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1课《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部编版(2016)八年级上册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答谢中书书是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这个单元的古诗文,都是我国古代以自然山水为题材的优秀篇章。学习本单元要求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借助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文的意境,感受山川风物之灵秀,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怀。本文作者抓住景物特征,用凝练的语言、精巧的构思、优美的意境,给我们展现出一幅清丽脱俗的山水画卷。学好本文,对学习本单元的诗文能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学情分析 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我所面对的八年级的学生有如下特点:学生的抽象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能够通过反复诵读文本、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但是学
2、生的诗文鉴赏能力仍需要提升,需要教师有效引导。教学目标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据以上要求和本文特点,我将本文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 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积累词语,掌握内容;2. 在反复诵读中品味文章优美的意境、揣摩文章凝练的语言;3.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娱情山水的自得之情,理解古人高洁的思想情操;4.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教学重点品味文章优美的意境;揣摩文章凝练的语言教学难点理解作者亲近自然归隐山林的志趣,体会文中蕴含的热爱自然思想感情。教法学法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3、,以吟诵文章疏通文意寻踪美点领悟情怀为主线,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为此,我主要采用诵读法、自学法、讨论展示法、点拨法等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环节一:激情引入师:同学们好,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南北朝时期,在一个日暮黄昏的时候,曲山脚下,翠竹掩映下的茅屋中走出一位白衣老者,他轻捻胡须,面对群山静静思索,这已经不知是第多少次的拒绝皇帝的召唤了。此刻他想到了当年做帝王之师的点点滴滴,想到了这些年来国家每有大事皇宫的来信,想到了官场的步步惊心。于是他转身,挥毫画了这样一辐画,画上是两头牛,一头埋头于青草间,惬意自得,一头被戴上了金笼头,让人牵着鼻子走。这幅画隐晦得表达了他归隐之意,他就是陶弘景。生:学生展
4、示预习资料生:陶弘景,字通明,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医学家。隐居茅山。梁武帝遇有国家大事,常去山中征询他的意见,时人称为“山中宰相”。(设计意图:通过对陶弘景简单的介绍,激发学生对他的兴趣,引导学生去了解古人高洁的情操。)环节二:精准推标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积累词语,掌握内容;2、在反复诵读中品味文章优美的意境、揣摩文章凝练的语言;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娱情山水的自得之情,理解古人高洁的思想情操。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屏幕显示学习目标,同学们集体朗读(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学习目标,能够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个整体清晰的认识。)环节三:引导研学解题师:同学们,现在我们能解
5、一下文题吗?生:谢中书即谢征,曾任中书鸿胪,故称“谢中书”。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古时写字用的小而薄的木片】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师:本文是作者陶弘景写给谢中书(谢征)的一封书信,我们看一下这封书信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朗读课文感受文章音韵之美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师:通过初读,同学们感知这份书信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生:写的是江南山水。 师:同学们感觉这篇文章美不美?生:美师:这份书信句式以四言为主,骈散结合读起来朗朗上口,请同学们大声美读文章,感受文章音韵之美生:大声朗读课文,品味四字句的节奏。生:(个别)朗读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停顿、节奏、韵律和语调。生:齐读(配
6、乐)(设计意图:朗读是文言文教学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方法,通过朗读,学生能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学生读的时候,老师提出具体的朗读要求,既能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也能引导学生准确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学生预学:默读课文感受文章的画面之美学生默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文句,整体感知文意。1.学生读课文,口头翻译课文,画出疑难句。2.同桌之间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师:“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者”意思是: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强调重点字词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交相辉映。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四季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消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7、颓:坠落 沉鳞:水中潜游的鱼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老师点拨为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疏通文意的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积累重点词语,既能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又能培养良好的文言文学习习惯。)学生研学一:品析表达感受文章的意境之美师:作者在文中都描写了哪些景物?请同学们朗读一下写景的句子。生: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师:全文围绕哪个字展开?生: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生:“美”师:短文中的山川之美,美不胜收。你头脑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请任选一个角度,用“
8、这里有_之美,你看_”的句式给大家描绘一番。例如:(一)这里有山水交映之美,你看“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仰视,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俯视,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山的倒影给水铺上异彩,水的流动给山增加了活力。山水相伴相映,情味盎然。山水相映之美(板书)学生研学讨论:(小组发挥集体的力量进行讨论,将讨论结果写到小组的练笔本上。)学生展学:小组代表展示讨论成果。A组代表:这里有色彩配合之美。你看“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山青水绿,自然清幽雅静,但让人不觉有一丝冷意,而这时石壁壁立千仞,五色交辉;又有青林翠竹间杂其间,多像两幅缀
9、以碧玉翡翠的巨锦,绝美无比。色彩配合之美(板书)B组代表:这里有晨昏变化之美。你看“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昔日欲颓,沉鳞竟跃”,清晨白雾缭绕,猿啼鸟鸣,一派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下,沉鱼出水,划出一道亮丽银圈。晨晚之景各不相同,给人以缤纷享受。晨昏变化之美(板书)C组代表:这里有动静相衬之美。你看,高峰静立,江水奔流;绿木挺拔,光影斑驳;雾气沉沉,猿鸟欢鸣;红日缓落,游鱼腾跃。静与动的奏鸣,交织出山水赞歌。千般动静相衬,万般姿态感人。动静相衬之美(板书)师:山水相映、色彩缤纷、晨昏变化、动静相衬,这四种美交替出现,构成一幅美丽迷人的山水画轴。D组代表:这里有用词简洁凝练,准确生动,语言之美。你
10、看,“交辉”二字写出无限光彩,“欲颓”道出日暮气象;一个“乱”写出猿鸟声之此起彼伏,一个“竟”绘出鱼跃水之热闹欢快。对仗工整,文笔雅致,山水之美,尽在笔下。师:山水相映、色彩缤纷、晨昏变化、动静相衬,这四种美交替出现,构成一幅美丽迷人的山水画轴。(设计意图:本环节是整个教学中最重要的、体现教学重点的一环,新课标中对阅读教学,要求学生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主张不能以老师的阅读理解强加于学生,所以将此环节通过学生的活动,充分展示他们对文章意境美、语言美的独特理解,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为防止学生的思考漫无边际,给出了示范,使学生有思路可循)学生研学二:思考探究感受文章的情感之美师:同学们
11、思考: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从哪里可以看出)学生研学讨论学生展学E组代表:从“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中,我读出了作者的愉悦之情。F组代表:我从“实是欲界之仙都”能感受得到作者飘飘欲仙的闲适自得。G组代表:“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的自豪之情。师: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文章不仅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期望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心意,也透露出作者归隐山泉的高洁志趣。师: 这篇短文,作者仅用了六十八个字,一句一景,一景一意,情随景生,景随情移,既绘出了山川之美,又把自己那种生命与自然相融的愉悦表达得淋
12、漓流畅。真是“一切景语皆情语”。生:再次齐读课文,读出情感之美(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亲近自然、归隐山林的高洁志趣。尤其对于背景的补充介绍,意在引导学生感受知人论世的情怀)环节四:检测反馈师:接下来我们进入检测反馈环节,同学们做1、2、3题,检测一下这一节课自己知识掌握得如何。生:检测1、根据课文内容,填上恰当的词,并解释它的意思。(1)两岸石壁,五色( )。 (2)青林翠竹,四时( )备。 (3)晓雾将( ),猿鸟乱鸣; (4)夕日欲( ),( )竞跃。 (5)未复有能( )其奇者。 2、翻译句子: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
13、的语句是什么?使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生:组长批阅,组员改错(设计意图:通过检测反馈环节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课堂小结像陶弘景一样归隐山林,醉情山水的人还有很多。假如可以跨越时空的话,这些人都是作者的知音。在人生的逆境中,他们看到的,不是凄风,不是冷雨,不是抱怨,而是一片令人陶醉的好山好水。此时,老师想送给同学们一句话,让我们在今后的日子里共勉。热爱生活吧,因为四季美景皆是画,春夏秋冬都是诗。作业布置(1题为必做,2题选做)1、背诵课文。2、运用我们学到的写景技巧,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将“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拓展成一段优美的景物描写。(100字左右)板书设计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动静映衬之美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