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突破练习18公开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突破练习18公开课.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专题突破练习18一、选择题1 . (2016 浙江4月选考)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是(A )A.神经元B.反射弧C.神经纤维D.反射中枢解析: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2 .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B )A.人体的神经元参与构成神经系统,不同神经元的大小、形态差异 不大B.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人体全身每一块骨骼肌和内脏器 官都有反射活动C.研究人的大脑皮层功能,用电流刺激体觉区顶部,将引起唇、舌、咽 电麻样感觉D.神经肌肉接点处,乙酰胆碱与后膜受体结合产生的动作电位引起肌 肉收缩或舒张解析:人的神经系统是由几百亿到上千亿个神经细胞(神经元)以及为 数更多
2、的支持细胞(胶质细胞)构成的,不同神经元的大小、形态有很 大的差异;反射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活动形式;人体全身每一块骨骼 肌和内脏器官都有反射活动,这些反射活动是多种多样的,有些反射 活动比较简单,有些反射活动很复杂;用电流刺激体觉区顶部,将引起 对侧下肢电麻样感觉;用电流刺激体觉区底部,将引起唇、舌、咽电麻解析: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构成效应器。唾液淀粉酶是分泌蛋白,其合成、分泌过程依次经过的细胞器是8(核糖体)、7(内质 网)、3(高尔基体)。(2)若刺激M点,产生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神经 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局部电流方向一致。若刺激N点,由 于突触处的兴奋传递是单向的,只能是
3、神经细胞A-神经细胞B,故电 流表将偏转1次。(3)当兴奋抵达突触小体时,突触小泡内的化学递质 释放出来,并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发 生兴奋或抑制。上述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的功能是信息传递与 交流。答案:(1)效应器8、7、3 (2)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膜内1 (3) 突触小泡(特异性)受体进行细胞间信息的传递与交流15.药物A具有降低轴突末梢释放乙酰胆碱的作用,药物B具有降低与 受体相结合的乙酰胆碱的分解作用。为验证药物A与药物B的生理功 能,请你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补全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完 成分析与讨论。实验材料:符合实验要求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如图1)
4、、药物A、药 物B、生理盐水、电位测量仪、电刺激仪。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乙图1突触结构(1)实验思路取两个装有等量生理盐水的培养皿,分别放入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将电位测量仪的两个电极分别置于(填“甲”或“乙”)膜内外两侧。用相同且合适强度的电刺激分别刺激两个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相应位置,并记录电位变化,均为图2所示。分别向两培养皿加入等量且适量的药物A和药物Bo用 的电刺激分别刺激两个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相应位置,并记录电位变化。预期结果(在图2中用曲线形式补充第2次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分析与讨论实验思路中的目的是 o本实验通过测量获得实验结论,除此之外(在现有实验材料和用具的基础上)还可通过
5、观察 得出相应结论。解析:由题意可知,药物A作用于突触前膜,药物B作用于突触后膜。图1的突触结构中,甲为突触后膜,乙为突触前膜,若将电极置 于乙处,无法获得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即无法验证药物B的生理功能, 因此,应将两个电极分别置于甲膜内外两侧O为与第一次刺激(不添 加药物时)产生的膜电位形成对照,故加入药物后,应采用与第一次刺 激相同强度的电刺激分别刺激两个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相应位置。 药物A的作用是降低轴突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导致突触前膜释放 的乙酰胆碱数量减少,不足以在突触后膜形成动作电位(无法达到阈 值),只会形成一个小电位;药物B的作用是降低乙酰胆碱的分解,造 成乙酰胆碱持续与突触后膜
6、相应受体结合,动作电位持续时间延长, 具体图示见答案。(3)实验思路中的目的是形成用药前后的自身 对照。本实验将电极置于两个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突触后膜上检 测膜电位的变化,因此,以突触后膜膜电位变化获得实验结论,除此之 外也可直接观察腓肠肌的收缩情况。答案:(1)甲 与第一次刺激相同强度(2)图 2作为对照突触后膜膜电位变化腓肠肌的收缩情况 样感觉;乙酰胆碱是兴奋性化学递质,与后膜受体结合产生的动作电 位引起肌肉收缩。3. (2016 浙江嘉兴期中)当大脑皮层的某语言中枢受到损伤造成表 达性失语症时,病人将出现什么症状(C )A.能看懂文字,但不能听懂别人谈话B.不能看懂文字,但能听懂别人谈
7、话C.能听懂别人谈话,但自己不会讲话D.能够讲话,但不会书写解析:大脑皮层的白洛嘉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损伤后病人能看懂文 字、听懂别人的谈话,但却不会讲话。4. (2016 浙江台州月考)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 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化学递质立即被分解。 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化学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B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解析:兴奋性化学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若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化 学递质的分解,化学递质会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神经元 持续性兴奋。5.
8、(2016 浙江杭州期中)已知突触小体释放乙酰胆碱引起突触后膜 兴奋时,电信号会转变成化学信号,刺激后膜兴奋时又重新转变成电 信号。下列突触结构模式图中,能正确表示兴奋由轴突经突触前膜传 至突触后膜电信号变化正确顺序的选项是(B )A.一一 B.一一C.一一 D.一一解析:兴奋未到达前,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均为内负外正状态(图), 兴奋到达前膜引起前膜兴奋,信号变为内正外负,后膜电位不变(图 ),然后兴奋到达后膜引起后膜电位改变,变成内正外负(图),因 此顺序为ff。6. (2016 浙江温州选考)研究发现,神经肌肉接点的突触前膜在静息 状态下也发生约每秒钟1次的乙酰胆碱自发释放,引起突触后膜产
9、生 微小的电位变化。对于这一现象的分析中,错误的是(A ) A.自发释放的乙酰胆碱以扩散方式通过突触前膜B.自发释放的乙酰胆碱使突触后膜通透性发生改变C.自发释放的乙酰胆碱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绝对值变小D.自发释放的乙酰胆碱过少,不能在肌膜上引起一个动作电位解析:乙酰胆碱以胞吐方式通过突触前膜;自发释放的乙酰胆碱能引 起突触后膜产生微小的电位变化,说明使突触后膜通透性发生改变, 由于Na.内流,将造成突触后膜的膜电位绝对值变小;自发释放的乙酰 胆碱只是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微小的电位变化,即一个小电位,不能在 肌膜上引起一个动作电位。7. (2016 浙江10月选考)人体通过多种调节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
10、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 )A.安静时主要由骨骼肌代谢产热B.人体的蒸发散热主要通过呼吸道进行C.温热时血管舒张是通过体液调节实现的D.寒冷刺激下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以利于产热解析:安静时主要由内脏器官产热;人体的蒸发散热主要通过体表进行;温热时血管舒张是通过神经调节实现的。8. (2016 浙江10月选考)测量与记录蛙坐骨神经受刺激后的电位变 化过程如图一所示,其中、的指针偏转达到最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 )A.对神经施加刺激,刺激点位于图甲电极的左侧B.图中甲电极处的膜发生去极化,乙电极处膜的Na,内流属于被动 运输C.图中甲电极处的膜发生去极化,乙电极处的膜处于极化状态D.处于图状态时,
11、膜发生的K*内流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解析:对神经施加刺激时,由图的电流计偏转方向可知,刺激点位于 乙电极的右侧;图中甲电极处尚未发生去极化;处于图状态即静 息电位时,维持静息电位是t外流所致,不外流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9. (2016 浙江台州二模)如图表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C )A.伸肌肌群内既有感受器又有效应器B.参与反射弧的神经元的细胞体不都在b中C.在II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属屈反射D.若在I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a处膜电位的变化为内负外正一内正 外负f内负外正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伸肌肌群内既有传入神经纤维,也有 传出神经纤维,所以伸肌肌群内既有感受器也
12、有效应器;b神经元位于 脊髓,参与反射弧的神经元的细胞体不都在b中;II是传出神经纤维, 在II处施加刺激能引起屈肌收缩,但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所以不 属于反射;神经纤维在静息状态时膜电位为内负外正,而受到有效刺 激后,产生动作电位,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10. 将维持活性的蛙离体神经纤维浸润在任氏液(相当于蛙细胞外液) 中,在匕时刻施加刺激,其膜内Na.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则(B )A.。3时段,神经纤维膜对Na*通透性增加B.如t2时段,神经纤维膜发生了去极化C. t3时刻,神经纤维膜上动作电位达到最大值D.用适宜浓度的KC1溶液代替任氏液,可得相同的实验结果解析:0如时段,神经细胞处于极
13、化状态,静息电位,纤维膜对I通透 性增加;在匕时刻施加刺激,其膜内Na,含量增加,神经纤维膜发生了 去极化;t2时亥I,神经纤维膜上动作电位达到最大值;用适宜浓度的 KC1溶液代替任氏液,在如时刻施加刺激,其膜内Na.含量不会增加,实 验结果会不同。11. (2016 浙江永康模拟)下图是某突触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C )A.中含有的物质能够在和处检测到B.为突触小泡,其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C.中Na.浓度适当升高,会使更容易产生动作电位D.处的膜去极化后形成的小电位能迅速传播解析:突触小泡中含有的物质能够在突触间隙处检测到,但不能 进入下一个神经元内;为突触小泡,其形成与高尔基体有
14、关;Na. 内流形成动作电位,因此突触间隙中Na.浓度适当升高,会使突触 后膜更容易产生动作电位;突触后膜处的膜去极化后形成的小电位 是不能传播的。12.以下I图表示神经纤维在静息和兴奋状态下(跨膜运输的过程, 其中甲为某种载体蛋白,乙为通道蛋白,该通道蛋白是横跨细胞膜的 亲水性通道。II图表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下列有关分析 正确的是(D )IA. A侧为神经细胞膜的内侧,B侧为神经细胞膜的外侧I图运输的载体蛋白甲和通道蛋白乙也都能转运N/B. II图兴奋传导过程中,动作电位随着传导距离的增加而衰减II图处K通道开放;处N1通道开放解析:静息状态下,I通过通道由高浓度的膜内侧运至膜外
15、,故可判 断I图中A侧为神经细胞外侧,B侧为神经细胞内侧;载体蛋白和通道 蛋白参与物质运输具有特异性,不同载体蛋白、通道蛋白转运的物质 不同;动作电位沿着神经纤维传导时,其电位变化总是一样的,不会随 传导距离的增加而衰减;II图处表示复极化,通道开放,处表示 去极化,Na.通道开放。二、非选择题13.如图为脊髓反射模式图,请回答:DI在离肌肉5 mm的I处给予电刺激,肌肉在3. 5 ms后开始收缩,在 离肌肉50 mm的II处给予电刺激,肌肉在5.0 ms后开始收缩,神经冲 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为 mm/ms 0(2)将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中,若在保持该溶液总的阳离子浓度不变的前提下适
16、当升高溶液中I浓度,则会影响 电位,膜内外电位差将(填“增大”或“减小”)。在做脊蛙(无头蛙)反射的实验时,如果剥去趾尖的皮肤,再将趾尖触及稀硫酸将无反应,因为 o如果将含有一定浓度的可使神经麻醉的可卡因棉球放在坐骨神经处,过一会刺激皮肤完好的趾尖时后肢将无反应。这时用蘸有稀硫酸的纸片放在背部,脊蛙出现 搔扒反射。这说明从背部的感受器到脊髓的功能完好;并确定支配后肢的 没有被麻醉。(4)如果脊髓被毁坏,再刺激背部将无反应,因为破坏了反射弧的解析:(1)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为:黑=30(mni/nis)。(2)细胞内外浓度直接影响静息电位的产生,增大外界I浓度,将造成 内外t电位差减小
17、,静息电位减小。(3)脊蛙反射的感受器在皮肤,若 是剥去皮肤就相当于破坏了反射的感受器,不会有相应的反射发生。 脊蛙出现搔扒反射这说明从背部的感受器到脊髓的传入神经纤维功 能完好;并确定支配后肢的传出神经纤维没有被麻醉。(4)搔扒反射的 反射中枢在脊髓,若是破坏脊髓,再刺激背部将无反应。答案:(1)30 (2)静息 减小感受器被破坏 传入神经纤维(或“传入”或“传入神经”)传 出神经纤维(或“传出”或“传出神经”)(4)反射中枢(或“神经中 枢”,写“中枢神经”不可)14. (2016 浙江瑞安期中)下图代表不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18代 表靶细胞的细胞结构,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在反射弧中,图中的神经末梢和靶细胞C等共同构成,若 物质a是唾液淀粉酶,其合成、分泌过程依次经过的细胞器是 (填图中序号)。(2)若刺激M点,则M点膜外电位变化是,由此刺激引发的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与(填“膜内”或“膜外”)的局部电流方向一致;若刺激N点,电流表将偏转 次。当兴奋抵达时,贮存在 内的化学递质释放出来,并与分布在突触后膜上的结构1 结合。上述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的功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