和主观目的,其记载存在偏颇,需要其他史料加以印证。神话传说:神话传说是夹杂着个人想象的口口相传的历史,其内容与真实的历史相差甚远,但是,这些传说也基于一些真实发生的史实,是研究历史的素材之一,中国黄帝、尧、舜、禹的传说就是典型的一例。科学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科学技术被运用于史学研究,对于判定历史时间、分析历史发展及地理环境的变迁等都有巨大的帮助,成为研究史前史的重要工具。六“检”课堂检测。(3分钟)1.(2021广东高三三模)长江中游的史前文化曾向中原挺进,占

11、领了鄂北豫南地区。但在距今430O年前后,豫中地区的文化南下,并在江汉文化的核心区形成了具有中原风格的文化,甚至把长江中游大部分也区文化的发展统一到了黄河文明之中。这说明A黄河文明最终战胜长江文明B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在交流中发展了中国文明C黄河地区更适合文明的发展D中国的史前文明起源于中原地区2.(2021云南高一期末)位于太湖流域的良渚文化,其筑城规模、玉器制作水平、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人口集中规模都超过了同时期的北方。但后世却长期以北方为中华文明核心区域,这说明A中华文明的核心起源地需要改写B后世北方的政治、文化话语权太大C文明延续性比先发优势更加重要D良渚文化不属于中华文明组成部分3.北

12、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籽等。以上材料可以说明北京人能够()A制造和使用工具 B饲养家畜 C从事农业耕作 D人工钻木取火4.良渚古城遗址是人类早期城市文明的范例。经考古发现,遗址中存在王陵、大规模墓葬、祭坛、大型宫殿基址以及大批玉制礼器等。良渚古城遗址的考古发现()A表明中国古代文明长期领先世界 B实证了中华五千多年的文明史C说明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证实 D标志着最早的奴隶制国家诞生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导学案)答案思 答案 议 答案1. 分布 全国,星罗棋布、主要集中在

13、黄河和长江流域 、源远流长2. 分布广泛,满天星斗、逐步走向多元一体、 以中原为核心。检答案BCAB二、从部落到国家1古史相传,中国历史从 开始。黄河中上游一带的部落首领黄帝,联合另一部落首领炎帝,形成 联盟,被后世尊为 。 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尧、舜、禹,他们在最高权力更替上实行“ ”制。2.“万邦”时代:考古学证明,大约相当于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时代,中国大地上邦国林立,史称“ ”时代。 分化比较明显,有专家认为其具备了 。3约公元 年,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禹死后,其子 继位, 代替了禅让制。夏王是最高的统治者,称为“ ”;中央设有主管行政、军事、 和 的机构与职官;夏朝除对 生

14、活的地区直接统治外,对其他地方主要通过控制一些部族实行 。考古学家在河南偃师发现的 ,很有可能是夏文化的遗存。三、商和西周(一)商周时期的社会角度商朝西周政治政权建立约公元 年,商部落首领 推翻夏朝,建立商朝公元 年,周族首领 率众灭商,周朝定都于 统治特点(1)多次迁都;(2)王权具有 色彩(占卜);(3)国家管理结构是 实行 与 经济(1)农业: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 是基本土地制度,农业生产中主要使用 、 、 、 等材质的工具, 农具极少;(2)手工业: 是手工业生产中的主要部门,青铜器种类繁多, 是商周贵族普遍的衣着材料文化(1)文字:商朝形成成熟的文字甲骨文,西周使用 ;(2)青铜文化

15、:商周劳动人民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二)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角度分封制宗法制概念即“封建亲戚”制,是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 、 分封领地的制度宗法即宗族法规,宗法制是具有 关系的宗族组织内部的制度概况(1)分封区域: 以外的广大地区;(2)分封对象: 、 、前朝贵族;(3)主要诸侯国:鲁、齐、燕、卫、宋、晋(1)实行 制;(2)确立严格的 体系(嫡、庶区分)特点层层分封,形成金字塔型的 结构严格实行 制作用“ ”,巩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1)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 和特权地位;(2)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西周政治统治的特点是: 与 结合,即 与 相结合。第 10 页 共 4 页学科网(北

16、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教材问答】1.思考点:我国是远古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观察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分析我国早期人类分布的基本特点。(课本第2页)2.学思之窗:关于启的继位,为什么会出现上述不同说法?(课本第5页)3.思考点:商朝为什么推行内外服制?(课本第6页)4.问题探究:上述材料反映了怎样的思想观念?有什么历史意义?(课本第8页)5.学习拓展:阅读这段话,查阅相关史前文化遗址的考古资料,考察其分布特点,就中华文明起源的多源性与统一性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课本第8页)【思考与探究

17、】一、读石器时代重要人类和文化遗址分布回答问题。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据所给地图及所学知识,概括归纳我国石器时代重要人类和文化遗址分布的主要特点。这说明了什么?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民食瓜果蓏蜯蛤,腥臊恶臭,而伤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使王天下,号以曰燧人氏。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疏浚水道)韩非子五蠹材料二:古者包羲氏(即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作结绳而为网罟(g,鱼网),以佃以鱼周易材料三:古之人民皆食

18、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也。白虎通(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的哪些历史传说?这些传说怎样反映了我国远古居民生活进步的史实?(2)考古发现的哪些遗址印证了这些历史传说?(3)这种历史现象的出现对原始居民有什么重大意义?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禹贡五服图材料二西周早期青铜器大盂鼎大盂鼎部分铭文译文:王说:“盂,赐给你异族的王臣十三名,夷众一千零五十人,要尽量让这些人在他们所耕作的土地上努力劳动。”王说:“盂,你要恭谨地对待你的职事,不得违抗我的命令。”材料三协田和耦耕协田牛骨商王令众人协田(三人并

19、肩耕作),刻辞牛骨。亦服尔耕,十千维耦(两人并肩耕作)。诗经周颂臣工之什噫嘻(1)材料一、二,分别体现了我国古代早期怎样的地方管理体制?就中央与地方关系而言,史料二较之史料一有何异同?(2)材料三反映了怎样的劳动方式?形成这种劳动方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案导先学】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一)1.石器、旧、新、打制、打磨结合;2.约170万、元谋人、北京人、渔猎、采集、群居生活、用火;3.主要分布在大河、大江流域;星罗棋布;多元一体;源远流长。(二)(1)仰韶文化、彩绘陶器、粟;(2)大汶口;龙山文化、黑陶、河姆渡文化、水稻、养蚕缫丝、良渚、红山、玉器、神庙(1)大江、大河流域

20、;(2)多元一体、中原核心(三)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父权、母权、贫富分化、部落、部落联盟;私有制、阶级分化二、从部落到国家1.三皇五帝、黄帝、炎黄部落、华夏始祖、中原、禅让;2.万邦、阶级阶层、国家的初始形态2.前2070、启、世袭制、后、司法、宗教、夏后氏、间接统治、二里头遗址;三、商和西周(1)前1600、前1046、周武王、镐、神秘、内外服制、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木、石、骨、蚌、青铜(2)宗族姻亲、功臣子弟、血缘、王畿、王族子弟、功臣、嫡长子继承、大宗、小宗、等级、嫡长子继承、以蕃屏周、垄断、分封制、宗法制、政权、族权【教材问答】1.参考答案:我国早期人类遗址从南到北,从东到

21、西,分布广泛。2.参考答案:关于启继位的不同说法目前还不能确定孰是孰非,这反映了从公天下的禅让制到家天下的世袭制转变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根据史记夏本纪的记载,禹先举荐培养了皋陶,因皋陶早卒,禹又举荐益作为接班人,说明禅让制在禹的时代仍有很大影响,他还不敢明目张胆地将位置传给启。战国策以及史记中关于启和益、有扈氏的冲突也具有很高的可信度,说明这一转变并非理想化的风平浪静。3.参考答案:商朝是中国早期国家,社会生产力水平还不高,社会组织中的血缘关系尚未完全被打破,商朝没有能力对王畿之外的广大地区实行直接控制。内外服制是当时能够达到有效统治的最佳方式。4.参考答案:这两则材料反映了西周统治者从重神观

22、念向重人观念的转变,统治者逐渐认识到民的重要性,这一转变对中国历史上民本思想的产生有重大影响。孔子、孟子的“仁”与“仁政”思想,以及历代以民为本、民为邦本的呼声,在治国理政上发挥出积极作用。中国历史上国家治理比较好的时期,也是民本思想受到重视的时期5.参考答案:考古发现证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西辽河流域、北方草原文化区,都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呈现出多源性。但中华文明起源又表现出统一性,即以中原为核心的文明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是主干,对周边产生深刻影响。夏商西周早期王朝国家都是在这一区域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思考与探究】一、特点:东西南北都有发现,分布区域广泛;大都分布在江河流域、土地资源

23、丰厚的平原地带;分布区域的自然条件较好,有充足的食物来源;等。说明:在远古时代,我国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到处都留下我们祖先生活过的遗迹,这说明中华文明起源的广泛性和多样性;中国是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黄河、长江等大河流域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摇篮。二、(1)历史传说:有巢氏构木为巢(改善居住条件,实行巢居);燧人氏钻木取火(吃上熟食);伏羲氏结网捕鱼(增加食物来源,补充营养);神农氏制作农具,教民耕种(开始从事农业,生活稳定下来);鲧、禹治水(治理水患,兴利除害)。(2)元谋人和北京人(用火),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和河姆渡遗址等印证了这些历史传说。(3)意义:改善了生存环境,提高了生存质量;摆脱了人类对自然的依赖,扩大了活动的范围;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三、(1)答案内外服制度和分封制。异:相较于内外服制度,分封制以明晰的权利与义务原则,并依托血缘关系,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同:都未实现中央集权。(2)答案方式:集体劳动。原因:生产力低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