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重点: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掌握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井田制及敬天保民的民本思想。难点:归纳早期中华文明文化遗存的特点及分布规律。掌握早期国家政治文明的特点。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1石器时代的分期(1)分期:旧石器和新石器两个时代。(2)分期依据:制作石器的技术不同。2旧石器时代中华先民的出现(1)概念:指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2)代表性文化遗址: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和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的北京人。(3)生产与生活能以打制方法制作简单工具。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群居生活。已经学会用火。3新石器时代中华文明的奠
2、基(1)概况含义:是指以磨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时间:距今约1万年前。生产与生活:已经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生活逐渐稳定。遗存分布: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奠定了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2)代表早期晚期时间距今约7 000至5 000年前距今约5 000年前代表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分布黄河中游黄河下游长江下游黄河流域辽河上游长江下游特征手工业:典型器物是彩绘陶器农业:以粟为主要栽培作物农业:种植水稻手工业: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代表器物是黑陶,被称为“蛋壳陶”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并且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4原始社会组织的社会特征(1)原始社会组织分为
3、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三个阶段。(2)母系氏族社会出现时间:旧石器时代晚期。社会特征:生产力十分低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成果共享。(3)父系氏族社会出现时间:新石器时代晚期。社会特征: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开始出现,氏族间的联系趋于紧密,形成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发展趋向: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部落中出现了权贵阶层。他们通过战争不断争夺财富和权力,中国即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从部落到国家1部落联盟(1)三皇时代:时代较早,名称众说不一,神话色彩浓重。(2)五帝时代黄河中上游一带的部落首领黄帝联合另一部落首领炎帝,结成炎黄部落联盟,被后世尊为华夏始祖。根据推举和考察,由
4、舜继承尧的地位。这种做法称为“禅让”。夏部族的禹因治水有功,接受舜的禅让,成为联盟首领。2夏朝中国历史第一个奴隶制王朝(1)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2)世袭制:禹死后,其子启继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3)国家管理夏王是最高的统治者中央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地方夏朝社会仍然是聚族而居。除对夏部族生活的地区实行直接统治外,夏朝对其他地方主要通过控制一些部族进行间接统治(4)文化遗存:河南洛阳偃师发现的二里头遗址,很有可能是夏文化的遗存。商和西周1商朝的兴衰(1)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黄河下游的商部族首领汤推翻了夏朝,建立商朝。(2)迁
5、都于殷:商朝的都城多次迁移,后来定于殷,所以也称殷朝。(3)文化成就文字:河南安阳出土甲骨文,主要是商人刻写的占卜记录,已是一种成熟文字。殷墟还出土了许多青铜器,造型雄奇,纹饰华丽。(4)国家管理商王是最高的统治者中央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内外服制内服: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外服: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族(5)影响范围:东到大海,西及陇山,南跨江汉,北至燕山。2西周统治(1)建立:公元前1046年,周部族首领周武王率众伐纣,建立周朝,定都在镐京,史称西周。(2)制度: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意义统治集团内部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政治统治宗法
6、制与分封制相互补充,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和财产分配方面的冲突与矛盾(3)“共和行政”原因:公元前841年,周厉王贪财好利,为政暴虐,引发了“国人暴动”。概况:周厉王出逃,由大臣召公、周公共同执政,史称“共和行政”。(4)灭亡:公元前771年,西北游牧民族犬戎乘西周王室内乱,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3商和西周的经济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主要使用木、石、骨、蚌等材质的工具,青铜农具极少土地制度奴隶主土地国有制。井田制是土地经营的基本方式手工业青铜铸造是主要部门,青铜器种类繁多商朝时期,中央王室与各族首领组成管理阶层;地方派遣的职官和归服方国诸侯,是形式上的
7、支配与被支配关系,未必有血缘关系。到西周时期,即使与地方上的诸侯无血缘关系也通过联姻与王室形成甥舅关系。据此可知,西周时期()A宗法贵族政治影响力式微B统治方式出现根本变化C确立了中央集权的新体制D王政统治得到一定强化“殷革夏命”后,商族成为“天下共主”。商王朝一方面极力推行神权政治,神化商王的“天下共主”地位;另一方面实行外服和内服制度,细化中央王朝与方国之间的关系。商朝卜辞中留下了大量王室征讨方国的记录。上述材料说明商代()A王室与地方矛盾不断激化B中央集权体制遭遇挑战C王权与神权开始有机结合D地方管理方面有所改变DD新石器时代,我国各处的农业村落都已具相当规模,星罗棋布地分散在各地。下列
8、文化遗存,位于图中所示“中原文化区”的是()A仰韶文化B红山文化C河姆渡文化D良渚文化黄帝以后“帝王”世系表(部分),据表可知()“帝王”少昊颛顼帝喾帝挚尧虐舜姒禹姒启世系黄帝长子少吴侄儿颛顼堂侄帝喾长子帝挚弟颛项六世孙颛顼六世孙姒禹子A世袭制优于禅让制 B“帝王”世系杂乱无章C宗法观念源远流长心D早期部落民主不断完善AC山西襄汾陶寺遗址(距今约4300年3900年)发现墓葬1000余座。约占90%的小墓几乎没有随葬品,而9座大墓都是男性,随葬品达一、二百件。该现象反映当时该地区()A部落中出现权贵阶层B已迈入母系氏族社会C发动战争以掠夺财富D具备国家的成熟形态据载:西周时期“宦学事师,非礼不
9、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由此可见,当时“礼”A是早期儒家学说的重要内容B起到维护君主集权的作用C成为了国家施政的指导准则D促成了政权与族权的结合AC据礼记王制记载,周代分封制下诸侯和臣子的宫室、车骑、礼仪等存在很大差别,这被称为“命数”。“命数”基本上按爵位和职位区分,上公九命,三公为八命,侯伯、王之卿、子男、王之大夫分别为七命、五命和四命。由此可见,周代的“命数”()A表明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B产生于儒家三纲五常思想C削弱了贵族对地方的政治管控D彰显了周天子的统治权威近年,考古工作者在江西国字山发现了战国中期的大
10、型墓葬。该墓葬具有突出的越文化特征,同时又有楚文化和江淮文化等文化因素,墓葬形制也与中原墓葬有相似之处。此考古发现()A印证了“春秋五霸”的政治格局B反映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C证明中原率先成为中华文明核心D说明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已经建立DB“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春秋时期孔子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这一变化反映了()A商周文化人本色彩逐渐加强B神权政治色彩淡化C神权遭到王权冲击 D中华文化具有一定民主色彩中国乐器中的钟、磬历史悠久,早在三千年前的殷商时期就有石特磬。西周时出现了金编钟和玉特磬,在举行祭祀、朝会等活动时,依照礼制安放不同数量的乐器,乐器声响,金声玉振。这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A重视祭祀活动B乐器制造水平高C等级秩序严格D社会生活政治化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