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组研讨发言】努力把南京都市圈建设成为跨区域都市圈的典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心组研讨发言】努力把南京都市圈建设成为跨区域都市圈的典范.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心组研讨发言】努力把南京都市圈建设成为跨区域都市圈的典范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开局之年,中国共产党南 京市第十五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全会擘画了现代化征 程上南京城市发展的新目标:全面建设人民满意的社会 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并将“建设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示范区”作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战略抓手。服务构建 新发展格局的主体是服务构建国内大循环,这就要求南 京更好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特 别是将南京都市圈建设成为跨区域都市圈典范,更好地 发挥南京在南京都市圈高质量发展中的核心和龙头作用, 这既是南京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使命担当,也是南京 把握下一轮区域经济合作的必然选择。南京
2、都市圈横跨苏浙两省,以南京为原点,覆盖了镇江、 扬州、淮安、芜湖、马鞍山、滁州、宣城8市全域及常 州市金坛区和涕阳市,2020年南京都市圈地区生产总值 合计达到41 750. 78亿元,占全国比重4.1%, 2019年人 均GDP达到n. 3万元,接近高收入国家水平。基于优厚 的历史基础和成熟的现实条件,南京都市圈城市需要合 力打破行政壁璧,以更深层次改革实现一体化体制机制 创新,为都市圈居民和市场主体提供高效便捷的异地办 事服务,实现都市圈同城化效应,将南京都市圈建设成 为跨区域都市圈典范。从城市竞争走向城市协同,从单个城市单打独斗到都市 圈联合作战,这是新发展格局下城市经营思路的根本转 变
3、。作为都市圈龙头城市,南京要做好自己的事,更要 做好大家的事,带头为南京都市圈建设提供更多公共产 品,其他都市圈成员城市也要摒弃“一亩三分地”思维, 基于自身禀赋和特色,错位发展、各扬所长,积极为都 市圈高质量发展贡献长板,使原本碎片化的“城市行政 区”融合为一体化的“经济功能区二本着先易后难的原 则,推进南京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 推进:第一,建设“轨道上的都市圈二都市圈一般为通勤时间 在1小时以内的经济空间形态,建设高速、换乘便捷的 轨道交通网络将极大延展都市圈的辐射范围,扩大都市 圈经济能量的规模经济。目前“东融”“西进”的南京都 市圈城际铁路建设正有序推进中,“东融”的宁
4、句城际铁 路即将通车,并在地铁马群站接入南京地铁系统,“西进” 的宁马、宁滁城际铁路工程可行性报告也已获江苏省发 改委批复,未来可进一步拓展南北双向的城际轨道建设, 这些交通大通道将为都市圈的同城化提供坚实基础条件。第二,更好发挥南京创新中心功能、更好发挥其他城市 差异化特色优势。创新活动是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 技术开发、工程化再到产业化、市场化的多阶段过程, 南京具有科教人才丰富、高科技企业汇集和研发平台成 熟的创新优势,都市圈其他城市具有土地、劳动力、生 态资源等要素优势和市场优势,具有较强的资源互补性。 加快南京的创新知识向外围扩散,特别是促进南京软件 和信息技术产业、集成电路产业、生
5、命健康产业等优势 产业与其他城市特色优势融合,既有助于南京创新产业 和产品寻求更大的市场空间,也有助于都市圈其他城市 产业升级和形成新经济增长点,进而形成“南京创新、 周边制造”的都市圈城市产业分工新格局。第三,用改革的办法实现都市圈政策体系互认互通。都 市圈最大的壁垒是行政壁垒,打破行政壁垒最终要靠改 革的办法,改革的对象是都市圈城市间标准不一、口径 不一的政策体系,如何最大程度实现都市圈政策体系互 认互通是决定都市圈同城化客户体验的最关键因素。一 方面,从项目做起,如推进居民社保卡成为都市圈通用 的公交卡、公园年卡、图书馆证和医保卡,再如促进都 市圈产业协同,推进都市圈新材料、集成电路、智
6、能制 造、生物医药等产业链协同强链补链工程;另一方面,可 从省际、市际毗邻地区划出一块制度试验田,借鉴长三 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的建设经验,从规划管理、生 态保护、土地管理、项目管理、要素流动、财税分享、 公共服务、信用管理等方面试验集成化的制度创新,画 出都市圈政策协同的最大公约数,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 南京都市圈同城化经验。将南京都市圈建设成为跨区域都市圈典范,本质上是要 求南京都市圈高度同城化,以高度同城化实现都市圈物 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快速流动,形成畅通无碍 的南京都市圈的内循环。同时也要注意,促进南京都市 圈更好服务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内大循 环的区域战略,并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的国际大 循环中,让南京都市圈成为南京“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示范区”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