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SWOT分析.pdf

上传人:qwe****56 文档编号:69621877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83.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SWOT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SWOT分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SWOT分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SWOT分析.pdf(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 25 卷第 7 期干旱区资源与环境Vol 25No 72011 年 7 月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July 2011文章编号:1003 7578(2011)07 201 08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 SWOT 分析*欧阳正宇1,2(1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兰州 730000;2 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兰州 730070)提要:随着中国有越来越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以旅游开发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成为旅游界的一项新课题。甘肃拥有丰厚的非物质

2、文化遗产,文中在全面介绍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赋存状况的基础上,运用 SWOT 分析法,详细分析了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为甘肃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提供借鉴。关键词: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中图分类号:F590 3文献标识码:A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了人类无限的情感,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赋予生命价值的感动,无论是这个民族的语言、传统知识,还是她的物质文化产生方式、价值体系,抑或是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和语言,均囊括于其中。甘肃是遗产大省,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历数千年积累传承至今,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情感,昭示着炎黄子孙的文化身份。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遗产,是政府、社

3、会和学界共同关注的重大课题。1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赋存状况1 1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别1 1 1按级别分类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按级别可分世界级、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及散落在民间的非物质文化等 5 个级别。2003 年 10 月 17 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通过的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第二条中给非物质文化遗产下了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其范围包括:口头传统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1。到 2009 年 9

4、 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并宣布了四批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 及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共有 26 个项目入选其中,涉及甘肃省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有花儿、中国剪纸、格萨(斯)尔、藏戏等。花儿主要分布在甘肃临夏州康乐县莲花山花儿会、临夏州和政县松鸣岩花儿会、定西市岷县二郎山花儿会、甘南州新城花儿会、天水市张家川县张家川花儿会和定西市临洮县的临洮花儿;剪纸在甘肃主要分布在庆阳市、平凉市、定西市、天水市、白银市、张掖市、兰州市和酒泉市;格萨(斯)尔有西北民族大学的天祝土族格萨尔 和甘南州玛曲县的格萨尔;藏戏则有甘南州南木特藏戏。国家级:2006 年、2008 年国务院先后公

5、布了两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甘肃省共有 43 项名列其中2。省级:2006 年 9 月、2008 年 6 月,甘肃省人民政府也先后公布了两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收稿日期:2010 5 19。基金项目:甘肃省 2010 年度社科规划项目资助。作者简介:欧阳正宇(1968 ),女,湖南郴州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文化与旅游资源开发。E mail:xxfzoy163 com173 项。市级:到2009 年,兰州市(80 项)、白银市(98 项)、定西市(49 项)、平凉市(41 项)、庆阳市(23 项)、天水市(84 项)、张掖市(30 项)、武威市(140 项)、金昌

6、市(4 项)、酒泉市(136 项)及临夏回族自治州(65 项)人民政府都颁布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千余项3。县级:如瓜州、秦安等县人民政府颁布了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除此之外,还有众多散落在民间没有收入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见,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已初步形成。从世界级、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到散落在民间的都有分布,充分说明甘肃有着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1 1 2按存在形态分类2005 年 3 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 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了这样的界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

7、间。范围包括:口头传统,包括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传统表演艺术;风俗活动、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4。根据以上文件,我国颁布的两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 10 大类:民间文学类、传统音乐(民间音乐)类、传统舞蹈(民间舞蹈)类、传统戏剧类、曲艺类、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杂技与竞技)类、传统美术(民间美术)类、传统技艺(传统手工技艺)类、传统医药类、民俗类。表 1甘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别分类一览表Tab 1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ypes of

8、classification of Gansu类别遗产名称类别遗产名称民间文学(3 项)河西宝卷格萨(斯)尔米拉尕黑曲艺(3 项)贤孝(凉州贤孝、河州贤孝)兰州鼓子秦安小曲传统音乐(民间音乐)(6 项)裕固族民歌花儿(莲花山、松鸣岩、二郎山花儿会)唢呐艺术华锐、甘南藏族民歌拉卜楞寺佛殿音乐道得儿清水道教音乐传统美术(民间美术)(5 项)庆阳香包绣制夜光杯雕临夏砖雕甘南藏族唐卡庆阳剪纸传统舞蹈(民间舞蹈)(6 项)苦水高高跷兰州太平鼓鼓舞(凉州攻鼓子、武山旋鼓舞)多地舞巴郎鼓舞傩舞(文县池哥昼、永靖七月跳会)传统技艺(传统手工技艺)(6 项)保安族腰刀锻制技艺兰州黄河大水车制作技艺东乡族擀毡技艺

9、洮砚制作技艺窑洞营造技艺雕漆技艺传统戏剧(6 项)曲子戏(敦煌曲子戏、华亭曲子戏)道情戏(陇剧)环线道情皮影戏武都高山戏秦腔哈萨克族阿依特斯民俗(7 项)太昊伏羲祭典永昌县卍字灯俗西王母信俗庄浪县高抬蒙古族服饰裕固族服饰乞巧节传统医药(1 项)甘南藏医药资料来源:国务院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1 1 3按地区分类(表 2)1 2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特征1 2 1民族特色浓郁民族性是指为某一民族独有,深深地打上了该民族的烙印,体现了特定民族的独特的思维方式、智慧、世界观、价值观、审美意识、情感表达等因素。特定民族

10、的特性表现在从形式到内容的各个方面。从民族的形式特征方面看,民族的服表 2甘肃各地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数量表Tab 2 In all parts of the national intangiblecultural heritage distribution in Gansu地区数量地区数量地区数量兰州市21平凉市12武威市14白银市4庆阳市22张掖市13定西市18天水市22金昌市3陇南市19敦煌研究院4酒泉市12临夏回族自治州18甘南藏族自治州28西北民大2202干旱区资源与环境第 25 卷饰、饮食、生产方式、语言、风俗等,这些大都是自然而然地形成的;从更深层的民族特性来看,世界观、信

11、仰、思维方式、宗教观、价值观、民族的文化 心理结构、审美趣味、生活方式、民族认同等,这些因素是长期以来形成的,表现在日常生活和行为的方方面面,有很强的稳定性。实际上,民族的形式和内容的特点都会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有很明显的表现。甘肃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早在商周秦时期,甘肃境内多是戎、氐、羌等古代民族活动的地区。秦汉之际,月氏与乌孙居于河西走廊。汉初,匈奴占有了河西走廊。公元 265 年,鲜卑族曾迁入甘肃河西和陇西。南北朝时,匈奴,氐族、羌族、鲜卑族等先后在甘肃境内建立了前秦、后秦、西秦、后凉、南凉、北凉等政权。隋唐时期,突厥、回鹘、吐蕃、土谷浑也曾在甘肃活动过。宋代,党项族建立了包括今

12、宁夏和甘肃大部分地区的西夏政权。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甘肃省现有 54 个少数民族成份,少数民族总人口 218 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8 7%(第五次人口普查甘肃总人口为 2512 万人,汉族为 2293 万人)5。世居甘肃的少数民族有回、藏、东乡、土、裕固、保安、蒙古、撒拉、哈萨克、满族等 16 个少数民族。其中,东乡族、裕固族、保安族为甘肃的独有民族。由于民族不同,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以及文化和风俗习惯、语言和宗教信仰也不同。如回、保安、东乡、土、撒拉等民族主要从事农业生产;藏、蒙古、裕固、哈萨克等民族,以畜牧业为主。回、东乡等民族通用汉语、汉文,东乡族又有本民族语言,而没有文字;藏、蒙古、哈

13、萨克等民族使用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字;回、东乡、保安、哈萨克、撒拉、维吾尔等民族,信仰伊斯兰教;藏、裕固、蒙、土等民族信奉藏传佛教。这些多民族的文化特点形成了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浓郁的民族特色,在甘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就有东乡族的民间文学米拉尕黑和擀毡传统手工技艺;藏族的民歌、传统舞蹈多地舞巴郎鼓舞、民间文学格萨尔、拉卜楞寺佛殿音乐、藏医药和唐卡艺术;裕固族的民歌和服饰;蒙古族服饰;保安族腰刀锻制传统技艺;哈萨克族传统戏剧阿依特斯;以及流行于回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藏族、裕固族、蒙古族等民族中的传统音乐花儿等,展现着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浓郁的民族特色。1 2 2地方特色鲜明甘肃的非物质文化

14、遗产有着鲜明的西北地方特色。陇剧,是庆阳特有的地方戏种,它的前身是陇东道情。因这种戏种的乐器里有 鱼鼓,故当地又称为鱼鼓道情。道情是一种以说唱形式为主的民间小曲,是广大人民群众自娱自乐的乡间小调。陇东道情是一个保存最好,集民间音乐,雕刻艺术于一身的民间艺术。陇东道情的发源地,是以庆阳环县为中心的古环江一带。大约在 100 多年前,由几个民间艺人,赶着一头毛驴,驮着小木箱和一套锣鼓乐器,用皮影民间艺术表演陇东道情,故当地群众又称为一驴驮戏。20 世纪 50 年代,陇东道情经过系统的挖掘、整理、改造,于 1959 年被搬上戏剧舞台,并正式命名为陇剧。陇剧的传统剧目,多是历史传奇剧本,和姊妹剧种秦腔

15、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伴奏有四弦子、唢呐、笛子、鱼鼓、简板等。唱腔板式有阳板、慢板、弹板、飞板,以及耍孩簧、喝音子、采音子等,另外还有一些采用民歌和源于道情的曲牌体唱腔,作为辅助曲调。唱腔中风格特异的是曲调尾音的拖腔部分,俗称嘛簧。其拖腔细腻婉转,韵味悠长,余音袅袅,萦绕不绝。特别唱词末尾一个字的字音,由乐器演奏者兼任,既渲染了情绪,又烘托了气氛,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陇剧节奏明快,曲调婉转动听,表演细腻优美,服饰飘逸素雅,布景柔和协调,富有民间色彩的独特风格。陇东皮影艺术又称灯影子戏、牛皮娃娃戏,远在北宋时期就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存在了。因受陇东民间剪纸艺术的影响,有了其独特的艺术构思和艺术处理手法

16、 刀法,各种人物造型、山石花卉、金殿宝帐、神仙鬼妖和走兽飞禽形肖神似,异常逼真。主要艺术特征是比例紧凑夸张,以明线为主,着色简单明快,尤重图案变化的装饰。一草一木、一人一体,在刀法及着彩上都显现出色彩眩晕的效果,以雪花纹为最精致,所有刻工都镂现出中国远古文化的符号。1 2 3文化底蕴深厚甘肃是一块古老的土地,历史悠久,秦川是伏羲女娲的诞生地,史称羲皇故里;九曲黄河留下不少大禹治水的足迹;陇东高原是周人先祖不窋和公刘故地;河西走廊是秦汉开拓之地;陇南山地是氐、羌建政割据区域;甘南草原曾是吐蕃经营之所。甘肃又是历史上三条文明古道所经之处,丝绸之路纵贯东西 2000 多km,唐蕃古道和蜀道都取道这里

17、。兼容高原农耕、牧猎文化为一体而形成的黄河文化,更具广博的包容性。悠久的历史留下了种种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迹,形成了甘肃独有的文化形态和内涵,并以博大精深,雄浑多姿的主体内涵,包罗了中国西部文化的种种素质,成为西部文化的典范。302第 7 期欧阳正宇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 SWOT 分析甘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保留着众多的远古文化因素。庆阳剪纸保留了大量的古老文化的图腾形态,被称为远古文化的活化石。剪纸中以鱼、龙、蛇为内容的造型,与半坡出土的彩陶图案人面鱼等装饰图形酷似。那些出自民间巧女之手的纸花,在专家眼里已经成为了认识悠久历史、解读远古文化的图样。甘肃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天水的太昊伏羲祭典

18、、平凉的西王母信俗、庆阳市的周祖陵庙会和公刘祭典等,从古至今长盛不衰,都反映了中华民族文化源头的许多特征,它们对人文初祖、农耕先祖的崇拜与怀念,同全国许多地方的民间俗神信仰在性质上是有明显差别的。此外,清水道教音乐、武山旋鼓舞、永昌卍字灯会、陇南市西和县与礼县的七夕节(当地人叫巧娘娘节)、文县傩舞 池哥昼,则都以古老风俗本真性的存留而凸显其价值。如乞巧节在历史上曾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是中华民族最有特色的女儿节。在我国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急剧转化的今天,这一风俗在大多数地区已明显淡化甚至消失。但在甘肃省东南部的西和县和礼县,这一传统节日风俗却保存得相当完整,并在继续大规模传承。其延续时间

19、之长(七天八夜),流传地区之广,参与人数之多,治动内容之丰,在全国可说是绝无仅有的,可称得上是华夏第一。1 2 4生活气息浓厚中国剪纸,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以后历经唐、宋、元、明、清的不断创新,使剪纸形成了一种意味隽永的艺术形式。庆阳剪纸,虽没有上千年的历史,但数百年来经久不衰,其主要原因是这种艺术与人民生活、生产紧密相联。庆阳剪纸,就其种类来说,有彩色和单色两种,彩色绚丽多姿、单色朴素大方,二者犹如春兰秋菊,各有风韵。从工艺上讲,有刀剪、刀刻、熏花三种。其中熏花系在剪纸基础上的一种创新,即把剪纸样放在一张白纸上,喷上水,然后用油灯烟熏,熏好后,取下剪纸,其图案就原原本本留在白纸上了。以风格

20、来分,有的简洁明快、干练有力;有的套色、染色,色彩艳丽;有的构图巧妙、内涵深刻;有的粗犷豪放、淳朴浑厚。不论那种风格,剪出来的人物和动植物,均形象逼真、感情丰富,具有立体感。庆阳剪纸,以窗花为主,题材相当广泛。有喂鸡、放羊、读书、骑驴、走娘家、胖娃娃等反映劳动和生活场面的;有长寿桃、多子石榴、戏水鸳鸯、麒麟送子等寓意喜庆的;也有鲤鱼游莲花、喜鹊占红梅、猴子吃蟠桃、老鹰捉兔子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还有戏曲人物和历史故事等。日月星辰、山川花木、人物鸟兽、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以及与庆阳人民生产、生活紧密关联的牛驴骡马、猪羊鸡鸭、猫狗鼠兔等,都是庆阳剪纸所反映的永久性的主题,每到秋粮入囤,农事稍闲,庆阳的

21、妇女们便在针线之余剪纸凑趣,并将剪纸的优劣作为衡量姑娘、媳妇勤劳智慧的标志。这样的习俗,使庆阳剪纸技艺越来越高,已由原来的单体造型向群体造型演变;由原来的单面造型向多面造型演变;由原来的静态造型向动态造型演变,使剪纸高手层出不穷。这些民间剪纸大师不是以剪纸为生的民间艺人,而是不脱离生产的劳动者,他们随心所欲,淋漓尽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从不受瞬息万变的政治气候和市场价格的影响,这种艺术是最真挚、最淳朴的艺术。2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 SWOT 分析联合国官员爱川纪子指出传统的文化表达必须适应现代生活才能保证生存下去,挑战在于找到积极的、具有社会基础的、合作性的方法来保证无形文化遗产在将来

22、的生存和活力6。所谓 合作性的方法,具体来说,就是一种双赢的方法:即既要给当地民众带来效益,促进当地社会文化的进步和发展,同时又要达到保护传统文化的目的。而实现这种双赢结果的具体思路和办法之一就是对旅游业的开发和借助。选择以旅游开发的形式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必要的,但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时,应尽可能降低旅游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的消极影响,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相结合,采取一种必要的和可行的方式进行旅游开发,即保护性旅游开发。为此,应结合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特点,紧紧围绕文化特色的挖掘、提炼和表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以提高旅游开发的深度和

23、广度,积极开拓高层次的旅游产品,发展多元化的文化旅游项目,在有效地保护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促进旅游业的发展。2 1S(Strengths)优势2 1 1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丰富且价值高402干旱区资源与环境第 25 卷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重要的区域旅游资源7,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甘肃物质文化旅游资源的源泉。旅游资源是在自然和人类社会中能够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并进行旅游活动,为旅游业所利用并能够产生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客体8。根据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 一 2003)9 的相关细则,文中对甘肃各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旅游资源类型定位(表 3)。表 3甘肃国家级非物质

24、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类型Tab 3 The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our resource type of Gansu大类亚类举例资源倾向性民俗节庆类A节会庆典 AA乞巧节、永昌卍字灯俗参与型生活民俗 AB庄浪县高抬、蒙古族服饰、裕固族服饰观赏型、参与型信仰民俗 AC太昊伏羲祭奠、西王母信俗深层型表演艺术类B民间音乐 BA裕固族民歌、花儿、唢呐艺术、藏族民歌民间舞蹈 BB苦氺高高跷、兰州太平鼓、温县池哥昼、永靖七月跳会、凉州攻鼓子、武山旋鼓舞、多地舞民间美术 BC庆阳刺绣香包、夜光杯雕、临夏砖雕、藏族唐卡、庆阳剪纸、戏剧曲艺 BD敦煌曲子戏、

25、华亭曲子戏、陇剧、环县道情皮影戏、凉州贤孝、河州贤孝、兰州顾子、秦腔、哈萨克族阿依特斯、武都高山戏、秦安小曲观赏型、体验型、参与型、考察型民间文学类C民间故事 CA歌谣史诗 CB米拉尕黑格萨尔、河西宝卷辅助型传统技艺类D美术技艺 DA制作技艺 DB织造技艺 DC其他 DD天水雕漆技艺、保安腰刀锻制技艺、洮砚制作技艺兰州黄河大水车制作技艺毛纺织及擀制技艺(东乡族)窑洞营造技艺观赏型、商品型、考察型知识实践类E传统医药 EA藏医药体验型、观赏型2 1 2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对游客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在这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中,表演艺术类资源旅游开发价值较高,可增强旅游活动过程的愉悦度

26、;传统技艺类资源旅游开发前景看好,有助于提高甘肃旅游资源的影响力;节庆民俗类资源旅游开发市场规模大;能扩大甘肃旅游资源的知名度;民间文学类资源对于甘肃区域旅游的辅助作用巨大,知识实践类中的传统医药特色明显,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甘肃旅游形象。2 1 3区位优势和后发优势谈旅游开发,必然要谈对优势的认识和把握。甘肃处于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的交汇地带,位于西北地区的中心,处于西北地区的交通要道,是西北铁路网和公路网的中心。坐中四连的中心区位优势是甘肃发展旅游业的基础。在旅游业发展上,后来者也有后来者的优势。中国旅游业经历了一轮迅猛发展后,下一阶段必定会进入稳定的成熟发展期,旅游发展会更多一

27、些理性的思考而少一些开发初期的狂热。甘肃省旅游业发展进入初级阶段后,政府已经开始重视对旅游发展经验的学习与思考,一些先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区域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都将成为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的教材,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业的发展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失误,综合各种优势,借鉴先进理念,不断创新,从而实现跨越式发展。2 1 4政策支持是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支持系统的最重要优势甘肃省委、省政府从 2002 年就将甘肃特色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带动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和谐进步的重要战略。2006 年甘肃省政府发布了甘肃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

28、意见,各级政府相继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实施方案,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思路,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为原则,对有地域特色、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在传承民族文化、连接民族感情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做了全面的摸底、统计和申报工作,使这项工作步入了正规化、常态化。政府在政策上给予的引导与促进,无疑为旅游开发提供了一个健康、稳定的环境,同时引导着旅游开发的方向。2 2W(Weaknesses)劣势2 2 1非物质文化遗产日渐消失502第 7 期欧阳正宇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 SWOT

29、分析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保护和发展遇到很多新的情况和问题,面临严峻的形势。以甘肃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花儿为例,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花儿是群众即兴创作的口头文学,在山间田野自由演唱,花儿的传承主要靠口传心授,但因各种因素的影响,一方面,社会上对花儿这种民间艺术认识不足,致使花儿得不到积极的保护,甚至遭到不适当开发,加剧了文化资源的破坏;另一方面,花儿的生存环境急剧恶化,大批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村落、村寨、传承歌手越来越少,这种依靠口传心授的传唱方法正在不断消失,一些作为花儿载体的独特的语言环境、地域环境也在不断消亡;许多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

30、优秀花儿演唱形式、方法、风格逐渐被遗忘,面临失传的危险10。甘肃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民族、民间民俗文化遗产十分丰富。除各级政府公布的保护项目外,还有众多的文化遗产散落在民间,但由于财力所限,目前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不到及时的普查、搜集、挖掘、整理、保护,有些文化遗产已濒临消失。2 2 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整体水平较低甘肃是资源大省,却没有转化成文化强省。就目前来看,非物质文化主题不够鲜明,还停留在搜集整理阶段,已开发的旅游产品形式单一,主要表现为以静态展示为主,且展示形式单一,内容简单,缺乏高水平策划,参与性体验差,古村镇传统文化要素展示不完整,缺少动态的可参与性的旅游地文化

31、载体。2 2 3定位不明确,宣传不到位甘肃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但还没有探索出自己的特色道路。这表现在与昆曲、古琴等世界级非物质文化品牌比较,缺少旅游资源的知名度;与临近的省份陕西、青海等相比,缺乏旅游产品鲜明的地域特色;与东南沿海省份相比,又没有便捷的交通和重组的资金,使良好的旅游资源浪费闲置。故此,没有明确的形象定位导致旅游市场迟迟无法拓展。2 2 4建设资金不足,开发力度不够甘肃省就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而言还比较低,地方财政十分有限,投入到旅游景区建设和开发的资金就更有限。建设资金不足,影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开发。目前甘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还处于初级阶段,对资源的深

32、度开发甚为不够,多属游览观光层次产品。参与性、体验性产品还没有得到开发或开发不足,无法满足游客的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同时由于旅游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一些地方的群众还没有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给他们带来的机遇,这直接影响到他们支持旅游发展的积极性。另外,当前的主要景点基本上还是由政府统一规划、开发,当地居民对开发没有太多的发言权,开发缺乏本地人的意见与看法,因此有的开发没有过多的考虑居民的参与性,减少了其参与旅游的机会。2 2 5人才断档国务院公布了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共 1488 人,甘肃只有 33 人,且现有的传承人普遍年龄偏大(33 位国家级遗产传承人的年龄在

33、40 70 余岁间)11。许多传统技艺难度高、强度大、耗时多、收入低,很少有人愿意学;不少民间艺术大师面临无弟子或弟子太少的尴尬境地,加上绝大多数传承人是土生土长的民间艺人,长期以来,他们的艺术创造得不到社会应有的承认与回报,生活困难,条件艰苦。如果政府不能给予有力的扶持和资助,仅靠他们的满腔热情维系的创作活动肯定难以长久,最终将会导致传承渠道中断。2 3O(Opportunities)机遇2 3 1各级政府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旅游开发随着中国越来越多的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程度日渐提高,从民众到政府,从实践到理论界已掀起一股非物

34、质文化遗产申报和保护热潮。近几年来,甘肃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立了甘肃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形成了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为了使保护工作科学规范,邀请省内各大专院校知名学者、专家、教授,建立了甘肃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专家委员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专业咨询和理论指导。2004 年 12 月,甘肃省政府颁布了 甘肃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实施方案12,公布了甘肃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第一批试点项目,标志着甘肃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全面展开。为了全面展示甘肃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省政府组织举办了甘肃省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节,全省 1

35、4 个市(州)组织参加了民族民间民俗艺术展览、民歌表演比赛、民族民间舞蹈表演比赛等展演活动,其中民俗艺术展览展出精选珍品 4000 多件,有近 20 名民间艺人现场展示了绝活,吸引了近 30602干旱区资源与环境第 25 卷万群众前来观看。从 2003 年开始,每年举办西部花儿(民歌)邀请赛,已发展成为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活动品牌,展示了花儿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无穷魅力。此外,甘肃省还举办了西部文化论坛暨甘肃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与发展战略研讨会,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分布、类型和保护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讨论,为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2 3 2文化旅游的需求日益旺盛

36、进入新世纪,一种全新的旅游消费模式正在形成,其中,文化旅游动机正得到强化,出于求知的欲望,希望学习和探索异国他乡的历史、宗教、艺术、风俗等文化旅游者日益增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无形的文化资源,在现代旅游中的价值日益凸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作为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能够使旅游者在体验异域文化的过程中在求新、求异、求知、求奇等方面获得进一步的满足。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的深厚文化底蕴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备受众多旅游者的关注,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挖掘本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民俗旅游,努力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 3 3良好的历史机遇期甘肃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机

37、遇期:1996 年中央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明确了集中解决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优势产业发展、科技和教育发展,扩大对外开放等几个方面的工作,这些具体措施的实施都将推动西部旅游业的大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新世纪甘肃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最重要的机遇。旅游业作为新兴的 朝阳产业 和 绿色工业,其发展不仅有利于地区基础设施的完善,而且还有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将是国家发展西部特色优势产业的重点。甘肃省委省政府都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省委书记苏荣同志曾明确指示:甘肃经济发展与发达省区差距比较大,这种状况从整体上改变难度很大。但是,如果我们对产业结构进行一些调整,让优势产业先发展,

38、比如加快发展旅游产业,使全省旅游总收入的水平在全国的位次向前提,我看是有可能的13。陆浩省长在 2004 年年底召开的全省经济工作会上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作为大产业来办,要加大对旅游发展的支持力度,培育这个产业加快发展,力争使旅游业成为甘肃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13。2 4T(Threats)挑战2 4 1不同地区的旅游开发竞争旅游地空间上存在着互补和替代的竞争关系。甘肃省发展文化旅游,其市场威胁主要来自于周边的省份。表 4 西部十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比较Tab 4 Quantitative comparison of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39、heritagein west ten provinces,autonomous regions,municipality directly under the Central Government省份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宁夏青海新疆甘肃数量2779687339457515943资料来源:根据国务院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统计。从表 4 中可看出甘肃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数量而言仅多于宁夏、重庆和西藏,且有些遗产与陕西、青海、宁夏等属于同一类型,所以甘肃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其市场威胁主要来自周边省份旅游产品

40、的期待性竞争。2 4 2旅游开发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造成负面影响从一定的意义上说,旅游开发的过程就是一个民族文化经过加工或包装转化为一种具有商品性质的旅游产品的商品化过程,把民族文化作为商品推销的过程。许多学者认为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民族文化的同化、民族文化的庸俗化、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中的模式化及公式化。随着旅游业的开发,在旅游者与当地人互动的过程中,双方的价值观、社会观、道德观、宗教观和政治观等经过无形的传播和渗透,会发生激烈撞击,直至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了接待旅游者,原本有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和特定的内容以及特定的方式的文化遗产可能会变成纯粹的表演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因

41、迎合旅游者的兴趣而逐渐世俗化,失去了传统的文化内涵和价值。旅游在引起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挖掘和开发的同时,其商业性质会使得相关旅游企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中存在商品化趋向。商品化现象,既是机会,也是危机。机会是带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重新被重视,危机是为追逐商业价值,可能为了盲目迎合旅游者的趣味,不惜扭曲和改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来面貌,这就威胁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安全14。702第 7 期欧阳正宇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 SWOT 分析2 4 3市场经济理念尚待形成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丰富、品位高,但旅游市场尚未形成,在市场体制、资金、人才等方面尚有较大的缺口。因此,应该迅速转变传

42、统观念,树立市场经济的理念,通过宏观政策调控,引进人才,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为人才和资金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其惟如此,才能尽快地培育旅游市场,为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业发展走向市场化铺平道路。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SWOT 四个要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互相影响制约,此消彼涨。在一定的条件下,优势可能会变为劣势,条件改善,劣势也能化为优势;优劣势的变化又为旅游的发展提供机遇与挑战,优势能够得到充分认识挖掘,地区的发展就会迎来机遇;反之,优势不能发挥,加上劣势的反作用,发展势必面临障碍,面对的是更为强大的挑战。简言之,应对甘肃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进行深度开发,抓住国内外旅游市场蓬勃发展

43、及申遗热带来的双重机遇,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推动甘肃旅游业的发展。参考文献 1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Z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巴黎,2003 年 10 月 17 日 2根据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的通知整理 Z 3根据兰州市等 14 市、自治州人民政府文件整理Z 4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Z 国发 2005 42 号 5甘肃年鉴编委会 甘肃年鉴Z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6爱川纪子 无形文化遗产:新的保护措施Z 转引自贵州民族文化艺术网(www gzmx

44、 Com)7陈天培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重要的区域旅游资源 J 经济经纬,2006(2):124 127 8杨桂华 旅游资源学M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4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S(GB/T18972 一 2003),2003 年 2 月 10薛忠 影响甘肃民间非物质文化流失的因素探析 以松鸣岩花儿发展为例 J 甘肃高师学报,2007(3)83 84 11根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统计Z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 12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批转省文化厅关于实施甘肃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方案的通知 Z (甘政办发

45、 2004 154 号,2004 年12 月31 日)13甘肃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一定成大产业 Z 甘肃旅游政务网政策法规旅游调研,2008 年 11 月 18 日 14韩双斌 江西抚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 D 南昌:南昌大学,2007SWOT Analysis on tourism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Gan-su ProvinceOuyang Zhengyu1,2(1 School of Earth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Lanzhou University,Lanzhou 7300

46、00,P R China;2 School of Tourism,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Lanzhou 730070,P R China)Abstract:As more and mor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s of china are included in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List of United Nations,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has attracted increasing attenti

47、on from allwalks of life To promot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conservation,tourism development in this field has been anew subject in tourist trade Gansu has rich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s On the basis of the introduction of the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storage situation of Gansu and in us

48、e of SWOT analysis,the advantages,disadvan-tage,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Gansu are ana-lyzed in this article which provided with examples for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our of GansuKey words:Gansu;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tourism development802干旱区资源与环境第 25 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财经金融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