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一历史学案 时间:8.30 编号:01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班级:_姓名:_学号:_【课程标准及解读】1.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解读:认识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特点。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来认识中华文明起源多元性特点。知道考古学家对我国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文化遗存所作的区系划分,以及主要区系各自的特点。知道考古材料对历史研究的作用。2.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起源特征。解读:了解早期国家的特征。中国早期国家特征指夏、商、周(主要指西周)三个王朝的统治特征,
2、知道商朝“内外服”制、西周分封制及其相对于前朝的进步之处。知道传世文献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时空坐标】【学习过程】任务一:中华文明起源1.结合教材P2中国旧石器时代遗址分布图,指出中国早期人类分布的特点2.结合教材P3-P4内容完成下表,并用红笔标注到P3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时代时间文化遗存地区农业手工业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3.请从防御角度,对比下两图的异同。任务二:从部落到国家1.夏朝的统治(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二里头遗址从第二期开始发现有宫殿建筑群和宫城。宫城方正规矩,有中轴线规划。整个宫殿建筑群壮观、庄严,具备了后世宫廷的规模
3、特征,是权力、地位的象征。墓葬等级分化严重,高等级墓葬随葬品丰富,有铜器、玉器、象牙器、骨器、漆器、陶器等夏朝已经具备了国家的框架,如国君、官吏、部门、赋税、刑法、军队的一套国家机器。夏朝时期,“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转变为“天下为家”的小康社会,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师教学用书依据材料归纳“夏朝是我国第一个早期国家”的证据。2.商朝的统治(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阅读教材P5-P6对比夏、商在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异同。3.西周的统治(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1)结合西周分封示意图指出西周的势力范围。 (2)阅读下列材料,说明西周建立分封制度的内容与影响。据
4、载,在周公摄政时就分封了71国,其中大部分都是周的同姓子弟。分封时要举行隆重的册封仪式,天子“授民授疆土”,将某地区的土地连同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封赐给诸侯,由他们去建立国家。诸侯要对天子承担镇守疆土、屏藩王室、缴纳贡物、朝觐述职、发兵从征等义务。周朝的分封则主要是由统治部族对被征服地区主动进行的武装拓展,大大加强了王室对全国疆域的控制,巩固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即所谓“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摘编自张帆著中国古代简史(3)据上述归纳中国古代早期(夏商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有哪些?【课堂检测】一、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考古发现,中国一些古人类遗址在新石器时代早
5、期,无论男性还是女性,他们的陪葬品都是农具;而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男性的陪葬品依然是石锄、石镰等农具,女性的陪葬品则多为陶制的纺轮。这种变化说明()A生产发展影响劳动分工 B阶级分化日益明显C文明之初性别分工形成 D集体劳作正在瓦解2.位于浙江余杭的良渚遗址是良渚文化的核心。在遗址中心的莫角山,考古人员发现了30公顷的人工地基,经过部分试发掘,证明其上曾建有宫殿。近年来,又在良渚遗址的西北发现了绵延四五公里的土垒,据推测可能是城墙或堤坊。据此可以推知良渚文化时我国()A初步确立了君主政治 B已有了初始的文明C部落之间的纷争不断 D阶级分化十分明晰3.古代典籍中的“中国”既是一个地域概念,也是一个
6、文化概念、政治概念、民族概念。表1文献中“中国”的含义与其他不同的是()A 甲 B乙 C丙 D丁4.自古以来,中华大地就存在一个“三皇五帝”的古史系统。“三皇五帝”说法不一,其事迹也多由神话传说构成,但周礼史记等古代史书均有记载。这一古史系统()A证实了三皇五帝确有其人 B象征着我国早期国家的出现C说明君权神授观念源远流长 D反映了先民创造历史的轨迹5.图1是商代第一座都城偃师商城遗址平面图,内有大型宫殿建筑和军事防御设施,护城壕、排水沟、大渠一应俱全,王城、府库、兵营、城门排列井然有序。这主要反映出,商王朝()图1A较高的城市管理水平 B重视对水资源的利用C完备的政治经济制度 D中轴对称的城
7、市布局6.周礼记载,宰夫司百官考核,“岁终,则令群吏正岁会;月终,则令正月要;旬终,则令正日成,而以考其治。治不以时举者,以告而诛之。”这一规定意在()A强化等级观念 B完善官僚政治 C服务农业生产 D规范政治秩序7.近年来,南方许多地方出土了西周的铜器(图1)它们的出土意味着西周()图1A文化的影响波及到长江流域 B对江南开发做出突出贡献C在南方建立了严密政治统治 D注重对南方进行文化渗透8.西周把平民分为两类,居住在城中的人称“国人”,居住在城外的人叫作“野人”。国人享有一定的政治和经济权利,野人则只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不得参与政事。这种制度()A加速了城乡之间人口流动 B强化了社会的等级观
8、念C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地位 D促进了土地制度的改革9.根据西周时期车马祭祀制度,国君一级应随葬10车,大夫一级应随葬5车;但据考古发掘,在西周晚期虢国国君虢季墓里发现13辆殉车,大夫梁姬墓里殉车19辆。这说明当时()A统治基础动摇 B权力财产分配不均C神权色彩浓厚 D政治秩序面临挑战10.公元前544年,吴国公子季札出使鲁、郑、卫等中原诸国。季札对各国贵族视为“文明”象征的乐舞与诗歌,皆能一一点评,对各国政治现状,也能作出准确研判。各国原本视江南为“文身断发”的“夷人”聚居之处,季札的到来让他们眼界一开。这一史实可以说明()A国家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B宗法血缘观念逐步瓦解C华夏认同意识日益增强
9、D家国同构理念日趋衰落夏朝(1)证据:有象征权力地位的宫殿建筑群;墓葬等级分化严重;具备成体系的国家机器;确立王位世袭制(2)因为夏朝以前的传说或历史是后世记载的,属第二手史料,不是直接证据。(3)不能肯定。因为二里头文化遗址和遗物尽管丰富,但二里头文化遗址中没有找到能和文献记载相互印证的属于夏朝的直接的考古资料和文字证据。中国古代早期(夏商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有哪些?(1)神权色彩浓厚:王权和神权相结合。(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政权族权相结合,家国同构。(3)有集权倾向,但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4)等级森严: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不同等级权利和义务固定,很难逾越。(5)以宗法制、分封制为代表,以礼乐制为工具,实行王位世袭制、贵族政治。1-5 ABDDA6-10 DABDC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